上海綜合保稅區再上路 最終目標自由港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上海綜合保稅區再上路 最終目標自由港2010年04月08日 06:1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 李芃 相關標籤: 企業所得稅 社科院 WTO 國務院 人民幣

  在上海浦東開發開放二十周年之際,與之相伴相生的中國首個特殊監管區域——保稅區,也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

  4月8日,400餘家企業齊聚成立半年不到的上海綜合保稅區,再謀其下一步發展的新思路——建設「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國際貿易示範區」和「臨空功能服務先導區」,成為浦東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綜合配套改革的新亮點。

  與此同時,按照國家層面的有關部署,上海綜合保稅區邁向自由港的課題也正在研究之中。「目前正在進行國際經驗的比較,看哪種模式最適合上海。」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簡大年4月7日向記者透露。

  這意味著上海綜合保稅區的轉型發展即將邁出關鍵一步。但有關人士表示,上海要真正建成自由港,還需要國家層面在政策上做進一步探索。

  三區聯動

  上海綜合保稅區於2009年11月18日正式揭牌成立,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統一管理洋山港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

  按照上海市的部署,「三區」將實現政策、資源、產業和功能的聯動、互補,發揮更大的集聚效應,凸顯「三區」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整體優勢,使其成為上海推進「兩個中心」建設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簡大年介紹,在聯動發展的過程中,「三區」將發揮各自優勢。洋山保稅港區重點建設國際航運綜合實驗區,大力發展國際中轉、現代物流、商品展示、倉儲租賃、期貨交割等多層次業務;外高橋保稅區重點建設國際貿易示範區,大力開展國際貿易等貨物和服務貿易功能;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重點建設臨空功能服務先導區,大力發展航空口岸物流、貿易和金融服務等功能。

  自1990年6月,浦東外高橋率先獲批成為全國首個保稅區以來,這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走過了20年風雨路程,目前已是全國特殊區域中功能最豐富、效益最優化的一個。

  外高橋新發展公司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外高橋保稅區內每平方公里的稅收貢獻已達23.4億元。配合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任務,外高橋還正在進行「離岸貿易」的有關探索,培育高端客戶的結算中心等,以期進一步提升保稅區的功能。

  期待政策支持

  「外高橋保稅區從一開始就確立了自由港的最終目標。」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宏告訴記者,外高橋保稅區英文名稱的直接對譯,就是「自由貿易區」。但這一目標一直受到現實中的諸多限制。

  比如外高橋保稅區正在力推的貿易便利化,其落腳點就是更為靈活的外匯管制政策。比如出於外匯安全的考慮,現在規定國際貿易中單證必須一一對應,「索尼公司一年的貿易額是250億美元,非常麻煩」,企業界的代表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在上海市政府委託上海對外貿易大學所做的相關課題研究中,有學者提出了「在離岸貿易中實行人民幣有控制的自由兌換」,這一提議已隨上海綜合保稅區發展的一攬子設想上報給國務院。

  香港、新加坡等國際上的自由港,其平均稅率都在15%左右,新加坡的政策還規定根據企業的年銷售額逐級確定稅率,而上海的企業所得稅率要高出十個百分點。為了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只能採取返還或是減免租金等迂迴的辦法。

  「當初設立外高橋保稅區,就是學習香港的經驗,現在我們仍然要向香港學,那是我們的方向。」劉宏說。

  「保稅區是在我國國門半開半閉之時,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一種灰色通道,其本質上具有過渡性。」上海社科院外國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李小鋼指出,受制於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局限性,其「境內海關」的地位始終得不到落實,因而在貿易、匯兌、通關等方面與WTO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正是進一步轉型發展中的上海綜合保稅區所面臨的問題。

  「還需要政策方面的進一步探索。」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的人士充滿期待地


推薦閱讀:

一個保稅區和一座「自由港」新城的崛起
【保稅區】關於保稅區的內幕?比本土價格還便宜?保稅區很靠譜?
從「達芬奇傢具事件」看我國保稅區監管的弊病
綜合保稅區
保稅區內的增值稅政策 南京廖華

TAG:金融 | 上海 | 目標 | 自由 | 金融服務 | 服務 | 綜合 | 保稅區 | 同花順 | 自由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