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述評 | 璀璨香港20年
6月30日晚,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香港會展中心觀看《心連心·創未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文藝晚會。這是晚會最後,習近平走上舞台,同主要演職人員一一握手,並同全場一起高唱《歌唱祖國》,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加美好。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
◆香港回歸20年來,經濟發展繁榮,政治社會基本穩定,所有這一切都充分說明,「一國兩制」不僅行得通,做得到,而且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張程程 程姝 王仁貴
7月1日,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雄壯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與紫荊花旗冉冉升起。
這一天,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
回望20年前。1997年的7月1日,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在一片喜悅歡騰中,香港,這顆歷經百年磨難的璀璨的東方之珠,不僅一洗被殖民的屈辱,更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昂首邁進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20年來,香港保持了原有的經濟、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香港特區依照國家憲法和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香港同胞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真正實現了當家做主。
20年來,面對危機和困境,面對懷疑者的嘲諷和質疑,香港與祖國同心共氣,迎難而上,對「一國兩制」能否確保香港繁榮穩定這一歷史性課題,交出了令世人驚艷的答卷,更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戰略。「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20年來,中央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是「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堅定守護者,是香港特區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積極支持者,是香港同胞合法權益的忠實維護者。在香港經歷一個個難關之際,中央一次次公開「挺港」、「挺特區政府」,及時伸出援手,使得香港踏平崎嶇,挺過難關,走上了繁榮、穩定、發展的康庄大道。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向港澳同胞發出共圓中國夢的倡議,讓全體中華兒女普遍感受到真誠的善意。「一國兩制」偉大事業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 回歸20年之際的香港金紫荊廣場 楊樂 攝/瞭望
維多利亞港潮起潮退,太平山頂日出日落,廿載紫荊花開,東方之珠風采依舊。香港,這片活力無限的熱土,既飽經滄桑又青春洋溢。如今,年輕的香港特區,懷著赤子之心正不斷成長,邁向更加成熟、更加穩健、更加多元的未來,以勃勃的身姿繼續閃耀在世界舞台。
「東方之珠」魅力四射
璀璨奪目的維多利亞港、繁華熱鬧的銅鑼灣、巨星閃耀的紅館……香港作為著名的國際大都會,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回歸20年來,香港仍然保持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保持開放包容的形象,多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至今未變。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香港20年間經濟發展可圈可點。香港的魅力,有增無減。
數據顯示,從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由1.37萬億港元增長至2.49萬億港元,20年間增長82%,年均增長3.2%,在高度發達經濟體中表現出色。尤其在人均GDP指標上,同期增長六成,超越日本和歐盟,仍舊是全球最富裕經濟體之一。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特區政府首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表示,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中,香港自1995年起連續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在「財政健康」、「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方面,更獲評世界首位。
回歸後香港經歷1997年、2008年兩場金融風暴,遭受泡沫經濟爆破、工業衰退、周邊競爭力強等衝擊,依然取得了這樣的成績,除了香港自身因素,「更重要的是,得到國家政策支持,讓香港能得到國家經濟強勁之利,兩制運作靈活之便。」梁愛詩表示。
20年來,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人權和自由受到基本法的保障。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增加3.8歲,是全球最高壽的地方之一。社會福利開支增長超過兩倍,教育開支一直高居公共開支首位,從1997年的300多億港元增長到今年的786億港元。今年8月,香港將實現從幼稚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
尤其是過去10年,特區政府不遺餘力地改善民生,推出系統化扶貧政策。2010年,香港立法會通過《最低工資條例》;2012年,特區政府成立扶貧委員會;2013年,特區政府公布了首條「貧窮線」。
過去5年,香港陸續推出長者津貼、低收入家庭津貼。數據顯示,在一系列福利政策介入後,2014年香港貧窮人口微跌至96萬人,貧窮率為14.3%,為2009年以來的新低。
基本法專家、香港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生建設方面,國家給予香港諸多支持。早在20世紀60年代,內地開通供港鮮活冷凍商品的「三趟快車」,並建設東深供水工程。支持香港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深圳灣公路大橋、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回歸祖國之後,2003年香港暴發「非典」疫情,中央政府無償向香港提供大批抗疫藥品和器材,成為香港戰勝困難的最堅強後盾。
20年來,香港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從區域金融中心和轉口貿易港,變成物流管理中心,又逐漸發展成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截至2016年底,香港證券市場總值約3萬億美元,排名亞洲第四、全球第七;首次公開募股額再次榮登全球首位,超過紐約、倫敦;人民幣存款和存款證結餘超過625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
回歸以來,香港優質的營商環境不斷吸引著各類企業。截至2016年,母公司在海外的駐港企業總數增至7986家,其中有3700多家企業將地區總部設在香港,有更多的外籍人士和海外華人在港定居、工作。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香港國際金融地位的鞏固與提升,與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密不可分。國家「十二五」規劃首次將涉港澳內容單獨成章,「十三五」規劃更明確強調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個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日前,繼「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後,廣受期待的「債券通」也已獲批。「債券通」將連通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為國家助力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寫下了最新註腳。
業界認為,「債券通」是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里程碑,會進一步增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20年來,內地和香港關係越見密切。內地是香港最大、最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兩地貨物貿易額增長約2.5倍,服務貿易額增長約1.3倍。香港依然是中國實際引進外資最大來源地,對內地實際投資額累計超過9100億美元,佔全部外資的52.1%。
中央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香港不僅是內地企業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還日益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平台。
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指出,兩地交流已從經貿和金融擴展至教育、文化、藝術、社會福利等範疇。兩地人文交往越來越頻密,2016年香港接待5600萬人次遊客,七成來自內地。現在在廣東省長期居住、工作及升學等的香港人已超過52萬人。
20年來,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保持不變,其特殊作用更隨時代變化而不斷產生新內涵。改革開放初期,香港是內地與世界聯絡的最佳平台,是內地走向世界的橋樑。內地則是香港產業轉移及發展的腹地。
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的倡導作用和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香港「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和「超級聯繫人」作用越來越突出。剛剛卸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梁振英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表示,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下,香港本著「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原則,機遇無限。
基本法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
每天清晨8點,灣仔金紫荊廣場,都會迎著朝陽準時舉行升旗儀式。這已成為香港人生活中的新元素。
香港回歸祖國20年,正是「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的20年。
30多年前,當香港回歸步入設計期的時候,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斷言:「要相信香港的中國人能治理好香港。」「港人治港」是「一國兩制」下的全新實踐。這個實踐既是繁榮富足香港的延續,又是回歸新生香港的開端。
回歸以來,中央在港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下文簡稱「基本法」)全面生效。20年來,香港能夠保持繁榮穩定,正是因為有了基本法這一「定海神針」。
20年來,基本法所確立的特區政治體制運行順利,香港的管治始終維持良好水準。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香港在政治穩定、政府效能、規管品質、社會法治、貪腐控制、公民表達及問責等方面指標,都遠高於回歸前。
特別是最受關注的法治水平一項,香港在全球的排名從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躍升至2015年的第11位,比不少西方大國排名都要靠前。司法獨立在全球約140個司法管轄中排名第4。
「回歸前,香港的法律解釋權由英國樞密院行使,打終審要跑到倫敦去。」王振民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回歸後,法律解釋權轉移給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的司法獨立真正得到了加強,主要表現在香港取得了司法終審權。「有了終審法院,真正建立起了完整的司法體系。」
王振民強調,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和根據憲法制定的基本法,共同構成了香港政權架構、政治運作、社會治理體系的憲制基礎,基本法是香港民主政制發展的「指南針」和「定位儀」。依法治港,首先是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治港。
在基本法實施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職權,行使對基本法的解釋權,所作出的解釋具有最終性,與基本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據基本法作出的有關決定,在特別行政區具有法律約束力。
「香港司法體系要接受和適應『人大釋法』這個新的憲制安排。」王振民表示,人大釋法是理清法律條款立法的原因,不是判案,和香港的司法獨立並不矛盾。「實踐也證明,回歸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5次釋法,使得香港司法獨立的排名在國際上不斷攀升。」
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5次分別於1999年、2004年、2005年、2011年、2016年,就居港權、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外交豁免權等香港基本法條文作出解釋,清楚解釋了基本法條文的立法原意,平息了社會爭議,使香港法治更完善清晰,行政機關更有效順暢運作。
回歸20年來,香港依照基本法,循序漸進推進民主進程。在基本法框架下,港人對民主制度進行了充分探索,為日後民主政制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港英統治時期,香港被稱作「有自由沒民主」的地方。回歸後,香港居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制度的民主程度越來越高。在每5年一個輪迴的選舉周期內,香港至少舉行5場大的選舉,每一場選舉都是依法有序進行。
2010年,特區立法會通過關於修改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政制改革方案。這是1997年後,首次根據基本法修改選舉安排。
包括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在香港居住了21年的加拿大人崔大偉(David Zweig)等諸多專家學者認為,回歸以來,香港特區無論是行政長官選舉還是民意代表選舉,民主成分都在不斷提升。
以行政長官選舉為例,第一任行政長官於1996年由推選委員會選出,委員400人;第二任行政長官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負責選舉第四任、第五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委員均擴大為1200人。
「20年過去,港人引以為傲的法治繼續得到發展。香港地區傳統的普通法體系,不僅沒有被削弱,而且在新的環境下豐富了內涵。」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只要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香港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就有保障。
「香港正經歷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時代」。香港最大的政團香港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說,過去港督都是由英女王委派的英國人擔任。隨著香港回歸、基本法落實,港人真正實現了當家做主,這是香港民主制度的重大變化。
「『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是對香港和國家最好的憲制安排。」在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上,梁振英如此評價。
堅守初心不動搖
「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整個實踐過程都風平浪靜、波瀾不興。
隨著香港進入關鍵的經濟轉型期,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逐步顯現。這些問題反映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有其複雜的歷史和社會根源,也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矛盾緊密相關。
面對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模糊認識,有些勢力也藉機加勁抹黑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抹黑「一國兩制」和基本法。
2014年9月,部分人員發動所謂「佔領中環」行動,嚴重擾亂正常社會秩序。香港警方依法對受影響地區果斷全面清場,終結非法集會,公共交通服務全面恢復,社會生活重回正軌。香港各界認為,「佔中」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更重創香港社會最為珍視的核心價值——法治與文明。
2015年,特區行政長官普選法案因少數議員阻撓被否決,導致香港民主進程受阻。2016年10月,香港特區立法會個別候任議員在就職宣誓時公然宣揚「港獨」、侮辱國家民族,而後又赴台與「台獨」勢力勾連活動,猖獗之舉遭到香港各界嚴厲批評。當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解釋,讓香港候任議員宣誓辱華言行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
韓大元認為,香港一些政治勢力,將一些問題過度政治化,人為導致了基本法實踐中的一些衝突矛盾,延宕了香港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面對風險和挑戰,多位受訪專家表示,20年來香港基本法的成功實踐表明,實施好基本法必須維護好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不能因為特區具有特殊性而脫離中國憲政體制,應當把基本法實踐納入中國整體的憲法體制去思考。
基本法凝聚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是香港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群體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內地與香港的最大公約數。在多位受訪者看來,這個公約數來之不易,尤當珍惜。香港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基本法,維護好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
香港各界人士一致認為,依照基本法產生的特區管治團隊,必須由尊重中華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不損害香港繁榮穩定的愛國者組成。尤其是處於政治體制核心位置的行政長官,要符合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的標準。
在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強調:那些片面理解「兩制」差別,以及出於政治目的誇大和製造「兩制」矛盾,妄圖使香港與祖國內地、香港同胞與內地人民離心離德、漸行漸遠的言行,都是違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精神的,我們要明加辨析,堅決反對。
「當前,以人的尊嚴、自由與權利保障為核心的國家價值觀正在形成。這對於香港基本法的實施和保障具有重要意義,拓展了兩地價值共識的空間,也為香港法治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憲政背景。」韓大元指出。
同時,韓大元表示,香港人民應該充分認識到,中國的法治一直在前進,成績舉世共睹。融入到國家法治發展的進程之中,既能夠維護香港原有的法治傳統,也能讓普通法在國家法治發展中更加開放。
「香港法治應與國家法治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為『一國兩制』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王振民說。
受訪專家同時指出,長期以來,由於缺乏憲法與基本法關係的體系化框架,在「一國兩制」的理解上,有時側重於對「兩制」的反覆重申,以至於忽視了「一國」的前提要素。
問卷調查顯示,香港社會很多人不了解基本法的相關規定,也不了解基本法規定所包含的價值。另外,不少人對基本法作為法律規則的理解過於政治化,沒有看到基本法所具有的高度開放性。
因此,有必要加強基本法宣傳教育,維護基本法的權威。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目前香港還有很大的空間增強市民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尤其是對「一國」這一大前提的理解。未來特區政府要不斷增強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年學生與公務員對基本法的認識。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針對香港形勢的發展變化,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指導「一國兩制」實踐,穩妥應對香港出現的各種複雜局面,一方面堅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不改變、不動搖」,另一方面高度重視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國兩制」實踐和香港工作作出的新的重要論述,體現了黨對「一國兩制」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對「一國兩制」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在香港繼續成功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指南。
同時,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寄語、鼓勵港澳同胞積极參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堅持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需要港澳同胞與內地人民堅持守望相助、攜手共進。」
不斷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在港澳地區的實踐,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已成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做好「超級聯繫人」
面對風險和挑戰,香港要充分發揮基本法賦予特區的高度自治權的制度優勢,在「一國兩制」安排下,發揮好「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做好國內和國外的「超級聯繫人」工作。
樓價高企、產業單一、貧富懸殊……面對全球發達城市經濟體普遍存在的問題,面對日益加劇的區域競爭和陰晴不定的全球經濟形勢,香港特區政府迎難而上,在國家支持下尋求產業格局的變革。
「當前香港發展存在的經濟和產業結構上的問題,靠自身去解決是很難的。」中國(深圳)綜合發展研究院港澳經濟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閣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比如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創新科技的施政重點,如果局限於香港內部,一是市場有限,二是本土有限的傳統製造業很難與之有效對接。
林鄭月娥說,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保護主義抬頭,香港的傳統產業優勢正在縮窄。但香港背靠祖國,而中國正在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新構想,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多機遇。
香港應如何抓住新的機遇?梁振英表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定位,就是做「超級聯繫人」。
「香港從來都是一個紐帶經濟,或者說扮演的都是聯繫人的角色。比如,香港是風險投資的管理中心,其風險投資90%來自於香港之外,90%的投向也是在香港之外。貿易方面,其65%是離岸貿易。」張玉閣指出,「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是香港發展難得的機遇,也是解決香港發展結構性問題的契機。
他認為,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機遇,香港有自己獨特的作用,也有自己豐富的資源。「過去香港是與外面的資源一起與內地對接,現在則是要與內地的資源一起,與外界對接。」
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香港需要考慮如何把產業鏈延伸到整個大灣區內,與珠三角甚至與泛珠三角的發展結合起來。「尤其要將自身的金融優勢和創新科技優勢,以及高度發達的服務業,與大灣區的製造業結合起來。把香港在教育和研發方面的優勢,與大灣區的發展深度融合,實現就業的拓展與延伸。」張玉閣表示。
梁振英表示,香港的「超級聯繫人」作用不單只限於金融,還可以延伸至貿易、航運、物流、專業服務,以至科技、文化、教育、IT、設計等領域,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素來對市場嗅覺靈敏的香港商界已經開始行動。2016年4月,包括中華廠商會在內的香港多個主要工商組織外訪頻頻,而目的地不約而同都選擇在了吉爾吉斯斯坦、伊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恆表示,「香港不但是中西方經濟、文化和人才匯聚之地,香港的企業家更是把企業發展至包括『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善用這個優勢,對於助推國家經濟發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香港中華總商會今年初也組團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埃及等國考察,會長蔡冠深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除了發揮金融和專業服務的「超級聯繫人」功能之外,亦擔當投資者和營運者的角色。
香港總商會主席吳天海說,「『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兩列快車將全速前進,香港必須抓緊這些項目所帶來的商機。」
林鄭月娥表示,再過一兩年即將開通的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使香港與大灣區在人流和物流的聯通方面享有更好的基礎。在資金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為「一帶一路」項目以及大灣區各個城市發展發揮資金融通的功能。特區政府將把握國家戰略機遇,進一步爭取與內地簽署「一帶一路」全面合作協議,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金融服務中樞。同時,將深圳前海和內地多個自貿區納入香港發展策略的視野。
香港各界和受訪專家一致認為,把握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就要彰顯「一國兩制」巨大的包容性與創造力,充分利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提供的制度優勢與便利條件,使香港更好地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參與、融入國家進步和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創造新的輝煌。LW
刊於《瞭望》2017年第27期
推薦閱讀:
※香港到底有哪些點心好吃?
※港百 | 群雄爭霸,黑馬攪局!
※內地遊客來港減少 香港旅發局主席建議簡化申請訪港程序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被起訴
※傲嬌的香港人下場竟然是這樣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