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伢劉芹:「雷軍打開了我的眼界」-頭條網
楚天金報訊 毫無疑問,晨興創投合伙人劉芹是近兩年來最為耀眼的投資人。鮮為人知的是,他的父親是武鋼人,他大學畢業後也在武鋼工作過。
自2012年至今,劉芹主投的YY(歡聚時代)、迅雷、UC等公司先後上市或被巨資收購。他4年前A輪進入的小米,現在傳聞估值已由最初的2億美元升至400億美元。
在晨興15年,劉芹投出的UC、YY、小米均與雷軍直接相關。劉芹不諱言這個已被人觀察到的事實:他的成功與雷軍有直接關係。
12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劉芹對創業發表看法時說:「專門對著融資來做創業,是非常有害的現象最終讓你走得遠的,還是你的價值觀和你的理念。」
「我慢慢意識到,我可能在個性上面對跨界的、不知道的事有非常強烈的興趣。」
從武鋼到商學院再到投資圈
劉芹讀書比同齡人稍早一些,1989年,他從武漢考到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1993年畢業時,他才20歲。
畢業後,劉芹分配到武鋼,他的父親也是一名武鋼人,雖然同學中有人出國,但彼時對出國沒有明確訴求的他認為,到武鋼工作,也挺好的,「我們的工作是到工廠做生產線的自控系統。廠房都是幾公里長的,自動化程度相對比較高」。
隨著年齡漸長,再加上同學們考研的考研,出國的出國,劉芹開始考慮人生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1998年,劉芹選擇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念書:「選擇商學院,就像我之後選擇做投資,我在逐步認識自己,我發現我有極強的好奇心去了解一些未知的東西。」
商學院給劉芹打開了另外一片視野,上課就是老師跟學生互相討論和溝通,激發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曾讓劉芹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太適應:「商學院是很跨界的,非常強調綜合性的能力,跟我以前學的自動化專業有一點像。我慢慢意識到,我可能在個性上面對跨界的、不知道的事有非常強烈的興趣。」
1999年,劉芹從商學院畢業時,互聯網開始興起,他回憶說,「我對互聯網有一種本能的熱情。那時候大家都很心潮澎湃,覺得好像來了一次新的工業革命」。
快畢業時,劉芹曾到一家當時在上海挺有名的互聯網公司——億唐,「做兼職,試一試」。最終,劉芹選擇了晨興,他現在的搭檔兼商學院同學石建明,就曾在晨興實習並留在晨興。
據介紹,晨興創投前身為香港陳氏家族(即陳啟宗、陳樂宗兄弟,2013年福布斯香港50富豪榜第14名)的投資部,1986年,陳樂宗創立晨興創投,1992年進入中國內地。
「投資其實挺難做的,但是一個極有意思的事,會讓你用一個不同的視角看待事情。」
晨興「拎包的」終成合伙人
進入晨興,看似偶然,實際來自劉芹對人生的清晰規劃:「投資其實挺難做的,但是一個極有意思的事,會讓你用一個不同的視角看待事情。」
劉芹1999年加入晨興創投時,該家族基金仍然保留著原有的作風,即只有一個出資人,相較於其他的同行機構,晨興創投不需額外地考慮募資的事宜。
2001 年之前,晨興投了搜狐、攜程、第九城市,其實死了很多案子,但是這三個很幸運,「我在那個階段是剛進去,做學徒,找項目,做推介,討論」,劉芹曾回憶說。這大約也是媒體總結「拎包的」由來,在所投項目沒有結果的那些年裡,劉芹從未放棄這個行業一定會給有能力的人回報的信念。
2004年之後,劉芹投了聚眾傳媒、迅雷,多玩,UC。即便行事作風一向低調,但優秀的戰績已遮掩不住他的光芒。2007年晨興創投在業內已小有名氣時,作為合伙人的劉芹也受到了矽谷一線知名基金的加盟邀請。
「是去成為矽谷有名的基金合伙人,還是繼續做管理家族企業基金的合伙人呢?」劉芹最終決定走出去創業。
劉芹強調這裡所指的「創業」是指不再依賴單一的出資人,而是走出原有的架構體系,開始對外募集資金。「當時自己的想法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做比肩矽谷一流的投資基金呢?」帶著這股衝勁,劉芹在當年制訂了募資新基金的計劃,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歐美路演,在那裡尋找外部LP(有限合伙人),「2007年出去跟人家談融資時,我們已經有7年左右的資歷,但行業裡面的人認為,我們就是新人,挺殘酷的。」
而正是這一次走出去,「讓一些LP開始關注我們,規模也增長到幾億美金,」在劉芹眼中,「家族仍是我們最重要的LP。」
「與雷軍相識,是我投資生涯成長過程中的幸運機遇,與他的深度交流,打開了我的眼界。」
小米的第一個外部投資人
與雷軍相識,是劉芹投資生涯中的重要時刻。劉芹認識雷軍是在2003年,當時是通過朋友,「並非因為我們都是湖北人,我那時候給他推薦了一個叫迅雷的公司」。
迅雷創始人鄒勝龍與劉芹相識於2000年,鄒於2002年底從美國辭職回國創業,當時,劉芹認為迅雷有做大的特徵,就將迅雷介紹給雷軍。至於後來晨興加入投資迅雷,則是後話。「與雷軍相識,是我投資生涯成長過程中的幸運機遇,他是我的良師益友。與他的深度交流,打開了我的眼界,看事情的高度變得不同。」劉芹這樣評價與雷軍的關係。
此後,劉芹投資UC、YY 都是雷軍介紹的:「我們那個時候在一起互相探討很多項目,我覺得我跟雷軍在一起工作,都有一種一加一大於二的感覺。我們並沒有約定我的項目你一定要投,你的項目我一定要投,是蠻自然的互相吸引的過程。」
坊間流傳的一個最為經典的段子莫過於2010年雷軍打算創辦小米時,找的第一個人就是劉芹,甚至與劉芹通了一個長達12小時的電話,向劉芹和盤托出自己所有的構想,在這之後劉芹也成為了小米的第一個外部投資人。「那天晚上我跟雷軍講,這事做成了,肯定是百億級別的。」劉芹說,「我們不是因為熟悉而投他,他和其他很多基金都有合作,我們合作多是因為投資理念上相互認同,方法和配合上都很默契」。
和有些投資者不願見早期創業者不同的是,劉芹在互聯網、無線、媒體、遊戲娛樂、消費服務等領域投資了許多早期項目,業界因此形容他有雙精準的眼睛,對此,劉芹不否認運氣,但如果完全歸於運氣,也缺乏說服力。
延展:「找到認同你的夥伴」
找到認同你的夥伴,是劉芹這15年投資生涯中最堅持的一條守則。
對於創業者,劉芹其實一直心懷敬仰,他喜歡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熱愛投資的投資者,而不是被投資光環籠罩的投資人。「我與創業者是平等的,作為投資人不應該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在他的心裡,獲得創業者心裡的認同遠甚於投資回報。
在他看來,早期創業者是孤獨的,他不能與員工分享企業的真實運營狀況,哪怕企業的賬面上只夠付員工接下來三個月的工資。同樣地,創業者也不能凡事都與投資人分享,因為沒有多少投資人有勇氣知道企業真實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比起拿一張單純的支票,找到能認同你的投資夥伴,變得尤其難能可貴。「我也不取悅他們,」劉芹說,「也不看低人家,無論從投資還是其他方面能幫就幫。」在被投資者看來,劉芹所積累的行業經驗比錢更有用。
劉芹說,他經常提醒創業者,對自己要有「不偏不倚的認知」:你應該搞明白,哪些是你的能力,哪些是機遇,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綜合《創業家》《第一財經日報》等綜合報道)
推薦閱讀:
※雷軍爆粗口:小米山寨iPhone?我沒這本事
※雷軍:小米我不能輸 輸了這輩子就踏實了
※謀局者雷軍
※雷軍一億投YOU+ 租房O2O風生水起
※又坐在一起了:董明珠含情脈脈地看著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