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茶的疑問
在華農大學校園裡的一個寧靜角落,大家相聚一桌,品茶評茶交流,度過歡快的一天,這即是閱茶課的上課形式。在朋友們的支持下,閱茶課堂至今為止已順利開辦五期了。在上課過程當中,同學們提出了不少疑問,回答這些問題不僅對學員有意義,對所有愛茶之人都有意義,因此,我們將這些問題匯總,從本文開始,逐篇發表,以供參考:
1、 應該從哪些方面品鑒一道茶的優劣呢?
判斷一道茶優劣比較客觀全面的應從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這5個方面進行綜合判斷,其中我們認為香氣和滋味這兩項因子更重要一些,畢竟茶是要喝進身體的。
分細一點,香氣的感覺追求:
首先是細銳的程度,即細膩得來對鼻子又有很舒服的刺激感;其次是持久的程度,就是沖泡到第幾泡還依然有茶香;然後才是濃郁的程度,很多茶香很濃郁,但不見得價格會有多貴。
滋味跟香氣有一定的關聯性,我們能聞到的香型在味蕾上其實也是可以感受到的,所謂香溶於水。把握茶湯,比較重要的有:
(1) 爽活的程度,爽、活潑,不悶為好,也耐喝;(2) 厚的湯感,像水那樣或者比水還薄就是不好的,好茶質感飽滿,湯水很厚,如燉湯的感覺。(3) 濃強或回甘的程度,喝茶先苦後甘,生津,潤感,這些都比較重要。
2、怎樣的茶滋味才是最好的?
我們認為,好茶的標準包含幾個層面:優良品種、優越的種植環境、加工工藝恰到好處,這樣的茶是最理想的,單從滋味上,何為最好的滋味呢?這其實是很難說的清楚的。但基本上,「純」度和「醇」度高的都是好茶。
我的感覺,喝了覺得還想喝的可以叫好茶;但如果喝了讓您惦記一輩子,那大概便是最好的茶滋味了。
3、影響茶的品質有哪些因素?
影響茶的品質有茶樹的品種、茶葉種植的生態條件、茶葉的加工工藝、茶葉的沖泡方法,茶葉的貯存方法,以及品茶的器皿環境等等,這些都是跟茶葉的品質有關聯。
4、在茶的品鑒中,香氣重要嗎?
香氣絕對重要,沒有香氣的茶基本上就等於沒有風味的茶了,因為香氣可以賦予茶湯某種風味,比如清香一些還是花香一些,或者是清香、花香都有。
在專業的茶葉審評當中,香氣和滋味是最重要的兩項因子。
5、很多人說月光白是普洱茶,老師卻說是白茶,為什麼?
「月光白」這個名字是一個很浪漫的商品名,給我們很多美好的聯想,但就加工工藝而言,月光白的製法上基本是鮮葉——萎凋——乾燥的過程,這實質上就是我們所說的白茶類的加工工藝,只是原料上是雲南的原料而已。
那是不是雲南的原料的茶都是叫普洱茶呢?鳳慶的滇紅也是普洱茶嗎?這樣概念就很亂了,顯然是行不通的。
6、金駿眉價格為何如此昂貴?
要了解金駿眉為什麼那麼昂貴得先搞清楚金駿眉的核心產區,嚴格而言,最高品質的金駿眉是由武夷星村桐木關的高山群體芽尖製作而成的,其它地方的原料很難做的那麼高的品質。
核心產區的原料稀少,價格昂貴,量少是主要的因素。其次因為芽尖,採摘的人工成本也很高,1市斤大概需要采7-8萬顆的芽尖,機器又采不了。所以準確點應該說,核心產區桐木關高山原料的金駿眉是比較昂貴的。
7、中國茶葉經常有農殘超標的報道,喝茶安全嗎?
茶葉的農藥殘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但相比青菜而言,茶葉的農殘不需要過分擔心。理由是大部分農藥是脂溶性的,難溶於水,我們喝茶只是喝湯水,茶湯里的農藥其實微乎其微。如果為了放心,一般而言,早春期間,蟲害還沒大量發生,早春的茶一般不噴洒農藥;還有一個茶叫東方美人,這個茶很奇怪,反而需要一種被叫做小綠葉蟬的蟲子咬過才能制出獨特的蜂蜜香,打了農藥就沒有蟲子就做不出這個茶,因此也可以選它。
......更多問題請關注下篇彙集。
閱茶課堂
幫您系統的梳理清楚茶的專業知識,帶您認識各種各樣風味的中國好茶品,於華南農業大學裡相約識茶識人,這是「漲姿勢」的社交必修課!
好茶有好茶湯,品味色彩斑斕的味道,我們就是從這一抹抹艷麗的茶湯開始的。
每一道都是三款茶的對比,樹立口感標準。深入一點,細緻一點,對茶不僅僅只會說一個「好」字。
沏茶,流動的湯水,粘稠的質感,欣賞專註、果斷的手法,此刻您不覺會屏住呼吸,靜如處子。
熱嗅、溫嗅、冷嗅,聞不過3秒。捕捉剎那間天與地的感覺,您會發現原來每一個香氣都有自己的性格。
有時您得埋頭探嗅,追尋歲月里的痕迹。
上課內容純乾貨,記錄重要關鍵的信息,因為我要——從此買茶不再被點。
經常,清透、明亮之光會讓您忍不住開啟相機,留下那一抹艷麗。
每天的茶課,每天的戰果,問君再來幾口欲如何?
轉眼間,閱茶課堂第六期班級課程已經完成大半,本周適逢烏龍茶課,學員們對烏龍茶興趣十分濃厚,問了一些問題,想到這些問題對學茶愛好者也有意義,因此將問題匯總,延續01集的風格,以供大家參考:
1、 正山小種跟岩茶有什麼異同?
從地理上來看,正山小種與岩茶的核心產地挨得比較近。但這是兩類截然不同的茶品。外形、香氣、滋味都相差甚遠。
正山小種屬於紅茶的加工工藝:鮮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先利用「過紅鍋」的高溫殺青,然後在熏焙而干),傳統製法成品茶往往具有松煙香桂圓味的品質特徵,上等好品還具有桐木關那高山溪流的山場氣息,滋味以醇甜醇厚為主。
而岩茶是閩北烏龍茶的製作工藝:鮮葉——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乾燥——碳焙。發酵程度上屬於半發酵,口感以濃厚、濃醇回甘為主,總體比正山小種要刺激很多(如肉桂品種),岩骨花香,蜜香、果香同樣濃郁,可謂回味無窮。另外,岩茶有一道最為考究的工藝,那便是最後的碳焙。干茶相對正山小種亦粗大、黑褐一些。烘烤的味道比正山小種明顯。
2、武夷岩茶跟單叢有什麼關係?
烏龍茶亦指青茶類。
(1)閩南、閩北、廣東、台灣,閩南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講究的是蘭花香,觀音韻;
(2)閩北的以武夷山三坑兩澗的岩茶、如大紅袍(奇丹)、肉桂、水仙等為代表,講究岩骨花香,岩韻;
(3)廣東的則是兩個單叢,潮安縣烏崬山的鳳凰單叢與饒平縣的嶺頭單叢,分別講究的是山韻和蜜韻;
(4)台灣的凍頂山、大禹嶺、梨山、杉林溪、阿里山等地的包種茶、烏龍茶等,亦講究高山韻味,清爽鮮醇的湯感。
所以,武夷岩茶與單叢,同是烏龍茶,但卻是儼然不相同的生長環境與品質風格。
3、大紅袍是一個品種嗎?
現今的大紅袍,商品的概念可能更多的是一個地方品牌,代表一種加工方式和一類茶的風格,即烏龍茶的曬青做青的半發酵工藝,最後碳焙烤火這麼一類茶。
市場上的大紅袍,大多為岩茶的原料拼配而成(如水仙、肉桂等),並非單一的一個品種原料。如果特指是純種或純料的大紅袍,那就是用現在很多人認定的奇丹品種的原料製作而成的。
4、武夷岩茶正岩的產區範圍在哪裡?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武夷岩茶產區劃分為:武夷岩茶名岩產區和武夷岩茶丹岩產區。
武夷岩茶名岩產區為武夷山風景區範圍,區內面積70平方公里,即東至崇陽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昆工路,北至黃柏溪的景區範圍。武夷岩茶丹岩產區為武夷岩茶原產地域範圍內除名岩產區的其它地區。
而武夷山傳統的核心產區為三坑兩澗,即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兩澗指流香澗和浯源澗。
此外武夷岩茶地域性非常明顯,只有在武夷山這個生態環境下的茶才具備武夷岩茶的特徵,武夷山市周邊縣市的產區是不能稱為武夷岩茶的。
5、同為烏龍茶,單叢跟鐵觀音的做法有何不同?
(1)單叢是條形茶,使用揉捻機揉捻成形;而鐵觀音的顆粒茶,通過束包機和揉壓平板機通過多次包揉成形。
(2)發酵程度上,單叢總體做青紅變的程度相對較重,往往具有綠葉紅鑲邊或綠葉紅腹的特點,湯色相對橙黃或橙紅一些;而鐵觀音做青手法較輕,紅變少,湯色以黃綠為主。
(3)單叢總的做青時間相對鐵觀音較短一些。
6、單叢在最後一道乾燥工序里,為什麼初焙後,還要復焙?
初焙的作用僅僅是乾燥,把茶葉的香氣滋味初步固定下來,但還未完全定型,容易返青;通過復焙可以將之定型,更有利於後期保存。
實際上,在所有的茶類當中,總體來說,烏龍茶當中岩茶的焙火是最為考究的,復焙的要求甚至比單叢更為精細,不過烘烤的風味特徵亦比單叢明顯。1. 綠茶的起源問題
按照目前茶葉加工分類的方法,綠茶是指經過鮮葉——殺青——揉 捻——乾燥等工藝 加工而成的一 類茶葉的總稱, 按照具體的殺青和乾燥的方式又可細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具有清湯綠葉的品質特點。
綠茶起源的確切朝代不得而知。大多觀點認為在隋唐之前茶葉以鮮葉晒乾的方式收藏為主, 到唐代出現了「蒸青團茶」。其「蒸青「可視為綠茶的工藝範疇。
其製法是先將茶樹上採回的鮮葉放入鍋內蒸煮,然後搗碎做成餅狀, 穿孔烘乾,收藏烹煮飲用 。 趙佶《 大觀茶論 》寫道 : 蒸太生則芽滑, 故色清而昧烈 : 過熟則芽爛, 故茶色赤而不膠, 蒸芽,欲及熟而香。
趙汝礪《 北苑別錄》寫道 : 候湯沸蒸之,然蒸有過熟之患, 有不熟之患, 過熟則色黃而昧淡,不熟則色青而易沈,而有草木之 氣,唯在得中為當。」可見蒸青技術對制茶品質的影響,這些論述對當時的茶葉生產起了巨大的作用。比較出名的蒸青團茶有龍鳳團茶、 顧諸紫筍等。
2. 黑茶的起源問題
黑茶是我國傳統六大茶類之一。加工工藝當中主要有鮮葉,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幾道工序,其中鮮葉原料相比其它茶類總體較為成熟粗老(要求含較多纖維素),而對形成黑茶的品質特徵而言,至為關鍵的步驟是「渥堆「工序。
黑茶的發酵原理有別於其它茶類的發酵,前者主要是在濕熱條件下的物理化學反應和微生物發酵的作用,後者則是氧化發酵的概念。
公元1524年,明朝嘉靖三年,明御史陳講疏奏云:「商茶低偽,悉征黑茶……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黑茶「兩字,由此,十六世紀初被認為是確切有記載的黑茶起源的時間。
不過,按照黑茶的渥堆發酵方式的原理,我們實際上至少可以把黑茶的歷史追溯到唐朝後期的「茶馬互市「。
最早出現的黑茶是由四川生產,將綠毛茶經蒸壓、乾燥而成的邊銷茶。由於西北地區人民平時飲食當中水果蔬菜少,肉類多,需要茶葉消脂去膩、補充維生素,而當地又不能種茶。茶葉便只好從南方通過茶馬古道,用人力、畜力的方式往西北運輸(新疆、西藏等地)。
運輸過程路途遙遠,困難重重,多者需要半年時間才能運達。而早期茶葉的包裝很簡陋,防潮能力很差,日晒雨淋的,茶葉受潮了便開始發酵。到目的地後發現茶葉品質和原來大為不同。色澤變得深褐、湯色橙紅、滋味醇和也不澀了,原以為人家不要了,結果反而深受新疆地區歡迎。這種現象反饋到產區,就開始了人工特意生產黑茶的歷史。
洪武六年(1373)太祖詔令:「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烏茶易馬。「這裡的烏茶便是指黑茶了。
3. 黑茶採摘單季刀、雙季刀,多季刀是什麼意思?
這是四川西路邊茶當中提及的一個概念。西路邊茶簡稱西邊茶,是四川灌縣、北川一帶生產的邊銷茶,用蔑包包裝。灌縣所產的為長方形包,稱方包茶:北川所產的為圓形包,稱圓包茶。
西邊茶原料比較粗老,以采割1-2年生枝條為原料。產區大都實行粗細兼採制度,一般在春茶採摘一次細茶之後,再采割邊茶。有的一年刈割一次邊茶,稱為「單季刀」,邊茶產量高,質量也好,但細茶產量較低;有的兩年采割一次邊茶,稱為「雙季刀」,有利於粗細茶兼收,但質量較低;有的隔幾年采割一次邊茶,稱為「多季刀」,茶枝粗老,質量差,不能適應產銷要求。殺青後往往晒乾即可。
西路邊茶毛茶色澤枯黃,是壓制「茯磚」和「方包茶」的原料,製造茯磚的原料茶含梗量約20%左右,而製造方包茶的原料茶更粗老,含梗量最高達60%左右。
4. 黑茶的發酵程度是100%的嗎?
黑茶的發酵程度幾乎很難達到100%的發酵程度。
從發酵的原理來理解,黑茶的發酵過程主要有以下作用:(1) 濕熱作用下的物理化學反應;(2) 微生物作用。
所發生的具體轉化大體為:(1) 茶多酚的酶促氧化或自動氧化;(2) 大分子蛋白質的分解;(3) 澱粉、果膠質、纖維素等多糖類的水解。
從這個層面來講,黑茶發酵100%就需要以上物質的充分轉化分解,實際上在黑茶的加工工藝上,幾乎不可能達到100%的轉化程度,因此我們只能籠統的理解為深發酵的概念,即需要轉化充分才能體現黑茶典型的品質風格。
5. 黑茶為什麼含那麼多梗?
黑茶是所有茶類當中對原料要求最老的一類茶,這主要是由黑茶的渥堆發酵的工藝決定的,太嫩的原料反而在渥堆過程當中容易腐爛。
而對於茶梗的意義來說,有以下兩點我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1) 合理的茶梗量可以提供有益菌種的生長空間,比如湖南的茯磚 ,冠突散囊菌就需要一定量的茶梗才能發花茂盛。(2) 茶梗當中含多糖纖維素較多,纖維素在渥堆過程中會水解,從而形成較多的茶葉複合多糖,簡稱茶多糖。這是對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三高」,又被稱為富貴病)有非常好防治作用的一類天然保健成份,黑茶的魅力很大程度也在這一點上。
所以,並不能簡單說黑茶含那麼多梗便是不好,合理的含梗量是黑茶品質的保證。也並不是說黑茶含梗越多越好,畢竟非常粗老的梗枝其可溶性物質是比較少的。
6. 米磚是什麼茶?
米磚是緊壓茶當中的一個品類,因其所用原料皆為茶末而得名,用紅茶末壓制的稱為紅米磚,也有用黑茶末壓制的,稱為黑米磚。
米磚原料分為灑面、灑閽和里茶三種規格,原料經過篩分、拼料、壓制、退磚、檢磚、乾燥、包裝等工序。其中湖北趙李橋茶廠「牌坊」牌米磚茶、「火車頭」牌米磚茶較為有名。
在米磚的國家標準《GB/T 9833.8-2013》中,米磚茶分為特級米磚茶和普通米磚茶。
外形特點:磚面平整、稜角分明、厚薄一致、圖案清晰,磚內無黑莓、白黴、青黴等黴菌;特級米磚茶烏黑油潤,普通米磚茶黑褐泛黃。內質特點:特級米磚茶香氣純正、滋味濃醇、湯色深紅、葉底紅勻;普通米磚香氣平正、滋味尚濃醇、湯色深紅、葉底紅暗。
1. 綠茶的魅力體現在哪裡?
從各大類茶葉品質的橫向對比來看:
(1)白茶輕發酵,不炒不揉,自然晾乾或晒乾而成,沒有太多人工火溫的調製,屬於一種比較天然的風味;
(2)黃茶也是輕發酵茶,但由於悶黃過,口感自然溫順柔和不少,這是一類含蓄而內斂的茶;
(3)青茶為半發酵茶,芳香顯著,以花蜜香為主,但又同時強調韻味的悠長,有大紅袍的岩韻,鐵觀音的觀音韻,鳳凰單叢的山韻,嶺頭單叢的蜜韻,還有台灣烏龍的高山韻;
(4)紅茶全發酵後則湯色紅艷,滋味醇甜可口,可以說是富有的浪漫色彩,又飽含深情的一類茶;
(5)黑茶的採摘原料相比之下較為成熟,經過後發酵或陳化後,多糖的甜充分顯露出來,甜潤而別有風韻,越陳越甜;
(6)綠茶名義上則為不發酵茶,經過採摘——殺青——揉捻——乾燥的基本工序而製成,受到火與熱的調製,但風味依然清湯綠葉、清新自然,可以說在六大茶類當中,綠茶最接近鮮葉狀態的味道。
如果一定要說綠茶的魅力體現的哪裡,那某種程度上,綠茶的魅力主要體現在那大自然最真實的味道上。
2、綠茶通常又被稱為不發酵茶,但是否綠茶的發酵程度為0%?
茶葉的發酵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指黑茶類的微生物發酵,我們生活當中食物的發酵屬於這個;
另一個則是指茶多酚的氧化發酵,分酶促氧化和自動氧化。茶葉多酚類物質在氧氣的作用下會轉化生成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綠茶、黃茶、白茶、青茶和紅茶這五類的不同發酵程度都屬於這一塊範疇。
綠茶被稱為不發酵茶是因為茶葉被採摘下來,很快便進行高溫或蒸汽殺青,品質得以快速固定,這過程的茶多酚被氧化的量總體很少,於是被忽略不計,稱不發酵。
但不等於綠茶的發酵程度就為0%,嚴格意義上說,只要鮮葉被採摘,鮮葉細胞被損傷,細胞里的茶多酚一接觸到空氣當中的氧氣,那氧化的過程就會進行,鮮葉就會變黃變紅,因此綠茶的發酵程度不可能為0%。
3. 綠茶當中什麼是蒸青、烘青、曬青、炒青?它們的特點是怎樣的?
雖然綠茶的基本加工工序為採摘——殺青——揉捻——乾燥,但具體每一步的工序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比如殺青,相當於是把茶葉弄熟的意思,我們可以炒熟、蒸熟,還可以微波爐「叮」熟;又比如乾燥,相當於把茶葉搞干,那我們可以直接在鍋里炒干,可以碳火或電爐烘乾,還可以晒乾。
不同的組合的處理方式就可以製成不同品類的綠茶,炒青為炒熟+炒干,烘青為炒熟+烘乾,曬青為炒熟+晒乾,蒸青為蒸熟+烘乾或炒干,這幾個青的風格特點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蒸青是最鮮綠的,往往帶有海苔或紫菜的味道;炒青表現出豆香,板栗香等炒東西的味道;曬青茶風味里多少有點微酸,干茶帶有太陽味,像曬菜乾,比較好辨認;而烘青較難辨認,介於炒和蒸之間,口感兼有鮮和濃。這些風味是綠茶鮮葉受到不同熱量程度轉化的結果。
4. 帶青臭味的綠茶是好還是不好?
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辯證的看。目前市場情況確實是有不少的茶帶有青臭味的,比如新鮮出爐的信陽毛尖,比如現在的普洱生茶。
一般來說,帶青臭味的綠茶是由於殺青不足或不透而形成的,可理解為工藝做的不夠到位,臭青的茶,新鮮的時候喝起來寒,容易傷胃,固然不好。但清香和青臭的氣味它們本質上卻是同一種被稱為「己烯醇」的生物化學成分,只是分子的空間結構不同而言,一定條件下青臭會轉化為清香,比如加熱,比如放一段時間。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回答是這樣的:青臭的茶雖然很清爽,但一定不能喝太多;而稍微有點青臭的茶,還是可以購買的,因為放一放就變好,買回去慢慢喝就行嘛。
5. 安吉白茶為何不是白茶?
安吉白茶更多的應為一個樹種的概念,原產於浙江安吉縣,最早在孝豐鎮的馬鈴岡被發現。安吉白茶屬於綠茶類,因為它是按照綠茶的基本加工工藝而製成的,而不是我們所說的白茶不炒不揉的工藝。不過理論上安吉白茶的樹種也完全可以製成白茶的。(市場可能會有人玩點安吉白茶的白茶)
之所以被稱為白茶,是因為早春時,它的嫩葉嫩芽的顏色淺白。安吉白茶的含氨基酸含量很高,高於一般其它的綠茶品類,極品的安吉白茶價格也比較昂貴。
6. 是不是越是細嫩的芽尖,所製成的綠茶品質越好?
品茶可能很容易進入這個誤區,並非越細嫩的茶品質就越好。
茶的品質好不好有幾個方面:一是產地環境,二是原料質量,三是製作工藝。這三個方面都很好,那茶的品質就一定好。通常,細嫩芽尖製作而成的綠茶是比較貴的,因為採摘的人工擺在那裡,嫩的料如果製作工藝出了問題,那同樣賣不起價,比如芽尖炒糊了,那大家就不願意買來喝了。
另外,從口感上,細嫩的原料所含氨基酸較多,茶多酚較少,體現的是細、滑、醇的口感,而耐泡性、濃度、回甘等就反而沒有一芽一二葉的好;嫩茶的香氣其嫩香和清香比較突出,花香和蜜香的成分則是不多的。
如果從性價比來說,很多一芽一二葉的綠茶品質是相當不錯的。
1.有些白茶雜味明顯的原因是什麼?
茶葉雜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原料採摘老嫩不均勻,造成後期轉化程度不一致;(2)加工過程的處理工序不夠均勻到位,比如萎凋攤青厚薄不一、「走水」過程走的不徹底、發酵程度輕重不均勻、乾燥時溫度分布不勻等,均可能造成茶葉雜味明顯;(3)儲存過程受潮所致,濕度偏高,內含物質的轉化加劇,形成一些粗雜味。(4)精製過程拼配不恰當。
對白茶而言,主要的工序有鮮葉——日光、加溫或自然萎凋——乾燥。較為容易形成雜味的環節是在萎凋輕發酵的過程,曬太陽、加溫攤晾或自然攤晾的時候容易操作不勻。表現在葉底的顏色是青綠深淺不一,紅變部分鮮暗不勻的特點,總的底色比較花雜不一致。
2.綠茶殺青炒熟到什麼程度為好?
綠茶的殺青要求殺透炒熟,就是通過高溫處理,鈍化鮮葉中酶(生物催化劑,可以加快生化反應的速度)的活性,從而把綠茶的品質固定下來,讓它的香氣和滋味得到保證,殺青主要是要達到這個目的。
炒熟的恰當程度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1)葉色從原來鮮綠全部轉變成沒那麼光鮮的亞綠色或暗綠色,梗部的色澤也由原來的不透變得有些通透。(2)基本聞不到青臭氣或者稍微帶一丁點青草香,舒服的豆香、花香或嫩香的感覺濃郁明顯;(3)手握炒熟的鮮葉能握成一團,鬆手散開較慢,梗折而不斷。
有經驗的師傅僅靠聞香即可判斷是否炒熟炒透。
3.龍井的干茶是黃色好還是綠色好?
龍井是典型的炒青綠茶,即鮮葉摘回來後,炒熟和炒干而成的茶葉,是扁炒青和豆香型綠茶的典型代表。至於是黃色好還是綠色好則很難一概而論。
傳統手工炒制的龍井茶往往帶有「糙米黃」色,這是因為在長時間炒制的過程,鮮葉的葉綠素受破壞較多,帶黃色的胡蘿蔔素等其它色素顯露出來而顯得較黃,這當屬於龍井正常的干茶色澤。這樣的龍井往往豆香濃郁,回味悠長,品飲起來回甘、潤滑的口感總體比較舒服。而現代工藝有些通過縮短炒制時間,降低炒制溫度,使得龍井的干茶色澤依然保持較綠色,這樣的龍井則清香更足,豆香不太明顯,部分帶有輕柔的花香,回甘總體較強,品飲起來刺激性相比「糙米黃」的龍井會更大一些,但茶性亦更寒一些。
喜歡喝龍井而又體質寒底的茶友建議飲用「糙米黃」的龍井。
4.廣東英德的茶園為什麼種有遮陰樹?一般選用哪些樹做遮陰樹比較好?
廣東英德種遮陰樹的主要作用是改良茶園的小氣候環境,這樣能種出更好品質的英德茶葉。
英德的海拔不高,山區氣候也不明顯。種植高大的遮陰樹:(1)可以遮擋住一部分陽光,降低園地溫度,從而讓茶樹體內合成濃強刺激口感的茶多酚減少一些,讓茶不至於太苦澀;(2)遮陰讓直射光變成漫射光,有利於茶樹氨基酸的合成;(3)遮陰可增加茶園空氣濕度和霧汽,提高鮮葉原料的持嫩性。綜合而言,在南方光熱較強的茶區,種植遮陰樹對改良茶的品質有很大幫助。
英德所種的遮陰樹為楹樹(有根瘤菌可固氮),台灣小葉相思樹(遮陰面積較大但又不全部遮擋陽光),此外還可以種植一些茉莉花、玉蘭花等改良園地氣息,這些都是英德經驗上比較好的遮陰樹和作物。
5.武夷岩茶可以沖泡幾次?
武夷岩茶屬於閩北烏龍茶茶系,工藝上其焙火最為考究,為中國烏龍茶當中焙火程度總體最足的一類。武夷岩茶的種植較多的品種為肉桂,水仙;按產地可分正岩、半岩和洲茶,按焙火程度又有輕火、中火、足火,按樹齡又有老樅和新樅等等,其內含物質和品質風味各不一樣,可以沖泡的次數是肯定沒有統一說法。
不過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衡量:三坑兩澗出產的正岩茶,品質是公認最好的,按照150ml蓋碗,投茶量8克,每次沖泡至適中濃度計算,沖泡10次以上大多不在話下。以這為界線,超過10泡的可算為耐泡,內含物質相對豐富;如果只有5、6泡,那便只能算為一般品質了。
這個僅作為相對的參考標準。
6.武夷岩茶中半岩跟正岩的品質如何區別?
正岩茶和半岩茶的口感區別主要體現在湯質和喝後的餘味上。正岩茶茶湯質地厚實綿滑,物質感較強,口感飽滿,喝後嘴巴甘潤感明顯,齒頰留香且持久,餘味可持續較長時間。而半岩茶則相對香氣高揚,茶湯相對較輕薄,口感飽滿度不夠,稍顯寡淡,餘味持續時間亦相對較短。
此外,正岩茶岩韻明顯,半岩茶岩韻大多不明顯。
1.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喝老樹齡的茶葉,老樅的茶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點?
有相關研究表明,隨著樹齡增長,茶樹原料中具有刺激性口感的多酚類成分總體減少,而可溶性糖分總量則顯著增加,茶的濃度減弱但甜感增加;香氣方面,老樅的芳香組分中酯類芳香物質佔比贈加,從而表現出獨特的香感。
品飲經驗告訴我們,老樹、老樅的茶口感喝起來也確實有些獨特之處。一般來說,老樅茶湯感比較醇厚、稠綿,香氣上不一定高,但十分持久綿長,品飲後喉嚨部位香感明顯,五六十年以上樹齡的更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獨特香味,很多人便稱之為老樅味。總的來說,樹齡足夠老的茶樹製成的茶葉,品飲起來給人的回味是蠻好的。
2. 茶在口感方面有哪些比較關鍵或重要的指標?
茶的口感是由茶葉當中可溶解於水的滋味成分來決定的。主要類別有多酚類物質(主要為兒茶素)、氨基酸類、生物鹼類、有機酸類以及可溶性糖類。這些成分帶給我們濃或淡、鮮或鈍、爽或悶、厚或薄、純或雜等等感覺。
從生理上,人的味蕾可以區分出來的味覺有甜、酸、苦、咸、鮮這幾種。就我們品飲茶時的感受來說,對一般茶而言,人體的味覺需求大多傾向以下幾個主要指標:(1) 濃度(刺激性、收斂性、回甘、苦能化等);(2) 厚度(飽滿、厚實、綿綢等);(3) 爽度(湯水活潑、爽口、不低悶等);(4) 純度(細膩、不雜、純正等)
對綠茶而言,由於不發酵、清湯綠葉,要及時殺青的要求,品質上鮮度也應當列為重要指標;而黑茶採摘相對成熟的原料,經渥堆轉化後茶多糖成分突出,甜度亦為重要指標。
3. 為什麼同一個地方的同一種茶也有不同的風格?
這主要是在於加工工藝的不同所造成的,制茶工藝的每一個環節程度控制不一樣就會讓茶葉的風味有所差別。
其中比較關鍵的環節在於發酵程度。紅、綠、黃、白、青茶的發酵實質為茶多酚的氧化,轉變後生成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發酵足,氧化多,茶的刺激性口感就會比較弱,而發酵輕,茶多酚保留多,茶味口感就會比較刺激。黑茶的發酵原理為微生物作用與濕熱作用,但程度控制的差別也如同氧化發酵。
香氣方面,不同的採摘嫩度,不同的發酵程度會讓茶葉呈現出不同的香型,偏嫩的原料清香、嫩香明顯,成熟的原料,花香、蜜香明顯。隨著發酵程度的不同,原料分別可以呈現出清香、花香、蜜香、果香、甜香等香氣特徵。
因此,哪怕同一個地方的同一種茶,風格有變化也是很正常的。
4.通常說茶味很濃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決定茶味濃淡的茶葉成分為多酚類物質,茶味濃,往往就代表茶湯中所含的茶多酚比較多。而我們知道,茶多酚對我們的人體大有保健功效,如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抗病毒等等。不過人體攝入茶多酚的量過多亦為不好,浙江大學楊賢強教授研究認為,一個人每天攝入茶多酚應低於8克綠茶所含的總量,否則茶多酚本身也會成為自由基,從而攻擊人體。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辯證對待茶味很濃這個問題。
另外,如果茶味很濃,那我們也是可以投放少一些茶,沖泡淡一些,量喝少一些,那樣反而你的茶更耐喝了,比如單叢。
5. 我們應如何鑒別綠茶的不同風味?
我國的綠茶品類非常豐富,許多好山好水的地方,都有好綠茶的出現。
綠茶的加工工藝相對簡單:鮮葉——殺青——揉捻——乾燥。各地區綠茶的製作工序大似相同,成茶的香味雖有些差別,但總體風格似乎差別不大。那我們應該如何鑒別綠茶的不同風味?
主要還是從加工工藝的角度來理解和鑒別。雖然綠茶都是經過四道工序,但殺青方式有蒸青、炒青、微波殺青,乾燥方式有晒乾、烘乾、炒干、半烘炒,因此組合起來,綠茶總體可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他們的風味是有規律可循的。
炒青的豆香、板栗香一般比較濃郁,外形偏綠黃或灰綠起霜,滋味濃醇;曬青干茶具有比較明顯的太陽味,類似曬菜乾;蒸青色澤比較綠,滋味比較鮮、醇;烘青往往帶有一些烘焙的感覺,干茶色澤鮮活,滋味介於蒸與炒之間,比較鮮濃。
6. 為什麼有些茶湯色很淺,但喝起來滋味挺飽滿,但有些湯色很深,喝起來卻反而顯得不夠濃?
茶湯顏色的深淺跟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有關係,也跟揉捻程度或細胞破損率有關係。
有些高級的綠茶、白茶湯色很淺,幾乎跟開水一樣,但實際上,很多無色透明的茶味成分已經溶解於水當中,因此喝起來滋味飽滿。有些紅茶、熟普,因為茶多酚大部分已經氧化轉變,湯色越深,茶紅素、茶褐素多,茶黃素相對少,滋味刺激性不夠,茶味就反而顯淡不濃。
其實,對湯色而言,色度、深淺等是不太重要的,關鍵看湯色的亮度和清透度
推薦閱讀:
※權威專家解答核輻射十二大疑問
※(12)[轉載]《子平格局命法元鑰》疑問(2)
※分享 | 解答你的疑問,BBC告訴你「鍛煉的真相」
※羅盤斷吉凶的種種疑問
TAG: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