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喪偶式育兒」遠離我們的生活

風之子

現如今,要成為別人眼裡的中國好媽媽你得:有體育健將般的身體,哄得了熊娃、下得了廚房,面對待洗的衣服、髒亂的客廳、成疊的繳費單據還能「亂雲飛渡亦從容」,不但要擔起大師兄打怪的職能,還要把豬師弟沙師兄白龍馬的洗涮挑擔也扛起來;有萬事通般的生活技能,文能為娃找培優,武能帶娃去旅遊,上可登高換燈泡,下可俯身修馬桶;有心理學博士的情商,在婆媳關係的陰雲籠罩之下,克服產後憂鬱症,在賢惠懂事的兒媳、溫柔可親的母親和美麗可愛的妻子之間不停地變換角色,難度有如踩在圓木桶上面拋著三個小球的雜技師,哪一個都不能掉下。

估計這事情只有兩個女人辦得到:一個是高喊「賜予我力量吧」的希瑞公主,一個是奧特曼之母。

孩子他爹呢?自從娃出生之後,不少當爹的搖身一變,從當初那個馭青龍戲白虎、整得了朱雀玩得了玄武的「無所不能思密達」,變成了懶惰、遲鈍、漠然的「甩手不理斯基」。一個超人似的媽媽背後,似乎總是站著一個缺位、隱形的爸爸,人們把這種有爹跟沒爹一樣的育兒方式叫做「喪偶式育兒」,和「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並稱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

又不是孟母三遷、畫荻教子,他們的爹到哪兒去了?

或許中國最早有史可據的「喪偶式育兒」是大禹他們家:大禹成親三天後就出門治水,十三年來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塗山氏獨自撫養兒子啟長大,大禹這做父親的要不是聲名顯赫,在妻兒心中真的跟死了沒啥兩樣。

縱觀中國著名的古代育兒故事,母親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比如為了教育環境而擇鄰三遷的孟母,比如家境貧寒、無錢讀書而用蘆葦稈在沙地上教子寫字的歐陽修母親,似乎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位是理所當然的事—可人家孟子三歲喪父,歐陽修四歲爹就死了,只得由母親獨自撐起整個家庭。可是在當今那些「喪偶式育兒」的家庭中,父親們又在做些什麼呢?

聽聽媽媽們怎麼說。

李娜(28歲,女兒梓琳,1歲):老公在投資銀行工作,每天早出晚歸,隔三差五齣個差,回家也是打開筆記本電腦工作,對著屏幕的時間比對著我和孩子加起來還多幾倍。他覺得跟孩子也沒有什麼好溝通的,說是孩子說話他也聽不懂。梓琳八九個月的時候,他到海外去做一個上市的項目,出差一個月,別說視頻了,電話也沒打回來幾個。回來以後孩子就不認得他了!他一抱梓琳,梓琳就大哭。

張雪(31歲,兒子亮亮,4歲):娃他爸是個理工男,我懷疑他的腦袋是二維的,大腦是486,回家就是葛優躺,叫半天沒反應。有時被逼狠了,只好去「陪伴」孩子,但做啥都做不到點上,感覺他的腦袋還在「聯機尋找解決方案中」。亮亮看了那個廣告,直說:「爸爸,『充電兩小時,通話五分鐘』說的就是你。」

晉瑜(32歲,兒子昊宇,3歲):孩子出生以來,餵奶、換尿布、洗澡、陪睡,他一樣不會,一樣不做。在家除了吃飯就是刷手機、玩遊戲、上網。經常出去外面和朋友喝酒,一不小心就喝斷片了,醉醺醺地回來還讓我分心照顧。當這種男人的老婆,總覺得輩分搞錯了,感覺像是在帶孩子。不僅如此,三不五時還要作一作,不是把孩子弄哭、把父母惹惱,就是把我氣急。這老公就像闌尾,除了發炎,一無是處。

甘晨(27歲,女兒薇薇,2歲):人家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我老公倒好,家裡的活兒一個手指頭都不動,還這不滿意那不滿意,覺得女人天生就應該「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點沒做到位,就挑三揀四、頤指氣使—「家裡這麼亂?怎麼收拾的!」「太難吃了,怎麼搞的?」叫他幫帶下女兒,他說:「人的分工本就不同,男人真的天生不會帶孩子」。誰天生就會帶孩子?!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許多爸爸們認為在家中這樣的表現是天經地義—「男主外女主內」嘛!還有人得意洋洋地在發帖炫耀:我老婆,可自己在家睡,可自己去逛街,可自己去旅遊,可自己做飯,懷孕自己去做體驗,自己帶小孩,你們敢在她面前自稱女漢子?

有人在底下弱弱地評了一句:在我們村一般管這叫寡婦。

不僅僅是巨嬰症

產生喪偶式育兒的問題源自何處?

有的爸爸說為了撐起一個家,在外打拚,沒時間育兒—得了吧,這就是借口。號稱地球上最有名的投資人、執掌風險投資基金DST(數字天空科技)的尤里·米爾納,投遍了全球的互聯網明星企業(包括阿里巴巴和Facebook、京東、Twitter、小米、滴滴打車、Airbnb和Snapchat),並從中賺到了上百億美元。就是這麼個日理萬機掌管上千億財富帝國的人,一樣幫著老婆帶娃。他還為了保證與家人的見面時間,出差時總會帶著妻子和兩個小女兒。而且無論怎麼忙,他還是會抽時間閱讀他給兩個女兒布置的功課。奧巴馬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他在美國總統的任期內,從來沒有錯過一次家長會—那些說忙沒時間的爸爸,你們比總統還忙?

至於聲稱仍保留生娃前的節奏和生活習慣懶散成性、回家太累了要放鬆休息、媽媽嫌爸爸越幫越忙乾脆一人擔起育兒重任的爸爸……統統躲進了借口的庇護所里!

關於喪偶式育兒的成因,還有一個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這個年代的爸爸們是「巨嬰父親」,他們從小多是在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背景下成長的,是被能幹的母親培養出的。雖然已經成家有娃了,但他們的心理上仍沒有斷奶,情感和精神都處於未成熟、未獨立的狀態,在育兒方面仍依賴於自己的母親和妻子,逃避責任,拒絕長大。

這種說法的確有道理,但若深究下去,這一波爸爸們的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為何缺位,也是因為「巨嬰症」?為何一代接一代都是「巨嬰」?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的影響,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分析恐怕才能更好地看清喪偶式育兒產生的原因。

現代社會給男人的角色定位是喪偶式育兒產生的基礎。心懷「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的處世哲學的女性並不在少數,就連不少影響力巨大的「女性大V」也不時會迸出類似的話語,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社會對男人的角色定位。

男性首先因為體力上的優勢,「自古以來」被要求負責家庭的主要收入,而一個家庭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很大程度上考量這家男性的社會地位。當今流傳著「幸福婚姻的男女收入比是2∶1」之類的看法,即有好事者借所謂的專家之口發布調查報告稱:「人們最能接受的男女收入比為2∶1。男女收入2∶1的收入差異比在夫妻交流、業餘活動、性生活等方面都要優於1∶1的收入差異比。也就是說,丈夫收入大體上比妻子多一倍的夫妻在交流上要比夫妻收入相等的夫妻頻繁,業餘生活更加豐富,性生活質量前者優於後者。」在女性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不能提升你生活質量的男人千萬別嫁,嫁了也會離」這樣的口號越來越常見。而不想被冠以「吃軟飯的」「窩囊廢」的稱號,男人只有華山一條路,壓力山大。

「為了工作」,這就是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全部原因了嗎?恐怕還不僅如此。讓一個男人把老婆孩子丟在一邊,難道他就沒有基本的親情和責任心嗎?我們還看到一個讓人沮喪的事實:

家庭幸福多年來不被中國社會視為人生的成功,要不然「貧賤夫妻百事哀」就不會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毫無疑問,這也是喪偶式育兒產生的重要外在因素。在中國人眼裡,成功的男人有三種:陞官、發財和出名(成功的女人還多一個附加條件:嫁個成功的老公)。家庭幸福?男人要是在家庭生活中投入過多的精力,會被斥為「沒出息」。男性陪產假也是近年才開始有的事。我們也一直能夠在宣傳中,看到為了工作忽視家庭的人物形象。「舍小家顧大家」被簡單化為老婆孩子的那點雞毛蒜皮沒有工作和事業重要,家庭就算不是被當作成功的絆腳石,至少也是拿來當作成功的墊腳石,隨時可以成為捨棄的犧牲品。《人民的名義》里的李達康書記,組建家庭26年來給家人的印象就是個工作狂,連女兒佳佳都沒有抱過幾回,小學6年里就換了3所學校。他以為回家把工資全部上交就夠了,被妻子歐陽菁怒斥:「你們男人總想女人奉獻奉獻奉獻,絕不索取,那是聖母,我做不到!」

華為某副總裁因為長期和妻兒分居,再加上健康出了問題,提出辭職。任正非說:「老婆不理解你?這樣的老婆要她幹嘛,你可以離婚啊!」 在這樣的偏見與思潮在長期潛移默化影響之下,很容易將男人遊離於家庭事務之外。

「被催熟的爸爸」是喪偶式育兒產生的重要內在因素。中國的婚戀觀一直以來只有兩檔:從「禁止早戀」到「瘋狂催婚」。只看結果,完全無視心理成長的過程。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社會的主流思想,都不允許學生談戀愛,甚至讀大學了還有很多家長反對戀愛。但等到大學一畢業,所有家長都希望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而且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兒女戀愛,而且最好儘快結婚,結婚了儘快要孩子。不僅婚戀如此,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僅限於學習成績的要求、特長愛好的發展,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忽視甚至漠視,很多孩子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進入社會之後,突然面對家庭責任、社會責任,毫無任何「實踐經驗」的人唯一能做的事,恐怕就只有逃避了。即使成家有了孩子也是「被催熟的爸爸」。

在電影《春嬌與志明》系列中,主人公張志明一路大男孩似的幼稚下去,覺得小朋友可愛就說想生小孩,但實際上卻像余春嬌吐槽的那樣:「每次一到了最緊張的關頭,你就會拋棄所有的東西,犧牲所有的東西,滿足你自己,成全你自己。」而張志明也說:「我從國中後就沒長大過。」這樣的男人,怎麼敢期望他能做個好父親?幸好,在最新的一部《春嬌救志明》里,他終於長大了。但是現實中,有多少年輕的爸爸們是需要你等著他長大的「志明」呢?

「父愛缺失綜合征」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有兩個例子,一女一男。

小女孩一歲時,父親因為出軌,母親一怒之下帶著她出走。她從童年就喜歡吸引別人的注意,上幼兒園時自創了一種遊戲,親吻男孩,一起把衣服脫光。長成少女之後她早戀、自殘、性虐、吸毒什麼都干,喝醉酒拿刀砍男友,男友也不甘示弱,兩人傷痕纍纍。16歲時她甚至跟母親的男友發生關係,隨後母親跟男友分手。幸好母親一直包容她,陪伴她。她長大多次離婚,收養了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她說:她的成長沒有父親,兒子沒有父親應該也可以。心理專家分析認為,她對人際關係需求強烈但不穩定,她一開始對身邊朋友或情人過度理想化,在相處過程中又會幻想破滅,進而失望沮喪,索性斷絕關係—她是安吉麗娜·朱莉。

那個男孩童年時父親不停地更換工作,他跟著不停地流浪,但是很少能見到父親。他7歲被診斷為無語言學習能力,閱讀、拼寫、寫作甚至發音都有問題,也就是常說的「閱讀障礙」(直到多年後參加了科學教育才被治好)。14歲前他至少在15所學校待過。12歲時父母離婚,他跟著母親和姐姐生活在一起。後來有過三次婚姻,現在單身。10歲女兒的生日聚會他也沒來,有1000多天沒見女兒了—他是湯姆·克魯斯。

也許這些都是極端的例子,但是從心理和生理的研究來看,「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孩子容易產生這樣的情況:一是認知發展受阻,其認知力與父母陪伴一同成長的孩子相比有差異明顯。二是產生個性缺陷,比如軟弱、膽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這樣的孩子不喜歡被別人關注,喜歡坐在角落或者後排;不喜歡參加有身體接觸的集體性體育活動,害怕競爭和失敗,犯了錯誤不敢承認。三是有情感障礙的比例較大,比如抑鬱、焦慮、缺乏熱情,自制力弱,有依賴性等。長大後難以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不敢亮出真心,害怕有一天受傷後自己一個人孤獨地療傷,即使有伴侶也有較厚的隔膜。四是體格發育障礙。「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孩子,在身高、體重、動作及反應速度上,一般來說可能要比同齡兒童落後一大截。

更可怕的是,據美、英、德等國專家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少時患「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孩子,長大後成為窮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學輟學率高兩倍,犯罪率高兩倍。如果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要高出3倍。

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表面上的家庭完整還不夠,父親的付出才是關鍵。父親是孩子成長的路標,孩子要完成「精神斷奶」,父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男孩在學齡期,需要逐步和母親分離,解脫情感紐帶,轉而從父親身上獲得生命的價值感與使命感,獲得生活的智慧與自律的技巧,以父親為榜樣,成長為一個成熟男性。而女孩在學齡期,需要解脫與母親的情感紐帶,從父親身上獲得愛與接納,獲得與異性相處和溝通的技巧,以父親為偶像,成長為一個自尊自愛、自信自立、情感成熟的女性。在青春期後期,女孩在情感上需要與父親分離,再次回到母親這裡,與母親建立更加深厚、互補的感情紐帶,為自己今後成為合格的母親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來說,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主要有幾方面:

1.父親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

男孩模仿、學習父親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從而形成良好的性別角色心理認同。男孩往往把父親視作未來發展的楷模,而女孩通過觀察父母來學習男女的相處之道。

2.父親影響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

通常來說,母親教給孩子溫柔,文雅,安慰,富有同情心等保護型的品質,而父親從男性的角度,教給孩子的往往是挑戰性,勇敢精神、冒險精神,寬容,堅強,自信等開放型的品質。兩者結合才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研究表明,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兩小時的孩子,和那些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六小時的孩子相比,他們的人際關係更融洽,具有進取精神、冒險精神。

3.父親影響孩子認知的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認知影響是一動一靜、一外一內、一剛一柔:孩子從母親那裡學到語言、生活知識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識,而從父親那裡學習運動、手工操作等,這就激起兒童的探索精神、想像力、創造性以及求知慾望。假如孩子和父親有著同樣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就會比其它孩子更順利地度過叛逆期,這些體驗對他們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4.父親對孩子社會行為的影響

父親與孩子為伴往往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這有助於孩子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孩子通過父親這扇窗子來了解將要進入的人類社會,了解社會的競爭規則與價值標準,了解社會的分工和變化。因此,父親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樑。

爸爸育兒:讓爸爸早加入

曾經有飽受「喪偶式育兒」之痛的媽媽提出,要是能有火眼金睛,在婚前看出一個男人是否能夠參與深度育兒就好了。言下之意,希望將之放入擇偶條件中。

這個腦洞蠻大的,卻也不是不可能。一般而言,男性能否在婚後深度參與育兒,取決於三點:意願、時間、能力。如果一個男性和配偶三觀相符,珍視夫妻關係,推崇小家庭價值,有責任感,那麼自然願意抽出時間或者用靈活的方式參與育兒;至於育兒能力,可以在實踐中鍛煉培養。但是有得必有失,如果一個男性抽出一部分時間精力在小家庭上,可能比較難以成為行業精英。畢竟,天才只是少數。因此要容許他的事業相對平庸,或者容許他有階段性的傾斜和方式上的變通。不過這樣一來,女性擇偶的面相對來說又縮小了不少,焦急的父母和熱心的居委會紅娘大媽們的任務更重了。

所以與其期望早篩選不如早行動,在懷孕期間就開始讓爸爸們參與到育兒中來,逐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爸爸多陪伴孩子,和孩子遊戲,做孩子的傾聽者,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有一天能夠驕傲地說:「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作品。」

推薦閱讀:

加點鹽就能解決的事,99%的人都不知道
為什麼許多人說佟麗婭長得漂亮但沒氣質?
月入五千的徐家匯人教你如何活得像月入五萬
為什麼在西方國家很普遍的烘乾機,洗碗機在國內卻很少有家庭使用?
聽說撕咪蒙就能火?呵呵

TAG:生活 | 育兒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