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朱元璋殺死的妃子(網友博客)

 伴君如伴虎,環繞暴君之側,死無葬身之地,被朱元璋殺死的妃子:碽妃、胡充妃、郭寧妃、李賢妃、葛麗妃    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殺功臣,殺貪官的人很多,但是知道朱元璋殺妃子的人卻很少。有次我問人:「你可知道朱元璋為何要突然殺死三個生有皇子的妃子?」人家很詫異的說:「你弄錯了吧,他殺功臣殺貪官倒是聽說,哪裡聽說過他殺妃子!」  而且,因為現在影視作品的泛濫,人們都以為他某些時候雖然殘暴,但是卻是個好丈夫,對馬皇后一心無二,不荒淫不好色。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後宮嬪妃有多少吧!  《明史》中為朱元璋后妃立傳的有馬皇后、孫貴妃、李淑妃、郭寧妃四人。但是在皇子、公主列傳中提到的以及其他史料中有記載的妃嬪則有如下這些人:胡充妃、郭惠妃、崔惠妃、胡順妃、趙貴妃、鄭安妃、李賢妃、劉惠妃、達定妃、葛麗妃、韓妃、余妃、楊妃、周妃、張美人、任順妃、郜氏。  上面這些有名字的妃子絕大多數都給朱元璋生下了兒女,因此名字才見於史料記錄,其他不見記錄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朱元璋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共42個子女。  若有人說這些女子不過都是生育子女的工具,朱元璋從不將她們放在心上,真心愛的只有馬皇后一人,但是關於孫貴妃的史料記載就告訴我們,事實也並非如此。最起碼,朱元璋真心愛的女子除了馬皇后之外,對孫貴妃也有很深的感情。  孫貴妃生於明末的戰亂之際,父母都被死了,年幼的她跟隨二哥躲避兵禍到揚州。青軍攻陷揚州,元帥馬世熊見到她,一定是看到她年紀小小就長的冰雪可愛,又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於是收為義女。戰爭中農民起義的領袖很流行收養義子義女,例如馬皇后也是被郭子興收養的義女。這位馬世熊元帥收養年幼的孫氏,可能也有待她長大將她嫁給好人家幫自己鞏固地位給自己謀些好處的意思。當然,也不排除他純粹是好心收留孤女。  孫氏年滿十八歲的時候,朱元璋的勢力已經很大,納娶了孫氏作為妾,她成為最早跟隨朱元璋的一批妻妾之中的一人。朱元璋顯然很喜歡她,等到即位稱帝的時候,冊封她為貴妃,位次在眾妃之上。  孫氏敏慧聰穎,端莊秀美,嫻於禮法,中規中矩,馬皇后曾經向朱元璋稱讚孫氏是少有的賢女。孫氏佐助馬皇后管理六宮,馬後以慈,孫氏以法,相濟得治。  由此可見此女跟馬皇后的地位幾乎不差上下。  得到這樣的寵幸,本是孫貴妃之大幸,只是可惜她命運不濟,沒有生下兒子,只生了一個女兒,而且在洪武七年就去世了,年僅三十一歲。  孫貴妃過世,朱元璋非常悲痛,史書說「太祖震悼」,賜謚「成穆」。並命曾經被孫貴妃撫養過的第五子周王朱橚當作孫貴妃的兒子,服孝三年,太子及諸王都服喪一年。命儒臣作《孝慈錄》。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從此開始。將她初葬褚岡,賜其兄孫瑛田租三百石,每年供禮。後來,附葬於孝陵(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墓)。  從後面朱元璋動不動就殺妃子,死後還要幾乎所有被寵幸過的女子給他殉葬這種行為來看,他是一個根本視女人如無物的人,但是他卻肯為孫貴妃專門著書,並且規定男子給庶母服喪,可見他有多疼愛這位孫貴妃。若是沒有馬皇后的存在,朱元璋一定會立她為皇后,那麼世人就不會知道有馬皇后了,只知道朱元璋有個賢后孫皇后了。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碽妃。這位女子在任何史書中都查不到她的名字,她就如同一個謎一般的人物,幾百年來在歷史的迷霧之後若隱若現,不肯展示她的真容。  為何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只是因為朱元璋死後,他的兒子朱棣和孫子朱允炆爭奪皇位,發生靖難之役,最終朱棣勝了,逼走了侄子朱允炆,自己做了皇帝。但是朱允炆到底是朱元璋欽定的皇太孫,是嫡孫,無論是古代禮法還是先帝遺詔,朱棣的皇位都名不正言不順。為了掩蓋這個事實,朱棣只有篡改歷史,說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包括他自己還有朱允炆的父親太子朱標都是馬皇后所生,證明自己的嫡子身份,這樣才好坐穩他那從侄子手中奪來的沾滿血腥的皇帝寶座。  這位碽妃,雖然正史沒有記載,但是野史和歷年來的學者一直都被認為她才是朱棣的生母。因此,我們會特別關心這位史上無名的女子。除此之外,野史記載她死於酷刑之下,死的很是凄慘,也讓人平白對她多生了幾分同情和好奇。  對於碽妃是哪裡人的推測,史學界莫衷一是,有說她是高麗人,有的說她是蒙古人,還有的說她是元順帝的妃子,懷著朱棣嫁給朱元璋,朱棣其實是元順帝的兒子,這種說法一點也不可信,不過是古代人在朝代更迭的時候為了某種目的而編出的謠言,偏偏有些喜好獵奇的無知百姓會相信。我個人比較相信她是高麗人,因為明朝時期高麗完全附屬於中國,「朝鮮」這個名字便是明成祖朱棣賜予高麗國的,取其「朝日鮮明」之意。那時候朱元璋的妃子中已有高麗女子,而且高麗女子美貌溫柔,後來朱棣也非常喜愛,為其殺三千宮女的權賢妃,也是高麗人。  至於碽妃是蒙古人的說法,則是有人認為,可能因為發音字形等問題,碽妃就是汪妃,或者甕妃,記載的人弄錯,甕字很可能是蒙古姓氏,因此說她是蒙古人。  無論如何,我還是相信這位在歷史中曇花一現,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敢公開認她的女子是個柔弱如水的高麗女子。  野史中說,碽妃生朱棣,因為不足月,朱元璋大怒,懷疑碽妃私通生下兒子,用「鐵裙之刑」處死了她。所謂「鐵裙之刑」,本是法外之刑,不見於正史,野史中說,就是將人剝光衣服,將一片片的鐵片穿在一起,燒紅之後,系在腰間,如同裙子一般,活活將人燙死。  看到這種記載,不禁讓人十分同情碽妃的凄慘命運。生子早產本是常見的事情,卻因此被認為不貞,被摧殘致死,實在太過可憐。  不過這種說法只見於野史,也沒有其他人受過此刑的記錄,因此我推測,這可能是小說家胡亂編出的謠言。  認為碽妃是朱棣生母除了野史、民間傳說之外,最重要的證據是明朝南京太廟的供奉狀況。雖然明南京太廟在明末已經毀掉,但是明末有官員文人曾經親眼進去見過裡面的情況,並且記錄在案。明朝的太祖實錄、成祖實錄為了掩蓋靖難之役的真相都經過太多的篡改,以至於互相矛盾,很不可信,因此當時人的記載反而更加可信,再根據實際情況推斷,我們隱隱可以得知事情的真相。  明朝朱彝尊《南京太常寺志跋》內附沈玄華《敬禮南都奉先殿紀事詩》,該詩收入《明詩綜》卷四十四)談到,《棗林雜俎》中記述孝慈高皇后無子,燕王為高麗碽妃所出,而懿文太子及秦、晉二王皆李淑妃所生,這一說法令聞者為之震驚。  史館初設之時,朱彝尊嘗就此問題諮詢於總裁前輩,總裁的回答以仍《實錄》之舊。但天啟三年之《南京太常寺志》,特別提及孝陵殿宇中設高皇帝後主,左列生子妃五人,右只碩妃一人,故他認為此事足以令人信服。因為《實錄》是出於永樂年間史臣之曲筆,不足為信。  此外,饒智元有《明宮雜詠·磧妃》述其生平:遠自辰韓國,承恩入後宮。瀉金為赤鳳,結佩感蒼龍。堯母誰題牓,宸妃尚飾終。文皇諱側室,不錫薄昭封。  這首詩明確說出碽妃是高麗女子,是朱棣的生母,但是朱棣嫌棄她只是妃子,因此不像漢文帝那樣孝順母親。  明史中說朱元璋前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生的,很顯然不是真的。《棗林雜俎》也不足盡信。根據人民出版社帝王傳記系列晁中辰所著作的《明成祖傳》里認為馬皇后生了太子朱標,朱元璋二三子秦、晉二王為李淑妃所生,朱棣和前面提到的第五子周王朱橚為碽妃所生。  根據明史,馬皇后確實生育了兩個公主,因為公主跟權力鬥爭較遠,因此公主的傳記篡改較少,有記錄說朱標為馬皇后所生的公主同母。另外,看朱元璋那樣殘暴的人,卻對朱標網開一面,一次要打朱標的時候,朱標拿出馬皇后背著孩子騎馬上戰場的圖,朱元璋就心軟。而且自古帝王都是立親生兒子,不立子而立皇太孫的極少,統一王朝一個沒有。朱元璋如此另類,很可能朱標是馬皇后唯一的兒子,因此朱元璋才會如此疼朱允炆。  至於周王朱橚,有記錄說他是朱棣同母弟,靖難之役的時候朱允炆將他廢去王位並且關了起來,到朱棣篡位成功之後,又復封他的王位,並且對他很是厚待。這樣看來,二人確實是同母親兄弟。  這樣一來,史書中沒有記載生育兒女但又身份貴重的李淑妃應該確實生育了秦、晉二王。  由此可見,碽妃不可能在生下朱棣之後就死於鐵裙酷刑,很可能她在朱元璋早年曾十分得寵,連生兩個兒子,只是次子不足月而生,引起朱元璋懷疑,又或者她後來失寵,最後很早就生病死去,或者鬱鬱而終,又或者被朱元璋殺死,因此周王朱橚從小沒有生母,才會被孫貴妃撫養。若他是馬皇后所生,馬皇后為何不親自撫養?  而且,朱元璋因為懷疑妃子不貞而殺死妃子的事情也是有的,很有可能是後人將二人情況聯繫在一起,附會而成這樣一個故事。  無論如何,我相信碽妃乃朱棣生母,朱棣就算身居九五至尊,但是其得位不正,一輩子都擔心朱允炆會復辟,就算是親生母親也不可認,為了抬高自己只能冒認馬皇后為生母將自己視作嫡子身份,才有一點即位的理論依據。這樣一來,更可以說明朱標確實是嫡子,朱允炆是嫡孫,而朱棣只是庶子而已。    朱元璋不是個文化人,他對唐宋的宮廷制度並不感興趣,立國之後,自己制定後宮等級,妻妾分為十二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才人、婕妤、昭儀、美人、昭容、選侍、淑女。嬪妃的位號之前加賢、淑、庄、敬、寧、惠、順、康等字樣,寓有「閨房庸肅」之意。朱元璋最喜歡賢惠善良的女子,例如馬皇后和孫貴妃。他只希望女子乖乖的遵守三從四德,跪伏在他腳下,多生兒子,別鬧事端,好好服侍他,否則的話,就算為他生育了兒子的妃子,就算他曾經極為寵愛的女子,一說要殺絲毫不能耽誤,根本不放在心中。  他後宮有一位胡充妃,生楚王楨,曾經被朱元璋特別寵愛。有一次宮中內河被人發現有人丟棄的墮下的死胎,內侍(宦官)以為是胡充妃所為,上奏皇帝,朱元璋大怒,立即殺了胡充妃,並將她的屍體丟棄於城外,馬不停蹄的選小李妃補上了胡充妃的位份。胡充妃的兒子楚王來朝,號哭求屍不得,只找到一條衣帶,帶回封國下葬。  當時後宮被皇帝臨幸,都有專門的宦官會將日期記錄在檔案上,因此如果有人私下墮胎,情況就很嚴重,會被懷疑為與人通姦孩子見不得光,因此墮胎。只是朱元璋那樣的兇狠主兒,他的後宮嚴謹非常,那些女子怎麼敢跟外人通姦呢?歷史記載中只說「內侍以為是胡充妃所為」,並沒有胡充妃招供的說法,並且也找不到姦夫,若真的有人穢亂宮闈,那是很嚴重的事情,不可能不大力搜索將所有相干人等都找出來治罪,只是殺了胡充妃了事。可見胡充妃是冤枉的,只是朱元璋脾氣不好,遇到什麼事情立即就殺人,絲毫不計較後果,人命在他眼中不過是螻蟻,女人也不過是工具。喜歡的時候就逗弄兩下,不喜歡殺了也不可惜,反正候補多著呢!歷代帝王如他這樣血腥的也算少見。  另有一種說法是說胡充妃是為了爭寵,怕懷孕浪費時間,所以自行墮胎。這種說法更不可信,兒子從來沒人嫌多的,而且朱元璋妃子眾多,根本沒人可以專寵,當然是兒子來的實在,對自己更有保障,怎麼會去墮胎呢!  胡充妃死的時候,她的兒子都已經去了封國,按照古代皇子十四五歲以上去封國的制度,可見她在朱元璋身邊的時間也不少於十幾年。跟隨自己如此之久的女子,給自己生兒育女的女子,遇到一點小事,聽憑太監一面之詞,說殺就殺,狠心的可以!  殺了之後還投屍城外,想必是丟入野地或者亂葬崗之類的地方,任憑野獸吃其屍體。她死的時候,她的兒子一定沒有得到消息,肯定很久之後才知道。就算知道也沒有用,古代在封國的親王不是國家大典的時候,沒有詔命是不可以回首都的,否則會被人懷疑有謀反傾向,因此楚王楨遠在異地,就算心如刀絞也無可奈何。等到他可以回去首都朝見的時候,已經不知道過了多少時日,才會連屍體也無法找到。中國古人最怕的就是死無葬身之地,死無全屍,可憐胡充妃,服侍朱元璋那麼多年,卻只是這個下場。  胡充妃後來追謚昭敬,可見也是冤死。    馬皇后死後,李淑妃執掌後宮,但是她也很快就死了,於是讓郭寧妃執掌後宮。  明朝定製,貴妃如果得到皇帝特殊的恩寵,但是又不能晉封皇后,可在貴妃之前加「皇」字,彰顯其地位尊貴。不過太祖朝,貴妃未加「皇」字,李淑妃和郭寧妃封號前卻加了「皇」字,李淑妃大約是因為她處事幹練果斷,又生育了兩個較大的皇子,因此被加封皇淑妃。那麼郭寧妃加封皇寧妃,則可以顯示她曾經一度多麼得寵。  郭寧妃是朱元璋的同鄉,相傳她父親會看相,看出朱元璋有帝王之相,便讓女兒侍奉朱元璋。說到這裡,我們立即想起了漢高祖的寵妃戚夫人,她也是因為劉邦落難之時逃到她家,她父親覺得劉邦是過人之人,於是讓女兒跟去做妾,結果這兩個女人都沒有好下場。  郭寧妃在朱元璋發達之前就跟隨他,她的兩個兄弟更是跟隨朱元璋轉戰南北,她還生下了魯王朱檀。但是有一天,她不知道怎麼得罪了朱元璋,立即被殘忍處死,明史中未寫其死因。但是根據史料,跟她同時處死的有李賢妃、葛麗妃。李賢妃生唐王朱桱,葛麗妃生伊王朱彝。  一般認為,郭寧妃執掌後宮,但是她的品德不足以服眾,朱元璋在馬皇后死後沒有人勸諫,脾氣本來就變的很暴戾,而且他總將郭寧妃跟馬皇后、孫貴妃、李淑妃相比,郭寧妃達不到那種賢惠的要求,她又年老色衰,不免對她不太滿意。  後宮的妃子也不太服她,可能覺得她處事不公,李賢妃、葛麗妃也是生育皇子的妃子,自恃身份貴重,於是為小事跟郭寧妃爭執起來。郭寧妃覺得自己執掌後宮的權威受到挑釁,就跟朱元璋抱怨,朱元璋一時心煩,立即讓人將她拖出去處死。郭寧妃哪裡想像的到,自己跟隨朱元璋這麼多年,自己和家人都有如此高的地位,自己還生育了皇子,朱元璋曾經那樣的寵愛她,結果一言不合說殺就殺,她死之前那種悲哀和恐懼真的是常人所無法想像的。朱元璋的後宮本不是人待的地方,那就是一個地獄!  待她死了之後,朱元璋得知是那兩妃對郭寧妃的權威挑釁也很過分,於是乾脆將那兩個妃子也一起處死,殺雞嚇猴,以儆效尤,免得後宮再爭執不休。  處死這三個妃子之後,將她們的屍體合盛在一個大筐里,埋在南京太平門外。等到朱元璋怒氣漸消,覺得自己做的有點過分,可能又想起了她們的兒子,於是想用三個棺材分葬時,三具屍體已經腐爛為一,難以分辨了。由此可見這已經過了幾個月的時間了。最後只好重新掩上埋葬屍體的土,設三墓。三個曾經風華絕代、風情萬種的鮮活生命就這樣化為一堆白骨。後來唐王懷念母親,偷偷來到墓地祭奠,也不敢讓人知道。    朱元璋破陳友諒之後,因為深為憎恨陳友諒,於是對人說自己帶領軍隊這麼多年,但是從未在軍中擅取不自願從他的婦人,但是此時陳友諒實在可惡,因此要收了陳友諒的女人。由此可見,歷代勝利者將失敗者的妻妾沒入自己後宮為奴為妾,都帶著很強烈的報復心理,這些女人的下場有多悲慘也可以想像的到。  這個被朱元璋納了的陳友諒妾,一般認為就是後來的達定妃。面對朱元璋這樣殘暴的君主,她又是被報復的對象,真不知道她要怎樣戰戰兢兢的侍奉朱元璋才能求得一條活路。大約是因為她美貌異常,朱元璋因為看上了她想給自己找個借口說是報復陳友諒才納她,不是因為好色的緣故,因此對她還不錯;又或者她侍奉十分恭謹,又生下兩個兒子,因此得到了妃號,總之,她在朱元璋的後宮中的生活也絕對不輕鬆。  正因為朱元璋納陳友諒妾,因此民間傳說達定妃所生的朱元璋七子齊王朱榑、八子潭王朱梓是陳友諒遺腹子,根本經不起推敲,十分可笑。跟前面碽妃生朱棣的情況一樣,對於剛剛搶過來的妃子,朱元璋怎麼會不小心求證呢!若是沒有過去足月而生,朱元璋怎麼會容忍那些兒子。若真的懷疑朱棣的血統,他那麼多兒子,就算有疑惑,棄之不用就是,怎麼會那樣栽培呢!只是這些情節卻是小說家筆下最好的題材。    朱元璋為人陰刻慘毒,對於身邊的人而言,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實際上,無論馬皇后、孫貴妃,還是其他嬪妃,在宮中度日終不免如履薄冰,其中酸苦只有自己體會,外人所看到的、所羨慕的,只不過是華麗的外表。  就算朱元璋那樣愛戴尊敬馬皇后和孫貴妃,但是前提是她們的行為必須十分賢德,謹守禮法,否則的話,一旦有什麼事情讓他覺得她們不夠賢德,失去了寵愛,也就沒有好下場。這些女子正因為做任何事情都要循規蹈矩,小心翼翼,精神十分壓抑,因此都早早離世。  朱元璋向來寵愛賢德的女人,郭寧妃能得寵,肯定不會是一個驕縱的女人。因為在朱元璋身邊多年,郭寧妃一時大意,最終就落得給立即處死的下場。可悲可嘆!    除了對待妃子暴戾之外,明朝慘絕人寰的殉葬制度也是朱元璋所開創的先河。而且比秦始皇的殉葬制度更加殘忍。朱元璋死後,他寵幸過的女人全都要殉葬,就算生育了兒女也不行。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馬皇后孫貴妃李淑妃沒早死,到了這個時候,是否也會被殉葬呢?  朱元璋臨終前,看到才幾歲的女兒寶慶公主聰明可愛單純可憐,一時動了惻隱之心,下詔免去她的生母張美人殉葬。這位張美人本來是惶恐不安不想死又不得不死,卻突然因女兒年幼而幸運的成為唯一一位免於殉葬的後宮。  在明朝出現這樣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本就是歷史的倒退。從漢朝開始,因為殉葬的不人道,已經廢除了殉葬制度。明朝以前的歷史上,也只有秦始皇正大光明的用活人殉葬。孔子曾經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說一開始做人俑當殉葬品的人是沒有子孫後代的,就是說會有報應的。連假的人俑都不能用,又何況活人!  殉葬制度一開,立即如北魏時期的「立子殺母」制度一般,成為政治鬥爭的手段。而且這種殉葬制度波及更廣,不僅皇帝的後宮要殉葬,連太子、親王的妻妾都要殉葬,甚至普通有錢人家也用妻妾殉葬。  明仁宗的張皇后在丈夫死後,命令很得丈夫喜愛並且為丈夫生育了幾個兒子的妃子殉葬,其他的不被她嫉妒的妃子則說是因為家族功勞很大所以免於殉葬。很顯然,這種制度就成為了一種鬥爭傾軋的手段。張皇后在歷史上的評價較高,但是不表示她沒有嫉妒之心,在丈夫活著的時候她一直將這種心思隱藏起來,待丈夫死後就爆發出來,如同呂后一般。只是可惜,呂后殺人沒有先例,張皇后殺人卻有祖制可依,於是合法的殺死情敵。  有些皇帝、太子、親王死的比較早,後宮人數不夠,於是挑選一些沒被寵幸過的良家女子進宮殉葬,給女子家裡一筆錢,殉葬的女子則被追封各種妃嬪的名號,民間稱這種女子為「朝天女」。因為這個制度無辜被害的女子不計其數,留下不少悲歌。  明英宗時期,有一位王爺要死了,但是他並不想自己的妻妾為自己殉葬,但是又擔心弟弟為了自己的利益逼迫嫂子們殉葬,於是快馬加鞭送了一份奏摺給皇帝,希望皇帝下詔免於他的妻妾殉葬,皇帝看了很感動,依他的意思下了詔書,可是從地方到京城一來一回用了很多時間,那王爺熬不了那麼多日子,已經病死了,他的妻妾在詔書到達的時候已經被迫殉葬了。他的妻妾明知道皇帝的詔書很快就要到達,只需要堅持些日子,一定不會自己就死,很可能如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一樣,是被人活活殺死的。  明英宗深愛他的妻子錢皇后,但是錢皇后無子,他很擔心自己死後妻子沒有保障,太子的生母周貴妃會欺負錢皇后,甚至將她殉葬,因此在臨終前下詔書廢除了殉葬制度,也有說是他遺命,他兒子明憲宗即位後正式下詔。明朝的殉葬制度到這裡已經經過了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代宗、明英宗七朝了。明英宗此人一生無能,殺于謙,被瓦剌人(蒙古人的分支)擄走,沒幹過什麼好事,但是他這個出於私心所下的廢除殉葬制度的詔書,倒是給他的人生添了一絲亮色。  殉葬制度雖廢,但是開了這種先河,暗地裡還是有人依舊進行這種事情。這些無辜喪命的女子有怨有恨,也只能到地下去找朱元璋復仇去了。到了清朝初年,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因為政治原因被殉葬,順治帝貞妃為了保護族人安全迫不得已自請殉葬。種種血淚斑駁的歷史,無法盡述。(非原創)
推薦閱讀:

密宗修持 - 零零貓NEKO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有哪些設計類、程序類個人博客、小站值得推薦?
爸媽語錄~~樂死!太搞笑了 - 筱昕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費博客
個人博客網站利器
【引用】真比例在編織中的應用分析   白嘉良 李秋菊 - 伊蓮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博客 | 妃子 | 網友 | 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