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61集文字版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六十九頁第八行:
「夫如來者,本無去來。云何今言,佛現其前?」這個問號確實有許許多多,特別是學禪的、學習性宗法門的,完全從理上講,理上講如來是什麼意思?本無去來,這叫如來;《金剛經》上說的,「如來者,諸法如義」,也說得非常好,那哪有去來?怎麼會現前?黃念老說,這樁事情,蓮池大師、幽溪大師、蕅益大師這三位尊者,「深明其義,語皆精妙,契佛本懷。恭錄於次」。蓮池大師是《疏鈔》,幽溪大師是《圓中鈔》,蕅益大師是《要解》,《要解》裡面,都解答這個問題,說得非常好,《集註》都把它抄錄在此,提供大家參考。
「蓮池《疏鈔》云:古謂佛無去來。云何有佛,現在其前」。古時候,古大德,為什麼?佛沒有形相,佛的法身沒有物質現象,我們五根接觸不到,眼見不到、耳聽不到、鼻聞不到、舌嘗不到、身也接觸不到,不但沒有物質現象,它沒有精神現象,那我們第六意識想不到,第七識也沒有辦法執著到,本無去來。他在哪裡?他無處不在,他無時不在,我們六根緣不到他。所以云何有佛?云何是問話,為什麼還會有佛現在其前?下面蓮池大師答的,「答:感應道交,不妨不來而來,無見而見」。這是真的,大乘經佛常說的,法身佛真沒有現相,但是眾生有感,他就能現相,感應道交。不但佛沒有現相,實在說六道十法界也沒有現相,為什麼會有現相在眼前?也是感應。
大乘教佛對於感應這樁事情說得很透徹,這個地方也引用了,沒有感它不現,有感它就現。惠能大師開悟了,開悟五句話把這樁事情也顯示得很清楚,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自性裡面的性德,智慧、德能、相好,樣樣具足,但是你看不見、聽不到,你也想不到,它真有。沒有緣的時候不現前,如果有緣,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的,遇到緣,你看能現全宇宙,全宇宙不離一心,一心就是全宇宙,全宇宙就是一心。有現、有不現,沒感就不現,有感就現。正如同我們作夢,我們的意識心裡頭有沒有夢境?要用能大師的話來說,可以這麼說法,本自具足,遇到緣能現夢境。如果自性沒有那就不會現,決定不會現;決定是自性有,夢境是阿賴耶的習氣種子,決定有種,沒有種子怎麼會現行?現行薰成種子,種子也薰現行,彼此互相薰習,沒有中斷。到成佛就產生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阿賴耶這些種子不迷了,不迷就是性德,能在一切時一切處感應道交,現形說法,普度眾生。
我們看下面大師引用永明延壽的話,「永明謂如幻非實,則心佛兩忘」。如幻非實,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真的,確確實實是像夢境一樣,《金剛經》上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學佛的人用什麼態度?心、佛都不著,能現的是心,所現的是佛,能所皆空,都不可得。但是「不無幻相,則不壞心佛」,心是幻相,佛也是幻相。在我們現前,我們有更恰當的比喻,我們看電視,心能現,心是什麼?電視的屏幕,它什麼都沒有;佛是什麼?佛是現相,按這個頻道,色相就現在屏幕上。是不是真有色相?不是,是不是真有屏幕?也不是,它不妨礙,不妨礙現色相。關鍵是你覺還是迷,你要覺,沒事;迷了,迷了就造業。迷了怎麼?想佔有、想控制,這就錯了,根本你就不可能佔有,你也不可能控制。不要說身外之物,世間人迷惑以為真有,想控制、想佔有,據為己有,明白人知道,這個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你能佔有。
首先說身體,今天中午我們看到一個信息,科學家的報告,說我們人的身體,細胞組成的,多少個細胞?六十兆,六十兆個細胞組成一個身體。每一天細胞的新陳代謝多少個?七千億,你看,總共有六十兆,每一天有七千億的新陳代謝;就是說,有七千億個細胞死了,同時又有七千億個細胞生了,新陳代謝。所以說,如果認為死去那個細胞是我,它已經死了,這個新生的細胞它才生的,細胞壽命長短不一樣,看它在哪個部分。佛在四念處教我們「觀心無常」,那個時候人沒有這個常識,佛要現在在世間會教給我們觀身無常,身是無常的。心是念頭,念頭更是無常的。念頭的生滅,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現代科學家證明了。
所以凡是有相的,現相的,這個相是個代表,包括什麼?六根所接觸的對象,就用這一個字做代表。眼見的色相,耳聽的聲相,鼻聞的是香相,舌嘗的是味相,身體接觸的是觸相,起心動念是想的,打妄想想的,想東想西,想前想後,第六意識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個是真的,為什麼?生滅法,佛法認為這是假的。佛法真假的標準就是依生滅,生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不生不滅只有一個,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是阿賴耶,有生滅,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它就在我們面前,我們完全沒有覺察到。所以佛法是科學,不管現在人怎麼去看它。如果科學像現前這樣快速的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科學家看佛經是什麼?高等科學。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的,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物質是什麼,念頭是什麼,佛經上所說的被今天量子力學家證明了。
大乘教裡面佛說過,凡夫,我們今天講人類,用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所緣的範圍最大,對外它能緣到宇宙,對內它能緣到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三細相是業相、轉相、境界相。境界相完全揭穿了,宇宙的奧祕,這個問題揭穿了。下面是轉相,轉相是末那識,現在看到了,有解釋,還不太清楚。物質是從念頭來的,大乘經上常說,色,色就是物質現象,「色由心生」、「相由心生」,這個話說得很多。今天科學把它證明,確實是念頭生的。念頭從哪裡來的?科學家這裡觀察念頭,念頭起滅速度太大了,看到第一現,立刻就沒有了,這科學報告裡說的。佛在《楞嚴經》上講過,「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念頭。但是它是從哪裡來的?不知道,沒有原因。我們等著科學家再深入,看他說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不一樣。念頭是業力變現出來的,業相。所以念頭有原因,不是沒有原因。業相從哪裡來的?佛說業相是從一念不覺而來的,一念不覺產生業相,業相再生轉相,轉相再生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後面這個有待科學家的證明,在等待著他,他可不可以發現?可以,佛講過第六意識有這個能力,但是現在還差一點。
如果這個謎底揭穿了,用第六意識做基礎,了解的宇宙就到這為止了,緣不到自性。為什麼?自性不能用妄想、分別、執著求得,不能用這個,這是虛妄的,永遠做不到。那用什麼方法能見性?要用禪定,要用清淨平等覺,要萬緣放下,你就能見到宇宙的真相。這個境界叫成佛,成佛的意思,你對於宇宙真相徹底明白了,一絲毫錯誤都沒有,這叫成佛了。佛陀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什麼?覺者,就是覺悟的人,叫做佛陀。六道凡夫,迷者,他不覺悟。除了覺跟迷,沒有兩樣,覺是自己,迷也是自己,迷的時候叫凡夫,覺的時候叫佛菩薩。我們要把這個名詞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
真跟妄,真在妄中,妄在真中。像我們看電視,屏幕,屏幕融在現相裡頭,現相,現相融在屏幕當中,這個時候屏幕跟現相成為一體,不能分。覺悟的人在現相裡面見到真性,就是在屏幕畫面裡面看到屏幕,我看的這畫面,畫面就是屏幕,不迷,不是畫面之外還有個屏幕,不是的,確實融在一體。真心也叫真空,萬法也叫萬有,真性在哪裡?真心在哪裡?真心跟真性是一樁事情,佛法叫真如,行,都可以說。在哪裡?就在一切現象裡頭。像我們看電視一樣,色相在哪裡?色相在屏幕裡,屏幕在色相裡,你就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屏幕不生不滅,現象剎那生滅,剎那生滅沒有妨礙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也沒有妨礙剎那生滅,沒有妨礙。所以真正通達明瞭事實真相,他的心是定的,那就對了。心是定的,定生智慧。心要不定,不定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是凡夫的心,現前的心,這個心在境界裡頭生煩惱,生貪瞋痴慢、生五欲六塵,它生煩惱,不知道真相。知道真相生智慧,生清淨心、平等心,覺就是智慧。
下面還是《疏鈔》裡頭說的,「又云:法身真佛,本無生滅。從真起化,接引迷根」。特別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身是真的,沒有生滅,但是有緣,跟眾生有緣,他就要來應。緣是什麼?眾生念佛,我天天念阿彌陀佛,在這裡求阿彌陀佛接引我到極樂世界,這一念就是緣。眾生有這個緣,阿彌陀佛有這個願,四十八願,有這一願,他就要現身來接引。「此乃如來本願功德,令彼有緣眾生,專心想念,能於自心見佛來迎,不是諸佛實遣化身而來迎接」。為什麼?自心跟佛性是一體,自心見佛來迎是自心現的。那是不是阿彌陀佛現身?也是的,因為阿彌陀佛也是自心現的,離了自心哪來的彌陀?所以說你自心現的講得通,說彌陀現的也講得通,它是一不是二,放下起心動念就入境界。有起心動念還入不了境界,為什麼?因為你有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分別執著沒有了。「則佛身湛然常寂,眾生見有去來」,好像我們看電視,電視的屏幕沒動,如如不動,可是屏幕上的畫面剎那剎那在生滅,這就是見有去來。「如鏡中形,非內非外。如夢中事,不有不無」,這些比喻都非常好,比喻有相當的深度,要細心去體會。不分別、不執著就能契入境界,有分別執著入不了境界,分別執著是障礙,障礙你明心見性;去掉這個障礙,自性就現前。
「又經云: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亦此意也」,也是這個意思。「是故水清則月自來」,這是說心清淨,你就見到一切法的真相;心不清淨,見到的是幻相,這是說的感應道交。大乘教裡頭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把心想全放下,心清淨,外面境界就清淨。是真的嗎?真的,一點都不假。為什麼我們見不到?你的心沒清淨。是你自以為清淨,自以為清淨就是一個妄念,連自以為清淨的念頭都沒有,境界才會現前。我們見佛是什麼時候?心裡有念,只有一念,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前;這一念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現前。佛菩薩從哪裡來?從你心想中來的。那與我們想像當中極樂世界、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相不相應?相應,因為極樂世界也是從心想來的。阿彌陀佛心想,現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們的心想,現我們的極樂世界,我們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一不是二,因為心是一個心,念就無二念,道理在此地。「所謂的感應道交難思議」,不可思議。上面,蓮池大師《疏鈔》裡頭說的。
下面一段幽溪大師的《圓中鈔》,《圓中鈔》上說,「凡是見佛,須論感應。若平居參禪,或修空觀。既宗掃蕩,佛亦不立。苟有所見,悉為魔境」。這是以修禪做個例子,禪宗是一法不立,他觀萬法皆空,哪裡來佛?我們這參考資料在二十九頁最後這一段,「掃蕩」,這禪宗參禪、修空觀的,他用的是掃蕩,就是把心打掃得乾乾淨淨,心裡沒有魔,也沒有佛,叫「掃蕩門」。「為扶起門之對稱」,它的對面就是扶起,「又作推倒門。即師家接引學人時,否定一切差別相」,拂去所有執著的一種方法。禪宗常用,老師收學生,必須把你所有的執著叫你統統放下,否定了。為什麼?幫助你把清淨心找回來,因為你的心不清淨,心不清淨不能修。
宗門如是,教下也不例外。我是三十一歲到台中參訪李老師,拜他為老師,跟他學習。老師當時給我說了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接受,他收我做學生;不接受,他說你另請高明。第一個條件,那個時候我學佛六年,我二十六歲學佛,三十一歲的時候,六年。他說,你以往所學的我不承認,統統作廢,從今天起只可以跟我一個人學,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聽經專聽他一個人講經,任何法師、居士大德講經不準聽,只能聽他一個人講;第三個,從今天起,你要看書、看文字都要得到他的准許,他沒有許可不可以看,包括佛經。這三個條件就是掃蕩門,把你以前所學的東西統統掃刷乾淨,你用清淨心、真誠心來學,他才教你。你要不願意,不願意,說老實話,他沒有辦法教你。當然最好的學生,是你根本沒學過。但是我已經學了六年,六年實在講很單純,我就兩個老師,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這兩個人李老師也很佩服。但是真正要教我的時候,我那兩個還是要放下,決定不能用以前所學的,跟李老師所說所教的產生疑惑,這老師講的不一樣,到底是哪個對?那個不能要了,只跟老師一個人學。不容易!一個老師找這種學生到哪去找?我大概在這個時代是最後一個,接受這三個條件。
我那個時候以為這是李老師自己創造的。到李老師往生了,我離開美國,移民到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師,也是老朋友,他邀請我在他的道場對他的信徒,有六百多人,講開示。演公他是修彌勒淨土,不是修彌陀淨土,他的目標是往生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我讚歎彌勒淨土,讚歎彌勒菩薩,讚歎這個道場,讚歎這個法門。這是規矩,你不能在那個道場唱反調,說那個難,我這個容易,那人家跟他學了十幾年,你讓人家起心動念,這是造罪業,這不許可的。所以,「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要互相讚歎,讓他的信徒對他信心堅定,這才能成就。
三十年前,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聖一法師,參禪的,他聽我講《楞嚴》,聽得很有興趣,通知他所有的信徒,勸他們要聽我講《楞嚴經》。我在香港只遇到這一個人,把他的信徒勸到來聽我講經,不容易。邀請我到寶林寺,給他們道場的大眾講開示,禪宗道場。那個時候還有四十多個參禪的人每天坐香,這樣真正幹的道場幾乎都沒有了,香港只有這一個,每天坐香。我跟大眾講開示,讚歎禪宗,讚歎大眾,讚歎聖一法師。我們離開的時候,跟著我去的有十幾個人,陪我去的,在半路上問我:法師,你這樣讚歎禪宗,你為什麼不學?我告訴大家,我自己不是禪宗的根性,那個法門太高,我學不到,我持名念佛,求生淨土,這個行,這個我有把握,那個法門我做不到。但是,那個法門是佛傳的,達摩祖師傳到中國來的,不是假的,在中國佛教產生巨大的影響。像法時期禪定成就,佛教傳到中國來,確實像法時期,在中國興旺一千年,到現在衰了。
所以規矩一定要懂得,那就是決定讚歎別人,不可以批評,堅定大眾的信心,他學哪一門,門門都能成無上道。我自己不行,不可以說別人不行,各人根性各人自己應該知道。現在學佛的同學連這種基本的常識都沒有了,任意的批評,這個有造口業,破壞別人的信心,那就是斷別人的法身慧命,罪過很重,不能不知道的。我們去講演已經做了示現,會的人明白了,他會笑笑,不會的人不知道。我讚歎禪,沒有學禪,天天念佛。我講《楞嚴經》,楞嚴與禪有關係、與密有關係,我念佛,與念佛有關係,很少人知道。與密,因為它有五會楞嚴神咒,那是密咒,密宗道場以楞嚴神咒做早課,禪宗也是的。與淨宗,經裡面講的二十五圓通,特別標榜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它與淨宗有關係。但是能真正看得出來的不多,要很細心去觀察,你就看出來了。所以這些人修行,他統統是以清淨心為目標,心裡面這些東西統統要打掃乾淨。佛也不要,為什麼?那是假名,老子說的,「名可名,非常名」,名相都得掃蕩,要求學人放下分別執著,用這個方法。
與它相對的是扶起門,「反之,所謂扶起門」,扶起門裡頭,「則指肯定迷悟」,確實有迷有悟、有眾生有佛、有善有惡、有長有短,「等一切義法分別之方法」,教下用這個。禪林當中,老師接引教化學人,「採取此類立之、扶之、起之的方法,亦稱建立門,乃屬放行之機法,而與否定、拂除執著之掃蕩門(乃屬把住之機法)」。前面是放行的,這稱為把住,兩種不一樣的方法,用在不同根性的人。所以老師要有能力觀機施教,該用什麼方法要看清楚,這個學生是屬於哪一種學生?學生喜歡廣學多聞,心情不定,浮躁,那就用前面的方法,掃蕩;如果這個學生心很清淨,妄想雜念少,他也執著他這個方法不放,老師就採取後面這種方法,肯定有迷有悟、有生有佛,用這個方法,讓他怎麼樣?不落在空裡頭。
講得再淺顯一點、明白一點,執著一切皆空,那就用扶起門,跟他講解肯定有迷有悟、有生有佛、有善有惡,執著空的;執著有的,那就要用前面的方法,掃蕩的方法,一切把它否定掉。老師用的方法不一樣。李老師見我就曉得,歡喜廣學多聞,常識很豐富,所學的東西不專,也就是說深度不夠,進門三個條件對我管用。為什麼?你看,老師沒有準許的不能看、不能聽,三個月效果顯著,妄念少了,雜念少了。因為很多不準看的,心清淨了,清淨就生智慧,老師講的東西我能聽得懂。為什麼會懂?清淨就聽懂,心不清淨聽不懂。
演培法師告訴我,他從小的時候,他是小沙彌,十幾歲就剃頭出家當沙彌,諦閑法師給他也是這三條,跟李老師給我三條完全相同。我才恍然大悟,這不是李老師的東西,是中國自古以來世世代代相傳的老方法。我們沒聽說過,突然遇到了,不知道它的妙處。這叫師承,只能跟一家學,不能搞太多。所以以後我們明白了,孟子之所以能成就,一個老師,孔子。孔子過世了,不在世了,他怎麼學?孔子還有一些著作留下來的,他得到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他這樣成就的。真正遇到有難的地方,那個時候孔子的學生還有一些人在世,向他們請教,印證他自己領悟的是不是正確,到夫子在世的這些弟子去求印證。他成就了,他的成就超出孔子在世的時候所有的學生,你看後人承認,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古人這些方法非常有道理。
特別是現在,現在什麼?好的老師沒有了,好的榜樣沒有了,我們要怎麼樣成就?唯一的方法學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就像孟子學孔子一樣,能成就。為什麼能成就?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道理就在此地。一切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德能也是本有的,相好也是本有的,沒有一樣不是本有的,本有的你當然可以恢復。用什麼恢復?用戒定,用這個方法。戒定幫助你得到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生小智慧,二乘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佛菩薩的智慧。沒有說你要讀多少東西、要聽多少東西,沒有這個說法。說清淨平等,下面就覺,覺就是開智慧,智慧開了,世出世間法全通達明白了,真正離苦得樂。苦從哪來?苦從迷來的,樂從哪來?樂從悟來的,覺悟就快樂了。
我們看《圓中鈔》裡頭這一段文,首先的兩句,問題答案提出來了,「凡是見佛,須論感應」。我們把見佛兩個字換一換,凡是見相,須論感應,講得通。我們見一切現象,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生活,我們離不開人事物,面對一切人事物,有善緣、有惡緣,緣是人事環境,就是說有你喜歡的,有你討厭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有順境、有逆境,有你稱心如意的,也有與你完全相違背的,帶給你是苦難,什麼都不順心,幹什麼都有障礙,這逆境。這些什麼?統統是感應,這個是大乘經上佛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是能感,外面的境界是所應,我們有感它就有應,我們以善感,外面的境界善應;我們以惡感,外面境界惡應,感應道交。明白這個道理,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我們會很平安、很自在幸福的度過,大乘佛法特別有效。
底下講佛法法門多,八萬四千法門,方法不相同,根據的理論也不一樣。「平居參禪」,平常,出家居的是寺院,在家有的是家庭,都可以參禪。或者是修空觀,空觀就是修清淨心、平等心,心裡頭不能有念頭。美國修.藍博士,他不是佛教徒,他修的法是夏威夷土著古時候傳下來的,一種用意念治療的方法,給人治病。他學得很成功,這些年來,得重病的人,醫院放棄治療,找他,他治好的有幾千個例子。到我這來訪問,到我這個攝影棚來告訴大家,他的宇宙裡頭全是有機的。有機是活的,沒有一樣東西是死的。告訴我們,這個桌子它會看、會聽、會懂得人的意思,牆壁、天花板、地板統統都是有機的;就是說,它會看、會聽、懂得人意思。不要認為我們起心動念沒人知道,那什麼人不知道?迷惑顛倒的人不知道,這一些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統統知道,跟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結論完全相同。
我們今天在大乘教裡面看到的,佛法講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它不是講細胞組成,五蘊,五蘊比細胞還小,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現象,物質跟受想行識是分不開家的,只要有物質現象就有受想行識,只要有受想行識肯定有物質現象;也就是說,心跟物是一體,沒法子分開的。最小的物質現象不是細胞,細胞太大,現在科學叫它做微中子,這是最小的。體積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聚集一百億個微中子,一百億,體積等於電子,原子裡頭繞原子核轉的電子,等於一個電子;換句話說,它的體積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是它組成的,它是物質最小單位。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這所有現象哪有不知道的?我們以為它不知道,實際上它清楚。
修.藍博士治病就是用念頭,他不需要跟病人見面,他只要病人四種資料,第一個姓名,第二個出生年月日,第三個現在住在哪裡,第四個病歷,醫院檢查的病歷,他只要這四樣東西,這些東西,其他的都不要。治療的方法,他用觀想,把這個病人,病人距離自己住的地方幾千里沒關係,意念沒有障礙,他想到這個病人跟自己融成一體,把病人觀想跟自己合而為一;換句話說,打開病歷就是自己五臟六腑什麼地方有出毛病了,他給自己治療。一天做三十分鐘觀想。他也有四句偈,第一個,我對不起你,對病說,對著病說,我對不起你,不小心讓你生病了;請原諒,第二句請原諒;第三句謝謝你,謝謝你合作;第四句我愛你,就這四句話。反覆念半個鐘點,誠心誠意念,一天做半個小時,連續做一個月,就是三十天,他的病完全恢復正常,帶著病毒的細胞一個都沒有了。他好了,對方那個病人也好了,很有效,不要用藥物,完全用觀想。
你看淨宗十六觀,觀想能往生極樂世界,他這個觀想能治毛病,什麼病都能治。用什麼?清淨心。在觀想之前需要具備什麼條件?他講真誠恭敬,心裡面所有一切不善的清除掉,我們講放下,所有一切善的也放下,讓心恢復到真正清淨平等,再做這個觀想就起作用了。所以它的基本功是心地清淨,充滿了愛心,這個愛心是真愛,是自性裡面出來的愛。不像我們,我們這個愛裡頭夾雜著我喜歡你,有情,情就是煩惱,它有情,我喜歡你愛你,不喜歡你就不愛你。它是平等的,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的愛管用,有分別執著的愛不管用,那是情執,情執是造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個愛不造業,宗教裡頭講那是神之愛、上帝的愛,中國人講聖賢的愛、佛菩薩的愛,這管用。所以清淨心中一法不立,他修這個方法。
我們做不到,我們念頭斷不掉、分別斷不掉、執著也斷不掉,怎麼辦?阿彌陀佛有這個辦法,讓你執持名號。你不是有執著嗎?行,就用執著,只執著阿彌陀佛的名號,其他的都不要執著,你就執著這一樣,管用,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淨宗的方法,是先把你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幫助你證得究竟佛果,把我們修行、證果分成兩段,這個我們做得到,斷煩惱、開智慧做不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讓我們的心恢復到清淨平等做不到,想做做不到,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好。
所以修禪的人,修空觀的人,修這種清淨平等的人,「苟有所見,悉為魔境」,心裡面只要有東西就著魔,不管什麼東西,心裡頭佛現也是魔障,他修空觀不能有東西。我們今天修是念佛,心裡頭有佛,現佛是正確的,我們不是修空觀。「或功用顯著,心佛自現。亦須觀空,弗生著相」。這是講禪宗的,禪宗有時候也見佛,但是不能著相,馬上用《金剛經》上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相也是虛妄,保持在空的境界當中,這是禪宗的,空宗的。
「今既念佛」,現在我們是修淨土法門,我們是修念佛法門,我們所求的極樂世界,「求生極樂。臨終見佛,此因妙感」,這是極其玄妙的感應。「復由生佛本是一體,感應道交,法爾如是」,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我念彌陀,我跟彌陀本是一體,這一句話太重要了。所以我念彌陀,彌陀現身;彌陀念我,在極樂世界佛也看到我,感應。法爾如是,自自然然是這個樣子的,一絲毫不勉強。「若不明此」,對這個道理、對這個事實真相不明瞭,「妄論邪談,不唯自障,兼亦障人。於此法門,大成罪過」。理事要圓融,理事要搞清楚、搞明白,修念佛法門,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說的。這是《圓中鈔》上講的,講得好。
下面我們再看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講的,《彌陀經要解》。「十萬億土」,佛說了,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為什麼?「以心性本無外故」,心性沒有內外,中國古人所謂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是自性,事上有十萬億佛國土,心上沒有。為什麼?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生的,所以十萬億佛國土不出心性之外。這句話意思是什麼?沒有距離,在哪裡?就在當下。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說「又仗」,仗是依靠的意思,?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這就是即生沒有困難,很自然的。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生的,阿彌陀佛自性生的,毘盧遮那自性生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是自性生的。自性能生,諸佛所生,哪有不感應道交的道理?說絕了!所以是仗自心之佛來接引。這個首先要知道,一切諸佛是自性生,一切剎土也是自性生。
下面舉這個比喻,「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次宛然,實無遠近」。我們用一面鏡子,現在科學技術發達,照相機不算是名貴的,每個人出門手上都拿到。從前照相要底片,受很多限制;現在不需要了,用晶片,容量非常大,裡面能容幾萬張、幾十萬張。我們把外面風景照在這個畫面上,統統照在一個畫面上,沒有遠近。用照相、用鏡子比喻我們的心性,我們心性照全宇宙,照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遠近。現在科學講的,空間、時間統統超越,超越時間,沒有先後;超越空間,沒有遠近,完全現前。「層次宛然,實無遠近。一照俱了,見無先後」,大乘經上常說,「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這是自性,自性清淨寂滅,一塵不染。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真的。我們現在染污了,本自清淨,怎麼會染污?有染污,沒有染污自性,染污什麼?染污妄心,真心不受染污。妄心有,妄心是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三心二意,它會被染污,真心不會染污。我們今天是妄心當家做主,真心不見了,真心沒離開,永遠不會離開,你不認識它了。真心是什麼?清淨平等覺,那是真心。所以佛教我們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真心就現前了。真心被迷了,失掉了,就是因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執著是末那,分別是意識,這它們的,與自性不相干。
我們再看下文,「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這個意思就是,跟你講真的,沒有時間跟空間,時間、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迷的時候有,悟了的時候就沒有了。接著看,「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亦如是」。這個亦如是,是阿彌陀佛從慈悲大願當中起感應的,這是佛,眾生有感,佛有應。「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寂而常照。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個很重要,臨命終時怎麼不顛倒?起心動念就顛倒了。所以臨命終時決定是念阿彌陀佛,最後這一念;最後這一念要想著別的,就叫顛倒了。
所以淨宗對命終的時候,最大的忌諱就是家親眷屬,他在往生這剎那,希望家親眷屬遠離,不要在他旁邊,不要讓他看到,不要讓他聽到。讓這些念佛的同參道友照顧他,等到他真正往生,離開了,眷屬再進來。最安全的,十二個小時之後,他走了,他斷氣了。一般六道凡夫,八小時,我們講靈魂沒離開,你不能碰他,碰他,他有感觸。最安全的,十二個小時、十四小時之後,再給他換衣服,再給他洗身體,十四小時之後安全了,走了,他真的離開了。八小時,連他睡的床都不要碰,碰,他會感受痛苦,痛苦,他就會憤怒,那要是憤怒,他就到地獄去了。最後這一念貪瞋痴,貪心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候,圍繞身邊的人一句佛號,帶著他,提醒他,他要跟著念,他決定往生。
後面我們看《要解》的話,「當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這個還是《要解》裡面的話。這個裡頭講到「海印三昧」,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在第三十頁,從《佛學大辭典》裡面節錄下來的,「海印」。「佛所得之三昧」,名叫海印三昧,海印是比喻。「如於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於佛之智海印現一切之法」。海是大海,大海波浪很高,沒有平靜的時候。這是假設,大海水沒有風浪、沒有染污,這個大海像一面大鏡子一樣,整個宇宙都照在裡面,取這個意思。佛的智慧海,佛有無量智慧,為什麼?佛心是清淨的,佛的心是真心,就是法性,比海還大,為什麼?它遍法界虛空界。自性清淨,惠能大師說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所以它能夠照見全宇宙。真心能照,妄心這個能力失掉了,真心能照,一切眾生都有真心;換句話說,一切眾生都能照,只要你真心現前,你就能照見萬法、照見過去、照見未來。實在什麼?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遠近沒有了,十萬億佛國土就在眼前;時間沒有了,億萬年前、億萬年後都在眼前,這是事實真相,自性統統照見、統統明瞭。所以把它比喻作佛的智慧,湛然於佛之智海印現一切之法,這是比喻。
下面有《大集經》第十五卷,「譬如閻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為大海印」。海印三昧是比喻,是自性本定。佛教我們修行,修行這兩個字,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換句話說,我們行為有了錯誤,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修行。行為無量無邊,行為就是造作,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就是意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身體動作這是身的行為,行為再多,身口意這三大類全都包括了,不出這三大類。這三大類的行為有錯誤,把錯誤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什麼是錯誤?起心動念是錯誤,分別是錯誤,執著是錯誤,無量無邊錯誤也不出這三大類。怎樣才避免錯誤?回歸自性就對了。
自性是清淨的,所以阿羅漢放下執著,心清淨了;菩薩放下分別,那個清淨超過阿羅漢,阿羅漢沒有執著,還有分別,菩薩分別沒有了;菩薩再提升,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那叫自性本定,回歸到自性本定,這個時候海印三昧現前。三昧是定,現前的是什麼?是智慧大海,遍法界虛空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不是讚佛的,不是假話是真話,是我們每個人統統具足的,佛用這個來比喻真心。成佛了,見到真心,回歸到本性,像這個大海當中一樣,所有一切眾生身,身是物質現象,外色,整個宇宙的物質現象,清淨心當中統統現前,就是你全部看到。這什麼看到?智慧,圓滿的覺察到,究竟的覺察到。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要成佛?就為這個緣故。我們現在變到一無所知,苦不堪言。樣樣清楚、樣樣明瞭,什麼樣難處都沒有了,這叫大海印。後面還引的《還源觀》跟《華嚴經》上所說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阿拉伯字母是不是從古到今沒有變化(就類似於漢字的甲骨文到簡體中文的變化那類的)?
※原來《夏至未至》原小說裡面的句子這麼美!
※捻香落墨,共一場文字清歡
※文字表情包
※學好國學,古文字學是必備基礎。
TAG: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