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匪夷所思的三星堆文明,隱藏著怎樣驚世駭俗的秘密?

<!--<$[信息內容]>begin-->

  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地處川西沃野,村落散布,溝渠縱橫,呈現出一派自然的田園風光。主要由「西城牆遺迹」、「燕家院子·月亮灣」及「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工作站」三大展區和三星堆博物館組成。三星堆遺址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三星堆遺址的偶然的發現

  三星堆遺址的驚世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車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V·H·Donnithorne)聽到這個消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David C·Graham)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由廣漢縣縣長羅雨倉主持,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遺憾的是,三星堆遺址自1934年首次發掘以後,發掘就長期停滯。

  三星堆遺址的深入發掘

  50年代開始,考古工作者又恢復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當時還沒有認識到三星堆遺址的巨大規模,所以將三星堆遺址北部的月亮灣地點和南部的三星堆地點各自當作一個遺址,分別命名為「橫樑子遺址」和「三星堆遺址」。1963年,由馮漢驥領隊,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再次發掘了三星堆遺址的月亮灣等地點,展現了三星堆遺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當時,馮漢驥教授曾認識到,三星堆「一帶遺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國的一個中心都邑」。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三星堆遺址迎來了大規模連續發掘時期,前後長達20年。1980~1981年的發掘,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時代的房址遺迹,出土標本上萬件,還發現了具有分期意義的地層迭壓關係。這次發掘的發掘報告《廣漢三星堆遺址》中指出,三星堆是「一種在四川地區分布較廣的、具有鮮明特徵的,有別於其它任何考古學文化的一種古文化」,已經具備了夏鼐提出的命名考古學文化的三個條件,建議命名為「三星堆文化」。1982年和1984年,考古工作者分別在三星堆地點西南和西泉坎地點進行了兩次發掘,發現三星堆遺址最晚期的遺存。1986年出土了大量遺物和複雜的地層迭壓關係,根據這年的發掘材料,一些考古研究者開始了三星堆遺址分期的嘗試。也正是在1986年,兩處埋藏有豐富寶藏的長方形器物坑被意外揭露出來,其包含的大量金屬器的出土,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對位於中國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視。在三星堆遺址大規模發掘的同時,1985~1987年對成都市區的十二橋遺址進行了發掘,該遺址最下層的文化面貌與三星堆遺址最晚期遺存相同,為三星堆文化的去向等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

  1990年開始,對三星堆文化和文明的探索從成都平原延伸到了渝東地區和陝南地區。由於早於三星堆文化的四川盆地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的初步揭示,並且有多處龍山時代的古城遺址和若干處具有新石器時代文化向三星堆文化過渡階段遺存的發現,為三星堆文明研究的深入進行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

  遺址情況

  三星堆遺址是一個總面積超過12平方公里的大型遺址群,包括大型城址、大面積居住區和兩個器物坑等重要文化遺迹,位於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沖積扇上,西出廣漢市七里許,北臨沱江支流湔江(俗稱鴨子河),悠悠五千載,勝跡昭汗青。傳說玉皇大帝在天上撒下了三把土,落在廣漢的湔江邊,成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黃土堆,猶如一條直線上分布的三顆金星,三星堆因此而得名。現在考古發掘確認:三堆土實際是這個千年古都的南城牆,城牆上有兩個缺口,因年代久遠,城牆坍塌剝蝕而成。三星堆的實體已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燒磚瓦的熱潮中夷為平地。而僅存的半個堆也是在1986年磚廠取土中發現兩個祭祀後停止挖土才保存下來。

  三星堆遺址的年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三星堆遺址內存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龍山時代至夏代遺址群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稱「寶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廢棄古城時期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橋文化」。

  歷史價值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不能否認,三星堆文化的確是中華文明最古老的源流之一。

  三星堆古遺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同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發現三星堆遺址對歷史學的重要意義有以下各點:

  1、重新認識巴蜀文化

  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繫。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

  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有觀點認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濮人文化,或與駱越文化有密切相關。

  2、豐富的青銅文化

  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是古代蜀國的都城之一,70多年來,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標。1986年7~9月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蜀國珍貴文物面世,頓時轟動中國,震驚了世界。據學者研究,兩個大型祭祀坑內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古蜀國王室的宗廟重器,可能是遭遇改朝換代,新王朝將前代王室的宗廟重器全部焚毀,在舉行祭祀儀式後而埋入坑中的。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銅器。其中出土青銅器的種類有人頭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神壇、神樹等。

  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複雜是三星堆青銅器重要特點。二號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達2.62米,重180多公斤,人像頭戴獸面形高冠,身著衣服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兩臂平抬,兩手呈持物獻祭狀。這樣高大的青銅鑄像在商代青銅文明中是獨一無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獸面具寬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極度誇張,方形的臉看起來似人非人,似獸非獸,角尺形的大耳高聳,長長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猙獰、怪誕,可謂青銅藝術中的極品。青銅神樹高384厘米,樹上九枝,枝上立鳥棲息,枝下碩果勾垂,樹桿旁有一龍援樹而下,十分生動、神秘,它把有關古代扶桑神話形象具體地反映出來了。

  三星堆青銅器以大量的人物、禽、獸、蟲蛇、植物造型為其特徵。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則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1號坑2號坑兩坑出土的這些青銅器,除青銅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游地區的青銅文化風格外,其餘的器物種類和造型都具有極為強烈的本地特徵,它們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國青銅文明的高度發達和獨具一格的面貌。

  民族崇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現人「眼睛」的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這些文物本身珍貴、奇特,如一件大面具,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突出,長達16.5厘米。又如此件突目銅面具,雙目突出的圓柱長9厘米。此外,還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十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組裝或單獨懸掛、舉奉,表現了對眼睛特有的重視。

  古蜀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刻畫眼睛?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為什麼要作圓柱狀呢?原來,這與古蜀人崇拜祖先有關。前面提到,《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墓葬稱為「縱目人冢」。據學者研究,所謂「縱目」,即是指這種銅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圓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銅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

  據史書記載,蜀王蠶叢原來居住於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這一地方「有鹼石,煎之得鹽。土地剛鹵,不宜五穀。」直到近代,此地仍是嚴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區。我們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蠶叢很可能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並進一步「神化」,這就是蜀王蠶叢神像被刻畫成「縱目」的原因。

  遺址之最

  三星堆創造和打破了許多的世界紀錄,其中多項紀錄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84公分,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鳥,樹側有一龍緣樹逶迤而下。具推斷可能為古神話傳說中扶桑樹。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長142公分,直徑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劃的人頭、魚鳥紋飾。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公分,兩耳間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文物精品

  三星堆的銅人像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將輝煌的古蜀文明真實而又讓人匪夷所思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驚嘆的,便是眾多青銅造像了。這些青銅像鑄造精美、形態各異,既有誇張的造型,又有優美細膩的寫真,組成了一個千姿百態的神秘群體。

  在眾多的青銅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順風耳」造型,它們不僅體型龐大,而且眼球明顯突出眼眶,雙耳更是極盡誇張,長大似獸耳,大嘴亦闊至耳根,使人體會到一種難以形容的驚訝和奇異。而它們唇吻三重嘴角上翹的微笑狀,又給人以神秘和親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寬138厘米,圓柱形眼珠突出眼眶達16.5厘米。另一件鼻樑上方鑲嵌有高達66厘米的裝飾物,既像通天的捲雲紋,又像長有羽飾翹尾卷角勢欲騰飛的夔龍狀,顯得無比怪誕詭異,為這類揉合了人獸特點的碩大縱目青銅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氣勢和無法破解的含義。

  北大考古文博院副院長孫華先生根據三星堆不同類銅像間眼睛的差別來區分通向的身份,將它們分為三種類型。眼睛的瞳孔如柱形突出於眼球之外的這一類是神而不是人;眼睛中間有一道橫向稜線,沒有表現瞳孔的,應該不是普通的人;眼睛中或有眼珠或用黑墨繪出眼珠的才是普通而真實的人的形象。

  最大的青銅立人像

  立人像面部特徵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豎狀,寬闊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個穿孔。腦袋後端有髮際線。立人像身軀瘦高,手臂和手粗大,很誇張,兩隻手呈抱握狀。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連座通高2.62米,重180公斤,被尊稱為「世界銅像之王」。鑄造歷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如此龐大的青銅巨人,迄今為止,在國內出土的商周文物中,尚屬首例,因此被譽為「東方巨人」。   大立人青銅像的頭頂花冠的正中,有一個圓形的代表太陽的標誌。從它所在的位置看,這個大立人像也許就是代表太陽神在行使自己的職能,也許他本身就是太陽神的化身。這是太陽崇拜的直接表現。

  青銅大立人不是一件寫實風格的雕像,從人物的骨骼上分析,他的軀體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長有這般軀體的人。也就是說,這件雕像表現的不是一般意義的人。那麼粗那麼大的手,那麼細的身體,那麼長的脖子都無法和現有的人種聯繫起來。只能把它解釋為一種藝術造型。

  青銅太陽輪

  青銅太陽輪形器恐怕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大多數人們認為它是「表現太陽崇拜觀念的一種裝飾器物」,也有人認為它是與古駱越文化之花山壁畫中的太陽輪圖形極其相似。然而眾所周知,自然界和人類都喜歡「對稱」,因為對稱不但美觀、穩定,而且簡潔。製造四道、六道、八道或十二道芒的飾物不是更美觀簡潔嗎?為什麼三星堆人要舍簡求繁?要知道,在測量技術還很落後的時代,要將圓周等分成五等份該是多麼困難的事。或許又與駱越文化中大自然的三界觀演變為五行觀,即人們常說的「三界五行」「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成語的文化根源。

  考古專家、四川大學教授林向先生認為,輪形銅器應該是一種盾的裝飾物。它是一種舞蹈儀式進行時的一種法器。它上面的花紋可以表示它是代表太陽,但是不排斥它本身是一種干或者盾的這種判斷。

  青銅神樹

  大約在3000年以前,三星堆的工匠們進行了一項偉大的工程,複雜的項目中包括製造許多顆青銅樹,耗資之大足以傷及國力。三星堆的人們相信他們祭祀的場所一定是世界的中心。

  公元1986年8月,四川省的考古者在三星堆二號器物坑發現了6件由青銅製造的樹木。發掘者將其命名為一至六號青銅神樹。人們在重新修復它們時,僅能比較完好地恢復一件,即一號大銅樹。一號大銅樹殘高396厘米,由於最上端的部件已經缺失,估計全部高度應該在5米左右。在世界所有考古發現中,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都稱得上是一件絕無僅有極其奇妙的器物。神聖的樹木聳立起來的時候,膜拜的人們實現了天與地的溝通。

  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古代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從2000年12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範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2001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

  (1)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裡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公元前3000年前後的四川盆地尚是一片荒蠻之地,其時當地居住著兩個大的族群:東南部的苗蠻族和西北部的羌人。根據古羌人的傳說,他們的祖先來自西北部的高原,他們到達現在的成都平原之後,曾與當地原始部落民族有過一段互相征討的歷史。後來,一個叫蠶叢的羌人首領稱王,由於蠶叢有縱目,後來的羌人就鑄了大量青銅縱目面具紀念他(《華陽國志·蜀志》:「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這似乎是古蜀人來歷的一個較佳解釋,但傳說畢竟是傳說。又有說法認為,古蜀國與杜宇有關。

  (2)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最近在越南北部的考古發掘,認為蒯洞遺址、義立遺址等幾處古代交趾的馮原文化遺迹與三星堆文化應該有傳承關係。公元前317年,秦軍入蜀,破蜀都,俘蜀王。蜀王子等數萬人攜家南逃,不知去向。此是否有歷史因緣?

  (3)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4)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5)金杖之謎?

  金杖與青銅雕像,也許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稀世珍寶了。正因為這樣,專家們意見最多,爭議也最大。

  古代中國並非無「權杖之說」。古方在《天地之靈—中國古玉漫談》一書中指出,在江浙一帶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儀仗玉質附件出土。

  應該看到,中國人用杖,由來已久。良渚人以玉為權杖,三星堆人亦能以金為權杖。杖,既是一種生活用具,也是一種裝飾品。

  夏代開國,「禹鑄九鼎」,從此,易鼎成為權力轉移的同義語。古蜀人為什麼不用鼎而用「權杖」,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應該深入地進行研究。徐中舒先生在《古史傳說與家族公有制的建立》中說:「經過長期發展,夏人分為兩支,一支姜姓民族,這是周朝母系的祖先。一是羌族,後來變成了留居於四川、青海、甘肅一帶的少數民族。」羌族與氐族(戈基人)融合,其一支發展成蜀山氏。已知使用銅刀,則在蠶叢氏階段(見任乃強《四川上古史初探》),又經柏灌、魚鳧,至杜宇一系從昭通返回,帶回更為成熟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在與土著濮彝等族的融合過程中,建立了真正的蜀國。因此,用金杖象徵這種新的權力。

  5-12地震中的三星堆

  在震驚世界的5-12大地震中三星堆遺址和三星堆博物館建築、設施、文物等嚴重受損。所幸博物館主體建築設計合理(三星堆博物館主管設計曾獲得魯班獎),質量過硬,未出現建築倒塌。為了防止唐家山堰塞湖決堤,危及到綿陽市博物館中心庫房庫存的25000餘件文物,綿陽市文物局將其中的212箱、6091件文物(其中珍貴文物4228件)緊急轉運到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存放。一年後,這些寄存文物告別打三星堆博物館返回綿陽。日前,三星堆受損文物尚在修復中,修復過程進展順利。

  千古之謎——三星堆及古蜀史之謎

  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學術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許多重大學術問題,如同千古之謎,尚待人們去上下求索、破譯及獲取其間寶貴的信息。迄今為止,儘管研究者甚眾,著述頗豐,且多所建樹,但應當說對三星堆的研究還任重道還。

  諸如:古蜀國的政權組織及社會形態將怎樣定性?古蜀國何以興亡?遺址居民的族屬?文化的來源?兩坑階性質?兩坑的年代?青銅雕像群及金杖等何以產生?古蜀國與周邊政權之關係如何?三星堆遺址地下尚有多少寶貴埋藏;如此之類的問題,似皆有待學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欄目將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羅列於茲,旨在將學術問題社會化、公眾化,以徵得更多的有志者參與討論。

  三星堆遺址是中國夏商時期西南地區最大的都城遺址,代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商代長江上游文明的最高成就,是中華文明起源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對探索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及早期發展歷程具有重要價值。李學勤先生指出:「三星堆在世界上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我們應該把三星堆這樣重要的、有相對獨立起源的文化放在更大的考古文化背景裡面來認識,放在更大的背景里來看,而不是僅僅看三星堆文化本身。」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以城址為中心,包括居住址、墓地和中小遺址等組成的遺址群。遺址分布面積超過12平方公里,其中城址面積約4平方公里,是延續時間最長、等級最高的蜀文化中心遺址,基本代表了距今4800年至距今2600年間古蜀文化的文化面貌和發展水平。三星堆遺址已確定的古文化遺存分布點達30多個,文化遺物包括金、銅、玉、石、陶器、象牙、海貝、大型建築構件等,文化遺迹包括城牆、壕溝、一般建築遺迹、祭祀坑、灰坑、灰溝、墓葬等,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灣」、「真武宮」,北部的「西泉坎」,東部的「獅子堖」,西部的「橫樑子」,以及向西延續的「仁勝村」、「大堰村」等遺迹最為重要。

  三星堆文物作為集群展現的人類上古史奇珍,代表了中國青銅時代藝術與科技的最高成就,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傑作。三星堆文物精美絕倫、工藝精湛,反映了三星堆古蜀先民在冶鑄、琢玉、制陶方面的高超技藝和獨特的創造力,為研究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三星堆文物別具一格的美學品格及其神秘厚重的文化內涵,堪稱古代藝術精品,是高超的古代工藝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不少器物如青銅神樹、青銅立人像、青銅縱目面具更是世界範圍內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具有極高的無可比擬的藝術價值。

  打造特色遺址公園彰顯三星堆文化魅力

  2010年10月,三星堆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施三星堆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建設三星堆國家遺址公園,正是一種全新理念的探索,旨在弘揚古蜀文明和中華傳統文化,進而達到恆久保護,永續利用的目的。

  事實上,自2002年《三星堆遺址保護規劃》頒布實施以來,相關部門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指導下,依據《三星堆遺址保護規劃》、《三星堆遺址保護與展示設計方案》和前期考古科研成果,借鑒國內外古遺址保護、修復、展示的先進經驗,就已著手對地面地下文物遺存進行科學的保護、修復和展示,使三星堆由現有的專題博物館向整個遺址延伸,成為集文物博覽、文化體驗、科考互動、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整個構想是:對祭祀坑、城牆、房屋基址、墓葬區、燕家院子等內涵豐富、可視性強的重要遺迹進行科學展示,使其成為彰顯古蜀文明,弘揚傳統文化並與三星堆博物館交相輝映的文物旅遊景點,把三星堆遺址建設成一個遺迹景點眾多,環境古樸自然的國家遺址公園,並最終成為世界級的文物旅遊目的地而獨步於世界文化遺產之林。

  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主要由「西城牆遺迹」、「燕家院子·月亮灣」及「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工作站」三大展區和三星堆博物館組成。

  「西城牆遺迹」展區為遺址參觀游線起點,內容設置具有總括遺址展示大要之性質。展示方式以遺迹本體露天展示為主,輔以必要的碑刻說明和展牌提示。現已完成前期征地退耕和文物本體保護展示,二期工程主要對城牆進行植草固坡,設置圍欄和護堤。其作為遺址公園的入口展示點,能夠使觀眾在現場體驗西城牆巍峨雄偉的同時,對遺址公園概貌有個初步的認識。

  「燕家院子·月亮灣」展區前承西城牆展區,首達展點為「燕家院子」,次為「月亮灣城牆、城壕」展點,後至「月亮灣城牆剖面」甬道展點。現已完成「月亮灣城牆剖面」甬道展點,二期工程將著重打造 「燕家院子」老宅復原展示區,內設「三星堆遺址發掘史陳列」,使觀眾於此了解三星堆發現發掘之緣起與承轉;同時完善「月亮灣城牆剖面」保護展示方式,通過展示城牆剖面夯築遺迹,使觀眾獲取考古層位學和類型學相關知識。

  「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工作站」展區包括三星堆土堆、祭祀坑遺迹、陳列館以及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站、模擬考古五個展示點。現已完成三星堆殘垣和祭祀坑展示點,二期工程著重打造「兩坑發現發掘史陳列」和模擬考古等展示點,讓觀眾通過參觀三星堆殘垣和祭祀坑遺迹及相關陳列,了解祭祀坑發掘的背景材料,體驗祭祀坑激動人心的發現發掘經過,感受「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這一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位於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是我國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博物館於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開放。

  三星堆博物館集文物收藏保護、學術研究和社會教育多種功能於一體,採用現代科學手段實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遺址及遺址內一、二號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餘件。

  三星堆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浩如煙海蔚為壯觀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許多光怪陸離奇異詭譎的青銅器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6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流光溢彩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展覽情況

  第一展館展線長逾800米,凡8個陳列單元。以《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陳列》為主體內容,全面展示三星堆遺址及遺址內一、二號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銅器等上千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具有世界影響,在中國浩如煙海蔚為壯觀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且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

  陳列充分運用各種現代表現手法,通過精心的空間組合,深刻發掘文物內涵,追求陳列內容科普化與陳列形式藝術化的完美結合。該陳列榮獲首屆全國文博系統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先是以舞台式戲劇化的方式構成連續的視覺場景,輔以大量的圖表、照片等展品,在發掘文物內涵上作了大膽的嘗試,同時有文物放大複製品、模擬復原發掘現場。豐富的展示手段頗具震撼地展現了一座神奇夢幻的藝術殿堂、一批精美絕倫的國寶重器、一段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一個幽遠神秘的遠古國度

  三星堆博物館以其文物、建築、陳列、園林之四大特色,成為享譽中外的文物旅遊勝地,是四川的五大旅遊景區之一、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首家同時通過「綠色環球21」與ISO9001:2000認證的博物館。

  館體設計

  三星堆博物館館區佔地面積約530畝,第一展館面積4200平方米,第二展館面積7000平方米,遊客接待中心建築總面積2600平方米。該館從外觀造型到內部陳列都突破了傳統歷史博物館的格局,力求在內容設計與藝術形式上有所創新,在保證嚴謹學術性的前提下,追求知識性、觀賞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使觀眾在進行歷史巡禮的同時得到一種現代感受和美的享受。

  博物館館體外形追求與地貌、史跡及文物造型藝術相結合的神韻,融原始意味和現代氣息為一體,力圖表現三星堆文化的蒼古雄渾及三星堆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時,館外環境布局巧妙,匠心獨具,園內綠草如茵,湖光島影,充分體現了博物館「館園結合」之特色。

  博物館還配置有氣勢恢宏的仿古祭祀台和供現代文體活動的大型表演場;有古典風格的附屬建築群和功能齊全的餐飲娛樂設施;有綠茵如毯的草坪、寬廣明麗的水域湖面、造型別緻的假山、古拙質樸的水車;還有供孩子們嬉戲遊玩的兒童樂園……小橋流水,湖光島影,古樹奇葩,花香鳥語,四時風物,盡呈眼底,將歷史文化的厚重與現代休閑的輕鬆巧妙融匯,古文明的優雅與大自然的撫慰渾然一體,達到博物館高品位、高起點、文化性、科普性的一致效應,使觀眾在觀賞了雄奇壯偉的三星堆文物之後,亦能領略川西園林婀娜多姿之秀色。

  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是制定三星堆考古遺址公園各項規劃、方案的基礎和依據。多年來,三星堆博物館始終以考古和科研工作為核心,先後舉辦了「殷商文明暨三星堆遺址發現七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三星堆與長江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三星堆祭祀坑發現二十周年暨史前遺址博物館學術研討會」「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青銅文化學術研討會」「三星堆博物館開館十周年國際博物館高峰論壇」等大型學術活動,編著出版了「走進博物館」系列叢書之《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古蜀文明的面具》《三星堆研究》等學術著作,極大地推進了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的研究。特別是三星堆研究院的成立,進一步整合了國內外三星堆考古研究力量,極大地拓寬了三星堆文化的研究領域,活躍了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氛圍,並持續地推出了新的三星堆學術研究成果。而配合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整理撰寫的《廣漢三星堆—1980~2000年考古發掘綜合報告》,也將於近期正式出版。

  考古學上的意義

  三星堆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三星堆遺址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是全國商周考古的重大成果。出土各種精美文物近千件,填補了中國考古學、青銅文化、青銅藝術史上的諸多空白,向人們展示了早在3、4000年前的蜀族的物質文化遺存,發現了古城、聚落、祭祀坑、木建築群等重要遺迹和遺物,初步建立了巴蜀文化考古序列,揭示了「開國何茫然」的古代蜀國文化面貌,說明古蜀已產生高度發展的國家。四川廣漢三星堆比湖南馬王堆的文物時間早、數量多,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更高,可以和西安的半坡遺址媲美。三星堆古遺址的發掘及大量古文物的出土,把巴蜀早期歷史推進了1000多年。同時,完全印證了傳說中的古蜀王魚鳧氏和杜宇氏的歷史是真實可信的,使人們了解了古蜀人的宗教、信仰、祭祀禮儀制度及文化內涵,並確鑿地找到了魚鳧氏和杜宇氏故都之所在。此外,這兩個蜀王祭祀坑所出土的青銅器,雄辯地證明商周時期的古蜀國已有高度發展的青銅文化,從而否定了以為古代蜀國文化比中原文化發展緩慢之說。


推薦閱讀:

楊雪梅:與馬同行的歷史(文明密碼)
給汽車前後都裝上噴屎的裝置 在前面被人強行插車或後面被人粗魯按喇叭時就按發射 這樣做會有什麼糟糕後果?
伊斯蘭文明曾經十分輝煌是怎樣衰退的?
穆斯林國家與文明衰落之原因探秘
如何看待文明的標誌就是性解放?

TAG:科學 | 文明 | 秘密 | 隱藏 | 三星堆 | 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