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多納釋放法》轉(請勿回復謝謝)

第一部分 聖多納釋放法課程第一部分的內容多數與我們的現場課程和教學錄音相同,也包括了一些高階課程的內容,還有其他一些新知識,它們都將幫助你矯正人生的航向,讓你從此踏上溜光大道……儘管這些方法都極其簡單,這一點你很快就會發現的,但是它們又是如此強大有力,可以超乎你此刻的任何想像。你用得越多,其順手程度和效果就越明顯,幾乎是按指數方式增長。二十多年前,我本人有幸習得了這些方法,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依然在用新的眼光看著它們在不同的人身上生效,依然驚嘆於它們的奇妙。當我看著那些人輕輕鬆鬆地使自己的生活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時,作為傳播者,我心中總是充滿了驚喜與感激,感謝上天給了自己將這一強力而優美的方法分享給世人的機會。第一章在壓抑——表達的輪迴之上自打喬開始在生活中應用聖多納法後,他的生活中很快出現了許多積極的變化,而這些變化都將會發生在你們所有人身上。長年的困擾消失了,新的令人激動的機會出現了,人品爆棚,萬事亨通。當喬開始學習聖多納法時,他在生活和事業上都處於低谷。一年半之前,他經歷了一場飛機事故,在輪椅上坐了七個月,還被公司強行解除了職務,他與妻子越來越疏遠,卻不得不在接下來的三年里繼續維持他們的法律關係直到協商出合適的離婚協議。但是學了聖多納法後的幾周之內,所有事都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巨大轉變。首先,他的前妻同意進行調停,並作出和平友好的安排。然後,他碰巧在某個慈善晚宴上遇到了那個他正在以不公正解僱罪控告的公司的主席。主席大人在那之前並不知道喬的情況。幾天之後的下一個周一,喬的律師就打來說公司給他提供的安排變得更有利了。更好的是,喬決定去某個溫暖的小島上度周末來慶祝他的好運氣。就在他坐在拿騷的海灘上讀書的時候,遇見了那個將是他一生所愛的女人並進行了一段美好的閑聊。一開始他並沒有提出要約會,因為幾個小時以後他就得乘飛機離開了。不過珍看上去莫名得眼熟,過了一會兒,她告訴他她也住在多倫多。於是他問,「說真的,你不會就住在哪裡哪裡吧?」「是啊,我就住那兒。」她說。「嘿~有意思啊~」喬說,「我經常去那裡做理療,沒準兒我在地鐵上遇見過你,你經常去城裡的劇院嗎?」「是啊,一周一兩次吧。」珍回答道。「我在多倫多市區工作,」喬裝作不經意間提到,「豐業廣場,53層。」「奇了怪了……我工作的地方在30層!」一小時過去了,當喬起身離開時,他們已經交換了電話號碼。不過接下來的幾周喬都沒再想起她,直到記著她電話的那張紙條從本子里掉出來被他看到。當他再次打過去時,他們又交流得異常和諧。他們很快就相愛了,最後喬向珍求了婚。與此同時,隨著喬越來越經常地運用聖多納法,他在某個投資銀行的經理工作也漸漸風生水起,步步高升。他的收入有了指數式的飛速增長。在金錢資產方面,聖多納法確實為他帶來了不可思議的變化。此外,喬還在自己的身體健康方面運用聖多納法來解決問題。在那次墜機中,他因折斷了左腿、右膝、手和頭上的32根骨頭而致殘。儘管他的醫生告訴他,他永遠都不可能正常行走了,但是如今他走得好好得,完全感不到痛苦。喬運用的就是你即將從這本書里學到、並將運用到自己的每個日日夜夜中的那些方法,而且他因此變得成功又幸福。他的人生豐富多彩,暢通無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感到自己時刻都被保佑著,聖多納法幫助我把大大小小的困難都一一打消化解。」我們所認為的生活生活到底是和諧美滿還是差強人意,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然而看看我們絕大多數人是如何定義自己的正常工作日的吧。早晨醒過來,把自己從被窩裡拽起來,還沒等我們搖搖晃晃走到衛生間,就已經開始擔憂或開始規劃即將開始的一天,開始消耗昨晚的睡眠為我們積蓄的那些少得可憐的能量,當然,那還是在不失眠的情況下。然後大多數人會去上班,而不管是交通方式,還是擁擠的路況加人群,還是浪費時間這件事本身,又會給我們帶來許多額外的壓力。當我們終於到達工作場所時,又不會為身處於此感到興奮,反而會提前開始為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感到精疲力竭。我們努力地混著日子,以午餐或是工作的結束作盼頭。我們也會和同事們進行各種談話,其中少數的確會令我們感到滿意,但大多數其實並不。因為我們已經相信自己做再多也改變不了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更不能改變我們對這些事情的感受,所以我們常常就是放棄了,只是讓自己默默得吞下不滿的苦水然後匆匆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當我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的時候,我們早已因不停壓抑內心感受而疲憊不堪了。為了讓那些感受消失,我們也許會強忍疲勞,打發自己和朋友到當地的酒吧鬼混,或是看看電視上的新聞,很可能一不小心再給自己帶來些額外的壓力。雖然之後我們可能會感覺好一些,但事實上那些感覺只不過是被往下壓了一層而已。我們現在就像一個個被活塞堵住氣孔的人肉高壓鍋。我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穩住這個活塞以便它不會被沖開。當我們終於回到家,看到準備要和我們討論他們的一天的我們的丈夫或妻子以及我們的孩子時,我們已經無力去仔細聆聽了。也許我們會努力擠出微笑來敷衍,卻又難免因一些小事動氣。最後就演變成一大家子人涇渭分明地坐在電視機前打發時間,直到睡覺的時間到來。第二天早晨我們醒來,再次上演同一套劇本。多凄慘啊,是吧?但是不是又很熟悉?你的情況可能會有些不同,我也希望是好的那種不同。或許你是一個留守家中看孩在的全職主婦或奶爸,或許你是一個可以用電話或網路解決你的大部分日常業務的獨立承包商,又或許你是一個搞藝術的,但不管怎樣,生活的大勢總是相似的吧。總會有那麼一天讓你突然認識到自己的生活有多乏味,而且從此越想越乏味,最糟糕的你也想不出什麼什麼辦法來逃離,最後只得放棄,對此開始習以為常、麻木不仁。然而,我們其實沒有必要那樣去生活,辦法還是有的。放下對限制性的想法和感受緊抓不放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製造失望、傷心、和想當然的幾個主要途徑之一。這種緊抓不放是不宜的,並不是良性的。如果你在開車,我當然會建議你對方向盤緊抓不放;如果你在爬梯子,我當然也會建議你千萬別撒手。但這個不一樣。因為很顯然啊,在那種情況下放手的話只能導致杯具。不過你是否曾緊抓著某個讓你很不舒服的想法不放?你是否曾放任自己沉浸在某種情緒中卻又無法去改變它、糾正它、或者從根源處解決它?你是否曾一遍遍重複某些過去的事件引發的焦慮?我們接下來就將研究一下這種緊抓不放。緊抓不放的反面是什麼?當然,那就是放下。放下與緊抓著不放都是生命中最自然不過的過程。理解了這個就了解了聖多納法的根基。不管你是誰,只要你正看著這段話,我能肯定地說你一定或多或少地經歷過「放下」,就算你自己從來沒有察覺到,也沒有學習過釋放法。放下,或是釋放,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卻越來越有理由去拒絕使用它。我們好多人之所以活得困苦不堪,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何時該放下何時該抓緊。一般情況下人都會把一些錯誤的東西緊握在手中,然後給自己也帶來很多傷害。放下與緊抓這一矛盾的關係可從一些其他的矛盾關係中反映得更明顯,比方說,開與關。當你扔球的時候,你會揮臂,此時手也得緊緊握住球。不過,如果你不在合適的時間打開手放掉球,你的球就不可能飛到目的地,甚至你自己也會受傷。另一組例子是收縮與擴張。為了呼吸,肺要收縮,把濁氣擠壓出去,然後擴張,清氣才能進來。我們不能總是大口吸氣,但又不能不吸氣。此外,拉緊與放鬆肌肉也是另外一組好例子。如果我們不能兩者互補著同步進行的話,我們的肌肉大多會運轉不正常,因為它們的構造就是一對一對、相輔相成的。注意到緊抓與釋放在情感上的相對性是十分有趣的,我們身體在各種感受下的不同反應也一樣。不知你是否也曾注意過,當人們心情不好時,往往會屏住呼吸。在呼吸的過程中,呼氣和吸氣都會被沒有妥當處理的情緒所影響。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因為殘留的緊張感而肌肉酸痛,不能真正地放鬆。這同樣也說明了,未能妥善處理的、被壓抑的情緒就是導致這種肉體上的緊張不適的原因。「到目前為止我的幾大收穫里就有一項是可以讓自己不想太多,不陷入不必要的有害情緒中,而是把它們釋放掉。以前我浪費在發怒、害怕和嫉妒上的能量本可以更好地用在有用的地方,比如事業和家庭。」——佩爾·海博格,挪威不過我們到底是為什麼會被困住呢?當我們壓抑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允許自己在它們湧起的瞬間全然體會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纏著我們不放,把我們搞得非常難受。但是逃避 一是不好受,二是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阻止那些情緒自然地從我們身上以轉化或是淡化的方式流逝。壓抑與表達你是否看到過一個小孩跌倒?他們不會馬上哭鬧,而是先環顧四周看有沒有必要哭鬧。如果他們覺得沒人在看著他們的話,可能立刻就把這件事「放下」了。他們會立刻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反之,如果他摔一跤後發現哪怕一絲一毫可以吸引別人注意的機會,都不會放過。他們會放聲大哭,撲倒父母的懷抱中把眼淚鼻涕蹭他們一身。還有,你是否看到過一個小孩與玩伴或是父母鬧彆扭?就算他們賭氣說「我再也不搭理你了」,幾分鐘後他們也會恢復常態,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這種釋放情緒的能力本是天生的,起碼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能不自覺地運用自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來自父母、教師、朋友、以及社會的「教化」,這種能力慢慢喪失了。事實上,正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釋放」的本領,才會那麼容易被教成「堅持著不放手」的信徒。每一次別人對我們說「不」,讓我們乖乖得,讓我們好好坐著別出聲,不要在座位上蹭來蹭去,「男孩子不要輕易掉淚」,「女生要溫柔不要發脾氣」,讓我們成熟起來、負起責任,我們都會不自覺地開始去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說,當我們表現得很能夠剋制自己對於生活的自然反應和那些所謂的生命中不可承受的感受時,別人會認為我們很成熟、很像個大人。我們開始越來越多得為別人的期望買單,而不是首先滿足自己情感健康的需求。有個笑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說一個孩子的人生的頭兩年,所有人都在鼓勵他站起來、說出來,之後的十八年都在叫他閉上嘴好好坐著。此外,我得說管教孩子並沒有錯。為了好好生活,孩子們得明白哪裡是不可逾越的界限,也得在該被保護的時候安心地被保護起來,以免受到傷害。但是有時候成年人未免會管得太狠而不自知。我們這裡指的「壓抑」是給我們的情感塞個塞子,把它們使勁兒往下壓,否認它們,剋制它們,假裝它們不存在。那些我們沒有釋放掉的、跑到檯面上的情緒最後都會自動歸檔到我們的潛意識裡。我們壓抑情感的一大法門就是逃避。我們故意很長一段時間不去注意它,以便把它們推到深處去。你一定聽到過「時間會治癒一切」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的涵義有很多種,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給我足夠多的時間,我能壓抑下任何東西。」誠然,也有些時候,壓抑是比表達更好更正確的選擇。比如說,當你工作的時候,你的老闆或同事會說一些你不愛聽或是不同意的話,但你又不可能直接走過去告訴他們你的真實想法。這種壓抑,是習慣性的,也是不健康且無意義的。我們通過看電視、看電影、讀書、喝酒、嗑藥、健身等活動來幫助我們逃避自己情緒,讓我們把注意力從痛苦上轉移走,只要時間夠長就可以把情緒壓下去。我能肯定你知道其中某些活動是有害的,只不過一旦開始追求這個,就會過量和失控。而我們也正是用這一點來「補償」,來「贖罪」,來懲罰無法好好處理自己內在的情緒上的衝突的那個自己。在過度中求逃避在我們的文化中已經如此常見,以至於好多產業應運而生,日漸紅火。等到我們終於被打磨成型,成為大人的時候,我們已經非常善於壓抑和剋制了,這甚至成了我們的第二本能。我們壓抑情感的熟練程度比當初釋放的熟練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事實上,因為我們壓抑了太多情緒化的能量,以至於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爆發邊緣。一般情況下,只有當大錯已鑄成、爆發過後我們才會意識到我們之前其實一直在壓抑自己真實的情感反應。我們的身體在壓力過大的情況下也會出現病痛,以此為訊號來提醒我們,比如手臂酸痛肩膀舉不過耳朵,比如胃裡打著結似的疼。而且我們最終會爆發出來,說出或做出一些令我們抱憾終身的事。壓抑只是我們處置情緒的手段之一,與之對應的,我們還會表達。生氣時,我們咆哮;傷心時,我們大哭。我們會把情緒化為行動。當我們內在的情緒高壓鍋快Hold不住的時候,我們也會稍稍放點氣,儘管我們不願直接關火。表達的感覺會比壓抑好一點,特別是當我們也把自己表達的能力限制過以後。雖然表達了自己的情緒後我們感覺會好一些,但是表達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好的療法一般都建立在幫助我們感知並表達自己的情緒的基礎上。而健康持久的關係也不可能不因為雙方都不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崩潰。但是如果我們不在治療環境下卻依然不合時宜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呢?難道我們就不考慮聽的人的感受了么?不合時宜的表達會經常導致更大的不和、衝突和更多的失控。壓抑和表達都不是釜底抽薪的辦法,而是我們處理自己情緒的兩個正常手段,就如鐘擺的兩個對稱的最高點,哪個運用不當都會出現問題,而且有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自己在做的並非是一開始想做的。我們經常會弔死在鐘擺的某一端,進退不得。有那麼多時候,我們需要自由地放下。第三個選擇:釋放釋放,或者說「放下」,也就是我們的聖多納法,就是在壓抑與表達的兩個極端之間的那個平衡點與自然選擇,就像面對你內在的那個高壓鍋時,不加壓也不放氣,而是把火調低,然後安全地清空裡面的東西。其實,每個被壓抑住的感受都是在儘力把自己往外排的。釋放不過是讓你暫時不再緊抓著那些感受不放,而是允許它們離開。你會發現它們都會自己隨風而逝的,根本就不用你費力。當你運用聖多納法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在各種情勢下都能夠在壓抑和表達間切換自如,當然啦,你會發現自己更會更加傾向於第三個選擇,那個平衡點——放下。而且你早已知道這件事如何去做了。儘管你在壓抑和表達的方面可能已經造詣很深了,可是你也並沒停止釋放。比如說,發自肺腑的大笑,就是你自發的釋放。而大笑在保健與減壓方面的功效早就有人研究過了,在此我不再多說。回想一下上一次你笑到肚子發痛的時候吧,可能是因為搞笑的電視節目,可能是因為與好友的聊天,甚至可能是因為某個搞笑的意外。你感到一陣快樂,那讓你心裡痒痒的;你還聽見了從自己身體里爆發出的一陣大笑,然後身體開始不由自主地前仰後合。在你笑的時候,你可能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輕盈、越來越開心、越來越放鬆、越來越溫暖,也越來越暢快了。告訴你吧,運用本書教授的方法就能得到同樣的、甚至更好的體驗。不過在你平常釋放的時候是不會大聲笑出來的,而是會微笑著體驗那種同樣的內在的解脫的感覺。你是否曾經為了丟失的鑰匙或眼鏡把屋裡翻個底朝天,之後卻發現它們藏在你的口袋裡?回想一下上次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吧。當你在家裡翻來翻去,甚至絕望到去翻垃圾桶的時候,一定感到越來越緊張吧?你還會在腦海里一遍一遍得回想你可能把鑰匙放到哪裡了。之後,你後知後覺地把手伸進口袋裡,然後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當你發現鑰匙一直在你身邊時,你所有的緊張與焦慮都不見了。當你默默吐槽了自己幾遍騎驢找驢後,你的頭腦終於能夠平靜下來了,肩膀也終於能放鬆了,你可能還會感受到一股彷佛是有形的輕鬆感緩緩流過你的全身。這又是另一種你在目前的狀況下可以做到的釋放。當你慢慢完善自己對釋放法的使用後,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夠直擊問題核心,獲得覺悟和放鬆,不管那些問題折騰了你多久、曾經把你的生活搞得多糟糕。你還會發現那些答案其實也一直在你身邊。有時候即便是在爭吵中,無意識的釋放也會發生。想像一下你與某個你很在乎的人吵得熱火朝天的樣子,你十分投入,你完全肯定自己是對的,你的所作所為是從你角度來看的最好的選擇。但是可能你突然間看到了對方的眼睛,即使你不想一眼看到他們的靈魂深處,聽到他們內心的聲音,也會或多或少地與他們建立某種連接,讓你想起他們對你有多特別。就在那一瞬間,好像你心裡某根綳得緊緊的弦突然鬆開了,你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沒那麼正當。你也許突然能夠用對方的眼光來看待這場衝突了。你可能在微微怔住之後開始重新考慮整個情況,然後找到一個更加容易而且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辦法。當你掌握了本書中的觀念與方法後,你會開始學著去超越自己的眼光,從別的角度看問題。這樣也會讓你免於許多紛爭,並對許多事一笑而過。「在工作的時候,我精力充沛、主動出擊、意志堅定。當我做銷售的時候,再多的拒絕也不能動搖我。事實上,我發現我被拒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戴維·福特漢姆,英國倫敦釋放的集合如果你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你很可能會想起許多次「放下」的經歷。我們通常要麼是意外要麼是因為無路可退了,才會去「放下」。當你專心練習聖多納法並依此來喚醒和強化你的那種與生俱來的本領時,你就會逐漸讓釋放超出意識的控制並成為你日常生活中的日常選擇,哪怕你的生活就像前面我們描述得那麼杯具。下面的表格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釋放的過程,不管是你已經經歷過的那些自發的釋放還是你將要從這本書里學習到的有意識的釋放。這表格也會幫助你更好地區分釋放、壓抑與表達。以下每個條目都代表了一個集合,我們每個人都在從一頭前往另一頭釋放流表AGFLAP 釋放 CAP緊張→釋放→放鬆不快→釋放→開心迷惑→釋放→清醒沉重→釋放→輕快封閉→釋放→開放畏縮→釋放→擴張徒勞無功→釋放→富有成效事倍功半→釋放→事半功倍當你做釋放的時候,你會意識到你就是在從左往右移動。有時可能只在一個方面發生變化,有時也可能在好多方面同時發生變化。有時你可能會有意識地命令自己移向右邊,事實上,你沒準兒已經這樣做過了。比如說,為了不再讓自己老是考慮某個問題,你強迫自己趕緊做出決定來。不過那並非真正的釋放。如果你真的強迫自己做了什麼決定,你內在的不適與緊張會不減反增。當你在不改變自己內心的感受、卻又迫使自己改變外在的行為的時候,你會發現雖然你在某些方面移向了右邊,但是其他的方面又移向了左邊。如果你做的是有意識的真正的釋放,你在所有的集合都會移向右邊的。不過,何為有意識的釋放?我們又該如何實際應用釋放法呢?實用的釋放學習釋放有三個方法,它們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即解放你天生的釋放能力,迅速放下任何無用的情緒,允許潛意識中壓抑的能量自行消散。第一個方法,選擇放下無用的感受;第二個方法,歡迎那些感受並允許各種情緒的存在;第三種方法,投入到每種情緒的核心裡去體會和研究它,讓我通過幾個簡單的練習來解釋一下。拿起一支鋼筆,或者鉛筆,或者任何你不介意讓它掉到地上的小物件。現在,把它舉到自己面前並緊緊攥住,假裝那是你的一種限制性感受而你的手就是你的直覺或意識。如果你攥著它的時間足夠長,應該就會感到既不舒服又慢慢地習慣起來了。現在,攤開手掌並讓那個東西在手裡滾一滾,讓自己意識到是你自己在抓著它不放,而不是它長在了你手上。你的那些感受也是同一個道理。那個小對象和你的手是怎樣的關係,你的感受和你就是怎樣的關係。我們常常抓著自己的感受不放,而且自己還沒有意識到或者是忘掉了這件事。就像我在介紹里說過的一樣,這在我們的語言里就能體現出來。當我們感到憤怒或傷心時,我們通常不會說「我感到憤怒」或是「我感到傷心」,我們會說「我好憤怒(直譯為『我是憤怒』)」或「我好傷心(直譯為『我是傷心』)」。所以說,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與自己的感受搞混。此外,我們總是覺得是感受纏著我們不放,殊不知下令的人一直都是我們自己。現在,把那個小對象放下。發生了什麼?你放手了,於是它掉到了地板上。這很難嗎?當然不!這就是「放下」。你可以對任何情緒做同樣的事——選擇放下。我們繼續比較下去:如果你就這樣張開手掌走來走去,不就很難去抓住什麼東西不放了嗎?同樣的,當你允許、甚至歡迎感受的存在時,你就把自己的意識開放了,於是那些感受也就能自如地離開,就像薄雲掠過天空、青煙穿過煙囪,就像你終於把高壓鍋上的塞子拔掉了。現在,如果你把那個小對象想像得無窮大,它就會越來越接近於……空的!你會覺得自己身處它的分子結構中、原子空隙間。當你走得越來越深、離它的核心越來越近時,你就會觀察到一個同樣深奧的現象:那裡空無一物。當你掌握了釋放法後,你會發現,即使是最深層的感受也不過是浮在表面上。你最深處的核心裡依然是空蕩、靜默而平和的,而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充滿了痛苦與黑暗。事實上,就算那些感受再偏激再強烈,也不會比一個肥皂泡實在多少。你也知道只要你用手指去戳,肥皂泡就會破的。只要你勇於感受的核心,就能夠像戳肥皂泡一樣戳碎它。在我們接下來的釋放過程中請不要忘了這三個比喻。釋放能夠幫助你從無用的行為模式、想法以及感受中解脫出來。而你要做的只是盡量敞開自己的心扉與頭腦。釋放會讓你的頭腦更加清晰,儘管它並非一個思考方法。釋放還會提高你的創造力,而且你不用特意去培養創造性就能做得很好。你越是讓自己去看、去聽、去感受釋放法,就越能從中受益,不要光是想研究釋放法的運作原理。儘可能地跟著你的心走,而不是跟著頭腦。如果你發現自己過於追求原因和原理並因此受困了,請用同一方法直接把想要搞清楚的這種慾望釋放掉吧。其實,當你用得越來越頻繁、積累了越來越多直接體驗後,就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一點了。所以,我們這就開始吧!選擇放下讓自己儘可能感到舒適,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在。你可以睜著眼睛也可以閉上。第一步:將精力集中在你想要解決的問題上,然後讓自己重新體會一下當時的感受。沒必要找很激烈的那種感受,甚至你可以直接用你對這本書的感受和你想要從本書中得到什麼。就只是儘可能地歡迎那種感受並允許那種情況的存在就好。這條指導可能看上去簡單地過分了,但是這必須如此。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關於過於和未來的念頭、腦補和故事裡,而不是真真正正地意識到當下自己的感受。而我們只有在當下我們才能真正地去處理我們的感受,為自己手頭的事或是自己的生活做些什麼。你也不必可以等到某個感受足夠強烈了再去釋放它。事實上,如果你感到麻木、無聊、空白、當機或空虛,也可以像放下那些明顯的、可辨認的感受那樣把它們也放下。只要儘力就好啦。你用得越頻繁,就能越容易辨認出自己當下的感受。第二步: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我能把這感受放下嗎?我能允許這感受的存在嗎?我能歡迎這個感受嗎?這三個問題只是在探討你採取這些行為的可能性。你回答「能」當然好,回答「不能」也不是不可以。通常情況下,就算你說了「不能」,也會進行釋放。請憑直覺選擇一個答案,而不要再三思考並試圖預測自己的行為,也不要為了選擇的對錯或後果糾結不已。為此,我們特意把以上的問題設計得非常簡單。其實問題本身是不重要的,它們只是被設計出來指引你去體驗放下、體驗不再緊抓不放。不管你對第一組問題的回答是什麼,請繼續進行第三步。第三步:不管你是從哪個問題開始的,現在請問自己這個很簡單的問題:我願意嗎?換句話說,我願意把……放下嗎?再一次地,盡量避免自己內心的天人交戰。記住,你是為了自己做這個練習的,為了讓自己獲得自由與清醒。不管你要釋放的感受是否正當、是否長期存在、是否正確。如果答案是「不願意」,或者說你也不是很清楚,請再問自己「比起變得更自由,我寧願繼續保留這種感受嗎?」就算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也請繼續往下看。第四步:問自己一個更簡單的問題:什麼時候放下?這個問題是在邀請你「現在」就放下。你會發現其實這真的挺簡單的。記住,「放下」這個決定你什麼時候做都可以的。第五步:重複前四步,直到你從那種特定的感受中解脫出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每做一步,都會多釋放一些。一開始的時候,效果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明顯。不過很快地,如果你堅持做下去,效果就會變得越來越顯而易見。你可能還發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是多層次而不是單一的,不過只要你放下一部分就能消滅一部分。歡迎一種情緒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當你進行上面第二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受上時,就已經在把它們放下了。它們很容易就消散了。因為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去抗拒和壓抑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它們自由地從我們心裡流過,所以歡迎或是承認某種情緒的存在一向是釋放它的前提。我的學生娜塔莉通過承認自己每時每刻的感受毫不費力地學到了如何釋放。作為一名上班族,她經常要面臨開車上高速時的焦慮。她腦袋裡各種念頭吵個不停,而且會冒出各種可怕的車禍現場,然後她就會陷入恐慌。後來,她會在開過州際公路上下班的路上聽我們的釋放導引磁帶,然後和自己對話。「好吧,你很焦慮嗎?」「是的,我好焦慮啊!」「你能允許自己像現在這樣感到焦慮嗎?」「我可以的。」她發現這樣可以讓自己短時間內停止恐慌。僅僅是通過允許恐慌的存在而不是抗拒它,娜塔莉呼吸加速、身體顫抖的狀況就消失了,她的頭腦也因此變得更加平靜。下潛通過下潛來釋放的體驗也許和上面介紹的那種方法的體驗有所不同。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最好不要在做別的事的時候試圖下潛。只有當你特別找一段獨處的時間專註於自己內在時,下潛才會更有效。當你對付的是一股很強烈的感受時,下潛能夠發揮出最大優勢。之後你可能體驗到:你聽到某些壞消息並因此很不開心,你感到一陣強烈的恐懼或是悲痛,你需要幾分鐘來好好釋放。你坐下來,閉上眼,然後儘可能地放鬆,讓自己沉入那種感受里。然後你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這個感受的核心裡有什麼?我能否允許自己有意地進入這個感受的核心?我能否允許自己下潛進入這個感受中?在今後的應用中你會慢慢發展出帶有自己風格的方式來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你可以在這樣做的同時想像自己下潛進入感受的中心,也可以只是去體驗核心處的感受。一旦你開始往深里走,你可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畫面與感覺。你也許還會注意到情緒會因此突然加劇。所以,請不斷問自己:我能走得更深一些嗎?請忽視那些那股情緒觸發的畫面、感受或是故事,哄著自己往深里走。只要你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你就會到達某個裡面啪啪作響的點,或者說,你會發現你已經走到頭了、不能再往下走了。如果你同時也覺得頭腦安靜內心平和的話,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到達了核心。此時你甚至會看到自己沐浴在一團內心之光中,或者是被一團溫暖又有愛的空虛與寂靜圍繞著。如果你自己不太確定,或是你在整個過程中一直都磕磕絆絆地感覺自己進行不下去,或是你並不覺得自己完全從最開始的那種感覺中解脫出來了的話,最好還是換個別的方法做釋放吧。記住,只要那種感受依然強烈、甚至不弱反強了,你就沒在核心處。除了「平和」之外,任何感覺都只是浮在表面上的。這也許和以前別人告訴你的要深入才能體驗某種感覺的經驗不太一樣。我們大多數人會因為害怕自己會迷失在某種感覺中或者加劇它而避免自己潛入其中。然而,如果你真的放手讓自己穿過表面、達到那個真正的核心,你會像我的學生瑪吉一樣發覺這個才是真相。瑪吉來上課的時候,身邊瀰漫著一股沉重的悲傷。她那個樣子已經有十多年之久了,自打她覺得自己被另一個互助組織的的職員忽悠了開始。我們沒想從她的故事入手,而是經過討論一致決定下潛進入那股悲傷中是她能夠擺脫它的最好的辦法。我問了她以上的問題,在開始的時候,她的悲傷加重了,而且她很快就哭了起來。然而,我只是繼續鼓勵她超越那些感受、那些故事,繼續往深里走。令瑪吉很是驚訝的是,短短几分鐘之後她就進入了一種深遠的平和寧靜之中。後來她說道,過去自己一直逃避著那股悲傷,是因為她以為它會像深海大洋一樣無邊又恐怖,把自己溺死其中。當她把它釋放完之後,她才認識到那悲傷其實一直都只停留在表面,而讓她那麼畏懼,不敢靠近的裡層,是滿滿一片愛的海洋,可惜她以前並不知道。很多人在用慣了這個方法來做釋放後都發現進入情緒的核心並使之消散變得越來越簡單了。他們注意到每種感受,不管它有多傷人,都沒有什麼實質的內容,不過是杞人憂天。感覺是騙子當你偶爾意識到自己正在試圖合理化某種情緒的存在,告訴自己它能起怎樣的作用,讓自己保留它的決定看上去正當無誤時,就接收到了謊言的訊息。當你在探索釋放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後,你就會注意到你要釋放的那些感覺也會為它們的存在而抗爭。感覺會說謊,會許下一些空頭支票,比如說「保持恐懼會讓你更安全」,「如果我感到愧疚,就不會再做同樣的事了」,「如果我繼續憤怒下去,就能從別人頭上報復回來(而不是我一個人承受這麼多痛苦)」。這些看上去可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但實際上只會讓問題拖得越來越久、越來越嚴重。那些都是騙!人!的!我在我的課堂上用兩句很簡單的話就概括了這種情況。它們聽上去可能像佛教箴言一樣高深莫測,除非你釋放到一定程度,不然你理解不了。它們就是「感覺是騙子,它們告訴你的把它們釋放掉的後果,早在你抓著它們不放的時候就存在了。」頭腦如計算機為了客觀地看待聖多納法,讓我們來看看人類大腦與計算機的種種相似之處吧。其實計算機的設計的確有一部分是基於人腦的,所以這一比較並非不合邏輯。你很可能已經知道了,計算機的正常運轉既需要硬體,又需要軟體。於是我們不如將自己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比作硬體,把想法、感受、記憶、信念,甚至是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智力都比作軟體。人的操作系統都包括什麼呢?控制身心的軟體程序是我們內在的、能夠讓我們正常運轉並學習新技能和知識的智力。幾乎所有我們需要用來維持自己生活正常運轉的東西都是與生俱來的,唯一例外的是那些後天才能學習到的具體技能,那是因人而異的,可以是演奏樂器也可以是做開顱手術。人腦就像計算機,內存空間越是充足,運轉得就越高效迅速。我們在生活中總會積累各種經驗、各種「數據」,直到我們的常駐內存塞得越來越滿,我們的處理能力變得越來越沉重而緩慢。如果是計算機的話,你可以通過刪除或壓縮文件來騰出一些空間。同樣的,那些情感中立而且圓滿結束的經歷都是高度壓縮的文件,而相反的,那些情感複雜或是沒著沒落的經歷就像我們生命里那些默默在後台運轉著的程序,占內存,拖速度。「我的收穫包括從因工作而產生的焦慮感和行動力缺失中解脫出來,在工作中取得越來越多成功和滿足感,而且對未來少了許多恐懼。」——邦妮·瓊斯,華盛頓州,奧林匹亞我們年輕的時候,這種後台程序對我們來說還是無足輕重的。不過我們變老後,就連支持呼吸和消化這種基本的身體機能的「內存」都開始不夠用了。於是,整個身體系統就會顯得越來越過載,沒準兒哪天就會轟然倒下。然後那些後台程序和垃圾文件就會一步步侵蝕我們最基本的維持生活運轉與學習新東西的能力。它們會帶來精神上的困惑與衝突,因為它們老是給我們發送各種各樣而且自相矛盾的信息來擾亂我們的意識與計劃。我們應用釋放法的時候,就是把那些支持後台程序與垃圾文件運轉的情緒給抽離出來,由此清理自己的內存並加快自己的運行速度。釋放能讓我們在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智慧的同時免於被那種因不完美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所困擾。換句話說,我們用越多釋放法,我們的身體系統就會運轉得更好。紙面上的釋放法:你人生中想要擁有些什麼?在本書中,你經常會被邀請來畫並填寫一些自製的工作表來在紙面上探索自己的感覺。在聖多納訓練協會,我們將這種方法稱為「紙面上的釋放法」。我建議你買一個線圈本或是普通的日記本來做這件事,好保持連貫性。等你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就可以把用過的那些頁撕掉了,一來是保護隱私,二來留著其實也沒用的。好吧,在你往下讀之前,請準備好你的「釋放日誌」,然後列出你生活中想要改善的任何東西。這份清單就像一份督促你自學釋放法的目標宣言一樣。我們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回過頭來看這份清單,所以請不要著急,儘可能得寫全。在寫下你的目標的時候,請不要限制你自己,想著這種事光憑一本書怎麼可能完成。你現在正在學習的是一個將要陪伴你終生的工具,好好享受不行嗎?這本書就是寫來幫助你學習那個能夠實現你最瘋狂的夢想的方法的。那個方法是如此的強大,而且實際上只是在基礎層面上起作用,以至於你列表上的好些目標在你特意去解決它們之前就會實現的。寫下你的收穫隨著你開始練習釋放,我建議你隨時把自己的收穫寫下來,以此來激勵自己實現更大的自我突破。你可以把這些積極的結果寫在你的釋放日誌里,也可以買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來記錄它們。以下是一些你可以期待通過這本書的方法獲得的東西行為或態度上的積極改變日常活動變得更輕鬆、高效、有趣溝通更加開放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更有靈活變通性在行動時更放鬆也更自信取得成就能夠圓滿地完成某事有一個新的開始學到新的技能積極的感覺越來越多消極的感覺越來越少對別人充滿愛意在你探索這本書里提到的方法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限制模式和改善自己生活的特定方法。我強烈建議你除了記下收穫之外也把這些發現記下來。重返人間在這本書里,我的目標就是幫助你學習你為了實現夢想、達到目的而必須具備的那些東西。我保證,如果你誠心誠意地學習並實踐釋放法,你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會得到改善。你會感到自己就像死而復生,重返人間一樣。你會發現自己內在的壓力與緊張輕而易舉地就融化掉了,而你會因此笑容滿面,甚至放聲大笑。從現在,到你開始讀第二章之前,請多試一下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練習,看看你會發現什麼。要每天都練習釋放,同時留心那些你自己早就無意識下做出的釋放。你越是集中地用這個方法來處理自己的情緒,你的釋放就會變得越來越輕鬆而且有益。請堅持下去。關於釋放,你探索得越多,它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然,最終超過壓抑與表達成為你的第一選擇,相信我,你會因此輕鬆不少的。本章中的基本釋放導引問題:你當下的感覺如何?你能否歡迎/允許它的存在呢?你能否把它放下呢?你願意把它放下嗎?那你要什麼時候把它放下呢?
推薦閱讀:

請莫大看個八字,家長快崩潰了。男,丁卯 戊申 戊申 己未,謝謝!...
「謝謝」圖片
再見前任 謝謝你曾愛過我
李恪志:不要強迫寶馬車主對民工說謝謝[原創]

TAG:回復 | 釋放 |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