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藏知津(卷二十五至卷三十)(嘉興藏B271)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五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大乘經藏 涅槃部第五

  述曰:「大涅槃部,別在一日一夜,通該一代。凡是扶律談常,顯佛實不滅度者,皆此部收。又如遺教等經,雖在此時,以是小機所見,仍歸阿含。」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 (南率賓歸王北賓歸王鳴)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佛在拘屍那城,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大聲普告眾生,若有所疑,今悉可問,為最後問,面門放光,遍照十方。爾時八十百千諸比丘,六十億比丘尼,一恆河沙菩薩,二恆河沙優婆塞,三恆河沙優婆夷,四恆河沙諸離車等男女大小,五恆河沙大臣長者,六恆河沙諸王眷屬,七恆河沙諸王夫人,八恆河沙諸天女等,九恆河沙諸龍王等,十恆河沙諸鬼神王,二十恆河沙金翅鳥王,三十恆河沙乾闥婆王,四十恆河沙緊那羅王,五十恆河沙摩??羅伽王,六十恆河沙阿修羅王,七十恆河沙陀那婆王,八十恆河沙羅剎王,九十恆河沙樹林神王,千恆河沙持咒王,億恆河沙貪色鬼魅,百億恆河沙天諸采女,千億恆河沙地諸鬼王,千萬億恆河沙諸天子,十萬億恆河沙四方風神,十萬億恆河沙主雲雨神,二十恆河沙大香象王,二十恆河沙師子獸王,二十恆河沙諸飛鳥王,二十恆河沙水牛牛羊,二十恆河沙諸神仙人,一切蜂王,一切山神,海神,河神,皆悉集會。樹林變白,猶如白鶴,四天王,三十三天,乃至第六天,大梵天王,阿修羅王,所設供養,倍倍勝前,佛皆不受。魔王獻供,並護法咒,佛受其咒,不受其供。大自在天王,設供倍前,東方虛空等佛,遣無邊身菩薩來獻香飯,大地震動,南西北方諸佛世界,亦有無量無邊身菩薩,所持供養,倍勝於前。乃至毒蛇,及惡業者,一切來集。唯除摩訶迦葉阿難二眾,阿闍世王及其眷屬。佛面所出光明,耀覆大眾,所應作已,還從口入,純陀與同類十五人俱,願設最後供養,佛即許之,為說二施果報無別。一者受已得菩提,二者受已入涅槃。純陀因大眾勸,說偈請佛住世。佛以偈答:純陀次答文殊,不應以如來法同於諸行,乃至既去辦供,地大震動,眾會哀請,佛慰諭之,令問所疑,並示秘密之藏,猶如??字,略斥無常苦無我三修,無有實義,為說勝三修法,又我所有無上正法,悉以付囑摩訶迦葉,當為汝等作大依止,並說明醫禁乳用乳之喻,次勸問戒律所疑。比丘再辭不堪,於是迦葉菩薩承佛神力,說偈問法,佛贊之曰,我初成道,有諸菩薩曾問是義,如是問者,則能利益無量眾生,次為說菩提因業,得壽命長,佛視眾生,同於子想,愛念成就,諸毀禁者,囑令苦治,無有噁心。如來長壽,最為第一,如彼醍醐,賊不能得,法性無滅,三歸無異。

  金剛身品第二。佛為迦葉菩薩說如來身常住不壞,由於往昔護法因緣,今得成就是金剛身。

  名字功德品第三。釋大般涅槃名義。

  如來性品第四。分別開示四義,一自正,二正他,三能隨問答,四善解因緣義。迦葉菩薩言:「世尊唯有密語,無有密藏,咸令眾生悉得知見。」佛贊印之。次說百句解脫之義,次說四人為世間依,次明魔說佛說經律,種種差別之相,次明知常住者,知四聖諦,次明四顛倒相,次說貧女金藏喻,塗乳洗乳喻,力士額珠喻,雪山樂味葯喻。次明方等經者,猶如甘露,亦如毒藥,消則為葯,不消為毒。次明大乘無有三歸分別之相,次明無二之性,即是實性,次說金鎞抉膜,示二三指之喻,又廣說十住菩薩見性少分之喻,又說夢語刀刀之喻,次明十四音,名曰字本,應離半字,善解滿字。次明二鳥雙游之喻,次說月無出沒半滿之喻,日出三時長短之喻,次廣說喻,明大涅槃經利益一切,唯不能益一闡提人。次說先陀婆一名四實之喻,以喻如來密語難解,次明自知有佛性者,名丈夫相,次為文殊釋本無今有偈義。

  一切大眾所問品第五。佛面放光照純陀身,受其供養,又化佛及僧,受諸大眾供養,說偈慰喻,次廣明一切契經有餘無餘之義,為欲調伏諸眾生故,現身有疾,右脅而卧,如彼病人。

  現病品第六。迦葉菩薩勸佛起坐,放光遍照,利益一切,廣為迦葉說秘密教,及說五人有病行處,所謂四果辟支,非如來也。

  聖行品第七。為迦葉菩薩說五種行,一聖行,二梵行,三天行,四嬰兒行,五病行。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所謂大乘大涅槃經。次即廣明聖行,護戒如護浮囊,得四念處,住堪忍地,觀四聖諦,乃至住無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壞二十五有,次答住無垢藏王菩薩,說從牛出乳喻,並說往昔捨身求半偈事。

  梵行品第八。為迦葉菩薩說住七善法,得具梵行,一知法,謂知十二部經,二知義,三知時,四知足,五知自,六知眾,七知尊卑。復有梵行,謂慈悲喜舍。因即廣明如來慈善根力,令諸眾生見種種事,又為重釋本有今無偈義,又釋一切世間不知見覺,菩薩悉能知見覺義,於中廣明六念法門,次敘阿闍世王見佛之事,次結示天行品者,如雜華說。

  嬰兒行品第九。不能起住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如來亦爾。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佛告德王,修行大涅槃經,得十事功德。一者有五(一、所不聞者而能得聞,二、聞已能為利益,三、能斷疑惑之心,四、慧心正直無曲,五、能知如來秘藏)。二,(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見而今見之,昔所不聞而今聞之,昔所不到而今得到,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三,舍世諦慈,得第一義慈。四,有十事(一、根深難可傾拔,二、於自身生決定想,三、不觀福田及非福田,四、修佛凈土,五、滅除有餘,六、斷除業緣,七、修清凈身,八、了知諸緣,九、離諸怨敵,十、斷除二邊)。五有五事(一、諸根完具,二不生邊地,三、諸天愛念,四、常為天魔沙門剎利婆羅門等之所恭敬,五、得宿命智)。六,得金剛三昧。七,知四法為大涅槃近因(一、親近善友,二、專心聽法,三、繫念思惟,四、如法修行)。八,除斷五事(五陰),遠離五事(五見),成就六事(六念),修集五事(知定,寂定,身心受快樂定,無樂定,首楞嚴定),守護一事(菩提心),親近四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信順一實(一道大乘),心善解脫(貪恚痴心永斷滅),慧善解脫(於一切法,知無障礙)。九,初發五事悉得成就(一信心,二直心,三戒,四親近善友,五多聞)。十,修集三十七品,入大涅槃常樂我凈,為諸眾生分別解說大涅槃經,顯示佛性。若四果辟支菩薩信是語者,悉得入大涅槃,若不信者,輪迴生死。

  師子吼品第十一。佛告大眾,恣汝所問,吾當解說,師子吼菩薩請問:「以何義故,名為佛性?何故複名常樂我凈,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見,十住菩薩住何等法,不了了見,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見?」佛贊其具二莊嚴,並細答釋,於中具明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下者得聲聞道,中者得緣覺道,上者住十住地,上上者得無上菩提,是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即第一義空,名為中道,即名為佛,名為涅槃,又凡有心者,定當得成菩提,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又不可以有退心故,言無佛性。若有修集三十二相業因緣者,得名不退菩薩。次明真修戒定慧相,次答拘屍那城入般涅槃之因,次答何等比丘莊嚴雙樹之問,次答涅槃無十相故名為無相(色、聲、香、味、觸、生、住、壞、男、女),時時修習定慧舍相能斷十相。次答成就十法能見涅槃無相,一者信心具足,二者凈戒具足,三者親近善知識,四者樂於寂靜,五者精進,六者念具足,七者軟語,八者護法,九者供給同學,十者具足智慧。次明能修身戒心慧是名智者,能令重業輕受;不修身戒心慧名為愚痴,能令輕業重受。次說恆河七種人喻,眾盲觸象喻。次明菩薩當以苦行自試其心,次明大海有八不可思議,大涅槃經亦復如是。次答如來示同胎生之故,師子吼說偈贊佛。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問善星比丘事,佛為答之,問未來種種異說事,佛具釋之,又明如是諍訟,是佛境界,非諸二乘所知,若人於是生疑心者,猶能摧壞無量煩惱,若於是中生決定者,是名執著。次明斷善根者,非是下劣愚鈍之人,亦非天中,及三惡道。次明佛性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次明十二部經,或隨自意說,或隨他意說,或隨自他意說。次說恆河七眾生喻,次說佛性常故,非三世攝,虛空無故,非三世攝,次明修無常等十想者,能得涅槃,迦葉菩薩以偈贊佛。

  憍陳如品第十三。世尊告憍陳如,色是無常,因滅是色,獲得常住解脫之色,受想行識亦爾,苦空無我不凈亦爾。若離佛法,無有沙門及婆羅門,亦無沙門婆羅門法。爾時外道聞已瞋恚,共往阿闍世所,求與瞿曇論議,王與外道,同來佛所,先答闍提首那婆羅門問,度令出家證果,次答婆私吒梵志問,亦令證果,即入涅槃。次答先尼梵志問,善來得果。次答迦葉梵志問,出家五日而證四果。次答富那梵志問,善來得果,次答清凈梵志問,出家十五日後,得阿羅漢。次答犢子梵志問,出家十五日後,得於初果。復來問法,佛為說奢摩他毗婆舍那,聞已修習,得阿羅漢,寄謝於佛,入般涅槃,次答納衣梵志問,善來得果,次答弘廣婆羅門問,並因憍陳如答,發廣大心,佛為發跡顯本,次明阿難具足八種不可思議,敕文殊師利以咒攝歸,命其往語須跋陀梵志,尋來見佛,問答實相深義,大眾獲益無量,須跋得證四果。

  南本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 (南鳴至竹北鳳至白)

  譯人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觀同謝靈運再治

  序品第一。純陀品第二。哀嘆品第三。長壽品第四(從壽命品分出為四)。金剛身品第五。名字功德品第六。四相品第七。四依品第八。邪正品第九。四諦品第十。四倒品第十一。如來性起品第十二。文字品第十三。鳥喻品第十四。月喻品第十五。菩薩品第十六(於如來性品分出為十)。一切大眾所問品第十七。現病品第十八。聖行品第十九。梵行品第二十。嬰兒行品第二十一。光明遍照高貴德王品第二十二。師子吼品第二十三。迦葉品第二十四。憍陳如品第二十五。(此部文更精練,章安尊者依此作疏,但世罕流通,而舊本則久行世間矣。)

  大般泥洹經(六卷) (南白北食)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共覺賢譯

  共十八品,齊至如來現病而止,聖行以下,皆未有。生公明闡提皆有佛性,而見擯斥,想依此經。

  大般涅槃經後分(二卷) 白

  唐南海沙門若那跋陀羅與會寧等譯

  憍陳如品之末,敘須跋陀羅焚屍現神變事。

  遺教品第一。佛囑阿難大眾,護持大涅槃法,阿泥樓豆令阿難請問四事,佛答以十二因緣正觀,教示車匿,屍波羅戒,是汝大師,依四念處,嚴心而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等語。次答滅後供物,不得余用。次答深心供養舍利如芥子許,與現在供佛無異。答茶毗方法,當依轉輪聖王,及答茶毗處所,起塔處所,並示辟支四果輪王塔式,止許帝釋一牙舍利,卻衣顯示金身,放光三告,二十四反上升虛空,殷勤勸諭。

  應盡還源品第二。世尊三返從超入諸禪定,普為大眾三返說法,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便般涅槃,八樹變白,十方大暗,屍棄大梵,釋提桓因,樓豆,阿難,各以偈嘆。

  機感茶毗品第三。金棺自舉,繞拘屍城,待迦葉來,棺開身顯,灌洗纏已,棺門即閉,復現雙足,心胸火踴,七日火盡。

  聖軀廓潤品第四。七國興兵,圍拘屍城,煙婆羅門唱分八分,各各起塔。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二卷) (南駒北白)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哀泣品第一。阿難述夢,那律偈嘆,大眾哀泣。

  四童子現生品第二。東方善思義菩薩,示生作阿闍世王子,南方喜信凈菩薩,示生作師子長者子,西方空無菩薩,示生作須福長者子,北方神通華菩薩,示生作師子王兵臣子,皆生即跏趺說偈,導一切眾見佛。

  四童子品第三。佛為阿難宣唱四童子德。

  囑累品第四。四菩薩說偈慰阿難,佛以阿難,羅云:囑十萬比丘,又囑北方五百佛。

  度地獄品第五。佛身放無數光,光中現化佛說法,又放光度三類地獄,一令生忉利,證初果,二令生兜率,證三果,三令生梵世,入泥洹。

  現諸佛品第六。佛放光照十方同名諸佛,同入泥洹者不可勝數,令此會皆得見,亦聞所說經。

  佛國凈品第七。現此界清凈莊嚴,不異安樂等剎。

  天菩薩品第八。諸天來會,阿那律說偈哀嘆,十方菩薩同來,興大供養。

  如來化說法品第九。阿難偈贊佛,佛先入三昧,現無量化佛說法,後復說佛種種三昧勝用。

  四童子三昧經(三卷) 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與上經同,但至第六品而止。

  大悲經(五卷) 駒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共法智譯

  梵天品第一。佛命阿難敷床,右脅而卧,光掩大千,致大梵王問法生信,佛以大千界囑付之。

  商主品第二。魔子商主請佛住世,佛為授辟支記。

  帝釋品第三。佛教帝釋加被之法,並化修羅,使離斗諍。

  羅睺羅品第四。羅睺不忍見佛涅槃,往至東北方難勝佛處,佛慰喻之,復往上方商主佛處,佛更慰諭令還此土,釋迦為說見實諦品,大眾獲三乘益。

  迦葉品第五。阿難悲泣,佛以迦葉能弘傳法化事慰之。

  持正法品第六。明佛滅後,有多弘法人,一毗提奢比丘,二提知迦比丘,三優波鞠多,四阿輸婆鞠多,五郁多羅,六設陀沙荼上座,七毗頭羅及刪闍耶二人,八大精進,九末田提,十迦葉,十一闍知迦長者,十二法增優婆塞,十三祁婆迦比丘,十四大施國王。

  舍利品第七。極明供養舍利,乃至散一華一念佛之功德,必得涅槃大果。

  禮拜品第八。摩竭大魚聞商人稱南無佛聲,命終生人道中,出家證四果,何況種深善根。

  善根品第九。先說寄滴水喻,次明於佛所種善根,決不失減。

  布施福德品第十。施佛福田,設求不涅槃,亦決當涅槃,因現五華供燃燈佛之妙報。

  植善根品第十一。明佛從燃燈佛後供養諸佛事。

  以諸譬喻付囑正法品第十二。佛親執阿難手,囑令流通正法寶藏。

  問教品第十三。預示結集法,並囑莫放逸。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 (南五北才)

  隋北天竺沙門毗尼多流支譯

  佛將涅槃,入如法三昧,令大千界普遍莊嚴,大眾雲集,佛出舌相,遍覆大千,敕彌勒問法決疑,於是凈居天等,請佛說大乘方廣總持法門,佛告彌勒,一切法皆是佛說,不應橫生分別去取,執小廢大,執大廢小。若謗法者,罪則無量,因說彌陀,及自往因,致有佛國凈穢之別,又菩薩必具行六度,不可但言宜修般若,又菩薩不得謗他菩薩,其罪極重。

  佛說濟諸方等學經(一卷) 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前經同。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三卷) (南大北化)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三月後,當入涅槃。千世界主那羅延菩薩請問護菩薩法,佛為說三昧名。時有凈威力士懷慢而來,佛以父母生力示之,發菩提心。那羅延重請三昧之義,佛以發無上心答之。次明修此三昧應成布施、持戒、多聞,三種莊嚴。次明成就種種四法,能證無生。次為力士授菩提記,及諸大菩薩,各說菩薩所行法門。(此一切菩薩所宜急急受持,令三寶種,永不斷絕。)

  等集眾德三昧經(三卷) (南四北化)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摩訶摩耶經(二卷) (南忘北彼) (一名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蕭齊沙門釋曇景譯

  佛於忉利天,放光現化,並敕文殊請母相見,令證初果,為說神咒,後從天下,漸次化度,受魔王請,乃入涅槃,摩耶來赴棺所,佛復開棺,現千化佛,母子相見,以彰孝道。

  大方等大雲經(四卷) (南毀北男)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眾犍度第一。一切大眾從禪定起,俱集靈山,大雲密藏菩薩雲興諸問,如來讚許,當說常樂我凈之法,所謂大雲經,總持大海,三昧大海,如來法師,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變,不可思議,常樂我凈。此經中有四百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及無量法門,亦說妙咒,令降甘雨,震動世界,致諸妙供。

  三昧犍度第二。陀羅尼犍度第三。密語犍度第四。轉生有藏犍度第五。得轉生死業煩惱犍度第六。智狂入犍度第七。解脫轉福德藏法門犍度第八。解脫有德轉藏犍度第九。轉功德行犍度第十。大雲虛空生犍度第十一。電光轉犍度第十二。電轉犍度第十三。神通犍度第十四。寶泡犍度第十五。金剛智犍度第十六。無盡犍度第十七。正行犍度第十八。師子吼犍度第十九。師子吼神通犍度第二十。善方便犍度第二十一。神通犍度第二十二。金翅鳥犍度第二十三。大舍犍度第二十四。無畏犍度第二十五。入行犍度第二十六。至心犍度第二十七。勇力犍度第二十八。善犍度第二十九。神通犍度第三十。智犍度第三十一。智寶藏犍度第三十二。施犍度第三十三。福田犍度第三十四。正法犍度第三十五。已上即是釋初品中法門,各出其差別名字也。每一犍度,各有一天女天子等供養偈贊。

  如來涅槃犍度第三十六。健行梵王問法,無盡意天子答之,大雲密藏請說四百三昧義,佛讚許之。先說祈雨神咒,次釋甚深凈水大海三昧等名義,及其勝用。次有善德婆羅門,疑問提婆達及六群事大雲密藏答之,善德思求如來舍利供養,一切眾生樂見童子答之,善德開解,凈光天女問此二人來處,佛為說其往因,並為授記。

  增長犍度第三十七。南方諸天子來問經名,佛答以三名,一大雲,二大般涅槃,三無想,並授記末法中事,乃至安樂世界無量壽佛,遣無邊光菩薩,來此法會,佛即授凈光天女大菩提記。

  此經分分皆有大雲初分四字,當知經來未盡。

  菩薩處胎經(五卷) 悲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天宮品第一。二月八日夜半,佛卧金棺,以神足力,示處母胎宮殿,集十方菩薩,為文殊說法。

  游步品第二。與彌勒及分別身觀菩薩說法。

  聖諦品第三。為大眾說十住四禪。

  佛樹品第四。化現寶樹,說希有法。

  三世等品第五。答喜見菩薩問,答彌勒菩薩問。

  想無想品第六。為彌勒菩薩說,並答迦葉問,有盲人摸象喻。

  住不住品第七。答無住菩薩問。

  八種身品第八。說八方佛剎事,並說西方有懈慢世界,執心不牢固者生之。

  全身舍利品第九。說諸佛舍利住在下方者。

  常無常品第十。答觀見無常菩薩問。

  隨喜品第十一。答東方頂王菩薩問。

  五道尋識品第十二。現無量骨瑣,令彌勒敲,至佛舍利,則不能尋究其識。

  諸佛行齊無差別品第十三。變一切菩薩,盡作佛身,同音說法,度無量眾,次答無盡意菩薩問,明往古諸天發心,即成正覺之事。

  行定不定品第十四。答常笑菩薩問,令大眾不復願樂在家俗業。

  入六道眾生品第十五。答自在菩薩問,令眾生知六道苦。

  轉法輪品第十六。放光感上方東南方菩薩來,次說有盡無盡法。

  五神通品第十七。答妙勝菩薩問,令諸眾生舍俗五通,得六通慧。

  識住品第十八。答普光菩薩問,明識與身非有先後。

  善權品第十九。答舉手菩薩問,明菩薩權變適化。

  無明品第二十。答智清凈菩薩問,明黑業受黑報,白業受白報,又明補處菩薩生卑賤家,化度父母事。

  苦行品第二十一。明六年苦行無益,思惟正道,乃得佛。

  四道和合品第二十二。答遍光菩薩問,明不二入。

  意品第二十三。答根蓮華菩薩問,明意在去來今,去來今無意。

  定意品第二十四。答持空菩薩問,明真實四不思議。

  光影品第二十五。佛現光影,令諸會者皆同一色,次答賢光菩薩問,明佛光神德。

  破邪見品第二十六。說光明佛時授記事。

  文殊身變化品第二十七。顯發文殊過去舍利,現在他方作佛。

  八賢聖齋品第二十八。答智積菩薩問,明過去化生龍受八戒齋,化金翅鳥王,亦受八齋。

  五樂品第二十九。明往古帝釋憶佛功德,降阿修羅。

  緊陀羅品第三十。信解脫菩薩過去本事。

  香音神品第三十一。世尊過去本生事。

  地神品第三十二。答善業菩薩問,明六大以識為王。

  人品第三十三。答法印菩薩問,明人種法。

  行品第三十四。答造行菩薩問,明如來不免九惱。

  法住品第三十五。囑彌勒菩薩傳布此經。

  複本形品第三十六。世尊還在金棺,寂然無聲,迦葉趨到,說偈哀嘆。

  起塔品第三十七。分舍利,各起塔供養。

  出經品第三十八。大迦葉,與優波離,阿難,五百羅漢,並集他方羅漢,八億四千眾,同結法藏,一胎化藏,二中陰藏,三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薩藏,六雜藏,七金剛藏,八佛藏。

  中陰經(二卷) (南絲北景)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如來五弘誓入中陰教化品第一。佛示涅槃,碎身舍利入火焰三昧,離舍利七仞,坐寶蓮華,令大眾見,放光普照,集一切中陰,與彌勒論中陰法,次舍釋迦牟尼名,轉名妙覺如來,放舌相光,集十方菩薩而為說法。

  妙覺如來將諸菩薩入中陰教化品第二。妙覺如來入中陰分身品第三。賢護菩薩問事品第四。道樹品第五。神足品第六。破愛網品第七。三世平等品第八。無生滅品第九。空無形教品第十,如來舍中陰身,入虛空藏三昧,但以聲教,不睹其形。有色無色品第十一。歡喜品第十二。佛見所度已畢,將游他方,歡喜說偈。

  佛說蓮華面經(上下同卷) (南詩北景)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將入涅槃,敕阿難諦觀金身,為說舍利弗所作佛事,又為現將來壞法惡事,令生厭離,次至菩提樹下,諸天哀嘆,佛為懸記蓮華面破佛缽,及破缽所作佛事。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五(終)

  (比丘完璞 木平 依雪  希音各助銀一兩)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六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小乘經藏之一(即阿含部)

  述曰:「阿含,亦云阿笈多。此翻教,又翻無比法,又翻法歸。蓋是萬法之淵府,總持之林苑。是故通則大小二教,皆號阿含。別則小開四部,謂增一,明人天因果;長,破邪見;中,明深義;雜,明禪法。又復約別,雖雲在第二時,實則通該一代。良由一類眾生,始終見小,直至示入涅槃,不聞大教。凡是三印所印,悉宜收入此部。」

  增壹阿含經(五十卷) (前有釋道安序) 形端表正空

  符秦兜佉勒國沙門曇摩難提譯

  序品第一。先偈贊述意,次彌勒菩薩告賢劫大士,及諸天,共流布法,阿難以此法,囑累優多羅尊者。大迦葉隨問:「何以獨囑此增壹阿含?何以獨囑優多羅?」阿難答曰:「增一即是一切法,優多羅曾受持七佛之法故也。」

  十念品第二。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非常、念死。

  廣演品第三。廣說十念法門。

  弟子品第四。佛說百比丘各有第一法。

  比丘尼品第五。說五十尼功德。

  清信士品第六。說四十優婆塞功德。

  清信女品第七。說三十優婆斯功德。

  阿須倫品第八。說阿須倫欲犯日而不能,喻波旬不能得如法比丘六根之便。次說如來一人出世,饒益多人,令人入道,有智慧光,消滅無明,現助道法。如來若沒,人民失蔭,若復出世,人民光澤,三惡減少,無能及者。

  一子品第九。說一子一女喻,誡比丘善念專心,求於果證。次說不見一法疾於心者。次說不見一法眩惑於人,如女色者。次說亂想過失,不凈想力用。

  護心品第十。謂無放逸修善法,及說施主果報,亦勸比丘修福修信。

  不還品第十一。說滅一法,成阿那含,謂欲也,恚也,痴也,慳也,次說心難降伏,則受苦,心易降伏,則受樂,次說財利為害最重,提婆達因利養入泥犁。

  一入道品第十二。說一入道,能證泥洹。謂滅五蓋,思惟四意止。次勸修慈三業。說佛為世尊,說瞻病功德,阿練若頭陀功德,贊迦葉年老不舍頭陀行,能令佛法久住於世,成就三乘道果。次說提婆達因利養障無上道。次明提婆達愚人,不知善惡報,故作是說:「何處有惡,惡從誰生,誰作此惡而受其報。」次更二番訶利養過。

  利養品第十三。說修羅陀因利養退道,佛滅味欲而證道。摩利夫人說愛別離苦,以悟王心。佛,及舍利弗,為長者說身心有患無患法。佛為婆羅門說二十一結,必墮惡趣。一瞋、二害、三眠、四調、五疑、六怒、七忌、八惱、九嫉、十憎、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幻、十四奸、十五偽、十六諍、十七憍、十八慢、十九妒、二十增上慢、二十一貪。息此二十一結,修慈悲喜護,便證三明。佛以偈答帝釋,釋問須菩提病。

  五戒品第十四。說殺等,墮三塗,不殺等,人天得道。

  有無品第十五(二法初)。說有無二見過患,分別二施、二業、二恩。智愚二像貌。思惟二法,禮如來,禮法塔寺。二因緣起正見,謂受彼教誨,內思止觀。

  火滅品第十六。難陀成道,魔擾之而不動,為波斯匿王說法。佛為比丘說二涅槃。烏豬二喻,驢牛二喻,善不善二行,邪正二法,燭明之法,忍思惟二力。阿那律為梵志說法。佛記羅雲漸當得道。

  安般品第十七。佛為羅雲說安般法,令證果位。說如來輪王出世甚難,支佛羅漢亦難。二法甚為煩惱。邪見一切不可貴,正見一切可貴。欲無厭足,如頂生王。善惡知識,如黑白月,貢高為惡知識,不貢高為善知識。周利槃特,及舍利弗,化世典婆羅門。提婆達勸太子弒父。佛為比丘說當舍非法,行正法。

  慚愧品第十八。贊慚愧二法。分別二無厭足,當習法施,勿習食施。佛令迦葉受梵志婦食,俾其夫婦證果。降伏醉象,令大眾獲益。執難陀見天堂地獄,而令證果。為大愛道說禮佛法。說二人謗佛。謂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二人獲福,謂稱譽應稱譽者,不稱不應稱者。

  勸請品第十九。佛初成道,梵王請轉法輪,為五比丘說舍苦樂二事,行八正中道。為天帝說斷欲法,目連重往驗之。佛說二人無恐怖,師王,及羅漢,二法無智慧,不問,不精進。二法常貧賤,阻施,及不施。二法生貧家,不孝,不事勝。佛涅槃後,須深女,問大拘絺羅優蹋藍弗等二人,何時盡苦際。迦遮延為婆羅門說老地壯地法,佛說二人難得,一說法,二聞法奉行。為諸童子說應念返復,不忘小恩。

  善知識品第二十。嘆善知識功德,為五百比丘訶惡知識過,受其懺悔而證道果。因曇摩留支,說錠光佛時之事。為比丘說師子似羊法。贊知返復人,訶懈怠法,勸修止觀,勸修恭敬精進。說無信及慳貪人,難與說法。供養父母,及一生補處菩薩,得大果報。勸供養父母,教朱利槃特誦掃彗,悟除垢義。教比丘除愛,則離愛怨二苦。

  三寶品第二十一(三法初)。首明三自歸之德。次明三福業,一施,二平等四無量心,三思惟七覺支。次明三緣受胎,應方便求斷。次明欲起慈心,應緣三寶。次因瞿波離謗二尊者,墮大地獄,而勸修三善行。次明三法盡漏,謂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次明風痰冷三患,酥蜜油為良藥。貪瞋痴三患,不凈慈心因緣為良藥。次明三惡應舍,三善應修。次明欲、色、痛,各有味、有過、有舍離法。次明應於三不牢要,求成牢要,謂身、命、財。

  三供養品第二十二。如來、羅漢,輪王,應供養,於三寶所,種善根不可盡。當以四念處滅三痛。三事宜覆,女人、咒術、邪見。三事宜露,日、月、佛法。應觀三有為相,愚有三相三法,智有三相三法,即三業也。戒定慧三法不可覺知,覺則成道。三法可愛而不可保,謂少壯,無病,長壽。三事速入惡趣,謂貪慾,睡眠,掉戲。三法無厭足,謂貪慾,飲酒,睡眠。

  地主品第二十三,佛為波斯匿王說作福無厭,宜如昔王。帝釋試婆拘盧能說法。佛以琴喻,化二十億耳比丘。佛為波斯匿王說婆提長者因緣,勸行廣施。佛為阿難說戒、聞、施,三妙香。佛因提婆達,為比丘說不著利養,能獲戒定慧法。說三不善根墮三惡,三善根生人天。分別三聚,謂邪、正、不定。分別三惡觀三善觀果報。

  高幢品第二十四。念三寶得無畏,猶諸天念三幢勝修羅。為毗沙鬼說法,救那優羅小兒。為釋種說法王勝於輪王。為比丘說無常。為五比丘說法,乃至度三迦葉,度釋種。為比丘說三齋日,天王使者,太子,及自身,觀察世間,應受八齋法。為比丘說三事現在前,獲福無量,一信,二財,三持梵行者。為斗諍比丘說長壽王事。為大將贊阿那律等三人。為比丘說三結使過患,一身邪,二戒盜,三疑。為比丘說三三昧。

  四諦品第二十五(四法初)。說知四諦者出苦,不知者墮五道中。說四法饒益,一親近善知識,二聞法,三知法,四法法相明。說如來出世,便成四未曾有法。說擔、持擔、擔因緣、舍擔。說四生應舍離。舍利弗說四人,謂有結無結,各論知與不知。佛說生熟四果,似四種人。說鳥聲形四料簡,說雲雷雨四料簡,皆喻比丘。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說無放逸,修行四意斷。如地、如輪王、如月、如婆斯華。為匿王說先闇後明等四人。為比丘說老、病、死、愛別離、四不可喜。應覺四法,謂戒、定、慧、解脫。為匿王說老、病、死、無常,猶四山來合。說諸行無常,苦、無我、涅槃、休息。舍利弗為眾說四辯。佛為舍利弗說四不可思議事,謂世界、眾生、龍、及佛土。因舍利弗目連滅度,佛為阿難說四人應起塔,謂輪王、聲聞、支佛、如來。說婆迦梨比丘得四諦,魔欲覓其生處不可得。

  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佛敕人親近舍利弗目連,聞其廣演四諦義。佛說外道不能分別四受,謂欲受、見受、戒受、我受。佛為長者說至心布施,及作房,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轉勝。佛為比丘說日出喻。為彌勒說四法具足六度。為比丘說四無畏。說四眾多聞,博古通今,為第一。說四金翅鳥食四龍,而不能食事佛者。以如來行四等心故,說惠施有四功德不可稱量、謂知時、自手、凈潔、極妙。說四人可敬,謂持信、奉法、身證、見到。

  聲聞品第二十八。目連、迦葉、阿那律、共化跋提長者。賓頭盧化老母難陀。佛因長者,為比丘說授三歸五戒法,許分分受。佛說日月四翳,喻欲、恚、痴、利養、四結。佛為童子說四種座,卑座、天座、梵座、佛座。佛令鹿頭梵志擊骨,辨男女病原,及所生處,惟不能辨阿羅漢骨。梵志因出家成道,說四界八界義。佛為比丘說四大廣演之義,謂契經,律,阿毗曇戒。或非經本,或是義說,或戒行與味相應,或真是佛說。佛為匿王說世間四事,先苦後樂。亦為比丘說四事先苦後樂,謂梵行、誦習、坐禪、數息,能得四禪四果之樂。佛說四果,一如黃藍花,一如芬陀利,一似柔軟,一柔軟中柔軟。

  苦樂品第二十九。說先苦後樂等四人,說身樂心不樂等四人。說四梵福,一起塔,二治故寺,三和合聖眾,四請轉法輪。說四食宜舍離,說四辯宜求成就。說四事不可思議,當思四諦。說四神足當修行。說四起愛法莫貪著,謂四事供養。說四姓出家,同名釋子。如四河入海。說四等心,名為梵堂。

  須陀品第三十。須陀沙彌隨佛問隨答,佛贊印之,許其即為比丘。老比丘舒腳眠,小沙彌正身坐。佛說眠者當生龍中,坐者當見四諦。阿那邠邸長者女修摩提,嫁滿財長者子,令其家供佛僧,同悟道。

  增上品第三十一。為生漏梵志說閑居處修成道法。為比丘說善知識應以四事教諸父母知親,謂恭敬三寶,受持戒律。為比丘說四事行跡,謂苦樂各有愚惑速疾,應奉行苦速疾行跡。為四梵志不免無常,說四法本,所謂無常,苦,無我,滅盡為涅槃。說諸天四園四池。比丘亦四園四池。四等為園,四三昧為池。說四蛇,五持刀,六怨家喻。說身、口、意、命、善生善處,惡生惡處。修四禪得盡漏。說初苦行不得道,依戒、定、慧、解脫,四賢聖道而成佛。為天人說四流,四樂,四諦法。說比丘當修無常想。為二弟子訶勝負心。

  善聚品第三十二(五法初)。說信等五根為善聚,貪等五蓋為不善聚。說禮佛五功德。說佛以天眼,見閻羅王將五天使,詰責罪人,及說地獄眾苦。誡諸比丘當滅五結,修行五根。說自恣時,眾僧清凈。印贊多耆奢造偈第一。說天子五衰相現,歸佛得免惡道。為長者子,出家證道。尊者那羅陀為文茶王說除憂經,謂除去五愁憂刺。佛說病人五法難差,五法易差。又說瞻病人五法難差,五法易差。佛為師子大將說惠施五德,又為比丘說惠施五功德,又說應時施有五事。

  五王品第三十三。五國王各論一塵偏妙,佛言:平等論之,隨所好則各妙,然各有過失,各有出要。佛為月光長者,記其子屍婆羅當出家,後果同五百童子出家,福德第一。並說其往因,佛兩番說五戰鬥人,皆喻比丘。佛說掃地五事,掃塔五事。說長游五難,不多游五功德。說恆一處止,五非法。又說不一處住,五功德。佛因大火燒樹,說破戒受供,倍於猛火。

  等見品第三十四。舍利弗說戒成就人,乃至阿那含人,皆當思惟五陰苦惱。敘流離王滅釋因果本末。佛說諸天有五衰相。說出家有五毀辱法,一髮長,二爪長,三衣垢,四不知時宜,五多有所論。雞頭梵志以二金錢營供,諸天助之,乃至出家成道。佛說世間五事最不可得,謂不喪、不盡、不老、不病、不死。說五人不可療治,一諛諂,二姦邪,三惡口,四嫉妒,五無反覆。說修羅謂諸天非法,則被天縛。比丘興結使,則被魔縛。為阿難說五陰名盡法。為生漏梵志說使民減少因緣。

  邪聚品第三十五。說五事知是邪聚,應笑不笑,應喜不喜,應慈不慈,作惡不恥,聞善不著意。反是為正聚相。說如來出現,必為五事,一轉法輪,二度父母,三無信令信,四使發心,五授佛決。說五施無福,一刀、二毒、三野牛、四淫女、五神祠。五施福大,一園觀,二林樹,三橋樑,四大船。五住處。說女人以五力輕夫,夫以富貴力蔽之。魔以五塵力縛人,人以無放逸力勝之。說女人有五想,比丘亦應有五想,謂戒、聞、定、慧、解脫。說五時不應向人禮,塔中、眾中、道路、病卧、飲食。因度毗舍羅長者,而說湯施之德。為欲舍戒比丘,說女人五難。多耆奢比丘,觀五陰而斷欲證果。僧伽摩比丘,七返降魔。

  聽法品第三十六。說隨時聽法五功德。說作浴室五功德。說施楊枝五功德。說屠牛等人無善根,目連降二龍。佛往忉利為母說法,優填王造栴檀像,波斯匿王造金像,佛從天下,五王起大神寺。

  六重品第三十七(六法初)。說六重法,謂身、口、意、三業慈、同利、同戒、同見。說舍利弗所入三昧,目連不知名字,然目連其實神足第一。舍利弗等,各說牛師子園快樂之法,佛咸印之。佛說咒願六德,施主成就信、戒、聞、彼物成就色、味、香。佛說比丘欲求佛教,欲得四事,欲求知足,欲多知識,欲求四禪,欲求八解,欲求天耳,欲求心通,欲得神足,欲知宿命,欲求天眼,欲求漏盡,皆當念戒德具足。舍利弗為比丘說六法入地獄,六法生天,六法至涅槃。佛為比丘說第一空法,謂觀六入因緣生滅。佛為生漏梵志,說剎利乃至比丘,所欲、所行、所著、所究竟,各各不同。又為梵志說不修梵行事。薩遮尼犍子受佛化,命終生天。

  力品第三十八。說凡常六力,小兒啼,女人恚,沙門梵志忍,國王慢,羅漢專精,佛大慈悲。應學大慈悲力。說應修無常想,不修者生三惡道,修者生人天,得涅槃。佛為梵志說內外六塵六入法。佛說未成道時,思惟十二因緣,如見古昔王城。佛訶阿那律睡眠,阿那律不眠失目,證天眼。當補衣時,佛為貫針。因說六法無有厭足。一施,二教戒,三忍,四法說義說,五將護眾生,六求無上道。佛降央掘魔,令寤如來滅六見法,出家證果。以至誠言而救產難,忍打罵辱,並為比丘說其往因。佛說諸山前後各有異名,唯仙人山更無異名。佛敕比丘專念修已,謂觀六情。佛勸修無常想。述古時女人因辟支說法,思惟六情無主,得生梵天。佛為波斯匿王,說正法治化,增六事功德。王亦贊佛,以六事應受禮拜。佛為毗舍離除疫病苦,說二千五百寶蓋夙因所致。輸盧比丘尼降伏六師。佛說六情染著則流轉,思惟不凈,即成道跡。

  等法品第三十九(七法初)。明七法得樂,得果。謂知法、知義、知時、自知、知足、知入眾、觀察眾人。法者,十二部經。義者,如來機趣。時者,止觀語默等。自者,善能修已。足者,行住進止之宜,皆知止足。眾者,剎利、梵志、長者、沙門等,語默法則。觀察眾人者,知其根原勝劣。說晝度樹七喻,喻賢聖弟子發心,出家,游四禪,成無漏。說七事水喻,喻無善、退善、不進、及四果證。說王治七法,喻凈戒、護根、多聞、方便、四增上心、四神足、分別陰界入緣起法。說七神識住處。敕病比丘均頭,說七覺意而病癒。說輪王七寶,法王七覺,有比丘慕輪王快樂,佛令修梵行證果。有天語童真迦葉,此舍七喻,迦葉問佛知義而證果。滿願子為舍利弗說七車喻。

  七日品第四十。說七日出時,世界無常。及說成劫,漸有四姓。說跋祇人修七法,不為外寇所壞。比丘亦有七不退轉法,魔不得便。說貪慾、瞋恚、憍慢、痴、疑、見、欲、七使,七覺治之。說七人可事可敬。一慈、二悲、三喜、四護、五空、六無相、七無願。說毗羅先長者,七日應命終墮落,阿難度令出家,一日修十念,生天上。說凈諸漏法,或緣見,或恭敬,或親近,或遠離,或娛樂,或威儀,或思惟。說七事增益功德。起僧藍,施床座,施食,施雨衣,施藥,作井,作近道舍。說思惟死想,宜於出入息中。為波斯匿王說七裸形等,非是梵行人。迦旃延廣演佛所說不著世,不住世義。

  莫畏品第四十一。說斷三結,名不退轉義,敕摩訶男莫生怖畏,那伽波羅,度長老梵志成道。佛敕比丘觀七處善。又察四法。謂慈、悲、喜、護、空、無相、願,及四念處。舍利弗為北游比丘說八道七覺法,迦葉不舍頭陀行,佛以法寶付囑之。並付阿難。

  八難品第四十二(八法初)。說地獄、畜生、餓鬼、長壽天、邊地、根缺、邪見、無佛世,為八難。說八大地獄因果,應修八正道離之。佛以父母力起石,令力士降伏,次說神力智慧,遠勝目連舍利。又度君荼羅比丘尼。又贊阿難有四未曾有法,又為阿難說待女人法,罰車匿法。又度五百摩羅,及摩須跋。佛因阿須倫說八法如海。佛說八緣,天地大動。佛為阿那律說戒勝於聞,及說八大人念:一少欲。二知足。三間居。四戒。五三昧。六智慧解脫。七多聞。八精進。佛說八部眾:一剎利。二婆羅門。三長者。四沙門。五四王。六三十三天。七魔。八梵。佛以八法勝之。阿那邠邸長者八處惠施,佛讚歎之,並為說福田勝劣。佛說惠施八德:一隨時。二鮮潔。三親手。四誓願。五不望報。六求滅度。七施良田。八迴向眾生。佛說八邪趨泥犁,八正向涅槃。

  馬血天子品第四十三。佛為馬血天子說惟八正道,得盡世界邊際。佛說八關齋法,及發願功德,引古本生事為證。佛因水漂木,說無八事,便漸至海,喻人得至涅槃。牧牛難陀因發心出家,並問其義。佛言:「此岸是身邪,彼岸身邪滅,中沒者欲愛,岸上者五欲,人捉求王福,非人捉求天,迴轉是邪疑,腐敗是八邪。」佛因提婆達說利養能害八正道。佛為比丘說筏喻,敘昔降魔之事。佛說牧牛度水愚黠喻。佛度阿闍世王得無根信。佛說比丘應除世八法,說佛不著八法,說八人不住生死,謂四果四向。

  九眾生居品第四十四(九法初)。說九眾生居。說嚫願九德。施主三法,信、願、不殺。物三法,色、香、味。受者三法,戒、慧、定。說惡比丘成九法不成道,一強顏。二耐辱。三貪心。四慳著。五健忘。六邪思。七隱匿。八無返復。九念不舍離。說孔雀九法,喻比丘九善法:一端正。二清徹。三庠序。四知時。五知節。六知足。七念不分散。八少睡。九少欲知返復。說女人九法系縛男子,當念舍之。佛為比丘說諸法之本,謂不著地等,乃至涅槃。佛躬看病比丘,敕比丘看病。佛說九人可教,謂四果,四向,及種性人。佛為滿呼王子,顯朱利槃特之德。佛為阿難說善知識是全梵行。佛為天帝說眾生性行不同。

  馬王品第四十五。婆羅門獻女於佛,佛不受之。有一比丘欲受,佛為說女人九惡,並說往昔商人墮羅剎國,乘馬王度難因緣。佛為舍利弗,目犍連,說九法不得長大,九法有所成辦。佛說比丘應念少欲知足。佛為惡魔說拘留孫佛時事,明世間四食:段、觸、思、識。出世五食:禪、願、念、解脫、喜。佛勸比丘應修慈心,如食金剛。佛為舍利弗贊空三昧。佛應尸利掘長者火坑毒食之請,令其見諦。

  結禁品第四十六(十法初)。說十事功德結戒。說聖賢所居之處,有十事。說如來成就十力,知五陰四諦因緣生滅。說如來十力,四無所畏。說十念法,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止觀、念安般、念身、念死。說比丘親近國家,有十非法,說國王十非法十法。比丘亦十非法十法,十法者:一持戒。二敬佛。三敬法。四敬僧。五少欲知足。六隨戒。七坐禪。八間靜。九與善知識從事。十多聞。佛為比丘說十論十義十演:一依食。二名色。三受。四諦。五根。六重。七神止處。八世法。九眾生居。十念。佛勸比丘修十想:一白骨。二青瘀。三胖脹。四食不消。五血。六啖。七無常。八貪食。九死。十不可樂。佛為比丘訶欲想,令重修十想證果。

  善惡品第四十七。說十惡墮落,十善生天,十念滅度。說十惡果報,說知善惡罪福,名知幻者。警世論比丘當論十功德論,亦警求四事者。亦警分別國主善惡者。亦警評論波斯匿王者。為羅雲施主說平等施法,為均頭說十善,除滅邪見,論壽命長短事。

  十不善品第四十八。廣說十不善果報。說七佛略廣二戒因緣。說彌勒佛時事。說七佛事。為師子長者說供僧福多。及贊平等行施。說金剛三昧力,鬼不能害,火不能燒。

  牧牛品第四十九(第四分別誦)。佛說牧牛得失,各十一法。比丘得失。亦各十一法:一知色。二知相。三知摩刷,謂離惡念。四知護瘡,謂護根。五知起煙,謂多聞說法。六知良田茂草,謂八正道。七知所愛,謂愛法寶。八知擇道行,謂行十二部經。九知渡處,謂四意止。十知止足,謂不貪食。十一恭奉長老比丘。佛說比丘應成就十一法:戒、定、慧、解脫、解脫見慧、根寂、知足、修法、知方便、分別義、不著利。並贊十一苦行迦葉比丘。佛因十大弟子,並提婆達,各將徒眾遊行,因說善惡各各以類相從。象舍利弗還俗,重出家證果,為諸人民說十一法,阿羅漢所不習,一舍戒。二不凈。三殺生。四盜。五殘食。六妄語。七群黨。八惡言。九狐疑。十恐懼。十一受余師及受胞胎。又分別五通六通不同。佛為比丘釋十二因緣法,並為阿難說其甚深。翅寧梵志聞法請佛。施羅梵志出家證果。佛贊一坐食法。佛說有習行沙門,有誓願沙門,及說沙門法行,婆羅門法行。敘提婆達出家得神足,造逆墮地獄,悔心蒙授記,及目連往訊始末,佛說慈心十一果報:卧安、覺安、無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火盜賊俱不侵,得生梵天。

  禮三寶品第五十。說禮佛寺十一法。禮法十一法。禮僧十一法。說過去轉輪王以法相繼事,敕阿難莫增減所受持法。說四人泥犁罪報相。說佛明知五趣,及涅槃因果。說雪山樹五事長大,人亦如是。當求信、戒、聞、施、慧。說淫慾決定障道。及說受持十二部經。須善知義,不知義者:如捉蛇尾,反被其害。知義者:如捉蛇頸。佛為生漏梵志,說三世劫數無量。佛為異比丘說辟支佛出名小劫。佛出名大劫。

  非常品第五十一。說生死中,墮淚多於恆水,流血亦多於恆水。勸修無常想。說音響王求得子成辟支,起塔供養事以證之。說比丘及尼,應除心五弊,斷心五結。五弊者:疑佛、法、僧、犯戒不悔,為生天而修行。五結者:懈怠、眠寐、心亂、根不定、喜在鬧。佛說比丘應精進持戒,勝犯戒眾,如王治國。佛說寧常睡眠,不於覺寤,亂想造業。佛說長者以金誘四子歸依三寶,得無量福報。舍利弗為阿那邠邸長者說法,令其生天。佛說四種婦人法。令長者兒婦改過見道。佛為舍利弗說生死苦,亦說生者宜在豪貴。

  大愛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大愛道等五百比丘尼,及二沙彌尼滅度。佛自供養大愛道,以報養育之恩。婆陀比丘尼憶宿命而笑。因為眾尼說之。佛為比丘說生死劫長,應生厭患。一作大城芥子喻。一作天衣拂石喻。佛說隨時聞法五功德。佛為師子大將說施主五功德。為波斯匿王說福田有勝劣。施心宜平等。因波斯匿王殺庶母百子而悔過,為說四苦難免,十惡報劇,應正法治化,莫以非法,佛為王釋十夢,而王歸信。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八紙半) (南夙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說百弟子之德。及說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德。此與增壹阿含弟子比丘尼等品同本。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三紙欠) (南福北緣)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為波斯匿王。說先後丑妙四人不同。出增壹阿含四意斷品。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二紙半) (南緣北善)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說四恐畏。如四山合逼,無能避者。亦名除憂患經,亦出四意斷品。

  須摩提女經(一卷) (南緣北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三摩竭經(九紙) (南尺北敬)

  吳天竺沙門竺炎律譯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三卷南作二北作一) (南蘭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三經俱出增壹阿含須陀品。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一紙欠) (南緣北善)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增壹阿含增上品。

  食施獲五福報經(一紙半) 同上 (亦名佛說施色力經)

  東晉錄

  謂命、色、力、安、辯也。出增壹阿含善聚品。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四紙半) 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出增壹阿含等見品。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二紙欠) 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出增壹阿含邪聚品。

  佛說央崛魔經(五紙) 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出增壹阿含力品。

  佛說央崛髻經(五紙) 同上

  譯人同上

  與上經同。

  佛說力士移山經(四紙半) 同上

  譯人同上

  出增壹阿含八難品。

  佛說四未曾有法經(一紙余) 同上

  譯人同上

  說阿難同輪王四法,亦出八難品。

  佛說舍利弗目犍連游四衢經(二紙余) 同上

  後漢康居國沙門康孟詳譯

  眾聲喧鬧,佛不許見。因諸天請,佛召見之。出增壹阿含馬王品。

  七佛父母姓字經(三紙) 同上

  曹魏失譯人名

  出增壹阿含十不善品。

  佛說放牛經(三紙余) 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出增壹阿含放牛品,以放牛十一法,喻比丘十一法也。

  緣起經(二紙欠) 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亦出放牛品,釋十二緣起義。

  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一紙) 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共二經:初明十一想,次明十一果報。出增壹阿含禮三寶品。

  佛說四泥犁經(一紙半) 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提舍瞿波離等四人苦果,及出其因,亦出禮三寶品。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三紙余) (南緣北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增壹阿含非常品。

  玉耶女經(三紙欠) 慶

  西晉錄失譯人名

  給孤長者兒婦,不行婦禮,長者請佛,為說女人十惡。又說五善三惡之法。分別七種婦之差別,乃悔過,求受十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泆。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惡罵。七不綺語。八不嫉妒。九不瞋恚。十者信善得善。此優婆夷所行戒。亦出增壹阿含非常品。

  玉耶經(四紙欠) 慶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阿遫達經(一紙半) 慶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二經並同上而宋譯先更說子報父母恩法。

  佛說大愛道般涅槃經(六紙余) (南緣北慶)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佛母般泥洹經(三紙余) 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後附佛般泥洹後變記半紙。次第說十百年事。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三紙半) (南緣北善)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佛說國王不黎先尼十夢經(四紙欠) 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四經俱出大愛道般涅槃品。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六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七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小乘經藏之二

  中阿含經(六十卷) 作聖德建名立

  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譯

  七法品第一 一善法經。謂知法,知義,知時,知節,知己,知眾,知人勝如。二晝度樹經,以天樹從葉萎至華敷,喻比丘從舍家至證四果。三城喻經,以王舍城七事具足,四食豐饒,喻比丘七財具足,四禪成就(七財,謂信、慚、愧、進、聞、念、慧)。四水喻經,以常卧水中,乃至住岸等七人。喻常作惡,乃至成四果者。五木積喻經。寧抱火木,不抱女人。寧斷骨髓,不以破戒身受按摩。寧截髀,不以破戒身受禮敬。寧鍱絡身,不以破戒身受衣服。寧吞鐵丸,不以破戒食人信施。寧卧鐵床,不以破戒身受卧具。寧倒入釜中,不以破戒入溫室等。六善人往來經。七種那含喻。七世間福經。施房床座衣等,為世間七種福。聞佛名及弟子,極喜,乃至受戒,為出世七種福。八七日經。以劫盡七日並出,而觀無常。九七車經。滿慈子為舍梨子說波斯匿七車速行之喻,喻戒凈,心凈,見凈,疑蓋凈,道非道知見凈,道跡知見凈,道跡斷智凈,展轉施設無餘涅槃。十漏盡經。謂有漏,或從見斷,或從護斷,或從離斷,或從用斷,或從忍斷,或從除斷,或從思惟斷。

  業相應品第二 一鹽喻經。不修身戒心智者,作不善業,必招地獄之報,能修身戒心智者,設有不善業,受現輕報。如一兩鹽投少水中,則不可飲,投恆水中,則不覺鹽。又作奪羊負債二喻。二和破經。佛為和破外道,說無明盡者不受後有,及說六善住處,謂眼見色不喜不憂等。三度經。破外道宿命,尊祐,無因緣,三種論。顯正教六處法,六界法。四羅雲經。傾水覆器,誡羅雲莫妄語。又說象護鼻喻,人照鏡喻。五思經。說故作十惡,必受惡報。若不故作,則不定受,及勸修四無量心。六伽藍經。為伽藍國眾人說戒十惡,修慈悲喜舍,得四安隱住處。七伽彌尼經。為伽彌尼天子,說黑白果報,如石如油,一沉一浮。八師子經。為師子大臣,說宗本不可作可作等義。九尼犍經。為比丘說破尼犍義,說尼犍五可憎惡,如來得五稱譽。十波羅牢經。為波羅牢說知幻非即幻,及說現法不定受報,並示四無量心遠離法,定能斷疑惑。

  舍梨子相應品第三 一等心經。舍梨子為諸比丘分別內結外結,等心天以此白佛,佛於眾中贊之。二成就戒經。舍梨子說成就戒定慧者,現法證滅定,設不究竟,生意生天中,必知滅定,烏陀夷非之,如是至三,次於佛前亦三說三非,佛乃訶烏陀夷,並訶阿難,次因白凈尊者說五法可愛敬尊,重敕諸比丘尊重舍梨子。三智經。舍梨子答黑齒比丘之問,黑齒白佛,佛設種種問,舍梨子一一善答,佛讚許之。四師子吼經。有一梵行,於佛前誣舍梨子輕慢之,佛召舍梨子,故問虛實,舍梨子說截角牛,截手旃陀羅,地、水、火、風、掃彗、晡旃尼、破膏瓶、死屍系,等喻,明無此事。彼比丘乃求悔過,佛敕舍梨子受之。五水喻經。舍梨子說五除惱法,謂於身口意凈不凈等,皆莫生惱,四喻於水,一喻曠野病人。六瞿尼師經。瞿尼師比丘,在無事室,調笑憍擾,舍梨子乃於眾中說無事比丘,當學敬重,不調笑,不畜生論,不憍傲,護根,食知止足,精進,正念智,知時,知善坐,論律阿毗曇,論息解脫,論漏盡智通,人間比丘亦爾。七梵志陀然經。舍梨子為知友陀然說法,令信佛,次又為其病時,說四無量心。八教化病經。舍梨子為給孤長者說法,令病得愈,長者自說造園因緣。九大拘絺那經。舍梨子問比丘成就見得正見,入正法事,於拘絺那,拘絺那答之,知不善不善根,知善善根,知食集滅道,知漏集滅道,知苦集滅道,乃至從老死一一說至無明,若無明已盡,明已生,無所復作。十象跡喻經。一切善法,皆四聖諦所攝,如諸跡中,象跡第一,因廣說內外四大觀。十一分別聖諦經。佛贊舍梨子善能說法已,入於靜室,舍梨子即為大眾廣釋四諦義。

  未曾有法品第四 一未曾有經。阿難述佛種種未曾有事,佛教令更受持如來知生住滅智。二侍者經。目連勸阿難侍佛,阿難乞三願,佛贊其種種未曾有法。三薄拘羅經。因一異學問薄拘羅,八十年來行欲事否,薄拘羅為說種種未曾有知足之行。四阿修羅經。阿修羅說大海八未曾有法,佛亦為說佛法中八未曾有法。五地動經。說三因緣地動,及說如來於天人中說法,不可思議。六瞻波經。目連牽犯戒比丘去,佛為目連重說八種海喻。七郁伽長者經上。郁伽大醉,見佛得醒,聞法證果。以妻施人,佛贊其八未曾有法。八郁伽長者經下。長者恆設大施,海中沒失大船,眾比丘令阿難辭其施會,郁伽但願如轉輪王,希求出家。九手長者經上。以四攝攝眾,修四無量心,天贊之而不喜,佛嘆其七未曾有法。十手長者經下,佛又贊其八未曾有法(少欲、信、慚、愧、進、念、定、慧)。

  習相應品第五 一何義經。阿難問持戒為何義,佛言:令不悔義。如是展轉問不悔,歡悅,得喜,得止,得樂,得定,見知如實,得厭,無欲,即得解脫淫怒痴。二不思經。明持戒便得不悔不須思量等。三念經。謂多忘無正智,便害正念正智,害護諸根護戒,乃至害涅槃。四慚愧經上。明有慚愧,便習愛恭敬,便有信有正思惟正念正智,護根護戒,乃至涅槃。五慚愧經下。舍梨子復說壞樹皮喻。六戒經上。明犯戒,便害不悔等。七戒經下。舍梨子復說害樹根喻。八恭敬經上。明恭敬能具威儀,具學法,具戒身定慧等,乃至涅槃。九恭敬經下。明恭敬能展轉護根,乃至無欲涅槃。十本際經。謂無明為愛習,五蓋為無明習,三惡行為五蓋習,不護根為惡行習,不正念智為不護根習,不正思惟為不正念智習,不信為不正思惟習,聞惡法為不信習,近惡知識為聞惡法習,惡人為近惡知識習,七覺為明脫習,四念處為七覺習,三妙行為念處習,護根為妙行習,乃至正念智,正思惟,正信,聞法,近善知識,善人,展轉為習。十一食經上。食與習同,而說大海以大河為食,乃至雨為食喻。十二食經下。法同,喻稍略。十三盡智經。謂盡智以解脫為習,乃至不悔以護戒為習,護戒又以護根為習,如是正念智,正思惟,正信,觀法忍,玩誦法,受持法,觀法義,耳界聞善法,往詣奉事善知識,展轉為習。十四涅槃經。明涅槃以解脫為習,乃至正信以苦為習,苦以無明為習,遍觀十二因緣而得涅槃。十五彌醯經。彌醯侍佛,辭佛往靜處學斷,反起欲,恚害,三惡念,乃歸佛所。佛為說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有五習法,一與善知識俱,二護戒威儀,三說聖法,四精進斷惡修善,五觀興衰法。又修四法,惡露斷欲,慈斷恚,出入息斷亂,無常斷慢,而皆以與善知識俱,乃得成後四事,及四法。十六即為比丘說經,重說上義也。

  王相應品第六 一七寶經。佛法有七覺,如輪王七寶。二三十二相經。三四洲經。說頂生王不知足而死之事。四牛糞喻經。佛以手爪抄少牛糞而告比丘,不見有少色常住不變,而一向樂也,覺想行識,亦復如是。五頻鞞娑羅王迎佛經。為說無常等法,令證果。六鞞婆麗陵耆經。說迦葉佛時,難提波羅陶師,勸優多羅童子見佛出家事。七天使經。說閻王以生,老,病,死,治罪。五種事詰責罪人,名為五天使者。及說地獄眾苦(初一日誦竟)。八烏鳥喻經。說比丘莫如獺、究暮、鷲、食吐鳥、豺、烏,當如猩猩。九說本經。阿那律說過去因,佛更為說未來彌勒佛事。十大天捺林經。說往古大天輪王,發白出家,教子孫亦如是出家,凡八萬四千世,最後王名尼彌,廣行戒善,帝釋請到天上事,並囑阿難轉相繼法,莫令佛種斷。十一大善見王經。說往古王於拘屍城修四無量,六返捨身,今如來入滅為第七。十二三十喻經。戒德為嚴飾具,乃至心解脫為珠寶,自觀己心,為身極凈。十三轉輪王經。說增減劫,由善惡業,誡諸比丘應如螺轉輪王,謂念處為自境界,如意足為壽,戒為色,禪為樂,無漏為力,能降伏魔。十四蜱肆經。鳩摩羅迦葉以種種喻,斷蜱肆王無後世見,又以種種喻,令舍見,舍欲恚怖痴,乃受三歸,行布施,但不至心,僅生叢樹林空宮殿中,反不如監布施人,得生四王天。

  長壽王品第七 一長壽王本起經。為斗諍比丘,說長壽王,及長生太子事,比丘不改過,佛以神足,至阿那律等三人住處,見其習行無事而贊之,並為說修天眼法。二天品經。佛為比丘說自己修行得光明事,凡八行,謂見形色,乃至知曾生此天等。三八念經。阿那律陀作是七念,道從無欲,非有欲得,及知足,遠離,精勤,正念,定意,智慧。一一對明。佛知其所念,便往贊之,並為說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得,非從戲,樂戲行戲得,是名八大人念。四凈不動道經。說三種凈不動道,三種凈無所有處道,一凈無想道,及說涅槃,聖解脫。五郁伽支羅經。為一比丘略說法要,謂四念處。應與三定,四共俱禪,並修。亦修四無量心,必得果證。六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為阿那律等三年少說離欲法,乃至說授四輩生處記義。七梵天請佛經。佛知梵天邪見,無常計常,往為說法,並訶魔說,令梵天得正見。八有勝天經。仙余財主,請阿那律飯,問大心無量心義,阿那律為分別之,並說光天,凈光,遍凈光,差別因果。九迦絺那經。八百比丘,並世尊,共為阿那律作衣。佛敕阿那律為眾說法,從信心出家,持戒,護根,棄蓋,得禪,乃至證六通三明,是名迦絺那法。十念身經。為諸比丘廣說念身法,成就十八功德。十一支離彌梨經。拘絺羅訶質多羅象子比丘,不恭敬,不善觀,並為其親友比丘說種種退失法喻,於後象子,果舍戒還俗。十二長老上尊睡眠經。因目連晝眠,佛為說除睡法,並說究竟梵行法。十三無刺經。因諸比丘知聲為定刺,佛為更說犯為戒刺,嚴飾為護根刺,乃至欲恚痴三刺,惟阿羅訶離之。十四真人經。佛為比丘說恃善法者,為不真人法,不自貴賤他,為真人法。十五說處經。為阿難說教訶,訓誨,年少比丘說處,謂應說五盛陰,內六處,外六處,六識身,更樂覺想思愛,六界,緣起,念處,正斷,如意,四禪,四諦,四想,四無量,四無色,四聖種,四果,五熟解脫想,五解脫處,五根,五力,五齣要界,七財,七力,七覺,八正,又說頂法,及頂退法。

  穢品第八 一穢經。舍梨子分別內有穢,內無穢,各有二種,不知如真者,皆最下賤,知如真者,皆最勝,為說買銅盤喻,又說盛糞盛食喻。二求法經。佛說比丘宜求法,莫求飲食。又說上中下弟子隨師不隨師功過,舍梨子因即廣明三可毀,三可稱法,及說中道斷欲斷貪等,又有中道謂八聖道。三比丘請經。目連說比丘應請諸尊教我,訶我,莫難於我,及說成就戾語法,與善語法者,過失功德,並說照鏡之喻。四知法經。周那說比丘知法不知法者,猶貧稱富,及富稱貧。五周那問見經。佛為周那說漸損法,發心法,對法,升上法,涅槃法。六青白蓮華喻經。佛說有法從身滅,有法從口滅,有法但從慧見滅,謂能修身戒心智,如蓮水生水長,而不著水。七水凈梵志經。佛因水凈梵志,告諸比丘,有二十一穢污於心者,必至地獄,謂邪見,非法欲、惡貪、邪法、貪、恚、睡眠、掉悔、疑惑、瞋纏、不語結、慳、嫉、欺誑、諛諂、無慚、無愧、慢、大慢、憍傲、放逸、若不污心,必至善處,兼為梵志說凈洗以善法偈,令梵志悟。八黑比丘經。因黑比丘喜斗諍,佛為說不可愛及可愛法,亦說惡馬良馬喻。九住法經。佛說比丘,於善法有退有住有增,須自觀知善不善法,求斷求增,如救頭然。十無經。舍梨子說凈法衰退,及轉增之由,又述斷惡修善,如救頭然之喻。

  因品第九 一大因經。佛為阿難廣明緣起甚深,又明七識住,及二處,於此知如真者,名慧解脫,兼修八解脫者,名俱解脫。二念處經。說三世諸佛,皆斷五蓋,住四念處,修七覺支,而證道。因廣明四念處觀。三苦陰經上。因異學亦言知斷欲斷色斷覺,比丘以此白佛,佛為分別欲味,欲患,欲出要,色覺亦爾。四苦陰經下。釋摩訶男生染,恚、痴、法。佛為說欲味,欲患,若知如真,不為所覆,便得無上息。五增上心經。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數數念於五相,一念相善相應,二觀念惡患,三不念念,四以思行漸減念,五以心修心,受持降伏。六念經。分別諸念作二分,欲恚害念作一分,無欲恚害念作一分,若生欲恚害念,須不受斷除吐,若生無欲恚害念,須速修習廣布,次應治內心,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向法,次法,乃至證四禪,斷諸漏。七師子吼經。謂斷一切受,知欲受,戒受,見受,我受,以無明為本,無明盡者,不復更受此四受,尊信此師,信此法,具戒德,敬同學,乃堪師子吼曰,此有第一第二三四沙門,此外更無沙門梵志。八優曇婆羅經。實意居士詣異學園,異學欲以一論滅瞿曇,如弄空瓶,佛至其園,為說苦行穢不穢法,總名不了。亦說正解脫法,異學屈服,但以魔力所持,而不發心。九願經。因一比丘心愿佛與慰勞,共語,說法,得具足戒而不廢禪,成就觀行於空靜處,佛乃廣說比丘所應願事。十想經。謂若計地是神,便不知地,不計地即是神,彼便知地,乃至一切悉皆如是。

  林品第十 一林經上。料簡四種所住林,或不得正念等,雖有四事,不應住,或可得正念等,雖乏四事,不應去,或二俱不得,應夜半而去,莫與彼別,或二俱得,應盡命住。二林經下,四料簡與上同,此約得沙門義說。三自觀心經上。料簡止觀得不得有四句,不得者方便令得,得者當求漏盡。四自觀心經下。觀增伺瞋恚,乃至惡慧等多少有無,有惡須斷,有善須求漏盡。五達梵行經。知漏,知漏因,知報,知勝如,知盡,知滅道,如是覺、想、欲、業、苦。一一知因,乃至知道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苦。六阿奴波經。記提和達多入地獄,並為阿難說大人根智,善知六種人。七諸法本經。欲為諸法本,更樂為和,覺為來,思想為有,念為上主,定為前,慧為上,解脫為真,涅槃為諸法訖。八優陀羅經。說優陀羅不知癰本,雖生非非想處,還墮狸中,比丘應知身為癰,愛為癰本,六更觸處為一切漏。九蜜丸喻經。先為執杖釋說宗本法,執杖不是不非而去,次為比丘略說,即入室坐,諸比丘轉問大迦旃延,然後白佛印可。十瞿曇彌經。大愛道三求出家,佛三止之,因阿難為請,乃制八尊師法,後又請求少年比丘禮敬老尼,佛為說減正法事(第二小土城誦訖)。

  大品第十一 一柔軟經。佛說在家時受用,但為老病死而出家。二龍象經。佛說惟佛為大龍,烏陀夷因作頌讚。三說處經。比丘有三說處,謂三世有,又以二種四處觀人,知可共說,不可共說。四說無常經。謂觀五陰無常,得證果。五請請經。佛因說戒時,唱言:我是後邊身,汝等真法子,身口意清凈,無枝亦無葉,舍梨子因作頌讚。六瞻波經。說戒時,有犯戒者佛默不說,目連牽犯戒者出,佛種種訶犯戒之罪。七沙門二十億經。二十億比丘精進而不證果,心生退悔,佛為說彈琴喻,遂盡諸漏,向佛善說所證之義。八八難經。謂學道有八難,惟有一不難。九貧窮經。以無善法財,喻貧窮。以惡行,喻舉貸。以覆藏,喻長息。以梵行所知,為責索,以頻生三惡念,為數往求索,以墮惡道,喻被收縛。十行欲經。為給孤居士說十種行欲人,非法三,法非法三,如法四。十一福田經。為給孤居士,說二種福田,謂十八學人,九無學人。十二優婆塞經。佛說優婆塞善護五戒,及念佛法僧戒,必得證果。十三怨家經。謂瞋恚是怨家,妨人七事,一妨好色,二妨安眠,三妨得利,四妨友朋,五妨名稱,六妨大富,七妨生善處。十四教曇彌經。曇彌罵責比丘,比丘皆去,諸優婆塞乃逐曇彌,佛為曇彌說樹神喻,令彼住沙門法。十五降魔經。魔入目連腹中,目連喚出,為說昔日波旬擾佛弟子,招大苦報,汝即我甥事,魔乃怖而降伏。十六賴吒和羅經。賴吒和羅居士子,聞佛說法,發心出家,父母不許,卧地不食,許已,方起,出家證果,後還父家,不被財色所動,為父母說法,次為拘牢婆王,說信如來所說四事故出家,一此世無可依恃,二必趨老,三必無常,四無厭足。十七優婆離經。苦行尼犍與佛論議,立身罰最重,佛立意業最重,優婆離居士,從尼犍處欲來難佛,反受佛化,證果斷邪,不聽尼犍入門。十八釋問經。天王先遣五結樂子,以琴歌見佛,次來問法,佛為說因思有念,因念有欲,因欲有愛不愛,因愛不愛有慳嫉結,生大苦陰,及說八正道,護六根等,天王證初果,發願來生出家。十九善生經。善生居士奉父遺命,敬禮六方,佛為說離四惡業,四惡行,六非道,四似親,應知四善親,及內法六方,謂東為父母,南為師尊,西為妻子,北為婢使,下為友臣,上為沙門梵志。二十商人求財經。先說往古商人入海墮羅剎國,乃至乘天馬時,若稍念男女情愛,即便墮落,次正說比丘若計根塵陰界是我者,必皆被害。二十一世間經。明如來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自覺覺他,從成道至涅槃,所說皆實。二十二福經。明往昔七年行慈福報,勸人修福。二十三息止道經。謂初學比丘,常應念骨相,青相,腐相,食相,骨鎖相,除欲恚病。二十四至邊經。謂欲盡苦,甘行乞食,而復不修沙門法行,如墨浣墨,如血除血,從冥入冥。二十五喻經。謂無量善法,以不放逸為本,如地,如沉水,栴檀青蓮,須摩,象跡,師王,乃至如如來等。

  梵志品第十二 一雨勢經。未生怨遣雨勢大臣,問佛跋耆國事,佛為說彼國行七不衰法,必當得勝,大臣去後,因為比丘說七種七不衰法,及說六慰勞法。二傷歌羅經。此摩納始謂作齋行,無量福跡,學道行一福跡,阿難三問而屈服之,佛為說三輪示現法,摩納歸信。三算數目犍連經。此梵志以堂及演算法為喻,問佛法中次第,佛為分別說之,次問何緣有得究竟,不得究竟者,佛為說問路之喻。四瞿默目犍連經。佛涅槃後,阿難往此田作人所,彼問可有比丘與佛等者,適遇雨勢大臣來到,重複問之,阿難答以無有此人,次說有法可依,及有十德可敬,又說訶貪等四伺,贊四禪四伺,雨勢去後,又答三種解脫,無有勝如。五象跡喻經。異學卑盧,為生聞梵志,說象跡喻,以贊於佛,生聞見佛,佛為具足說此法喻,謂從出家,護根,除蓋,成四禪,證無漏,方為極大象跡。六聞德經。為生聞說博聞誦習差別功德,謂從舍家,乃至證滅。七何苦經。答生聞所問在家出家苦樂之事,及答饒益天人法,觀善惡知識,如黑白月。八何欲經。生聞梵志,問剎利,居士,婦人,偷劫,梵志,沙門,各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訖。佛一一答之。九郁瘦歌羅經。此梵志,向佛說四種奉事,及四種自有財物,佛展轉破之,謂如強與他肉而取其直,次正作虛空,慈心,洗浴,取火,等喻。明四姓平等。十阿攝和經。諸梵志自恃其種獨凈,遣阿攝和與佛辯之,佛亦為說虛空,乃至取火等喻,又說父母驢馬等喻以屈之(第三念誦訖)。十一鸚鵡經。佛為此摩納分別在家,出家事,摩納述梵志所施設五法功德,佛詰以現知現覺義,彼則瞋恚,佛為說五法障礙,謂欲、恚、身見、戒取、疑。及說法從心起。十二須閑提經。此異學見佛卧室而起敬,聞佛名而毀訾,見佛說離欲法喻,而出家證果,所謂喻者,癩人炙火,盲著垢衣也。十三婆羅婆堂經。婆私吒及婆羅婆二人,皆梵志種出家,被諸梵志訶責,佛為說劫初漸立四姓事,及說善惡業報無差別。十四須達多經。為此居士說施心差別,非關粗妙之物,次較勝田,從凡人,四果,支佛,如來,不若作四方僧房,又不若受歸戒,修慈心,及作無常觀。十五梵波羅延經。佛答今之梵志,久已越梵志法,無復學者。十六黃蘆園經。佛在園中,有百二十歲老梵志,來責佛不敬一切。佛言:若如來起迎請坐者,彼人必當頭破七分。梵志又訶佛無味,無怖,不入胎。佛言:於五欲無味無怖,證四禪三明,故不入胎。梵志乃終身自歸。十七頭那經。為頭那說五種梵志法,一如梵,二如天,三不越界,四越界,五旃陀羅。十八阿伽羅訶經。此梵志問梵志經典,何所依住,佛言:依於人住,展轉問人,稻麥,地,水,風,空,日月,四王,乃至大梵。依忍辱溫良,忍辱溫良,又依涅槃,涅槃無依。十九阿蘭那經。諸比丘共論人命極少,宜力行善,佛贊印之。並說昔時阿蘭那梵志出家,說無常法,利益無量,即佛往因也。二十梵摩經。梵志梵摩,先遣摩納優多羅,觀佛三十二相,及觀威儀,優多羅發心出家,次後梵摩自來見佛,諦觀諸相,信心歸依,證那含果。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七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八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小乘經藏之三

  中阿含經之餘

  根本分別品第十三 一分別六界經。佛於陶師屋中,為弗迦羅娑利比丘,說六界聚,六觸處,十八意行,四住處法。二分別六處經。為比丘說六處,六更樂,十八意行,三十六刀,斷彼成就是,無量說法,內三意止,調御士趣一切方法。三分別觀法經。佛略說如是觀,心灑散,不住內,不受而恐怖,如是觀,心不灑散,住內,不受不恐怖,說已入室,眾比丘請大迦旃延廣說之。謂根著塵,則心灑散,著四禪八定,則不住內,不離五陰,則恐怖,反是,便不灑散等。四溫泉林天經。天勸三彌提尊者,受持跋地羅帝偈,尊者問佛,佛說偈曰:「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若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說已,入室。比丘請大迦旃延廣釋,迦旃延約根塵釋之。五釋中禪室尊經。又一天問盧夷強耆尊者偈,並義,尊者問佛,佛為說偈,並約五陰釋義。六阿難說經。阿難以偈及義,為比丘說,佛贊印之。七意行經。佛為比丘說八定,及八天處,二俱等等,及說滅定為最勝。八拘樓瘦無諍經。佛為比丘分別諍無諍法。九鸚鵡經。鸚鵡摩納父,轉生為白狗,見佛而吠,佛言:「汝不應爾,謂汝從護至吠。」狗瞋極卧地,鸚鵡怒而見佛,佛為說其成驗,再來見佛,佛為說業報差別之法。十分別大業經。異學與三彌提論三業義,周那與阿難,以此問佛,佛訶其不善分別,次正說三報受時差別,及臨終善惡念不同,雖天眼所見,不宜執一非余,惟佛知其所以然耳,兼說柰果生熟四料簡,以喻於人。

  心品第十四 一心經。有一比丘問,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佛言:一切唯心,多聞聖弟子不隨心,而心隨多聞。次又問多聞義,智慧義,黠慧廣慧義。佛言:「順梵行為多聞,知四諦為智慧,能利人為廣慧。」二浮彌經。浮彌為王子說梵行得果,或願,或無願,或願無願,或非有願非無願義。佛為浮彌說四喻,??角及乳,抨水及酪,壓沙及麻,取火毋濕及干,喻邪梵行正梵行,得果不得。三受法經上。現在未來苦樂四料簡也,淫慾,現樂後苦,強制煩惱,現苦後樂,外道苦行,現苦後苦,歡喜修行,證三果,現樂後樂。四受法經下。亦四料簡,而約苦樂心,修十善行十惡論。五行禪經。料簡四種行禪,一熾盛而謂衰退,二衰退而謂熾盛,三知衰退,四知熾盛,八定皆爾。六說經。分別八定中,皆有退,住,進,及漏盡義,修者應知。七獵師經。以四種鹿群,喻沙門梵志,三不脫魔境,一能脫之,謂修四禪,四無量,四空,斷漏者。八五支物主經。此物主先詣異學文祁子處,文祁子立四事為第一義,謂身不作惡,口不惡言,不行邪命,不念惡念,物主以此白佛。佛言:此則嬰孩皆第一義,若多聞聖弟子,當知善戒不善戒,善念不善念,何由生,何由滅,知已,具足八正道,乃至正解脫正智,是名第一義。質直沙門。九瞿曇彌經。大愛道以金縷衣供佛,佛令施比丘眾,三勸不從,佛為阿難說七施眾,十四私施,皆得大福報。乃料簡施受凈不凈四句。十多界經。阿難作是思惟,一切恐怖,及災患等,皆從愚痴生,不從智慧,佛為廣申明之,次問云何名愚痴,云何名智慧。佛言:不知界、處、因緣、是處非處者,為愚痴。知者,為智慧,界者,眼等十八,地等六,欲無欲等六。樂、苦、憂、喜、舍、無明,亦為六。覺、想、行、識,為四。欲、色、無色,三。色、無色、滅,三。過、現、未,三。妙、不妙、中,三。善、不善、無記,三。學、無學、俱非,三。漏、無漏,二。為、無為,二。共名六十二界。處者,十二處。因緣者,十二緣生。是處非處者,若因若果。

  雙品第十五 一馬邑經上。說沙門法,須身行清凈,口行清凈,意行清凈,命行清凈,守護諸根,正知出入,斷除五蓋,成就四禪,趨向漏盡。二馬邑經下。謂應息貪伺,恚伺,乃至邪見,成就四無量心,乃至漏盡。三牛角娑羅林經上。舍梨子與阿難等,各說發起此林之法,佛皆贊之。並說不解趺坐,乃至漏盡,是名發起此林。四牛角娑羅林經下。阿那律等三人,在此林中,佛往問之,各言安隱,並說上人之法,佛讚歎之。長鬼天等展轉讚歎,乃達梵天。五求解經。佛說求解於如來,正知如來法(第四分別誦訖)。六說智經。為比丘說與梵行成立人問答法。七阿夷那經。因異學阿夷那,為比丘略說知法非法,義非義,令學如法如義,諸比丘請阿難廣釋,謂邪見乃至邪智為非法,因此生不善惡法為非義,正見等為法,所生善法為義。八聖道經。正定為一道,有習,有助,有具,共七支,正見最在前,一一釋已,並正解脫,正智,為十支,約邪、正、斷、修,成四十大法品。九小空經。從不念人想,不念村想,不念無事想,次第至不住無想心定。十大空經。因眾比丘集加羅差摩精舍,佛為阿難說遠離法,及說修內空,外空,內外空,不移動法。又說正知法,贊不放逸法,分別煩師,煩弟子,煩梵行法,又誡弟子不恭敬順行者,名於師行怨事,能恭敬順行者,名於師行慈事。

  後大品第十六 一迦樓烏陀夷經。烏陀夷念世尊恩深,贊斷過中食,佛印可之,深訶不順此戒,謂為小事者,如彼痴蠅。二牟梨破群那經。此比丘與比丘尼數共集會,護過瞋諍,佛呼而誨之,謂以信舍家,應修無欲,如調馬,治林,於時非時等五言道,皆習慈心,悲喜舍心,如大地不可壞,如恆河不可沸,如虛空不可畫,如治皮無瓦聲,乃至應數數念利鋸刀喻,則所游皆安,堪證學無學道。三跋陀和利經。佛讚歎一坐食法,跋陀和利固辭不堪,夏三月竟,復來見佛,佛種種訶之,為說出要,又答其苦治不苦治之問。次說清凈馬喻法。四阿濕具經。此比丘與弗那婆修二人,不遵佛戒,過中暮食。佛呼而責之。為說樂覺,苦覺,修不修義,及說修行不放逸義。五周那經。周那述尼犍諍事於阿難,阿難問佛,佛為說六諍本,七滅法,六慰勞法。六優波離經。問答七滅諍等如法不如法事。七調御地經。王童子不信阿夷那和提所說法,阿夷那和提白佛,佛為說山下不見園林喻,及說調野象喻。八痴慧地經。說痴慧各三相,謂思、說、作也。各受現法三苦樂,謂惡名,治罰,惡死,為三苦。善名,無罪,善死,為三樂。又有地獄天宮苦樂果報。九阿梨吒經。阿梨吒說欲不障道,諸比丘諫而不舍,佛呼而責之,謂比丘於法尚應知如筏喻,況執非法。十嗏帝經。嗏帝執此識往生不更異,諸比丘諫而不舍,佛呼責之,為比丘細明十二因緣生滅。

  脯利多品第十七 一持齋經。為毗舍佉說放牛尼犍齋無福,應持聖八支齋,更修五念,念佛如沐首,念法如浴身,念僧如浣衣,念戒如磨鏡,念天如煉金。二脯利多經。為此居士說八支斷俗事,一離殺,二離盜,三離淫,四離妄,五離貪,六離恚,七離嫉惱,八離增上慢。更有八支,謂欲如骨,如小肉,如手把炬,如火坑,如毒蛇,如夢,如假借,如果樹,離欲得禪,盡漏作證,居士悟道。三羅摩經。於此梵志家,為諸比丘說聖求,非聖求,隨說未成道時,先學二定,次坐菩提樹,求得正覺,度五比丘事。四五下分結經。說依道依跡斷結,猶如入林求實,亦如度河,度山水。五心穢經。說比丘須拔心中五穢,謂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者。又須解心中五縛,謂身縛,欲縛,說縛,聚會縛,升進縛。次應修五法,謂四如意足,及堪任。六箭毛經上。此異學說瞿曇有五法,令諸弟子恭敬不離,謂粗衣,粗食,少食,粗卧具,晏坐,佛言:不以此五法,更有五法,謂無上戒,無上慧,無上知見,說四諦,宿命漏盡通。七箭毛經下。為此異學說天眼宿命通事,彼述邪師所說上色,佛展轉以螢、火、星、月、日、天光等,破之。及為說四禪道跡。八鞞摩那修經。亦為此異學破上色邪見。又為說置前世後世,但令質直無諂誑,隨教化,必得知正法,如火不益油,柴不益薪,必期於滅,異學悟道出家。九法樂比丘尼經。毗舍佉問,此比丘尼答,問答已,尼往白佛,佛印可之。十大拘絺羅經。舍利弗問,此尊者答。

  例品第十八 一一切智經。佛為波斯匿王說四姓勝如義,阿難與大將論遣退天義,年少與大將互推謬說義,王因多事,贊佛而去。二法莊嚴經。波斯匿信佛種種法靖,而稱述之。王去之後,佛令比丘受持此說。三鞞訶提經。波斯匿以佛身行問於阿難,阿難具答行不行義。王喜,以衣布施,阿難白佛,佛印可之。四第一得經。佛言一切變易有異法,從人王乃至十一切處,多聞聖弟子總不欲之,況下賤法,惟應廣布八正道耳。五愛生經。梵志兒死,愁憂見佛。佛言:愛生便生愁苦。梵志不悟,波斯匿王聞之,以告末利夫人,夫人所說同佛,王遣人問佛,佛為廣說,人還白王,夫人更為王詳說,王乃信佛自歸。六八城經。阿難為此居士說十二禪,居士信心施食及房。七阿那律陀經上。尊者為諸比丘說四禪及漏盡,為賢死賢命終。八阿那律陀經下。又說見質直,得聖戒,修念處,四無量,四空定,得漏盡,為不煩熱死,不煩熱命終。九見經。阿難為異學說如來不一向說有常無常等。十箭喻經。鬘童子欲如來一向說世有常等,佛訶責之,為諸比丘說拔毒箭喻。十一例經。佛說欲斷無明,別知無明,乃至老死者,應修念處,正勤,如意,四禪,根,力,覺,道,十一切處,十無學法(第五後誦訖)。

  佛說七知經(二紙) (南積北緣)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知法知義等,中阿含善法經同本。

  佛說園生樹經(一紙半)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中阿含晝度樹經同本。

  佛說鹼水喻經(一紙半) (南積北緣)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即中阿含七水喻經。

  佛說薩缽多酥哩逾捺野經(三紙余) (南履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說劫盡七日出時相狀,警人精進,早求解脫,中阿含七日經同本。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四紙欠) (南積北緣)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智者,見者,得流盡。不智者,不見者,流不盡。及說七種斷流,中阿含漏盡經同本。

  佛說四諦經(七紙半) (南積北善)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中阿含分別聖諦經同本。

  佛說恆水經(三紙欠) 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中阿含瞻波經同本。

  佛說本相倚致經(二紙欠) 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說緣本致經(一紙余) (南福北善)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二經皆即中阿含本際經。

  佛說輪王七寶經(三紙半)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中阿含七寶經同本。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五紙欠) (南福北善)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佛說文竭陀王經(三紙欠) 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四洲經同本。

  佛說頻婆娑羅王經(五紙) (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王來見佛,及佛令優樓頻螺迦葉釋眾疑事,即中阿含頻婆娑羅王迎佛經。

  佛說鐵城泥犁經(四紙余) (南福北緣)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五使並地獄苦狀。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二紙余) 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天使經。

  佛說古來世時經(四紙余) 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阿那律說往昔施支佛飯福報,佛讚歎之,並為比丘說未來輪王及彌勒事,以衣施彌勒,令轉施眾僧,即中阿含說本經。

  大正句王經(上下合卷)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即中阿含蜱肆王經。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三紙余) (南福北緣)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即中阿含八念經。

  佛說離睡經(二紙余) 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目連說離睡法,即中阿含長老上尊睡眠經。

  佛說是法非法經(二紙半) 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恃善生慢為非法,不慢為是法,即中阿含真人經。

  佛說求欲經(九紙余) 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穢經。

  佛說受歲經(三紙余) 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比丘請經。

  佛說梵志計水凈經(一紙半) 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即中阿含水凈梵志經。

  佛說大生義經(六紙半)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阿難思念緣生法義甚深,問佛。佛為廣說逆從老死,推至識支,即中阿含大因經。

  佛說苦陰經(四紙余) (南福北緣)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即中阿含苦陰經上。

  佛說苦陰因事經(四紙半) 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苦陰經下。

  佛說釋摩男本經(三紙余) 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亦即苦陰經下。

  佛說樂想經(一紙欠) 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外道計一切為樂,佛不計不樂。即中阿含想經。

  佛說漏分布經(五紙余) 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五陰苦集,乃至八正道法,即中阿含達梵行經。

  佛說阿耨颰經(五紙) 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提婆達斷善根,墮地獄,及說如來大人根相,謂善知諸根,即中阿含阿奴波經。

  佛說諸法本經(一紙欠) 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欲為諸法本,即中阿含諸法本經。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六紙欠) 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即中阿含瞿曇彌經。

  佛說瞻婆比丘經(二紙半余) (南福北善)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大品瞻波經。

  佛說伏淫經(二紙余) (南福北緣)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大品行欲經,為阿那邠祇居士,分別求財,及受用勝劣不同。(非法求財,蕩然無禮之謂淫。)

  佛說魔嬈亂經(七紙欠) 同上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佛說弊魔試目連經(五紙欠) 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降魔經。

  佛說賴吒和羅經(九紙余) (南福北善)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賴吒和羅經。

  佛說護國經(半卷) (南溫北薄)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從俱盧城,至睹盧聚落,護國長者子,願樂出家,父母不許,絕食苦求,既出家已,十夏依佛,乃還本處,住樹下,為俱盧大王說法,令歸依三寶,亦即賴吒和羅經。

  佛說帝釋所問經(十一紙余) (南溫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釋法賢譯

  即中阿含釋問經。

  佛說善生子經(六紙半) (南福北善)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即中阿含長阿含善生經。

  佛說數經(四紙余) 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算數目連經。

  佛說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六紙) 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即中阿含阿攝和經。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一紙欠) (南緣北善)

  附東晉錄

  亦即須達多經少分。

  佛說須達經(三紙欠) 同上

  蕭齊中天竺沙門求那毗地譯

  即中阿含須達多經。

  佛說長者施報經(六紙余) (南臨北盡)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為給孤獨說過去長者明彌羅摩行大施會,因展轉較量功德,不如歸戒慈心,亦即須達多經。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三紙余) (南緣北善)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即中阿含黃蘆園經。

  佛說梵摩喻經(八紙欠) 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梵摩經。

  佛說尊上經(三紙欠) 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釋中禪室尊經。

  佛說兜調經(三紙余) 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佛說鸚鵡經(八紙欠) 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分別善惡報應經(上下合卷) (南力北竭)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三經皆即中阿含鸚鵡經。

  佛說意經(二紙余) (南緣北善)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心經。

  佛說應法經(三紙余) 同上

  譯人同上

  即中阿含受法經下。

  佛說分別布施經(三紙欠)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中阿含瞿曇彌經。

  佛說息諍因緣經(半卷) (南斯北夙)

  譯人同上

  即中阿含周那經。

  佛說泥犁經(十一紙欠) (南福北緣)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惡人墮泥犁之苦,亦說五天使者問辭,即中阿含痴慧地經。

  佛說齋經(四紙) 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持齋經。

  佛說優婆夷墮舍迦經(三紙欠) 同上

  附宋錄

  亦即上經,而五念法稍異。

  八關齋經(一紙余) 敬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說前五戒皆盡壽,第六齋去,乃一日一夜,與前經大同小異,但無五念法門。

  八種長養功德經(一紙) (南馨北凊)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略明發心受齋戒法,疑附齋法中行。

  佛說鞞摩肅經(四紙半) 緣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即中阿含鞞摩那修經。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三紙余) 緣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中阿含愛生經。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二紙余) 緣

  即中阿含八城經。

  佛說邪見經(一紙) 緣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即中阿含見經。

  佛說箭喻經(三紙余) 緣

  附東晉錄失譯人名

  即中阿含箭喻經。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八

  (比丘寄旅 宗一 影幢 未若各一兩  雨白 先知 以密 無極 正輝  穎生 法微 雲浪各銀五錢  尊士三錢  於境 知非共五錢  大弘二兩 雪成 陸奉竹各一兩)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九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小乘經藏之四

  佛說長阿含經(二十二卷) (南克念北習聽) (前有僧肇序)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一分初大本緣經第一。說七佛事。遊行經第二。因阿闍世王問伐鄰國事,廣為比丘說七法六法,乃至歷敘入涅槃分舍利事。典尊經第三。般遮翌子,述梵童為忉利天說過去大典尊臣事,以之問佛,佛為說究竟梵行法。闍尼沙經第四。此雲勝結使,乃摩竭國王,命終生四王天,為毗沙門作子,述梵童為諸天所說法,佛即以之酬阿難請。

  第二分四姓經第一。為二出家婆羅門說,四姓平等,作惡墮落,作善超升,見諦證道。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誡敕比丘當自熾然,當自歸依,謂修四念處觀,並說古先聖王治世,末後出家,至第七王,不如法治,漸生惡法,致成減劫,刀兵劫後,漸次修善,倍倍壽增,至八萬歲時,慈氏出世,是故比丘當修善法,則壽命延長,謂四神足,顏色增益,謂具戒品,安隱快樂,謂成四禪,財寶豐饒,謂行四等,威力具足,謂見四諦,力能降魔。弊宿經第三。童女迦葉,為弊宿婆羅門種種說法,破其斷見,皈依設會,死得生天。散陀那經第四。此居士往梵志尼俱陀處,梵志毀佛,佛至其處,為說苦行凈不凈法,折伏梵志。眾集經第五。佛敕舍利弗說法,因說種種增一之法。十上經第六。佛敕舍利弗說法,因說十上法,謂多成法,修法,覺法,滅法,退法,增法,難解法,生法,知法,證法。各各增一至十,共五百五十法。增一經第七。佛為比丘說多成法,修法,覺法,滅法,證法,皆增一至十。三聚經第八。佛為比丘說三法聚,謂趨惡趣,趨善趣,趨涅槃法,各增一至十。大緣方便經第九。為阿難廣說十二因緣甚深義。釋提桓因問經第十。為帝釋說因調有想,因想有欲,有愛憎,有貪嫉,乃至共相傷害。阿?夷經第十一。為房伽婆梵志說善宿比丘事,及說破世見事。善生經第十二。為善生長者子,說離四惡行,禮敬六方法。清凈經第十三。因周那沙彌,述外道徒眾斗諍事,佛為說無諍正法。自歡喜經第十四。舍利弗向佛師子吼,稱說如來難及之法。大會經第十五。諸天集會,佛為結咒。

  第三分阿摩晝經第一。沸伽羅娑羅,遣其弟子阿摩晝,觀佛相好,阿摩晝輕慢釋種,佛出其種姓之因,並為說妙法,如大小持戒犍度所明,次令得見相好,還白厥師,師來見佛,睹相設供,為阿摩晝悔過,除白癩病,自復悟道,生不還天。梵動經第二。佛誡比丘,於毀三寶者,不得懷忿,於稱讚者,亦勿歡喜,凡夫寡聞,直贊小緣威儀戒行,唯賢聖弟子,能以甚微妙大法光明贊佛,謂佛善知六十二見本末因緣,知已不著,而得解脫。種德經第三。種德婆羅門見佛,佛問以婆羅門法,於五法中,以次揀去生,誦,端正,惟持戒,智慧,缺一不可。佛贊印之。並為說比丘戒慧,彼即受三歸五戒。究羅檀頭經第四。佛為此婆羅門說大祀法,及說歸戒,慈心,出家,功德,此婆羅門即放牛羊等物,受歸戒,供佛證果,生不還天。堅固經第五。堅固長者子,三請佛敕弟子現神足。佛言:我但教弟子於空閑處,靜默思道,覆德、露過。以現神足,能起謗故。裸形梵志經第六。為此梵志說苦行亦有善惡二趣,不皆訶責,但非出要,惟如來大師子吼,能令人出家成道,此梵志即出家證果。三明經第七。為二梵志弟子,破三明所說梵道虛妄,及為正說梵道。沙門果經第八。為阿闍世說沙門現在得果,並受其懺。布吒婆樓經第九。破梵志相違論,為說有因緣想生,有因緣想滅。露遮經第十。此婆羅門見佛,請佛,尋起惡見,謂不應為人說法,佛受供時破之。

  第四分世記經第十一。閻浮提洲品第一。郁單越品第二。轉輪聖王品第三。地獄品第四。龍鳥品第五。阿須倫品第六。四天王品第七。忉利天品第八。三災品第九。戰鬥品第十。三中劫品第十一。世本緣品第十二。

  佛說七佛經(一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祇園,為比丘說七佛氏族名字,及大弟子等。又廣說毗婆尸佛降生瑞應,長阿含初大本緣經前分同本。

  毗婆尸佛經(上下合卷) (南臨北盡)

  譯人同上

  佛為苾芻說過去毗婆尸佛,游觀四門,出家轉法輪事,長阿含初大本緣經後分同本。

  佛般泥洹經(二卷) (南禍北福)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因阿闍世王遣雨舍大臣,問伐越祇國事,佛為說七不衰法。大臣去後,為比丘說七七之法。次說四痛八戒之法,乃至受奈女供,展轉遊行,至雙樹間入滅,焚身起塔,結集經典。

  大般涅槃經(三卷) (南禍北駒)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

  佛三語阿難,設得四神足者,欲住壽一劫,皆得隨意,阿難不解勸請,魔來請佛涅槃,佛遂許之。周曆諸處,詔告四眾,於雙樹間,入滅荼毗,二經皆長阿含遊行經同本。

  佛說方等泥洹經(二卷) 同上

  附東晉錄

  與前經大同小異。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上下同卷)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長阿含典尊經同本。

  佛說人仙經(六紙半余) (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頻婆娑羅王命終,作毗沙門天王太子,名曰人仙,來述忉利天梵王說法事,長阿含闍尼沙經同本。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上中下合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婆羅門近佛,而恆見佛問法,佛為說世界四姓起因,即出家證果,長阿含初四姓經同本。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上下合卷) 同上

  譯人同上

  和合長者至拘尼陀梵志所,彼方止其世論,長者問之,反言瞿曇慧何能轉,佛往問之,彼則默不能答。長阿含散陀那經同本。

  佛說大集法門經(二卷) (南斯北薄)

  譯人同上

  佛游末利城,有末利優婆塞,新造一舍,請佛及僧安止,佛示安卧。舍利子說增一至十法。長阿含眾集經同本。

  長阿含十報法經(二卷今作一卷) (南聽北因)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十上經,五百五十法。

  佛說人本欲生經(一卷) (南禍北福)

  長阿含大緣方便經同本。

  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五卷) 同上

  譯人同上

  長阿含善生經同本。

  佛說信佛功德經(八紙)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庵羅園中,舍利弗嘆佛種種最勝功德。長阿含自歡喜經同本。

  佛說大三摩惹經(四紙半) (南臨北盡)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迦毗羅林,四梵王各以頌讚,大眾雲集,有大黑神祖蹲那作惡,佛說聲聞法調伏之。長阿含大會經同本。

  佛說梵志阿颰經(一卷) (南禍北善)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阿含阿摩晝經同本。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 (南禍北福)

  譯人同上

  長阿含梵動經同本。

  佛說寂志果經(一卷) (南禍北善)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長阿含沙門果經同本。

  佛說樓炭經(六卷) (南積北福)

  西晉沙門釋法炬共法立譯

  即長阿含世記經,品稍不同,文亦簡拙。

  起世經(十卷) (南因北積)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亦即世記經,而品次稍異,文義俱暢。

  起世因本經(十卷) 惡

  隋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等譯

  與上經同。

  雜阿含經(五十卷) 谷傳聲虛堂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一品不出名,然多就五陰,廣破愛見。誦六入處品第二。皆就內六入,外六塵,及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等。廣明無常苦空,破於愛見。雜因誦品第三。弟子所說誦品第四。第五誦道品第一(品名多缺略)。

  大約有小半與中阿含增一阿含相同,而文順暢。

  別譯雜阿含經(二十卷今作十六卷) (南習聽北禍因)

  附秦錄

  雜阿含經(一卷) (南聽北因)

  附吳魏二錄

  右二經皆於大部中撮要,譯出別行。

  佛說七處三觀經(上下同卷) (南緣北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雜阿含第二卷,及三十四卷。

  五蘊皆空經(半紙余) (南緣北善)

  唐大薦福寺沙門義凈譯

  初為五比丘說苦空無常義,亦出雜阿含第二卷。

  佛說聖法印經(一紙余) (南緣北慶)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空無欲無我無常清凈之業,出雜阿含第三卷。

  佛說法印經(一紙余)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三解脫門為聖法印,出雜阿含第三卷。

  五陰譬喻經(二紙欠) (南善北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沫、泡、焰、蕉、幻,五喻也。出雜阿含第十卷。

  佛說水沫所漂經(二紙欠) 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與上經同。

  佛說不自守意經(一紙欠) 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自守不自守法,出雜阿含第十一卷。

  佛說滿願子經(二紙欠) 同上

  附東晉錄

  請略說法,而往化惡國。出雜阿含第十三卷。

  轉法輪經(紙半) 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於鹿野樹下,手撫飛輪,三轉四諦行法。

  佛說三轉法輪經(二紙欠) 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凈譯

  即最初為五比丘說法。二經出雜阿含第十五卷。

  佛說八正道經(紙半) 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雜阿含第二十八卷。

  難提釋經(三紙半) 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為此釋說五法六念,出雜阿含第三十卷。

  佛說馬有三相經(一紙欠) 同上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說官馬三善相。

  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一紙) 同上

  譯人同上

  說惡馬八態,喻惡比丘。二經出雜阿含第三十三卷。

  佛說戒德香經(一紙余) (南福北緣)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戒香順逆普聞,勝世間諸香。出雜阿含三十八卷。

  佛說戒香經(一紙)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與上經同。

  佛說相應相可經(一紙欠) (南善北慶)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說善惡人各以類相聚, , ,出單卷雜阿含中。

  本事經(七卷) (南與北孝)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一法品第一。無明蓋。貪愛結。一劫身骨。心意染污,墮惡趣。心意清凈,升善趣。皆由自業。意為前導(惡善)。破僧。僧和。一結斷時余亦斷,所謂我慢。不放逸。舍貪、舍欲、舍瞋、舍恚、舍痴、舍覆、舍惱、舍忿、舍恨、舍嫉、舍慳、舍嗜、舍慢、舍害。念佛、念法、念眾、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知貪、知瞋、知痴、知覆、知惱、知忿、知恨、知嫉、知慳、知耽、知慢、知害、知一切。修慈。外強緣,無如善知識。內強緣,無如正作意。惠施果報。犯戒報。持戒報。妄語,無慚愧,有慚愧。最勝有情八。邪見過。正見益。心速疾迴轉。

  二法品第二。根門不守護,飲食不知量。守護根門,飲食知量。惟作罪,不修福。惟修福,不作罪。樂苦二速行。二遲行。惡戒,惡見。善戒,善見。作,不作各二。法智,類智。世間智,出世智。不真出家,真出家(三番)。於惡應了知應厭背。不凈斷貪,慈悲斷瞋。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有見,無有見,二纏。隨證有餘,或不還果(二番)。有慚,有愧。靜慮,聽法。聖尋求,非聖尋求。慚,愧。不害尋思,永斷尋思。力、法、二輪。奢摩他,毗缽舍那。慧,及解脫。無明,慧明,為惡善上首。斷無明愛,轉於法輪。剃髮,乞求,二苦。二有情墮地獄,一破戒,二謗他。父母恩難報。業智無欺誑。父母應供養。財施,法施。財祠祀,法祠祀。法言,宴默。言說,宴默,各有善惡。思擇力,修習力。業、壽、相隨。短壽、長壽行。所緣行相,作意行相。生死相乖無間。不調伏死,調伏死。雜染法,清凈法。有見,無有見,互為怨害。世間正見,出世正見。

  三法品第三。劣勝解妙勝解有情,三世各相親近。三因三緣,能感後有,無明,愛業。貪慾,耽著,受用,不見過患,三因緣,生多過患。三欲天,不出生死。三似驢鳴。增上三學(四番)。調善戒、法、慧。無學戒、定、慧。三種樂事,應持凈戒。三種香,不如戒香。等子,勝子,劣子。應修三善根,四念處等。三尋思能令退失,一親里,二利養,三妒勝。又一事業,二談話,三睡眠。凈信、施物、福田,三法和合現前,生無量福。三不堅,易三堅,身、命、財。三無漏根。三有情應親近,一劣(三學)、二等、三勝。身,不凈觀。息,隨念。行,無常。苦,無我。老、病、死,三怨賊。施、戒、修,三福業。佛、法、僧,最勝。三大師,一佛、二無學、三有學。三時諸天集會歡喜,一發心出家,二如法持戒,三依法證果。三事天勝於人,長壽、端嚴、快樂,然亦無常。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 (南父事君曰嚴北父事君曰嚴與)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一。受決定記品第二。賢劫王種品第三。托兜率品第四。俯降王宮品第五。樹下誕生品第六。從園還城品第七。相師占看品第八。私陀問瑞品第九。姨母養育品第十。習學技藝品第十一。遊戲觀矚品第十二。捔術爭婚品第十三。常飾納妃品第十四。空聲勸厭品第十五。出逢老人品第十六。凈飯王夢品第十七。見病人品第十八。路逢死屍品第十九。耶輸陀羅夢品第二十。舍宮出家品第二十一。剃髮染衣品第二十二。車匿等還品第二十三。觀諸異道品第二十四。王使往還品第二十五。問阿羅邏品第二十六。答羅摩子品第二十七。勸受世利品第二十八。精進苦行品第二十九。向菩提樹品第三十。魔怖菩薩品第三十一。菩薩降魔品第三十二。成無上道品第三十三。昔與魔競品第三十四。二商奉食品第三十五。梵天勸請品第三十六。轉妙法輪品第三十七。耶輸陀因緣品第三十八(耶輸陀,即耶舍,此雲上傘)。耶輸陀宿緣品第三十九。富樓那出家品第四十(即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此雲滿慈子,亦云滿願子)。那羅陀出家品第四十一(即迦旃延也)。娑毗耶出家品第四十二。教化兵將品第四十三。先明三歸得戒,次化提婆大婆羅門夫婦證初果。迦葉三兄弟品第四十四。優波斯那品第四十五(即三迦葉波之甥,亦有二百五十人,同出家證果)。布施竹園品第四十六。大迦葉因緣品第四十七。跋陀羅夫婦因緣品第四十八(即紫金光比丘尼也)。舍利目連因緣品第四十九。五百比丘因緣品第五十。斷不信人行品第五十一。說法儀式品第五十二。尸棄佛本生地品第五十三。優陀夷品第五十四。優波離品第五十五。羅??羅因緣品第五十六。難陀出家因緣品第五十七。婆提唎迦等因緣品第五十八。摩尼婁陀品第五十九。阿難因緣品第六十。

  摩訶僧祇師,名為大事,薩婆多師,名此經為大莊嚴,迦葉維師,名為佛往因緣,曇無德師,名為釋迦牟尼佛本行,尼沙塞師,名為毗尼藏根本。

  佛說諸佛經(三紙) (南履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本行集經初品同本。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卷) (南慶北尺)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說佛於過去普光佛所,得授記已,生生行菩薩道,乃至生兜率,示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度五比丘,三迦葉,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事,一一結示往因。中有與仙人論破冥諦非想事。

  修行本起經(二卷) (南善北尺)

  後漢西域沙門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過去現在因果經同本。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 (南慶北尺)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異出菩薩本起經(十一紙) 維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二經並同上。

  中本起經(二卷) (南積北緣) (次名四部僧始起出長阿含)

  後漢西域沙門曇果共康孟詳譯

  轉法輪品第一。現變品第二。化迦葉品第三。度萍沙王品第四。舍利弗大目連來學品第五。還本國品第六。須達品第七。本起該容齋品第八。瞿曇彌來作比丘尼品第九。無常品第十。自愛品第十一。大迦葉始來學品第十二。度奈女品第十三。尼犍問疑品第十四。佛食馬麥品第十五(略敘如來行跡,文筆古雅)。

  佛說初分說經(上下合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是度三迦葉,及舍利弗,目連事。與他經大同小異。

  佛說興起行經(三卷北作二卷) (南與北當) (一名嚴威宿緣經)

  後漢康居國沙門康孟詳譯

  佛在阿耨達池,為舍利弗說夙緣十品。孫陀利。奢彌跋。頭痛。骨節煩疼。背痛。木槍刺腳。地婆達兜擲石。婆羅門女旃沙謗。食馬麥。苦行。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十三卷南作九卷北作七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迦毗羅國,釋眾欲聞過去種族之事,佛敕目連說之。次敘摩耶及摩賀摩耶生緣,次敘降神因緣,阿私陀占相因緣,童子時學書學射等緣,耶輸陀羅等三夫人緣,出家因緣,成道因緣,初受商主布薩婆梨迦食石缽因緣,度五比丘因緣,度耶舍因緣,度彼四友因緣,度五十人因緣,度六十賢眾作優婆塞因緣,度難那及長女作近事因緣,度三迦葉波因緣,受民彌娑啰王請因緣,給孤長者請佛因緣,舍利弗議論降伏外道因緣,立祇園名因緣,化迦羅城因緣,烏波梨出家為上座,眾釋禮足,並說其往昔因緣。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五紙余) (南行北食) (亦名佛遺教經)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囑諸比丘,以戒為師,離諸惡法,對治諸苦,及諸煩惱,勤修出世大人功德,所謂無求,知足,遠離,精進,不忘,禪定,智慧,及不戲論。蓋是最後丁寧,不啻一字一血,宜深玩而力行之。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四紙欠) (南賢北食)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從初百年,乃至第十百年事。

  佛說當來變經(二紙) (南賢北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當來壞法事,增一至五,並示修持要法。

  佛說法滅盡經(二紙欠) 同上

  僧祐附劉宋錄

  佛在拘夷那竭國,當般涅槃,默無所說,光明不現,阿難三問,佛為說末世眾魔比丘不如法事,乃至袈裟變白。

  般涅槃後灌臘經(一紙余) (南賢北食)

  譯人同上

  預問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浴佛陳供之法。佛誡不得口許而負其物,此物眾僧應分,或施貧窮孤老。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二紙半) (南當北食)

  附西晉錄

  阿難請問茶毗之法。佛言:應如轉輪聖王,又懸記千年後缽顯神變事。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二紙欠) (南宜北既)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迦葉趨赴涅槃,悲哀說偈。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五紙余) 同上

  失譯人名

  力士哀戀,帝釋慰止。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九

  (比丘妙明助銀三兩  眉鑒助銀一兩)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三十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小乘經藏之五

  正法念處經(七十卷) 非寶寸陰是競資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十善業道品第一。因外道說佛法與彼無別,新學比丘不能答。告舍利弗,舍利弗令問佛。佛為具說十不善果報差別,及說十善世出世果。

  生死品第二。說比丘應觀察生死過患,次第修十地行等。

  地獄品第三。說十惡因,感得種種地獄苦報差別,善能觀察,乃至得十三地。

  餓鬼品第四。說三十六種餓鬼因果差別,觀察得十五地。

  畜生品第五。說畜生品類差別最多,及說修羅與天斗戰事,觀察得十七地。

  觀天品第六。觀察四王,及三十三天,得十八地。又觀夜摩天有三十二處,隨業受果,樂盡苦生,有夜摩天王,及鵝王,孔雀王,諸天鳥等說種種訶放逸法。

  身念處品第七。說內身觀,四大調與不調,戶蟲行業,諸風作用等,作外身觀,四洲眾生苦樂因果,生死不斷,觀已厭離。

  妙法聖念處經(八卷今作四卷) 忠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說十善法,及厭離行等。訶酒過失,及十惡等。讚歎護戒,及說天上諸偈,大意與正法念處經同。

  佛說生經(五卷) 璧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一那賴經。說佛昔為仙人名那賴,此雲無樂,說法令方跡王斷愛,今復說法斷比丘欲想,令證果。

  二分衛比丘經。說此比丘昔為鱉時,亦曾系意獼猴,而不遂所願。

  三和難經。說和難釋子輒度人,昔時亦曾受博掩子所欺。

  四邪業自活經。亦說和難釋子往事。

  五是我所經。說慳鄙長者曾為鳥,名我所。

  六野雞經。說野貓巧誘野雞因緣,貓即旃遮比丘,雞即佛是。

  七前世諍女經。說調達最初結怨之由。

  八墮珠著海中經。說佛昔時抒海事。

  九旃闍摩暴志謗佛經。說尼謗佛夙緣。

  十鱉獼猴經。亦說暴志昔為鱉婦,調達為鱉,佛為獼猴。

  十一五仙人經。說一仙人侍四仙人事,四仙人,即前後四佛,梵志,即調達。

  十二舅甥經。亦佛及舍利弗調達往事。

  十三閑居經。為梵志說出家閑居行。

  十四舍利弗般涅槃經。說尊者雖入滅,五分法身不滅,人宜自求歸依,處於法地,歸命於法,不處他地,不歸餘人。

  十五子命過經。為喪子墮憂者說法,令悟無常。

  十六比丘各言志經。與中阿含牛角娑羅林經上同。

  十七迦旃延說無常經。

  十八和利長者問事經。佛問長者四大諸法,長者一一能答。

  十九心總持經。說大乘法,而有咒。

  二十護諸比丘咒經。

  二十一吉祥咒經。

  二十二總持經。大似華嚴經中略出少許。

  二十三所欣釋經。說所欣釋今昔粗獷事。

  二十四國王五人經。說舍利弗,阿那律,阿難,輸輪,及佛往因,與今事同。

  二十五蠱狐烏經。說調達與拘迦利,昔為狐烏,互相謬嘆,今亦復然。

  二十六比丘疾病經。即佛躬看病比丘事。

  二十七審裸形子經。外道遣人覓佛短,反受佛化,得見道跡,因說夙事。

  二十八腹使經。阿難勸匿王於飢世供佛及僧,佛說其往因,曾以腹使之語,利益眾人。

  二十九弟子命過經。有弟子命過生天,見佛得道,其師憶之,佛為安慰說法,並說昔時仙人愛小象緣。

  三十水牛經。說昔時水牛王忍獼猴辱,而梵志殺此獼猴,今外道亦然。

  三十一兔王經,說兔王捨身奉仙人事。仙人,即錠光佛。兔王,即釋迦也。

  三十二無懼經。說昔人行道,死時無懼,得生內院。

  三十三五百幼童經。童子行善遇水厄,生內院。

  三十四毒草經。說大林毒草喻,警人勤去三毒。

  三十五鱉喻經。喻三界無安。

  三十六菩薩曾為鱉王經。說鱉王忍苦,不害商人事。

  三十七毒喻經。說子息不肯行毒以為喻,喻人不宜行毒,宜去三毒,行六度等行。

  三十八誨子經。說母善誨子事,嘆後世人子,有從不從。

  三十九負為牛者經。說佛救牛因緣。

  四十光華梵志經。說維衛佛時梵志,即是今佛,眾眷屬,即今眾會。

  四十一變悔喻經。居士出家,後又變悔,樹神現尼身以覺悟之,乃得證道。

  四十二馬喻經。馬能調良,則受快樂,佛調眾生,亦復如是。

  四十三比丘尼現變經。二尼現變,化度惡人。

  四十四孤獨經。說昔時孤獨人能作福,有子反受其累,以喻迷心而生五陰六衰之患。

  四十五梵志經。佛為梵志一家說法,令各得益,因說昔事亦爾。

  四十六君臣經。說調達昔為大猶王,佛為密善財大臣。

  四十七拘薩國烏王經。說四將昔為四烏事。

  四十八蜜具經。授梵志施蜜者緣覺記,並說其往因。

  四十九雜贊經。有比丘尼子出家,不順道法,母誨不從,父敕不順,後遇大苦,佛因說其曾為烏時,亦遭此苦。

  五十草驢馳經。比丘妄授客比丘籌,後取衣缽辱主乃去,佛說草驢馳梵志往因。

  五十一孔雀經。說往時孔雀,令烏無光,今佛令外道失彩。

  五十二仙人撥劫經。即往古仙人觸女失通事。

  五十三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經。父不喜其子,子他出後,方思之,喚不肯歸,佛因說昔時獼猴師事。

  五十四夫婦經。夫不喜其妻,妻出家證果,後方喚之,佛因說其夙緣。

  五十五譬喻經。一說昔時比丘化油供佛緣,比丘,即然燈佛。老母施油者,即釋迦佛也。二說大魚救荒結緣事。三說首達謗惟先墮獄事,首達,即釋迦。惟先,即阿彌陀佛。四說梵志儒童爭座成怨事,梵志,即調達。儒童,即釋迦。梵志發惡願已,大修功德,乃得世世與佛相值。五說驢隨馬,則與馬相似,隨驢,則仍似驢,誡人宜隨善知識。六說盜天像金頭,稱南無佛,即得取去,人方知天不如佛。七說狗伏床下聽經。得為比丘尼證果。八說貧人乞得天帝瓶,墮地破之,便無所堪。喻人初聞佛法,能行精進,所願必得,後小懈怠,忘失經戒,譬如瓶破也。

  雜有大乘法。

  佛說義足經(二卷) 璧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第一。優填王第二。須陀利第三,殺女謗佛事。摩竭梵第四。鏡面王第五,盲人摸象喻。老少俱死第六。彌勒難第七。勇辭梵志第八。摩因提女第九。異學捔飛第十。猛觀梵志第十一。法觀梵志第十二。兜勒梵志第十三。蓮華色比丘尼第十四,佛從忉利天來事。子父共會第十五,佛與父王相見,令證果事。惟樓勒太子第十六,即琉璃王害釋種事。

  十六經各有義足偈,故總名義足經,而譯文甚為難曉。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二卷) (有康僧會序)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越祇國舍羈瘦國說,大似論體。(六行、四諦、十黠法門。)

  禪秘要法經(三卷) (南尺北竭)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一為迦絺那,難陀,說繫念觀左腳大指法。次為大眾說第一繫念額上。第二觀白骨,第三津膩慚愧觀。第四胖脹膿血,及易想觀。第五觀薄皮。第六厚皮蟲聚觀。第七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第八新死想。第九具身想。第十節節解觀。第十一白骨流光觀。第十二四大觀。亦名八十八使境界。第十三結使根本觀。第十四易觀法。及地大觀。又觀外四大,亦名漸解學觀空。第十五四大觀。第十六四大觀。第十七身念處觀。第十八一門觀。具見七佛等。第十九觀佛三昧,亦名灌頂法。第二十數息觀。為禪難提比丘說。第二十一暖法觀。為槃直迦說。第二十二觀頂法。第二十三觀助頂法方便。第二十四火大觀。第二十五火滅觀。第二十六正觀。得須陀洹道。第二十七真無我觀。滅水大想,向斯陀含。第二十九水大觀。得斯陀含。第三十風大觀。成阿那含。次為阿祇達說往昔因緣,教修慈心,及說賢聖空相應心境界,分別十一切入相,阿難請問經名,並示四法,及囑修者,慎勿輕與人知。

  治禪病秘要經(二卷) (南善北慶)

  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譯

  治阿練若亂心病七十二種法(尊者舍利弗所問,出雜阿含阿練若雜事中)。治噎法。治行者貪淫患法。治利養瘡法。治犯戒法。念七佛,念三十五佛,念諸菩薩,念大乘心,觀於空法,想佛捉水灌頂,復想墮獄,稱三寶名,蒙光救拔,然後八百日苦役。七日觀白毫相,又教作毒蛇觀,更作苦役,更觀一佛,更修不凈觀成,又誦戒經八百遍,然後復凈。治樂音樂法。治好歌唄偈贊法。治水大猛盛,因是得下法。治因火大頭痛、眼痛、耳聾,法。治入地三昧,見不祥事,驚怖失心法。治風大法。初學坐者鬼魅所著,種種不安,不能得定,治之之法(尊者阿難所問)。

  此經雖雲出阿含部,而多有大乘法要。

  陰持入經(二卷) (南孝北竭)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五陰六入等法相,及說三十七品等。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一卷) 孝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前二十九品,諸弟子各說本因,第三十品,佛說九惱本因(似未完)。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斯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王舍城善賢長者妻懷妊,長者問佛。佛記其生男,受天福,出家證果。長者誤信外道語,以毒藥摩妻腹,妻死,焚之。佛與大眾往視,子從火中坐蓮華生。佛命頻婆娑羅王,取以為子,後仍歸長者家。能辨白迭新舊,受天福樂,畏阿闍世,遂求出家證果,佛為比丘說其夙因。

  摩登伽經(二卷) (南善北慶)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謙譯

  度性女品第一。說一咒護阿難。又說六句神咒。明往緣品第二。帝勝伽欲聘蓮華實女為息。示真實品第三。破五祠邪,示真菩提法。眾相問品第四。帝勝伽說三章二十一句咒,三章八句咒。說星圖品第五。說二十八宿事。觀災祥品第六之一。說人生所逢星紀善惡之相。六之二。說月在眾星所應為事,及地動等吉凶。明時分別品第七。說四時晝夜長短等法,及出古今夙習因緣。

  舍頭諫經(一卷) 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此雲虎直,阿難昔名也。即摩登伽經異出。

  摩鄧女經(二紙余) 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為此女說眼鼻口耳聲步不凈而證果。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二) (二紙余) 慶

  附東晉錄

  同上。二經皆摩登伽經第一品異出。

  佛說柰女耆域因緣經(一卷) (南慶北尺)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柰女生柰樹上,後與萍沙王生耆域,為世名醫,治種種奇病,並出往因。

  佛說柰女耆婆經(一卷) 同上

  譯人同上

  與上經同,而文稍略。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上中下合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阿難,聞二百億,阿尼樓陀,舍利子,各言色相,精進,工巧,智慧,行業,多獲義利,以問世尊。佛言:智慧為最勝,而修福因,又為極勝。即說往時眼力王四子,及最後一子事。

  佛說業報差別經(一卷) (南與北當)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佛在舍衛國祇園,為力提耶子,首迦長者,說一切眾生系屬於業,依止於業,隨自業轉,因廣明一切業,各有十種,最為詳明。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四紙欠) (南孝北當)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迦維羅大樹下,說罪福報應,慈悲懺法中廣引之。

  佛說十八泥犁經(五紙欠)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十八地獄受苦,及壽命長遠。

  雜藏經(八紙余) (南善北璧)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

  前半皆鬼問,目連答。後半更有多種因果,又有現在國王出家等種種緣。又一華獻佛,羅漢及彌勒,亦不知其果報邊際,俟成佛乃知之。

  鬼問目連經(三紙余) 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雜藏經。

  餓鬼報應經(六紙欠) 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與上經同,而多幾則。

  佛說十二品生死經(半紙余) (南孝北當)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從聖至凡,生死有十二品不同,以勸誡人。

  佛說凈意優婆塞所問經(四紙半) (南斯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凈意來問長壽短壽,乃至愚痴,智慧八種因緣,佛具答之。

  無垢優婆夷問經(二紙余) 當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答掃佛塔地,乃至禪四梵行,歸戒,功德差別,並現舌相,以決其疑。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五紙余) (南善北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答以持戒敬信,則得吉。毀犯輕慢,則得凶。復問答殺生,及惡意向師向善人二種惡報,復問答末世俗弟子理生之事,阿難重頌,請佛住世。

  慢法經(一紙) 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阿難分別經(四紙半) 同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皆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同本。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一卷)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明十善十惡所有果報,中明飲酒三十六失,後有偈,頌善惡二報。

  佛說較量壽命經(八紙余) (南力北則)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說娑婆一切壽命長短之數。

  十二緣生祥瑞經(上下合卷) (南盡北則)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以十二月一日,各從一有支算起,斷種種吉凶事,後說十二生肖。

  佛說處處經(一卷)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似律中雜雜因緣。

  天請問經(二紙余) 當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福非火所燒,少欲最安樂等。共九問九答,皆切於開示眾生者。

  佛說分別緣生經(一紙余) (南凊北薄)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初成道,思念世間苦樂諸法,無有能了知者,梵王便來證成,佛更為梵王說十二緣生之法。

  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三紙余) (南力北則)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天子應墮豬身,帝釋教以三歸,乃生兜率陀天。

  佛說出家功德經(四紙余) 當

  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佛聞鞞羅羨那王子樂音,記彼七日命終,阿難勸令一日一夜出家。命終之後,七返生六欲天,當得辟支佛道。阿難因問放人出家之福,障人出家之罪,佛具答之。

  佛說大迦葉本經(四紙余) (南孝北當)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大迦葉說制心法。

  佛說龍王兄弟經(二紙欠) (南尺北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目連降伏二龍事。

  佛說羅雲忍辱經(二紙半) (南孝北當)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因羅雲受打,佛乃廣贊忍辱之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一紙余) 當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王子均鄰儒出家證果,為父說法,亦證初果。佛因敕眾僧臨飯時,說僧跋。僧跋者,眾僧飯皆悉平等。

  佛說普達王經(三紙欠) 當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夫延國王禮沙門足,諸臣諫之,王命覓一切頭賣之,惟人頭不可賣,乃至丐者亦不肯受,因勸人生信心,遙請佛來國說法,佛並說其夙緣。

  佛說末羅王經(一紙余) (南孝北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為移石人說四力,一精進力,二忍辱力,三布施力,四父母力。又生、老、病、死,為四力。

  佛說摩達國王經(一紙) 同上

  譯人同上

  羅漢比丘以宿業,為王養視官馬,七日後現神通,化王歸佛,證初果。

  佛說旃陀越國王經(二紙半余) 同上

  譯人同上

  王小夫人懷孕,大夫人以金賂婆羅門,譖殺埋之。兒於冢中得產,其母半身不朽,飲乳三年,至六歲時,佛度出家,證阿羅漢,乃以神通,化其父王令歸三寶,佛因具說夙緣,無數人聞之得道。

  萍沙王五願經(六紙) 璧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先敘萍沙王五願,後敘弗迦沙王出家,宿窯家,佛夜為說法,證三果,次日命終。

  佛說五王經(四紙余) 當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說世樂,惟普安王說出世樂,因引四王見佛,佛為說世間八苦,遂同出家修道。

  犍陀國王經(一紙余)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婆羅門譖殺毀樹者,牛不害折角者,王乃從此信佛。佛因說其往因。

  未生怨經(三紙欠) 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瓶沙王受害事,與律中大同小異。

  琉璃王經(六紙) 璧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滅釋種,墮地獄,始末。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四紙余) (南尺北敬)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預記王當一墮獄,即出,二十劫不墮三惡道,最後成辟支佛,名無穢。

  閱藏知津卷第三十

  (華山見方丈助銀二兩信士龍彥含助銀二兩)


推薦閱讀:

心經開度(嘉興藏B043)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要解(嘉興藏B029)
嘉興樓市是被憋大的!Ta到底還能火多久?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六上至卷第十下)(嘉興藏A043)
嘉興中安銀領國際【公眾平台】

TAG:嘉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