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典詩詞之意境

品味古典詩詞之意境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教學文摘 → 品味古典詩詞之意境 2014-02-10 → 手機版 內容提要: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古代的詩人們,往往通過創設意境,營造氛圍,來奠定詩歌的情感基調,從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中國古典詩歌里,意與境的交融有三種不同的方式:一是情隨境生;二是移情入景;三是體貼物情,物我情融。關鍵詞:詩歌意境正文: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王國維認為「詞以境界為最」,明朱承爵《存余堂詩話》說:「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況周頤《蕙風詞話》也說「『一年好處,是霜輕塵斂,山川如洗』較『桔綠橙黃』句有意境。」那麼,到底何為意境呢?通俗一點解釋,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劉勰《文心雕龍》)「神與物游」也就是作者的主觀精神與客觀物境的契合交融。王昌齡《詩格》中主張意境與物境,情境並舉:「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艷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常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所以說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慮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意勝,或以境勝,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換句話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在中國古典詩歌里,意與境的交融有三種不同的方式。一是情隨境生。詩人並沒有自覺的情思意念,生活中遇到某種特境,忽有所悟,思緒縈懷,於是借著物境的描寫把自己的情思表達出來,達到意與境的交融。《文心雕龍·物色篇》說:「物色之動,心亦搖焉」即講由境及意的過程。《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叫夫婿覓封侯。少婦盛裝打扮,登上翠樓,觀賞春景,街頭楊柳的新綠忽然使她聯想到遠在異鄉的夫婿,自己生活孤單,辜負了大好春光和韶光。詩中人物隨境生情,達到意境渾融。類似的例子很多:「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秋登萬山寄張五》孟浩然);「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崔顥)……意境交融第二種方式是移情入景。詩人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接觸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著對物境的描寫將它抒發出來。葛立方《韻語陽秋》說:竹未嘗香也,而杜子美詩云:「雨洗娟娟靜,風吹細細香。」雪未嘗香也,而李太白詩云:「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李杜詩中的香竹、香雪,顯然已不是純客觀的存在,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其中,具有濃郁的詩意。移情入境的還有:「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待酒不至》李白),「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杜甫),「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杜牧),「自春來摻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增別》柳永)。這些詩句都是以主觀感染了客觀,達到意境的交融。三是體貼物情,物我情融。上面所說的情隨境生和移情入境,這裡的情都是詩人之情。物有沒有情呢?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們在形態色調上的差異,使人產生某種共同的印象,彷彿它們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樣。這固然出自人的想像,但又是長期以來公認的,帶有一定的客觀性,與詩人臨時注入的感情不同。所以,我們不妨把它們當成物境本身固有的性格和感情來看待。正如宋郭熙《林泉高致》所說:身即山水而取之,則山水之意度見矣。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他指出四時之山各自不同的性情,要求作畫時既畫出它們不同的形態,又畫出它們不同的神情,以達到形神兼備。作詩又何嘗不是同樣的道理呢?陶淵明尤其善於將物我融合,構成自己獨特的意境。「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響」(《歸園田居》),「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讀山海經》),「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飲酒》其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其。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青松即淵明,淵明即青松,詩人和青松融而為一了。正像中國古代注重寫意傳神一樣,中國古代詩歌也不追求對客觀物境作逼真的模仿,而是為求創造和表現具有個性特徵的意境。所以,好詩的意境總是個性化的。陶淵明筆下的菊,李白筆下的月,陸遊筆下的梅,莫不如此。陸遊一生寫了許多詠梅詩:「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是他自己際遇的寫照;「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高傲純潔的梅花正是陸遊自身的傳神寫照。意境既然是個性化的,那麼它必然成為人們欣賞和評價詩歌的一個重要方面和依據或者說是切入點。總起來說,意境共可以歸為四種。在教學活動中,可結合這四種意境,設置相應的鑒賞意境的問題:一、 感傷哀婉的意境。《春盡》韓偓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後衣裳見酒痕。細水浮花歸別澗,斷雲含雨入孤村。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問題:試分析頷聯兩句的意境:答案:枝頭的花瓣片片飄落到水面上,又隨著涓涓流水漂浮前去,孤零零的小村上空一塊一塊的雲彩隨風灑下一陣陣雨點。這正是南方春天正在逝去的景象,落花、流水、雨點都是讓人傷感的物象,不僅如此,詩人還自然的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於水面的落花,那隨風帶雨的雲塊,漂泊無依,正是詩人浪跡江湖的寫照。流水、落花帶走的是人間美好的春光,作者由此聯想到正在走向沒落的晚唐社會,對於一個念念不忘國事的愛國詩人來說,這將盡的春光讓他那敏感的心更加凄涼哀傷,眼睜睜的看著唐王朝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才是最大的痛苦。這兩句所描寫的景物色彩是凄清的,所烘托的詩人的情緒是悲涼的。這兩句把物境、心境、與身境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意味雋永的效果。《台城》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問題:「江雨霏霏江草齊」,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氛圍和意境?江南的春雨密密麻麻細如牛毛,霏霏細雨如煙似霧般的籠罩著大地,天地間一片迷濛,而因為雨水充足,氣候溫暖,所以春草瘋長,江南大地到處碧草如茵,這樣的景色輕柔婉麗而又給人以如夢似幻的感覺,使人感到迷茫惆悵。在飄渺的意境中流露出濃重的傷感情緒。二、 意境清麗雋永《月夜》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問題: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意境:答案:這首詩的意境清新明麗:夜深人靜的時候,朦朧的月光斜斜的映照著村落里的人家,家家的庭院都是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則籠罩在也的暗影里。這明暗的對比越發襯出了月夜的靜謐。遼闊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靜寂所感染,連雲彩也不敢隨意飄動,只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的暗示著時間的流逝。然而,就在這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敏感的小蟲卻首先感受到了夜晚空氣中所散發著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的鳴叫起來,聲音是那樣的清脆、歡快,而詩人也在蟲鳴聲的啟發下感受到了春天的來臨,發現透過窗紗能夠隱約看出一絲新綠。這首詩中詩人沒有選取花開鳥鳴、冰消雪融等常見的春的標誌,而獨獨以靜謐的月夜為背景,採用了靜中有動,以動襯靜的寫法,表現了對春天來臨的無比喜悅之情。尤其是最後兩句與蘇軾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有異曲同工之妙。三、 意境深遠遼闊:《送人東歸》溫庭筠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想見,尊酒慰離顏。問題:這首詩和一般的送別詩在意境方面有什麼不同?答案:一般的送別詩多寫離別時的哀傷和惆悵,但這首詩寫送別而不傷離別。詩人只對深秋的蒼涼氣氛稍作點染,落葉蕭蕭,古堡荒涼,秋高氣爽,朝陽燦爛,大江浩蕩,濃墨重彩,筆意縱橫,營造出一個山高水長、揚帆萬里的遼闊深遠的意境,於依依惜別的深情之中,還閃現出對日後重逢的遐想。四、 恬淡靜美的意境:《田園樂》王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這首詩意境的落腳點在什麼字上?詩人一上來就寫粉紅的花瓣上略帶昨夜的雨珠,色澤更加柔和可愛,雨後空氣清新,還彌散出一股股清淡的花香,使人心醉。碧綠的柳枝籠在一片縹緲的水氣中,那種朦朧的綠色更加迷人。地面上風吹雨打之後,花瓣落了一地,因為家童尚未起床,所以滿地的落花無人過問,彷彿給大地披上了一件粉紅的春裝,別有一番清幽的意趣,樹枝上黃鶯正在歡快的叫著。在這境美鶯啼的環境中,山客卻如同身處無聲之境,還沉醉在酣睡中。這裡寫鶯啼是以動襯靜,其意境主要落在一個「靜」上。由此設置配套詩歌賞析:《題破山寺後禪院》王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一、為什麼說這首詩的意境幽靜美妙?二、分析以下詩歌的意境及其特色:《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為什麼說這首詩的意境被稱為思深情長?《白帝》杜甫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極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這首詩前後的意境是怎樣變化的?《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問題:這首詩怎樣通過情景交融來營造出開闊的意境的?答案:略。在此獲得初步直觀的印象之後,教給學生感受把握意境的方法: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抓住意象,體味意境:《卜運算元·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引導學生鑒賞這首詩時,首先交代當時作者的經歷,即背景知識:本詞寫於黃州定惠院寓居之時,正是作者剛從烏台詩案解脫出來,隻身來到黃州所寫。然後設題:試看哪些詞語(意象)最能表現出詞的意境,並概括她的意境。詞中出現的重要意象有:、、、、等數個,其中,上片以引出,下片則以暗比。驚魂甫定,顧影自憐,的的意象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所以整首詞的意境是:、。(答案: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幽人、孤鴻,幽人、孤鴻。寂寞孤獨。)《蘇小小墓》李賀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這首詩以景起興,通過景物幻化出人物形象,把、融合為一體,刻畫出、的形象。寫、、、、、、,筆筆是寫卻又筆筆在寫。所以詩人巧妙的把景與人結合在一起,既描寫了景物,創造出鬼魂活動的環境氣氛,同時也塑造出了人物形象。景物凄迷美好,烘托出蘇小小鬼魂的,同時也反襯出她心境的。(答案:寫景、擬人,飄飄忽忽、若隱若現,幽蘭、露珠、煙花、芳草、青松、春風、流水,景、人,景、人。嫵媚多姿、寂寞凄涼。)第二、 尋典溯源,感知意境。古典詩歌多用典故,若不知典故出處,不了解典故內容,就不能準確把握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恰當用典,能使詩意豐富而且篇幅短小。《送別杜審言》宋之問卧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1、 首聯營造了一種什麼氛圍?2、「孫楚、屈平」的典故在這裡有何用意?3、詩的最後兩句關於「龍泉劍」的典故,反映了詩人的什麼心愿?(答案:1、孤零寂寞;2、所用典故既暗點友人的貶謫,又以兩人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學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託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3、喻友人懷才不遇,龍泉劍終有被有識之士發現、重現光明之時,那麼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於憤懣不平中寄託了撫慰、期望。)再如范成大《橫塘》一詩「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雨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詩中「南浦」是典故,因屈原《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賻》「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句,後人便用「南浦」泛指水邊送別之處,這裡則指橫塘。若不了解「南浦」這層含義,就不能在前兩句中讀出作者送別的依依之情。第三、鍊字煉意,用神奇之語熔鑄意境。詩歌的語言美集中體現在精鍊美和音樂美上。對於詩歌的語言,詩人們可謂嘔心瀝血,「語不驚人死不休」,「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如:《晚春江晴寄友人》韓琮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鄉時。詩中「低、遠、青、望」四字很能體現作者的鍊字功夫,試分別進行賞析。(答案:日落才見晚霞,日愈落,霞的位置愈低,此謂之落霞。一個「低」字寫出了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墜的動態景象;次句之「遠」字寫出青山遠望時的特有姿態,青山一抹,婉似美人如輕煙薄霧般之黛眉。這一美景,全從「遠」字得來,近處青山,則無此種景緻。「青」字則與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詩句中「綠」字同一機杼,使詩句平添一種飛動氣韻,春風喚起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綠油油,嫩茸茸,青氈似的沿著河畔伸展開去。單單一個「青」字,便是一片春意盎然;結句之「望」字則承前啟後,它首先是前三句的著落點,一個「望」字統攝了前三句之景。同時,望景懷鄉,睹物思人,本是人之常情,但詩人卻在此故意不直陳,而以反意出之,可謂不言望鄉而望鄉之情彌深。《山園小梅》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聯是描寫梅花的名句,其中、詞用得極好,在詩中指,既寫出了梅花的特點,又寫出了它,突出了梅花的。這一聯後來成為象徵。(答案:疏影、暗香,梅花,稀疏,清幽的芬芳,橫斜,姿態,浮動,神韻,清幽高潔,隱士清高的人格。)第四、藉助聯想、想像,涵詠意會,求得與意境的一點靈犀。詩歌語言跳躍性大,優秀的詩歌總具有豐富發想像和聯想。《送別》王之渙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勞勞亭》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問題:上面兩首詩的構思使用了同一種表現手法,即聯想。兩首詩在使用聯想時的不同之處是什麼?(答案:王詩的聯想是直接的,李詩的聯想是間接的。古時有折柳送別的風俗,王詩由此將送別與楊柳直接聯在一起,並沒有把送別與「東風」相聯;李詩則因送別想到楊柳,更因折柳想到柳青要靠春風吹拂,從而將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聯在一起,使本來無知無情的春風寫得有知有情,具有惜別、傷別之情,從而化物為我。)《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在描寫柳樹的丰姿時運用了聯想的技巧,試就次進行評析。(答案:詩人首先將柳樹出人意料的想像為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並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另外,為創造和諧、完美、鮮明的意境,詩人還往往把抒情同寫景、敘事結合起來,力求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並運用擬人、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鑒賞詩歌也應學會藉助這些手法體會詩人創造的意境。參考書籍:《唐詩宋詞鑒賞》
推薦閱讀:

【詩教論壇】鄒克波 | 詩歌,是一顆生長美好的種子
〖詩詞論文〗54條詩病
曹操的《觀滄海》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古人描寫母親的七句經典詩詞,首首話母愛,句句皆真情!

TAG:詩詞 | 品味 | 古典 | 古典詩詞 | 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