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絡與穴位

經絡與穴位

手太陰肺經: 共有11個穴位, 其中9個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橈側,2個穴位在前胸上部.1.中府: 胸壁的外上部,平第一肋間隙,距胸骨正中線6寸處 *中氣彙集的地方,調補中氣的要穴2.雲門: 以手叉腰,當鎖骨外端下緣出現的三角形凹陷的中點處

3.天府: 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 (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側處是穴)

4.俠白: 天府下1寸,肱二頭肌橈側緣

5.尺澤: 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最好的補腎穴,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

6.孔最: 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對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體炎效果不錯,還能治痔瘡

7.列缺: 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 (兩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

8.經渠: 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治療各種咳嗽都有效

9.太淵: 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氣不夠使,有吸不上氣的感覺,就點揉太淵穴,此穴為肺經原穴,補氣效果極佳

10.魚際: 第一掌指關節後,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 *是肺經的火穴,點按可祛因肝火旺而引起的肺熱咳嗽, 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11.少商: 拇指橈側,去指甲角0.1寸處 *專治咽喉腫痛的,三棱針點刺出血馬上見效。

寅時(清晨03:00—05:00) 血氣流注於肺,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時過敏性鼻炎及咳嗽、氣喘易發作;嚴重氣喘患者,應在此時起床服藥,治療效果會更好,且宜吃補肺飲食,如燕窩、銀耳等。手陽明大腸經: 本經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橈側,5穴在頸、面部。1.商陽: 食指橈側,去指甲角0.1寸處2.二間: 食指本節前,第二掌指關節前緣橈側,當赤白肉際處

3.三間: 在食指橈側,第二掌指關節後,第二掌骨小頭上方處

4.合谷: 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5.陽溪: 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上翹起時,當拇短伸肌健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6.偏歷: 前臂背面橈側,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陽溪上3寸處

7.溫溜: 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8.下廉: 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

9.上廉: 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

10.手三里: 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11.曲池: 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

12.肘髎: 屈肘,在曲池外上方1寸,肱骨邊緣處

13.手五里: 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連線上,曲池上3寸

14.臂臑: 垂臂屈肘時,在肱骨外側三角肌下端

15.肩髃: 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16.巨骨: 肩上部,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17.天鼎: 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後緣,當結喉旁,扶突穴與缺盆連線中點

18.扶突: 頸外側部,結喉旁,廉泉向外3寸,當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之間處

19.口禾髎: 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

20.迎香: 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卯時(早上05:00—07:00) 血氣流注於大腸,此時最適宜「方便」,清熱滑腸最好的時間就是此時,由於有助大腸經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時,最好多吃高纖蔬菜及水果。胃不好的人,可在早晨醒來後,或上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上找痛點,然後再到腿上的胃經、脾經找痛點,依次慢慢的搓揉。足陽明胃經: 本經共有45個穴位,15個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側面,30個穴位在腹、胸部和頭面部。1.承泣: 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2.四白: 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3.巨髎: 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4.地倉: 於瞳孔垂線與口角水平線之交點處5.大迎: 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的前緣,當面動脈搏動處(閉口鼓腮,在下頜骨邊緣現一溝形,按之有動脈搏動處)6.頰車: 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7.下關: 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8.頭維: 頭側部,在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9.人迎: 頸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10.水突: 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11.氣舍: 頸部,當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12.缺盆: 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13.氣戶: 乳中線上,當鎖骨中線與第1肋骨之間的凹陷處14.庫房: 乳中線上第一肋間隙中15.屋翳: 乳中線上第二肋間隙中16.膺窗: 乳中線上第三肋間隙中17.乳中: 第4肋間隙,乳頭中央18.乳根: 乳頭直下,在第五肋間隙中19.不容: 臍上6寸,巨闕穴(任脈)旁開2寸處20.承滿: 臍上5寸,上脘(任脈)旁開2寸處21.梁門: 臍上4寸,中脘穴(任脈)旁開2寸22.關門: 臍上3寸,建里穴(任脈)旁開2寸處23.太乙: 臍上2寸,下脘穴(任脈)旁開2寸處24.滑肉門: 臍上1寸,水分穴(任脈)旁開2寸處25.天樞: 臍中(任脈之神闕穴)旁開2寸處26.外陵: 天樞下1寸,陰交穴(任脈)旁開2寸處27.大巨: 天樞下2寸,石門穴(任脈)旁開2寸處28.水道:天樞直下3寸,關元穴(任脈)旁開2寸處29.歸來: 水道下1寸,中極穴(任脈)旁開2寸處30.氣沖: 天樞穴下5寸,曲骨穴(任脈)旁開2寸處31.髀關: 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32.伏兔: 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髕底上6寸33.陰市: 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34.梁丘: 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發作,馬上點按梁丘穴有立時止痛的療效35.犢鼻: 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36.足三里: 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疼痛的位置偏於胃脘 *主治: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泄瀉,便秘,四肢無力等。經常按摩足三里,還能防病健身、抗衰延年,對各種常見的老年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7.上巨虛: 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38.條口: 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39.下巨虛: 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疼痛的位置偏於小腸部位40.豐隆: 條口穴後方1橫指取穴,約當犢鼻與解溪的中點處 *慢性胃腸病的治療41.解溪: 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42.沖陽: 足背最高處,當(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43.陷谷: 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44.內庭: 足背,當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45.厲兌:足第2趾末節外側, 距趾甲角0.1寸(指寸)辰時(早上07:00—09:00)血氣流注於胃,陽明經是多氣多血之經,此時人體的胃腸消化吸收最強,是營養能輸送到各器官滋養臟腑的最佳時刻,這也是早餐在中醫里很重要的因素。*從鎖骨下,順兩乳,過腹部,到兩腿正面,一直敲到腳踝,胃經敲打可稍用力。面部的供血主要靠胃經,所以顏面的光澤、皮膚的彈性都由胃經供血是否充足所決定。*胃不和而寢不安, 睡眠質量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腸胃,在臨睡時,找6個真空罐,一個拔在肚臍上7厘米的中脘穴,一個拔在肚臍下3厘米的氣海穴,剩下4個罐都拔在任意一側大腿的正面(胃經),均勻排列。拔上10分鐘,然後再睡覺,便覺心裡分外地平和。足太陰脾經: 本經共有21個穴位。11個穴位分布在下肢內側面,10個穴位分布在側胸腹部。1.隱白: 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2.大都: 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3.太白: 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4.公孫: 足內側緣,當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距太白1寸 *5.商丘: 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6.三陰交: 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主治: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礙、婦科多種疾病。此外,對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7.漏谷: 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8.地機: 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9.陰陵泉: 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10.血海: 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11.箕門: 大腿內側,當血海與沖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12.沖門: 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13.府舍: 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沖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14.腹結: 下腹部,大橫下1.3寸,距前正中線4寸15.大橫: 腹中部,距臍中4寸16.腹哀: 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17.食竇: 胸外側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18.天溪: 胸外側部,當第4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19.胸鄉: 胸外側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20.周榮: 胸外側部,當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21.大包: 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 在腋下6寸

巳時(早上09:00—11:00) 血氣流注於脾臟,此時是人體氣血最旺時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熱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傷胃敗脾,即使是脾虛者進行補養,都要很小心。

手少陰心經: 本經共9個穴位。1個穴位在腋窩部,8個穴位在上肢掌側面的尺側。1.極泉: 腋窩頂點,腋動脈博動處 *2.青靈: 臂內側,當極泉與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側溝中3.少海: 屈肘,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4.靈道: 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5.通里: 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6.陰郄: 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7.神門: 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8.少府: 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9.少沖: 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根0.1寸(指寸)

午時(中午11:00—下午13:00) 氣血流注於心經,中午不宜劇烈運動,就是擔心在心經氣血充盈時,造成血脈運行紊亂,血不歸經,因此應適度休息,但午睡不宜過久。頸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內側的心經、小腸經上找痛點,慢慢的搓揉,然後再到你疼痛的頸、腰處進行按摩疏通。手太陽小腸經: 本經共有19個穴位。8個穴位分布在上肢背面的尺側,11個穴位在肩、頸、面部。1.少澤: 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根角0.1寸(指寸)2.前谷: 手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3.後溪: 手掌尺側, 微握拳, 當小指本節(第五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4.腕骨: 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5.陽谷: 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中6.養老: 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眼睛酸痛7.支正: 前臂背面尺側,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8.小海: 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9.肩貞: 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指寸)10.臑腧: 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11.天宗: 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12.秉風: 肩胛部,肩胛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13.曲垣: 肩胛部,肩胛岡上窩內側端, 當針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14.肩外俞: 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15.肩中俞: 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16.天窗: 頸外側部, 胸鎖乳突肌的後緣, 扶突後, 與喉結相平17.天容: 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18.顴髎: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19.聽宮: 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

未時(下午13:00—15:00) 血氣流注於小腸,此時是小腸經進行清、濁及吸收的時刻,營養吸收到體內,濁物送到大腸待消化及排除體外;未時過後腸胃開端休息,此後的晚餐時間含蛋白質和脂肪、澱粉類食物要少量攝取,否則易在體內累積。小腸經就好比一面反映心臟能力的鏡子,通過了解心臟和小腸經的表裡關係,我們不但能預測心臟的功能狀況,還能夠用調節小腸經的方法來治療心臟方面的疾患。有的人總是愛胸悶、胃堵,還有些人脾氣很急,老是心煩氣躁,動則要與人嚷嚷, 這時就一定要按摩三焦經和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 本經共有67個穴位,其中有49個穴位分布在頭面部、項背部和腰背部,18個穴位分布在下肢後面的正中線上和足的外側部。1.睛明: 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2.攢竹: 眉毛內側端,眶上切跡處3.眉沖: 眉頭直上,入髮際0.5寸,當神庭(督脈)與曲差之間4.曲差: 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神庭旁1.5寸,當神庭與頭維(胃經)連線的中1/3與內1/35.五處: 曲差直上,入髮際1寸處6.承光: 五處後1.5寸7.通天: 承光後1.5寸8.絡卻: 通天后1.5寸,距督脈1.5寸處9.玉枕: 腦戶(督脈)旁1.3寸,當枕外粗隆上緣之外側10.天柱: 啞門(督脈)旁1.3寸,當頂後髮際內斜方肌之外側11.大杼: 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12.風門: 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13.肺俞: 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14.厥陰俞: 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15.心俞: 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16.督俞: 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17.膈俞: 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18.肝俞: 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19.膽俞: 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0.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1.胃俞: 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2.三焦俞: 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3.腎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4.氣海俞: 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5.大腸俞: 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6.關元俞: 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7.小腸俞: 平第一骶後孔,督脈旁1.5寸處,當髂後上棘內緣與骶骨間的凹陷處28.膀胱俞: 平第二骶後孔,當髂後上棘內緣下與骶骨間的凹陷處29.中膂俞: 平第三骶後孔, 督脈旁1.5寸處30.白環俞: 第四骶後孔,督脈旁開1.5寸處31.上髎: 第一骶後孔處32.次髎: 第二骶後孔處33.中髎: 第三骶後孔處34.下髎: 第四骶後孔處35.會陽: 尾骨下端兩旁,督脈旁0.5寸36.承扶: 臀橫紋正中37.殷門: 承扶下6寸處38.浮郄: 腘窩上方,股二頭肌腱內側,委陽上1寸處39.委陽: 腘橫紋外側端,股二頭肌腱內緣40.委中: 腘窩橫紋中央,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此乃泄毒之出口,通常為刺血首選41.附分: 平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42.魄戶: 平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43.膏肓俞: 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44.神堂: 平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45.譩譆: 平第六胸椎棘突下,靈台(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46.膈關: 平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陽(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47.魂門: 平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3寸處48.陽綱: 平第十胸椎棘突下,中樞(督脈)旁開3寸處49.意舍: 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脈)旁開3寸處50.胃倉: 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處51.肓門: 平第一腰椎棘突下,懸樞(督脈)旁開3寸處52.志室: 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督脈)旁開3寸處53.胞肓: 平第二骶後孔,督脈旁開3寸處54.秩邊: 胞肓直下,在骶管裂孔旁開3寸處55.合陽: 委中直下2寸,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56.承筋: 委中下5寸, 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57.承山: 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58.飛揚: 小腿後面,當外踝後,崑崙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59.跗陽: 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3寸60.崑崙: 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61.仆參: 外踝後下方,崑崙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62.申脈: 外踝正下方凹陷處63.金門: 申脈前下方,當骰骨外側凹陷處64.京骨: 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65.束骨: 足跗外側,第五跖骨小頭後下方,赤白肉際處66.足通谷: 在第五跖趾關節前下方凹陷處,赤白肉際處67.至陰: 足小趾末節外側

申時(下午15:00—17:00) 血氣流注於膀胱,膀胱為腎之腑,兩者均屬水,因此這段時間要多補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體內廢物,以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經常按摩從臀部到腳外側這段膀胱經線路,從上到下,按摩時穴位有痛感效果好,通常是越接近足部時痛感越小,所以要反覆按摩這條經絡。當用指甲輕掐小腳趾外側的至陰穴痛如針刺時,膀胱經就算是打通了。然後經常按摩,讓這條經常保持通暢。足少陰腎經: 本經共有27個穴位,其中10個穴位分布在下肢內側,17個穴位分布在胸腹部前正中線的兩側。1.湧泉: 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相當於足底療法的腎上腺反射區,可以治療高血壓、鼻出血、頭目脹痛、哮喘等氣血上逆的癥狀。此穴敷藥效果最好。比如高血壓患者可取中藥吳茱萸25克研末,醋調成糊狀,睡前敷於兩腳心湧泉穴,用紗布包裹。通常20小時左右血壓開始下降,且有持續效果。重症者可多用幾次(平日配合金雞獨立法效果更佳)。鼻出血則敷大蒜泥,左側流血敷左腳心,右側流血敷右腳心,兩鼻孔俱出血俱貼之,有立即止血之效。此法還可醒神通竅,以治療慢性鼻炎(有專家建議此穴不宜艾灸,可作為參考)。此穴若只想用按摩法,則有個前提,就是稍用力此穴即痛感明顯者適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顯,或此穴處皮膚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會使腎氣更為虛弱),可選用敷藥法。2.然谷: 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3.太溪: 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大補穴,凡是腎虛引起的各種癥狀,如腰酸、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哮喘,還有男人們最擔心的性功能減退以及婦女們的習慣性流產4.大鐘: 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5.水泉: 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6.照海: 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7.復溜: 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治療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所以什麼膀胱炎、陰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因流產留下的後遺症8.交信: 小腿內側,當太溪直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9.築賓: 太溪上5寸,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約當腓腸肌內側肌腹下端處10.陰谷: 腘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臘肌肌腱之間11.橫骨: 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恥骨聯合上際,當曲骨穴(任脈)旁開0.5寸處)12.大赫: 橫骨上1寸,中極(任脈)旁開0.5寸處13.氣穴: 橫骨上2寸,關元(任脈)旁開0.5寸處14.四滿: 橫骨上3寸,石門(任脈)旁開0.5寸處15.中注: 橫骨上4寸,陰交(任脈)旁開0.5寸處16.肓俞: 臍中旁開0.5寸17.商曲: 肓俞上2寸,下脘(任脈)旁開0.5寸處18.石關: 肓俞上3寸,建里(任脈)旁開0.5寸處19.陰都: 肓俞上4寸,中脘(任脈)旁開0.5寸20.腹通谷: 肓俞上5寸,上脘(任脈)旁開0.5寸處21.幽門: 肓俞上6寸,巨闕(任脈)旁開0.5寸處22.步廊: 第五肋間隙中,中庭(任脈)旁開2寸處23.神封: 第四肋間隙中,膻中(任脈)旁開2寸處24.靈墟: 第三肋間隙中,任脈旁開2寸處25.神藏: 第二肋間隙中,任脈旁開2寸處26.彧中: 第一肋間隙中,任脈旁開2寸處27.俞府: 鎖骨下緣,任脈旁開2寸處

酉時(下午17:00—19:00) 血氣流注於腎經,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也是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主要經絡,由於此時是任務完畢需稍事休息之時,因此不宜過勞。手厥陰心包經: 本經共有9個穴位,其中8個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1個穴位在前胸上部。1.天池: 第四肋間隙中,乳頭外側1寸處2.天泉: 腋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3.曲澤: 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4.郄門(又稱救急穴): 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右手大拇指點郄門穴,同時左手掌作順時針旋轉,對於防止心絞痛療效神奇5.間使: 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6.內關: 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7.大陵: 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8.勞宮: 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掐按勞宮穴就能補養心臟,且補養的速度極快, 手心出汗/心跳過速時你不妨按按勞宮穴9.中沖: 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

戌時(晚上19:00—21:00) 血氣流至心包經,心包經主瀉、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豐盛,易生亢熱而致胸中煩悶、噁心,因此建議晚餐不宜過膩,餐後要休息,運動以散步的方式最好。肝臟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間的心包經、三焦經上找痛點,進行搓揉、疏通,然後再到腿外側的膽經和腿內側的肝經上尋找疼痛、不通的地方進行按摩。手少陽三焦經: 本經一側有23穴。其中有13個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個穴在頸部,耳翼後緣,眉毛外端。1.關沖: 無名指末節尺側, 距指甲根角0.1寸處2.液門: 微握拳,掌心向下,於第四、五指間縫紋端,即赤白肉際處 *可以治口乾咽痛3.中渚: 手背第四、五掌指關節後方凹陷中,液門穴直上1寸處 *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 眼睛酸痛4.陽池: 腕背部橫紋中,指伸肌腱的尺側凹陷處5.外關: 手背腕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6.支溝: 手背腕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可治脅痛岔氣7.會宗: 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穴的尺側,尺骨的橈側緣8.三陽絡: 前臂背側,手背腕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9.四瀆: 前臂背側,肘尖下方5寸,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尺骨與橈骨之間10.天井: 手插腰,於肘尖(尺骨鷹嘴)後上方1寸凹陷處11.清泠淵: 手插腰,於肘尖(尺骨鷹嘴)後上方2寸,與天井穴相直處12.消濼: 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穴連線的中點處 *可治胸悶憋氣、上腹堵脹13.臑會: 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穴的連線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後緣14.肩髎: 肩部,肩髃後方,當肩關節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出現兩個凹陷窩,後面一個凹陷窩即是)15.天髎: 肩胛部,肩井穴與曲垣穴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16.天牖: 頸側部,當乳突的後方直下,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17.翳風: 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18.瘈脈: 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1/3的交點處19.顱息: 頭部,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上的上、中1/3交點處20.角孫: 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髮際處21.耳門: 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22.耳和髎: 頭側部,當鬢髮後緣,平耳根之前方,顳淺動脈後緣23.絲竹空: 面部,當眉梢凹陷處 *刺激此穴可以防止長斑和減少魚尾紋

亥時(晚上21:00—23:00)氣血流至三焦經,掌管人體諸氣通往各臟腑,是為人體血氣運行的要道,特別是人體上肢,以及排水的腎臟均屬三焦經掌管範疇;此時陰盛,要安五臟以利睡眠,注意睡眠時不要特別壓迫到某側的手部,容易水腫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三焦分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膽,下焦腎、膀胱、大小腸, 這條經繞著耳朵轉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說是通治了,耳聾、耳鳴、耳痛都可通過刺激本經穴位得到緩解。這條經從脖子側後方下行至肩膀小腸經的前面,所以和小腸經合治肩膀痛。還能治療頸部淋巴結炎、甲狀腺腫等發生在頸部的疾病。由於順肩膀而下行到臂後側,所以又可治療肩周炎,再下行通過肘臂、腕,那麼網球肘、腱鞘炎也都是三焦經的適應證。足少陽膽經: 本經共有44個穴位。15個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外側面,29個穴位在臀、側胸、側頭部。1.瞳子髎: 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2.聽會: 耳屏間切跡前,當聽宮直下,下頷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空處3.上關: 耳前,下關直上,當顴弓的上緣凹陷處4.頷厭: 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5.懸顱: 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中點處6.懸厘: 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3/4與下1/4交點處7.曲鬢: 頭部,當耳前鬢角髮際後緣的垂線與耳尖水平線交點處8.率谷: 頭部,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角孫穴直上方9.天沖: 頭部,當耳根後緣直上入髮際2寸,率谷後0.5寸處10.浮白: 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天沖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1/3與上2/3交點處11.頭竅陰: 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當天沖與完骨的中1/3與下1/3交點處12.完骨: 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13.本神: 頭部,當前髮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2/3與外1/3的交點處14.陽白: 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15.頭臨泣: 頭部,當瞳孔直上入前髮際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處16.目窗: 頭部,當前髮際上1.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17.正營: 頭部,當前髮際上2.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18.承靈: 頭部,當前髮際上4.0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19.腦空: 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20.風池: 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眼睛酸痛21.肩井: 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22.淵腋: 側胸部,舉臂,當腋中線上,第4肋間隙中23.輒筋: 側胸部,淵腋前1寸,平乳頭,第4肋間隙中24.日月: 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25.京門: 側腰部,章門後1.8寸,當第12肋骨遊離端的下方26.帶脈: 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第11肋骨遊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27.五樞: 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28.維道: 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樞前下0.5寸29.居髎: 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30.環跳: 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骨裂孔的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31.風市: 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橫紋上7寸處。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 治各種皮膚痒疹32.中瀆: 大腿外側,當風市下2寸,或 橫紋上5寸,股外側肌與股二頭肌之間*33.膝陽關: 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34.陽陵泉: 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 治兩肋疼痛35.陽交: 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36.外丘: 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37.光明: 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五寸,腓骨前緣 *治老花眼38.陽輔: 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39.懸鐘: 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治落枕40.丘墟: 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41.足臨泣: 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跖趾結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治眩暈42.地五會: 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跖趾關節)的後方,第4、5跖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43.俠溪: 足背外側,當第4、5趾縫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44.足竅陰: 足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子時(深夜23:00—01:00) 血氣流注於膽, 此時天地磁場最強,膽經會引導人體陽氣下降,是身體進入休養及修復的開端;熬夜會致膽火上逆,引發失眠、頭痛、憂愁易思等多種神經癥狀,因此宜多休養。用力敲打大腿外則4穴(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敲至發熱,以驅趕大腿外則的寒氣. 增加了膽經的氣血流量,及時緩解了肝臟的壓力,從情志上講它也會大大提高人決斷的能力,讓人更加自信、更加果敢. 孕婦,月經期間及血小板不足的人不宜敲打膽經. 23點到凌晨1點不要敲膽經,容易導致肝火大而失眠.足厥陰肝經: 本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其中2穴分布於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部。1.大敦: 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2.行間: 足背,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3.太沖: 足背,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太沖是肝經的原穴, 可發燒時發汗,緊張時舒緩,昏厥時喚醒,抽搐時解痙4.中封: 足背,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的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5.蠡溝: 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中央6.中都: 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7寸,於脛內側面的後中1/3交點處7.膝關: 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8.曲泉: 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9.陰包: 大腿內側,當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10.足五里: 大腿內側,當氣沖(足陽明經)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聯合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11.陰廉: 大腿內側,當氣沖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聯合下方,長收肌的外緣12.急脈: 恥骨聯合的外側,當氣沖穴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處13.章門: 側腹部,當十一肋遊離端的下方處(腋中線上,合腋屈肘時,當肘尖止處是該穴)14.期門: 當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鎖骨中線的第六肋間隙處)丑時(凌晨01:00—03:00) 血氣流注於肝,愉快入眠.


推薦閱讀:

肚子摸起來總是冰涼,當心子宮虛寒!暖宮必按2穴位遠離經痛不孕
全身穴位治療口訣,中醫請收藏!
金門穴位位置圖
胃痛按哪個穴位?

TAG:穴位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