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人際關係------用認知心理學療法

關於人際關係

新的人際關係這樣定義:一個人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表現為他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或者反過來說,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之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表現。與此相似的理解,所有的精神障礙表現的都是人際關係問題的障礙。人際關係的困難和麻煩越多,人的精神障礙也就越嚴重。

我們都生活在「病態」的文明社會裡,在這個社會裡,有些人正常,有些人不正常,而正常的人能去辨別不正常的認知,所以他是正常的。認知心理學療法:就是幫助你改變一些看法,使你能夠更好地對待周圍,融入社會。

一、理解不同的人格

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只能是「動物人」,經過人際相互作用下的成長,逐漸成為了「社會人」。除去遺傳和生物學疾病等原因,心理和人格之健康成長取決於良好的人際相互作用,而心理和人格之各種障礙則是不良人際相互作用的結果。

「我所有的關係是否都是和諧的?」生活似乎由各種關係組成。我們和一切事物都有關係。你和你、我和我、你和我對任何事情的觀點、你和你的目標、和工作關係、和家庭、和其他所有的關係都反應出你和你自己的關係。你小的時候和周圍大人的關係,高度影響了你和你自己的關係。我們與周圍人的主要關係在潛意識裡反應出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如果我們不能在心中重新理清與父母的關係,那麼我們可能就無法創造想要的人際關係。

關係像鏡子一樣映射出我們自己。我們一般都喜歡具有某些和我們相同品質的人,或者具有和我們一樣看待問題的價值觀,這一點對任何人,大人小孩都是一樣。

第七人民醫院王冠軍院長講過一個道理:世界上任何人之間沒有完全一樣的思維方式,你如果讓兩個人同時分別畫一個杯子,結果相差是巨大的,也就是說,人間的思維是相差萬千的,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樹葉的這個道理,你就能夠容忍與人相處的差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即使同類,一般人也都願意和自己性格以及觀點相近的人相處,一個人要和所有的朋友相處是不可能的,如何相處不同性格的人,要承認差別,學會求大同,存小異。性格不同的人,處理問題的方式絕然不同,要在不同之處發現共同之處。人們在交流中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你對一個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必然就有距離。

一個人人格的形成,除了生物學的原因,父母養育方式、生活時代、家庭環境、所受的教育和經歷有關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我們在考察一個人人格的時候,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這樣你才能慢慢相互去接近並能試著成為朋友。每個人都會以獨特的方式來與人互動,有誰的基因和你完全相同?又有誰的個性會和你一毫不差? 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常常是自己對自己態度的投射。

宋丹丹在《幸福深處》書中講:由於每個人的家庭成長中的撫養方式和環境的不同,人格的形成有著絕對的差異,基於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我們要寬容我們周邊的人,接納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的人。

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如今,面對無所不在的各種壓力,對快餐生活的質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會影響人們的情緒,於是人們很可能處於一種暴躁、易怒的狀態。如果這時有人或事物作為導火索,那麼他們的怒氣就會爆發出來,會將周圍的人捲入這個狂風暴雨的圈子裡。

只要是一個社會人,肯定都有著自己的煩惱,甚至有著難以啟齒的煩惱,它必將通過情緒表現出來,但是你應該儘可能地消除情緒的負面效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情緒的正面效能,這種能力,不管對誰來說,都是極其必要的。

達爾文說:「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有些人的情緒經常處於低潮,特別容易遷怒周圍所有的人、事、物。因此,情緒的控制極其有待於智慧的提升,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對待不如意,只有三個字「不遷怒!」 。學會判斷和自我剋制,對一個人的人格穩定很重要,前者是知性,後者是智慧。我們不能太以自我為中心,懂得剋制,求得內心寧和則是智者,所以,我們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千萬不要讓我們的衝動把自己帶到危機的邊緣,這樣不可避免地對自己有著惡劣的影響。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是通往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礎。而那些不會管理情緒的人,在其他任何事情上也是難以成功的。

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意思是一個人能做到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憤怒,是一個人情緒的激烈爆發,經常憤怒的人,絕對不是性格的使然,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所有的負性情緒體驗均是對事物的某些不合理觀念造的也就是錯誤認知的結果。憤怒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給人帶來情緒上的不快和行為上的惰性。一般情況,怒氣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脆弱的,容易控制的。如果不能抑制非理性情緒,後果對自己一定是無法彌補的。所以,當遇到不愉快事情的時候,感到非常地憤怒,提醒自己克制自己,努力保持冷靜,延緩動怒時間,比如:第一次延遲10秒鐘,第二次延遲20秒鐘,意識到自己能夠延遲動怒的時間,學會了控制自己,防止衝動的發生。當你熬過了10秒鐘的時候,也許憤怒的情緒就真的冷卻了下來。俄國有個文學家曾經警告容易激動的人:「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裡轉個圈。」憤怒之時不講話,確實是緩和激情,冷卻頭腦的一個無奈之舉。從憤怒情緒發展的規律來看,自我控制越早越好,或者遇到即將憤怒的場合,迅速離開也是一個辦法。

宣洩憤怒還有幾個辦法:在東部佳士客大商場那兒有專賣出氣袋的物品,買回家裡,將心中的不爽,拿起木棍,對準安放在那裡象徵著你的老闆、讓你生氣的人,狠狠地揍個痛快,用運動來對抗你的憤怒。如果沒有那麼嚴重,你也可以通過寫日記,繪畫的方式寫在紙上,這些動作雖然不一定是意識層面上的,但是很可能會使人有「一吐為快」的感覺。上述辦法很多人已經嘗試,效果不錯。

在提醒控制發怒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是想著通過爭吵而改變他人的想法是極其愚蠢的,那樣只能延長自己的憤怒。我們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絕對不可能苛求別人順從你的意見與行為,抵觸別人實際是在增加你的痛苦,把自己推向苦海。所有的疾病都是不寬容導致的。

人際關係的核心,其實就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健康的人是具有張弛自我調節能力的人。我幸福著你的幸福,快樂著你的快樂。

嚮往成功的人一定要記住這一禁戒:勿發脾氣。一定學會告別憤怒。

假如上述的辦法沒有效果的話,那麼你很可能是一個不容易接納周圍的人或者是一個自我就不能和諧的人。當一個人不能接納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相處的時候,你就肯定不能與別人友好相處。因為你對自己都百般挑剔,又怎能和別人有真誠良好的交往呢?

一生中情緒穩定的重要幾條:1)吃的好、睡得著;排得下;2)有重要的幾個朋友,獲得安全感;3)平衡好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間的和諧關係;4)做好本職工作,培養興趣愛好。

三、學會傾聽和尊重

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在人際交往上很失敗的人,究其原因是他們不能夠懂得或者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重要。特別是在聯勞協作的工作崗位中,有的人喜歡自我表現,喜歡誇大自己的功勞,做出的貢獻總是比別人大,這樣無形之中,傷害了一起工作的同事。讓人感到自己重要是人類行為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法則。如果人們都遵循了這一法則,那麼誰也不會麻煩在身,而且都可以得到真誠的友誼和快樂。相反,如果違背了這個法則,難免就會出現麻煩。有個名人曾經說過:「人類本質里最深層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哈佛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假如你有抬杠、反駁的愛好,也許偶爾能獲勝;但是那是空洞的勝利,是愚昧的、虛榮心的產物,它可以引發一個人的怨恨為代價,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你必須克服經常與人爭論的弱點,雖然爭論中你確實有理,但是要改變別人的主意,你就錯了,無論對方聰明才智如何,任何人都不可能靠辯論改變他人的想法。甚至有些人,你越和他辯解,越爭執,他越頑固,甚至很偏執,你的周圍一定有這樣的人。與人相處的時候,只要是發生過爭吵,無論怎樣妥善地處理,總會在情感上蒙上一層陰影,為以後的相處帶來障礙。

給足別人面子,也是給自己面子。所有即將爭吵的場合,都是可以避免的。一個懂得維護別人面子的人,一定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尊重了別人,也就獲得了別人對你的尊重。

要牢記:人們對負性事件的記憶遠遠大於正性的記憶。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

每個人都在無意識地教會了讓別人如何對待你自己,有的人教會了讓別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會了讓別人憎恨自己;有的人教會了讓別人記住自己。。。。。你呢?

你和一個人的交往,實際是和這個人的形象交往;反過來說,是你教會了別人喜歡你(或討厭你)的東西。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肯定、認同,需要自身的價值得以體現,希望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有一種很重要的地位。你不喜歡廉價的恭維,但渴望微笑與真誠的讚美。「真誠、慷慨地讚美他人」。我們的內心都是相通的。我們必須遵循這一永恆的定律-------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那麼你就應該怎樣去對待別人。沒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只有相互的尊重,才能相互的認可。

面對日常生活等方面中的諸多失誤和麻煩,我們要學會運用這些詞語來消除,如:「對不起,麻煩您。。。。」「我能不能。。。。」「您願意。。。。」「非常感謝。。。。」等;在工作中甚至常常要使用:「我說清楚了嗎?」,決不可以說:「你懂了嗎?」等等。喜歡道歉的人,永遠保持了一種自如的心態,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容易獲得良好的感覺。

要得到多少,你就得先付出多少。任何東西只有先從你這兒流出去,才會有其他東西流進來。而且,你的付出越慷慨,你得到的回報就越豐厚。你在付出時,越吝嗇、越小氣,你得到的就越少得可憐。

有的人和朋友很親密、很接近,但是,在他的精神世界裡你們也密不可分,但是,他可能恨你、嫉妒你、渴望擊敗你或者控制你,或者你可能是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這種動力的另一面可能是對你的依賴,(願意服從你)和移情(把一種深層的情感投射給你),但是對你的依賴和移情是他理性中不能接受和認同的東西,因而讓他產生了對你既無奈又憤怒的感覺。假如,你能夠讀到朋友的這種雙重性,那麼有利於你與他保持一種距離,有這樣一個邊界,彼此相處起來,反倒可以輕鬆起來。

還有的人在工作中,一旦出現點瑕疵,首先歸因是別人的問題,指責、埋怨別人這是經常遇到的現象,你綜觀周邊,很少有內歸因主動承擔過失的同事。即使有人能夠達到這個境界,你是否能夠閱讀懂:「寬容是所有美德的皇后?」人們應該彼此寬容,每個人都存有不完美,在人最薄弱的方面,所有的人都恐懼被切割搗碎。學會心隨境轉,每一個蹲下,都是為了下一個躍起。唯有利用蹲下所積蓄的能量,才能在躍起時發揮更好的作用。

狄更斯說:「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其實,有很多的困境,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所有環境中的感受也都是人為的結果。只要眼睛不失去光澤,心靈就永遠不會荒蕪。總之,不管什麼時候不要陷入自負的深淵。

有很多時機我們沒有把握好人際交流的互動原則,特別是不能很好地做到認真地傾聽,使之錯過了很多的信息。在傾聽這門功課上,我發現,很多人有不合格的傾向。前一段時間,單位上管轄的一個地區老幹部活動室與院里基層單位的一個職工,住戶在7、8年前因為地皮的劃分糾葛,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幾年來,矛盾、衝突一直不斷,給部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由於我分管這項工作,所以要經常參與討論、分析等會議,長期以來心理的疲憊給解決問題帶來了很大的消極性,常常是只要聽到又是這件事,立刻打斷對方的話語。春節前,兩家矛盾再次升級,甚至驚動了公安110,迫使領導又出面,當我們的副部長再次與我交流的時候,我竟然還沒有聽清楚領導的意思,立即打斷了他的話語,好像是你要說什麼我都知道,此時,領導微笑著:「。。。。我知道您不想聽,讓我把話說完好嗎?。。。。」我猛然感到很羞愧,自己在50歲的這個年齡了,竟然扛不住讓人把話說完的這點焦慮,再者,讓人把話說完,起碼也是尊重。此時,我的理性層面上戰勝了我的非理性情緒,我努力壓抑著,聽著領導的想法和看法,直至聽完才明白領導談的並不是我認為的那個意思。。。。。自製就是對自己的苛刻,別人做不到的,你要做到;別人都在那麼做的,你可以不去效仿。自制能力是決定成敗的基礎。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我立即反思了近期由於工作頻率較快,忽視了特別是關於「傾聽」這個環節,常常是沒有等人把話講完,自己就預期做出了反應。

我們經常犯下一些意識層面不以為然的錯誤,甚至傷害了同事之間的友情,竟渾然不覺。假如,談話的人沒有我們的學識高,我們就會虛與委蛇的聽;如果談話的人,冗長繁瑣,我們又會不客氣的打斷敘述;如果談話的人,詞不達意,我們又會明顯地露出厭倦的神色;如果談話的人缺少真知灼見,我們很可能連諷帶刺,令人難堪,。。。。凡此種種,都有過無數次的表演。人不怕失誤,就怕不覺悟。一個有悟性的人,終究會改變的。

世界上可以說,天然地掌握了傾聽藝術的人是少兒又少的人。如果,你的朋友向你訴說刻骨銘心往事的時候,你的身體能夠往前傾、你的目光是那樣地和煦、你屏息關注他的神情、你隨著他的情感波浪而起伏,如果他高興,你也報之會意的笑容,如果他悲哀,你便陪伴著垂下眼帘。如果他落淚,你溫柔地遞上紙巾。。。。朋友告訴你,你給了他尊重,給了他關愛,給了他孤獨與撫慰,給了他快樂以加倍。。。他會感覺你和他一起度過了難忘的時光。這就是傾聽的魔力。傾聽就是用儘力氣去聽。 只有認真地聽,你才能對周圍有更確切的感知,才能對事情有深刻地把握,才能把他的智慧基於己身,才能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胸懷。

重視了傾聽,你會發現有很好的作用。我的一個同事,父親體檢中查出了肺癌,無疑給她打擊很大。對於從來沒有涉足過醫院看病的她,從到處打探聯繫住院、邀請大夫、座談病情、醫療保險、辦理大病、甚至請客等深感即沉重又壓力,如何操作過程,並要有好的結果,每天陷入絞盡腦汁的狂想之中,可想而知,她的焦慮是如此之大,但是她每天的運作過程,辦理結果對於她的心情的好壞有著極大的關係,假如,你對她父親的病情保持著共情或同理心,她會無意識的層面上感覺有心理的支持,每天運作的結果她都會向你傾訴,你只要能做到一點:認真地聽或者不斷地點頭表示認同,她就會感到莫大的欣慰,之後,她會去全力以赴的去干她的工作。

真誠最能打動人。人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而感動一個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捨或者其他投入,往往一個熱情的問候,溫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靈中灑向一片陽光。微笑在人際關係中起著調和劑的作用。一個懂得微笑和學會讚美的人,往往能夠抓住機遇,顯示自己的自信、涵養。

四、人活著就要學會改變

人一定要學會改變自己。很多事情,你無法改變客觀,你更不可能期待著改變別人。先知穆罕默德叫山過來,山卻沒有過來,默罕默德說:「你既然不能過來,那麼我就過去」。按照成功學的原理,不同的思維決定不同的出路,講的就是一個人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善於變化角度看問題,這樣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你永遠休想著站在你的立場上說服他人改變原來的想法和做法。你也休想以一個家長的身份讓你的孩子做這個,不要做那個等等。當你又要發表看法,想當然地提出建議的時候,養成習慣不妨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往往可能成功。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個人要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據社會角色更新你的面具,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現。面具後面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真我,也是真實的人格,它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每個人都有雙面性格,我們總是把真實的自我隱藏在人格面具後面。但是每個人必須在「面具」和「真我」之間保持平衡,才能獲得心理上的和諧。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我們的上司,上司和上司也是不同的,試想:我們周邊的領導前前後後有一樣的風格嗎?沒有相同工作模式的領導,不僅如此,恐怕還南轅北轍。假如我們與領導的思想、行為不同,我們只能本著誠意與領導接觸,屏除一切主觀看法或者其他同事的意見。多從領導的角度考慮:領導需要什麼資料?怎樣可以幫助他?切忌:1)公開場合表明你的不同意見;2)背後不能隨意說領導的壞話,否則吃虧的一定是你;3)協助領導完成工作目標;即使工作出現了差錯,不管是誰的原因,不能以任何借口來推卸責任,不要去解釋,同時要學會接受批評;4)對領導交代的工作,最好多檢查幾遍以後,再上交;5)保持與領導有良好的溝通,微妙、簡潔、有力。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做合適的事情。

接近領導是有風險的,不接近領導你恐怕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

只有保持好恰當的人際關係的距離,才能擁有和享有高質量的人際關係。人際交往的目的就是愉悅別人和愉悅自己。

中國文化傳統中的處世哲學:1)逢人說上幾句話,不可盲目全掏一片心;2)留心別人的忌諱,別忘傷口上撒鹽;3)別碰別人的痛處,說話投其所好;4)揚手不打笑臉人,微笑、學會讚美。

重要原則:1)不要期待太多,也不要讓別人對你期待太多;2)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3)學會社交技巧;4)把自己放低,示弱,從生活中找個理由仰視別人。

活著就必須不停地改變:別忘了提醒自己,生命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生命永遠處於變化之中的狀態,必須不斷地創造新的風格,新的策略以及新的轉變。「生命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當你的工作或者生活陷入了困境的時候,別忘了提醒自己這句話。

我們現在生存在一個合作的年代裡,幾乎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在某種合作形式下的經營。儘管知識有重要的分量,但是企業家所要進行的最困難的工作就是誘導與他人一起工作的人。在自願和諧的精神下貢獻他們智慧與勞動,這個環節十分的重要。如果拋開合作,自己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成功,所以說,沒有人能獨自的成功。

工作中,我們要學會體諒別人,站在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和衝突就會減少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融洽。

示弱是為了更好地控制:有一位企業領導,曾經擔任過財務部長,在就職演說中說:「我不擅長計算機之類的工作,因此,我希望諸位能助我一臂之力。」這番言辭馬上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聰明的下屬,針對不同的上級,總會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的愚笨來反襯領導的高明,主動「示弱」一定會減少不滿和嫉妒。

假如一個人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著表現自己,極其希望成為被重視的人,那他的認知水平一定是沒有達到高度的人。很多的人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卻低,對人際關係不敏感,經常暴露才氣,鋒芒畢露就是招惹是非的禍根,惹了「禍」都不知道事出哪裡,你確有追求完美的能力,但是你忽視了平衡和處理好左右人際關係的能力,因此才高氣盛最好不要過傲。再加上一點防人之心,特別是防著嫉妒心很重的人,免得惹來是非。總之,一個人無論能力大小,最好不要太鋒芒畢露,低調、微笑、示弱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一個人只要活著,就要學會「低頭」和懂得「低頭」。它是清醒中的嬗變。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我們的處境就會有更好的空間。

世界上沒有直線,一個問題不解決,也不一定沒有結果,老是想改變一切,最終你會頭破血流,所以你還是要接受現實比較好。

五、學會感恩

一個不懂的感恩的人,一定是一個不懂得滿足的人,俗話說 「是一個喂不熟的白眼狼,」肯定是一個人際關係糟糕的人,他必然是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心中充滿嫉妒、整天被怨恨的情緒所啃噬、痛苦不堪的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樣東西都依賴於其他或並進的東西。無論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朋友的幫助、領導的態度。。。沒有人可以孤獨地成長。給予就會被給予。生命中最美麗的一面來自於互相的關愛。

你沒有感受到感恩是你沒有學好這個本領,你仔細的審視,生命中的感恩可以說是隨時隨處,無處沒有。甚至,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你都應該感謝,是他們教會了你怎樣去面對成長中的挫折而使你變得更加智慧、人生更加完善。

當你學會感恩的時候,再次回顧人生經歷的時候,你會有著驚喜的轉變。

懂得感恩是獲得幸福的源泉。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忘記感恩,對於別人的幫助,我們一定要謹記心中。別人的幫助不是理所當然的,點點滴滴都是人情。真正領悟了感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定會變得是那樣的和諧、那樣的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的更加健康和更加快樂!

推薦閱讀:

李雲迪和王力宏的關係?
門位與灶門的關係
八字與文昌學堂的關係
十神不是神,是元素的關係
八字看你與男友的關係,到底何去何從?

TAG:心理學 | 心理 | 認知 | 認知心理學 | 認知心理 | 關係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