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視頻教學|太極拳入門系列文字講解(八)
06-06
【中國國際太極拳網 太極拳教學頻道】習練太極拳主要是氣沉到下丹田,下丹田的核心點是:以自己的肚臍下三指為核心,逐步擴大範圍,這為下丹田。打拳當中,老師講意守丹田,就是大腦想住丹田,想著丹田以後,意念守在這個位置,要把丹田放鬆,放鬆也就是呼氣,丹田一放鬆,氣就會沉到下丹田。 關於丹田,現在網上講的很多,有很多講的模糊、不清楚,我要給大家講講怎樣給丹田進行訓練。我們的丹田,有可能說練了十年拳也沒有丹田,有人說我練的時候什麼叫丹田沒有感覺。丹田,意念在這裡,我們練的時候,讓它旋轉,有意識重心在右,往左的時候丹田旋轉,重心在左邊,重心再往右邊,丹田在左右螺旋,左右旋轉在動,這是一種方式。另外,丹田還可以從上往下,這是從上往下摺疊勁,還可以從下往上。比如打拳的時候一起勢,從下往上,螺旋下沉。這是左右上下摺疊,還可以餘角,丹田在餘角,比如擊地錘,丹田往下走,這是丹田的餘角。 我們訓練的時候應該是兩腿叉開,以重心來帶領,旋轉,丹田在旋轉,也就是說,我們練陳式太極拳,以丹田為核心,丹田不動,全身不動,丹田一動,全身全動。丹田就像汽車的發動機,我們的大腦就是鑰匙,一開,方向盤就等於我們的四肢,包括車輪子,這是咱們的手在開動,發動機一停,這拳就停下來,定勢。丹田,一動,打拳,就運轉,靠丹田來打拳,這是進入練陳式太極拳的第二個階段。 詳解: 一、丹田 丹田是人體經絡的主要組成部分,古中醫認為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所以從古至今不管是中醫還是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氣功養生等,都對丹田非常重視,把它作為練功養生的主要根源。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一)、上丹田:上丹田位於在兩眉間印堂穴。 印堂穴:清頭明目,通鼻開竅。 上丹田在督脈的循行路上,是陽氣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練功入靜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鍛煉神經系統,控制自己的意識活動,調節、增強神經中樞,抑制整體代謝機能。所以,練功後會感到體力增強,精力充沛。 (二)、中丹田:中丹田位於胸部膻中穴。 膻中穴:募集心包經氣血。 練功時意守中丹田,有養氣增氣、練氣化神的功效。隨練功的深入中丹田就會從初始到有氣,從氣少到內氣充盈,待內氣充盈後可促進氣通五臟六腑及周身經絡血脈。並能在人體內產生保健與抗病的本能。 (三)、下丹田:下丹田位於臍下三寸處之關元穴(小腹部分)。 關元穴:培補元氣、導赤通淋。 下丹田即正丹田,或有稱之為氣海,藏命之所。下丹田,是練功誘導得氣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鍛煉體液系統,激發體內的能量物質,以調節、充實體液循環,提高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激能性效應。 練習太極拳時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以幫助意識進入氣功入靜狀態,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因為這個部位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它位於人體中心,是任脈、督脈、沖脈三脈經氣運行的起點,十二經脈也都是直接或間接通過丹田而輸入本經,再轉入本臟。下丹田是真氣升降、開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養胎的地方。《難經》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所以氣功家多以下丹田為鍛煉、匯聚、儲存真氣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氣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人體的強弱,生死存亡,全賴丹田元氣之盛衰。所以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保養丹田元氣。丹田元氣充實旺盛,就可以調動人體潛力,使真氣能在全身循環運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調節陰陽,溝通心腎,使真氣充實暢通八脈,恢復先天之生理機能,可以促進練功人的意識達到入靜狀態,促進身體的健康長壽。 二、訓練氣沉丹田的方法 (一)、靜養功 1、採氣法: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屈膝松胯,立身中正,虛靈頂勁,周身放鬆,舌尖抵上齶,自然呼吸,眼睛平視或微閉,內視丹田,兩臂自然下垂大腿兩側;兩手外翻上提,掌心朝上托起,托至頭頂弧形內合,掌心朝下,兩臂放鬆下沉,兩掌由頭頂經面部、胸前下按至小腹(丹田),兩掌付按小腹稍停,隨後兩掌分開順兩腿下沉,氣至腳底;然後兩掌外翻----按照前面的動作要領進行循環練習。 練此功時,要求兩掌上升為吸,下落為呼,呼吸要深長細勻;初練時呼吸自然,隨著鍛煉循序漸進,使動作和呼吸逐步達到自然配合,呼吸深長細勻;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入靜,內外結合,天地人合一,將陰陽之氣注入體內丹田,內氣貫通。 2、抓氣法: 採用上步雙手纏絲的練習方法,進行抓氣法的練習。 (1).右側雙手抓氣法:立身中正,兩腳並立,身體右轉,右腳隨身外擺60度左右,重心移向右腿,屈膝下蹲,左腿提起向左前方上步,同時兩手捋至右側,掌心斜朝後;沉胯,蹬右腿,腰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內旋右手外旋,掌心朝外;雙手弧形由右肩前向左前按至左肩前,兩掌心斜朝左下;隨之蹬左腿,腰右轉,身體重心後移,兩手隨重心後移外旋,由掌抓氣變拳收至小腹,拳心朝上,將氣貫注丹田;腰繼續右轉,兩手由拳變掌,同時左手內旋右手外旋,掌心朝外;然後重複前面動作,進行前按抓氣注入丹田循環練習。 (2).左側雙手抓氣法:與右側雙手抓氣法動作要領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按要領循環練習即可。 練此功抓氣時,要對準一個目標,意念集中,將目標的氣體抓過來注入丹田,在運動的過程中同時配合身法運動,也可起到太極拳纏絲功的練習;練功的運動量、架子高低、次數多少因人而定。 3、丹田內傳運氣法: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屈膝松胯,立身中正,虛靈頂勁,周身放鬆,舌尖抵上齶,自然呼吸,眼睛平視或微閉,內視丹田;左手掌放在小腹肚臍上,右掌按在左掌上(女士是右掌下左掌上),兩掌撫按肚臍;周身放鬆,屈膝沉胯,身體右轉,兩手隨身體右轉上升,隨身體左轉下降,以意念帶動身體,身體催動手動,配合呼吸順時針畫圓,由小到大畫36圈(女士逆時針旋轉36圈),圈大可到胸部與小腹部;然後兩手交換右手下左手上(女士左下右上相反),兩掌撫按肚臍;周身放鬆,屈膝沉胯,身體左轉,兩手隨身體左轉上升,隨身體右轉下降,以意念帶動身體,身體催動手動,配合呼吸逆時針畫圓,由大到小畫24圈(女士順時針畫24圈);然後兩手平按在肚臍上配合呼吸,呼氣兩手向前,吸氣兩手向後,丹田在前,命門在後,通過呼吸,一呼一吸前後貫通。 練完此功後,兩手相搓發熱,進行按摩面部及耳朵,然後用兩手掌捂住雙耳,用手指敲擊後腦勺36下,最後做全身放鬆運動。 (二)、靜功 靜功分三種,外形沒有動作,主要是以意導氣,以氣導身,貫通大小周天的練習方法。 1、盤坐養生功:自由盤坐,坐的自然舒服即可,兩小臂放在兩腿膝蓋上,兩手在小腹前左手托右手,兩拇指相對;要求立身中正,虛靈頂勁,周身放鬆,舌尖抵上齶,嘴微合閉,自然呼吸(人體生理呼吸也就是順呼吸),眼睛平視或微閉;靜坐,意念集中,內視丹田;用意念聽取呼吸,引導內氣運行,疏通經絡,逐步打通小周天與大周天。靜坐時間可長可短,一般時間不能少於20分鐘。 2、平坐養生功:平坐椅子或凳子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腿與地面垂直,兩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掌心朝上;其要領與盤坐養生功要領相同; 3、站立養生功:按此要領站立也可進行習練。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太極拳經
※「太極十年不出門」
※孫氏太極拳初級修為
※[轉載]太極十三勢詳解
※太極雜說61-61-62-63-64-65-66-67-6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