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銀行間債市 理財產品獨立開戶意味著什麼?

日前,央行金融市場司向16家銀行發布了《關於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給了銀行理財資金進入銀行間債市投資一個正式的「名分」。此前,由於央行對債市的整肅,以丙類賬戶進入債市的銀行理財資金一度缺席債市,被暫停開戶及買入。

在眾多業內人士眼中,此番央行對銀行理財資金進入銀行間債市重開口子,一方面明確銀行理財產品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體交易地位,另一方面旨在規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銀行間債市的行為。

流動性管理難度將增加

按照央行的規定,未來申請在銀行間債市開設理財產品債券賬戶的管理人應按照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則開展理財投資管理業務,實現每隻理財產品與所投資產的對應,每隻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同時,申請在銀行間債市開立債券賬戶的理財產品,應以單只理財產品的名義開戶,但理財產品由非本行的第三方託管人獨立託管的,也可以理財產品系列或理財產品組合的名義開戶。此外,管理人的自營債券賬戶與理財產品債券賬戶之間,以及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債券賬戶之間不得進行交易。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該通知的實施,不僅將有效杜絕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灰色利益輸送,同時也對未來銀行理財的管理能力以及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一管理人的不同理財產品之間的債券交易和資金拆借行為被徹底杜絕,將增加銀行理財產品管理的難度。這意味著今後每個理財產品都需要獨立地做好流動性管理的工作。」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姚嵐表示。

不僅如此,未來銀行作為理財產品管理人,需要在銀行間市場新開設若干債券賬戶,以實現每個理財產品對應一個債券賬戶,這將大大增加銀行理財業務的工作量。為了儘可能降低理財業務的工作量,銀行可能傾向於發行開放式理財產品,「因為這類產品賬戶開設和賬戶維護的工作量相對較小。」

招商銀行某位產品經理直言:「事實上,開發基金化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僅是銀行理財未來的趨勢,也符合監管的要求。從去年開始,招行就已經開始推出一些基金化的開放式理財產品,未來市場上這樣的產品會越來越多。」

短期理財產品或減少

2013年3月銀監會發布的「8號文」,其主旨之一便是銀行理財產品與投資標的的一一對應,並做到每個產品的單獨管理、建賬與核算。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銀行理財賬戶往往與其自營賬戶、或者與其他理財賬戶之間經常進行債券的交易結算。這不僅形成了自營賬戶與理財賬戶之間事實上的利益輸送通道,更讓一些理財產品投資標的進行期限錯配成為可能。

「通常情況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都以中短期為主,尤其是1—3個月期限的最多。這些產品很大一部分投向了債券類資產,但市場上大部分債券都是1年期以上的,銀行就通過滾動發售的形式,用期限錯配的方式將『長債短做』,一方面提升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客戶資金。」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種操作方式和其他期限錯配的投資方式一樣存在隱患。「一旦市場流動性緊張,就很容易出問題。」前述人士表示。而在此前,銀行的解決之道是通過發行超短期理財產品來解決,「相當於銀行向投資者讓利,少賺點錢。」

不過,這樣做的前提是銀行理財的賬戶與其自營賬戶或其他的理財賬戶「混」在一起交易。「此前銀行理財戶中丙類戶和乙類戶都有,但一個理財賬戶可能對應多個理財產品,這次《通知》明確要求一個理財產品一個交易賬戶,令理財產品資金的債券交易首先實現了嚴格意義上的獨立核算,這是對理財賬戶的進一步規範。」姚嵐表示。

而在某大行理財師的眼中,銀行理財賬戶投資債市的賬戶規範後,理財產品單獨建賬、獨立核算將成為現實。「但由於資金的期限錯配不再可行,相信未來市場上的短期產品數量將會減少,而越來越多的現金管理類工具或應運而生。」

該人士分析,由於資金池的運作模式,很多超短期理財產品存在期限錯配,例如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實際上投資的債券品種為半年甚至1年期,「一對一」之後,債券類理財產品的期限或將得到延長,否則銀行將為產品期限和投資期限匹配而犧牲收益率。

銀行理財收益率或下降

在銀行理財產品中,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產品佔據半壁江山,因其普遍期限較短,收益率較穩定,所以一直以來是發行的主力和最受投資者偏愛的品種。以普益財富2014年1月的統計數據分析,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產品共發行了1371款,佔比為44.95%。

在賬戶「一對一」政策嚴格執行以後,原先各種理財產品「一鍋混」的難度加大,銀行將被迫犧牲一部分自身的收益來保證銀行理財在大理財市場中的市場佔有率。

來自券商的一位債券交易員分析,「如果後續細則出台使之得到嚴格執行,理論上資金池的糊塗賬可能就沒那麼容易掩蓋,之前自營資金和理財資金之間,不同理財產品之間利益輸送困難加大,短期內銀行不會明顯降低產品預期收益率,而是降低中間拿到的利潤。」

雖然沒有任何人拿出證據,但在資金池不透明的運作模式下,銀行完全有權決定從實際收益中拿出多少作為產品收益,這也就是不同的時間節點(例如季末、年末),銀行為吸引資金而拿出遠高於平日預期收益率的原因。

在理財產品單獨開戶後,債券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短期內或不會有太大波動,但可以預料的是,類似產品的收益水平將下滑。

對於普通投資者,應該意識到銀行理財產品在未來或許會打破無一浮虧的神話。同時,對於以現金管理需求為主的投資者,應該考慮貨幣基金或銀行自主開發的現金管理類工具。如平安銀行的「平安盈」、廣發銀行的「智能金」、交通銀行的「實時提現」、工商銀行的「天天益」等。


推薦閱讀:

楊濤:讓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成為貪官的夢魘(大河報 2008-8-26)
做生意虧了,已無房無財產,欠了幾十萬債,但一直在少量還,但對方非要立馬還清,咋辦?
案情精析 | 這套房子是父親的遺產嗎?
論詐騙犯罪中的財產處分行為
【專家說法】房產證加名字就算是共同財產了嗎

TAG:銀行 | 產品 | 理財 | 理財產品 | 獨立 | 財產 | 債市 | 開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