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識】中國美麗的傳統愛情故事
今天是七夕節,這一天又被稱為乞巧節,是女性向織女乞求智巧的日子。現代人將七夕視作中國的情人節。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中國古代幾個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中國最著名的民間傳說之一。傳說天上的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看上了人間放牛的牛郎。二人結婚後生下了一男一女,十分恩愛。但天庭不容,王母將織女捉回。牛郎身披老牛皮攜兒女追逐。王母用發簪在二人之間划出一道天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天各一方,化為牽牛星和織女星,在每年的七夕二人才能靠喜鵲橋相會。
這個故事是從牛郎星和織女星演化而來。牽牛、織女之名《詩經》中就有。漢魏間,兩星開始人格化。漢代的樂府詩《迢迢牽牛星》有關於他們的歌詠。南朝梁的《荊楚歲時記》中有故事的較早面貌。裡面說:天帝的女兒住在天河的東邊,她年年在織布機上勞作,織出錦繡天衣,都沒空打扮容貌。天帝可憐她,准許她嫁給天河西邊的牽牛郎,織女出嫁後荒廢了紡織的工作。天帝大怒,責令她回到天河東邊,只許他們一年相會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喜鵲的頭頂會突然禿去。相傳這天牛郎和織女在銀河的東岸相會,以喜鵲為橋樑,所以喜鵲頭上的毛都被踩禿了。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流傳演變中,融進了人們對二人的同情,增加了理想的成分,還衍生出許多變異的說法。如在內蒙古地區的流傳中,老牛就成了幫助牛郎戰勝哥嫂的助手,並且有岳父考驗女婿的情節。牛郎忘了織女囑咐的話,結果被天河所隔。
▲孟姜女
孟姜女的傳說流傳了千百年。傳說,秦始皇修長城四處抓壯丁,孟姜女的丈夫萬喜良被抓了去。結果被活活累死,還被埋在了長城裡面。孟姜女千里送寒衣,聞聽此話,放聲大哭,哭聲感天動地,哭倒長城八百里,現出了丈夫屍骨。秦始皇見孟姜女美貌,欲納為妃,並答應了她披麻戴孝為丈夫發喪的條件。孟姜女最後投海而死。
孟姜女的原型為春秋齊國的杞梁之妻,在《左傳》中是一個知禮的婦女形象。杞梁攻莒戰死,齊侯欲郊吊,杞梁妻因郊中不是弔喪之地加以拒絕,齊侯不得不改在杞梁家裡弔唁。傳說從此發端。漢代已經派生出杞梁妻哭倒城牆(或山),負屍骨歸,最後投水而死的情節。北齊屢築長城,徭役繁重,民間多征夫怨女。杞梁變成被打殺的築城民夫,杞梁妻成為尋夫認骨、哭倒長城的人物。唐代《雕玉集》所引《同賢記》中,這個故事已成雛形。杞梁妻的名字被說成孟仲姿,並且有她滴血認夫屍骨的情節。在敦煌曲子詞中,她正式被稱為「孟姜女」。明清以來,孟姜女被說成是葫蘆所生,由於葫蘆(或瓜)牽連到比鄰的孟姜兩家,故名「孟姜女」。並增加了不少新情節,故事終於定型。明清時期,隨著孟姜女廟、孟姜女墳等的建立,各地方志與碑刻的記述尤多。孟姜女的故事在各地戲曲、唱本中也成為常見題材。
▲天仙配
「天仙配」的男女主角分別是董永和七仙女。孝順的董永賣身葬父,要在傅員外家為奴三年。他的孝行感動了私自下凡的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兩人以大槐樹為媒,結為夫婦。七仙女一夜織錦10匹,幫助董永改三年長工為百日。百日期滿,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不得不忍痛分別。
董永的孝行始見於東漢末年武梁祠石刻畫像。魏晉時期,曹植的《靈芝篇》和干寶的《搜神記》增加了天帝派遣神女下凡,幫助董永償債的情節。唐代的敦煌變文和宋元話本《董永遇仙傳》對故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著重描寫路遇、償債、訣別等部分。增加了董永和仙女一起生活的時間,二人在生離時更加摧心慟肝。明代的青陽腔《織錦記》又豐富了變文和話本的描寫,對後世戲曲有很大的影響。
我國很多地方戲種都曾演繹過「天仙配」的故事,其中以黃梅戲最為有名。今本黃梅戲《天仙配》是劇作家陸洪非根據老藝人胡玉庭的口述改編的。劇本剔除了董永與七仙女離合系由天定的宿命論思想,對七仙女的大膽、直率,董永的忠厚、淳樸,都有動人的刻畫。1953年,由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演出。1955年,由嚴鳳英、王少舫主演,並被攝製成電影。「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等唱詞,至今流傳於神州各處。
▲黃梅戲老電影《天仙配》劇照
▲梁祝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傳說已流傳千年: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員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途中與書生梁山伯相識,二人一見如故,義結金蘭。二人同學三年,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不知她是女子。後英台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淳樸,不解其故。英台謊稱家中有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做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英台已被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後山伯被朝廷詔為鄞縣令,但他憂鬱成疾,不久身亡。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複合攏,風停雨霽,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記載梁祝傳說的最早文獻是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張讀的《宣室志》中基本上有了這一傳說的全貌。梁祝傳說在元代已經改編成戲曲。明代則有《同窗記》,還有《英伯相別回家》的單齣戲曲。《山伯千里赴約》《樓台會》《祝庄訪友》等都是以這個傳說為題材的戲曲傳統劇目。現代戲曲有川劇和越劇的《柳蔭記》與《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文學、音樂、舞蹈等領域也都有根據梁祝題材創作的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白蛇傳說
白蛇傳說講述的是蛇仙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故事。修鍊有成的白娘子通過一系列有意的安排,與許仙相見、相愛、成婚。婚後夫妻在鎮江開藥店為生。與白蛇有仇的蛤蟆精變作法海和尚,唆使許仙讓白娘子在端午飲下雄黃酒,現出原形。許仙嚇死。白娘子與青蛇所變的小青盜得仙草救活許仙。法海又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使夫妻分離。白娘子與小青水漫金山大戰法海,但白娘子因有孕未能取勝,回到杭州。在西湖斷橋白娘子與逃出來的許仙相遇,夫妻團圓,並獲貴子。法海又將白娘子鎮於雷峰塔下。故事結局,一說小青苦修法術,後來毀塔救出白娘子,並一起打敗法海,並將他定在螃蟹的肚臍內;一說白娘子的兒子中了狀元,救出母親。
這一傳說雛形可追溯到宋代,最初可能起源於民間發現巨蟒的傳聞,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唐傳奇《白蛇記》的影響。傳說在流傳中的發展大致有四個階段:以《西湖三塔記》和明末《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為代表的前兩個階段,強調的是白蛇的妖性,寫人妖間的感情糾葛,主題是歌頌佛法無邊、鎮壓妖魔。以清初傳奇《雷峰塔》和田漢改編的京劇《白蛇傳》為代表的後兩個階段,歌頌白娘子追求自由愛情,突出女性的反壓迫意義。多種戲曲和多部影視劇都演繹過這段愛情傳奇。
▲京劇《白蛇傳》
『文史天地』伴你欣賞歷史的精彩片段
我們為你介紹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講述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果您有更多關於歷史的精彩內容可以通過我們分享給大家。
訂閱:點擊大標題下的?文史天地-->再點擊?關注 按鈕即可訂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