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新聞和「播」新聞的傳播之道
摘 要:隨著社會轉型,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媒介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電視媒體為滿足受眾的需求,改變傳統的播音方式,產生了「說新聞」的形式。這種改變帶動了新聞播音的又一次變革。近年來,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的新聞播音風格已經過時了,所有的新聞節目應該一律由「播」改為「說」,這種觀點在業界也一直爭論。本文通過剖析「播」與「說」這兩種形式來探討新聞播音中「播」與「說」的異同。
關鍵詞:新聞播音;播新聞;說新聞
現代社會,新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人們獲得信息、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近年來,隨著電視的迅猛發展,新聞類節目的播報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在廣播電視不同類型的新聞節目中,我們既可以聽到「播|」,如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為代表的各台的新聞聯播節目,也可以聽到「說」,如各台的新聞雜誌類節目,我們甚至還可以在同一個節目中聽到說、念、播,如,現在流行的一些讀報節目。
一、關於新聞節目播報方式的特點
人們的語言可分為說、念、播三種語態,這三種語態之間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特性不同而已,只有把握好與節目內容形式相對應的語態,才能把節目內容更好地傳達給觀眾,要把握好新聞播音主持的語態,就要先了解各種語態的特徵。
「播」新聞是由編輯加工處理通訊員來稿、記者采寫的稿件和選編的報紙、通訊社稿件,再由播音員口頭播出的這些新聞稿的一種新聞播報方式。播新聞是我國新聞類節目長期以來所沿用的一種播報方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欄目,如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上海東方衛視的「東方新聞」和各省市台的「新聞聯播」等等。播新聞要求語言樸實無華、咬字準確清晰、語音簡潔明快和語調平穩順暢。其形式上具有嚴肅性,不允許播音員有過多的個人情感和個人的觀點進入新聞播音當中。
「說」新聞是指節目主持人用講話的語體對新聞節目進行傳播的口語化表述方式。1998年陳魯豫「鳳凰早班車」的開播,帶來了令觀眾耳目一新的「說新聞」方式,很快為內地電視台新聞節目所競相效仿,像央視新聞頻道的「社會記錄」、經濟頻道的「第一時間」、北京電視台的「第七日」、廣州電視台的「新聞日日睇」、湖南衛視的「晚間新聞」、江蘇衛視的「1860新聞眼」、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浙江衛視的「1818黃金眼」、杭州電視台的「阿六頭說新聞」等等。其充分展現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個性,以一種平等、輕鬆、接近口語的表達樣式進行新聞的播報,給人明快、新鮮、輕鬆的感覺,表現為新聞故事化、語言口語化、內容平民化。
「播」與「說」是兩種不同的新聞播報方式,所謂「播」它是一種語言傳播樣式,因為它的創作依據是新聞稿件,表現為語言規範,語言書卷化,樣態有限,語體結構嚴謹,對語境依賴性不強。也就是說,「播」新聞對創作主體的語言、用氣、吐字發聲、語句組織提煉、基調節奏把握等各項基本功提出了極高的業務要求。而「說」新聞是一種超越了傳統的播報,是一種具有主觀交流式的傳播方式,既服從於新聞的特性,又服從於受眾聽覺認知規律,還服從於口語表達的規律。它表現出的靈活多樣、語言親切自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總之,「說」新聞表現為語言口語化、樣態不受限制、語體結構鬆散、對語境依賴性強。
在大眾傳播領域與「播」者相比,「說」者個性鮮明,與受眾心理距離貼近、平等,交流感強,保持了其在人際交流領域中的傳播優勢。
「說」新聞這種方式與「播」新聞的最大區別在於創作主體只能依據新聞事件本身而非成形的新聞稿件進行播報,「報」的內容要靠即興發揮,通過新聞播報方式的口語化處理,使受眾聽起來輕鬆、親切、自然,從而優化消息的有效傳播。
二、作為新聞節目播報的傳播者
播新聞是播音員坐在播音室出畫面宣讀或報告新聞。要求作為傳播主體的播音員以字正腔圓的吐字發音、規範嚴謹的語言表達和使用純正的普通話進行新聞播報。在東方衛視「2009華語主持高峰論壇」上,趙忠祥認為「新聞播音員應該有氣壯山河的聲威,有永不疲憊的狀態,不卑不亢。我非常不同意說新聞,因為說新聞不是一個嚴肅的電台、電視台傳播應有的手段。我主張說著播,而不是播著說,你可以用說話的語言、神態,但絕不是隨意說、啰嗦地說,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給人新聞信息」。
說新聞是主持人通過「說」的形式對所傳達的信息做出評論、解釋或說明,「說者」有自己鮮明的立場與觀點。主持人在熒屏鏡頭、廣播話筒前像日常談話一樣,通過主持人輕鬆隨和的語調、自然得體的舉止等給受眾以親近感、信賴感,改變了主持人與觀眾的交流方式,取代了播新聞居高臨下、正襟危坐的播音方式。作為說新聞的節目傳播者,主持人應該傳遞哪些信息,信息是否得到有效的傳播,這些都對主持人的「把關人」角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一些出身曲藝的演員紛紛加盟於說新聞的隊伍,如央視「社會記錄」的阿丘曾是一位小品演員、杭州電視台「阿六頭說新聞」的周志華曾是一位滑稽演員等,他們在調節氣氛、調動觀眾情緒方面往往強於科班出身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但容易出問題的是他們主持節目時表演的成份太多,而新聞節目的目的與相聲小品節目的目的特性是不同的,這需要說新聞的節目主持人在主持新聞節目時更要做到有的放矢。「說」新聞的「說」對播音員、主持人的口語表達能力、信息組織編排能力、邏輯思辯能力、捕捉新聞熱點的能力、切中新聞要點的洞察力、現場即興評述能力等一系列素質提出了要求。另外在「說」的過程中還必須靈活有序地處置各類信息,既尊重新聞的客觀規律又不失傳播者應有的原則立場,同時還要注重自身感受與受眾心理上的溝通,鮮明而到位地體現創作主體在節目中的駕馭、主導作用。
新聞之「要」指的是新聞的重要性,也就是新聞的價值。在每天發生的無數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只有那些有一定重要性,對政治、經濟、文化、民生有較大影響的事情才會被採錄為新聞向受眾報道。一組新聞中,不同的消息新聞價值有高有低,甚至同一條消息的不同段落重要性也不一樣。因此,播音員在播音的時候,既要把每一條新聞的價值充分地體現,又要對不同的新聞加以區別。不能以一成不變的方式對每條新聞平均用力。為此,播音員要用新聞的專業眼光去審視每條消息對當地政府行政、百姓生活等方面有什麼樣的借鑒和警示作用。
明確了每一條新聞的價值,播音員就可以在播音時對不同的消息在力度、速度、態度等方面作出相應的區分和處理。對價值高的新聞語速略慢、聲音鏗鏘,對價值一般的新聞語流輕快、聲音平和。這樣,收聽了整組新聞的聽眾既聽到了大量的信息。又聽清了重點的內容。會對這組新聞有更清晰、更準確的認識,新聞傳播的效率自然會明顯提高。當然,欄目的風格、定位、受眾層面等相關因素也決定了採取何種播報方式。只有恰當的播報方式完美地融合在節目當中,才能為其注入強勁的生命力、展示出欄目的內在魅力。
三、作為新聞節目播報的受眾
播新聞充分體現了媒體的喉舌功能,通過播音員嚴肅、客觀、公正的播報,適合不同民族、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層次的受眾收聽,擁有一個龐大的受眾群體。如上海東方衛視的「東方新聞」在全球覆蓋超過7億觀眾,每天傍晚六點黃金時段在東方衛視直播,時長一小時。它以時政綜合類信息播報為內容,第一時間聚焦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第一時效、全球視野和零距離現場的資訊報道吸引了眾多的觀眾,成為除央視外人口覆蓋率最高的地方衛星電視頻道。但在播新聞長久以來沿用的「宣傳腔」和濃烈的播報氛圍里,受眾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容易產生一種排斥、逆反心理,甚至部分播報內容過分強調宣傳,違背了受眾接受信息的基本原則。「說」新聞個性較鮮明,突出的是媒體的民生為本的人文關懷,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與受眾心理距離拉近,交流性強,保持了人際交流的傳播優勢。說新聞中由主持人去「說」、去「聊」、甚至是「侃」,所以會更有趣味、更輕鬆、更親近,因而受到觀眾的關注和喜愛。說新聞改變了傳統新聞節目「我播你聽」的信息單向傳播模式,通過挑選當日新聞話題,邀請受眾使用電話、手機簡訊等進行參與,表達各自的觀點,這樣不僅吸引了受眾的興趣,而且也彙集了更多的觀點,進行信息的雙向交流,豐富了節目的內容。同時主持人更容易與觀眾實現互動,無形之中拉近了電視與觀眾的距離,新聞的價值也更容易得以體現。但說新聞地方性色彩較濃,甚至在全國範圍內湧現了一大批地方的方言新聞節目,如浙江衛視的「阿六頭說新聞」、紹興電視台的「師爺說新聞」、溫州電視台「百曉說新聞」、寧波電視台的天然「講大道」等。雖然方言類新聞節目在各地區收視率較高,但部分「說」新聞節目不夠嚴肅,而且方言不是每個人都能聽的懂,使其受眾群體的規模和範圍大打折扣。尤其是有些說新聞過分追求娛樂性,過度強調「生活化、口語化、貼近感」,一味迎合受眾,有損媒體的權威性和信任度。
四、方式各異 殊途同歸
播新聞和說新聞是新聞類節目播報方式的兩個分支,各有所長,同時又難以避免地具有自身局限性,但它們之間是可以互補的。毋庸諱言,新聞事業改革以來,為了適應各種信息傳播的多元化,滿足受眾心理需求的多樣化,出現了多層次、多角度、多口味的新聞播報形式。隨著這些變化,也必然要求傳媒的新聞播報樣式要適應時代新的需求,適當調整新聞播報形式中「宣讀」與「日常用語」的比例,使新聞傳播的語言表達形式更加多樣化。因此,兩種新聞播報方式應該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播」新聞莊重、嚴肅,「說」新聞活潑、鮮活,可謂各有千秋。它們都是媒體傳遞新聞的一種方式、一種手段,雖然方式各異,但必將殊途同歸,受眾最終獲取的始終是新聞內容本身。隨著欄目種類增多,節目內容細化,作為新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究竟是選擇「播」還「說」呢?這要靠節目風格、定位及受眾層面等多方面的要求來決定。但還是有不少主持人走進了「說」新聞的誤區。無論什麼新聞都去「說」,有些人更是片面認為「語速快」就是說新聞的重要標誌,還有些人無限的誇大「口語化」,把隨意調侃的「個性化」當成是說新聞的真諦。其實,無論是「說」與「播」都只是一種傳播的形式,只有傳播形式與節目風格相融合,才能展現齣節目的內在魅力,鮮明而到位地體現創作主體在節目中的駕馭、主導作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互聯網+時代報紙的存在意義及價值?
※《新聞夜宴》成功開播 創多項「新」紀錄
※許章潤:我拒絕與這個時代和解
※中國評論新聞:在香港60平以上房子 就叫做豪宅!
※3月2日新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