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探究(十九)

不依世間法不能體悟出世法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佛陀所證覺的究竟真理,是依世俗的人事物,實際生活過程的探討顯示出來的。如果沒有佛陀跟我們凡夫一樣的出生在這世間,如果沒有文字媒體的傳播佛法,沒有佛陀從實際的生活中,親眼看見聽到人從誕生時,母子生產哀叫的痛苦,人類衰老的無常醜態,人類生病時,呻吟的磨折,以及從人類在貧富貴賤短短的幾十年里結束了苦短寶貴的生命中去發現不實虛幻的人生,解開人生生死痛苦的根源,那麼我們根本不知道,也無從踏上深入正定,解脫生死的道路。

  因此,假使不依世俗諦的開顯,我們就不能夠體悟到第一義諦的真理了。當然如果不能夠領會第一義的真理,我們便不能夠證得涅槃了。

  乙、從聞思中徹底透視人生才是踏入念佛、修定的穩當步驟

  從『中論』上這段話所講的,我們可以知道,佛法是不離世間法的,沒有世間法就無所依據。所以唯有從世間的實態當中,從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去觀察、去了悟人類生老病死一切苦空因緣實相的根源,唯有在我們對自己的生命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而有了另一番的評估體認之後,才能夠徹底的透視人生,看破人生,才能夠徹底的降伏、斷除我們的妄想心,才是我們真正修行的開始。那個時候,無論在我們周遭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們放眼所見的事事物物,都會覺得像行雲流水般的平淡。用這種超然物外、厭離娑婆世界的心情去念佛,去想念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想念阿彌陀佛,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希望。因此當我們對人生對真理,經過聞思正確根本的體認,進而身心自在,於任何處境下,都能夠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才是正定念佛的開始,入道修定的初門。

  (三)八正道與正定念佛的關係

  1、念佛具備了八正道

  (1)一個居士臨死前往生的瑞相

  現在從八正道的角度,簡單的來談談正定念佛的問題。首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給大家聽。前幾年在北部,有一個居士,很不幸的得了癌症,已經在觀世音菩薩的現相接引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在他得到絕症之初,並不是十分正信的佛教徒,也不會覺得事態的嚴重,死神真的會降臨到他的身上。而且當醫生宣判他死刑的時候,他的四肢活動還算靈活,三餐也正常,妻子兒女都很關心他,親戚朋友,也均希望奇蹟出現,他的絕症能夠好轉起來。

  時間久了,他其中的一隻手漸漸不能動了,再過一段日子,他的另一隻手也逐漸萎縮不能動了,接著左腿、右腿也失去知覺,四肢皆不能動了。吃飯、大小便,每一天都要妻子耐心的服侍,才能保住他奄奄一息的生命。日子拖得越久,侍候他的妻子,越覺得他這麼無望痛苦的活著,對他們全家來說,無論在經濟、精神、花費的時間上,都是一種累贅與負擔!並且他的妻子才三十來歲,還很年輕,不願意就這樣把花樣的年華終日浪費在服侍將要死的丈夫身上,於是經常背著丈夫,在外面夜宿不歸;一方面很不情願的陪著笑臉仍然繼續照顧丈夫。到這位居士死亡的前一兩年,大小便已經沒有人願意去為他清理了,連他最疼愛的兒女,都認為父親的糞便很臟很臭,不願意在父親臨死前盡兒女最後的孝道。當親戚朋友確定他已經拖不過一年,一定會死的時候,居然沒人願意再去看他了。

  這個時候,這位居士才從人情冷暖中,從他最親近最愛護的妻子兒女中,很傷心很感慨的覺悟出世間的一切人情世故,都是假的,都是靠不住的。就在他最沮喪、最無助的情況下,得到一位善友在精神上給他安慰、給他鼓勵,勸導他念佛,這位居士才從痛苦無奈的深淵中掙脫出來,看破人生,放下一切,死心念佛。並且對他自己說,如果病情不會好轉的話,希望觀世音菩薩接引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倘若奇蹟出現,這場病好起來的話,決心放下妻兒事業,出家修行,以報佛恩。

  發完這個口願後,從早到晚,他一直拖著形同癱瘓的身子,勉強挪動手指,跟著錄音機的佛號打著拍子念佛,到臨死之前,佛號一直沒有間斷過。

  結果有一天晚上,他坐在椅子上念佛,突然喊出聲音來,用手指著前面對妻子說:『我看見觀世音菩薩站在那裡來接引我了,我要走了。』

  妻子怕他胡思亂想,神經錯亂,於是緊張兮兮的叫人又推又拉的趕緊喚了一部計程車把他抱到車上,送往醫院急救。沒想到正在被家人拖到計程車內的時候,他已經很遺憾的咬緊牙根斷氣了。

  在他斷氣的幾天內,他的一個女兒,看到父親的棺木上、相片上,甚至父親經常念佛時生的椅子皆有一環金黃色的光圈在那兒、久久不散。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在生病的時候,尤其在被醫生宣布死刑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出生命的可貴與死亡的恐怖。這位居士,如果沒有染患這種絕症,沒有妻子、兒女、親戚朋友給他精神上的刺激與打擊,憑他生前事業輝煌的成果,家庭的美滿,他是不容易覺悟出世態炎涼的一面。

  (2)從八正道達到正定念佛的效果

  佛教說,惡因緣即是善因緣,惡因緣的增上,對具有潛力智慧者來說,有時候並不是不好的。這位居士妻兒給他的『逆增上緣』,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就在他真正從內心深處覺悟出人世的無常,覺悟出自己痛苦垂死的折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當時,得到善友的開導和佛法的滋潤,啟開了他對極樂世界的信心與嚮往,徹底地看破這世間,放下妻兒的假相,死心念佛,因此有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善因緣』。當然這也是他前世種了念佛往生的善根,今世因緣成熟,才能從痛苦的因緣中,體會此身無我、世間無常的道理。這亦即是從人情冷暖中得到了八正道中的世間正見,也就是『聞慧』,從『聞慧』中去思惟人生的真諦、真理的存在,而深入思慧當中,這就是八正道中的『正思惟』。進而摒絕外緣,就是在妻兒看電視、嘻笑的當中,也能夠視若無睹,聽若不聞的專心看著掛在前面的佛像,一心念佛,進入修定的狀態,來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愁他不能夠進一步修行,證得寂滅的涅槃,享受無為的法樂嗎?

  從他摒除外緣,到一心念佛的整個過程,就具備了八正道中的正話、正業、正命的三個戒學,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他徹底看破人生的開始,就叫妻兒將佛號的錄音帶從早到晚不停的放誦,口裡也一心跟著喃喃唱念,佛號稍為一停,他又拖著沙啞的聲音,叫妻兒不停的換面再放,絕對不能讓佛號有間斷的時刻。因此從他身口意中所表現出來的言語,只有念佛的指示,當然就具備了正語,最善的言語。而且在他將死的前一兩年,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 放下妻兒的情纏,發心正確,一心求死,祈望觀世音菩薩來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當他的生命到了最盡頭的時候,已經是全心厭離娑婆世界,心出家了——死心修行,就是一個修行者『正業』最正當的表露。並且他一心為了拋棄這個生滅的軀殼,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活著,就是一個修行者『正命』的表現。如果沒有他死心想念觀世音菩薩,念念希望觀世音菩薩來接引他往生西方,日夜不斷的精進念佛,他就不能夠在短短的一兩年間,有這麼大的感應效果,這就是『正精進』的表現。因此在他看破人生,適時的提起正念,精進念佛,將念佛的意識,不斷地強迫縈繞在他的腦海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精進的功夫,將意識不斷的正憶念在佛號上,時日一久,就可以達到一心不亂,正定念佛的效果。今世種了正定念佛的因,將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當然可以從阿彌陀佛所發下的西方極樂世界裡的天人都在正定之中的接引本願中逐漸獲得正定殊勝的果。

  所以我們從一個發生在平凡眾生身上的往生故事,就可以將他在病苦中對人生、對佛法整個思想心態演變的過程,方便運用到八正道上來。

  2、念佛要以世間正見做基礎

  (1)學佛多年的居士若什麼會在重病下對佛法失去信心?

  現在再來和大家談談另一個居士往生的真實故事。這是去年(民國七十四年)發生於台灣中部的實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老修行者,而且是修持禪宗多年的資深居士,曾經度化過許多人學佛。他生前經常在佛教雜誌上投稿,寫得一手好散文,我也曾經拜讀過他的大作。在他發病期間,曾和別的居士去看過他數次,從接近他的居士口中,加上我親身的探訪,因此對於這位居士,由發病到往生這中間心態變化的過程,比較有深刻的了解。

  這位居士患的是淋巴腺腫瘤,起先是脖子上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長了一個不起眼的小疙瘩,頸部稍稍有酸酸的感覺,也沒有特別去留意它。過了幾個月後,那個小疙瘩慢慢長大起來,影響到脖子的轉動,這個時候,才注意到那塊小凸點的動向。於是到醫院檢查,檢查的結果是淋巴腺腫瘤。這個突如其來的惡訊,猶如睛天霹靂般的震撼了全家的每一個人。為了保住寶貴的性命,這位居士便四處去求診,找遍了全省的名中西醫,也求遍全省顯、密的名山高僧。後來由於誤聽某中醫的診斷,服用秘方,拖了兩三個月,不但病情不見好轉,反而那個小凸點,越變越大,嚴重時,幾乎掩蓋了整個頸部,人也逐漸消瘦下來,最後只剩下一身皮包骨,隨時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當這位居士費盡了所有的心力、錢財,而不見腫瘤好轉時,突然對佛菩薩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一生打坐修行,弘揚佛法,應該功德很大,消除了很多業障。但是在他最無助、最痛苦,對人生失去希望、失去信心的時候,全心全意的祈求佛菩薩,祈求出家僧眾用各種方式加持他,為他做一切的努力,絕症卻不見好轉,沒有達到他內心的願望,挽不回他寶貴的生命。

  照理來訂,像他這種學佛多年,通達佛理的老居士,應該不會有這種對佛教、對佛菩薩失去信心的心理出現才對,而他為什麼曾在痛苦的時候,忽然對佛菩薩失去信心呢?現在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在他發病的時候才四十歲,還算年輕,強烈的求生意志,強過他對佛菩薩的信靠,所以才會在極端痛苦極端無助之下,失去理智,一心一意的求生存、求長壽,暫時忘失佛教的真理,對佛法的信心。而且在他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之初,沒有冷靜下來,在惡因緣中得到佛法的啟示,一心求死,死心念佛,求生西方。他仍然盼望會有奇蹟出現,由於發心不正確,沒有依照佛陀告訴我們的方法,在那個時候,去正觀無常的人生,生命的緣起,把平常領悟修學的佛法,如實運用到病苦患難中來,因此才會有這種不應該有的心理出現,這也是一般的佛教徒常有的現象,也可以說一般人對佛法沒有深入去思惟,深入去體悟,才會有這種錯誤、矛盾的心態發生。

  我們通常說,緣起時就是修行時,尤其在一個修行者痛苦的時候,旁人更容易清楚地看出他平日修行的功力,對佛法的認識,真理的了解,到底到達什麼程度?觀念是否正確?是否從初發心學佛時,就踏上對佛法初步聞思的過程?是否經常去親近善知識?在一人獨處時,在夜闌人靜時,在讀經閱藏時,靜靜的正確的去思惟、去研究經里深遠的涵意?佛陀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告訴我們世間的真相?佛陀又為什麼要從另一個觀點闡釋念佛往生的重要?佛的用意何在?我們真正學佛修行的目的又何在?什麼時候才能考驗出我們對佛法的認識與信心,是迷信還是智信?

  像前面說的這位居士,在還沒有得病的時候,自以為對佛教是智慧的信仰,自以為對佛法、對真理有很深的認識、很深的了解。結果忽然患了無葯可醫的絕症,居然對佛法失去信心,居然那麼不堪考驗!可想而知,佛法對他來說,只是日常休閑的一種興趣而已,他只是把它當做一門學問在研讀,佛法並沒有深入他的內心,深入他的生命,並沒有成為他唯一信靠的明燈。

  (2)聞而不思的學佛經不起任何逆境的衝擊與刺激

  一個在家居士,於他的生活圈子裡,因為事業、妻子、兒女以及許許多多接觸的人事物,繁雜的瑣事,不停地環繞在四周,因此很少有機會能夠在閱讀經典後,抽空去深入思惟佛法,探討宇宙人生的真義。只是知道佛經上有這樣的記載;某位祖師說過這段話,某位禪師叫我們如何去修行,卻從來沒有用心去體會過真理、發現過問題,參訪過善知識,永遠停留在聞而不思的階段。這種聞而不思的學佛,是禁不起任何逆境的衝擊與刺激的。

  從發生在這個居士的真實故事中,我深深地有一個感觸,就是——沒有經過對佛法聞思的過程,對人生聞思的體認,禁不起緣起時的磨練,沒有經過種種人情、病苦、環境的變故與打擊,是測驗不出他對真理的認識與信心。可以說都是迷信的信仰,是十分靠不住的,不會堅固的,而且這種信仰是非常危險的。

  在這個苦痛的人生中,一切的困擾,固然是我們踏上解脫之道最大的障礙,然而也是我們最好的『逆增上緣』。像前篇提到的那位居士就是在妻兒反目的逆境中,力爭上遊,反而看破人生,死心念佛,得到佛法的利益。而現在所說的這位居士,雖然在得病之初,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而且是個多年學佛的老居士,但是由於一念之間,求生存的意志而將佛法置之腦外,遺忘了他以前所花多年心血學習的佛法,實在十分的可惜!後來聽說他在死亡的前一個星期,神智比較清醒,得到一位上師的加持,安祥往生了。這兩位居士生病期間心態的變化,在一轉念之間所得的啟示與執著,真是千差萬別,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種微細念頭的轉機,是值得我們借鏡與深思的!

  (3)任何修行法門都以世間正見若入門

  因此,對一個學佛者來說,『正見』的培養,非常重要。佛說無論各種修行法門,倘若沒有正見作依據、作嚮導,那麼所行持的其餘七個正道,就好像沒有雙眼為指引一樣,極可能會脫離正軌,偏離佛法,或者是停留在某種相似淺見的起步修學中。像前篇所說的那位居士,便因為在生病期間的逆增上緣,體悟到人生無常,獲得世間正見,又得到善友的鼓勵,對極樂世界生起嚮往之心,心有所託,才能夠在短短的一兩年間腳踏實地的死心念佛,蒙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接引而往生西方!可以說是他的妻兒、絕症救了他的慧命,也是他前世有善根,才能夠在最危險的患難中,徹底地拋棄情愛,一心向佛。而這位染患淋巴腺腫瘤的居士,雖然平日專研佛法,即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隨時培養正觀大苦聚集的幻相人生,時刻警惕佛陀開示我們無常苦空的真諦,將生死置之度外,唯佛是賴,念佛為樂。因此一旦面臨生死大關,不能坦然自在,身心放下,仍然懷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只要有一線生機,也要和死神拚斗到底,這樣貪生的學佛與一般沒有學佛者求生的心態有什麼差別呢?

  話又說回來,如果這個活生生的現實病例,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平常自己學佛的知見又不深入,不知道培養正見,就很難說有前篇那位居士的善根,覺悟人生,捨棄情愛,死心念佛了。倘若我們平日不知道用功念佛,到了被病魔折磨時的極端痛苦中想要提起正念來念佛,是相當不容易的。

  一個學佛者,如果平常沒有正知正見,沒有緣起正見作基礎,不從聞思下手去專研佛法、探究人生。等到病苦時,宿業現前,想要再振作精神,重新研究佛法,探討佛法的真諦,已經太晚了,來不及了!就是連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恐怕也因宿業的牽纏,提不起信心,終於像這位居士一樣的臨陣失智,貪生怕死,迷失佛道了。

  所以正見的培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必須注意到。有了『正見』,也就是八正道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正見』,那麼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其他七個正道,便會依次產生,而且它們之間是有連鎖關係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說:任何修行的法門,無論在家、出家,都是以這八正道為根本入門,而成就解脫道果的。本願所說的『正定解脫』問題,同樣也是以八正道做基礎,而進入正定解脫的成果。前十願亦是以八正道為基礎,而開發五種神通的結果。所以『八正道』,是本願『正定解脫』願所說的修行入道的重點。下面就來和讀者詳述一分念佛者及一分禪行者如何依八正道由淺入深的進入『正定解脫』的步驟,將本願的修行基礎,依每一正道的內容,做個循次漸進的說明,以奠定初機者學佛入道的根基。

  (四)一分禪行者與一分念佛者的八正道

  1、禪行者與念佛者的世間正見及生死正見

  (1)空心坐禪容易走火入魔

  前些日子(民國七十五年),我曾去參訪過一位隱世修行的高僧,從那位高僧親口述說他修行的一小段過程中,讓我在修行道上得到一些小小的啟示。

  他說,我們佛弟子無論修什麼法門,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見。以他最初在山洞打坐修行的時候,便曾經有『非人』想要附身的經歷。他說當他每天坐禪,坐久了以後,漸漸地可以將整個人都放空,結果有一次,在無形中忽然感覺有鬼神想來附身,突然之間,全身似乎要顫抖起來,於是他趕緊起座,他知道再這樣空下去,昏沉無智的坐下去,以他的修行心態來看,總有一天會讓鬼神乘隙而入。從這次經驗中,也讓他深深明白到乩童,就是這樣在整個人渾然無知時,鬼神乘隙附身,成為孤魂野鬼的傀儡,雖然他的解脫心切,但是他明白了脫生死不是幾個月、幾年便能夠成功的。

  (2)坐禪應以觀照世間『苦』諦為根本

  為了長遠之計,使自己不致知見偏差,用功過度,走火入魔,於是他霍然記憶起釋迦牟尼佛曾經在出宮之前,探討過世間苦的根源,覺悟世間苦的實相。佛陀為了尋找出苦的方法,不惜割愛舍親,出家做個苦行僧,最後終於擺脫世間苦的束縛,徹徹底底的得到自由解脫。於是他也循著佛陀的路子,開始找尋出苦的方法;最初從自己四周能夠看見、聽到的種種煩惱——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一切苦惱的成因,靜下心來,徹底去觀察,深入去探求人生苦惱的真相。

  當他細心察覺出我們四周很多煩惱的事情,都是由於自我束縛,自己的情執、我見、貪慾不斷,而造成人生種種困擾時,越讓他領悟出『庸人自擾』的道理。當時,他那種想要脫離世間種種苦惱的心,脫離生死煩惱的心,真的就像經典上所說的宛如置身在三界火宅中那麼的急切。

  於是他正確地依照釋迦牟尼佛親身的體驗,從世間苦的根本覺悟開始,一直追察下去,最後終於對世間真相徹底的得到覺醒,看清楚了世間無常的實相,再慢慢的把心安靜下來,柔軟下來,漸漸地便自然的深入正定之中。那個時候,他才體悟出,此時才是真正修道的開始,內心自然不懼魔擾,也不會再對世間有所希求與執著。

  我想在末法時期,一個追求生死解脫的正信修行者,能夠有這樣的正見,從佛陀告訴我們苦相的真諦下手覺悟起,毅然棄捨了這個充滿我執、貪慾邪見的五濁惡世,將心安住於真理修行之上,是相當不容易的。在末法的今天,想要親近幾位真正有修行的善知識,實在十分的難得。

  講到正見的問題,它的範圍,相當相當的廣,它包含了佛教各宗各派的理論與真諦,涵蓋了整套的佛法,要從世間法至出世法由淺入深的講,恐怕一兩年也講不完。像前面提到的這位修行者,是屬於禪行者個人由苦諦進入正見修行的一小段特殊最初的經過。現在再就我們修持凈土行者應有的最基本的正見談起。

  (3)以沒有正如正見的心念佛不容易往生凈土

  今天的台灣,是凈土宗盛行的時代,許多高僧大德均極力提倡凈土法門,一句最方便最圓頓的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能夠從古至今,受到祖師大德的重視與弘揚,於經上處處得到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菩薩的宣說與讚歎,必然是佛菩薩獨具慧眼,知道對治末法眾生最契機、最殊勝的修行法門,非凈土莫屬。因此縱然到了後世的今天,仍然有那麼多的高僧大德相繼弘揚,大力提倡。

  凈宗祖師便曾說過一句話:『萬修萬人去。』確實是萬修萬人去,問題是要如何修,才能達到萬修萬人去的理想。我們都知道,時下對念佛最感興趣、最有時間的佛教徒,就是老太婆與阿巴桑。通常一場念佛會下來,老人家、阿巴桑特別多,一般說來,也確實是老太婆最認真念佛,因為她們知道自己的來日不多,每天手裡捧著一串念珠念個不停。但是他們一般對凈土法門沒有認識,對阿彌陀佛的意義不知道,對極樂世界沒有概念,對佛法沒有用心去學過,以這種空空洞洞,沒有正見的心態去念佛,是很難降伏我們對世間情愛、眷屬的妄想貪執心的。話又說回來,像前篇提到的,就是學佛多年,對佛法有見地、有造詣的佛教徒,在修行的過程中,都難免對世間、生命,有強烈的執取與希望,何況是一般沒有正如正見的阿公、阿婆呢?當然他們對世間、對兒女,更是戀戀不捨。以那種散亂心念佛,依然對娑婆世界愛戀的心去念佛,來世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機會,是很渺茫的。

  許多凈土行者,便曾深切的討論過這個問題。為什麼現在佛教界念佛會四處林立,很多人都知道念佛,每天也定功課念佛,但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去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呢?李炳南老師曾經說過,他在台中二十多年,於所接觸念佛者臨終前有瑞相出現,證明確實往生西方者,僅有七人,現在可能增加了幾位。大家想想,為什麼知道念佛的人那麼多,而往生者卻在萬人之中也難得其一呢?這是我們修持念佛者與弘揚凈土者,應該重視關心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我們自己命終往生的切身問題,也關係到我們未來慧命延續長久的問題。如果今生因為懵懵懂懂的念佛,沒有把一般念佛而不能往生的『因』找出來,錯失了稍縱即逝的往生良機,那麼來生又將隨著自己的善惡業力輪迴六道去了,想要在錯綜複雜的業緣中,再創造好的因緣,得遇明師善友,修學佛法,恐怕不容易了。

  (4)認識往生凈土第一個基本的世間正見

  甲、娑婆世界是生死苦惱的聚集地

  我想,現在先和大家談談我們為什麼要求往生第一個最基本的正見。在「無量壽經」上,便把世間種種因為人心貪慾、奢求、嗔怒、愚痴、驕傲、疑慮而造成人生無量痛苦、煩惱、憂愁、恐怖的無常百態,對我們說得非常清楚。佛陀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明白娑婆世界乃是生死苦惱的聚集地;要我們看清楚了生死苦惱的根源,徹底的看破放下,這樣我們念佛求往生,才有希望。古德有一句話說:『愛不重不生娑婆。』我們今世之所以會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因為我們的情愛太重,情慾難捨,所以才結下了打不開、數不清的種種纏緣。一方面要養家顧子,憂慮一家的身心病苦;一方面要憂慮常常欠缺錢財、衣食、物品供給家庭;一方面又要憂慮隨時都有可能為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種種天災人禍所侵擾;一方面又要擔心經常都有可能面臨與父母家人、親屬朋友生離死別的痛苦。我們就是這樣,天天生活在這個五惡五痛五燒的忍苦世間,時時都會煩惱叢生,不得安寧。如果一時糊塗,失去理智,做出違背常理,殺盜淫妄的事情來,又要受到國法的制裁,來世還要墮落三惡道中遭受因果報應。罪業輕的,縱使投生做人,卻是貧窮、下賤、乞丐、孤獨、聾、盲、喑、啞,愚痴、敝惡之人。如果在生的時候做福修善,或者由於宿世修善積德所感,來世便會投生尊貴、富豪之家,身高體健,深具智慧。

  佛陀說,雖然這個世間,有痛苦也有歡笑,有罪惡也有溫馨,有貧賤也有富貴,有愚痴也有聰明,但是痛苦的事情總是比歡樂的多,貧窮的人們也總是比富有的多。而且人生的富貴榮華,雖然在我們享受時,可以乘一時的快意,盡情享樂,然而它隨時都會隨著無常的歲月,我們的因緣業力,霎時變化,消失在雲端深處,再也喚不回一絲蹤影。

  乙、將心念安住在無常人生真理的覺醒上

  因此佛陀告訴我們說,做苦做樂、為惡為善,都不是究竟解脫之道。他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一個方便超脫這個五濁惡世善惡生死之法,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一步就是要徹底而正確的認識這個世間的無常百態,這就是世間正見。有了對世間正確的看法與覺醒,進一步必須隨時隨地在日常生活中透過我們冷靜細膩的智慧,深入去思維、去觀察、去驗證這個充滿喜怒無常、眾難煎熬的忍苦世間,時時刻刻將自己的心念安住在無常人生真理的覺醒上。千萬不可任意放縱自己念念遷流的妄心,如同瀑流般的隨境而轉,貪著留戀世事的榮華富貴,恩愛親情。倘若我們放逸自己無明的心念,跟一般人同樣的思慕追求世間短暫虛幻的幸福快樂,那麼當我們一旦失去所受,與親密之人訣別時,難免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唉!人生這種生離死別,難捨難分的情懷,撫今追昔,一直是勞勞塵世循環困惑不可避免解決的大問題。很多人都知道這層道理,但是多半被錢財、名利、權勢、貪慾之心所迷惑,很少有人能夠在觸礁之後,客觀、理智的靜下來,做這種敏銳的分析與覺悟。


推薦閱讀:

關於凈土法門的529個問題答問?下
人生:一半紅塵,一半凈土;一半前世,一半來生;走過一半,剩下一半;暮然一驚,人生已過一半!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十五集)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5課:難行與易行──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舍難行取易行(二)
往生凈土之正因(第九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