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答案:隱藏 答案:顯示 字體:大 中 小

列印:省紙版>> 清晰版>> 自定義>>
  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一)五行和五行學說的含義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  五行學說,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剋規律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種五行系統結構論的哲學範疇。  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學領域,主要是以五行學說的基本規律來闡釋人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體表與內髒的有機聯繫,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的統一,從而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與現象的五行歸類  1.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在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直觀觀察和樸素認識基礎上,進行抽象而逐漸形成的理論概念。是用以識別和歸納各類事物五行屬性的基本依據。而「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則是五行特性的經典性概括。  木的特性:為「曲直」,是指樹木的枝條具有生長、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於木。  火的特性:為「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熱、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溫熱、升騰、明亮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於火。土的特性:為「稼穡」,是指土具有播種和收穫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於土。金的特性:為「從革」,是指金屬具有剛柔相濟並能變革之性。引申為凡具有肅殺、收斂、沉降等性質和作用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於金。  水的特性:為「潤下」,是指水具有潤澤、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或作用的物質和現象,均歸屬於水。  2.事物和現象的五行歸類  事物和現象的五行歸類方法,主要有取象比類法和推演絡繹法。  取象比類法:即是從事物的形象(形態、作用、性質)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質的特有徵象,並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屬性為基準,進行類比而確定其五行歸屬。  推演絡繹法:即根據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歸屬,推演歸納其他相關事物,從而確定其相關事物的五行歸屬。  中醫學在「天人相應」觀指導下,以五行為中心,從而將人體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或現象聯繫起來,形成了聯繫人體內外的五行結構系統,用以說明人體,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整體統一。如下表:  事物屬性五行系統歸類表

自然界   人體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氣 五方 五季 五行 五臟 五腑 五官 五體 五志 五液 五脈
小腸
長夏
西 大腸 皮毛
膀胱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五行相生與相剋  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係。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由於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的關係,所以其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兩個方面的聯繫。《難經》比喻為「母」與「子」的關係,即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如以火行為例,生我者為木,我生者為土,這樣就稱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  2.五行相剋,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克制、制約的關係。  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於五行之間存在著相剋的關係,所以其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兩個方面的聯繫。《內經》稱作「所不勝」和「所勝」的關係,即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如以火行為例,克我者為水,我克者為金,這樣就稱水為火之所不勝,金為火之所勝。  (二)五行制化與勝復  1.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協調,推動事物間穩定而有序的變化和發展。五行制化,是一種五行相生與相剋相結合的自我調節。故說:「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  2.五行勝復,是指五行之中一行亢盛(即勝氣),則引起其所不勝(即復氣)的報復性制約,從而使五行之間復歸於協調和穩定。五行勝復,是一種五行之間按相剋規律的自我調節。五行勝復的規律是「有勝之氣,其必來複也」,「勝至則復,復已而勝,不復則害。」  其效應是通過勝復調節機制,五行系統在局部出現不平衡的情況下,可以自行調節,以維持其整體的協調平衡。  (三)五行相乘與相侮  1.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和剋制。即相剋太過。五行相乘的次序與相剋相同。導致相乘的原因有「太過」和「不及」兩種情況。以木克土為例,太過者如「木亢乘土」;不及者如「木乘土虛」。  2.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和剋制。又稱「反克」。導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過」和「不及」兩種情況。仍以木克土為例,則太過者即「木亢侮金」;不及者即「木虛土侮」。相乘與相侮,兩者有所區別又有聯繫,故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四)五行母子相及  五行母子相及,屬於五行之間相生關係的變化。  1.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行異常,累及子行,導致母子兩行皆異常。其形成多是母行虛弱,引發子行亦不足,終至母子兩行皆虛。  2.子病及母,指五行中某一行異常,影響及母行,終至子母兩行皆異常。其形成有三:一是子行亢盛,引發母行亢盛,結果是子母兩行皆亢盛,一般稱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虛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不足,終致子母兩行俱虛。三是子行亢盛,損傷母行,導致子盛母衰,一般稱為「子盜母氣」。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一)在生理方面的應用  1.說明五髒的生理特點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髒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的特性,而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通氣血,調暢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屬木。余依此類推。  2.構建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  主要以五行特性的類比和推演絡繹,以五臟為中心,聯繫人體的各種組織結構與功能,將人體的形體、官竅、精神、情志等分別歸屬於五臟,構建了以五臟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統。並將自然界的五方、五氣、五色、五味等與人體的五臟系統聯繫起來,建立了以五臟為中心的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從而使人體內外環境聯結成一個密切聯繫的整體。  3.說明五臟之間的生理聯繫  主要表現於:一是以五行相生說明五臟之間的資生關係。如肝生心,木生火,即肝藏血以濟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等。二是以五行相剋關係說明五臟之間的制約關係。如腎制約心,水克火。即腎水可以上濟心陰,以防止心火之亢盛等。三是以五行的制化和勝復來說明五臟之間的自我調節,以保持其整體的協調平衡和人體內環境的統一。   (二)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五行學說應用於病理方面,主要在於闡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傳變。主要表現為如下方面:一是相生關係的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兩方面。二是相剋關係的傳變,包括「相乘」傳變和「相侮」傳變兩方面。並根據相生傳與相剋傳,以推斷病情的輕淺或深重。故說:「邪挾生氣而來,則雖進而易退」;「受我之氣者,其力方旺,還而相剋,來勢必甚。」「所不勝,克我者也,臟氣本已相制,而邪氣挾其力而來,殘削必甚,故為賊邪」;「所勝,我所克也。臟氣既受制於我,則邪氣亦不能深入,故為微邪。」  此外,五行學說還用以闡釋五髒髮病與季節的關係。  (三)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主要在於分析四診所收集的外在表現,依據五行屬性歸類和五行生剋乘侮規律,以確定五臟病變的部位,並推斷病情的輕重順逆。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現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  從出現他臟所主的色、脈來分析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臟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臟,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係。  從面部五色「主色」、「客色」的生克關係,來推斷病情的順逆。所謂「主色」,是指五髒的本色。「客色」,則為應時之色。「主色」勝「客色」,其病為逆;反之,「客色」勝「主色」,其病為順。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係來判斷疾病的預後。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即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後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後良好。  故說:「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四)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  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指導臟腑用藥  藥物「五色」、「五味」與五臟之關係,是以天然色味為基礎,以其不同性能與歸經為依據,按五行屬性來確定的。臨床臟腑用藥除根據五色、五味歸屬指導運用外,還應結合藥物的四氣(寒、熱、溫、涼)和升降浮沉理論來綜合分析,辨證應用。  2.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  運用五行母子相及與相乘、相侮關係來說明五臟疾病的相互傳變。掌握了五臟疾病的傳變規律以後,臨床上除針對有病臟器進行治療外,還應注意其可能被傳及的臟器,採取預防性治療措施,控制其傳變。如說「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另外,疾病的傳變與否,主要取決於臟氣的盛或衰。而「盛則傳,虛則受」,則是五臟疾病傳變的基本規律。  3.確定治療原則  根據相生關係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補母和瀉子,即所謂的「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虛證而治療,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實證而治療,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於疏瀉肝木。  根據相剋關係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和扶弱,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被乘為弱,必須補之。  4.制訂治療方法  藥物療法方面,依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補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依據五行相剋規律確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製水、佐金平木和瀉南補北等法。  針灸療法方面,例如依據「五輸穴」的五行屬性及其生克關係,來進行選穴治療等方法。  精神療法方面,可利用情志之間的五行克製作用,來達到調節異常情志變化,恢復其正常的情志活動。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金能克木之故。

推薦閱讀:

五行中的繞口令,看你是否真的懂五行
五行與性格
正宗正體五行擇日法
陳益峰:各五行的旺衰與日干強弱
諸家五行

TAG:五行學說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