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家三玄顯密論?(河圖洛書大易)

道家三玄顯密論(河圖洛書大易)----道海玄微(四十四)----蕭天石

河洛與大易,為中華文化之源,諸子百家學術思想之所自出;亦為明道與修道之大本大根。易與老莊,世三稱玄;在道家玄宗中(亦即真宗與丹道派),則稱河洛與易,為三大玄典,並謂斯為道樞。道樞者,為萬理之所自出,萬法之所自循,萬德之所自本,萬教之所自稽;又為萬化之所自氤氳無已,萬物之所自生生不息!乃宇宙之秘奧與天地之文章之樞府也。舉凡圖書卦畫之原,先天後天之理,宇宙自然之數,造化生物之象;與乎無極太極之妙,開物成務之道,經世治平之法,為人處世之方;以及謀家之縱橫捭闔,兵家之奇正陰符,丹家之長生久視,術家之盈虛消息,等而下之,不可勝紀。旁推交通而比論曼衍之,則極陰陽之化,通鬼神之變,納五行之輿,盡遁甲之奇,而窮三才之極;豈僅「與天地准」而已哉!

夫三玄之為道,在正反相合,奇正相生,動靜相原,剛柔相錯,禍福相伏,利害相根,陰陽相應,生死相循。相對相剋,相應相生,如環之無端,莫窮其始,莫究其終!即生即死,即死即生。轉成敗之機,翻存亡之數,通生死之化,變壽夭之運,而玄妙莫測,其唯有道者能之! 此其所以為玄也。且也,分一為三,合三為一。分一為三,則三相類也。合三為一,則三相同也。衍三則為萬,泯一則為無。其中一以貫之者,道也。

道以「無」為體,「無」為道之基,故丹家重守無。「無」不可見,不可言,不可狀,故道不可道,而名不可名。無中生有,有生於無.有之始生,即一也。故標一以為道,立一以為名;故丹家重守一。守一生二,守二生三,此一貫三之道也。河圖之數五十有五,洛書之數四十有五,而其中數皆為五;二五之精,妙合通神,而亦為天地之中,故丹家重守中。此則儒、釋、道三家莫不皆然!唯丹家之中道神化,莫可窮極也。是以河洛易者,分之則為三玄,合之則通其分而為一也。迄平一亦不立,返還而入於無,是老子所謂「復歸於無極」也。所謂無極者,乃先天地境界也。余故曰:「三玄通大道,一貫理極微;月窟天根合,無為即有為。」惜乎漢宋以來,歷代解家,何止千百家,類多為分河飲水,各得其一勺而自足其學,然止此一勺之得,亦堪足以卓爾各自成家矣。此三玄典之廣大悉備,高明無極之為如何?可知矣!

(叟按:周濂溪《太極圖說》:「二五之精,妙合而凝。」《通書》曰:「二氣五行,化生萬物。」宜參。)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是易之根原於河洛者明矣。漢孔安國云:「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則之以成九類。」《尚書》洪範、九疇之除,亦系法龜文也。此說世人不信圖書者,多以為偽,乃晉魏間好事者之所為。即有「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之說,然劉歆、鄭康成注大戴禮明堂篇,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亦云「法龜文也」。龜文者,洛書也,是二子均曾言及之。朱子答袁樞有曰:「以河圖洛書為不足信,自歐陽公以來,已有此說;然終無奈《顧命》、《繫辭》、《論語》,皆有是言。」(叟按:書顧命曰:「河圖在東序。」《論語》亦有「河不出圖」之語。)宋劉牧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託言出於陳希夷。實則希夷為宋明理學之開祖,周子濂溪之太極圖說,邵子堯夫之先天數學,皆原於其所傳授;故陳傳河洛理數當有之,謂為其所出,則為拘於師門之說也。

圖書之為學,涵蓋萬有,深玄莫測,推之而無窮,極之而不盡,卷之而無物,藏之而無象。是故御纂《周易折中啟蒙附論》有云:「圖書為天地之文章,立卦生蓍,為聖神之製作。萬理於是乎根本,萬法於是乎權輿;斷非人力私智之能參。而世之紛紛撰擬,屑屑疑辨,皆可以熄。」故天玄子曰:「大哉!圖書之為道也。道顯於數,而其數莫窮。數顯於用,而其用莫測。數之中有象,象之始生為炁。有是數則有是理,有是理則有是卦。數之始為無,數無數,無數數。無者,道體也。由無生一,是即為有。有一則有二,有二則有三,三而生生不息,則無窮。

故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則數不可窮,而其象不可測,理不可窮,而其卦不可極也。且夫太極者,一也。無極而太極者,由無而生一也。宇宙天地萬物,無始之始,莫不始於無也。由太極判而陰陽見,是為太極生兩儀,遞之而四象八卦,重之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復終之以未濟。未濟者,乃無終之終,言無可窮盡,而復歸於無極也。此乃天地循環往複之道,有其自然而然之所以然者存焉!故道家重無,重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化而無不化,無生而無不生;無用而無不用,無有而無不有,無然而無不然,以居天樞,而任其自為、自化、自生、自用、自有,而自然其自然也。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先天道派自然法則之所由據也。

伏羲時,河出龍馬負圖,以馬身之旋文,發陰陽之氣數,其形圓象天。其數五十有五,狀如後圖。一與六共宗而居於北,二與七為朋而居於南,三與八同道而居於東,四與九為友而居於西,五與十相守而居於中。《易.系傳》之「天一地二,天二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_天數五:(按:一三五七九,皆屬於天),地數五 (按:二四六八十,皆屬於地),五五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此即孔子發明河圖之數也。

河圖為先天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以其主全,故極於十以示數之全,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以陽統陰,復主變,故始一而極於九,數之用也。而以五為中,「參天兩地」之說所自根也。三二與四一之合均為五,而皆為生數。丹家重生,故取五也。江慎修氏有云:「三二之合,木生火也。四一之合,金生水也,木火同根,金水同源。(按:水火金木之用,最不可忽)。是以圖之東南三二合五,而八七亦合十五。圖之西北,四一合五,而九六亦合十五。然則中五者,東南與西北之合也。書之中五,則縱橫斜角交於五,皆得十五。以此論中五之理,似更有精義。」實則亦即「參天兩地而倚數」之理也。參伍錯綜,則無遇而不得其合焉。參天兩地者,陰陽交而天地合也。陰陽不交,則天地不合,而萬物不生;故曰:「陰陽不交,則天地或幾乎息矣!」故丹家重陰陽交媾,重陰陽雙修。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不合,則天地否矣。交者,生生之道也;合者,圓成之道也;取坎填離者,交合之訣法,以復返其先天乾坤之本體也。故三二之用,為養生家不可不深極其道也。

夫陽,奇數也;陰,偶數也。言乎參天兩地,即三陽二陰也。極其數,窮其用,則無可究詰。洛書陽數左旋,陰數右旋,反行則相會,逆行則相合。故丹家重「乾坤顛倒」,與「坎離逆用」也。趙汝梅氏言洛書時有曰:「陽以三左行,陰以二右行。三其一為三,三其三為九,三其九為二十七,三其二十七為八十一,至於億兆皆然。二其二為四,二其四為八,二其八為十六,二其十六為三十二,二其三十二為六十四,至於億兆亦皆然。」以天地之數無窮,而天地之用無極也。丹家重 「返還為道」,以「守一以御萬」,「居中以應圜」,「返始以全終」也。夫 「易者,逆數也。」易者,亦逆道也。是以老子重「返」,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指用。」又曰:「歸根復命。」即此也。余故曰:「乾坤顛倒玄中妙,坎離交錯妙中玄。」

何謂參天兩地?天一地二,天地合則為三。一與三皆為生數,一不可變,為萬數之始,且天能包地,故一併二為三。且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取三。地取二而不取四者,以地數本二,二可變,而乘除之數,皆起於三與二也。且洛書陽數以三左旋,而不以一;陰數以二右旋,而不以四;復以三二合而成五。五者,天地之基本數也,河洛之數,皆以五為互為體用之本,大衍之數五十亦然。夫子系易謂:「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一不用也。以一為太極,為道,以其為絕對本體,故不用也。歷代解家,雖各立其說,互有出入,而要不外此矣。

能明此圖書之奧,再參之以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之理,不但可見陰陽消長之次第,且可見順逆盈虛之理數。且無論圓圖方圖,河數洛數,其上下左右,東南西北,概是從中而分,錯綜而得;萬千交錯,皆不離乎一中。何謂中?就大道言,天地之本,乾坤之根也。邵子《皇極經世》云:「天地之本,其起於中乎?是以乾坤屢變不離乎中也。」在功夫上言。亦即黃中通理之黃中,又即二土之中;乃無極而太極,太極本無極之中也。亦先天而後天,後天本先天之中也。天地位者,位此中也。萬物育者,育此中也。允執厥中者,執此中也。長生久視(內視法)者,視此中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者,玄此中也。環中者,中五居位,散而無窮億萬環於外,居中以應環,而無不周也。《皇極經世》曰:「環中者,先天圖也。」以六十四卦環於外,而太極居其中也。千聖不傳者,不傳此中也。余故曰:「中不可言,可言非中也。」邵子之天地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亦即指此中而言也。於此,余曾有曰:「任他天地分造化,不於心上起經綸。」以一「起經綸」,則此「中」 失之矣。以心一用事,便難至無意、無念、無必、無固、無我境界矣。

而此五無功夫,概以無心為本,無意(無識無知)為用,無念(無妄無欲)為下手法門。無必則看得開,事來則應,事去則無。無固則入得下。三家之大病痛處,俱在放不下一著(佛禪之徒,看來放得下,實在放不下),無固則能無執無滯,隨住而無所住,逍遙自在,住處皆活子,無一死著。無我則無身,無身則無生死;無生死,則有何生死究竟可參?有何生死大事可了?有何長生不死可修?故修長生宜不以長生為事。修不死宜不以不死為事。道家之虛無大道,便須先從此處會取。故李清庵真人云:「道本虛無生太極,太極變而先有一。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蓋無非真無,故能無中生有,而不墮頑空也。

由修虛無大道而至先天道無極境界,須自守「虛無竅」下手。虛無竅者,以無竅為竅,以不守為守。本無竅也,功夫到時,其竅自開自見。故只許自驗自證,而不可以文字言語傳也。正紫陽真人所謂:「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者是。趙緣督云: 「虛無一竅正常中,無生無滅自無窮,昭昭靈靈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此即所謂無中有象,無中有精,無中有物,宇宙天地萬物,皆自虛無中來也。司馬子微言此竅時曾云:「虛無一竅號玄關,正在人身天地間;八萬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環。大包法界渾無跡,細入塵埃不見顏;這個名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懸。」唯究竟言之,應易為「虛無一竅非玄關,不在人身天地間;恍惚窈冥無一物,萬古月明正中懸。」蓋修虛無大道,全屬性天功夫,余於述「靜趣」一詩中有云:「性天寂寂樂融融,頓入鴻蒙恍惚中;神化萬千皆自得,乾坤浮水水浮天。」

總之,上乘丹法,無有不自河洛與大易下手者;此則所謂「取法乎上,必得乎中」者是。漢魏伯陽真人著《周易參同契》,為千古丹家之所祖,世尊其書為丹經王者,即其取法乎上,復能發其玄要也。河洛與卦,本是與天地俱存,以其本即天地之大文也。余故嘗與李石曾 (煜瀛)、趙夷午、張懷九(知本)三老談及此事時曾云:「河未出圖,本自有圖在;洛未出書,本自有書在。出與未出,一也。玄修河洛之法,首應瞭然者,須知參圖須參河未出圖前之圖,究書須究洛未出書前之書。」又云:「世謂伏羲畫卦,又謂伏羲一畫開天地;吾人觀卦,須觀伏羲未畫卦前之卦,尤須觀伏羲一畫未畫以前,天地未開以前,天地是何氣象?鴻蒙未判以前,天地氤氳;此一氤氳,是何境界?此全屬先天道無極門中下手立腳處。」下無可下之下,立無可立之立,方為大下大立。即圖即書即卦,三一同,則三一通也。

夫河洛卦三者,一而三,三而一也。言乎一者,以其為宇宙大地萬物之絕對本體也;言乎三者,以其可由三生萬而至於無窮也。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乃絕對的相對原理也;二合為一,乃相對的統一原理也。一本萬殊,萬殊一本,即此理也。河洛與卦,其數皆相對而生,故其理亦相對而立。有是數必有是理,有是理必有是數;究其數即可得其理.窮其理即可得其數。既相對,則有正必有反,有順必有逆,有左必有右,有上必有下。

推而衍之,則有正宇宙必有反宇宙,有順行必有逆行,有左旋必有右旋,有上行必有下行。有此必有彼,有彼必有此;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禍福相伏,死生相胎;天地反覆,宇宙循環。此不易之理也。且兩極必通,相對必合;媾則通,交則合。正反合,順逆合,左右合,上下合;合則為生道,分則為死道。是以陰陽合,男女合,天地合,而萬物化生,且生生無息也。讀者如窮究三玄之道,並能由功夫上證入,不僅由理上去會,自知余言之不誣也。且也,盛極必衰,衰極必盛;強極必弱,弱極必強;亂極必治,治久必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否泰剝復,循環相因,相對相生:此亦天理與歷史之不二定律也。

茲為方便計,特簡示數圖,並略為之淺說,以為初入門者之參證,若欲詳研深究,則非本文範圍所能及,唯有俟之異日耳。(明天發圖)


推薦閱讀:

道家秘傳胎息修練心法
一天一章《道德經》(9)
解老:《道德經》第二十五~二十七章 道法自然
道德經與樹形哲學 第三十五章·執大象
一天一章《道德經》(12)

TAG: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