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歷史課上你漏掉的知識,它能幫你搞定!
當今美國,從蠻荒大陸演變為超級大國,他們經歷了500年歷史,從東西半球的第一次激烈碰撞,到原住民與殖民者間的依賴式發展;從企圖消除區域分界的劍拔弩張,到各種文化包容且獨立的平衡共存;從苦難帶來的生存禁錮,到啟蒙引發的思想覺醒……
美國看似爆髮式的成長是形成於一種自由、多樣的大環境之下。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的發展軌跡又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周期循環:融合與排斥前後相伴,繁榮與衰退因果相連。
創造歷史的不是一個國家或個人,創造美國,也不都是偉人,而是生活在這片大陸每個角落裡的每一個人。他們都在用自己樸素的生命書寫著美國宏大歷史的一部分。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可以算是美國歷史的第一步,關於哥倫布為美國歷史做出的貢獻,你知道多少?
到今天,哥倫布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很少有人設想,假如當初發生的事情出現一點點偏差的話,現在的世界會有什麼不同。也許我們今天不會在10月12日紀念哥倫布的生日,而是會改為紀念1429 年鄭和將軍在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下錨的日子,也許鄭和會成為第一個在文明時代到達美洲的亞洲人。
聽起來像天方夜譚?然而在15 世紀,中國是人類文明的中心,整個亞歐大陸都需要來自中國的產品。雖然貿易者可以通過絲綢之路來往中國,但中國也曾派出過龐大的貿易艦隊,七次橫渡印度洋,最遠抵達過馬達加斯加和東非海岸。
兩支艦隊相比的話,哥倫布只有3 艘船和90 名船員,而鄭和將軍的寶船艦隊的船隻數量達到200 到300 艘之多。哥倫布最大的一條船長度為85 英尺,而鄭和艦隊最大的船長達400 英尺,有9 根桅杆,船帆使用絲綢製成,每艘可以裝載超過500人。鄭和艦隊中還有專門用於裝載馬匹和淡水的船。如果明朝皇帝沒有放棄對此類航行的支持,也許我們今天讀到的歷史會是用漢語寫成的。然而在那個時代,中國正受到來自北方的蒙古人的攻擊,使得明朝皇帝無暇他顧。1433 年之後,寶船艦隊被下令摧毀,大型船隻的建造也被終止了。
當時的歐洲還遠非文明世界的中心。大西洋沿岸的航海家們急切地向前航行。他們有著旺盛的精力,也可以說充滿渴望—對名聲、財富、權力和榮耀的渴望。即使哥倫布沒有在1492 年到達美洲,新大陸也會被其他某個歐洲人發現。
然而做到這一點的是哥倫布。哥倫布踏著浪花走上海灘時,他眼前的這個小島宛如天堂。古代的作者們曾經描述過一個史前的黃金時代,那時「人們過著簡單而淳樸的生活」,沒有法律,沒有爭端。這座小島上的人們看上去正處於這樣的黃金時代。根據哥倫布的描述,「他們像剛出生時那樣渾身不著寸縷」,性情又十分溫順而友好,「一心準備把他們所擁有的都送給基督徒」。哥倫布把這些島民稱作「印第安人」,因為他以為自己航行到了亞洲附近,到了被歐洲人稱作「印度」的遠東地方。他向島民們分發紅色的帽子和玻璃珠,「以求結成深厚的友誼」。他想「用愛,而不是用武力,讓這些人改宗」他們「神聖的信仰」。他還寫到他剛邂逅的這些人「適於被統治,適於勞作」,因此應該教導他們「穿上衣服,接受我們的習慣」。
哥倫布的記錄預示了未來將要發生的一切。首先,這位虔誠的海軍上將急於將這些「印第安人」改造成基督徒,同時他還希望他們為自己工作。作為「回報」,印第安人將學習西班牙風俗,穿著西班牙服裝,接受西班牙人的「統治」—不論他們是否情願。哥倫布對自己的想法很有信心,因為這些島民幾乎沒有武器,而且似乎畏懼戰鬥。
當然,還有金子的問題。在哥倫布看來,讓這些印第安人忙碌起來是對他的發現的一種回報,而找到黃金則是一種更的回報,何況這些島民對送出自己僅有的一點兒黃金本來就毫不猶豫。哥倫布開始在伊斯帕尼奧拉島上尋找更多的黃金。伊斯帕尼奧拉島是附近一座更大的島嶼,如今分屬海地和多明尼加。當時島上生活著泰諾人,他們的村莊更大,擁有更多的金飾。泰諾人喜歡用金飾來象徵他們信仰的靈魂之神塞米(Cemi)。當哥倫布帶著有關稀有金屬、肥沃農場和溫和土著的故事回到歐洲後,成千上萬的西班牙人揚帆駛向伊斯帕尼奧拉島,尋找他們夢想中的財富。事實上,哥倫布對建立殖民地並不是太感興趣。他太喜歡爭執,很容易樹敵。於是他把伊斯帕尼奧拉島拋在腦後,開始探索加勒比地區的未知地帶。一天,他沿著一條海岸航行,夜幕降臨時,洋流使他的船出現了奇怪的震動。哥倫布透過暮色,看到海面升起,「像一條寬廣的山脊,跟船一樣高……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朝我們迫近……直到今天,我仍能感覺到當時的恐懼」。人們發現,這道古怪的水流來自一條在此入海的大河—奧里諾科河。哥倫布意識到,這條河如此巨大,不太可能發源於一座島嶼。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相信這是一片迄今不為人們所知的大陸。」這條結論證明,哥倫布不僅發現了美洲,而且理解了這個發現的意義,因此他的成就毋庸置疑。除此之外,他還開拓了通往美洲的可靠航線,為他之後的歐洲人所用。
可是當哥倫布回到伊斯帕尼奧拉島,面對的卻只有一堆麻煩。他手下的殖民者們來到這裡,滿心期待可以「成堆」地搜刮黃金和香料,當現實讓他們失望時,他們就開始大發牢騷。於是這位海軍上將給他們找了另一條財路—他同意他們捕捉印第安人,運回西班牙賣為奴隸。性情溫和的泰諾人也被他分配給這些人做苦工—除了名義不同之外,與奴隸沒有兩樣。每個殖民者都有「兩到三個印第安人服侍,還有狗供其打獵」,哥倫布這樣寫道。
哥倫布的敵人在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耳邊說了許多關於他的壞話,於是這兩位統治者派人把哥倫布抓起來,戴上鐐銬,送回了西班牙。然而他設法重新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得到最後一次航行的機會。這最後的航行成了一次災難:他的船被風暴打翻;充滿敵意的印第安人攻擊他的部下;疾病把他搞得神志不清;他的船體被白蟻咬得千瘡百孔。當哥倫布再次回家時,已經是一個失敗者了。
除了哥倫布,戰場上鎮定自若的華盛頓將軍,為廢奴事業不惜葬送掉政治前途的林肯總統,坐在小椅子上大喊著要多吃一碗麥片粥的幼年卡內基,當然還有更多被裹挾在歷史洪流中的普通人……從他們各自精彩的故事裡,我們能清晰窺見美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耶魯美國小歷史》
耶魯大學美國史博士詹姆斯·韋斯特·戴維森以哥倫布到達美洲為起點,用400多頁的篇幅,為你展現了一幅美國歷史圖卷,並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歷史是由一段段個體記憶拼接而成的。
《耶魯美國小歷史》這一本蘊含著大思想的小歷史,詹姆斯·韋斯特·戴維森以極吸引人的、可讀性極強的方式為你講述整個美國歷史,打賭能讓你通過一種親近的視角走進這個國家。
推薦閱讀:
※笑翻天【16】猶嘆當年小蠻腰,空餘恨,一身五花瞟
※致初戀:當年我有多傻X,就有多愛你
※太歲當年座真的就有禍?
※當年非誠勿擾寶馬女馬諾因「拜金」被罵哭,今淪為剩女,現狀慘淡
※當年奶茶妹妹靠水軍炒作走紅,嫁劉強東當闊太,前任男友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