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崇年:袁崇煥其人、其事及其精神(總第十三講)
閻崇年:袁崇煥其人、其事及其精神(總第十三講)
2010年06月30日 13:58:00來源:中國出版網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諸位朋友們,「袁崇煥:其人、其事及其精神」是個老題目,範圍很寬。我今天想側重就袁崇煥的成敗之鑒談一些看法,同大家作一次交流,主要想講三個問題。
一、袁崇煥之生
袁崇煥這個人死了之後是很不幸的,大家知道宋朝的岳飛是個冤案,但是岳飛死了之後有他的兒子,有他的孫子岳珂編了《金陀粹編》留下材料,替岳飛鳴不平並且寫了書。于謙死了之後,于謙有個兒子叫于冕給他爸爸鳴冤,把他爸爸的藏稿整理成《節庵存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出版,這個書現在只有一個孤本,存在上海圖書館的特藏部。
袁崇煥死了之後歷史記載他沒有兒子,抄家之後他的資料基本上散失了。緊接著就建立了清朝,清朝跟明朝屬於敵國,當然要貶斥袁崇煥,所以袁崇煥長期得不到正確的理解,袁崇煥的事迹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弘揚,到改革開放之後的八十年代才開始研究。
我研究袁崇煥是起於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研究,因為我發現,有人比努爾哈赤還高明。努爾哈赤征戰44年,可以說百戰百勝,沒打過敗仗。但是寧遠之戰,敗在了袁崇煥手下,這一年努爾哈赤68歲,袁崇煥才42歲,名不見經傳。這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就是袁崇煥一定有比努爾哈赤高明的地方,那麼他高明在什麼地方?我就從明朝的角度研究袁崇煥,也從清朝的角度研究袁崇煥,同時從清朝的角度研究努爾哈赤,也從明朝的角度來看努爾哈赤,這麼兩個方面對照看。
接觸袁崇煥已經四五十年了,不斷地積累資料。正式專題研究袁崇煥是在1980年。1980年北京社科院要開一次學術研討會,就是關於北京的歷史學術研討會。我想把袁崇煥作為一個研究的課題來探討,這樣我就集中精神,集中時間來查訪有關袁崇煥的資料。
我寫了一篇論文,《論明代保衛北京的民族英雄——袁崇煥》,一萬多字,與會的專家給予了肯定。研究過程當中碰到了一個問題,袁崇煥到底是什麼地方人,哪年出生的,搞不清楚。因為材料很多被銷毀了。袁崇煥是什麼地方的人?有三種說法:廣東東莞,廣西藤縣和廣西平南縣。
我就看地方志,看地方志看不清楚,怎麼看也看不清楚,幾種版本地方志都看不清楚。後來我就到廣東、廣西去實地考察,實際查考袁崇煥的遺迹,查當地的地方文獻、地方志,各種版本的地方志。走訪一些專家學者,最後寫了一篇文章發表了。
發表後引起了很大爭論,東莞堅持說袁崇煥是東莞人,平南堅持說袁崇煥是平南人,藤縣堅持說是藤縣人。現在看起來,袁崇煥的祖籍是廣東東莞,他的祖父沿著珠江的北江和西江到了廣東和廣西交界的梧州,是梧州所屬的一個縣叫藤縣,在西江邊兒上,他的祖父就在那個地方找了貨棧落腳了,做木材和藥材的生意。有一條線索就是袁崇煥考進士的時候的進士題名碑,現在還在北京孔廟裡面,他是萬曆己未科的進士,就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這一年的進士題名碑,還有袁崇煥的名字,名字底下有四個小字,廣西藤縣。就是袁崇煥在考舉人的時候是在桂林考的,因為他的學籍登記在了廣西藤縣。他在廣西藤縣中了舉,再到北京考進士,應當說進士題名碑是可信的。
所以李濟深先生說:袁崇煥通籍兩廣。這既反映了歷史事實,也協調了雙方爭論。
這樣就繼續研究,1984年在廣西藤縣開了全國第一次袁崇煥學術研討會,出了論文集。後來又在香港開了一次國際的袁崇煥學術研討會。他的主要事迹是守遼寧的興城,當時叫寧遠,所以遼寧興城的領導也提出來再開,又在興城開了國際袁崇煥學術研討會。在廣西藤縣,廣東東莞,香港和遼寧興城,開過四次大的袁崇煥國際學術研討會。應當說從1980年算起,到現在30年了,袁崇煥的研究比較充分了,能夠找到的材料基本上都找到了。
袁崇煥到底出生在哪一年,明確的記載找不到了。《東莞縣誌》說他是萬曆十二年,1584年出生,我們現在就按這個時間了。努爾哈赤是萬曆十一年起兵,這一年是1583年,第二年袁崇煥出生。努爾哈赤起兵這一年是25歲,也就是說袁崇煥比努爾哈赤整整小25歲。努爾哈赤起兵之後就在東北地區統一女真的各部,先統一建州女真,又統一海西女真,又統一東海女真(就是現在沿著鴨綠江和圖們江及沿海一帶的女真),又統一黑龍江的女真(就是現在松花江中游地區)。到努爾哈赤死之前他的勢力範圍東到大海,南到長城以里,北到松花江的中游就是現在哈爾濱一帶地區,西到大興安嶺的東麓。到皇太極的時候範圍更大了,北到外興安嶺,西北到貝加爾湖,南實際控制範圍到長城,東到大海,西到現在的青海、河套。
努爾哈赤父子征戰的時候袁崇煥在念書,他純屬南方的一介書生。他主要是在藤縣上學,後來到桂林考舉人,舉人中了之後到北京考進士,第一次沒考取,到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考中了進士。他考中進士之前就是個普通的讀書人,記載也很少。有一本袁崇煥的詩集,《三管英靈集》,現在只有一本,是個孤本,現藏在國家圖書館。這本詩集收了袁崇煥66首詩,我把這66首詩完全錄下來了,經過考證,這66首詩中,有的是袁崇煥作的,也有別人冒袁崇煥之名而作的詩。
袁崇煥考中進士這一年,就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很重要。這一年在現在遼寧省撫順市的薩爾滸發生了一場戰役叫薩爾滸大戰,這一場戰爭對明清的興亡至關重要。
在這之前努爾哈赤對明朝一直採取兩面政策,這也是努爾哈赤的高明之處。這個兩面政策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只稱臣不稱雄。他對明朝稱臣,明朝封他為建州左衛指揮使,封龍虎將軍,他表面上恭恭順順,因為努爾哈赤知道自己力量弱不能跟明朝對抗。這樣在明朝的眼皮底下,努爾哈赤採取兩面政策發展自己的勢力,先把建州女真統一起來,又把東海的女真基本統一起來,就是現在的鴨綠江圖們江一帶,這個勢力就大了。又把海西女真基本統一起來,勢力更大了。這個時候努爾哈赤的政策改變了,就是明稱臣,暗稱雄,暗著發展我的勢力,建立根據地,建立軍隊,建立政權,不聲張。到了第三階段就是邊稱雄邊稱臣,一邊對明朝稱臣,一邊公然稱雄。
舉個例子,日本侵略朝鮮的時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壬辰戰爭,說明朝與朝鮮「唇亡齒寒」就是這場戰爭。努爾哈赤給明朝的兵部尚書石星上書說:日本人侵略朝鮮了,朝鮮是大明的屬國,我現在有力量,我可以出兵,幫著明朝一塊把日本軍隊打敗。他暴露自己的力量了,明朝的兵部尚書很警惕,這會兒要出兵不等於壯大自己的力量了嗎?明朝不許他出兵。明朝派東北的軍隊到朝鮮,後來把日本的軍隊打敗了,戰爭經過了七年的時間。
努爾哈赤的力量又發展了,叫做只稱雄不稱臣。標誌是什麼呢?就是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政權,叫金,或者叫大金、後金都可以,建元稱汗,稱後金汗,要同明朝分庭抗禮。這個「汗」是「Han」,是滿語的譯音,這個「汗」原來滿語也沒有,是從蒙古語借過來的,是成吉思汗的「汗」。
從此,努爾哈赤建立政權,建立基地,建立八旗制度,制定滿文,有一整套的建國方略。之後他就要發展,往哪兒發展呢?就往撫順,就是現在的遼寧撫順。撫順是在山地和平原之間,撫順往東就進入山地,撫順往西就是遼河平原。明朝很巧妙,就在撫順設個城,來堵女真勢力往遼瀋地區發展。努爾哈赤首先選擇了撫順,打開了撫順就打開了從赫圖阿拉山區進入遼河流域的通道,努爾哈赤就打出去了。
撫順有護城河,騎兵怎麼打?努爾哈赤很狡猾。撫順有馬市,就是我們今天的集市,蒙古人、女真人、漢人都可以在這兒貿易,努爾哈赤派他的軍隊穿著便服,假裝去貿易,裡面藏了兵器,這些人都混進城了,就在城裡埋了伏兵。努爾哈赤打撫順的時候裡應外合,就把撫順打下來了。打下來以後接著把清河打下來了。建州女真走出山區進入遼河平原有兩個門戶:一個是撫順,撫順通瀋陽;還有一個門戶就是清河,現在屬於遼寧的本溪市,清河也在平原和山區之間,打開了清河就直接進入遼陽。這是進入整個遼河腹地的兩個關口,兩個通道。
明朝不了解女真的情況,但女真了解明朝的情況。努爾哈赤的姦細工作做得非常好,明朝軍隊的一舉一動他都知道,甚至派人到北京探聽朝廷和軍隊的部署情況。戰報彙報到萬曆皇帝那兒,朝廷就派兵討伐,領兵的是楊鎬。楊鎬這個人是進士出身。明朝有個特點所有的統帥都是文官,不是武官,武官只可以做將軍,不可以做統帥,統帥一定是文官,而且一定是進士出身。進士出身的統帥優點是有一點兵略,但最大的弱點是沒有實戰經驗。楊鎬在全國組織軍隊,從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山西、陝西等地調兵,包括後勤的準備,要對努爾哈赤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明朝調了多少軍隊呢?號稱47萬的軍隊,這在古代是不得了的,兵分四路——每一路一個到兩個總兵統帥,實際的軍隊大概一路三萬人左右,合起來實際軍隊12萬左右,還有後勤,還有預備部隊,機動部隊,後援部隊,梯隊。這樣在赫圖阿拉這麼一個地方,醞釀一場大仗。
努爾哈赤大約有8萬左右軍隊。楊鎬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規定在三月初一把赫圖阿拉打下來。四路出兵,當時沒有手機,也沒有無線電,各部的進度很難協調。結果這四路就分別出兵了,陰曆二月下旬,明朝那個時候的氣候比現在寒冷,東北還是大雪冰封。這些兵有江西來的、浙江來的、安徽來的,南方來的兵他們沒有禦寒的衣服,到了山地里糧餉又供不上,就很困難。
當時努爾哈赤採取一個辦法,就是:「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努爾哈赤的基本判斷是:四路兵不可能同時到,東路是從鴨綠江那邊過來,還有朝鮮的兵;西路從瀋陽來,北路從開原來;南路是從清河來,道路崎嶇,糧餉供應不上,不可能同時到。結果西路先到了,努爾哈赤集中六個旗的兵力先打西路。西路明軍三萬人,女真六個旗差不多五萬左右的軍隊,就以逸待勞,以眾擊寡。再加上明朝西路將領杜松大意輕敵,陷入埋伏,結果全軍覆沒,努爾哈赤就把西路殲滅了。這是三月初一。
打敗了杜松以後,努爾哈赤也沒有平分兵力,八個旗兵力中又調六個旗來對付北路,兩個旗策應。三月初二那一天把北路整個給消滅了,就剩統帥一個人,帶著侍從「隻身而逃」,逃回到開原。
第三天就是初三,這時東路將領劉帶著軍隊,還有朝鮮1萬3千軍隊,過了鴨綠江一直往赫圖阿拉城走,就是現在遼寧的新賓。途中要通過阿布達里岡,五十里的山岡,兩面都是山,底下是河谷,有羊腸小路,一高一低,曲折崎嶇,兵不能成伍,馬不能成列。除了地形險惡,兵也沒有糧食吃,供應不上,都是南方人,江西的、安徽的,禦寒的衣服也沒有,冰天雪地,那個仗怎麼打?三月初一打西路,初二打北路,初三努爾哈赤進行調整,初四就打東路,努爾哈赤很有智謀,先派八旗軍隊順著山的兩側埋伏在樹林裡頭,派姦細穿著明朝軍隊的衣服,到了劉的陣前,誘騙明軍進了八旗軍隊的埋伏。就這樣,東路軍也全軍覆沒了。
初五就打南路。南路這時候已經知道三路都已經敗了,就往回撤,又是崎嶇小道,後金沒有兵力了,只有500人在山上埋伏,這些人就拿著樹枝挑著盔甲晃悠,一面晃悠一面吶喊,南路明軍也不知道後金伏兵到底有多少,嚇得就後退,自相踐踏,人馬互踏,結果自己踩死了兩千多人。南路也敗退了。四天多點時間,四路出兵,全部敗北,號稱47萬大軍基本全軍覆沒,這是明朝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當時朝廷震驚了,這一年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就是袁崇煥中進士那一年。我想這時候北京發完榜之後,街談巷議,廟堂朝野,全在議論這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對袁崇煥的影響太大了。
中了進士之後分配工作,袁崇煥被分配到福建邵武做知縣,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萬曆帝死了,之後16歲的天啟皇帝即位,這時候袁崇煥在做知縣。袁崇煥這個人有抱負,他天天找一些福建的退伍老兵,了解山海關以外的情況學習軍事。
接著到天啟二年,1622年。明朝的知縣三年要到北京考核一次,他就隨著福建官員到北京考核。明朝考核分兩次,第一次由省裡面管幹部的布政使(相當於副省長)考試,考完進京,進京以後由吏部主持考試。袁崇煥考試以後全合格,政績很好,比較出色。這個時候有個人推薦他,就是侯恂,侯朝宗的父親,推薦他做兵部的一個主事,相當於現在的處級幹部,當時的知縣是七品,主事是六品。這樣他就到了兵部做職方司主事。到了兵部他沒上班,就趕緊騎著馬到山海關內外考察情況,兵部里找不到他,後來回來了,袁崇煥當著同僚就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後來大家印象太深了,他說:「予我兵馬錢穀,我一人能守住山海關。」別人當時被嚇得膽小如鼠,誰都不敢去山海關外工作,他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來,那好吧,就派他到山海關去。至此,袁崇煥正式登上歷史舞台。關於袁崇煥的經歷,袁崇煥實際的政治、軍事活動很短,46歲就死了。《袁崇煥傳》里說得比較具體,我就不詳細說了。
二、袁崇煥之魂
我跟大家交流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袁崇煥之「魂」。
我覺得袁崇煥最值得我們重視的就是「袁崇煥之魂」,魂魄的「魂」,靈魂的「魂」。袁崇煥的魂,主要體現就是四個字——「仁」、「智」、「勇」、「廉」。
先說「仁」。袁崇煥最可貴的品質,最值得我們景仰的精神,就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這是儒家的仁。袁崇煥是通過科舉考試走上政治與軍事舞台的,他深受儒家理念的熏陶與影響。
儒家的仁愛,佛家的慈悲,基督的博愛,道理有相通之處,但又不完全一樣。儒家的仁愛,它是愛君子不愛小人,孔夫子對小人咬牙切齒。基督的博愛呢,它也有制約。佛家的慈悲是泛愛眾生,要對所有人、所有生命都施予慈悲。
袁崇煥就是繼承了中國儒家仁愛的精神和優良的傳統。袁崇煥本來做知縣做得挺好,三年考完了之後或者留任,或者升級,把老婆孩子接來不是挺好的嗎?他偏要往遼東戰場上出生入死做什麼呢?遼東戰場是什麼地方啊,朝廷派了一個遼東經略到山海關,他不去,說身體不好。朝廷又派了一個,他說家裡有困難還是不去。天啟皇帝很生氣,說不去就削職為民,你回家種地去得了。這才去上任,去了以後也不好好工作。這種情況下袁崇煥自己申請到關外去,所以他是有一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胸懷;他還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大願。袁崇煥的大願是以戰止戰,爭取國家的和平與安定。
袁崇煥的仁,有很多具體表現。我舉一個小例子。他為保衛京城,從山海關騎著馬,「士不傳餐,馬不再秣」,三天三夜,趕到北京。馬沒有草料,兵沒有糧食,他不許士兵搶老百姓家的東西,朝廷又不給,冬天也不能砍樹生火取暖,在這種情況下和皇太極的軍隊打仗。而皇太極的八旗軍四處搶掠,吃飽了,喝足了。袁崇煥是身先士卒!他是一個書生啊,沖在前頭,舉著刀跟八旗的貝勒拼殺,容易嗎?他盔甲上中的箭像刺蝟一樣。受了傷以後把戰袍撕了,把傷裹起來,繼續打拚。打了十個小時,激戰數十回合,後金軍退了,明軍勝了。這時候你是統帥啊,應該下馬休息休息,但他沒有。袁崇煥馬上到各個營房巡視,慰問受傷的官兵,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慰問完了,才回到自己的帳篷,袁崇煥就是有這種大仁大愛。
再比如說,明朝派了一個遼東經略叫高第,屬於閹黨,他上任後特別怕,就下令撤守,從大凌河、錦州、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寧遠,一直撤到山海關,軍撤、民撤,都撤!袁崇煥說我不撤,他自己守寧遠。他說:我是寧前道,做官在這裡,死也要在這裡!你們都撤,我一個人躺在大道上,阻擋努爾哈赤軍隊的前進。袁崇煥有一種大愛的精神,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寧遠,寧死不撤。
次說「智」。袁崇煥有大智慧。他不僅有大的仁愛,而且有大的智慧。我舉一個例子。袁崇煥去遼東之前,明朝的軍隊一戰敗一戰,一城丟一城。第一把撫順丟了,第二把清河丟了,第三把開原丟了,第四把鐵嶺丟了,第五把瀋陽丟了,第六把遼陽丟了,第七把廣寧丟了,第八把義州丟了。寧遠以北全丟了,特別是瀋陽、遼陽丟了,唯獨袁崇煥把寧遠守住了,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智慧。
努爾哈赤打撫順主要是靠裡應外合;打清河的辦法也是裡應外合;打開原、鐵嶺裡應外合;瀋陽是大城,城牆高,護城河又寬,努爾哈赤怎麼打?瀋陽的守將叫賀世賢,下令把城門打開,弔橋放下,他酒喝得醉醺醺的,騎著馬就從城裡衝出來了,同後金軍野戰。這是匹夫之勇。有城牆幹嘛不利用城牆,把弔橋吊起來,把城門關上,死守。努爾哈赤軍隊野戰不能過十天,因為努爾哈赤出來打仗沒有後勤補給。但賀世賢關著城門,硬耗七天,努爾哈赤就得退兵。守城不戰而退兵算勝,攻城不下而撤兵算敗。但賀世賢把城門打開,弔橋放下,騎著馬帶著兵往前沖。結果後金軍一包圍,總兵賀世賢中了14箭,落馬而死。明兵退回來時,路上有伏兵,城裡有姦細,裡應外合,前後夾擊,特別是姦細從裡面把城門打開,後金軍就把瀋陽打下來了。後來的遼陽、廣寧,也是這麼丟的。
袁崇煥的智慧在什麼地方呢?他吸取了前人失敗的教訓,進行寧遠保衛戰。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戰勝利的經驗並不複雜,就是六個字:「憑堅城,用大炮」。明軍的優長有二:第一是有城池,第二是有火炮。後金軍平原野戰、騎兵衝突是其優長。袁崇煥的謀略是揚長避短。努爾哈赤打到寧遠城下,袁崇煥下令堅壁清野,城外的老百姓到城裡來,弔橋吊起,城門關上,城外糧食運到城裡,柴草燒了,不給後金軍提供糧草。努爾哈赤到寧遠城下就罵,叫陣;袁崇煥不管你怎麼罵,他就是不出城。努爾哈赤攻城有一種器具叫楯車,上面是牛皮的,箭射不透。士兵在楯車裡鑿城牆,眼看城牆要被鑿穿,袁崇煥就帶領勇士拿繩子和鐵絲纏著被絮,倒上油,點上火,燒那挖牆的後金士兵。努爾哈赤一看鑿城牆不行,就派貝勒率領官兵往前沖。先時,袁崇煥下令把朝廷從葡萄牙買來的10門西洋大炮運到寧遠,放到城上。這時,他發令往城下打炮。後金的士兵就往上沖,一炮打去,一道火海,人仰馬翻,死傷一片。努爾哈赤命八旗軍再沖,又是一炮,死傷慘重。
努爾哈赤是否受了炮傷?清史學界有爭論:我個人認為是。有個記載,從城上頭看,一個大紅氈子,包著一個頭目,一些貝勒放聲大哭,就抬著跑了,一般貝勒不至於這樣,第二天就退兵了。我查了文獻和檔案記載,這次激戰中八個貝勒沒有一個受傷的,後來打仗都出來了,就是努爾哈赤再不出來。可能是努爾哈赤受傷了,當時沒有消炎藥,夏天傷口發炎,他就洗溫泉,得了敗血症,當年八月十一日就死了。他的兒子皇太極不服氣,他繼位後又帶部隊打,先打錦州,再打寧遠。皇太極還用老辦法,袁崇煥也還是六個字:「憑堅城,用大炮。」他告訴錦州守將趙率教,不管怎麼罵你不要出城。所以寧錦這一仗皇太極又失敗了。
這裡面體現了袁崇煥的智慧。有人認為「憑堅城、用大炮」的道理很簡單,但真理總是樸素的。袁崇煥之前明朝死了14個總兵,東北地區的總兵基本上都死了。到袁崇煥這兒,把城守住了,把仗打勝了,這說明袁崇煥有過人的智慧。這是一個例子。
還有一個體現袁崇煥過人智慧的例子,就是山海關外怎麼守?明朝有位遼東經略叫王在晉,也是進士出身,兼著兵部尚書。他說在山海關城外八華里的地方再修一個城,用那個城來守山海關城。袁崇煥建議在寧遠即今天的興城建一座城,守衛山海關。現在的興城離山海關100公里,這個地方的地理特點,東面是海,西面是山,海和山之間有兩座山——首山和窟窿山,後金騎兵從瀋陽過來到山海關,必須通過這個隘口,沒有別的通道。這個隘口通道,我拿尺子測量過,最窄的地方總共100米寬。袁崇煥建議明朝就在這兒修座城,守山海關,比較高明。袁崇煥提出來,王在晉不同意。袁崇煥怎麼辦?人微言輕啊,人家是部級,自己是處級,差得太多了。袁崇煥有辦法,他給當朝宰相葉向高寫了一封信,說自己的理由,但沒回信。他又寫了一封。葉向高看完之後拿不準主意,找孫承宗商量。孫承宗當時有三重身份:第一是大學士,第二是兵部尚書,第三是天啟皇帝的老師。葉向高就把袁崇煥的信給孫承宗看了,他說我也沒去考察過,拿不準主意。孫承宗說我去考察一下,並向天啟皇帝請了假,騎著馬去山海關考察,袁崇煥陪著。考察完了孫承宗找王在晉談,說袁崇煥的意見正確,可以在那兒設,不要在山海關八里鋪的地方設。不久,孫承宗到山海關去,接替王在晉的工作。他支持袁崇煥把寧遠城建了起來,後來就有寧遠之戰,守住了,否則是守不住的。孫承宗和袁崇煥還建了一條關寧錦防線,就是從山海關經寧遠到錦州,是一個縱向防線。你打錦州時,寧遠、山海關支援;你打寧遠時,山海關和錦州兩面支援;你打山海關時,前面兩座城堵著你。這條防線一直堅持到明朝滅亡。多爾袞率領八旗軍進北京的時候,寧遠還是明朝的,他繞開寧遠,沒敢打寧遠。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太怕寧遠這座堅城了。當年的慘敗,努爾哈赤的受傷,給他的子孫們的印象太深刻了。
再說「勇」。袁崇煥的確是有大勇。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袁崇煥就是這樣的人。他剛到山海關,就被派去40里以外的前屯衛。山海關以外基本上是蒙古、滿洲的勢力,也是虎狼出沒的荒野地方。他走了一夜,天亮了一到那兒,大家都驚訝:夜裡一人獨行,膽子有多大啊?他確有過人的膽量。他敢於向遼東經略提不同意見,而且把意見直接跟宰相葉向高奏報,這需要膽量,一般人是不敢的。他就是為了國家利益,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他是南方人,身材很矮小,又比較瘦弱,但幾次打仗,還是騎著戰馬同後金貝勒拼殺,實在有一種勇敢的精神。
袁崇煥辭職回家之後又被重新啟用,剛一到山海關,寧遠發生兵變。誰也不敢去,怕去了被扣。這種情況下,袁崇煥去了,不帶衛兵,不帶秘書,一個人去寧遠,直奔嘩變兵營,跟兵變首領談判。說過去你們都是我部下,你們不是要發餉嗎?我三天之內給你們發餉。三天之內,他借到銀子,欠餉真的發了,兵變給平息下去了。他又說,跟朝廷得有個交代,軍人怎麼可以鬧事?為首的人說殺我吧,我為首。就把他給殺了,其餘不問。袁崇煥一個人就單騎從山海關直奔叛軍軍營,把嘩變平息了,只死了一個人,這裡可以看出袁崇煥的智慧和膽略,看出袁崇煥的勇敢和性格。
後說「廉」。「廉」,就是廉潔的「廉」,清廉的「廉」。
袁崇煥很廉潔。他做福建邵武知縣,《邵武府志》記載袁崇煥為官四個字:「分文不取。」後來他調到關外負責軍隊的事務,這時候他已經是處級幹部了,很快又升到局級幹部,可他父親死了,回家奔喪沒有盤纏,一點積蓄也沒有。同事、長官一起給他湊盤纏,走到今天河北這個地方,皇帝不許他回家,要他在前線堅守,他把錢又還了人家。他是很廉潔的,他死了以後抄家,《明史·袁崇煥傳》記載:「家無餘貲。」後來我看到崇禎朝抄袁崇煥家的奏報,也說他家裡沒錢。
當時是戰爭環境,明朝的軍費大部分都在遼東花了,袁崇煥掌握的白銀數以百萬兩計,但他分文不貪,太難得了。
袁崇煥的魂魄,他的精神,可貴的品質,就是「仁智勇廉」。
三、袁崇煥之鑒
曾有人問我,你研究袁崇煥是不是有偏愛,他是不是有缺點有錯誤?我說也有,但沒有仔細地回答。最近這一兩年我看了一些材料,反覆想了一想袁崇煥的弱點、不足和遺憾,這些值得我們引以為鑒。
袁崇煥是受磔刑而死的,磔刑太殘忍了,把人吊起來,拿刀一片一片剮,鮮血淋漓,慘不忍睹。袁崇煥就是受的這種酷刑。
袁崇煥的死,有客觀的原因,有崇禎皇帝個人的原因,也有袁崇煥個人的原因。我今天重點從袁崇煥個人的角度,做個簡略的分析。
第一個是天時的問題。
袁崇煥之所以立功,成為千古英雄,就是那個「天時」。袁崇煥早生一百年,沒有這個問題,做個知縣、知府就不錯了,成不了民族英雄。特殊的歷史時代,使他成為英雄。特殊的歷史時代這個「天時」,又造成了袁崇煥的悲劇。
我個人認為,對待「天時」:第一要「敬天時」,第二要「順天時」,第三要「知天時」,第四要「借天時」。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和北京保衛戰,這三戰袁崇煥利用天時取得了勝利,他最後的死是沒有借天時,在這個事上出了問題。
皇太極突然襲擊,繞過寧遠,通過蒙古地區,越過長城,打到北京。袁崇煥這個時候在山海關,他得知皇太極突襲北京的時候特別驚訝,這個時候怎麼辦?就看智慧了。他有三個策略可供選擇。
第一個是急點軍馬到北京。第二個是駐兵山海關觀望。第三個是圍攻瀋陽救北京。統帥騎兵,三天三夜,攻打瀋陽,用「圍魏救趙」之計,解北京之圍。皇太極是傾盡全力打北京,整個瀋陽是空虛的。如果袁崇煥打瀋陽,皇太極必然去救,當時的副將周文郁給袁崇煥提建議:沒有崇禎皇帝的聖旨,帶著兵馬到北京城下,可乎?袁崇煥說:「君王有急,何遑他恤!」情況緊急,顧不上了。
袁崇煥是一位軍事統帥,這個時候你要考慮政治,你沒有得到皇帝允許,帶著大隊兵馬直接開到北京來,皇帝不懷疑你嗎?本來就懷疑你,你殺了毛文龍就已經懷疑你了。北京對袁崇煥的謠言很多,說他跟皇太極有城下之盟。皇太極已經打到北京了,你在這個時候怎麼利用這個天時?
第二個選擇是按兵不動,保守自己實力,這不符合袁崇煥的性格,也不符合我們今天講的原則。他可以選擇的是,或帶兵救北京,或帶兵打瀋陽,後者皇太極肯定害怕。皇太極打北京的時候,走到半路八大貝勒之間發生了分歧。大貝勒代善說你要到了北京,明朝軍隊截我後路,兩面夾擊,那就可能全軍覆沒。皇太極說有道理,他又跟幾個小的貝勒商量,說我們已經定了不能變,他的幾個哥哥沒辦法只好跟著往前走。
同樣一個天時,怎麼借用?袁崇煥在寧遠之戰借了天時,這個時候怎麼借天時來取得勝利?天時對每個人是平等的,對任何人不偏愛,袁崇煥在皇太極打北京的時候怎麼借天時?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第二個是借地利的問題。人離不開地,大地誰也離不開。怎麼敬地利、順地利、知地利、借地利?
袁崇煥當時應該借地利,他不應該借北京的地利,應該借關外的地利。因為天子在北京,又懷疑你。你的地利在山海關外,在寧遠,在錦州,在瀋陽,在遼陽,你應該借東北的地利來打擊皇太極的力量,為朝廷立功。他錯了,他拿北京地利來解決這個問題,結果是北京反倒成了袁崇煥冤獄的陷阱。
第三個是借人脈的問題。我們諸位公務員也好,事業單位的領導也好,大家特別了解人和的問題,人和太重要了。
誰害的袁崇煥,是他的同僚害的,滿桂害的。滿桂原是袁崇煥手下的大將。寧遠之戰他負了傷,立下功勞。滿桂對袁崇煥不滿意,就提出調動工作。這時候袁崇煥同意,但朝廷考慮不能調,做了平衡矛盾的處理。到了北京之後,朝廷命令滿桂守德勝門,滿桂的軍隊沒吃的就搶,所以滿城都嚷嚷是袁崇煥的軍隊搶了老百姓的東西。崇禎皇帝召見,滿桂在崇禎面前說袁崇煥的壞話,崇禎皇帝就把袁崇煥拿下,打入錦衣衛獄。
還有,袁崇煥在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立功期間,有一個重要的人際因素是東林黨人的支持。但他被下獄、凌遲的時候,朝廷發生變局,東林黨人失勢,閹黨餘孽抬頭。這是袁崇煥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四個就是「己和」沒有處理好。袁崇煥的「己和」做得不夠。他原來就是個知縣,幾年之間就做到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相當於今天的瀋陽軍區司令。他管山海關以外,還管今天的河北北部、天津、山東北部。袁崇煥原來是個知縣,升得太快,他不適應。軍事謀略我剛才講過,政治謀略就是要適應整個朝廷的複雜性。東林黨與閹黨、皇帝與大學士、文官與武將、中央與地方等,這麼多複雜的關係,如何正確處理,袁崇煥沒有經驗,也沒有來得及積累這方面的經驗。他提出「五年復遼」,他擅殺東江總兵毛文龍,這都成為他後來被殺的「口實」。毛文龍是總兵,總兵是只有皇帝才有權殺的,袁崇煥是薊遼督師沒有權力殺總兵。這個事情表明袁崇煥思慮不周,他應該是先奏後斬,或者應該回到北京請旨後再殺。他去了皮島後和毛文龍密談,勸毛文龍到杭州養老。毛文龍不幹,袁崇煥就突然宣布他的罪狀,當下就把他殺了,後來留下了話柄,給人以口實。
袁崇煥這個人是優長很明顯,性格上的不足也很明顯。《三國志·蜀書》評論關羽和張飛時說:「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同樣,人往往以長取勝,以短取敗。袁崇煥因為有性格修養方面的弱點,造成了歷史悲劇。這既是袁崇煥個人的悲劇,也是明王朝的悲劇。其悲劇的形成有很複雜的原因,有崇禎皇帝的原因,有社會矛盾的原因,有民族關係的原因,有軍政危機的原因等等,當然也有袁崇煥個人處理問題不夠圓融的原因。
(本文根據閻崇年2010年5月29日在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2010年第5期主題講壇上的講座內容整理)
推薦閱讀:
※四十「不惑」該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榮格學派2017級心理分析專業兩年系統培訓課程
※盤點女人精神出軌的三大表現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一個來自抑鬱症家庭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