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主神只有一個,是「道」等同於真主,上帝,佛

道教主神只有一個,是「道」等同於真主,上帝,佛 2012-01-19 07:02閱讀:1,824

X道教主神只有一個,是「道」等同於真主,上帝,佛《道德經》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無名④,萬物之始也;有名⑤,萬物之母也⑥。故恆無欲也⑦,以觀其眇⑧;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⑨。兩者同出,異名同謂⑩。玄之又玄⑾,眾眇之門⑿。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老子靜中體悟到的道教最高神靈就是「道」!與釋迦牟尼體悟的「佛」,耶穌體悟的「上帝」,穆聖體悟的「真主」不謀而合,是同一個!而老子等同於釋迦牟尼,耶穌,穆聖,都是傳道人!傳道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天人合一!造就新人道教的主神只有一個,即「道」談到道教,許多人會說道教是「多神教」。的確,在清代與民國時期,道教衰微,所信仰的神靈雜而多端,道教的主神不明確,不統一,民間流行的是各式各樣的多神崇拜。但是在中國漢唐宋明的歷史上,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當代,道教是有主神的,有學者認為道教應屬於「單拜主神教」,儘管不是很典型。問題是,受時代、地域、宗教等因素的影響,道教在某時是某單一主神,在另一時期是另一主神。積累到當代,道教的主神就不只一個,如三清、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玉皇、太上、道等等,都被視為最高神靈。一個宗教,如果有幾個主神,那麼這個宗教應該是「多拜主神教」,幾個主神之間的結構體系需要說明,否則容易產生混亂。道教的幾位主神之間,結構體系基本上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其神靈信仰的體系還不夠明確,也不夠統一。基督教在歷史上也曾面臨幾個主神,如聖父耶和華、聖子耶穌、聖靈。三位主神的關係不明確時,也曾造成混亂。當三位一體的學說奠定了三位主神的結構體系之後,基督教的信仰體系變得明確與統一。明確與統一的信仰,使基督教的發展更快。如果把「三清」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當代道教四個主神的結構:道——太上——三清——玉皇。這個結構與道教主神在歷史上的演變過程是一致的,這個歷史過程是:周朝崇道,漢朝以後崇太上,南北朝以後崇三清,宋朝以後崇玉皇。邏輯結構與歷史過程基本吻合,這符合邏輯與歷史一致的原理。邏輯結構不是靜止的,不是直線的,而是螺旋的。歷史過程也是以否定之否定的規律螺旋發展的,在更高的層次上回歸,每一次回歸就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21世紀以來,以2007年國際道德經論壇為標誌,中國道教特別推崇道德經之道,這是對周朝老子之道的螺旋式回歸,也是站在了新起點,準備迎接一個新的道教鼎盛時代。一、道教主神:三清、玉皇、太上、道任何一個宗教,大多都有主神。如天主教的主神為上帝耶和華,伊斯蘭教的主神為真主安拉,佛教的主神為佛釋迦牟尼等。按照這種宗教學的思路,一個剛接觸道教的人會很自然地問:道教的主神是誰?對於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卻很難回答清楚,因為道教的主神不只一個,而是多個,多個主神之間的關係不夠明確。中國的大多數道觀,供奉的神靈數量很多。其中地位最高,最受尊崇的是三清。三清是三位尊神,名列第一的是元始天尊,神位居中。名列第二的是靈寶天尊,神位居左。名列第三的是道德天尊,神位居右。中國大多數的道教徒,認為道教的主神是三清。福建、廣東、台灣、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道教徒,大多認為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主神。這些地區與國家的道觀中,祭祀的主神是玉皇大帝,對於三清、太上老君,則比較陌生或認為是不太重要的神靈。中國的廣大民眾,大多認為道教的主神是玉皇大帝,他們可能受到《西遊記》等小說與影視節目的影響。歷代道教的教義中,都稱老子(也稱太上老君)是道教的教主,這也是當代道教徒的普遍認識。一般來說,一個宗教的教主,就是這個宗教的主神,故而老子或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主神。中國從古以來,統治者大多提倡三教合一。三教者,儒、釋、道也。在三教合一的各種論著中,都視孔子是儒教的教主,釋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老子是道教的教主。在歷來三教合一的畫像與雕塑中,老子從來就是道教的教主。有一些道觀,在供奉的眾多神靈中,最突出的主神是太上老君,沒有三清的神位或三清的神位不重要。例如武漢的長春觀,主殿是太清宮,供奉的是太上老君,觀內沒有供奉三清的宮殿。香港的蓬瀛仙館,主殿供奉的主神是太上老君。道教還有一個公認的最高信仰:道。道教以「道」作為自身宗教的命名,反映了「道」在道教中的主神性與唯一性。道教認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皆由道生,宇宙間的萬神萬靈也由道生。道具有神性,但它是無人格的神性,區別於道教的其它任何神靈。道可以化為有人格的神靈,如太上老君,也可化為有肉身的人,如老子。二、道教主神的結構無序狀態三清、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道,如果都是主神,那麼誰是主神中的主神呢?次要主神與主要主神是什麼關係呢?不明確四位主神之間的結構關係,它們在道教徒的信仰結構中就會出現矛盾,它們在道教教義中會呈現無序狀態。例如我曾問一個年輕的道長:「請問道教的主神是誰?」回答是「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我接著問:「可是道教的教主是老子,老子是不是主神?」「也是。」「老子與三清是什麼關係?」「我們道教常說,老子一氣化三清。」在中國的道觀中,大多以三清大殿為主殿,殿中供奉著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神譜中的主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居中。上清靈寶天尊,居左。太清道德天尊,居右。這反映三清之間的神位也有區別,元始天尊第一,靈寶天尊第二,道德天尊第三。我接著問:「這麼說老子的神位比三清更高啊!」「是啊,······也不是。」「為什麼又不是?」「因為三清中的第三位是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可見老子並不在三清之上,而是在三清之中。」我接著問:「老子在三清中排第三位,這是否說明老子不是主神,三清中的元始天尊才是主神?」「不是,老子是教主,這是無可懷疑的。」很顯然,這位年輕道長對於老子(太上)的神位高於三清,還是三清的神位高於老子(太上),講不清楚。在新加坡,道教徒長期以來以玉皇大帝為主神,幾乎沒有聽說過三清,太上老君是一個不太重要的神靈。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接受過大陸道教教義學習的道長回到新加坡,創立了新加坡道教協會,宣傳三清是道教的主神。他的宣傳效果不大,大多數新加坡的道教徒仍然以玉皇大帝為主神。我問他時,他說:「我對他們是這樣宣傳的,玉皇大帝好比是總經理,三清好比是三個大股東,組成了董事會。董事會比總經理大,總經理要服從董事會的決定。所以三清神比玉皇大帝要大,玉皇大帝要服從三清神。」我問這樣的宣傳有沒有效果?他說效果不大,絕大多數道教徒還是以玉皇大帝為主神。有的人這樣對他說:「你說的三清神,好像是美國的議會。玉皇大帝呢,好像是美國的總統。美國的總統的權力比議會大,玉皇大帝的權力比三清神大。」道的特點是無形象,無人格,看不見,摸不著,它不容易被普通民眾與一般道士作為主神而信奉,他們也更難弄清「道」與其它主神的關係。在社會基層與民間道教活動中,有術而無道,信神不信道的情況比較普遍。道教無道,則成為占卜之教或鬼神之教了。中國古代一些高道,也看到了道教神靈雜而多端的狀況,探討了神靈的結構體系,繪製了神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南朝高道陶弘景繪製的真靈位業圖,直到今天還被視為道教神譜的權威。它的貢獻是確立了三清的主神地位,有近七百個神靈被編入七個神階。它的不足之處也很嚴重,一是沒有「道」的地位,有神無道;二是嚴重貶低太上老君的地位,在三清之下,屬於第四神階;三是時代局限,沒有玉皇大帝的地位。為了反映道教的發展,我們應該探討當代道教神靈的結構體系,繪製新神譜。三、道教主神的結構體系道教主神的結構無序狀態,是因為三清、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道四者之間缺乏結構體系。現提出下面的結構體系:道 ——太上老君——三清——玉皇大帝·····雜而多端的神靈崇拜為什麼將道放在最高位呢?因為在道教經典與道教教義中,都公認「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現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說:「《道德經》是道教的基本經典,『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著名道教學者陳耀庭教授說:「在道教神學中間,宇宙之中的『道』才是最高的主宰,天地是道產生的、主宰的。人和萬物也是『道』產生的、主宰的。而冥冥之中的『神』和『鬼』也是由『道』產生的、主宰的。不管是最高的神,或者是最低的神,都是『道』的衍生,道的體現,也都是由『道』化生出來的。」道與太上老君的關係,道的神位更高。為什麼呢?因為道是本體,化為太上老君,化為老子。漢代《老子想爾注》說:「一者道也,······一散形為炁,聚形為太上老君。」東漢《老子聖母碑》稱:「老子者,道也。」道成肉身,是基督教《聖經》中的話,意為上帝化為肉身的耶穌,來到人間。它本來是道教用語,意為無形之「道」化為肉身的老子,來到人間傳道。太上老君與三清的關係,太上老君的神位更高一些。為什麼呢?因為道教中歷來有「老子一氣化三清」的說法。漢代最尊之神為太上老君,晉代最尊之神為元始天尊,南北朝出現太上道君,置於諸神之上。隋唐時出現老子一氣化三清之說,將道教三大主神統一起來。老子(太上老君)神位高於三清,三清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老子在一氣化三清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化身:道德天尊。玉皇大帝的神位極高。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天宮,主宰宇宙,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在道教神譜中,玉皇大帝的神位低於三清。三清是最早的創造神,玉皇大帝最高的管理神,是神界總管。玉皇大帝之下是四御,四御協助管理天上天下。四御是后土,紫微北極,南極長生,勾陳四大帝。關於玉皇大帝的來歷,《玉皇經》記載:凈德國王夫人夢見太上道君(三清之一靈寶天尊)將一嬰兒賜於她,夢醒後即有身孕,一年後生下太子。太子經過億萬劫修鍊,成為玉皇大帝。所以在道教界有一種說法,玉皇大帝是三清的化身,其神位低於三清。四位道教主神,如果仔細分析的話,還有兩個層次。三清,玉皇,太上為一個層次,可以說是天上的層次,太極的層次。道是更高的層次,是天外的層次,無極的層次。天上太極是人格神層次,天外無極是非人格神層次。三清,玉皇,太上等一切神都是「道」化生的,但「道」不是任何其它神或物化生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道教是「單拜主神教」,這個單拜的主神就是「道」。如果繪製一個寶塔形的神譜,寶塔最頂端的至上神非「道」莫屬。四、邏輯與歷史的一致道教主神信仰的邏輯結構與歷史的發展過程是一致的嗎?回答是肯定的。其邏輯結構:最高的主神是道,其次是太上老君,再其次是三清,再其次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以下是雜而多端的神靈崇拜。其歷史過程:漢代以前,是道教的準備階段,老子是道祖,他提出了「道」的信仰,道家的信仰「道」,後來成為道教的最高信仰。漢代,是道教的成立階段,主神是太上老君,五斗米道就是以老上老君為主神。晉代至隋唐,是道教的發展階段,主神是三清信仰。宋元明,是道教的興盛階段,主神是玉皇大帝。清代民國,是道教的衰落階段,多神崇拜。道教主神的歷史過程以下表示:道(漢代以前)——太上老君(漢以後)——三清(晉以後)——玉皇大帝(宋以後)······雜而多端的神靈(清代與民國)這個歷史過程與邏輯結構「道 ——太上老君——三清——玉皇大帝·····雜而多端的神靈崇拜」是基本一致的。五、螺旋上升的回歸道教的神靈信仰的歷史是:漢代以前是對主神道的信仰,漢代是對主神太上老君的信仰,兩晉南北朝開始了主神三清的信仰,宋代開始了主神玉皇大帝的信仰,清代民國道教落入民間並實行雜而多端的神靈崇拜。從21世紀開始,道教界發生了新的思潮,那就是對老子的推崇,對《道德經》的重視,對道的信仰。2007年召開了國際道德經論壇,這是幾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關於《道德經》的研討會。聽到道教界內部的一種觀點是:在中國道教歷史上,什麼時候回歸於《道德經》,什麼時候道教就得到大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在國際道德經論壇西安會場上的發言,引用了《道德經》的話:「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他說:「或許現在人類開始進入了『歸根』『復命』的階段。」國際道德經論壇會後,中華宗教交流協會會長葉小文發表文章說:「重視《道德經》,看似一次對經典的回歸,其實在醞釀一個時代的進步。·······道,蘊涵著古今的連接,東西的對話,活力與和諧。我們繼承歷史,面向未來,立足中國,面向世界;不會食古不化、抱殘守缺。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是為著創新和超越。」對道德經與道的回歸是如何發生的呢?有沒有規律可以總結呢?改革開放以來道教的發展,某種程度可以視為整個中國道教歷史的縮影。文化大革命中,道教基本上停止了任何活動。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影視界拍攝播出的《西遊記》等,擴大了道教以及道教主神玉皇大帝的影響。八十年代後期與九十年代前期興起的大建宮觀的運動,突出了「三清」,因為在宮觀的神像譜系中,三清是主神。九十年代興起老子熱,大陸、台灣、香港道教道學界多次召開影響越來越大的老子研討會,突出了道教對主神太上老君(老子)的崇拜。世紀之交,《道德經》的道學熱潮持續升溫,「道」作為道教的根本信仰被升華。玉皇大帝——三清——太上老君——道,我們可以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從玉皇向道的回歸。道既是螺旋上升運動的復歸,又是新起點。《道德經·第40章》:「反者,道之動。」反,就是返回,回歸。《道德經·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就是產生,創生。中國在唐代是世界最強盛的國家之一,道教在唐代最為鼎盛。經過一千多年的曲折與興衰,當代的中國又重新成為世界最強盛的國家之一,這是國道對盛唐的回歸。道教也經過了二千年的曲折興衰,如今回歸於「道」,創生於「道」,站在了螺旋上升運動的新起點,準備迎接一個新的鼎盛時代的到來。

「道」一氣化三清道教最高神靈「道」一氣化「三清」,分別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道教開天闢地之神,為上古盤古氏尊謂,稱玉清元始天尊,也稱原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於其中。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此時,還只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台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書.經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歷代神仙通鑒》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並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顯然被人間帝王所效仿。  縱觀元始天尊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元始」一詞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學用語,後來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漸演變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於三清之首。從歷史角度上考察,這與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歷史完全相吻合。  據《歷代神仙通鑒》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聖賢,下至民間菩男信女的虔誠崇拜。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處受經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道教宮觀里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東漢明帝、章帝之際(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濁清之未分。」將老子神化為先天地之神物,並與「道」相等同。順帝時(126~144)張陵在巴蜀鶴鳴山創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為教主。據傳張陵在傳教佈道時作的《老子想爾注》稱:「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書中出現了太上老君的名號。至魏晉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顯。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斷佛、道兩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據道書稱,當時太上老君曾遣使顯靈。時過一月,武帝即又下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今可立通道觀於都城……並宜弘闡,一以貫之。」說明當時已經開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預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靈更盛。他不僅被奉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幫助唐高祖李淵平定天下,據稱當武則天篡奪李唐王朝後,又顯靈降世,謂「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輒立異姓。……武后亦終懼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寶年間,玄宗最後為他上「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尊號。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號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結論:道教主神只有一個,是「道」等同於上帝,真主,佛!老子靜中體悟到的道教最高神靈就是「道」!與釋迦牟尼體悟的「佛」,耶穌體悟的「上帝」,穆聖體悟的「真主」不謀而合,是同一個!而老子等同於釋迦牟尼,耶穌,穆聖,都是傳道人!傳道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天人合一!造就新人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5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上帝找中國人修天堂的門,然後上帝瘋了……
    上帝讓誰滅亡,總是先讓他膨脹!
    威廉大婚:「願上帝保佑!」_
    上帝製造女人專門來管理男人的嗎?
    瑪曲——上帝最美的畫作_

    TAG:道教 | 真主 | 教主 | 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