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孫氏內家拳傳人張西可實戰與練功心得 (十一)

不少練摔跤的強調三點步,實際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四方步,這個步子更為直接實用。學摔跤要善於抽象和總結概括。概而言之,跤拌無非是正面、側面、斜面而已,正面包括前後,側面包括左右,斜面包括各種歪斜的角度。跤拌則無處不可為,各處皆可為伴。摔跤強調三盤合力,三盤即上中下也,上包括底手、上手,頭、肩、胸、背等,中指腰胯臀等,下指腳、膝等,當然,拿、豁之手是在下盤,情況有別,但大致是分這麼三盤。三盤齊發,才好摔人。摔法怕拳法,因拳法靈活多變,往往還未來得及摔就給打壞了; 拳法怕腿法,腿法距離長且重;腿法怕接摔。三者相生相剋,相剋相生。踢打跌拿。跌與摔不是完全等同,此處的跌多是指受到拳腿打擊力後的結果,而不是摔跤之摔。這是明代戚繼光的論述。七八年前,有一摔跤高手找我切磋,當時我還不會摔跤,一點兒也不懂。他知道我的形意和拳擊好,先讓我演示了幾下動作,然後說:不用比了,你的拳太快,距離感好,我摔倒你的同時,你可能把我的臉也打壞了。這就是江湖。我練摔跤很偶然,是在一次練孫氏太極拳時,偶遇一個摔跤前輩,他建議我不妨把太極的巧與摔跤的摔結合一下,我們相談甚契,自此開始研究摔跤,愈來愈深入,甚至不可自拔。發現實際摔跤與武術其理一致。更關鍵的是,我一直深受戚繼光學百家之長的影響,每門技藝均有其局限,故取百家之長。孫氏劈拳有一個過渡練法,較難。當年張烈師教我時就是教的這種練法,因為感覺太難就採取了討巧的方法,直接就上步打拳,把這個過渡的環節省略了。老師看到我之行為很生氣,於是,我只好再乖乖地過渡打劈拳,但當時心裡卻很不以為然。後來,練出點功夫,才慢慢悟出老師嚴格的好處。張烈師總說,我教你是完全按照你師爺孫存周的規矩教的,當然,有些我們可能做不到位,因為我們沒有你師爺那麼大功夫。但規矩你必須明白,標杆要清楚,就朝那個目標努力。練劈拳過渡著練,好處何在?還是軸和胯的鍛煉。只有這種近乎嚴苛的訓練,軸和胯的動作才能一步步到位。孫氏劈拳的回手,與其他家的劈拳也不太一樣,而更近似於心意拳的鷹捉的落手。這把勁練出來,在實戰的攻防和摔跤的手把運用上,都極其有價值。練拳,一定要從細處著手,悉心體悟。練拳與境界悟性文化層次有絕大關係,絕非硬練就可以練出來,理論是先導,開悟不到那個層次,不可能練出那個東西。就此而論,孫祿堂祖師的形意拳層次高就順理成章了。一介武夫是成不了大高手的,武學更需要有大智慧,大聰明。孫氏形意簡單雅緻,典型的文化拳,但味道足,出功夫快。以燕形為例,不少家的形意都練燕子三抄水,名之曰摔法打法,打襠。我也這麼練過多年。但孫家的燕形只練游胯,練的卻是極致狀態下活胯的能力。孰為優劣,不言自明。孫氏形意內斂,卻霸道至極。那種大開大合的東西,顯然與此非為同一層次。孫氏八卦也如此,極簡單,卻極難練。一個滾拔步,就不好練到位,練到自如境界。身法即重心轉換。轉換自然自如協調,身法自然就出來了。這是我的體悟,也受益於此。孫氏拳的核心練什麼?就是重心轉換和控制。軸當然是重心之要素,所謂立柱頂千斤。但歪斜時軸與重心的控制與轉換亦是同理。孫氏三體式首演重心控制,面授與視頻教學時,我都講得很清楚。腿法實際也是重心控制和擊打、閃避,當然也包括拳法。在專業隊,我們經常說,把重心打出去。訓練重心,孫氏拳確為首選,有一套科學高效的訓練方法。如能讀懂體悟我微博中的文字,武學肯定可大有長進。常有人向我請教拳擊的問題,並讓我推薦拳擊類的好書。我的體會是:得藝歸來好看書。得不了藝看書無大用。拳擊的核心是什麼?根據我多年來的實戰經驗,我認為有三點最重要:一是精於計算。下棋看三步,拳擊亦如此。算什麼?拳之長短、輕重、快慢,尤其是拳之陰陽、虛實、有無等。無中生有,有中生無。二是距離,包括有效無效距離,遠近,奇正等。步法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三是時間差。時間差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其中啟動、轉換兩點很重要,形意拳的打實同樣重要。橫、順、寸、巧。是摔跤的主要勁力。橫為首,十三太保的橫練。順,即順人順己之勁,不頂不丟。寸,即爆發力。巧,即技巧到位,準確。如同武術,目前的摔跤對基本功重視不夠。下把前進為百絆之根。崴樁為百絆之祖,這些基本功出不來,摔不了好跤。手別、架梁踢、耙子、彈擰子在與散打的打的結合上比較好用一些。回馬勺介於崴與得合之間,也好用。盤腿加勾子的基本功也要苦練。還有轟的手法特別巧。自己的重心腿沖對手的腿,虛腿使絆,絆其重心腿。手把使圓力,圓中有橫,有方,突然性,寸爆。躺刀、回馬勺均為敗中取勝之摔跤招數。下把前進主要練習腰臀之力,摔跤講,手是兩扇門,全靠腳贏人,也可解釋為"全靠臀贏人"。烏龍探爪主練"長腰"之力,"長腰"變臉是摔跤根本要義。再就是崴樁、鑽子腳,這些基本功必須紮實到位。還有勾子的基本功,可結合著盤腿踢練勾子,下把前進也可結合著勾子練習,還有扣肘疊拳,這把基本功也必須好好練。抹脖摔、切脖也是能與散打很好結合的摔法。這兩年一直致力於散打與摔的結合,這種結合實際比較難。難在什麼情況下最合適用什麼,這個需要好好磨合。拳擊的計算主要指什麼呢?就是把距離、線段變成點,每個點上都有變化。這一點悟懂了,拳擊的層次就上層次了。我對抱腿摔情有獨鍾,很喜歡崔富海先生的摔法,並專門進行過研究。但我的抱腿摔有些東西是自己獨創的,演化的。我是把形意與抱單腿結合著用的,包括蛇形也是極好的摔法。在關於摔跤的教科書中,王德英先生的書我認為是講得最清晰透徹的。且能讓人看後舉一反三,特別有啟發性。實戰中啟動快,轉換快,孫氏形意有獨特練法,高效而科學,至簡至速。今天有一武林前輩來喝茶,他說我是彈簧腿,腳下太快了。他也練過多年跤,我們倆摔了個痛快。抱腿摔極其簡單實用,太優秀了。 抱腿摔最大的優點是簡單直接,接手見跤,但也得練基本功。日前在培訓群新發了兩條視頻:疾步和鼉形。疾步是練習啟動和轉換速度的,是孫氏形意獨特的練習方法,雖簡單,卻規矩明確,高效科學。鼉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之最實用拳法,看似太極的雲手,實則不同。鼉形是八字掌,可勾掛橫擊。鼉形是圓力,不可稜角,從身至手各處動作均為圓融無間,鼉形的變化很多,攻防一體,進退相連,是非常巧妙的實戰架構。要求身步合一,進退退進隨時隨情況而定,這個步子在實戰中是很實用的。馬形也是進退步,但不一樣,崩拳也是進退步,又是另一種情況,崩拳尤善打迎擊。這就是形意之奧妙。都是進退,各開一枝。放即收,收即收。多練勁力回收,蓄神,暗勁不遠矣!何謂內勁?孫氏形意的解釋即是: 寂然不動,感而遂涌。本能反應也!!孫氏拳的要義就是氣力和順,實際就是自然。在自然狀態下,朝極限處練,大功夫就出來了。練精氣神,及至煉神還虛,還是自然而然,本真狀態。孫氏拳強調"還極虛",還就是回歸,還原,極虛,就是極度虛無。也就是回歸到原本狀態,無形無意。九要是孫氏拳的總規矩,具體到各拳,如形意八卦太極的各拳式,又各有具體的細規矩。把這些規矩扣到位了,自然地去勤練,苦練,功夫就上身了。我教學生就是這個路子,所以他們進步很快。形意最核心的是勁力訓練,準確地說,是訓練勁力的方法,這個方法也是前輩們不願言說的秘密。寧傳十手,不傳一口。還極虛,中和,這些孫氏拳的總綱一定要遵遁,但細部要領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武人琴音》閃爍其辭,貌似很高深,把尚雲祥寫神了,成了形意門第一,不符合史實。對形意的理解多與眾不同,未必正確合理。一個不懂拳者寫拳,多是筆錄,不辨良莠。尚雲祥的戰績有多少名段子?打了康小八,一軍官,等等吧。孫祿堂的戰績又有多少,中外名士,林林總總,後在中央國術館、江蘇國術館培養了多少才俊。《武人琴音》上說尚雲祥跟了郭雲深兩年,這個說法值得質疑。而孫祿堂跟從八年。孫祿堂有5本著作留世,啟迪後學,尚雲祥先生留下了什麼?著作?拳照?還是傳說?神秘?孫祿堂祖師在《形意拳學》里對「外三合」有非常具體的描述,希望練形意者一定認真看一下。現在形意拳界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打拳缺少規矩,還總以為自己那套東西是私密、獨傳,是珍之又珍的寶貝。孫先生作為一代形意大家,跟從師爺郭雲深8年,又得到過車毅齋、宋世榮、白西園等前輩的教誨,至於他交流過的其他形意拳界的名家就更多了。也就是說:孫先生對形意的規矩是非常清楚的。我此前說過:孫氏形意即是嚴守規矩站樁、打拳,而後做到極致。孫氏形意的九要與形意拳常講的「24法」其本質一脈相承。現在的另一個問題是:形意本來是個很簡單直接的拳法,但有些人故意將其神秘化。老覺得自己掌握著所謂的「秘訣」。所謂「大道至簡」。形意核心的東西就是四個樁兩個拳:樁就是:無極、兩儀、三體、渾圓,拳就是劈崩。但練對不易,比如劈崩,看看網上海量的視頻,打對劈崩、站對三體式的沒幾個。為什麼?就是沒嚴格按照規矩來。孫祿堂師祖說:形意拳講求:氣力和順。這是總要求。然後,順中求逆,逆中求順。動中縮勁。內外相合。實際就是要「中和」,「中和」即自然。自然即是處處有球意、球勁,無凹凸缺陷處。至於說但當下的形意多厲害,打這個打那個,我不太相信。事實是:如不經常與專業高手打實戰,很難與專業隊員過手,沒戲的。常有人說:打過練拳擊的,可能你打的是極業餘的,高手你打不了。第一拍接手,就沒幾個能過關的。我在專業隊多年,對各有幾斤幾兩清楚得很。現在的年輕人對武術多不信服,就是因為武術的神秘、虛無。常有人問我,形意的勁是什麼?我說的很簡單:就是腳打人。這個跟拳擊也基本相似,只是更狠毒。形意練的就是手足貫通,最長的兩點都貫通了,其他關節當然更是貫通了。到此階段,抬手人就出去。我有數名弟子均能輕鬆做到這一點。就是按照規矩練的結果。至於孫氏八卦拳,核心就是那個轉圈,轉圈轉的什麼?孫氏八卦拳的滾拔步也。也就是重心的自如也。孫氏拳,練對了,哪兒都可以作重心,如此,不光出拳腿快,轉換也快,實戰自然時間差短,存周師爺的快即來源於此。昨天下午弟子們來訓練,重點給他們講了一下摔跤的基本功一一擰捧子和抖皮條。孫氏太極拳的小臂腕力訓練法。然後又現場重點讓他們練抱腿摔。我之後重點給他們講了孫氏形意八卦很核心的技擊理論:以靜制動,以動制靜,以動制動。孫祿堂師祖說,開合自然皆在當中一點子運用也。這一點子重點是指開合動靜。動靜是技擊中至關要素。以靜制動,定力也,敏銳也,這是孫氏拳之特長也,有專門的訓練方法。以動制靜,調動也,擾之也,控制也。比如我弟子中有散打專業高手,善用前鞭腿,時機節奏把握得好,或引而不發,或發如電閃,如何應對?你引而不發,我橫走豎撞,三角迂迴,馬上切入。你發如閃電,我退步崩拳或前踢迎擊。以動制動,八卦之特長也,以走以動調動也,虛實真假,尋隙而擊之。隙者何?動靜開合之轉換空當也,對手調整未到位,或意識極短空窗期也。加之形意極可怕的勁力,打上一兩下就廢掉對手。如此,技擊水平又如何提高不快?濟南這邊的學生目前練功刻苦,勁頭十足。八卦滾拔步練什麼呢?處處是重心,處處又沒有重心。此孫氏八卦之妙處。處處有重心,打人方處處有支點。處處無重心,對手即無從攻擊你之要害。孫氏三拳均以此滾拔步為基本步法,練就重心處處有無之能力。我也是經過多年苦練,近幾年方練出此能力。孫氏八卦還有個基本步法一一菱形步,目前不少孫氏傳人練的是長方步,存周師爺傳下來的是菱形步,此為擰身步法,除擺、扣、八字、錯綜八字外,此為極重要步法。實戰中亦如此。青龍轉身、青龍返首均離不開此步法。而這兩式是孫氏八卦動手之精要。常有友朋讓我概括一下孫氏八卦與別家八卦之區別,我認為有兩點: 一是至簡極致;二是整靈。把這兩點弄明白了,孫氏八卦就知道追求什麼了。大匠匠人以規矩,而不匠人以巧。我教學生為什麼出功夫快?皆因讓其明確規矩,做到極致。拳按著科學的規矩練,境界才能一步步提高上去。孫氏三拳的功夫提升捷徑就是規矩到位,不可取巧。所謂大拙勝巧。這是我多年來最切實的體會。拳練的不是招式,而是能力。但能力往往是通過某些拳式練出來的。所以,要把拳式、招式、能力三者的關係搞明白。孫氏形意猴形退步束身,然後迅疾上步倒繩掛印,這個進退步法一定要練得快靈,退一退三五尺,進七八尺,這個進退步法比現在專業隊的訓練還要難。猴蹦是孫氏猴形的獨特步法,其他家沒有,這個步法練的是一種騰躍之能力,反方向,四隅均可,如飛騰然。孫氏猴形的退進步即使在現代搏擊中,也是極優秀步法。可惜幾乎沒有人能狠下工夫去練這個步法,孫氏形意的鳳凰展翅也有這個步法,但猴形強調束身,架式更低。由於有在專業隊多年實戰的經歷,回頭反觀形意,我更深知該步法的可貴,而加倍練之,用之。形意講,兩手如一手,互為力偶,摔跤亦更強調這一點。孫氏形意的烏龍倒取水體現得最典型。望大家多體味。孫氏八卦青龍轉身、青龍返首,攻防一體,真真是珠聯璧合,身法、步法、勁力、掌法協作得如此之好,令人叫絕。孫氏八卦之菱形步,讓其擰翻做到了極致。我練過數家八卦掌,見過的就更多了,從未有設計得這麼簡單,同時又這麼難,這麼極致的。極致的動作,才能出極致的功夫。我也一直不明白,八卦掌這麼卓絕的拳種,為什麼一直在沒落。孫氏形意雜式錘里兩個退步劈拳,存周稱之為兩個貓冼臉,以身帶手,在實戰中極好用,好用就好用在這兩個退步上。前輩雲:未學打,先學顧。貓洗臉則是顧打合一: 左顧右打,右顧左打,身法相合。退步練法是正面,用法則什麼角度方向皆可。貓洗臉之退步顧打,瞅對手空當,可亂接,如進步劈拳,炮拳,此時炮拳可正面直用,我常用此式,也是孫氏獨有的拳式,由炮拳演化而來。上手以掌封面目,下以崩拳重擊胸腹,此時也可將自己頭部側開,類似栽錘。龍虎相交也是孫氏形意雜式錘里經典拳式,此式要以腳夠手,但主要是練松沉圓滿之勁。也就是球勁。昨天在北京學生看某形意名家的視頻,說,這個不好,他打拳定不住,一個拳式結束時往往要動一下。他剛跟我練拳一年,此前一張白紙,但他是名校大學生,領悟力強,下的工夫也不小,這一年就練得很整了。但他說,他也有此弊端,一式結束時往往控制不住,要小動一下或一點兒。而我的拳則一下就定那兒,這小夥子真是聰明,形意拳講"拳打定式快打招",此即"拳打定式"也。拳能打定式,也能把人一下定那兒,或釘那兒。前輩們有此功夫。拳打定式練什麼能力呢?就練"一",打人就是個「一",沒有"二","二"就斷勁了。北京的這個學生真是聰明,比如我為什麼啟動快,轉換快,攻防快,近身快。他的解釋是,我能隨時掌控重心,不用調換,當然快。此君之前在班裡當過足球隊長,對重心頗有理解。我說,形意八卦練的就是這個。散打中的轉身鞭拳與孫氏八卦的單換掌,在用法上有類同性,但八卦之青龍轉身更快,更難以讓對手預判和防護。孫氏形意筋骨訓練是系統工程,但分專項來練習,如手、腿等都有專項訓練筋骨的手段,且是拉伸到極致。筋骨到極致,勁力自然達到最大化。孫氏形意為立掌,技擊中有何深意呢?少林拳打掌之方法有三指沾按吐,孫氏形意立掌為寸勁傷人也!!據說孫存周師爺可掌背貼臂,他善用八卦掖掌,搭手進掌掖胸腹或腹下,寸勁傷人。此掌法與高義盛一系八卦後天掌開掌相似,但勁力訓練方法不同,孫氏八卦此掌法是以極致的筋骨訓練為基礎的,所以能搭手寸勁傷人。開掌是高義盛先生的絕掌,高義盛初學於周祥,周祥與孫祿堂祖師為師兄弟,關係親密。因此,這兩個掌法外形用法有相似之處並不奇怪。但勁力並不同。孫氏拳的寸勁是貫穿於三拳始終的。就像里裹外翻,開合等,均貫穿於孫氏三拳的每一拳式。孫氏拳勁力練至指梢,講一寸擊人。孫祿堂祖師與5名日本武士比試時,他躺在地上,讓5個人分別按住他的兩手兩足及頭部,他一發力即把5人震出。實際沒什麼神秘,就是孫氏拳的開合勁。其一,躺在地上,支點面積大;其二,按的越大,顯然摔出去的越遠,借力打力也。孫氏八卦講推勁研勁,要反覆體味,弄明白了方可窺其八卦門徑。龍虎相交最根本的內意是鍛練什麼呢?腿之筋骨也。切記,切記。孫祿堂祖師講"一點子"之用,這個"一點子"指什麼呢?開合、動靜、裹翻、束展之轉關處"一點子"也。孫存周師爺常說:孫氏拳打人,一個里裹外翻就夠了。里裹外翻是貫穿於孫氏三拳始終的,孫氏形意的劈拳,就是一個里裹外翻,起鑽即里裹,外翻即落翻。裹翻、里外實際也是開合,也是一個螺旋勁兒。孫氏拳一動就是這個。孫氏拳的首先要求就是把勁力練至最梢節,也就是把筋骨拉伸至最大彈性,所以,孫氏拳總講「縮勁」,顯然,「縮勁」越足,發力越強爆。這也是開合,合得好,開得才能足。當然要配合呼吸,有個曾經的學生說我打拳不大講怎麼呼吸,不是不講,是不情願給他講。孫氏拳呼吸的總要求是自然,但一開始打拳卻有嚴格的呼吸方法,非入門弟子,一般不會講。這個呼吸的關鍵類似於小周天的練法。先後後前,要把握住幾個要緊穴位。這個的確是孫氏拳里不輕易說出的東西。拳練至暗勁階段,鼓盪即成為很關鍵的要素,內外均要鼓盪,呼吸自然就尤為重要。孫存周師爺說,孫氏三拳,其理為一,里裹外翻之用,也在其轉關處"一點子"也,搭手即發,是一,不是二。如是真實戰,則是擊打力!!孫氏八卦十個掌法,極其簡單,概括一下,在練什麼呢?掌法、步法、身法。掌法如天羅地網,無從逃遁: 身法擰轉裹翻;步法靈動如踏雪。但孫氏八卦卻嚴守規矩,身體部位當動則動,不當動處則不動。不像有些八卦,渾身亂晃。足下存身,是孫氏三拳極緊要的一句話,決定了你的發力水平。但怎麼練出"足下存身"?這個訓練方法知者甚少。今天下午給學生們講了一下。孫氏八卦劍、太極劍均與其三拳一理。孫氏太極對筋骨練習高效簡潔,很快即出整體力。孫氏形意也是整體之力,但當下練出炸力者寥寥。孫氏形意在打法上,另有一個特殊點:手、身分離。在其八卦劍中這一點也很鮮明。這種身、手分離是很難防守的,有點匪夷所思。我昨天給兩個學生講了這種打法,他們甚至感到不可思議。對付拳擊尤其好用。孫氏三拳的「足下存身」,主要有兩個功能:其一,化;其二,發。孫氏三拳均從無極、太極式開始,而又復歸於無極式,其軌跡就是「從虛無至虛無」。虛無是什麼?即是無形無意,即是自然,本能。這就是孫氏三拳之核心。孫氏太極的懶扎衣,抬手就是里裹外翻。抱虎歸山也是。孫氏太極的首要功能是開筋骨。是在極致狀態下拉開筋骨,但是在神意自然的狀態下完成的極致。但當下大家多注意到了極致,卻成了直勁、推勁。孫氏拳的核心勁力卻是炸力。直勁、推勁是打不了人的。甚至有不少人把「直勁」變成了兩個動作,因為「直勁」打不動對手,所以進步再打。這個時間差對手是不會給你的。孫氏拳都講「打人就是一」,當下又有幾個能做到的?孫氏形意與孫氏太極可互補,我甚至建議: 先練練孫氏太極,把筋骨拉開,將神意縮至丹田,然後再練形意的發力。孫氏太極體現逆中求順、順中求逆之處較多,也較典型。要細細體會。孫氏三拳為什麼如此強調縮肩縮胯,前伸後縮,這個問題必須弄明白,實際就兩個字。孫氏八卦劍與苗刀雖大相徑庭,卻亦有融合之處。孫氏八卦劍無任何虛花之處,招招置人絕地。心意六合的單把和孫氏太極的抱虎歸山,實際都涉及到傳統武術的根本命題一一近身發力,二者本質上是相通的。只是我更注重近身發力的打擊力,而不是推擊力。這個課題一定要研究透。孫氏太極的開合手練什麼呢?呼吸與脊背發力,開合手接抱虎歸山,就是一個完整的近身發力訓練。孫氏太極的手揮琵琶,是典型的里裹外翻,裹翻的角度很重要。孫氏三拳另一核心是訓練梢節力,即指力,指力出不來,近身發力也要打折扣。孫氏太極的單鞭,對練梢節指力極其有效,要細細研究。孫氏八卦劍的截劍與苗刀的朝天刀有異曲同工之妙。孫氏八卦劍練的首要是什麼?還是勁力也。沒有勁力,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孫氏太極參透了,對近身發力就清楚了。可惜,我看了這麼多關於孫氏太極拳的書籍音像資料,從未發現有這方面的精確論述和研究的,說的多是大而化之的東西,說了等於沒說。孫氏八卦劍之用,里裹外翻,青龍返首、葉底藏花之迴旋反覆也,先把這幾個點研究清楚。前輩們說,拳是傢伙底(子),拳練不好,兵器就是個架子而已。孫氏形意崩拳前拳接手,接觸之間就是一個近身發力,對手就廢了。這與孫氏太極的抱虎歸山、手揮琵琶是一個道理。孫氏八卦之單換掌也如此。孫氏三拳練的就是挨上對手就讓其跑不脫,即將其打出去。勁藏身後、脊背發力、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勁練指節、足下存身、神意內縮、里裹外翻等,都是練習近身發力的必須步驟和條件。我見過許多或隱或顯的高人前輩,其中不少聲稱對近身發力掌握得很到位,研究得很深,甚至得到過秘傳,但我幾乎沒見過一個能表現出這種能力來的。常有人說到懶扎衣是孫氏太極的核心拳式之一,棚捋擠按均含於其中,實際,其重要性卻在於孫氏拳整體力的極致練習。記住是兩個方面:整體力,極致。缺一非孫氏拳真傳也!張群炎師爺曾教過我漁陽劍法,其身前劍後當時讓人耳目一新,孫氏八卦劍也有類似機巧。漁陽劍法是卓絕劍法,《手臂錄》有劍訣。孫氏八卦劍是如此精巧,比如從仙人背劍到仙人換影。懂技擊者自然心領神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大至天邊海角,縮至丹田深處,伸縮一氣,循環無端。孫氏拳之根本也!以兩個字概括孫氏拳: 陰陽。裹翻,進退,開合,伸縮,皆陰陽也。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高架活步,開合鼓盪,里裹外翻,孫氏太極之要義也!!孫氏拳是由虛無始,復歸於虛無。即先天一一後天一一返先天。體現在拳式中,則是無極一太極一三體一無極。可見,無極在孫氏拳中之份量。無極的功用是什麼?凝神調息。調息可積聚能量。無極也是由腹式呼吸至體呼吸的最佳過渡方式。這是微博上一位網友寫給我的,抄錄於此: 您好 張老師 關注您微博時間也有一定的日子了 形意人皆說練好劈崩就懂形意的大半到頭來我卻發現只有張老師門下弟子的劈拳中能打出那種重心移動 虛實轉換的味道來 令人概嘆武林並沒有逝去而是還有張老師和您門下弟子等有志之士在奉獻傳承 .最近由於正在培訓弟子練習孫氏太極拳和孫氏八卦劍,忙得要命,因此微博也難有時間寫了。但很快我們就要推出一批孫氏拳的東西出來,關乎技擊的。研究孫氏拳的技擊,要與專業或民間高手多實戰,真實戰,否則就是一句空話。我們的東西不複雜,不花哨,但實戰中少有對手。這就是孫氏拳的特色。至簡至淡。有人說,我把形意拳提升到了現代搏擊的層次,是這樣。我把形意拳的功力與現代搏擊的靈活多變結合起來了,有小碎步,有邁壕溝的急步,有八卦的身法,實際,什麼就是孫氏拳的東西。接下來,我們將轉入影視劇的領域,以此推廣真正的武術功夫,闖出一片新天地!!南開大學碩士,發表過廣受好評的小說,拿過中國新聞獎,實戰功夫傲然當下。這些年卻活得鬱悶默然!!我很奇怪,一些沒打過什麼高量級實戰的人,卻在喋喋不休的大談實戰,能靠譜嗎?民間武術里還有多少能實戰的?單是步法和經驗這一關就沒幾個能過關的。千萬甭意淫了。一定要放眼當下,去與現代搏擊高手去博弈切磋,積累經驗,開挖傳統武術真正的長處和優勢。我上述這段話,將很快被讓人震驚的數據和畫面所證明。我們從不說一點虛假和臆測的東西,只說事實證明過的東西。非如此,傳統武術練不出來,更沒法打。但現在,我教拳的心卻是愈來愈淡,那些核心的東西更不會輕易教。我練出這份超絕的力量和速度畢竟太不容易了,融合了多少家的心血和東西啊!!!與專業高手打過真正的實戰後,你才會明白速度和反應多麼重要,還有步法身法。當然,如果是生死之搏,勁力就重要了,重拳重腿就相當於核武器,一件比一百件常規武器更管用!!實際,在生死之搏中,硬度很重要。比如,對手一個側踹過來,我如果想傷他,用拳骨去砸他的小腿,一下即可砸殘他的小腿,或至少讓他失去戰鬥力。孫氏形意的鳳凰單、雙展翅就練這個。形意拳能讓你整體強硬,我跟不少專業隊員交流過,他們整體的硬度比我要差不少,我常用拳去擊打他們的前拳或小臂,他們很難承受。當然,如果是平常切磋,不可下此殺手。總之,打點與生死之戰完全是兩回事。再比如摔跤,專業隊員喜歡下潛抱摔,即使被他抱起也不要害怕驚慌,你瞬間挺直身子,用手臂緊緊固住他的脖子,他也許可以把你摔到下面,但你也可以把他的脖子弄殘或讓他喘不過氣來。武術全是取人性命的殺招。武術一定要精簡,提煉,像當下的散打搏擊一樣,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打實戰靠的是什麼?許多時候悟性很重要。比如今天有位朋友說我講的對付抱摔的那一招叫"柔術斷頭台",實際我對柔術了解得不夠深入,但我系統練過中國跤,關鍵是打得多,見得多,所以實戰中我總能隨機應變。對付散打高手,八卦的縱橫多變是一個好辦法,要多練。但又要記住: 動而不動,不動而動,敵動我動,不走彎路。散打高手,一般速度轉換都比較快,節奏也快,但你一定不要被他牽著走,寧可挨幾下也不要。一定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他打你,你也打他,利用你的硬度重度砸他磕他打他,他那個打點得分的手段就不好使了。哪兒夠得著,就打他哪兒,武術里叫"斬梢截面"。武術的春天要到了,最近不少單位都聯繫我,包括北京的。有真東西才有核心競爭力。我還是這句話。我有理論,有大量實戰實踐,講求實際,不玩半點玄虛。在武術與現代搏擊兩方面精心鑽研,孜孜以求。並努力冶兩者於一爐。孫存周師爺常講,橫走豎撞,孫氏拳之實戰要義也。打過一些實戰,特別是與專業高手的實戰,你就明白這句話的重要性了。專業高手就你一隻靈動的猴子,他逗你、引你、進進退退,動作幅度極微,你稍一遲疑,叭,他一個前邊就過來了,然後接幾組快拳。如果你一反擊,他一個距離破壞,你的反擊被破壞掉了,他的攻擊幾乎又開始了。在倆人對峙時,你反應稍遲緩,他拳一晃你,可能下潛抱摔,機會抓得很准。真正的專業高手,啟動與轉換速度都很快很流暢,很協調,拳腿摔經過大訓練量的長期訓練,動作成了條件反射,簡單直接,快速,準確。就像一隻敏捷的靈猿,有時機就打你一下,你一反擊,他就破壞掉,並抓你反擊時的漏洞,再次出擊攻擊你,且這種攻擊多是連擊,意在狂轟亂炸,一下摧毀你,其速度和轉換,以及快速的節奏變化,民間武術多數大師根本無法適應,跟不上趟。就像他帶著你一塊跑步,頭一公里你可能還能跟上,後面的幾公里你就跟不上趟了,你的體能也跟不上。專業隊員跑步一般一次是十公里,很輕鬆。所以,民間習武者一定要正視現實,正視專業隊員的實力和自己的差距,學習他們的訓練方法和技術。但專業高手也有諸多軟肋,比如勁力,少短勁,多長勁,衝撞勁,殺傷力不足。技法簡單直接,既有其利,也有其弊,簡單了變化就不夠豐富,就失之單一。前後移動多,縱橫驕變少,上下攻擊更少,攻擊點不足。節奏快是優勢,但你打你的,不按他的節奏走,他也很難受,前提是,你相對也不能慢多少,也要比較快。至於摔,民間大師往往身有整勁,且很大,比專業高手大,但缺少摔的技法和瞬間爆發力,所以吃虧。因此,我和我的一些學生都系統練過中國跤。我之所以敢跟專業高手對決,且不落下風,蓋因於此。孫氏八卦拳的平托掌是核心掌法。據張烈師說,孫存周師爺經常練習此掌,左旋右轉,勢如奔馬,並在此掌中練習"百把抓",這是練習手部勁力的一個重要功法,也是訓練呼吸的一個好方法。許多人也許只注意了孫氏三拳,事實是孫氏三劍同樣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八卦劍。相對於八極拳的陸合大槍,相對於苗刀、短兵,孫氏八卦劍均有過之而無不極。我很奇怪,為什麼如此卓絕的劍法現在式微了呢?其實也不奇怪,當下真正能掌握此劍法真訣者實在寥寥。張烈師教我劍法從純陽劍入手,至八卦劍時,他告訴我,你存周師爺尤擅八卦劍法,此劍法最重身法步法,身步法不到,再高明的劍法也用不上。孫氏八卦劍,動根不動梢,此為用劍最要訣。張烈師在津門海河邊以竹劍教我八卦劍,我經常被點削得遍體鱗傷,心下卻大喜。藝初成,找兵器高人四下切磋,反觀驗證孫氏八卦劍之優異處,如是者數年,與大槍、苗刀、短棍、長棍、軟兵均進行過無數次對決交流,然後反覆體味八卦劍之用,之絕,心下對八卦劍之高藝愈加欽佩珍惜。孫氏八卦劍,在很大程度上,與真正的武當劍其理若一。我與他們作過不少交流,惺惺相惜,相遇恨晚!!趙翼龍老師和顏飛導演在講"李小龍一一銀幕中的功夫傳奇",講得很透徹、道地。螳螂拳的丟襠腿與散打之邊腿有異曲同工處,只是更隱蔽。峨眉拳的直拳拳正身斜,難以預判。孫祿堂祖師練習輕功和步法,有一種特殊的訓練法一一一種特殊的跑步法,孫門目前會這個方法的無幾,包括我,我知道的僅有那麼三兩個人會。這種跑步法也是一種快速控制移動重心的方法,對腳腕部位的訓練也極好,我常練習,受益良多。找時間認真研究了一下《李小龍技擊法》和《截拳道之道》兩本厚書,發現李小龍的很多研究成果和心得,與當下的搏擊還是有諸多不同之處。有心者請認真反覆地看一下《李小龍技擊法》中的所有照片,信息量很大,彌足珍貴。在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搏擊在技術上,有不少地方比李小龍先生所闡釋的更精細,更簡單。精細與簡單並不矛盾。現代搏擊比如散打,往往就在半尺內的距離做文章:躲避,反擊,迎擊。腿法,拳法,潛摔。但孫氏三拳的橫走豎撞,對付散打這套手段卻獨具優勢。但有前提:速度,反應及持續反應變化應不慢於散打高手。速度和反應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再多的技法,再高明的手法,也很難打應對高速度的專業隊員。因為他們是持續的快節奏,所謂唯快不破。所以要練持續的快節奏,快速度,快反應。孫氏三拳三劍,從張師那裡承續了孫存周師爺的練拳規矩、用法,加之多年的苦練深研,與專業高手長時間的切磋驗證,自認為還是窺些門徑,學有所成的,尤其是在內勁修為和實戰技藝上。如果不懂器械,就無法應對突發危險和真正的搏殺,現在街斗之類的有幾個徒手的?就此而言,拳擊散打柔術均大打折扣。而隨便找個棍就可以當刀劍利器,可防身禦敵,這才是真正實用的。孫氏八卦劍極簡單,式子少而不複雜,但極實用,極好用。至少就我的實戰經驗而言,足可應對一切兵器高技而不遜。無論是大槍、苗刀、短刀、各種棍棒!!當然,我的苗刀也有很高的傳承,對苗刀我也有著很深的理解,包括棍法也是。孫氏八卦劍,存周師爺講過一句話: 一劍分陰陽。孫祿堂祖師講:動根不動梢。這麼年來,我只見過一人懂此。此人非孫氏門人。懂了這兩句話,再看其他長短兵刀劍,如站在高山望平地。我之劍能勝人,而人不能勝我,蓋因此也!!幾乎所有高手對我之形意的評價是: 至柔至剛,震憾至極!!我當年練形意,一個下午蹬壞一雙鞋。練形意五形槍八卦劍,身上碰得傷痕纍纍!!我之形意,炸力過處,如秋風掃落葉,觸之即潰,穿透臟腑!!何謂"一劍分陰陽"?劍分陰陽,顧打合一,陰顧陽殺,陽顧陰殺,動靜之機,一劍殺之。劍之要義,盡在於此。在陰陽,在勁力,不在招。劍不走空,尋隙而直入。千金難買一聲響,一聲響處見閻王。形意五形槍,攔拿也。攔拿在,自有扎,扎不必單求。槍在樁,在半步,步步前進,天下無敵。五形槍,六合須到位,上下前後左右,謂之六合。形意功在,槍刀不難學,其理一也。見肉分槍,貼桿發力。這是孫氏八卦劍和其他兵器的一個共同原則。請深思之,驗證之!!孫氏八卦劍最後一劍——兌卦劍,尤其精粹,我常習之,深感其精妙。也常用此式與高手相搏,的確機巧至極!!今天在培訓群里把孫氏八卦劍的心訣和練法講了一下,大家興緻高昂,決心很堅定,心勁很足。而且我欣喜地發現:大家的形意拳功夫長進很大。我說過多次:孫氏形意絕對是極優秀的拳種,很快將有大數據來佐證我這個觀點。當然,前提是,孫氏形意必須練對了,但問題是,當下能練對孫氏形意的實在不多。我說的對指的是規矩和功夫,而不是套路。還有一個問題,孫氏形意練不明白,功夫上不了身,孫氏太極就不可能練出功夫來。張烈師多次說過,存周師爺常講,孫氏拳的根基就是郭雲深祖師爺傳下的形意拳,這個根基打不牢,後面的八卦、太極很難練出來。比如孫氏太極就不強調發力,更甭講炸力了。但如有形意根基,就很好明白孫氏太極一一不用力,而力無窮也!!如果大家仔細研究一下現代擊劍,也是一劍分陰陽。也含有很大程度的程度的動根不動梢。孫氏八卦劍的基本功是:刺撩圈點。現代擊劍亦然。科學合理的東西都是相通的。孫氏八卦劍的實戰從對劍著手,對劍練習喂形、喂勁。相互喂,相互陪。勁指的掌控對手的勁力和重心。看看現在所謂的苗刀、短兵、大槍,中間有那麼多的轉換和空當,身法步法饒是再好,碰上孫氏八卦劍這種通過喂形喂勁練就的不給對手轉換空當的粘劍,也會很難受,甚至束手無策。孫存周師爺傳下的孫氏八卦劍,就是先練這些喂形、喂勁的對劍,反覆練,練至純熟,怎麼來怎麼接,接形,進而練接勁,接勁是為了粘上即封閉逼壓其劍,讓他抬拿不起劍,他若變你仍以勁逼壓他,粘他,粘上往往一個形意直發力,即可殺之。練熟喂形、喂勁,即練刺撩圈點,圈分兩種,較難練。發力從各角度都能發,靠的是樁和間架,實際還是形意的東西。再然後,才練孫氏八卦劍的八個圈,至於什麼變劍,孫氏有些門人說得很神話,實際實戰靠的不是那個。對劍,也叫打劍,這才是根本,否則,自己單練,練出花來也沒用。一段時間以來,苗刀、短兵、鞭桿、瘋魔棍、六合槍似乎都很熱,精絕嚴密的孫氏八卦劍卻寥然無聞,豈非怪事?想當年,孫祿堂、孫存周一劍名動天下,我們現在要作的,就是要振興這種妙絕的劍法。我用實力證明了孫氏形意的卓然無匹,八卦劍我同樣能作到。當然,我們同樣不排斥,不,而是要吸取現代擊劍的優點,為我們所用。包括其他家的好東西都要研究。讀懂了我的孫氏八卦劍,也許你對器械的理解會上一個層次。絕非如王薌齋先生所言: 兵器只是手臂的延長。而是其中有大學問。我研究拳械,有幾個大原則:一是現代意識,放在現代搏擊的大背景大框架下去研究。二是開放意識,不封閉,不神話,不迷信任何古人高士,以及現代大師。三是實事求是,不玩半點玄虛,不聽信任何誇飾神秘。今天有弟子來,我教他練習孫氏八卦劍,重點是喂劍、喂勁,特別是喂勁。小夥子挺靈活,散打練得不錯,我又給他糾正精講了一些散打的東西,他的拳還比較重。亞運會正播擊劍項目,其速度遠非傳統劍術所能比,僅此一點,即立佔優勢。孫氏八卦劍,要注意它的運行軌跡,動靜之間,儘是殺招,變化莫測。打實戰,拳或器械,一定要把握好動靜之機,我常反覆地讓學生練習這四個字。這是技擊之要。練形意之前,我有一點基礎,我的家鄉山東省聊城市是查拳的發源地,準確地說,聊城市冠縣是真正的查拳發源地,湧現出了張其維、張英振、張英健、楊鴻修等名家,張英振是南京中央國術館國考最優等者之一,楊鴻修是王子平的老師,張英健也是當年的散手冠軍。我的家鄉莘縣,與冠縣緊鄰,練查拳的也很多,流行的是四路查,我十多歲時就練四路查。當地還流行佛漢拳、大洪拳、梅花拳、掛拳等,我都練過一些,那個時候,聽說哪個地方有會拳的,心裡就惦記著,一定要跑去學。沒錢沒東西送人家,周末就跑去幫人家幹活,至於給人家說的好話,真不知有不少,軟纏硬磨,哪怕能學到一鱗一爪,即欣喜若狂,回來的路上一路唱一路練,常常練至深夜而不知疲倦,好在我智高不算太差,學習成績一直班裡最優秀的,我這人干任何事情都要強,也肯吃苦,家裡人對我練拳一直不怎麼知道,也不過問。可惜,我當年那些心目中曾經無比高大的老師,水平實在不怎麼樣,套路會練一些,但沒有功力,也不知拳之關竅,當地人稱之為只練了個"架子皮"。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當地還有一種很有名的拳,叫六八步。是宋景詩起義時的一種拳,因其狠毒,此拳又不輕易在外面練,動手又極厲害,其他拳種敵不過它,當地人稱其為"黑拳"。宋景詩是冠縣人,他練的是大洪拳,他的師父是莘縣西王莊人,該村目前仍有人練此拳,幾名拳師我也認識。西王莊往西十里路有個四千人的大村叫富裕集,當地人叫飛集,飛集有個高手叫蘇洛坤,宋景詩曾與他比試,遠不如蘇,於是就拉攏蘇參加起義隊伍,該起義史稱"五大旗"造反,蘇洛坤是紅旗軍頭領,宋景詩是黑旗軍首領。蘇練的拳就是六八步。我欣喜若狂地去找蘇洛坤的後傳,人是找到了,好說歹說,人家只是練了兩把拳,但說什麼也不肯教,我想盡辦法,去找過人家多次,總也未能如願,每次只得怏怏而回,心中鬱悶至極。後來,經多方考證,始知此拳乃八卦教的一門拳術,我們當地人習慣說是白蓮教的一門拳術。當然,現在看來,此拳並無多少神奇之處。但當時的極度失望卻難以言表。拳沒學到,無意中卻跟一老者學了一套殺手棍,此棍之由來處,老者從來不講,只是讓我練,棍法是對練,一來一往地拆,應該說,這套棍法是我在家鄉比較大的收穫。這些年學拳之艱辛備嘗,想來常讓人倒吸一口涼風,真不敢想這一路是怎麼堅持過來的。那套殺手棍,現在仍常練不輟,極實用,應該是來自於軍旅之戰吧,但因為來之太不易,至今也未教過人。現在,遙遠而又不遙遠的家鄉已經幾乎沒人練功夫了,村裡人都在忙生計,功夫對他們而言是很遙遠且不相干的一件事情,他們唯一感興趣的幾乎就是掙錢,有錢就是最風光無比的,功夫焉有用?縣城廣場上倒有些練拳械的,都是些太極的套子,與功夫不搭邊。功夫在當下是落寞的。一直有人要求看我們練拳械的視頻,此前也發過一些,但不夠系統。看完國慶期間這場大戲,你就會對我們的拳械有真實的認識了,確切地說,對真實可怕的孫氏內家拳會有一個全新的見識。孫祿堂祖師、孫存周師爺的東西沒有丟,仍有完整準確的傳承。你會驚喜地發現:孫氏拳在實戰技擊和健身方面仍是當今之翹楚!!孫祿堂當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手,虎頭少保」。我們所繼承的孫氏拳依然是當今之翹楚,無論是跟其他門派相比,還是與現代搏擊,如散打、拳擊、泰拳等相比,孫氏拳依然可領風騷!!在國慶這場大戲裡,你會看到完整的孫氏拳體系一一孫氏形意、八卦、太極、八卦劍。孫氏拳的發力、炸力、身法、步法。當然,主要的戲份是孫氏拳是怎麼在搏擊中獨領風騷的?不懼強手,戰勝高手,這就是國慶這場大戲的真實搏擊場景。這場戲裡還涉及到孫氏拳與現代搏擊大高手的真實打鬥切磋,怎麼發揮傳統武術的優勢?孫氏拳欲求發揚光大,有一個大的發展,不能只練套路,更不能像許多門派那樣關起門來搞比賽,濫發金牌,那個金牌不值錢,我從不參加這類比賽,而是要提煉本拳種最精粹最實用的東西,瞄準搏擊擂台去驗證。國慶期間,10月2日、3日、4日,央視4套中文國際頻道,將連續播出熱播節目——「體驗真功夫」,非常勁爆!!有人問這檔「體驗真功夫」什麼時段播?大家可以看一下央4的節目表,我看到的是10月2日、3日的播出時間是上午9點開始至10點35分結束,應該是連播兩集,一集45分鐘。4日是中午一點。據說,這是「體驗真功夫」的第三季,拍得比前幾期要用心很多,也更精粹,確實把「真功夫」的內涵展示得非常到位。其中有一集是關於孫氏內家拳的,展示孫祿堂祖師、孫存周師爺傳下的孫氏三拳、孫氏八卦劍的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央視四套中文國際頻道"體驗真功夫一一孫氏太極拳(包括孫氏形意、八卦、八卦劍、散手搏擊等)的播出時間是10月3日上午9點45分至10點35分。片子的主角想必大家都能猜到,都懂了吧。央視4台中文國際頻道的「體驗真功夫之孫氏太極拳」除10月3日上午9點50分左右至10點35分播出外,10月7日13點將重播。這一集孫氏太極拳節目有此前所有節目沒有的幾個大爆點,看完之後你可能將對中國傳統功夫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對於那些對傳統武術失望質疑者,會增加極大的勇氣。常有人說孫氏拳的人現在多是嘴把式,只會說祖師爺怎麼樣,只會打口水仗,看完之後,也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孫氏三拳確非虛名,確有過人之處。只是許多人未得真傳而已。我的孫氏形意一個定步崩拳能打出多大的擊打力?而且這種擊打力是否摧枯拉朽的穿透力?估計看完節目後你會覺得不可想像,甚至匪夷所思。另外,孫氏拳能否跟現代搏擊高手(全國錦標賽前三)相抗衡?節目鏡頭將現場還原這一切。還有拳腳的硬度,他們買來一個最厚的不鏽鋼的鋼鍋,我很輕鬆地一拳把鍋底打成個什麼樣?你同樣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僅僅自己覺得自己的拳腳有力量不行,最有說服力的是用科技儀器來量化。一切馬上揭曉。鴛鴦綉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這是我很長時間以來的真實想法。什麼才是最霸道最厲害的形意?一要規矩對,二要松沉,松活。這簡單的兩條,沒幾個做對的。昨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體驗真功夫一一孫氏太極拳的節目預告,這在新聞聯播層面是很罕有的,可見節目之好看。敬請大家能抽出寶貴時間看一下今天上午9點45分至10點30分的孫氏太極。大家注意一下孫氏太極這一集里,開頭我和散打隊員那場切磋,他是全國散打錦標賽前四名的成績,水平很高,民間拳手打他很難,極少有人能與他對抗,我與他打,絕不落下風。另一個是我測拳勁那個環節,430多公斤的力量打到拳靶上,靶子動的幅度極小,也就是說勁全部貫到裡面去了,這才是穿透力!!靶子晃得越大越沒有穿透力。再聽一下我打拳靶的那個聲音,就知道這種力量多可怕了。有人可能會說,這一集有一些講手說招的東西,這個可能是節目組為了讓大家能看懂孫氏拳,而採取的一種表現方式。但我與散打高手,與西班牙拳手的切磋都是真實打鬥,沒有任何說招講手。在我之前,沒有任何一名民間習武者,敢於在央視的鏡頭前跟全國散打高手過招切磋,多是回憶以前曾經打過拳擊或散打隊員,那個不知真假,沒有說服力。看看我與這位散打隊員的打鬥成色,速度,反應,拳腳配合,閃打合一,再比較其他的打鬥場面,你可能就清楚了。這一集里與西班牙老外拳腳對抗的那個小夥子,是我的一個弟子一一小宮。我打拳靶主要用的就是孫氏形意的定步崩拳,這是孫氏形意特有的一種拳法。重心在後,身體松沉,拳打直線,打的是寸勁,短勁。勁力主要是靠多年站樁培養出來的。也是手足貫通的一貫之力。這期孫氏太極主要有三個突出點: 其一,實戰。其二,身法步法的敏捷。大家可比較著細看。其三,功力,特別是穿透力!!據我所知,國內專業運動員最重的後手拳基本沒有超過三百公斤的。我之所以能打出430多公斤的力量,大家仔細看看,是什麼原因?如果哪位同學認為自己水平很高,可以做兩個小試驗:一是去測一下自己的拳力,看能否超過二百公斤?二是找個三流拳擊散打隊員試一下,看能否應付得了?大家注意到我打靶子時那個悶響的聲音沒有?每一拳都有這種悶響。這是因為我們打這個拳靶不是隨便打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行,而是必須打到那個很小的靶圈上,我打過5年拳擊,孫氏形意強調直線感,劈崩都是直線打出,所以我打得特別准。靶圈的裡面是個感測線圈,你一打,感測線圈馬上就能顯示力量數據。感測線圈裡面是鋼管,那個悶響的可怕的聲音,就是拳頭擊打的力量穿透到鋼管上產生的。這就是真正的穿透力。短距離內八百多斤的力量快速打到拳靶上,而靶子動得幅度極小,全貫進去了,這才是可怕之處。終有高人識文章。弟子給我發來一條武術論壇上的帖子,是一位網名叫靜水流深的武友寫的,他只寫了一句話:張西可與散代運動員的對抗花絮,很說明問題,張西可一直在沖擊對手的中門哦,央視這段不放出來干毛(嗎)?看節目要慢放細看,要琢磨用心,才能看出門道來。體驗真功夫之孫氏太極結尾處幾個小鏡頭,卻讓這位明眼人看出了門道。現在的武術論壇我基本不去看,太混亂,罵人的多,打口水仗的多,當然也有不少真武痴和有獨到眼光者。昨天有不少人留言或來電問我:你這一集怎麼真打少,說手多?一直到深夜,電話都快打爆了,看來大家對孫氏拳非常關注。上面這個問題也有不少人提出來,在此作一說明:首先,在片子開頭我與散打隊員那一段不是訓練,是真正的打鬥,對抗,實戰。有些人可能誤解為訓練了,大謬矣!那是一場真正的對抗那是一位現役運動員,他的水平,大家看看他對著沙袋打拳踢邊腿那幾個鏡頭就清楚了。他在全國散打錦標賽多次獲得前四名的成績。速度、反應極快,步法身法靈活,尤善腿法摔法,實戰經驗很豐富。我們倆的這場對抗絕對是散打與武術對決的最有力的體現,在這些節目的對抗里,不用我說,明眼人也能看出來,這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場打鬥。拍這段鏡頭時,節目組人員說,真功夫這個欄目一直想拍一組民間高手與專業高手的實戰對抗,但此前都迴避了。然後問我敢不敢在央視的鏡頭前,跟全國專業散打高手來一場真打?我當場就答應了,說,有什麼不敢的?因為我在專業隊打過多次,無論拳擊散打,還是泰拳高手我都交流過,根本不懼他們。打鬥時,因為沒帶護具,我們兩個力量上有些收斂,我的拳400多公斤,他的拳250多公斤,在不帶任何護具的情況下,真打上都會受傷。說明一下,開頭這組打鬥,是節目組在拍完整個片子半個月後,又專門從北京來濟南補拍的,就是為了拍這場武術與散打的對決。怎麼能說我們這一集沒有真正的實戰呢?大家再細看一下這場打鬥,包括片尾的花絮那幾個鏡頭。從雙方的距離感,到攻防的高頻率,轉換的高密度,雙方的快速反應,出拳出腿抱摔的時機、節奏。此前的任何一場鏡頭有過嗎?所以,明眼人一看就會明白,這才是真正的雙方都想證明自己的對決,雖然怕受傷沒敢怎麼放力量,但大家看一下這場對抗的高速度,快反應,拳腿摔的結合,身法步法的快速流暢的轉換,有幾個民間武師能做到?拍完這場戲後,節目組人員一直在說,我們拍了這麼多節目,你是第一個敢在我們的鏡頭直視下,敢跟專業高手真打的。此前所有人都迴避了這個問題。節目組很推崇我,因為我比這個專業隊員大18歲,人家是專業,每天至少訓練6個小時,多年前就是省散打冠軍,後來一直是全國散打前幾名的成績。而我則是業餘練拳,年歲又大,我們倆打,我絕不落下風,甚至如果帶上護具,可帶重拳的話,我還有些優勢,這是很不容易的。我敢說,絕大多數民間拳師甭說跟全國高手,就是跟省散打冠軍,甚至地市散打冠軍對抗,也沾不上邊。專業隊員的那個速度、反應、快節奏、距離感,他們遠遠跟不上,頭兩下可能還行,很快就跟不上趟,就會被打蒙!大家再看看好多打鬥,簡直疏可跑馬,就是猛衝猛打,沒什麼技術含量,碰上專業高手,一個迎擊就完。出拳腿的速度太慢了,摔就更不會了,快摔主要是抓時機。說了一通,實際就一個意思:大家可以拿我們節目的這場對抗跟任何其他一場對抗相比較,從速度、距離感、節奏、反應等方面去比較,高下自明。況且我們對抗時間也比較長,我們倆是持續地快打,不是三兩下,拳腿摔都展示的很充分,尤其是速度、反應以及拳腿摔的有機組合上。這才是實戰的高度,是真正的對決。看這種片子,要看細了,要看清門道。有個專門研究技擊的知名大學武術教師打電話告訴我:傳統武術對付散打,用傳統的那種死打法肯定不行,就應該是你這種打法。胡掄硬上,一味硬沖,中間有多少空當和漏洞啊,這種打法只能打那種水平低或配合的。看來,實戰水平高低明眼人還是很多的。何其幸哉!!他還注意到兩個細節,一個是看似我輕輕一推,卻讓這個壯碩的運動員飄出去很遠,可見我的功力尤其是樁功要大出對手不少。另一個是我們倆打的直拳區別較大,我那個雖然看似直拳,卻顯然是形意的東西,拳打出後渾厚松活,是從身上湧出去的。傳說半步形意打天下的尚雲祥,一拳能打800斤的力量,當年聽著很神奇,很神往,覺得高不可攀。看來,只要拳練對了,我們這些後輩也可以做到,我最高打了437公斤,也是800多斤,而且全是穿透力!!有不少人還想仔細看那一期體驗真功夫之孫氏太極,我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先找到央視網,找到中文國際頻道,再找到體育在線欄目,在節目查詢里打上體驗真功夫幾個字,即可找到孫氏太極。昨晚有幾個資深著名的武術前輩給我來電或發簡訊,有幾位還是某大拳派的代表人物,因為總有人在某論壇或拳吧里胡說八道,為不給他們惹是非,在此就不說他們的名字了,只把其觀點和評價抄錄於此:一、從我與那位散打高手的對抗來看,我的功夫明顯要高出對手不少,從幾次出現的我用虎撲推他的鏡頭可以看得很清楚,對方的體重與我相當,但我看似不用力的輕輕一推,對方就飄出去很遠,注意,不是退出去的,而是飄出去的,說明他腳下沒根,因為運動員多不站樁。二是武術搏擊的特點打出來了:那就是要切中門,把距離想辦法拉短,然後馬上反擊,有好幾個鏡頭這一點也展示得很清楚,形意是短拳,所以,在把握好距離的情況下要迅速切進去,抓住機會重擊對手,當然因為沒帶護具,我們雙方沒敢放力量,只是點到為止,但這個打法老前輩們很讚賞,認為形意就應該這麼打。當然前提是:我的距離感、速度、反應尤其是與對手的同動都非常好,否則,速度、反應、距離感不到位,根本就沒法切,尤其是速度和反應,沒跟拳擊散打高手打過的人根本不會知道,他們可怕的不是速度快,而是持續地快,就像戰鬥中的密集進攻,一波接一波,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空隙,拳打腳踢抱摔,他們拳腿摔的結合非常協調流暢而高頻率,拳腿摔的轉換既快速又流暢,你有一個點漏了,他們就會連擊過來,打一個組合,大家看看那個散打高手打沙袋時的拳速有多快就清楚了,一秒至少八九拳,而且拳與邊腿的組合多流暢,鏡頭裡都有清晰的展示。巧的是,在他周圍,也有一些人在打沙袋,兩者一比較,就會知道差距有多大。幾個老前輩還注意到了在我與這位散打高手過招前的另一場打鬥,大家看看他們出拳踢腿的速度、頻率、反應、動作的轉換、腳下的移動、身法的變化、動作的流暢性,跟我們這場對抗的差距又有多大?古語說:天下之事必做於細。老前輩們的眼光真是細如髮絲,亮如火炬啊!老前輩們說:如果沒有靈活的身法、步法、良好的距離判斷,與這樣的散打高手對抗,僅僅憑藉一些功力,腳下是僵的,哪怕只是反應不夠足夠快,甭說打這麼長時間,估計半分鐘也頂不住,早被這位高手給打了。因此,他們認為:我把武術與現代搏擊結合的探索是有價值的,是一條好路子。既如此,武術還有何價值?有,當然有。對此,老前輩們與我有著一直的認識:一是武術能練出強大的功力,練習方法絕不遜於搏擊的訓練手段,比如拳力,目前專業隊的後手直拳幾乎沒有能超出300公斤的,即使我本人,用拳擊直拳的方式打拳靶,也很難打出300公斤,改用崩拳,力量一下大出很多,達到400多公斤。因為二者的發力架構不同,更主要的是訓練手段不同,崩拳的力量是站樁耗出來、養出來的。打錯字了,老前輩們說,我的功力明顯高於那位散打高手。抱歉。本來不想費口舌了,但樹欲靜而風不止,還是接著說說那場與散打高手的對抗吧。那場對抗是8月15日補拍的,實際整個片子原本7月底已拍完,節目組來了11個人,早起晚睡拍了七八天,有一次甚至拍了一個通宵。後來又去北京拍,別看最後只播出二三十分鐘(指涉及我個人的節目),實際拍的時間很長,很辛苦。節目組非常認真敬業。節目拍完後,8月12日傍晚,節目組忽然打來電話,說15曰想來補拍一場我與專業高手的對抗交流,15曰節目組從北京趕來,一切安排妥當,準備開拍時,已經近11點,而他們來時已買好下午5點回京的票,所以時間很緊迫。有不少朋友這兩天打電話問我: 老張,你沒衣服了嗎?怎麼穿件不帶領子的小背心就上鏡頭了。我只能如實告知:當時確實沒衣服了,帶了一套白色練功服,節目組說,穿著這套衣服打不好,另外一件上衣是比較雅的襯衫,這個也不行,最後只能穿件小背心勉強應付,總不能光膀子打吧。對抗的場地遠離市區,回家拿衣服已來不及。護具也一樣,因為沒有提前告知,又是第一次拍央視這種大片,沒有任何經驗,所以當時沒有任何護具,散打隊員那副拳套是他包里隨身攜帶的,我連副拳套都沒有。我們知道,散打比賽必須帶護頭,護胸,護襠,我說過,他的後直拳是250多公斤,這是我們打完對抗後他告訴我的。我的後拳平均在300多公斤以上,有些在400多公斤以上,而且我們倆的腿都很重,也很硬。我拳頭的硬不必說了,一拳可打爆厚鋼鍋,鏡頭上有清晰展示。他快摔及防摔技術都很好,我練過中國跤,善抱腿摔。說實話,如果有護具,我倆肯定會放開打,重拳重腿都會使出來,有護具就不必顧忌受傷,那樣打鬥的場面與現在大家看到的可能會不一樣。當時曾想再去護具,節目組說,怕來不及了,就這樣打吧,確實有點來不及了,因為下午還有一組場面要拍。但節目組要求我們在保證不受傷的情況下,放開手腳去打,都把自己的真本事使出來,大家看看那個散打小夥子打沙袋的鏡頭就可以看出來,他也很想表現一下自己。我們倆人的打鬥不存在任何配合,更不是什麼訓練,那個館只是個打鬥的拍攝場地。當時的打鬥實際是很激烈的,比如他曾踢中我兩個前邊腿,我也曾踢他一個狸貓上樹腿,踢到了襠部,但沒放力量,收住了,我也曾一個劈拳打到了他臉上,放了點力量,我當時還說了一句:失手了。一開始他甚至一個下潛抱摔把我抱了起來,我身子一直,緊緊貼在他身上,抱緊他的脖子,這一招在柔術里叫斷頭台,他只要敢摔,他也得倒楣,他可能意識到了這一點,馬上把我放下了。他一次轉身時,我一掌還打在了他的後腦部,也沒有怎麼放力量。他踢過我幾個前後邊腿,我沒怎麼躲,直接朝里切,所以也挨了幾下。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場景,有十幾個人在場,可以見證。看到我們打得有些火氣,比較激烈,在場的一位年長的同志怕我倆受傷,很是擔心,跑過來勸我們:可否把節奏放慢些,別真打到醫院裡去了。我說:不用。他代表專業隊,我代表孫氏拳,各自代表各自的榮譽,放開打就行。打完這一場,我歇了兩三天才緩過勁來,你們現在看到的播放出來的對抗畫面是一兩分鐘,實際打了很長時間。就像我上面說的,拍了整整七八天,而且是起早摸黑地拍,放出來的就這麼二三十分鐘,許多鏡頭,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些鏡頭,因為劇情的需要,被剪掉了。因而造成了一些誤解。這就是事情的來龍去脈,當時有十幾個見場人在場。如果有護具,打得肯定比現在過癮,傳統武術的重拳肘法也可能會得到更好的運用,這至今對我來說是一大遺憾。但如果不帶護具也無顧忌地去打,也可能節目拍完了,我倆有人去醫院了。拍完這集片子,我才知道,拍這個東西非常辛苦,他們基本是早上六七點起來,晚上一兩點睡覺,要整理當天拍好的東西。上午一般是兩三點吃飯,晚上九十點吃飯,沒有片刻空閑,每天像打仗一樣緊張,最後甚至整整拍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接著拍,頭一天晚上睡了三個小時,連軸轉。比如我弟子小宮與西班牙搏擊高手大海那一場拆招,整整拍了11個小時。有人認為畫面過於美麗,卻不理解節目組的苦心,這麼拍,畫面既美,又可用特寫鏡頭清晰展示,有何不好呢?也許有些人不了解我,我一直在說,我不喜歡玩虛的,只喜歡求真求實。這次拍片,也讓我體會反思整理體悟到了不少東西。尤其對武術實戰究竟要走一條什麼路子?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至今,我仍堅持每周都去專業隊對抗交流,今天上午還去了呢。對傳統武術,尤其是孫氏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孫氏八卦拳、八卦劍,一下子開竅了似的,悟出了很多。當然,與孫祖師、存周師爺相比,我們這點水平不過九牛一毛,所以更應刻苦努力。說說八卦劍吧,注意,在此特指孫氏八卦劍,體驗真功夫之孫氏太極在央4播出後,有不少人來電話問我孫氏八卦劍的情況,談他們的看法和見解,我也直言孫氏八卦劍的主要特點和實戰的卓越性。在這個片子里,我展示了孫氏八卦劍的靈動多變,之前我曾在微博上講過,孫氏八卦劍最緊要的用法,用一句話表述,就是"一劍分陰陽",孫祖師的八卦劍學裡雖未直接這麼表述,但他的八趟八卦劍劍法里,處處圍繞這一要則而設計。張烈師從11歲隨孫存周師爺學孫氏拳,直至1963年師爺去世,是年張師25歲,學拳凡14年,他與存周師爺是近鄰,可謂常在身邊泡著,師爺出門訪友,也最愛帶他去。建國後,存周師爺正式的弟子僅張烈、張亞男兄妹倆。張烈師除形意拳外,酷愛劍法,於孫氏三劍下工夫頗深。張師多次講,孫氏八卦劍的基本功是倆人喂劍,打劍,也就是先陪形,再陪勁,簡單說,即是對手無論用何長短兵,用何形式攻來,如刺劈扎捅削撩等,無論來得如何快,角度如何刁鑽,你都能用劍接得住。然後是接得住的基礎上,接他的勁,實際是控制他的勁兒和重心,這個有難度,但常練也可以很快掌握。陪形、陪勁的基本功練到位了,打劍用劍的核心就是"一劍分陰陽"了,這幾個字訣說千金不易一點都不誇張,我是在跟張烈練習形意槍和八卦劍數年後,有一次在海河邊聊天,他忽然問我:知劍之用法否?張師是北京郵電大學畢業,教拳很嚴謹,我不敢莽然作答,即說,靈活多變吧。張師搖頭,沉吟半晌,不作聲,一臉肅然,遠眺海河,這個場景至今仍深深刻在我腦海里。又是沉默半晌,說出一句話:一劍分陰陽。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這是你存周師爺傳下的5字劍訣,好好體味吧。張烈一生真正教人不過三四個,我跟隨他時日最多,學得也最多,感情最深。記得他心臟病大手術後,在重症監護室呆了40多天,出院後,兩腿肌肉嚴重萎縮,走路如爬山,渾身無一絲力氣,如此,我去看他,他硬是給我講了一整天的拳,咬牙硬撐著給我示範動作。因為他知道我真練愛練肯鑽研不怕吃苦,把練拳甚至當成一個事業,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我身上,我明白老師的心思,也深知這份重託的重量。因此即使再苦再累再不易我都能撐下來,堅持下來,這是一種信念的不屈力量使然。因為練拳,也受過許多委屈,挨過罵,被多次造謠中傷污衊,我不為所動,相反反成為我前行之動力。大家可以看到,許多刀槍劍的打鬥,格鬥者手裡拿一把刀就是一把刀,一把劍就是一把劍,可竄跳騰挪地拼殺,怎麼拼殺手裡還是一把劍,無非是利用快速多變,在空間點找到便宜進行攻擊。而我的手裡一把八卦劍卻是兩把劍,一顧一殺,是一不是二。這就是孫氏八卦劍的"一劍分陰陽",要高出前者多少?許多兵器大開大合,看似勇猛,實則疏可跑馬,其間漏點太多,給對手諸多可乘之機。孫氏八卦劍則最善於尋隙而入,一擊而殺。孫氏八卦劍是密不透風,想找它一點點空當都極難,而它則總是劍對著你中門,有一點點空當即可快速殺入。孫氏八卦劍是形意之霸道勁力,也有巧勁靈勁,是八卦的步子,也有形意、太極的步子。顧打是一,出劍即是一,當然,沒有前面陪形、陪勁過硬的基本功訓練,這個"一"也沒法做到。陪形、陪勁練好了,你想利用步法、身法、空間變化來偷一下,避實擊虛,根本不可能。高手相搏,沒有人會大開大合,勇猛直前的,那個看著過癮,實則危機四伏。高手相搏,都在抓時機,誰敢漏一點空當?看看我跟那個散打高手的對抗,雖然打得快,但章法不亂。我就是抓機會就進身,抱摔,側踹,切中線劈拳打面部,鏡頭裡都有,結尾處拍攝花絮那個切中線打臉很清晰。講了這麼多,不知幾人懂?有網友說,一劍分陰陽即是攻防合一,沒這麼簡單。太極拳經講: 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孫氏八卦劍就是這個動靜之機,陰陽之母。有網友說,在這期體驗真功夫之孫氏太極里,並未看到八卦劍的一劍分陰陽,的確如此。這是為了劇情需要,講招勢的連接和用法,如果是在戰場廝殺,天邊掃月直接即可殺人。凡真懂劍之人,顯然知道步法身法之重要性,劍是短兵,若只會直進直退,乃至加上左右移動,顯然不行,能盤旋,走起來,才有機會制勝長兵。孫氏劍之磨盤劍即專門練這個。前輩雲:不會走,即無法練劍。八卦劍的優勢即在此。我前面講過,八卦劍的基本功是喂劍,對劍,打劍,我採用陪形、陪勁的說法,這是於康兄的一個說法,借用此處,我認為這個說法更通俗,更形象。這種基本功的訓練非常重要,但並非萬能。因此,孫氏劍在陪之外,又特別注重走的訓練,走之目的是為了"閃即進""化敵於走",也就是善游斗。我此前多次說過,對付善打陣地戰的,以運動戰應之。八卦劍善避實擊虛,善背後擊人,這一點與八卦掌相類。走圈打點,橫走豎撞。孫氏八卦劍反覆出現的青龍返首一式,專門訓練背身擊人這種能力,讓人猝不及防。有點事,先寫到這裡。另外,孫氏八卦劍的仙人背劍、白猿偷桃、葉底藏花均是不同角度的劍之奇兵,讓人難以預判,一個里裹或外翻直接殺入。孫氏八卦劍刺殺之力,須以形意內勁為根基,既重又快,難以抵擋。孫氏八卦劍之或里裹或外翻殺入,是以孫氏太極為根基,孫氏太極一動即是里裹外翻,懶扎衣,開合手,單鞭,抱虎推山等代表招式,無不如此。孫氏八卦劍一動即是里裹或外翻刺殺。里裹外翻即陰陽之變。還有這次我與趙老師之粘劍,這個也是孫氏八卦劍之重點,高手持兵相決,誰都很難一劍刺之殺之,粘劍與變劍之能力就特別重要。另外,孫氏八卦劍之一劍分陰陽並非僅僅指一劍自身之陰陽,更指斗兵雙方之陰陽。你陰我陽,我陰你陽,懂得這個陰陽互變才更重要。世間萬物,相生相剋,沒有無敵的刀劍術,但不知陰陽之變,動靜之機,絕成不了高手。粘劍,如太極推手,是聽勁功夫,極不易。是以,孫氏八卦劍雖名八卦,實則含孫氏形意之勁力,孫氏八卦之驕縱多變,孫氏太極之沾連粘隨。核心是陰陽之理,動靜之機。顯非一個陪形、陪勁所能包羅,但卻是個極重要的基本訓練。孫氏八卦劍第一趟太極劍,接蟄龍翻身,兩式劍式有變,但劍尖未動,攻放之點未變,但勁力的角度有不同。第三趟仙人背劍,接仙人換影也是此理。還有多處如此,不一一枚舉。孫祖師在八卦劍學裡,對此的解釋原文是:此劍之理有動根不動梢之勢,是此意也。實際,拳亦如此,峨眉拳中有不少打法皆是動根不動梢,身手兩方向,擊敵更難防。孫祖師說: 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若言其靜,未露其機,若言其動,未見其跡,動靜正發而未發之間,謂之動靜之機也。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濟。張烈師教我打八卦對劍,遵循的就是《太極拳經》里的這些經典。他說,這樣練的就是知陰陽的能力。孫氏粘劍是在近距離的一種打劍,險象環生,我當年常被張師點刺得到處是傷。當然,沒有孫氏形意的渾厚樁功和霸道無匹的勁力,孫氏八卦劍也就缺少了支撐,一擊即殺就不客易做到。言及此,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這幾天,有一些老前輩都談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能打出437公斤的重擊?就是因為我的根基是孫氏形意。反觀其他許多人,上來就練孫氏太極拳,且一直練的就是孫氏太極拳,在孫氏形意上沒下過什麼工夫,這種本末倒置的訓練,很難練出可怕的勁力。當年孫祖師的根基實際就是郭雲深先生對他8年的形意拳鍛造,然後他才又練了八卦、太極。形意是根,沒有這個堅實的根,其他都可能是浮的。張烈師常說,你存周師爺說,形意拳就是打人用的。於是就重點教他形意,教他妹妹張亞男太極。張師說,你存周師爺常說,形意拳太苦了,女孩子練不了這個。何為練不了?就是動作做不到位。我也教過許多人練孫氏形意,動作能到位的幾乎沒有,孫氏形意對基本功的要求太高了。他們又吃不了我當年的那個苦,當然也出不來我這個勁力。現在,練孫氏拳的不少,有幾個真懂孫氏形意?張烈師跟從存周師爺14年,這14年朝夕相處,重點訓練的就是形意,前兩天,有個知名的前輩打電話給我,他也是北京人,與張師是發小,看到我的節目,他很激動,說,你老師的形意是孫存周先生一點點喂打出來的,我們當時也想跟著學,但沒那個福分,孫先生很少教人的,我只看見過幾次孫先生教拳,現在回憶起來仍感到很幸福。至少這輩子看到過孫先生的風采。他說,你沒辜負你老師的重託,形意下了大工夫,有你師爺那個味道。眾所周知,郭雲深最主要的傳人就是孫祿堂,孫雖是郭之徒孫,實學於郭。孫氏形意直接來於郭,其在形意門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推薦閱讀:

《十善》心得分享之四十九/永離貪慾/種因得果/兩袖清風
暘原心得治要
馬步傑:《易經的智慧》第二編心得篇3
不願分享乾貨的氣氛從何而來
鍾茂森:《俞凈意公遇灶神記》學習心得 第2集--學佛網

TAG:內家拳 | 心得 | 實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