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循行圖解

經絡系統的組成及結構圖

手太陰肺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足陽明胃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 ,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 ,下膝髕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足太陰脾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 ,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

手少陰心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循肩膊,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腘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脾外後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 至小指外側。

足少陰腎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腘內廉, 上股骨內後廉, 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少陽三焦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足少陽膽經循行圖解:《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肋脅里,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足厥陰肝經循行圖解: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腘內廉,循股陰,八毛中,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注肺。

督脈循行圖解:督脈的循行,起始於小腹部,當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內聯繫陰部的「廷孔」--當尿道口外端。由此分出一絡脈,分布外陰部,會合於會陰,繞向肛門之後,它的分支別行繞臀部到足少陰,與足太陽經的分支相合。足少陰經從股內後緣上行,貫通脊柱而連屬腎臟。督脈又與足太陽經起於目內眥,上行至額,交會於巔頂,入絡於腦;又退出下項,循行肩胛內側,挾脊柱抵達腰中,入循脊里絡於腎臟。在男子,則循陰莖,下至會陰部,與女子相同。督脈另一支從小腹直上,穿過肚臍中央,向上通過心臟,入於喉嚨,上至下頜部環繞唇口,向上聯絡兩目之下的中央。[2]督脈,起始於軀幹最下部的長強穴,沿著脊柱裡面,上行到風府穴,進入腦部,上至巔頂,沿額下行到鼻柱。[3]督脈別絡,名長強,挾脊旁上項,散布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分別走向足太陽經,深入貫膂。實症,見脊強反折;虛症,見頭重、震掉。取用其絡穴。

任脈循行圖解:[1]任脈起始於中極下的會陰部,向上到陰毛處,沿腹里,上出關元穴,向上到咽喉部,再上行到下頜,口旁,沿面部進入目下。[2]沖脈和任脈,都起於胞中,它的一支循背脊裡面上行,為經絡氣血之海。其浮行在外的,沿腹上行,會於咽喉,另行的從咽唇口周圍。[3]任脈,起於中極穴的下面,向上經過陰毛處,沿著腹壁深處再上行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部。[4]任脈別絡,名尾翳(鳩尾),從鳩尾向下,散佈於腹部。實症,見腹皮痛;虛症,見瘙癢。取用其絡穴。

沖脈循行圖解: 沖脈是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稟受它的氣血的濡養。其上行的一支,出於咽喉上部和後鼻道,向諸陽經滲灌精氣。向下的一支,注入足少陰腎經的大絡,從氣沖部分出,沿大腿內側下行,進入窩中,下行於小腿深部脛骨內側,到足內踝之後的跟骨上緣而分出兩支,與足少陰經並行,將精氣灌注於足三陰經;向前行的分支,從內踝後的深部跟骨上緣處分出,沿著足背進入大趾間。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它和足少陰之絡同起於腎下,出於足陽明經的氣沖部,沿大腿內側,向下行於中,再沿脛骨內側,與足少陰經一起下行入於足內踝之後,入於足下。另一知支脈,斜入內踝,出而入於脛骨、跗骨相連之處,經足背進入大趾之間,入諸絡脈之中,起到溫養脛部和足部的作用。沖脈起於氣沖穴,伴隨足陽明胃經,挾臍兩旁上行,到胸中面分散。

帶脈循行圖解:足少陰經別,向上行至中,另走與足太陽經相會合,再向上內行至腎,當十四椎處(兩旁腎俞穴)分出,屬於帶脈。 帶脈出自季脅部,交會於足少陽膽經的帶脈、五樞、維道穴,圍繞腰腹部一周。

陰蹻脈循行圖解:陰蹻脈是足少陰腎經的支脈,起於然谷之後的照海穴,上行於內踝上方,向上沿大腿的內側,進入前陰部,然後沿著腹部上入胸內,入於缺盆,向上出人迎的前面,到達鼻旁,連屬於目眥,與足太陽經、陽蹻脈會合而上行。陰脈也起於足後腿中,沿著足內踝向大腿內側上行,到達咽喉部,交會貫通於沖脈。

陽蹻脈循行圖解:足太陰經脈有通過項部入於腦內的,正屬於眼睛根部名叫目系……在後頂正中兩間入腦,分為陰、陽二脈,陰 、陽相互交會,交會於目內眥。陽蹺脈起於足根部,沿著足外踝向大腿外側上行,進入項部的風池穴。

陰維脈循行圖解:刺飛揚之脈,其部位是在內踝上五寸,足少陰之前,與陰維脈相會處--即築賓穴。陰維脈起於與各陰經交會之處。陰維起於諸陰之交,其脈發於足少陰築賓穴,為陰維之郄,在內踝上五寸踹肉分中,上循股內廉,上行入少腹,會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於府舍,上會足太陰於大橫、腹哀,循脅肋會足厥陰於期門,上胸膈挾咽,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上至頂前而終。凡十四穴。

陽維脈循行圖解:陽維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相合,取穴在腿肚下際,距離地面一尺許的部位--即陽交穴。 陽維脈起於與各陽經交會之處。陽維起於諸陽之會,其脈發於足太陽金門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會足少陽於陽交,為陽維之郄,循膝外廉上髀厭抵少腹側,會足少陽於居髎,循脅肋斜上肘、上會手陽明、手足太陽於臂臑,過肩前,與手少陽會於臑會,天髎,卻會手足少陽、足陽明於肩井、入肩後,會手太陽、陽蹻於臑俞,上循耳後,會手足少陽於風池,上腦空、承靈、正營、目窗、臨泣,下額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循頭入耳,上至本神而止。凡二十二穴。
推薦閱讀:

十二經脈推演
十二經脈分布部位簡表
《素靈微蘊》 > 素靈微蘊卷一 經脈解
經脈起止、奇經部次、營氣運行
中醫二十四小時人體經脈養生法

TAG:經脈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