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純柔無剛的太極拳不能技擊

引言

從搏擊的角度講,古今中外都是「快打慢(指速度),巧打拙(指技藝),大打小(指力量)、狠打慈(指心意)」。太極拳也不例外,健身與搏擊不是一回事。

所謂純柔無剛的太極拳,是指練習時從頭到尾始終以柔和緩慢為主,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發勁的太極拳。對於只求健身者來說,自是少有人去深入探討太極拳的精深內涵及來龍去脈,大家一般只求活動一下身子骨就滿足了。

但令人費解的是,在這個健身隊伍中,卻逐漸出現了一些自稱曾得太極拳真傳的「大師」「傳人」,他們著書立說,不遺餘力地「弘揚」太極拳,並將「技擊」一再貶為太極拳的「末技」。「末技」二字乃是前輩高手技擊功夫出神入化之後所說的一句話,意在告誡人們,太極拳除技擊外還有很多更為高深的內涵,技擊不是太極拳的全部。

可惜前人拳論中的「末技」二字,卻被今日之諸多「太極拳家」拿來作了「護身符」,這樣下去,作為國之瑰寶的太極拳,將會失去更多的真東西。

習楊式太極拳者,普遍認為楊家正宗的太極拳就是楊澄甫先生所傳的85式大架太極拳,該拳既能健身,又可防身,但僅憑這趟架子,就真的能夠練出太極真功嗎?

當年楊祿蟬父子弛譽武林,在京城有「楊無敵」之稱,難道就僅憑這一趟拳架嗎?

非也!據田兆麟先生之子田穎嘉披露,楊式太極原僅小架子一種,走架稍高,開合較小,動作時緩時疾,步法輕靈,勁主剛捷而不失柔綿,圈隱於內,似有似無,且拳中摻入發勁,哼哈有聲,純然為精氣神合一之體現。

因其難度大而從學者鮮,故楊健侯先生將小架中內動之圈放大放緩,動作展現到位,外顯柔緩,內蘊剛捷,以引發學者盤圈之運行,逐漸進入具備學練小架子之條件,並配合調息走勁,以提高學者內功修為。

但由於傳授仍受門規所限,且學練盤圈亦非易事,更不堪領受太極內勁滋味,故從學者仍不多。直到後來楊澄甫先生為便於練習,省去中架之走化盤圈,動作柔緩,少有變化,開合大而走架高,且廣為傳授,從學者眾矣,迅即為之流傳推廣,人稱之為大架子,稱前兩種為小架子、中架子。

由此可知,楊家原傳的太極拳是剛柔並濟、哼哈發勁、勁主剛捷的,絕非澄甫先生定型的純柔無剛的外形架子,那只是為了對外傳授方便而已。

另據報道,河北永年有楊班侯拳架流傳,除入門的中架子和以鍊氣為主的小架子比較柔和緩慢外,其餘拳架幾乎皆有明顯的發勁動作,快架子甚至在每勢定勢時要表現出爆發勁,炮捶架更是剛猛異常。

在楊式太極拳的發展過程中有「祿蟬創天下,班侯打天下」之說,以高絕的太極功夫威震武林的楊班侯先生,性情剛烈,一生擅斗,從他傳下來的拳學體系中,很多保留了有利於技擊實戰的成份。而這些技擊成份中,卻始終離不了「剛發」的訓練。

現在社會上流傳最廣,我們見得最多的太極拳中,除陳式太極拳仍保持哼哈發勁的特色外,其餘的太極則幾乎都是以柔為主的。但據本人所知,真傳的吳式太極拳也有以剛發為主的吳式快架。就連溫文爾雅、書卷氣十足的武式太極拳,也有為技擊服務的「武式低架」。

其實,純柔無剛的太極拳架,只是太極拳的入門架子,通過盤練鬆柔架,可化去人身固有僵勁,為太極拳松活彈抖的獨特發勁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它決不是太極功夫的全部。至於有人說他只練柔架便能技擊,那是不現實的。可以肯定地說,只練純柔無剛、一柔到底的太極拳,是絕對不能技擊的!

想獲得真正的太極技擊功夫,必須要通過「剛柔並濟」的艱苦訓練,只一味求柔是一輩子也出不了功夫的。

(來源:《中華武術》 文/車星辰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推薦閱讀:

太極拳行步練習中的上步練習圖解
陳式56式太極拳名稱
淺談太極拳
說不清的太極拳---張方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