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懂得怎樣愛孩子嗎?
文:六媽羅羅
今天又出差在上海,想起上次來上海時,在地鐵上看到的兩個場景。
盛夏趕路總歸又累又疲憊,下了飛機坐上地鐵依然昏昏欲睡,突然被小朋友的吵鬧聲驚得一激靈,抬眼看,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剛踏進車廂就大聲嚷嚷累累累、熱熱熱、要坐坐坐。一起的家長有媽媽和另外一位老人,想來是奶奶或者姥姥。孩子說熱,媽媽就讓孩子脫了T恤,赤著膀子露著圓鼓鼓小肚子的男孩倒是涼快了,卻還是喊累。當時地鐵上沒有多餘空位,有座位的乘客瞄了男孩幾眼並未有人起身讓座。男孩站得離我很近,即使我心裡覺得這個年紀的小朋友站一會兒也無妨,卻禁不住他唐僧般的念叨,還是起身給他讓座。和我意料中一樣,小朋友並未道謝,也未讓同行的老人坐下,而是自己滿意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隨行的媽媽淡淡地對我說聲謝謝,就忙著從包里拿飲料給孩子喝。
換乘另一條線後,人比較少,我上去的車廂有一家四口,看起來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家庭。父親膚色黝黑,滿臉的忠厚老實,旁邊坐著一個六七歲的女孩,父女倆對面是瘦瘦小小的母親,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乖乖地坐在倒扣在地上的塗料桶上。父親和大女兒玩著刮鼻子的遊戲,母親安靜地微笑,小女兒一路都安安靜靜的。全家人進城行李自然少不了,快到站時,大女兒先是幫爸爸背上大背包,自己二話不說背上塞得滿滿的中型背包,拉起妹妹的手,父親一手拎起大件行李,一手拎起塗料桶,瘦小的母親力氣驚人地扛起一個大包袱,手裡又拎起一個裝著衣架等日用品的塑料袋。一家人好像並不覺得這有多累,依然是有說有笑地下了車。
這兩個場景,巨大的反差,讓我學著心理學研究著兒童教育,依然不知道該怎麼去歸納和總結,禁不住想問一句: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我們」指的是和赤膊小男孩的媽媽一樣的家長,「我們」並非來自大富大貴之家,卻也比農民工的收入和生活要好很多,起碼在搭乘地鐵時、在上班休息時還有時間刷刷朋友圈。那位農民工四口之家的爸爸,或許一整天都在建築工地,媽媽或許在在烈日下帶著小女兒賣水果補貼家用,她是沒有時間也捨不得用流量刷朋友圈的。按說他們接觸到的育兒知識、科學教育不會比「我們」多,那為何看起來他們的孩子乖巧又懂事,結實又頑強呢?「我們」的孩子在豐盈的物質生活之外是否欠缺了磨難教育和自立培養呢?
小時候大約三四歲,每每和媽媽走路我總是抱怨說好累、不想走,媽媽說,那你就坐在路邊歇一會吧。我當真就坐在路邊休息,沒想到媽媽並未在一旁等我,而是自顧自的越走越遠。如此反覆了好多次,我漸漸知道媽媽並不會等我休息好了再走,更不會我一抱怨就抱起我,從此和媽媽同行再無怨言,而且發現其實不去想著有多累,真的就不累了。
大學時赴千里之外的東北求學,很多家長在操場外看著孩子軍訓,休息間隙隔著欄杆送上綠豆湯冰鎮汽水解暑。我一個人拿著行李轉火車到學校,軍訓時因走不好正步被罰站,大太陽下孤零零一人,眼淚順著臉頰流下卻始終咬緊牙不喊累。其實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溫室中的花朵呵護自然會柔懦驕縱;家長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反而利於長成傲立風霜而不屈不撓的松柏。
伊能靜的兒子哈利,家境富裕天資聰穎的文藝小王子,不久前卻被伊能靜發微博斥責,起因是小王子和媽媽在大理旅行時指使伊能靜的助理給自己收行李。「我說了你,我說不能叫她為你做事,你要獨立」、「我期望你能成為像她一樣的人,獨立自主,沒有富裕的優越感,也沒有失敗者的酸腐」。
按說,現在孩子的父母多是70後、80後,我們小時候大都學習過孔融讓梨、尊老愛幼、謙虛禮讓、勇敢獨立,為什麼自己當了父母后反而不能將自己學到美德教給孩子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那麼急躁、草率、不能忍、脾氣大呢?
我不懂:一位70後的朋友,兒子四歲大了,每每外出連路都不願走幾步,一直掛在家長的脖子上,家長怎麼說都不聽,寧可滿地打滾都不走路,家長無奈選擇妥協,說算了,給孩子足夠的愛吧。
我也不懂:當我勸告朋友應該讓7歲大的兒子自己背書包時,她反問我,孩子因為背書包出一身汗,起了痱子如何是好?
父母對孩子的百般呵護是人之常情,只是人類是社會的人,適時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屬於自己的工作,更利於孩子成年後更好地為人、更好地與人溝通。
清明時因為祭祀故人和先生回了趟山東農村,那裡的孩子和我想得很不一樣,見到我這位城裡阿姨,都和我說普通話,大點的孩子向我請教學習英語中遇到的問題,小孩子則和我聊起了《爸爸去哪》,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一點兒也不必城裡孩子差。他們一個個身強體壯、面色紅潤,玩鬧起來滿院子瘋跑,干起活主動麻利,對人不卑不亢,性格豪邁而頑強。
《世界青年說》節目中,外國小哥形容了各國富二代的形象:比如在加拿大炫富被認為特別負面,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的財富才被認可;美國老百姓特別煩感炫富的富二代;在德國就算富一代特別有錢,但如果富二代自己沒有實力或者沒有學位就完蛋了。
伊能靜在微博上寫道:曾聽過一句話,如果我將財富留給孩子,他不努力,那財也會散盡。如果他夠努力,不給他什麼,他自己也會掙得。
我們會更多的考慮孩子的教育,學區房,私立貴族學校,各種輔導班的技能培養,希望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前程。但教育孩子,有些東西可能比才藝更重要,將大度、謙遜、得體、忍讓的做人美德授予孩子,或許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推薦閱讀:
※你們知道《周易》64卦能給我們那些啟示嗎?
※活得太現實?那是因為我們吃過虧!
※那些年我們曾一起犯過的賤
※誰敗壞了我們的心態?
※自由撰稿人:我們終究不會輸給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