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乒乓球隊的接發球秘籍,業餘必讀-乒器店

ASICS亞瑟士特約

在乒乓球比賽中,接發球往往被視作比較被動的環節。即使在採取無遮擋發球規則後,接發球的一方仍然有如覆薄冰的感覺。是後發先至還是先機盡失;是以靜制動還是受制於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動員二、四板銜接嚴謹與否。本文就發球的每個環節通過一定的科研手段對國內外高水平的技術分析研究,得出一套提高接發球技術質量的分析結果,以提高乒乓球運動員的接發球質量與二、四板銜接的能力。

接發球的實施手段

主動性接發球

能夠直接得分或者為下一板創造機會的接發球稱為主動性接發球。接發球所使用的技術並不是主動與否的充分條件。以挑打為例,它並不一定是主動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速度及落點變化,它才能夠體現出威脅。搶拉半出台是主動性接發球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往往出乎對方意料,令其準備不足。同時也具備了相當的殺傷力,而且能給對方的心理造成一定壓力。

中性接發球

如果接發球難以挑打,但又不能讓對方的第一板搶攻輕易打出質量,這時就需要運用中性接發球。比如晃撇可以在接觸球的瞬間進行變化,令對方產生誤判,沒有機會在調整。有時反常規的接法往往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對方發側上旋或不轉短球後,其下一板上手多半是準備搶攻上旋球或長球。這時我方若能控制短球,只要得手,也會令對方措手不及。在實際運用中,要注意針對對方的特點。若對方短球感覺好,就要主動送長,伺機轉攻;若對方長球威力大,則需控短制約,尋機突襲。

接發球的站位和手位

站位

接發球要根據自身的技術風格來決定站位。觀察當今頂級選手的接發球站位,多是離台有一定距離(約一小步)。這樣當回接短球時,只需一步上前即可;當回接長球時,更有時間便於拉手引拍,進退有據。如通過對王皓和樑柱恩的比賽來看,我們會發現他們無論在離台遠近、重心高低、站位角度都有所不同。這正是源於他們技術風格的差異。王皓正反面使用相對均衡,而樑柱恩的推擋較多,最接近傳統直拍打法。由此可以看出,根據自身的打法不同,選擇的站位也不同。

手位

接發球時球拍不低於檯面有利於加快出手速度,爭得先機。高水平對抗中多從短球打起,假如球拍初始低於檯面,回接短球時很可能受到球台端部的阻礙而錯過最佳擊球點。而即使對方發出長球,再沉下球拍也不遲。對台內球處理見長的選手來說,保持球拍的起始高度不可忽略。如王皓這樣有直拍橫打絕招,或者擅長倒拍怪板之類的變化,可先把球拍隱匿於檯面之下,以免對方在發球前識破你的接發球意圖。一旦對方的球發出,你就要及時提高手位,做好接球準備,以免怠誤戰機。

接發球的判斷

正確的判斷好對方發球的速度、落點和旋轉

要提高接發球的判斷能力,首先要深入了解發球技術。在熟練掌握自己特長的發球技術基礎上,還應該去練習各種不同旋轉、落點和速度的發球,看對手怎麼去接你的各種發球,從中吸取經驗。當對對方的某種球用平時最拿手的特長技術也接不好時,應該大膽嘗試用其它的方法接,有時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總之在練習或比賽中應多看、多練、多思考、多實踐,以提高接發球的判斷力。

集中注意力盯住對方發球技術動作的細節

一般用餘光就可以看清楚對方發球時上臂和前臂的揮擺動作。 例如:①對方緩慢而放鬆地將前臂向後拉,然後快速地向前揮擺,就會發出急球,落點往往靠近底線。(由下向上就是急上旋)②對方快速向後用力引拍,然後向前擺動,在接觸球的瞬間突然停止向前擺動,這種球往往是落台比較輕的近網短球,前進力小。 ③前臂上下擺動,往往會發出上旋或下旋球;前臂左右擺動,往往會發出左側旋或右側旋。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動作。

對於對方發球時的手腕動作,必須集中注意力去判斷。因為手腕的動作幅度不大,相比前臂動作不易看出。另一方面,對於觸球的一剎那間產生的旋轉變化,手腕動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看清對方手腕到底在發球時怎麼樣「抖動」,我們就要首先弄清楚手腕的運動方式。①當對方手腕動作和前臂擺動方向一致時,前臂擺動使球產生的旋轉,也就是手腕動作產生的旋轉。②當前臂擺動而手腕固定不動時,那麼前臂決定了此球的旋轉和速度,手腕可以控制落點,但不加旋轉。 ③當手腕動作與前臂動作方向不一致時,手腕動作決定旋轉性能,前臂擺動決定球的前進力強弱。④當手腕動作與前臂動作方向正相反時,手腕動作決定此球的旋轉,前臂則是迷惑對手的假動作。

提高接發球時腳下移動的合理性

接發球時沒有一步到位的捷徑可走,其步法大致需要完成三個環節:預動、到位、還原。

①預動:接發球時要先做預動,而不是「一步到位」。這樣可以縮短下一步的移動距離。假如沒有預動而是「一步跨」,這一步的移動距離勢必較長,會使身體重心大幅降低而喪失再次起動的靈活性。預動令觸球前的取位更合理,即使身體與來球間距離不遠,預動也是不可省略的。同時它可以減小重心調整的波動性。在擊球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重心調整,假如完全由靜止狀態突然直接起動到觸球,那麼重心轉移的幅度過大,擊球的穩定性會明顯受到影響。

在提腳預動之前,身體重心先要做出微調。尤其是準備上步回接短球時,身體先微微前傾,讓重心壓在前腳上並略微提高重心。並步預動的步幅通常不需太大,但對靈活性要求很高,是最常見的預動步法。它不僅可以使重心轉換平穩,而且膝關節彈性十足,利於二次啟動。但要注意的是,在並步之前,很多時候與持拍手異側的腳要先在原地墊一下,為隨後的並步啟動做更有效的支撐。合理的預動是提高擊打穩定性的前提。但既然預動,就必然帶有猜測的成分,也就有猜錯的可能。因此合理預動的關鍵:一是儘可能準確判斷對方的發球;二是把握預動的時機,不能過於太早。

②到位:即預動之後的再次起動,這次移動的取位就是最終出手的站位。乒乓球是全身協調發力的運動,因此「到位」也需要上下肢發力要「同時,同向」。由於已經預動在先,持拍手異側腳基本只在原地輔助,所以二次起動主要依靠與持拍手同側的腳完成找位,它直接決定了出手擊球時身體與來球的距離是否適當。如果需要移動的範圍不大,從「預動」到「到位」之間也要儘可能流暢簡潔,減少起伏波動,避免影響擊球的穩定性。

通常來說,到位時身體重心會壓到持拍手同側腳上,因為這隻腳是出手擊球的力量支撐。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到位」還伴隨著更為複雜的重心轉移過程。而且到位標誌著還原的開始。當持拍手同側腳到位時,千萬不要一步「踏死」,而應要保持彈性與活動。到位出手時,腳撐內側用力著地,腳尖朝向右前方(左手持板則是反方向),與整個身體平面接近垂直,為隨後的迅速還原構成了強有力的支撐。

③還原:接發球後,需要還原的不僅是手法,更有步法。腳下還原及時與否,直接影響接發球與第四板擊球之間的銜接是否緊密流暢。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認為接發球之後步法的還原,就是下次擊球前的「預動」。接發球還原的過程要注意保持身體適度的前頃,令重心前壓(以前腳掌內側為重要支撐)。這樣有助於下次啟動,使銜接更緊湊;其次還原以後的重心也和取位息息相關,還原時身體重心是否能夠保持適度壓前,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還原的取位。

接發球與第四板銜接的關鍵環節

搓(擺)回接近網短球

搓(擺)是被運用最多的接發球手段。然而最常用的卻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特別是當來球落點位於正手或中路偏正手時,由於移動距離較長,時常會因為腳下移動不到位而影響手上控球的感覺,導致回球偏高。出台或是因為還原不及時,被對方第三板搶攻時還會因為銜接不及而陷於被動,甚至直接失分。

接發球挑打

接發球上步挑打近網短球與上步搓(擺)的移步方式大同小異,同樣都要藉助移動到位時重心的力量。所不同的是,搓(擺)時藉助自身重心與來球觸台反彈形成向下的合力以使球更低、更短、更轉。而挑打則是更多藉助重心向前的力量增加挑打的威脅。同時,由於挑打後球已轉入上旋對抗,所以接發球後的步法還原要比搓(擺)更迅速。

上步搶拉正手位來球

正手拉球時,理想的站位姿勢應是左腳稍前、右腳稍後(以右手握拍為例)。這樣能為自右向左轉腰,為輔助發力留出空間。但上步搶拉偏正手位的半出撞球時,由於受球台阻隔,往往只得在左腳稍後、右腳在前的狀態下出手。因此很容易在拉球後造成「重心後坐」。這時,上步的預動、到位步法與前述的搓(擺)、挑打相差無幾,但如何在還原時迅速調整「重心後坐」以保持身體平衡就顯得至關重要。

側身用正手直接搶拉

側身接發球幾乎是每一位進攻型選手必備的能力。在實戰中側身搶攻時,重心轉移幅度大。如果不事先藉助預動調整好重心,很容易在搶攻時身體失去平衡,導致回接球質量不夠。既以決定側身,那出手時就不要前思後想,而且搶攻的質量和對手下一板可能回什麼樣的球,要做到心中有數。

反手接發球直接搶攻

對於亞洲選手而言,反手搶攻通常只是進攻的輔助手段,其最大的目的不在於直接得分,而在於為正手進攻開路。反手接發球直接搶攻重在兩點:一是保證在近台搶到合適的擊球點,因為反手進攻的力量不大,就必須以出手快、落點佳制勝,所以擊球時間不能偏晚;二是接完發球的還原要麼利於下一板的快速銜接,(以便連續用速度、落點壓制對手)要麼便於側身用正手進攻(加大進攻力度)。

推薦閱讀:

走後門:秘籍抹殺了遊戲樂趣?
出生日期解析及手機號碼後天改運秘籍
68歲濟南老人吳高亮編出兩千多頁字謎秘籍
第12節:去角質秘籍(圖)

TAG:乒乓球 | 業餘 | 秘籍 | 球隊 | 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