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機干預的實施案例
06-06
案例一:(一)問題的發生W,男,高三剛畢業學生。這是一個很文靜,很有禮貌,也曾經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負的男孩子。在初中時成績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驕傲,老師的寵兒,同學心中的榜樣。剛進高中時進行了摸底考試,結果成績離理想的相去甚遠,想到自己曾經的輝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別是初中的同學C,現在的同桌成績遠遠超過了他,這無疑使他更受打擊。可他強烈地想把成績搞上去,總怕自己上課漏聽什麼,結果,他一聽到上課鈴聲心就會猛烈跳動,整個上課過程就象得了嚴重的心臟病似的,很難受,可一下課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試他都想著要翻本,可事實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試卷就會發抖,腦中一片空白。從此他一度萎靡,上課提不起精神,甚至連頭也不敢抬,總感覺老師和同學都在笑話他,都在歧視他。就在這時他和C在宿舍因一點小事發生了衝突,經過我的教育和開導,事情很容易就解決了。C也沒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卻認為這是C對他輕視踐踏的突出表現,又聯想到從開學到現在很多次他自認為C侮辱他的事情,斷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這個小人背後搞的鬼,他越想越氣,決心要報復,但又沒膽量,總這樣憋著,漸漸地感覺胸悶,心慌,頭痛和厭食。最後,他終於無法控制自己,向C發出了挑戰書,邀C晚上到廁所決鬥。幸虧我及時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二)問題的分析1.開始於考試焦慮我們從W第一次摸底考試失敗後產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可以推斷,他一開始是處於典型的考試焦慮狀態,他的自負和脆弱讓他無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實,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試焦慮是後天習得的心理障礙,它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數是因為家長、老師或自己對學習提出過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並形成了過度的心理壓力。一般來說考試焦慮與下列因素有關:(1)考試焦慮與能力水平呈負相關,即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或學習效果較差者容易產生考試焦慮;(2)考試焦慮與抱負水平呈正相關、即要求自己成績過高者容易發生;(3)考試焦慮與競爭水平呈正相關,即考試意義越大越易產生;(4)考試焦慮與考試失敗經歷呈正相關,即經歷過重大考試失敗者容易發生;(5)考試焦慮與心理生理狀態呈負相關,,且與生理狀態也有關係。2.經歷了抑鬱W在多次自我掙扎而不能揚眉吐氣後陷入了深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發生深的不安和憂慮中,隨著時間的推移,W患上了比較嚴重的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以情感低落為核心表現的心理狀態,通常表現為內心愁苦,缺乏愉悅感,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常感到不順心,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缺乏信心,有時還伴有失眠或昏睡、體重下降、心慌等生理變化。它是心靈的殺手,近年來,中學生抑鬱症患者呈迅速上升、日漸嚴重的趨勢,甚至於有的學生走上絕食、自殺的極端道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其實,抑鬱也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生活中,人人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不如意,遭遇形形色色的挫折,但絕大多數人都能化解不快,忘卻煩惱,只有小部分人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難以自拔,日積月累,沮喪悲觀。而W的心理素質較差,對於一時的失敗不能正確認識,一直耿耿於懷無法釋然導致了最終抑鬱症的產生。3.發展成暴力傾向W一直很痛苦,也想早日解脫心靈的羈絆,但他選擇的卻是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其實他本來是一個文靜膽小的男孩子,自己也知道有心理問題,他需要尋找突破口,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歸因」,但他把自己所有的失敗和不如意都歸到了別人身上,認為是C把他害成這樣的,把一腔怒氣全部傾注在C頭上,以至於要找C決鬥。他的這種暴力傾向比較特殊,並不是因為受到某些暴力因素的影響,而是一種鬱積力量的突然爆發。這種突然的情緒爆發危害性是很大的,往往會給雙方帶來巨大的傷害和痛苦。(三)心理干預過程、策略及效果1.認真傾聽,鼓勵當事人的感情宣洩。一開始他還不太願意說,我主動表示了同感,拉近了雙方的距離,使W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他痛苦的人,他其實也渴望傾訴,在斷斷續續的講訴過程中,他神情激動、痛苦和焦慮。我鼓勵他把內心的痛苦宣洩出來,釋放積聚在內心的不良情緒。這次談話後,他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從被動傾訴開始轉向主動找我聊天,有時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這是一種良好的發展勢頭,經過多次談話,他的情緒基本穩定下來,上課有時還能抬起頭來聽了。2.啟發引導,調節不良認知通過談話,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了解了他的學習、生活、交友、家庭等情況,從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他存在著不正確的觀念,因此,首先要矯正他的一些不良認知。認知的改變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一起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2)分析考試的作用,介紹考試的策略。(3)一起分析從憂慮到恐懼考試的盲目性。(4)一起分析友誼的重要性以及歸咎於他人的不合理性。通過多次引導,最後我在時機比較成熟的情況下,安排了W 和C的見面,我鼓勵雙方當著老師的面把對對方的看法說出來,結果說來說去大家發現竟然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注意到W用力甩了下頭,然後伸出手對C說:「對不起!」我感覺這三個字真的可以用擲地有聲來形容,當時我們師生三人都很激動,也許這就是他怨氣的釋放和釋然吧。3.緩解考試壓力,正確自我定位,重塑自信其實,W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和學習壓力有關,他不能正確面對各種學習壓力特別是競爭壓力,對自己的要求又過於高,這樣就導致了內心的矛盾和衝突。針對這種情況,接下來的心理輔導重點就放在了建立正確的壓力觀了。我主要幫助他認識如下問題:(1)得失心不要太重。得失心太重往往會使自己患得患失,更增加心中的壓力和緊張。人一生中最大的光榮,不在於從不失敗,而在於每次跌倒後,都能勇敢地爬起來。如果能從考試失敗中站起來,才是真正勇者的表現。(2)正視考試的價值。不要怕考試,把考試當作自己努力成效的工具。考試不但能指出你該努力的方向,也能警告你是否該努力了,這樣的「益友」到哪裡找呢?人一生中最丟臉的事,莫過於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我們要吸取考試經驗,才能使今日的失敗成為明日的勝利。(3)充實實力最重要。如果每天都在想「考不好,怎麼辦?」只會造成無謂的煩惱,佔用你寶貴的時間,對自己絲毫沒有幫助,倒不如把心思和時間花在讀書上,有了實力,還怕考不好嗎?學習永遠不嫌遲,只要努力再努力,成功必然屬於你。在談話階段,我發現W的變化是讓人欣喜的,他重新拿起了他厭惡的課本和練習卷,甚至還會找同學問問題,看來他已經準備認真投入學習了。(四)反思目前即使是發達城市,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也還只是處在起步階段。現在學校對心理干預關注得還不是很多,而且現在的危機干預機制多數還是停留在補救階段,預防性的危機干預機制還不普遍。就連日常的心理教育也面臨很多困難。很多學校還沒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還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專業心理教師隊伍的建設需要加強,業務水平需要儘力提高。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還是模仿、借鑒他人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係更需要進一步融合案例二:(一)事件:因SARS疫情嚴重,2003 年 4月 24 日「北京市中小學全面停課,但有些學校仍然要求教師每日到校,在此期間,北京某中學初二年級 14班班主任吳老師不幸感染SARS,於 5月15日去世。(二)事件衝擊吳老師的去世,給她的同事和學生們帶來很大衝擊,師生們陸續出現很多情緒和行為反應:情緒上--震驚,悲傷,生氣,憤怒,愧疚』,自責,焦慮』,恐慌,無助,孤獨,麻木等認知上---不相信,困惑,沉迷於對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然存在等行為上---四處打聽查實真相,傷心哭泣,不知所措,心不在焉,坐立不安,夢魘及其他睡眠問題等,師生中普遍表現出強烈的震驚和憤怒情緒很多人認為吳老師的去世學校當局應負很大的責任: 有些老師認為,吳老師感染後,領導要求年級組老師自己在家隔離的安排也是不當的,給老師和家人帶來很大壓力,師生與學校領導間關係一度變得有些緊張,有些學生試圖通過電話,網路發泄這種憤怒的情緒但被家長阻止了。(三)事件分析:正常的悲傷過程被阻抑因為 疫情仍很嚴峻很難有面對面的交流,也不可能進行正常的哀悼工作,另外,也因為事件本身的敏感性,很多家長都沒有甚至迴避與孩子談論這個事件,不主張甚至阻止孩子與別人談論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加之學校也缺乏對危機進行心理干預的經驗,因此師生中出現的這些情緒和行為反應沒能得到及時處理,正常的悲傷過程被阻抑了。使得他們不能順利完成哀悼任務而可能造成進一步的情緒和行為困擾(四)悲傷輔導的目標Worden認為悲傷輔導的終極目標是協助生者完成與死者間未竟之事並向死者告別。哀悼任務相應的特定目標就是:增加喪失的現實感協助當事人處理已表達的或潛在的情感協助當事人克服喪失後再適應過程中的障礙鼓勵當事人向逝者告別,以健康的方式重新將情感投諸新的關係里,繼續有效地生活"我們將輔導目標定位為受到這個事件衝擊的師生提供社會支持,協助當事人探索和處理因吳老師的去世而引發的各種情緒困擾和未竟事宜,鼓勵當事人向逝者告別,學習適宜的應對方式,以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五) 悲傷輔導方案及其實施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教師團體輔導教師團體輔導於 ( 月 16 日上午實施,時間大約三小時,參加對象為初二年級組的班主任老師,共 14 人(包括該校心理老師)。 這些老師和吳老師平時接觸多,吳老師感染後他們面臨巨大的壓力,吳老師的去世對他們的影響也最大。教師團體輔導包括建立關係,整理感受,小組分享和告別四個階段。教師團體輔導不僅有效地幫助老師們處理這個事件所造成的情緒和行為困擾,緩解了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的緊張氣氛,而且也為後來學生輔導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第二部分:告知信與班會由學校心理輔導老師以校長的名義分別起草了致同學和家長的兩封信,在 6月 30 日學生複課的第一天發給學生並將家長信帶回家。 初二年級各班當天舉行相關內容的班會,信和班會的內容包括:1。正式告知吳老師去世的消息,並表達哀悼的心情。其目的是澄清事實,增加喪失的現實感,並為當事人提供情感和社會支持2。提供學生可能出現的一些情緒及行為反應以及如何去面對這些情緒和行為反應的信息。目的在於提供悲傷的心理教育,闡明悲傷反應的正常性,協助當事人採取適當的方式應對3。提供學校及相關機構的輔導信息,強化為當事人提供的情感和社會支持,增加當事人的應對資源第三部分:學生團體輔導在 6 月30日上午為 14 班的同學舉行了一個名為「告別」 的特別班會,以協助學生在一個支持性的團體中順利進行哀悼工作。第四部分:各種形式的悼念活動包括在校園網上發表師生撰寫的悼念文章,為吳老師的家人製作紀念品,慰問吳老師的家屬等。以協助師生公開而健康地進行哀悼工作,順利完成哀悼任務。第五部分:後續的輔導服務有需要的師生,家長都可以通過面詢、通信、電郵的方式得到學校心理諮詢室提供的後續輔導服務,學校心理諮詢室還預備組織心理小組為一些需要幫助的同學提供進一步的處理悲傷的團體輔導。(六)學生團體輔導部分14班全體學生共 43 人(男生22 人,女生 20人)參加了學生團體輔導!輔導安排在一間安靜、寬敞的大教室, 輔導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導入階段輔導任務和目標:1。介紹這次悲傷輔導的目的,使當事人認識到哀悼工作的正常化2。建立團體規則,使團體成員感到這是一個可以探索和處理喪失之後的痛苦反應的安全場所,促進團體的形成3。介紹輔導員,建立起輔導員與當事人之間初步的信任關係首先,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向大家介紹這個特別班會的原因、目的,介紹參與此次輔導活動的青春熱線小組成員,並闡述團體要求:尊重、真誠、分享、信任和保密。針對學生們的疑惑,輔導員進一步解釋這個活動的意義,,因為在 SARS 危機中,大家都需要相互支持。特別是直接受到威脅的人,或者受到死亡衝擊的人,會有更多的情緒需要處理。使同學們對活動目的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也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感。第二階段:整理感受輔導任務和目標:1。通過情境回憶!引發當事人的悲傷反應,協助當事人整理事件發生之後的感受2。協助當事人將與逝者的關係由以前直接的交往關係轉化為記憶的一部分3。協助當事人學習忍受與失落有關的信息和場合考慮到中國人不太習慣談內心感受, 我們首先讓同學們在一張事先列印好的紙條上填空:你在-----------(時間)通過--------(途徑)得知吳老師去世的事- 當時的感受是什麼-----------------情緒方面情緒方面:男女生都共同表現出強烈的悲哀、震驚、惋惜、焦慮、恐慌、愧疚、自責、苦苦思念等情緒。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描述當時感覺為,麻木、一片空白。女生則描述了抑鬱、無助的情緒。只有一個男生表達了對當局和校方的憤怒。從後來的小組分享中,我們發現:本階段學生的情緒實際上還沒有被完全清楚地界定和釐清,尤其憤怒情緒,基本上仍處於被阻抑的狀態,如果不經過輔導,很難透過正常的渠道進行宣洩和處理。第三階段:心理教育階段輔導任務和目標:1。使團體成員了解悲傷反應的認知、情緒和行為表現,2。使當事人將其情緒和行為反應正常化,並能夠坦然接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尤其是憤怒、麻木感、輕鬆解脫感等不易為社會所接受的情緒3。 促進團體成員接納團體內其他成員不同於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為團體的安全性、支持性和凝聚力的進一步增強打下基礎輔導員向大家講述了喪失親友之後的悲傷反應,包括喪失後的認知;情緒和行為表現。還特別指出喪失後出現憤怒、麻木感、輕鬆、解脫感等情緒的正常性。她說這些反應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強度過高,就有可能變成病態的悲傷反應,可能會引發心理危機。從當時對學生的觀察及後來的小組分享我們發現,同學們在接受了心理教育之後普遍表現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的釋然。並在小組分享中更為坦然地表達和分享他們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表明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第四階段:小組分享階段輔導任務和目標:1。促進小組成員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2。通過小組內的分享,使小組成員進一步將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正常化3。促進小組成員表達和宣洩情緒4。引導小組成員通過同感和接納,理解和幫助其他成員表達和宣洩情緒,以共同分擔壓力,並提供有效的社會支持。5。進一步增強小組成員對與悲傷有關的材料、情境的耐受性。學生被分為六組進行小組分享:儘管已有心理教育作鋪墊,但不是每個小組一開始就能順暢地表達感受,對於難以開口的小組,我們通常以這樣的問題開始談論:在咱們小組裡是誰第一個知道吳老師去世的消息的?將問題具體化「客觀化以後,就能減輕在小組內發言的壓力感,順利引導小組成員開始分享。利用同感和接納,催化小組成員的正常情緒表達。在小組分享中,當小組成員發現面對喪失,每個人都有複雜的感受和情緒時,就開始能夠去探索,接納,表達和宣洩壓抑已久的情緒,也開始學習理解和接納別人的感受,學習彼此分擔壓力,彼此給予支持。孩子們在小組內,很容易分享悲傷「哀悼」懷念。第五階段:追憶與歸整階段輔導任務和目標:1。通過追憶,協助當事人將與逝者的關係重新進行定位,進一步協助其將從前直接的交往關係轉化為記憶的一部分2。通過追憶,進一步促進當事人的情感宣洩3。促進當事人了解並開始學習處理其未竟事宜4。進一步增強當事人對與悲傷有關的材料情境的耐受性幾天前,師生們將吳老師生前的照片,資料做成了幻燈片,此時此刻,全班同學一起追憶與吳老師共度的日子,隨著屏幕上出現的一張張記載著過去美好回憶的照片,吳老師繪製的家訪圖,吳老師給同學準備的精美的賀卡。還有那些記錄同學進步的筆記本,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泣不成聲,就連那些在小組分享中表現得十分理智和堅強的男孩子們也在流淚,很多孩子站起來表達他們對吳老師的思念。吳老師,我想念你,吳老師!回來吧,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您的希望,吳老師,我給您添了許多麻煩,請原諒我的不懂事吧孩子們這樣來重新定位他們與吳老師的關係,人們都把老師比作蒲公英:等我們一個個成熟了,飛走了,蒲公英就悄悄地枯萎了「可如今我們的羽翼尚未豐滿,您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之後,每個孩子得到一張彩紙,將自己想要對吳老師說的話寫在上面,這不僅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表達思念或別的情感,也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梳理自己與吳老師之間未竟的事宜,與小組分享相比,這種方式更為隱秘、自由、不具威脅性。事後,孩子們將這些紙條放進他們為吳老師的家人製作的紀念冊中,作為送給吳老師的一份特別的禮物第六階段:告別階段輔導任務和目標:1。通過具有象徵意義的告別儀式,協助當事人順利完成與逝者心理層面的分離2。進一步協助當事人重新定位與逝者的關係,使其能夠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諸其他關係上3。促進當事人學習積極的應對方式4。鼓勵當事人應用有效的社會資源,開始新的生活"告別活動一開始由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帶領,首先請大家站在吳老師的遺像面前,認真地看著她,把她的形象記在心裡,然後閉上眼睛,跟隨老師的指導語,進行想像:想像你來到一片鮮花盛開的草原! 遠遠地看到一群人, 走近了, 你看出是吳老師和所有在SARS中犧牲的人,吳老師依然是那麼慈祥,在對你微笑,她的眼神彷彿在對你說著什麼,你是不是也有些話想對她說,我們要轉身離開了,眼前出現一條平坦的大道,太陽升起來了,你感到很溫暖,漸漸地,你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走在了你的身邊,他們是你的親人,你的朋友,還有你的新老師"想像結束後,所有人向吳老師的遺像三鞠躬「之後,新班主任含淚發表了她的就職演說,雖然很短,但孩子們能夠聽出新老師的感動和共鳴,這不僅拉近了他們與新老師的距離,更增加了他們適應新生活的機會。第七階段:總結分享階段輔導任務和目標:1。分享活動感受,結束團體哀悼活動2。學習從喪失中尋找有益的經驗3。透過積極情感的表達,增進當事人的應對能力,4。學習彼此給予社會支持整個團體輔導是在織網遊戲中結束的。 在第一輪織網時,孩子們彼此分享他們對本次活動的感受,第二輪時表達對彼此的祝福,當密實的網織成之後,每個成員都有機會躺在網上享受別人的支持。最後,孩子們坐下來分享從這個遊戲中得到的啟發和收穫。(七)反思:關於悲傷輔導的缺失建立健全的危機干預機制危機干預網路人才儲備探索有效的悲傷輔導模式及時告知信息評估輔導效果設計的彈性「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思考題(附:參考答案)1、什麼是心理危機?一般而言,危機( crisis)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突發事件,出乎人們意料發生的,如地震、水災、空難、疾病爆發、恐怖襲擊、戰爭等;二是指人所處的緊急狀態。當個體遭遇重大問題或變化發生使個體感到難以解決、難以把握時,平衡就會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這就是危機狀態。危機意味著平衡穩定的破壞,引起混亂、不安。危機出現是因為個體意識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過了自己的應付能力,而不是個體經歷的事件本身。2、心理危機有哪些反應?當個體面對危機時會產生一系列身心反應,一般危機反應會維持 6—8周。危機反應主要表現在生理上、情緒上、認知上和行為上。生理方面:腸胃不適、腹瀉、食慾下降、頭痛、疲乏、失眠、做惡夢、容易驚嚇、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緊張等。情緒方面:常出現害怕、焦慮、恐懼、懷疑、不信任、沮喪、憂鬱、悲傷、易怒,絕望、無助、麻木、否認、孤獨、緊張、不安,憤怒、煩躁、自責、過分敏感或警覺、無法放鬆、持續擔憂、擔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認知方面: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無法做決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從危機事件上轉移等。行為方面:呈現反覆洗手、反覆消毒、社交退縮、逃避與疏離,不敢出門、害怕見人、暴飲暴食、容易自責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3、心理危機經歷怎樣的發展過程?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危機的心理反應通常經歷四個不同的階段。首先是衝擊期,發生在危機事件發生後不久或當時,感到震驚、恐慌、不知所措。如突然聽到北京爆發非典,親人得了 「非典」,醫護人員感染「非典」,非典患者驟增等消息後,大多數人會表現出恐懼和焦慮。其次是防禦期,表現為想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慮和情緒紊亂,恢復受到損害的認識功能。但不知如何做,會出現否認、合理化等。再次是解決期,積極採取各種方法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問題。焦慮減輕,自信增加,社會功能恢復。最後是成長期,經歷了危機變得更成熟,獲得應對危機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極應對而出現種種心理不健康的行為。4、哪些因素影響個體對危機的心理反應?個體危機反應的嚴重程度並不一定與事件的強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個體對危機的反應有很大差異,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應是不同的。比如對待 SARS,有的人平靜坦然,鎮定自若,善於應付;有的人無所適從,惶惶不可終日。危機反應程度到底受哪些因素影響呢?個體的個性特點、對事件的認知和解釋有關、社會支持狀況、以前的危機經歷、個人的健康狀況、干預危機的信息獲得渠道和可信程度、危機的可預期性和可控制性、個人適應能力、所處環境等都會影響危機反應。5、心理危機將引發什麼後果?心理危機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經歷,並非疾病或病理過程。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經歷危機。由於處理危機的方法不同,後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種結局:第一種是順利度過危機,並學會了處理危機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種是度過了危機但留下心理創傷,影響今後的社會適應;第三種是經不住強烈的刺激而自傷自毀;第四種是未能度過危機而出現嚴重心理障礙。對於大部份的人來說,危機反應無論在程度上或者是時間方面,都不會帶來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極端的影響。他們需要的只是有時間去恢復對現狀和生活的信心,加上親友間的體諒和支持,能逐步恢復。但是,如果心理危機過強,持續時間過長,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出現非常時期的非理性行為。對個人而言,輕則危害個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則出現攻擊性和精神損害;對社會而言,會引發更大範圍的社會秩序混亂,衝擊和妨礙正常的社會生活。如聽信傳言,出現超市搶購,哄抬物價,犯罪增加等。其結果不僅增加了有效防禦和控制災害的困難,還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和別人製造新的恐慌源。6、什麼是危機心理干預?心理學領域中,危機干預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個人採取明確有效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傷或傷及他人,二是恢復心理平衡與動力。在 SARS流行期間,有效的危機干預就是幫助人們獲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乃至穩定由危機引發的強烈的恐懼、震驚或悲傷的情緒,恢復心理的平衡狀態,對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調整,並學習到應對危機有效的策略與健康的行為,增進心理健康。為了進行有效的危機心理干預,必須了解人們在危機狀態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SARS流行時期,人們會更關心個人基本的生存問題,如環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會擔心自己及所關心的人(如父母、親戚、子女、朋友、老師)會感染SARS;會表現驚慌、無助、逃避、退化、恐懼等行為;想吐露自己對SARS突發事件的內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夠儘快安定,恢復到正常狀態;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與支持等。這些心理需要為危機心理干預提供了依據。7、怎樣進行心理危機心理干預?危機干預的時間一般在危機發生後的數個小時、數天,或是數星期。危機干預工作者一般必須是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精神科醫生等。 SARS期間,需要心理干預的人群範圍很廣泛,既包括發病者、疑似者,也包括與患者有密切接觸者、家屬、被隔離者、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應急服務人員、志願人員,他們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另外,不願公開就醫的人和對「非典」有擔心恐懼的普通大眾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危機干預的方法有多種形式。目前對於SARS疫情,心理專家能夠提供的心理干預方式包括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兩個方面。危機心理諮詢與傳統心理諮詢不同,危機心理發展有特殊的規律,需要使用立即性、靈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諮詢策略來協助人們適應與度過危機,儘快恢復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團體在危機干預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由於SARS流行期間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盡量減少人際互動,所以電話諮詢、媒體問答和網路諮詢就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不過,在SARS危機後期干預工作中仍然可以使用、也應該使用探討輔導策略,運用群體動力,協助人們正確總結和處理SARS危機留下的心理問題。8、聯繫實際談談校園心理危機事件如何分類與學校成員相關的自然災害性事件 (地震、海嘯、洪水、泥石流、颱風、森林草原火災等) 與學校成員相關的社會惡性犯罪事件(校園內的爆炸、綁架、挾持、恐怖襲擊等) 與學校成員相關的社會重大災難事件 (交通事故、食品中毒、火災、建築物倒塌、重大環境污染、大型集會管理事故等) 校園內發生的暴力、衝突、傷害事件(全國範圍29個省市1170名兒童調查「你認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校園傷害」:語言傷害、同伴暴力、運動傷害) 校園內發生的自殺、自虐、自殘事件9、你認為心理創傷治癒的標準可以控制身體反應; 感覺到該事件是可以忍受的; 可以控制自己的頭腦; 能夠完整地敘述整個過程,並伴隨適當的情感; 自尊的恢復; 人際關係的恢復; 發現了該事件對生命的意義。10、你認為什麼樣的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危機在心理健康測評中篩查出來的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或自殺傾向的學生。 學習壓力特別大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如第一次出現不及格科目的優秀生、需要重修多門功課的學生、將試讀的學生、將被退學的學生; 性格內向、經濟嚴重貧困且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如性格內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學費的學生、需要經常向親友借貸且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學生等。 有嚴重心理疾病且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如患有抑鬱症、恐怖症、強迫症、癔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學生; 出現嚴重適應不良導致心理或行為異常的新生; 遭遇突然打擊和受到意外刺激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親人傷亡;父母的離異或分居;父母失業;家庭暴力等)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 身體發現嚴重疾病(傳染性的疾病,如:肝炎、肺結核等;費用很高又難以治癒的疾病等)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 遭遇性危機(性傷害;性侵犯;意外懷孕等)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 感情受挫(失戀;單相思情緒失控等)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 受辱、受驚嚇(當眾受到羞辱;受到嚴重驚嚇,如看恐怖片情緒失控等)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 與他人發生嚴重人際衝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視、誤解等)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11、請你設計你所在學校的心理危機干預的流程(註明要注意的事項)12、校園危機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該幹什麼?第一、建立校園危機事件應急管理隊伍危機事件處理協調員:指揮、管理醫療救護聯絡員:急救、記錄受傷情況、聯繫醫院安全保衛聯絡員:保護現場、阻止媒體媒體協調聯絡員:指定的對外發言人家庭聯絡員:接待家長、給家長報告消息心理干預聯絡員:使鎮定、心理干預校園內部聯絡員:傳達、接待、協調通知學生和教師注意安全,提供必要的醫療援助; 召集有關方面提供救援和幫助; 保護現場,等待有關方面的處理; 運送傷員,確認死亡情況; 正視現實,準備危機事件事實報告表; 同家長或家庭成員進行聯繫;第二、與醫療救護、公安、火警、交警的協調撥打緊急救援電話時必須彙報清楚的情況:學校(或者,事發現場)的完整名稱; 突發事件的性質 現場進入的準確位置 受傷的人數和受傷的情況第三、保護各種事發現場的基本措施第四、危機事件信息的搜集、整理與上報第五、通告傷員和死亡人員的基本方法第六、與學生父母和家庭人員的聯繫與溝通,確保危機事件陳述的正確性13、危機干預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不要去設想倖存者曾經或正在經歷的一切 不要假設每個經歷災難的人都會受到精神創傷 不要使用疾病診斷。因為經歷那樣嚴重的事件後,任何看起來異常的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要用救世主的態度跟來訪者交談,或專註於他們的無助、虛弱、過失甚至殘疾。盡量專註於在災難中或災後他們幫助別人的舉動 不要假設每一個倖存者都願意甚至需要與你交談,通常以安靜輔助的態度陪伴在倖存者周圍就能給他們安全感,幫助他們應對 不要詢問災難過程的細節 不要猜測甚至提供不準確的信息,如果你無法回答倖存者的問題,至少應盡量了解倖存者的實際情況可以做和不可以做應該做的保護和提供安全場所 給予認同 激活支持系統(調動所有支持系統) 有關創傷的心理教育(知則不惑) 給予持續的關注不要做試圖打破心靈創傷者的內疚感(如果當時… …就不會發生… … )內疚感是為了建立安全感。 大事化小 埋怨受害者 愚蠢的玩笑 尋求刺激者(快說說,當時是什麼情況?) 不公正的猜疑(我覺得她就是) 忘記,不再關注14、可向身陷心理危機者建議哪些基本應對方法?與他人談論以獲得心理上的支持。 恢復日常的起居、飲食和鍛煉習慣。 從事那些能夠主動分散注意力的活動(體育鍛煉、各種愛好、閱讀書籍)。 最大可能地保持正常的、有規律的生活節奏。 安排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動。 吃有益於健康的食品。 注意休息。 經常花一些時間和他人在一起。 參加具有支持性的組織。 使用一些能夠使自己放鬆的方法。 使用能夠使自己冷靜下來的自我對話。 適當地做一些心理放鬆操。 尋求心理諮詢。 堅持記日記。消極的應對方法:通常趨向於對問題糾纏不休、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依靠酒精或毒品來使自己消沉。 脫離各種活動。 脫離家人或朋友。 加班加點地工作。 對他人發怒或使用暴力。 羞辱他人。 過量飲食。 過度地觀看電視節目或無休止地玩電子遊戲。 做冒險的事情或者從事危險性很高的活動。 不關心和照料自己(在睡眠、飲食、鍛煉等方面)。15、怎樣努力成為一名有成就的危機干預工作者?生活經驗 : 積極VS消極 專業技巧: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專業能力 鎮靜 :危機事件的突發性 創造性與靈活性 :學習與練習 精力 :諮詢是個體力活? 快速的心理反應:腦筯急轉彎? 其他特徵:堅韌、知足、勇氣、樂觀、現實、客觀、冷靜、自信和對人類戰勝危機的信心(我的補充:對人生意義的領悟和洞察、對人性的信任、善良、愛每一個人、熱情、開放)。閻平,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心理學會秘書長,湖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長沙市心理學會常務副會長。專長:心理諮詢與行為矯正,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培訓主講,青少年成長訓練與輔導。承擔省級科研項目多項,主編專業書籍3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和省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