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學會了正確地期待愛情

1. 曾經希望我的愛情是轟轟烈烈的,有個高大帥氣的男人愛我寵到到願意付出一切(被偶像劇洗腦……)。後來大學時期真的與自己鐘意的男生一見鍾情,從轟轟烈烈轉為平平淡淡,談了5年因為彼此不想結婚而分手,並且終於想明白未來的路要什麼樣的人陪我走。經歷了這麼多任教科書,現在問我在親密關係中最想得到什麼,那首當其衝就是疼愛、尊重、在乎、專一和認可。如果你做什麼他都看不見聽不到不想和你說,那麼這段關係一點都不親密不值得被珍惜。

2. 二十歲的年紀覺得愛情是轟轟烈烈,浪漫和無條件寵溺。現在結婚三年,有一個女兒。愛情變成了平平淡淡,細水長流,明白了一段婚姻更多的是雙方合適,互相包容。現在的老公不浪漫,不過情人節,七夕,沒有生日禮物和聖誕禮物。但我卻真心無所謂,我要的自己都有能力買。有好的經濟基礎,對孩子有愛,對我而言有這三點,就有了持續家庭的基礎。

3. 我剛上大學時,對愛情的期待和幻想是:他的外在是我的理想型;他可以滿足我的精神世界,懂我,給我安全感和歸宿感;在物質上有可觀的積累……

這種對愛情不成熟的各種要求非常幼稚,讓我對身邊的男生各種不滿,甚至增添了我對生活的不滿意,這樣的心態,更讓我不可能實現愛情。

現在我剛剛大學畢業,只想著我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來面對我喜歡的人,感謝跟不同人的相遇,我想這些才是建立親密關係的開始。在親密關係中,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態與狀態是最重要的。你喜歡和她/他在一起時的自己,就去和這個人建立親密關係。

4. 最初的記憶來源於瓊瑤的《窗外》,對親密關係的渴求是希望有一個人可以指引我,包容我,直至最終成就我。二十多歲時,不知是慶幸還是不幸,終於遇上這樣一個人(已婚),我花了十年的時間活成了他的表象,學了他的語言,入了他的行業,從事了他的職業。這十年錯過了可以與該在一起的人走入婚姻家庭的機會。單身三十四年,各種現實問題如期而至。

現在我換了工作,離開了那個語言環境,會去相親,會談幾段短暫的戀愛,漸漸開始明白,也許我一直無法接受不太完美的自己,無法跨越自己生活中各種限制,無論是出身,外表,還是才華和智慧。所以需求這樣一個人,他比你擁有更多這些條件。可能有些人的成長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我在現在的年紀學會了首先接納自己,再去接納他人。不為個人發展的需求而戀愛。

5. 曾經希望未來的一半可以教我學會愛,教我學會提出自己的需要(我本身是很被動的人),彌補我在原生家庭里的缺失。後來發現,這樣的期待都太不切實際,改變自己的人永遠永遠只有自己。現在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平等和尊重。

6. 我曾經幻想找一個彼此相愛,有電光火石般愛情的人。直到後來我遇到了現在的丈夫,一個和我性格迥異,甚至完全不滿足我對另一半幻想的男生,但他寵我,愛我,讓我在最傷心的時候有人陪伴,就是這種舒適感,讓我在這段戀愛中過得特別真實。後來我們步入婚姻,現在是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以前總是在想,我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男人,一個似乎沒有任何值得我崇拜的人,婚後我們經歷過生活最困頓的時候,他裸辭後找不到工作,那時候我也在想,我為什麼要跟這樣的人共度一生。後來冷靜客觀的思考後我發現,在我們最難的時候,他首先考慮的是我,裸辭也是為了能讓我安心待產,生活的所有不堪都沒有改變他的好脾氣,也沒有改變他對我的愛。即便生活困頓,可我真的感受到一種幸福,我們的生活在孩子到來後漸入佳境,而我在注視他的時候也開始總會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原來和一個和我想像中完全迥異的人在一起,因為他愛我,因為全心接受他的愛,生活也可以過得很充實很幸福。

7. 大概十七八歲、二十歲的時候,曾認為你愛我就應該愛我的一切,包容接納我的所有,我的所思所想都是對的。現在站在奔三的最後一段路途上,覺得所謂愛情,應該是我知道你不是最好的,但我卻認定就是你了。而對於自己,也不會任性自私地去揮霍他人給你的愛與關懷,學會在親密關係中用更好的方式理解溝通。愛情里沒有那麼多對錯,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退一步又何妨。

8. 現在明白了願意在一起就在一起,不願意就分開,舒服和自由以及自願是第一位,分手了會真的覺得只是單方選擇而已,分手不會影響到我對自己的評價,我還是我。

9. 以前對親密關係都是處於懵懂跟幻想的階段,總希望有個人閃耀地站在我身邊拯救我的人生,因為小時候比較懦弱,所以希望未來的他可以足夠強大做自己的後盾。成年後漸漸發現,除了自己,誰也無法拯救我的人生,所以開始堅持自己的主見,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找到了他,他不算是特彆強大的人,甚至有時候比我處理事情上更弱一些,但是跟他一起感覺輕鬆快樂,過得很舒服。以前總希望可以找個懂我的人,現在就覺得,只要三觀合,兩個人一樣可以慢慢讀懂對方。

10. 年輕的時候認為兩個人必然是一見鍾情,然後自然而然,相守一生。現在和他在一起兩個月,相親,沒有一見鍾情,但很幸福。在親密關係中,最首要想得到的是彼此的成全,成全對方成為ta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11. 剛上大學的時候,每次去圖書館看到對面的情侶,都暗暗想找男朋友一定要找一個有共同的人生目標,能和我一起出國共度一生的人。但後來有段時間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才漸漸發現人的目標總會發生變化,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大,從一開始就清晰地知道自己最終想要什麼的人少之又少。現在的自己不想在感情方面太功利,希望簡單純粹一些,和一個三觀相合的人相互鼓勵支持,相互溫暖陪伴足矣。

剛和第一個男朋友交往半年,一直異地。我們短期的人生方向並不相同,他工作,我出國,但我們大到人生三觀、小到食物偏好都高度相合,同時也給予對方充分的信任和自由。這半年很感激他給了我很多鼓勵和溫暖,讓自己多了一分直面困難和未知的勇氣和力量,即使我們最終可能無法走到一起,有緣同行一段路,一起成為更好的那個自己,知足且感恩。

12. 上一段關係讓我特別沒有安全感,他總是不打招呼就消失,拒絕一切溝通交流。有天晚上突然翻到兩年前自己寫在日記里的話:「希望找一個懂我的人,他能認真地對待我,能接受我的坦白,能與我探討生活,能與我分享喜好。至少他不會對我的心裡話選擇視而不見。」

然後我毅然放棄了這段關係。我想親密關係里最基礎的還是,對方是否正視你的感情。

13. 中學時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可愛的,也許是被瓊瑤或是少女都憧憬的瑪麗蘇情節的影響,總結來說愛情就是「除了性別以外都驚人相似的兩個人的相互吸引和無限愛慕」。當然不可能實現,除了性別之外總有很多地方不盡相同。慢慢長大,越發覺得確是因為寬容才有的親密關係。正是因為寬容和理解,才能在有了依賴或者依靠的前提下還能做一個完整的自己,我想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也是我最想要的。

14. 小時候期待中的愛情就是你儂我儂,花前月下的浪漫愛情。長大後,經歷了父親久病未愈,母親患癌的重大變故,很多觀念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愛情觀。覺得愛情總會跟「現實利益」掛鉤。

直到後來相親認識他,曾以為會遭到拒絕,但他選擇與我一起面對,他無條件的包容我和我的原生家庭,絲毫沒有改造我的念頭。他不會設置各種各樣地條件;不會要我達到某些要求;不會要求我家境好才愛我。只因為,我是我。

他陪我度過了母親離世的悲傷日子,還會帶著我父親求醫。很慶幸也很幸運的遇到了他。如今結婚兩年,寶寶將於明年春天出生。他也讓我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我比以前更堅韌,也更柔軟。

15. 非常年輕的時候期待愛情一定是互相心意相通,不用我說話,一個眼神就能理解我的意思;知道我脆弱的地方,主動去保護。那個時候覺得愛情大概就是兩顆相似的敏感的心互相取暖的過程。我覺得那樣的完全理解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感。

後來遇到了現在的直男男朋友,不僅一個眼神無法理解,我費勁口水解釋女孩子彎彎繞繞的情感他都完全不能理解…但是竟然莫名覺得呆在一起很安心。我慢慢學到他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對事不對人。自己遇到無比糾結的事情的時候還是會努力解釋給他聽,看著他一臉努力想要理解但是無論如何get不到點的時候往往自己就突然釋懷了:一個離我這麼近的人都不能理解的事情,到底能是多大的事兒啊。

現在在一起三年半了,已經異國一年多,感情還是很好。三年間見過周圍無數朋友分分合合,終於慢慢了解其實世界上太難有完全互相理解的人,兩顆太敏感的心在一起,註定要互相刺傷的。不如各自變得強大,然後在心底為對方留一個溫柔的角落,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在你身邊。

16. 「希望我是一個讓你心動的人,而不是權衡取捨,分析利弊後,覺得不錯的人。」這一直是我最想要的愛情。

17. 初中時對愛情的理解是《致橡樹》般的愛情,「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不希望只躲在你身後,我希望與你比肩而站。

大學時遇到一個希望全力保護我在身後的人,身邊的人說我很幸福,可是內心隱隱覺得不是這樣的,在他拿出戒指時,我慌張了,那一刻我確定這不是我要的。後來工作遇到一個一直讓我拖著他的人,也覺得喘不過氣,很累。後來我迷惘了,到底什麼是我要的?難道站在他身後才是對的?我決定自己思考。之後發現,其實我一直沒變,我還是初中的我,我要與他站在一起,站在他身旁。而自己也一直在為站立而努力。

18. 曾經我以為「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這幾年徹底明白「只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才是耍流氓」;以前聽到相愛十年終究分手這樣的故事會十分惋惜,現在聽到會稍稍嘆息,表示理解。結婚絕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迷障重重的開始,如果兩個人無法保持同頻率的進步,無法在柴米油鹽層面之上有深度交流,婚姻可能就僅僅是繁殖手段了。

19. 我曾經期待的親密關係是彼此間絕對的坦誠,無保留。現在明白絕對的坦誠是不存在的。現在依然期望能夠信任對方。但是婚姻生活教給我的道理是,彼此信任的關係本身就非常稀有,人因為出生,成長環境,經歷,教育等等對於對方的期待不同,其實婚姻也是各帶目的的合作關係,如果彼此目標一致,那麼就是利益共同體,如果彼此對方的目標都不一樣,勉強在一起就很可能悲劇。

20. 我和前任在一起的時候,是可以把幾乎每種狀態像解題一樣剖析得使某一方信服,那些討論曾經的確令我震撼,因為它確實在我試圖閃爍其辭的時候直指內心。我們如此理性和誠懇,但我們還是分開了,因為感受不到心動。

直到某一天又遇見一個人,才覺得原來愛情可以不是博弈,僅僅是他讓你想起他時,就對未來充滿期許。

21. 以前是希望能找到一個能互相欣賞彼此的人,年少時對愛情本身也有很多幻想,希望對方會為我做浪漫的事。遇到現在的老公,剛開始戀愛的感覺當然很棒,不過久了以後就開始平淡如水。戀愛期間我一直很生氣,為什麼他不能為我做些浪漫的事。可我總是忘記,他在深夜擔心我等著我回家、他天天做飯給我吃、他給我買好吃的。對成熟的他來說,浪漫更飄渺,生活更實際。他並不是個有儀式感的人,但是他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我。這種平淡的生活對浪漫主義的我來說還是需要時間適應,但是我深深了解他愛我,而我也知道,這就是他所認為的浪漫。

22. 以前覺得愛應該能夠包容一切,無關乎美醜、胖瘦、高矮,甚至性格經歷……對愛有一種近乎苛刻的要求。總覺得有條件的就不是純粹的愛。

隨著長大,發現自己對所愛的人也難免有所要求,心上人在自己眼裡也會時而閃光時而平凡。對親密關係的期待也從原先的「接納一切」,變為「共同進步」和「互相理解」。能夠逐漸接納愛人有不愛我的時刻,也算是真實生活中愛的表現吧。

23. 16歲時我以為夜不能寐愁腸百結是愛情,26歲了才知道枕著他胳膊一覺到天亮才是愛情。

24. Doctor Who里有一集很讓我感動。「Love is not an emotion. It"s a promise.」

25. 年輕時幻想愛情是在相互獨立中奮發,不受干擾地活出一片天的樣子,現在發現太過理性的愛情無異於交易,是情感輸入輸出斤斤計較的交易,現在反而想回歸原始,愛就是愛,想粘人就粘人,想工作就工作,不在乎是否擁有絕對的獨立。就接受愛情帶來的混沌,糊塗點咱倆再談感情,不需要那麼清醒。

26. 年輕時對愛情的幻想十分理想化:此生唯一的最愛,在你之前不知何為愛情,在你之後再無人比得上你,感情有限,只能傾注在一個人身上,才稱得上是愛情。現在覺得以前以時間跨度來定義愛情,過於狹隘了,現在眼裡的親密關係,願意做出犧牲,願意為他人改變自己,已經是很美好的愛情了。

27. 我之前看過一段話,特別打動我:

「同事年內打算結婚,我問他,是什麼讓你下定決心?他說:是睡眠質量。我和她睡在一起時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像一個孩子。當我想到要和一個人睡幾十年時,什麼臉蛋,身材,甚至內在都不能成為決定性因素。而是這種前所未有的安心感所帶來的睡眠質量讓我下定了決心。」

被這句話擊中,只有這種前所未有的對彼此的了解與信任,才能讓我放下心來。可以犯錯,可以在他面前撒嬌,靈活一點,放鬆一點。時至今日這點仍然是我對於親密關係的最大期待。

28. 我的愛情觀從14歲形成就沒有變過了——愛情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人自由。

29. 以前覺得愛情是「打落牙齒和血吞」。不痛就沒有愛,這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錯覺。現在覺得一定要「平等尊重,輕鬆愉快」。最重要的就是平等,才會既不卑微也不驕傲。似乎已經實現了。相互喜歡,能設身處地的相互理解,會在想到彼此的時候不由自主就微笑。好幸福。

30. 小時候覺得愛情是藝術,長大覺得愛情是科學。我小時候看了太多故事,總覺得愛情是和人的其他感情完全不同的,讓人想到詩歌,音樂,或者其他電光火石的東西;總之和生活是分開的。生活可以不完美,但愛情必須要完美。後來因為這種幻覺也被渣男騙得很慘,才知道愛情和其他感情沒有什麼不同。當你不再覺得它是神壇上的東西的時候,反而才能理解它。

現在和男朋友在一起很幸福,快結婚了。他完全不懂波德萊爾博爾赫斯巴赫德彪西,但是會在我喝醉的時候幫我洗臉刷牙,哄我睡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支持幫助和指導。我想在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一種team spirit. 坦誠,信任,溝通和託付。

來源:KnowYourself


推薦閱讀:

今天,我們還有可能詩意地棲居嗎?
我相信我們對於彼此的需要
最好的愛能喚醒我們的靈魂——辭職照顧妻子的麥肯金校長
我們國人的強悍標語(笑噴了我)
凈空老法師開示:我們在世間如何惜福?

TAG:愛情 | 期待 | 我們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