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自強,必先興學」——岑氏父子關於興學育才的歷史建樹

「欲求自強,必先興學」

——岑氏父子關於興學育才的歷史建樹

清朝末年,西林那勞人岑毓英、岑春煊父子以他們卓越的才幹,分別當上了赫赫有名的雲貴總督和兩廣總督的朝廷命官。在他們數十年的為官生涯中,除了在軍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為大清王朝竭忠儘力,作出了不容否定的貢獻之外,岑氏父子對教育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等方面亦有許多歷史建樹。探討岑氏父子對教育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德行,從而對他們的歷史作用作出正確的評價,無疑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岑氏父子關於興學育才的思想言論

歷史上,無論是岑毓英還是岑春煊,似乎都沒有關於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專著。但是,他們的興學育才之思想言論卻很不少。例如:岑毓英在擔任貴州巡撫時曾經這樣說過:「地方之治亂繫於官師之賢否,有教化則有風俗,有風俗則有人才。」在這裡,岑毓英從其長期的統治經驗中深知,發展實業、振興經濟、富國強兵,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而這些人才就是要依靠學校來培養。岑毓英出生於西林山區農村,他不但熟知山區壯族民間文化教育方面的落後,而且他也深知其家鄉附近的苗、瑤等少數民族沒有文化、缺乏教育的嚴重性。這種嚴重性直接導致了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不發達,他對這種問題的認識和體會是十分深刻的。另外,他還認為,就是從維護政權的鞏固和訓服民心來看,也需要辦學校來「教化」。他還針對當時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缺乏教育禮法,常常「犯上作亂」說道:「苗民則散居山谷,不讀詩書,罕知禮法,往往陷於刑戮。而欲格其非心,變其惡俗,莫如振興文教。」所以他這樣建議,要「設書院義學以資化導」,「賞給學額以示觀感」,「但使修明學校,先立根基,風氣廣開,成就更眾。人人有讀書之味,人人生忠愛之心。今日治黔之事,莫要於此」 ①。在這裡,他明確提出把興辦教育、教化少數民族作為治理貴州省的首要政務。作為100多年前的一位封建官僚,岑毓英當時能有這樣的思想認識,可見是十分有眼光的。

岑春煊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勝其父一籌。他在桂林廣西高等學堂開學告諸生文中就這樣說過:「我廣西之前途,我中華之前途,不能不望於誅生矣。全地球萬國之人才,無一不從學出,」「吾中國三代之人物,亦無一不從學出。」他認為,凡人才,只有通過教育、通過讀書才能培養出來,古今中外無不如此。他還大聲疾呼,要嚴格培育學生,使其「化為人才,乃能推成其國為最自由之名國」②。岑春煊還想方設法將這種救國安邦的觀點向朝廷最高統治者陳明,向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進獻良策。1898年他在北京參加變法時蒙光緒皇帝召見,他在奏對時即力陳「國勢阽危,非發憤自強,不能圖存。欲求自強,必先興學……」③。他的這種思想與當時的變法維新首領光緒皇帝、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不謀而合,因此深受他們的賞識。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皇帝倉惶西逃。在勤王護駕途中,當慈禧太后問他如何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迫其倉惶西逃之恥時,岑春煊回答說:「欲雪此恥,要在自強,自強之道,首需培植人才。學校者,人才之所由出也,故必廣興教育始。」④在甘肅擔任布政使時,岑春煊曾多次寫信給西林老家的家人們,勸他們務必辦好岑氏的學館「南陽書院」,要求家人要把「南陽書院」辦成家鄉人民的書院,切莫為岑氏家族所專有。這是十分有遠見的。晚年,在上海寓居時悉知「南陽書院」已因故停辦時,他痛心疾首地對專程從家鄉遠道而來拜訪他的堂弟岑春爵批評道:不關心家鄉教育是愚蠢的。他還這樣說,不辦好教育,不說別人,連你們都不過是一群牛。真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

注重科舉考試,大力創辦各類學校

岑毓英在雲南期間,雲南境內幾乎連年戰亂,不但各地學館遭到了嚴重破壞,而且科舉考試已停止了多年。1868年,他被升任為雲南巡撫之職,新官上任即採取措施恢復省城書院教育。當時,昆明城原有五華和育材兩所書院。但育材書院早被戰亂焚毀,而五華書院也遭到了嚴重破壞,不但學生四處離散,而且書院的經費也無處著落。為了儘快使書院恢復辦學,岑毓英通過恢復雲南境內的井鹽生產,從中抽出部分銀兩來作為書院的辦學經費,終於使書院得以正常辦學。1870 年,他曾給朝廷上書,要求恢復舉行因連年戰亂而停止的六科鄉試科考。1873年,全雲南的戰亂剛剛平定,岑毓英戰塵未洗,馬上舉行了當年的鄉試,通過恢復科舉考試為國家選拔了人才。1879至1881年,在擔任貴州巡撫期間,岑毓英更是大力整頓全省學校,飭令各地鄉官修葺文廟、書院,添設苗民義學,使該省教育得到了空前發展。所謂「苗民義學」,其實就是在苗族地區推行義務教育。100年前的岑毓英就能在少數民族地區首創義務教育,可見他的遠見卓識。

岑春煊興學育才的熱情和成效,應該說遠遠超過了其父。擔任兩廣總督期間,在洋務運動和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岑春煊積極興辦新式學堂和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他先後創辦了廣東將弁學堂、軍醫學堂、陸軍測繪學堂和蠶業、農業、師範等學堂,還有女子師範學堂等等。他還特別重視對中小學教師的培養,重視中小學校長的培訓提高。而他在山西巡撫任上所創辦的山西大學堂和山西農林學堂,則分別是我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省級大學和農林學校。在他的首創之下,此後全國各地的大中專學校便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了起來。在廣西,他曾創辦了一所襄勤大學,是以其父岑毓英所獲的謚號來命名的。為了培養家鄉人才,岑春煊還創辦了百色中學等。可以這麼說,岑春煊確實為兩廣現代教育的發展和經濟的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捐資助學,竭誠幫助學子成才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和培養人才,無論是在家鄉還是在外地,岑氏父子都曾經捐獻了不少的銀子。在貴州,岑毓英曾帶頭給畢節書院捐獻了1000兩銀子,後來又給宣威書院捐了1000兩。雲南省的廣南縣蓮城書院,是岑毓英早年曾經就讀過的學校。待岑毓英日後在雲南發跡當上了雲貴總督後,他即慷慨解囊,給母校捐獻了2000兩白銀。

岑春煊的捐資助學則比其父更多。據有關史料記載,晚年退出政壇之後,岑春煊曾在桂林城郊花了6萬塊大洋買了一塊地,修建了一座雁山莊園,又稱西林公園,原本欲作其告老還鄉、頤養天年的處所。但不久,他卻將其捐給了當時的廣西大學作校址。在兩廣總督任內,為資助家鄉學子立志成才,他曾捐獻了2000兩銀子專門作為家鄉學子赴省城參加科考的路費補助基金。據說,「西林三秀」農姚典、農最榮和韋家瑞以及全國政協委員、原百色師範校長岑永傑等人之所以能夠到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讀書,就是分別得到了岑春煊這筆基金的贊助。後來,科舉考試被廢除後,岑春煊便將此項款額撥給了西林當地學校作為學校辦學經費使用。民國初年,他還將西林境內的所有岑氏祠堂,全部捐給當地作學校校舍,極大地促進了家鄉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岑氏父子特別是岑春煊,在我國近代教育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注釋:①②③④楊業興、黃雄鷹:《右江流域壯族經濟史稿》。

推薦閱讀:

願你做個獨立、自強、自信的女人
知恥近乎勇 國人當自強
命格過硬、自強不息的四大生肖

TAG:歷史 | 自強 | 父子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