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國電視榜:受眾成為電視參與者——2010年 新周刊
2010005期:2009中國電視榜
電視在哪裡?
2009中國電視榜
中國電視人依然很敬業、很辛苦,可中國電視觀眾卻有點心不在焉。
在電視業內部,改版風起雲湧,但同質競爭大規模盛行;尺度已然放寬,但節目風格化遲緩。廣告插播於節目變成了節目插播於廣告,電視製造的公眾議題遠不如網路製造的公眾議題聲勢浩大影響廣泛。
一條網線所能看到的東西比一條電視光纖能看到的要多得多——在電視屏幕之外,電腦屏、手機屏和戶外LED屏都在爭奪原本屬於電視的觀眾。而他們不甘於沙發土豆,已轉變為新媒體受眾,或成為電視的參與者、改造者、解構者和重建者。
第11屆「中國電視榜」來了,《新周刊》公布2009年中國電視年度成績單:褒獎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最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和最具影響力的電視頻道,以及2009年最優秀的電視劇群體。
電視在哪裡?電視在各種各樣的「屏」里。電視的未來在哪裡?已不在客廳和卧室,而在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受眾的需求里。
年度電視頻道 央視新聞頻道
提名:湖南衛視 /江蘇衛視 / 央視財經頻道 / 央視新聞頻道 / 浙江衛視
它是2009年中國電視屏幕上的一大驚艷,央視與時俱進的成功案例。它的「變臉」,提升了央視的新聞傳播品質,使國字型大小的電視平台年輕化,新聞更鮮活,資訊更密集,現場更同步,評論更貼切。雖然它的新聞語言和影像元素尚未純熟和風格化,但在打造新聞公信力、視覺吸引力、主持親和力方面已見成效,並正在成為國人獲取新聞的電視主渠道。
年度電視節目 《新聞1+1》(央視新聞頻道)
提名:《24小時》(央視新聞頻道)/《環球財經連線》(央視財經頻道) / 《天天向上》(湖南衛視)/《新聞1+ 1》(央視新聞頻道)/《一虎一席談》(鳳凰衛視)
它是新聞價值的慢食者,提供一份代表央視的社會學分析文本。它以新聞加解讀、主持加評論、民意加國是、議題解碼加公共價值判斷、社會原聲帶加意見領袖的聲音,構成信息、觀點和觀念的三位一體式傳播。它令新聞話題成為公眾議題,令公眾議題成為社會課題,啟發更多社會思考。
年度節目主持人 芮成鋼(央視財經頻道《環球財經連線》)
提名:白岩松(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 陳曉楠(鳳凰衛視《冷暖人生》)/ 胡一虎(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 芮成鋼(央視財經頻道《環球財經連線》)/ 汪涵(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他是2009年大放異彩的一張臉——新版央視財經頻道的勞模、明星與台柱子,代表央視與各國政要周旋,代表中國向世界提問。他年輕得讓人生畏,擁有的閱歷別人卻60歲都難以企及;他是全球化下的蛋,他與西方的心理距離,就是當下中國與西方的實際距離。
最佳時評節目 《新聞1+1》(央視新聞頻道)
提名:《24小時》(央視新聞頻道)/《解碼陳文茜》(鳳凰衛視)/《新聞1+1》(央視新聞頻道)/《直播港澳台》(深圳衛視)/《九點半》(浙江電視台錢江頻道)
電視節目越花哨,能辨清黑白的卻越來越少。它是央視首個直播新聞評論節目,也是最能代表央視新聞觀的時評節目。它為主持人白岩松度身定造,也能呈現鮮明的「白氏新聞觀」——新聞的下一步是用事實說話。它是新改版央視頻道晚間評論板塊的重中之重,也最能體現央視的新聞評論優勢:強大的評論員隊伍與深度解釋權。
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 白岩松(央視新聞頻道)
提名:白岩松(央視新聞頻道)/ 陳偉鴻(央視經濟頻道)/ 陳文茜(鳳凰衛視)/郎咸平(廣東衛視)/石齊平(鳳凰衛視)
與其說他是電視主持人,不如說他是傳媒社會學家。他的評論能量來自多年的歷練與獨到的思考,更來自對國情和民意的領會。他洞悉社會,能點中新聞背後的通氣穴位;他心懷尺度,深諳主流意識形態與公眾輿論的均衡。他的理性、建設性和持久的信心,使他成為社會劇變中樂觀和稱職的時事闡釋者。
最佳娛樂秀 《天天向上》(湖南衛視)
提名:《加油!東方天使》(東方衛視)/《天裁愛美麗》(東方衛視)/《天天向上》(湖南衛視)/《我愛記歌詞》(浙江衛視)/《星光大道》(央視綜合頻道)
它是中國電視娛樂節目製作的最高水準,少有地在互聯網趣味前亦不落下風。這是一檔有智商的娛樂秀,一場有靈魂的大party,它搞笑而不惡搞,幽默而不刻薄,獵奇而不低俗,溫情而不濫情,有著最強大的策劃、最敏銳的話題、最新酷的嘉賓、最機智的主持人群。
最佳娛樂秀主持人 何炅(湖南衛視)
提名:何炅(湖南衛視)/ 汪涵(湖南衛視)/ 謝娜(湖南衛視)/ 趙忠祥(東方衛視)/ 朱丹(浙江衛視)
他是曾獲評「15年來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快樂大本營》的核心競爭力。他身兼大學教師、娛樂主持、演員與歌手於一身,集一流學識、親和力、急智、控制力與喜感為一體。他是芒果台最瘦弱的台柱,最年輕的老將。他是湖南衛視13年來娛樂帝國的見證者,也是「快樂中國」口號最貼切的代言人。
最佳脫口秀 《人間》(江蘇衛視)
提名:《國學堂》(旅遊衛視)/《鏘鏘三人行》(鳳凰衛視)/《人間》(江蘇衛視)/《任屹行》(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一虎一席談》(鳳凰衛視)
它是體溫最高的脫口秀,帶著情感的焦灼和命運的未知數;它是口述實錄的故事會,每一場對話都將改寫結局。周舟和趙丹軍與有故事的人們共同敘說著真人真事真情,展現人性的掙扎與性格的交鋒,令個人故事在分享與互動中升華為公共情感的審美。人間正道是滄桑,而那些受傷的心靈從中得到安慰。
最佳脫口秀主持人 李靜(安徽衛視《非常靜距離》)
提名:陳魯豫(鳳凰衛視《魯豫有約》)/ 樊登(北京衛視《國際雙行線》)/ 胡一虎(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李靜(安徽衛視《非常靜距離》)/ 梁冬(旅遊衛視《國學堂》)
她的營銷能力比主持功力更出色,能將節目賣到地鐵、計程車與電梯口;她的資源整合能力比營銷能力更敏銳,能將精油賣至線上線下No.1。她是電視人眼中的職場標杆,是VC心中的家政女王。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瑪莎·斯圖爾特?她是李靜。
最佳財經節目 《環球財經連線》(央視財經頻道)
提名:《環球財經連線》(央視財經頻道)/《交易時間》(央視財經頻道)/《商道》(央視財經頻道)/《誰來一起午餐》(第一財經頻道)/《天生我財》(湖北衛視)
它是首檔真正國際化的財經節目,與紐約華爾街、倫敦金融城實現無縫對接。它是央視財經頻道立志成為中國CNBC和Bloomberg之途的奠基之作。它一頭連著中國製造,一頭連著環球風雲,用全球通用的共同話語,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理解中國。
最佳財經節目主持人 芮成鋼(央視財經頻道)
提名:陳懇(湖北衛視《天生我財》)/ 芮成鋼(央視財經頻道《環球財經連線》)/ 楊燕青(第一財經頻道《經濟學人》)/ 葉蓉(第一財經頻道《財富人生》)/ 左安龍(央視財經頻道《交易時間》)
他是央視財經頻道出鏡率最高的男主持,也是國際政商名流眼中的最佳對話者。他土生土長於中國,卻視華爾街為自家後院;2008年的《直擊華爾街風暴》讓人記住了他的語言優勢、專業背景及外形魅力,2009年的三檔財經節目讓人對他的勤力精神、理性態度及穩健作風刮目相看。
最佳人文節目 《冷暖人生》(鳳凰衛視)
提名:《傳奇故事》(江西衛視)/《第10放映室》(央視科教頻道)/《冷暖人生》(鳳凰衛視)/《王剛講故事》(遼寧衛視)/《尋寶》(央視財經頻道)
它是照亮社會邊緣與弱勢群體的燭光。它看見了你眼中的熟視無睹,攔住了你身邊的擦肩而過。它不煽情,只令你百感交集;它不戲劇,只還原人生的粗糙質感。它對苦難是尊重的,它對弱者是真誠的,它對努力是讚美的,它的關懷是樸素而細膩的。它堅持七年堅持講述「一個人的戰爭」,向幸運的觀眾昭示:冷的是苦難,暖的是精神。
2009中國電視紅皮書http://www.sina.com.cn2010年03月15日15:11新周刊2009中國電視紅皮書
中國的電視人必須明白:真正的終結者不是手機、網路或者移動終端,而是在這些媒體環境浸泡之下慢慢嬗變的受眾。他們不再是電視機前呆坐的觀眾,他們是電視的參與者、改造者、解構者和重建者。
文/陳漠
2009年的中國電視,開場與謝幕,都由央視來完成。
2009年2月9日20時27分,央視新址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發生火災,「大褲衩」一度被包裹在烈火和濃煙之中。21時04分,著名網路社區天涯上出現了第一批現場圖片,畫質不高,顯然是手機拍攝,但此後12小時內,這批照片的訪問量超過37萬次,跟帖超過1700個。22時左右,著名視頻網站Youtube上出現第一段現場視頻,顯然也是手機拍攝。
這是在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打廣告嗎?不,這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時代的信息傳播格局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2010年2月13日晚,央視的虎年春晚正式開幕,按照農曆年周期,這應該是2009年最後一次電視盛宴。然而,這次盛宴在數小時後就被網民們掀了桌子。從2月14日起,關於此次春晚的網路罵戰就正式拉開序幕。在各大網路論壇里,網民們曆數春晚敗筆:抄襲網路段子、廣告過度植入、視覺山寨、情感惡俗……值得一提的是,劉謙的魔術迅速被網民揭秘,讓當事人哭笑不得。3月1日,央視虎年春晚的廣告植入清單在網上曝光,再次引髮網民對春晚的聲討。
這是在給央視寫討伐信嗎?不,這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時代的娛樂趣味已經不同以往了。
中國的電視人,必須正視這樣一個事實:無論手機、網路還是移動終端,真正對電視形成挑戰的,不是這些實體的機構和渠道,而是在這些媒體環境浸泡之下慢慢嬗變的受眾。
這些受眾,他們也許是電視觀眾,也許是網民,也許是「手拍暴民」,電視內容從傳遞到他們身上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脫離了製作者的掌控。這些受眾將從電視節目中獲得什麼樣的信息、價值觀和樂趣,他們將如何解讀、衍生、變造電視節目,都讓電視人夜不能寐。
2009年的中國電視沒有變化,但變化已經發生。
三年一大改
改版,這是老話題。
2006年,各地衛視紛紛改版。在《新周刊》的2006中國電視榜中,曾論及這一問題。一向「新聞立台」的東方衛視在那一年突然變身,大做娛樂選秀節目;一向自成一統的北京衛視突然面向全國選秀,《紅樓夢中人》紅透大半個中國。其他衛視也紛紛改版、定位,娛樂、新聞、情感、電視劇、故事、女人、時尚……幾乎是每想出一個詞,就在其之後跟以「頻道」字樣,這樣儼然就完成了頻道定位。即使是央視新聞頻道這樣定位清晰的頻道,在那一年也推出了自播出之後的第一次改版。
每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2009年,是時候改版了。此時,浙江衛視的「中國藍」改版正好年滿一周歲,5月23日重慶衛視改版,5月28日深圳衛視改版,6月2日貴州衛視改版,6月18日東方衛視改版,6月18日山西衛視改版,7月1日陝西衛視改版,7月27日央視新聞頻道改版,8月24日央視經濟頻道(現名財經頻道)改版,9月1日央視綜合頻道改版,9月28日廣東衛視改版……2010年1月18日,江蘇衛視宣布全新改版,重金投入6億,給一年的改版潮畫上了一個最貴的句號。
如果一個2008年的觀眾來到2010年,他將會發現他只穿越了一年,而電視台們則全部穿越了。但幸運的是,他找不到熟悉的電視台呼號,但還是可以看到似曾相識的節目。
《魯豫有約》節目左上方的台標不再是湖南衛視的金芒果,變成了安徽衛視的藍海豚。
和汪涵「越策越開心」的馬可,終於出現在江蘇衛視,四個主持人一起擔綱的《時刻準備著》看上去和同是四人主持的《天天向上》總有點近親血緣。
江蘇衛視的《人間》據說很「狗血」,現在有了更「狗血」的《人生》,想看就請調到貴州衛視。
東方衛視的《全家都來賽》去了湖南衛視?不,這是湖南衛視的新節目《全家一起上》。一邊是極具吸引力的海派電視台,一邊是中國第一娛樂電視台,看好你的全家吧。
中國藍?中國紅。浙江衛視和重慶衛視發現了顏色也可以是一種定位。
當然,這不能責怪電視台。全國的衛視數量超過50家,無法想像每家都能找到一個定位,就算是用顏色也不可能。中國電視的結構是一種奇怪的糾結,既要市場化,又要肩負宣傳功能,既要全國市場,又要本地特色。在此種結構下的任何定位、改版,毫不誇張地說,都是無意義的。
對於觀眾來說,定位、改版都是浮雲,真正的看頭在於節目。2009年,我們能看到什麼節目?
新內容在哪裡?
全國跑「電視口」的記者都知道,改版只是一篇通稿,看到新節目,「八」出猛料才能成就一條新聞。
遺憾的是,2009年猛料不多。
央視的集體改版算是最具話題性。率先改版的新聞頻道的確讓人耳目一新,但隨後網民們就開始評論此次改版僅僅是做了畫面設置和包裝上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又不可避免地被評論為是港台電視的山寨化。除此之外,央視改版成就的是一批美女主持、主播,她們給表情嚴肅的央視帶來了一抹亮色。而之後的網路熱點討論則轉移到美女主持們的生活細節、髮型妝容和成長曆程之上,如此說來,這也算是央視證明了自己對八卦業並非沒有貢獻。
央視的改版中,節目的播出平台調整最大,眾多節目惶惶然各找各媽,而節目內容則僅僅是微調。這當然也符合央視體量巨大、轉身謹慎的現實。
對於亂戰之中的各地衛視來說,做內容則更直截了當得多。
2009年是情感節目泛濫的一年。江蘇衛視的《人間》節目播出多年,以其呈現出的離奇故事和極具爭議的道德而受到觀眾、網民的雙重追捧。2010年年初,這個節目又捧紅了一位草根明星,一位語出驚人的擇偶狂人羅玉鳳,這是近年來少有的由電視媒體發現、報道並引發話題的事件。同時,貴州衛視的《人生》是改版後重點推出的三檔自製節目之一,同樣是走生活情感路線,同樣在網路上的熱度不亞於電視迷追看的熱度。久不玩情感節目的湖南衛視在2009年也推出了新一檔情感節目《8090》,稍微有點新意的是,這檔節目關注年輕人情感,主創者曾說在人物的外形、表達、故事本身的吸引度上都重點選擇。
十多年前,當胡瓜、高怡平的《非常男女》第一次出現在內地觀眾面前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這種電視交友的新形態震撼了。隨之而來的是《玫瑰之約》、《相約星期六》等交友節目在內地一度走紅,不過好景不長,這些當時被稱為「電視速配」的節目漸漸無聲無息。當時曾有評論說「電視速配不適合中國人」,因為中國人普遍不擅長拋頭露面。但是,這一論斷現在可以終結了,因為80後現在已經也有剩男剩女了。
2009年,湖南衛視推出《我們約會吧》、江蘇衛視推出《非誠勿擾》,節目形式和以往的速配節目相比有很大改變。現在的年輕人不再介意直接問出「你有車有房嗎」,也會注意看對方的服飾搭配是否有問題、跳舞是否夠帥,更可能因為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而選擇和拒絕。因為對他們來說,電視交友只是一個派對,這裡沒有私定終身、天長地久,正如主持人何炅所說:「這裡給你提供的只是一個約會的機會,並不意味著互相承諾了什麼。」對於觀眾來說,電視交友節目也正是一個真人秀,在這裡可以看到社會的各種現象:富二代、小白領、鳳凰男、拜金女、蝸居、蟻族……
主持人群的概念在2009年繼續走紅。「快樂家族」成就了《快樂大本營》,「天天兄弟」捧紅了《天天向上》,不過湖南衛視無法專美,浙江衛視的《越跳越美麗》有了「夾心巧克力」,江蘇衛視立刻出手《時刻準備著》,推出馬可、李響、李好、陳漢典的「主持F4」。各個電視台似乎認定了,觀眾可以不喜歡某個人,但一群人中總有一個可以讓你喜歡。各個大學的主持專業應該最高興,擴招勢在必行。
電視劇就是人生
自《大長今》之後,韓劇、日劇就再也沒有在中國內地掀起過什麼像樣的風潮了。5年以來,內地電視劇市場都被國產劇所壟斷,2009年也不例外。
2009年的第一波電視劇熱潮是《潛伏》。中國電影越來越喪失了類型片的多元化,而中國的電視劇則剛好相反。「諜戰劇」走入高潮,《潛伏》則把這個高潮推進到以人物性格帶動情節發展,以細節反映現實的層面。《潛伏》的劇本精緻、演員的演繹精到、台詞也同樣精彩,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從細微生活中展現大時代背景,在逼仄的場景里做出了一篇宏大文章。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諜戰劇的新風格,也讓生活中充滿了映照,這也正是一部電視劇可以為觀眾提供討論空間的妙處。
《潛伏》的熱潮從電視熒屏上火到了現實中,人們最熱衷討論的是《潛伏》的話題和哲學,並由此發揮出現實生活中的技巧和故事。從熒屏到職場,從機關到企業,不潛伏在過去,即潛伏在現世。
如果說往年走紅的電視劇《中國式離婚》、《金婚》、《雙面膠》等都還是中國特色的情感問題,《士兵突擊》、《奮鬥》等都還是抽象的價值判斷,那麼2009年下半年最熱的電視劇《蝸居》則是直接觸及了中國社會最現實的層面。
《蝸居》最初只在上海地面頻道播出,宣傳甚微,製片方甚至對記者表示不願意做宣傳,因為題材敏感。最後與觀眾見面的電視劇,也與六六的原著有所差別,城市名都做了避諱。在地面頻道播出之後,《蝸居》出人意料地在網路和盜版市場上走紅,繼而被地方衛視購買,成為了全民熱議的話題。
《蝸居》的故事說來簡單,只有一個詞:房子。線索同樣簡單,只有兩條:我為什麼沒有?別人為什麼有?圍繞著簡簡單單的情節、線索,卻衍生出眾多的枝蔓,條條都是現實中存在、卻沒人能理清。
官員、平民、大學生、小白領、釘子戶、地產商、無力的父母、無奈的夫妻……這些我們身邊隨時能夠看到、能夠觸摸得到的「鮮活角色」在現實中生活,也在電視劇里演繹。無論你痛恨誰、惋惜誰、喜歡誰、可憐誰,在這部劇里都能找到現實對應,這正是電視劇所能給我們提供的宣洩出口。
網路話題場
在很多網站上,《蝸居》的點播率高居榜首,優酷網的播放次數是1.5億,這是個可怕的數據。更可怕的是,網路所表現出來的話題營造能力。
2009年的網路製造了眾多話題、新聞事件和流行語,賈君鵬、躲貓貓、欺實馬、哥、傳說、寂寞、杯具、被……層出不窮。電視人無不羨慕網路的這種創建能力,奇妙的是,一度被認為會搶了電視飯碗的網路在2009年卻也幫了電視不少忙。
往年,「舞美師」的爆料一直被認為是「快男超女」的營銷策略,如今網路爆料和八卦成為各大電視台普遍的助力手段。不管是不是電視台在幕後策劃,現在的現實是,電視節目要火一定要在網路上有所爭議。
網路熱議央視美女,於是央視改版有了話題。網路熱議《潛伏》,於是《潛伏》立刻街知巷聞。網路爭看《蝸居》,這部本無宣傳的電視劇立刻成為全民劇本。
就連電視節目也是如此。《8090》製片人陳曉冬曾對該節目在網路上被批評感到委屈:「只是說我們把生活中的東西用電視化的手段呈現給大家。我們的社會已經有這樣的事情了,我們怎麼去面對它們,只有帶有一個寬容的心來看待。」但也正是網路上有罵聲,才會引得更多的人對此感興趣而追看。
正如《人間》等情感類節目也並非是一夕暴紅,而是多年累積之後成為了話題庫。毫無疑問,人人都有窺私慾,而在網路橫行的當下,情感類節目往往能給網民提供一個惡搞的話題和真實的背景。有趣的是,在眾多網路論壇上,因情感類節目太過「狗血」而怒罵的網民不少,同樣因太過「狗血」而追看的網民也不少。電視與網路多年齟齬,最終達成互動性、價值觀統一的卻是以往看來不上大雅之堂的情感類節目。
在互聯網所塑造的全新語境中,罵並不代表不好,誇也並不代表喜愛。對情感類節目的「狗血」評價,既帶著受不了的感受,又帶著放不下的衝動,一言難以道盡。聰明的電視人,不僅要在電視行業規則中行事,又要在網路評價的夾縫中生存。
正如虎年春晚,網路上的罵聲不絕於耳,對春晚這一形式的聲討幾乎到了總爆發的程度。實際上,虎年春晚和往年春晚並無太大區別,還運用了大量的網路段子作為內容。但可悲的是,近乎討好式的表現並未獲得網民的認可,相反,這種拙劣的照搬更激怒了網民。網路已經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娛樂方式,它擁有著強大的探索力、互動性和遷延性,它已經成熟到成為價值觀輸出的主體,而不再只是一個傳播渠道。這一點,無論是春晚策劃者,還是尷尬的劉謙都沒有料到。
電視所創立的文化模式,現在走到了要與互聯網對接的時代。這種對接,不只是節目上傳的商業模式,而更是和網路思維相結合,利用網路的話題營造力,把話題從舊屏幕延展到新屏幕。
聽電視
如今的電視,有的更像雜誌,如《知音》、《女友》一般的情感特稿;有的更像博客,讓每個人上去恣意展示,接受評論;有的更像派對,眾聲喧嘩、盡情玩鬧;還有的更像廣播,你只需打開電視,聽見它。
電視所創立的視聽模式,在新媒體環境下已經分解。電視劇可以上網看,電視節目可以在網上看,體育比賽可以在網上看,新聞資訊可以RSS訂閱。對於很多城市人來說,一條網線所能看到的東西比一條電視光纖能看到的要多得多,畢竟電視落地的數量是有限的,而網路則是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
電視還有什麼特質是不能取代的?強制、即時、疏離、低門檻。打開電視,它就開始對你進行輸入;它有時效,你很緊張;它不需要專註,你還可以同時干別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知識和技能,你很容易搞懂電視機遙控器,更容易搞懂電視節目,反倒是電視人不容易搞懂你。
電視的現在已經成為帶屏幕的廣播,它在客廳,你只聽它。它走出客廳,在計程車里、在廣場上、在電梯里、在樓宇大堂里,你反倒開始關注它。在這些新興地盤裡,電視展現的是話癆節目、話癆主持人和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結束的零碎片段。他們就像上門推銷員,誠懇地表示只是利用你一點點等待中的無聊時間,並且向你保證,你完全可以同時做其他的事情。
電視的時代使命是否已經走到盡頭?當然沒有。
從客廳到公共空間,電視變得更加貼身,它永遠跟著你,小心翼翼、無處不在地向你灌輸那些「不傳達任何意義」卻最終成為意義本身的東西。
電視離客廳越遠,它離你就越近。
2009電視劇話題場:好生活和好道德只能二選一http://www.sina.com.cn2010年03月15日15:11新周刊2009電視劇話題場
好生活、好道德只能二選一
觀眾的最大樂趣就是看劇中人的生活和自己一樣陷入困境,宣洩情緒也好,舒緩壓力也好,看人家也就是看自己。
文/胡堯熙
2009年,中國出品的電視劇有359部,共11469集,按照每天看兩集的速度,觀眾要用15年才能把這一年的產量消化乾淨。只有不到10%的劇集享受了上星播出的待遇,境遇各自不同,最先成為炮灰的是央視開年大戲《走西口》,它臨時擠掉了《人間正道是滄桑》而成為央視的開盤菜,但反響平平。
《走西口》有一個紮實的故事,但從喬家大院到田家大院,中國的晉商、徽商所經歷過的傳奇早就在數之不盡的電視劇中拋頭露面,觀眾不是腸胃不好,只是被同一個菜系的換湯不換藥餵飽了,只好敬而遠之。商戰題材從來都是話題之作,何況現在是經濟當道、硬實力甚囂塵上的年代,但留辮子的老晉商顯然不比近30年來在新的經濟體制下左衝右突的新浙商更有現實意義和看點,只可惜後者在中國的電視屏幕上難得一見,自然引不出話題。
紅色的上半年
話題性對於電視到底有多大分量?導演趙寶鋼說,今天的電視劇其實就是話題電視,有人感同身受、有人談論才能賣出價錢,否則就是那剩下的90%。其實趙寶鋼的《奮鬥》一點都不奮鬥,男一號是個隱性富二代,從身份上就欠缺說服力,但《奮鬥》卻是2008年的年度話題電視劇,80後的好和不好至少被它擺在了檯面上供人解剖。
2009年,中國人自然也會在電視劇上消滅時間和口水。
2009年的上半年屬於《潛伏》和《我的團長我的團》,下半年屬於《蝸居》。上下半年涇渭分明,前6個月是紅色的,觀眾都在追憶往昔崢嶸歲月,在戲說歷史的故事中試圖還原歷史,餘下的6個月則被打回到冷色調現實里,關注房奴、衡量錢包還要爭議二奶。百度貼吧影射出這三部戲製造出的強大氣場,早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開播之前,就有粉絲註冊了同名貼吧,很快有人全文貼出了黃仁宇的《緬北之戰》供粉絲閱讀,學習歷史之餘兼而了解電視劇講述的時代背景。
「團長」最終沒有像許三多那樣贏得滿堂彩,它的表現手法更複雜,主題更深沉,這種戲往往以毀譽參半作為自己的註腳。但導演康洪雷的這部新作也在劇情之外開闢了新的話題,它的播出本身就是一起「事故」,從仿效電影的「零點首映」到四大衛視搶播,從東方衛視擅自剪片到雲南衛視全天播出16集,戲外的炮火比戲內的硝煙來得更猛烈。它牽扯到播出制度和受眾市場的博弈,讓一部電視劇成為業內戰爭的載體。這種情景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出現過,成都一地曾經三家電視台搶播馮寶寶版《武則天》,最終以四川電視台以每天連播4集的戰績勝出。20多年後,在廣電禁令層出不窮的2009年,這個紀錄被「團長」和各大衛視聯手打破。觀眾當然不介意,戲是好戲,不怕多看,貼吧內有粉絲懷念80年代,理由是「那時候沒有廣電總局」;平面媒體也願意笑納,除了刊登劇評,大家還可以打開門來討論「廣電禁令」和「播出無序」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繫和因果關係。
《潛伏》效應
根據全國37個電視台的聯合抽樣調查,中國人2009年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為127分鐘,這個數字從2005年起就逐年下降,不過中國人看電視劇的時間並不因此減少,所有電腦上裝有PPS的人都是煲劇狂人。
比「團長」更熱的是《潛伏》,如果說《暗算》是中國式諜戰劇的開端,《潛伏》則是一個高峰。兩部戲都極具水準,前者更陰冷,後者更溫暖,但都殊途同歸。《暗算》中的安在天喜歡說詩化的語言,但他和整部片子一樣是冷色調的,對待敵人和戰友都同樣殘酷,他自己甘願犧牲,以此要求同袍也必須放棄人生。《潛伏》里的假夫妻之間有更多的戰友關懷和心領神會,有更多含而不放的曖昧,但兩個陌路人為一個宏大的目標走到一起生活原本就是犧牲,這是一部可以看出眼淚的喜劇。
《潛伏》填上了中國電視類型劇的一塊空白,在美國的CIA、英國的軍情五處、007和史邁利之外,中國人也有了自己的諜戰英雄,它理所當然要成為話題。《潛伏》的風頭帶出孫紅雷的另一部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在被《走西口》頂下後,它在年中又奇蹟般成為央視兩個頻道同時開播的大戲。
回到現實的下半年
電視劇早就是最廉價的娛樂產品,也是最易傳播社會情緒的產品,中國電視人從來不缺少這樣的作品。它要麼是《渴望》或者《金婚》,揭示同一代人不同的青春和命運,讓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來喚醒大眾記憶,要麼是周梅森編劇系列的涉案劇和反腐劇,它永遠是社會大眾的人心指向。在春哥和曾哥霸佔了屏幕之後,自然有《我的團長我的團》和《潛伏》這樣的作品出現,讓不勝其煩的觀眾明了真正的純爺們兒是怎樣為大義揮灑血汗的。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在上海房價超越歐美絕大多數城市,人們開始討論社會財富分配機制的時候,就會有《蝸居》來講述生活的殘酷性。
率先在上海地區播出的《蝸居》在2009年下半年迅速成為全民議論的劇集,傳說廣電總局對其有過禁令,曾有一名上海記者把MSN簽名改為:《蝸居》停播真相——廣電總局受房地產商遊說。即便是全無憑據的揣測,但也有人對此深信不疑。
廣電內幕說不清,劇情的道德標準說不清,讓《蝸居》成為了一部徹頭徹尾說不清的電視劇,但這一點正好和說不清的現實生活如出一轍。它豐富而又龐雜:海清是一輩子都被套牢的房奴,宋思明是缺乏監督後的權力腐化,海藻是為現實所屈的80後,深究的人還能從劇中看到畸形的城市化、非人性的暴力拆遷、弱勢群體的無能為力和無所適從,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像《蝸居》一樣把強者、弱者、中產者的故事交織融會,一網打盡。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私有房產率最高的國家,意味著中國也是世界上「蝸民」最多的國家,「蝸民」對《蝸居》總是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然。
電視劇永遠只能提出問題,無法解決問題,財富分配和權力監督的問題《蝸居》自然無能為力,但關於海藻的道德問題,滿世界都是答案。3G門戶網上的調查:你喜歡宋思明嗎?接近半數的網民表示喜歡,剩下的人也欲拒還迎地表示「有一點欣賞」,PPS的留言版上討論「你贊同海藻的決定嗎?」接近1/3的人贊同,另有1/3表示「絕對能夠理解」。這就是一部電視劇折射出的最大無奈,連觀眾都認為,好生活和好道德不能兼得,只能二選一了。
《蝸居》在很多網路視頻播放器的排行榜上仍舊排在第一位,因為蝸民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宣洩情緒也好,舒緩壓力也好,看人家也就是看自己。
2009電視台大變臉http://www.sina.com.cn2010年03月15日15:11新周刊2009電視台大變臉
第N次電視改版
改版,就能帶來收視率的攀升,就能確立定位的明晰,這只是個傳說。對於眾多的衛視來說,改版不過是每隔幾年就必須要做一次的「規定動作」——「嗨,我還存在!」
文/丁曉潔
2009年,人稱「中國電視改版年」。
已經說不清這是中國電視的第幾次改版了,但在這一年裡,無論是央視還是地方衛視,都號稱在進行著一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改版」。
改版還是整容?
2009年的央視改版,被稱為其10年來的最大變臉。
7月27日,央視新聞頻道率先進行改版,核心目標是「加大新聞信息量、提高新聞評論的空間和質量」。最先亮相的是《朝聞天下》的「變臉」:背景增加了3D動畫特效;滾動字幕分為三行,細分新聞要素;新聞標題有別於原來的黃底黑字,轉而採用紅黑藍黃四種色塊;字體比原來加大字型大小;播報形式引入評論員機制。隨後,《朝聞天下》、《新聞30分》、《共同關注》、《東方時空》也大同小異地改頭換面,央視二套更是從經濟頻道變為財經頻道。
值得一提的是,對外宣稱「不在央視一套的改版方案里」的《新聞聯播》,也悄然在編播方式上作出了微調:增加短評關注政經民生;減少會議報道比例;增加輿論監督和批評內容;國際新聞時長,由3至4分鐘增加到目前的5至8分鐘。
這一輪改版後,據央視公布的統計數據,改版各欄目收視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但這種在節目包裝上大做文章、內容卻完全沒有變化的 「新瓶裝舊酒」,被網友調侃為「央視不是改版,而是整容」,而節目包裝上的「山寨」和「模仿」,則被評價為「台灣味、香港味、CNN味」合體。在網上輿論炒得沸沸揚揚之時,如果不是存心「找碴」,電視機前的觀眾未必能注意到這樣細微的變化。
與此同時,每年都要「全新改版」的各地衛視,也毫無懸念地正在集體爆發中:5月23日,重慶衛視改版;5月28日,深圳衛視改版;6月2日,貴州衛視改版;6月18日,東方衛視和山西衛視同時改版;7月1日,陝西衛視改版;9月28日,廣東衛視改版……
在省級衛視的改版定位上,總能找到很多雷同點。重慶衛視堅稱抵制娛樂化,一年內多達三次改版,從「紅色經典,英雄記憶」的「英雄」定位,最終變為「中國紅」品牌。改版後增加的幾個欄目並無太大看點,倒是品牌定位聽起來卻怎麼都像是對一年前浙江衛視「中國藍」的模仿,再加上諸如河南衛視的「中國愛」,山西衛視的「中國風」,電視觀眾實在是很難記得住。
主持人轉會忙
央視改版,觀眾從中得到的唯一驚喜來自因「轉會」而浮出水面的美女主播們。從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轉會」到《朝聞天下》的主持人胡蝶,「山寨版范冰冰」的形象被網友冊封為「央視最美女主播」。隨後她的「整容門」愈演愈烈,觀眾們的注意力也隨之從改版的內容變化上轉移,而更在乎從一檔新聞節目里到底能找到多少八卦。
《朝聞天下》改版後的主持人、同樣從中文國際頻道「轉會」到綜合頻道的張泉靈,也被網友評上「最美麗排行榜」。除此之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的主持人歐陽夏丹和《海峽兩岸》的主持人柴璐也是分別從央視經濟頻道和中文國際頻道「轉會」而來。
和主持人狀況相同的是,央視一大批品牌節目也加入了這場熱鬧的內部轉會。《藝術人生》從文藝頻道「轉會」綜合頻道,《東方時空》從綜合頻道「轉會」新聞頻道,《小崔說事》從新聞頻道「轉會」綜合頻道,《開心辭典》、《詠樂匯》和《非常6+1》從財經頻道「轉會」文藝頻道,王小丫和李詠也隨之「轉會」文藝頻道。
另一批經典節目遭遇的則是更嚴重的「下課」, 陪伴了觀眾十多年的《實話實話》終於無話可說,《同一首歌》幾經波折成了絕唱,曾經紅極一時的《正大綜藝》、《大風車》也先後告別了電視熒屏,引發了一大批人的集體回憶。
省級衛視的「轉會」狀況,雖不像央視這樣大規模,但也不乏「跳槽」和「復出」者。江蘇衛視改版時,湖南衛視的主持人李響、李好和馬可就集體「跳槽」,打造了一檔新節目《時刻準備著》。貴州衛視改版時,原央視主持人倪萍復出打造其新推節目《中國農民工》,而湖南衛視的舒高和曹穎也「借調」出現在了新節目《人生》中。
在頻道改版中身不由己的電視人們,到底有多少無奈,從央視遭遇「下課門」的和晶的話中能窺到幾分:「我們都是新聞頻道的人,但是一開始這個節目卻是在一套播出的。這幾年來,節目被反覆在一套和新聞頻道之間被人踢來踢去,播出時間改了好多次,改到最後觀眾都不知道到哪兒找我們了。這些,我們能決定嗎……我不能說我做得好還是不好,我只能說在每一次改版的時候,我們都是在儘力滿足改版的要求。」
山寨與被山寨正在繼續
喊出一句新口號,消滅一批舊節目,再推出一批新節目——幾乎每個衛視的改版,都是這般進行,而新節目的出現,仍然免不了是新一輪山寨與模仿的群毆。
2009年的浙江衛視,還在進行著2008年「中國藍」改版的後期工作,以《我愛記歌詞》為主打,將綜藝節目最大同質化。陸續「自我克隆」出了《我是大評委》、《越跳越美麗》、《爽食贏天下》、《百事群音》和《愛唱才會贏》,又模仿湖南衛視的《智勇大沖關》打造了《沖關我最棒》,形成了「綜藝縱貫線」。
東方衛視在改版中學習了這種周一至周日連續播出的概念,形成了《舞林大會》、《笑林大會》、《民歌大會》、《明星學院》、《全家都來賽》、《閃電星感動》綜藝群。
2010年1月,江蘇衛視也終於宣布了全新改版計劃,大手筆砸進了6億,品牌定位由「情感」變為「幸福」,並加大了綜藝欄目的播出量。可是呢?在這批新出現的綜藝節目里,《非誠勿擾》和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差不多,而《幸福晚點名》則可以說就是內地版《大學生了沒》。
前年,北京衛視找到了奧運會,今年,東方衛視又怎會放過世博會?每周六推出的《魅力東方迎世博》3小時新聞大直播,還有《全家都來賽》的世博版。對了,還有亞運會。廣東衛視改版推出三檔新節目「亞運空姐」、「亞運天使」和「亞運歌手」。
自從江蘇衛視的情感談話節目《人間》有了成功經驗,貴州衛視在改版中就誕生了辛唐米娜和萬峰加盟的《人生》,湖南衛視也隨後推出了《8090》。
電視圈有個說法:「2009年看獻禮劇,2010年看自製劇。」於是2009年的地方衛視改版,無一例外打出了「自製偶像劇」這張王牌,這同樣也是對湖南衛視成功經驗的效仿。東方衛視投拍《加油,優雅!》、《杜拉拉升職記》,重慶衛視投拍《江姐》,江蘇衛視重新打造 「海岩生死之戀三部曲」……自製偶像劇的湧現並沒有讓國產電視劇市場變得更加繁榮,相反因為缺乏好的劇本和創意,而是一味地「山寨」,引發觀眾「雷聲陣陣」。
只要改了版,收視率一定攀升,這是所有電視台的對外口徑。但是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收視率不過是一個傳說,2010年,經歷了改版洗禮後的電視上,依然是那些讓人搞不清區別的同類型節目,以及宣傳期巡迴在不同電視台的同一組嘉賓。
互聯網成為中國的「加濕器」
未來是濕的
這是我們的詮釋,我們的概念,我們要借他人之酒澆我們心中之塊壘。原因無他,中國社會太乾巴巴的了,需要加濕。
文/胡泳
2009年我和沈滿琳翻譯了克萊·舍基的《未來是濕的:無組織的組織力量》。這本書受到了讀者的喜愛,榮獲央視《子午書簡》和《中國圖書商報》聯合主辦的「2009年度最值得一讀的30本好書」之「年度最佳財經圖書」;在第一財經、藍獅子讀書會和新浪網共同主辦的「2009年度十佳商業圖書」評選中名列第五。
關於這本書的中譯名,出版以後存在一些爭議。舍基的書,英文原名叫做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英文名和現譯名的確相差甚遠。有報紙直斥「標題黨」嘩眾取寵,還有一位叫「肉唐僧」的網友說得很不客氣:「Here Comes Everybody的英文縮寫是HCE,典出喬伊斯的小說《為芬尼根守靈》中的一個角色Humphrey Chimpden Earwicker,是個含義很深的名字。但是不幸,卻被中文譯者強加了「未來是濕的」這麼個惡俗不堪的名字。令人手捧此書,就好像是摟著臉上塗滿驢糞的克里奧佩特拉——她越是美艷,你對驢糞就越是嫌惡。不用說,「未來是濕的」這個書名,化自《世界是平的》。以前林語堂曾經說過,笑話里當以用諧音產生笑料為最低級。如果林語堂見到「未來是濕的」這樣的書名翻譯,我猜他大半會覺得自己對諧音笑話實在是過於苛刻了。」
這說明,書名太迎合世風,也會阻止人進一步去細讀,反而浪費了一本好書。說到譯名的考慮,我在譯者序中已經寫得十分清楚:「未來是濕的」主要是書商的堅持,包括書的封面上的宣傳語也是,我的原譯是「人人時代」。我並不真的喜歡現在這個譯名,也不喜歡給作者戴上一頂頂桂冠——「互聯網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銳的觀察者」,我覺得互聯網時代最好消滅頭銜前的「最」字。但最終書商的意見壓倒了我的意見,一方面大陸的出版社都存在一種市場的焦灼,急欲用概念來打造暢銷書,很難說服他們;另一方面,也因為我還有自己的「塊壘」要澆——2009年以來中國互聯網面臨的環境有目共睹,整個社會幹澀得幾欲迸裂,我太想強調互聯網對中國的「加濕器」意義了。這層意思,連「肉唐僧」這樣的讀者都不理解,更不是遠在美國的原作者能夠想像得到的。
書評人楊吉倒是有如下觀察:「儘管在書名的取捨上,中國學者有自己的考量和堅持,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誤讀或曲解了舍基。相反,他們在謹慎、細微地推敲著舍基一字一句、微言大義的同時,也藉由舍基在書中始終不渝強調的互聯網將重塑社會群體的主題發出自己的吶喊。他們在譯者序中寫道:「不錯,我們需要從『未來是濕的』角度理解作者所講的社會性軟體和社會性網路。這是我們的詮釋,我們的概念,我們要借他人之酒澆我們心中之塊壘。原因無他,中國社會太乾巴巴的了,需要加濕。這裡,『濕』是一種隱喻,它可以被指向是協調合作的態度,可以被指向為社會資本的累積,可以被指向是思維方式的由一維變萬維,可以被指向成交流空間的鴉雀無聲到眾聲喧嘩,而互聯網正是這一切革命性轉變的開端和契機,於是,它自然被比喻成了中國未來的『加濕器』。」
換言之,這是一種「創造性誤譯」,多年以前我在翻譯《數字化生存》時就做過。那本書封面有句話——「計算不僅僅是和計算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打上這句話起初也是我反對的,因為它太富於技術決定論色彩了,但後來證明,正是這句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上至國家領導,下至普通中學生,都把該書奉為信息時代的聖經。同樣這本書,在台灣叫做《數位革命》,我不知在那邊影響幾何,但顯然,大陸的語境,會決定何種概念能夠打動一個時代人們的心靈。
我後來見過《數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龐帝多次,我想,至今他都不明白,為何他在中國會那麼有名。一本書,離開了西方原生地,來到中國,就會有它自己的別樣生命,從嚴復翻譯《天演論》開始就是如此。想當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多麼響亮的口號,與赫胥黎有多大關係呢?而從性學博士張競生,到哲學博士胡適之,他們不都是這個口號的產物嗎?就像我也不知道,當年的《數字化生存》,既可以激勵張朝陽創業,也可以鼓動許嘉璐搞「綠壩」……
這是跨文化語際交流的好話題,打住了。另外再就肉唐僧的指責說幾句:我覺得享受了譯者的辛勤勞動的人,要對譯者有起碼的尊重。對於愛讀書之人,想想你平時所讀的好書,有多少是拜翻譯所賜?而你知道譯者為這樣的工作所付出的心血與可以得到的報酬完全不成比例嗎?今日大陸出版社為譯者支付的稿酬,大約是每千字50~70元,用我一位台灣朋友行之先生的話講,「這種論字算錢的辦法就像論斤嫖人一樣,是緊湊勻凈的譯文的大敵」。大陸教育部門還有個可笑的規定,翻譯文學名著或學術專著不能算「科研成果」。如果不是我看到好書實在不能忘情翻譯,為什麼要干這樣不划算的事?給《新周刊》寫專欄豈不更好?
楊憲益先生去世以後,我給《南方周末》寫過一篇紀念他的文章,裡面寫道:「沒有翻譯就沒有文化交流,缺少了這個中介,中國文化走入不了異域,異域文化也無法與中國人結緣。它是文化交流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不能夠給翻譯家以應有的位置,結果就是,劣質翻譯充斥於市,人的精神和人的教養得不到好的滋養,更加糟糕的是,對異域文化的誤讀大量出現。後果如此嚴重,現狀卻是,很少有人願意做一點實際的事情來改變。」
我倒不是說肉唐僧這樣的讀者要對如此局面負責,也不是說我翻譯的書就一定是好書,而是說,你既然認為「未來是濕的」堪比克里奧佩特拉,你可曾對為你牽來美人的譯者表示過一點點尊重,感謝他們為文化交流付出的辛苦?肉唐僧對我的批評已經近乎謾罵了,我不得不做些許公開的回應。他寫道:「此外,這本書還有一點讓人非常不舒服的地方在於:譯者把他認為很精彩很重點的地方做了加粗強調。這是對原作者極大的不尊重,也是對閱讀的極大幹擾。考慮到譯者胡泳居然是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副教授,他的這種業餘到極點的行徑,只能折射出一個現實:在中國的互聯網理論界,急於搶佔山頭的那些人水平還很爛。他們急需的是學習,而不是抹驢糞式的『發表洞見』。」
我要鄭重聲明:重點地方加粗強調也非譯者所為。我和肉唐僧一樣,拿到樣書後才看到這些粗體字。至於肉唐僧由此憑空發出的指名道姓的攻擊,我只能這樣回應:他急需學習,比如他炫耀自己知道HCE的出典,我想不是因為他多麼了解喬伊斯,而多半是讀了譯者序獲得的知識吧。至於在中國互聯網理論界,本人是不是「水平很爛」的「急於搶佔山頭」的「抹驢糞式」人士,自有公論,無需肉唐僧先生「發表洞見」。
最後,本人無意使這篇文章變成純粹的回應批評之作,而是要再次引用行之為台灣翻譯家叫屈所說過的一段話,以之質問大陸出版界:「台灣書市大約三分之一書籍來自翻譯,顯然不全是賠錢貨。也因此,譯者大可堂堂正正問一句,既然翻譯對台灣書市這麼重要,為什麼譯薪還是只夠養雞養鴨?」我要問的是,既然翻譯對大陸書市這麼重要,為什麼譯薪連養雞養鴨還不夠?
推薦閱讀:
※挨踢周刊 2017第2期
※SecWiki周刊(第167期)
※SecWiki周刊(第194期)
※美國總統又開撕了!論懟川普,我只服《時代周刊》
※又一位公主成了「灰姑娘」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