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重基礎知識

體重即身體的重量,是衡量人體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遺憾的是,越來越注重理財的人們常常忽略了要管理自己的體重。要麼覺得體重無關緊要,不以為然,要麼視減肥如命,斤斤計較。事實上,以健康的視角看待體重,用科學的方法管理體重,這才是對健康應負的責任。管理體重就是管理健康體重即身體的重量,是衡量人體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對兒童而言,體重還是衡量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很多人認識不到體重的重要性,體檢的時候甚至放棄稱量體重,實際上,體重與健康狀況有密切關係。體重過大(肥胖)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動脈硬化、結石、腫瘤等慢性病的重要發病原因之一,眾所周知,現在中國居民,尤其是城鎮居民,這些慢性病的發病率很高。這些慢性病已經成為威脅國人健康最主要的問題。這種情況與肥胖者越來越多有直接關係。

根據衛生部2004年10月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我國(2002年)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估計人數分別為2.0億和6600多萬。大城市成人超重率與肥胖患病率分別高達30.0%和12.3%。更糟糕的是,中國人肥胖率正在快速上升,與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資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幾乎是翻了一番)。可以預計今後肥胖患病率還會有較大幅度增長。簡而言之,我國目前的胖子已經很多了,以後還會更多,中國居民會越來越「胖」。與之相對應的是,上述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也會大幅度增長。 這種情況顯然與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飲食越來越豐盛,勞動強度下降,體力活動量越來越少有直接關係。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傾向於不健康,肥胖率快速增長,慢性病發病率大幅度提高,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除經濟因素外,健康意識缺乏也是肥胖者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認識不到肥胖的健康危害,對慢性病的發生嚴重無知。尤其是很多青年或中年男性,應酬多,在酒店進餐多,經常飲酒,或家居飲食亦不健康,喜油膩,體重嚴重超標而不自知,對肥胖的危害不以為然,甚至多種慢性病纏身仍然懵懂無知,沒有採取任何措施,照吃照喝不誤,其結局堪憂。很多女性,雖然格外關心體重,但其出發點不是為了健康,而是為了苗條和「美」,在這種目的的驅使下,她們多採取急功近利的減肥措施,追求快速減肥,不計後果,結果或難以成功,或過度減肥(消瘦)致營養不良,並損害健康。目前國內減肥市場巨大,各種減肥方法,減肥產品層出不窮,有相當多的人在使用這樣或那樣的減肥產品或方法,但「越減越肥」,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肥胖率一直在穩步並快速增長,不論男性、女性還是兒童都概莫能外。造成這一「怪」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人們沒有認識到肥胖發生的根源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能量過多、活動量太小、飲酒、嗜甜好油、生活不規律等),故沒有從根本上採取防治肥胖的措施,治標不治本,使減肥無效或減肥後很快反彈。說到底,還是認識問題,即對肥胖的危害缺乏認識。體重過大(肥胖)不但是導致前述各種慢性病的重要原因,還會影響人體活力,降低工作效率,導致亞健康等各種問題。當然,在另一面,體重過低(消瘦)也影響健康,體重過低會導致感染性疾病發病率增加;體重過低還降低身體免疫力;長期低體重也會影響人體活力,降低工作效率。總之,不論肥胖還是消瘦,其實都是一種不健康狀態。從某種程度上講(不是絕對的),適宜的體重就意味著適宜的健康狀況。維持適宜的體重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為最重要的健康促進策略之一,而肥胖者降低體重更是上述各種慢性病重要的治療措施之一。

管理體重要有正確尺度

如何判斷體重是否適宜呢?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體質指數」(BMI)來衡量。體質指數(BMI)的計算公式為:BMI=實際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按照國內通用的標準,只要BMI數值在18.5-23.9之間即為體重適宜;小於18.5為消瘦;達到24即為超重(超重是比較輕度的肥胖),達到28為肥胖。例如某人身高1.7米,體重72千克,則其BMI=72/1.72=24.9,超過24(但沒達到28),故屬於超重。還有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是「標準體重指數」,其計算公式為:標準體重指數=(實際測量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這個公式中的「標準體重」是用身高計算出來的,公式為: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當標準體重指數在-10%—10%之間時,為適宜體重。當>10%為超重,當>20%為肥胖;當<-10%為消瘦。仍以上例為例,其標準體重指數=(72-65)/65*100%=11%,此數值>10%,故此人為超重。判斷是否肥胖,還有一個既獨特又簡便的方法,那就是「腰圍」。目前認為,腰圍過大(脂肪堆積於腹部所致,俗稱「將軍肚」),即「腹型肥胖」(或「蘋果型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它與代謝綜合症以及前述各種慢性病的聯繫更為緊密,尤其值得關注。這是因為,腹部是很多重要臟器如肝、腎、胃腸、胰腺等的所在,腰圍過大意味著脂肪堆積並包裹在這些重要臟器的周圍。俗話說「皮帶長,壽命短」是很有道理的。比較而言,脂肪主要堆積在臀部或大腿處,稱為「外周性肥胖」或「梨型肥胖」,對健康的危害相對較小。目前用腰圍判斷肥胖的國內標準是,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80厘米者即為腹型肥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人,整個體重的重量可能並不超標,但腰圍超標,這種情況也屬於肥胖,並對健康有害,應該減少腰圍。當然,不論何種類型的肥胖,減肥都必須在整體上進行,局部減肥幾乎是不可能。上述三個指標(體質指數、標準體重指數和腰圍)是目前判斷體重是否適宜的通用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利用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指標超過或低於標準值,即可認為是肥胖或消瘦。管理體重要講科學眾所周知,肥胖(體重過重)對健康的危害主要是脂肪過多造成的。但很多人並不了解,脂肪並非影響體重的唯一因素,體重的增減也未必就是脂肪增減所致。體重主要包括脂肪、骨骼、肌肉、內臟和水分的重量,其中任何一個成分的改變都會導致體重變化,如脫水(節食、出汗、服用利尿葯、導瀉或限制飲水)可以使身體水分減少,從而使體重減輕,並造成減肥(脂肪減少)的假象。一些宣稱可以快速減肥的減肥方法正式利用這一點來誘惑減肥者的,它們聲稱既不需要控制飲食,也不需要運動,「輕輕鬆鬆」每周減5公斤。豈不知,用該種方法減掉的主要是水分,而不是脂肪。 一般地,脂肪的減少總是緩慢的,快速減肥通常以減少水分為主。肌肉分解(如飢餓或某些疾病)也會使體重下降,而鍛煉尤其是力量訓練則可以使肌肉增加,從而增加體重。一般而言,只有骨骼的重量是穩定的,較少發生變動。尤其複雜的是,當我們採取一種減肥方法時,可能會引起多種成分的改變,如節食(飢餓)既可以使脂肪減少,也可以使肌肉和水分減少,而且後者出現得更早更快,鍛煉可使脂肪減少,但使肌肉增加,故而整體體重可能不會下降,有時反而輕度升高。所以運動減肥時,早起體重一般並不下降,或僅有輕微下降,必須堅持下去,肌肉的增加總是有限的,而脂肪的減少則可以越來越多,後期體重一定會下降。因此,僅僅關注體重變化是不夠得,還要關注身體的各個成分的變化。當然,其中最重要、最關鍵、最令人關注的成分還是脂肪。

管理體重重點是管理脂肪身體內的組脂肪實際上是儲存能量的形式,脂肪即是過剩的能量,其產生、增減、消失都遵循物理學能量守恆定律(牛頓力學定律)。牛頓力學定律說:能量不可能憑空產生,也不可能憑空消失,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而且在轉化過程中,能量的總量是守恆不變的。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人體其實就是一架代謝能量的機器,人體每天在通過食物攝入能量的同時,又通過基礎代謝(即維持心跳、循環、體溫、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和體力活動(即運動、勞動等消耗的能量)等途徑把能量消耗掉。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維持著平衡狀態時,比如每天攝入2000千卡能量,也消耗2000千卡能量,既無過剩,亦無不足,體內脂肪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體重保持不變。當你攝入的能量多而消耗的能量少時,過剩的能量不會憑空消失,會變成脂肪在身體內儲存起來(體重增加或肥胖),比如一天攝入2450千卡能量,但只消耗了2000千卡能量,則過剩450千卡能量,將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相反當你攝入的能量少,而消耗的能量多,不足的能量不會憑空產生,就需要動用身體內的脂肪轉化為能量(體重減輕或消瘦)。因此脂肪(體重)的變化反應了能量的攝入和消耗的平衡。當能量攝入大於能量消耗時,體重(脂肪)增加;能量攝入小於能量消耗時,體重(脂肪)減少;當能量攝入等於能量消耗時,體重(脂肪)穩定不變。肥胖的原因很多,隨便打開一本書你都會看到諸如內分泌失調,遺傳、飲食過量、缺乏運動、藥物、心理等肥胖原因或誘因。這些原因也許都是對的,但都不是最根本的。肥胖的根本原因只有一條:攝入的能量多而消耗的能量少,即能量過剩。只要你能做到攝入的能量不超過消耗的能量,即沒有能量過剩,那麼即使你祖宗三代都是胖子,你也胖不起來,否則牛頓就錯了。有效減輕體重的根本方法是使攝入的能量小於消耗的能量,即不但沒有能量過剩,反而要能量不足,因為有且只有攝入的能量不足以滿足人體消耗時,體內的脂肪才會動員代謝成能量。另一方面,人體沒有直接排泄脂肪的通道,糞便、尿液、汗水、唾液等均不含脂肪成分,除非採取手術割除或抽吸脂肪的做法,否則脂肪是不會排泄出來的。減少脂肪的唯一(手術除外)措施是把她代謝成能量加以消耗。因此無論你採取何種減肥方法,只有做到攝入的能量小於消耗的能量才能減肥。否則就不可能減肥。另一方面只要你能做到攝入的能量小於消耗的能量,無論你採取何種減肥方法都一定會減肥,否則牛頓力學定律就失效了。

推薦閱讀:

八字算命基礎知識點,論四柱、大運、流年之干支吉凶
棒針基礎知識
裝修基礎知識
生辰八字四柱算命基礎知識匯總(推薦收藏)
摩登舞基礎知識(九)

TAG:管理 | 知識 | 體重 | 基礎知識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