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天下第一將項羽為何連虞姬也保護不了

前文我們提過劉邦項羽講和成功之後,項羽便帶兵灰溜溜地向東南方撤去,直奔老巢彭城療傷。看到項羽走了,劉邦也打算引兵西歸。可是,張良、陳平卻勸劉邦追擊項羽,宜將乘勇追窮寇要痛打落水狗的樣子。

「現如今漢國有了大半天下,很多諸侯王都歸附漢國,而楚軍兵疲糧絕,這正是上天賦予大王滅楚的大好時機,不如索性趁此大好機會把它消滅掉。因為如果現在放走項羽而不打他,讓他們有喘息機會,這就是要放虎歸山養虎為患也。」

於是,劉邦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漢王五年,劉邦帶領部隊尾隨項羽到陽夏南邊,然後駐紮下來,並和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好會合日期,大家共同攻打楚軍,最終又用了「四面楚歌」之計和十面埋伏計完全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項羽,大漢也最終得以立國,成為一個大一統國家,劉邦也成了史上第一位草根皇帝。

當然,這此中還不是一帆風順甚至於稱得上是困難重重。因為漢軍到達固陵時,先期約好來會攻楚軍的韓信、彭越部隊卻連鬼影也不見一個,讓劉邦好生惱火。失去了兩個重要援手,漢軍毫無懸念地又被楚軍打得大敗。劉邦只好逃回營壘,深掘壕溝以堅守。

(1)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這就奇怪了,韓信他們為什麼要失信不來會合攻打楚軍呢?我想這裡面一定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現在諸侯不遵守盟約,這可怎麼辦?」劉邦問張良道。

「這個當然是牽涉到利益問題了,因為沒好處誰會為你賣命啊,俗話也說無利不早起嘛。大王想想,楚軍快被打垮打沒了,而韓信和彭越卻沒有得到應分封的地盤,所以他們鬧彆扭不來參戰那是十分自然的事,誰又會想做無謂的炮灰呢?如果大王想讓他們立刻前來會盟,那也只能許諾和他們共分天下了。否則,這事就比較玄乎,甚至可能會發生兵變,如果他們倒戈相向,那麼天下形勢就難以預料了。因此我建議大王不如把從陳縣以東到海濱一帶地方都給韓信,把睢陽以北到谷城的地方都給彭越,等於是把楚的本土分給此二人大片土地,納入其王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啊,這樣一來等於讓他們各自為自己而戰,我們三股強大力量擰成一股繩,到時楚軍就很容易打敗了。」張良有理有據回答說。

「好,這出封官許地計好極。」劉邦立馬誇獎張良說。

於是劉邦派出使者告訴韓信、彭越說:「你們發兵來跟漢王我合力擊楚,打敗楚軍之後,我會重重有賞,也就是說給你們裂土封王。自陳縣往東至海濱一帶地方給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地方都給彭相國。」使者到達宣布劉邦的封地命令之後,韓信、彭越立馬吐飯響應,也立即就帶兵出發合力攻打楚國。

當時韓信從齊國起行,劉賈的部隊也從壽春齊頭並進,血洗城父,到達垓下。大司馬周殷還叛離了楚國,同時率舒縣兵馬屠戮了六邑,徵發九江兵力,隨同劉賈、彭越一起會師垓下,逼近項王,也是漢立國的重要一役,「四面楚歌」一計的運用可謂絕妙之極,也由此完全摧毀了項羽的抵抗之心。

戰局一觸即發,當時的項羽只有十萬兵馬,還是後勤告急人困馬乏的,孤家寡人的款式,再也沒有以前張牙舞爪的囂張樣。韓信率領他的三十萬虎狼之師居中正對楚軍,獨當一面。孔將軍居左翼,費將軍居右翼,漢軍作為後備殿後,周勃、柴將軍跟在劉邦後面。因為劉邦作為最高指揮官必須保持超然地位,調度指揮各路兵馬,這樣就避免了群龍無首,猶如從前的彭城大戰一樣亂成一團迅速崩潰,就因為沒有統一調度的悲劇。

勇不可擋的韓信先和項羽主力交鋒,出師不利,連忙撤退(不知是不是扮豬吃老虎,以引其入布好的口袋,當然項羽的單兵作戰能力不可小覷,據說比韓信還強,可以說是獨步天下也),楚軍乘機追擊,正好讓兩翼的孔將軍、費將軍從兩側夾擊楚軍,楚軍立馬作戰不利,剛剛敗退的韓信又調轉槍頭身乘勢進擊楚軍,楚軍立馬大敗於垓下。這次決定性的戰鬥,劉邦的漢軍作為後備軍,不放一槍一炮,楚軍就已經大敗,可謂是最輕鬆的一次。

其時項王的部隊已經在垓下修築了堅固營壘,兵敗如山倒的項羽不得不退回壁壘堅守。只是,項羽也早已陷入兵少糧盡的窘境,基本上不能堅持多時了。而且漢軍及各諸侯部隊又把他里三層外三層地團團圍住,插翅難飛也。

現在講講項羽被漢軍圍困垓下後失聲痛哭的稀奇事。英雄末路之淚當然是十分悲壯,可惜項羽自己卻哭得太早,也說明他心胸不夠開闊,太容易氣餒,沒有跌倒了站起來的百折不撓精神(也可能是之前他太順的緣故吧,沒有好好地上挫折教育課,要加強個人修養啊),原本他如果想辦法過江東再聚眾捲土重來,把姿勢放低點,繼續苦心經營,而不是遇到挫折時怨天尤人,庶幾還有政治翻盤的機會,可惜在緊要關頭,項羽這莽匹夫居然只會自顧自地摟著寶馬香姬淚流滿面,十足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女孩的作派,卻不是尋找出路進行政治翻身,少有的英雄氣短,別人還誇他情深意長很有人情味呢,這就稀奇了,你是政治人而不是演戲的,OK。

不錯,沒人說他沒有人情味,可惜是用錯了地方,這是典型的把原則當兒戲,難怪他手下只有一個可用的大謀士范增也被他趕走了,就是剛愎自用主次不分的主啊。

據說聽到四面楚歌的那一夜,項羽連夜起來,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本身就辦法不多只會橫衝直撞的天下第一猛將也只能在軍帳中喝悶酒了。反正在最後的關頭,此時的他早已無心作戰,更加不用說考慮戰爭如何進行下去,如何撕開敵人的重重包圍東山再起(多想想劉邦在滎陽被他圍困的苦日子吧,勝利哪有唾手可得的),已經完全失去信心的他只會哭哭啼啼(想像不到一個一次可以殘暴地坑殺20萬降卒的人居然也有如此柔弱的一面,不知是該可憐還是該嗤之以鼻),比最柔情的女人還柔情。

此刻的他,心中惦記的只有兩樣東西,那就是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大美人虞姬,以及他的寶馬烏騅馬,這是兩樣他平時須臾離不開的寵物。想到傷心處,項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詩深情款款地吟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也就是說到了最後,他最感嘆也最不甘心的是,自己貴為天下第一猛士,居然自己的女人也保護不了,這確實是有點悲哀,虞姬呀虞姬,怎麼安排你呀才妥善?枉我有能拔山的力量啊,蓋世英雄時運不濟呀什麼的,和劉邦遭遇不順時總是問其謀士「這可什麼辦」語氣相同人生追求卻相差十萬八千里,一個兒女情長一個天下為公,性質當然完全不同。

也許有人還會比較劉邦置父妻和兒女生死於不顧的狠毒事來說事,甚至於會發出「嫁人就要嫁項羽」的感慨,因為在危急關頭這項羽也太有人情味太招女孩喜愛了,這麼有情有義的男人打燈籠也難找也。

可惜項羽還是弄錯了自己的角色,這是在戰場上在政治圈子裡,他首先是一個政治人,一個軍事家,有很多人跟著他吃飯,性命也在他的手裡捏著,而他卻舍大家而顧小家,這是典型的小家子氣,他在最危急的關頭親自把自己的統帥角色和天下大業全毀掉了,還博得了後人的同情和掌聲,這是怎樣的一種本末倒置。果然如他的亞父范增所說,天下已定,小子不足與謀也,你就等著身敗名裂啦,沒有別的選擇。

那時候,項羽的軍營里,火把點起,酒宴升起,這最後的晚餐也太悲傷太催人淚下了。在生離死別之際,有情郎項羽深情地把美艷虞姬請出來,自己拔劍和她共舞起來,「虞姬呀虞姬,我可拿你怎麼辦啊?」難道益了劉邦這個沒當上皇帝就有八個老婆的小無賴不成?唱著唱著十分感性的項羽就一道道流下了不輕彈的男兒熱淚,淚如泉湧啊,為什麼要掉眼淚?是因為有情人要分別啦。

項羽唱了幾遍,大美人虞姬在一旁隨聲應和,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反正要誓死相隨的樣子,因為是英雄末路,所以這場「霸王別姬」的場面也變得十分的感人。看到小夫妻依依不捨的情景,項羽的左右侍者也都跟著淚流滿面,哭得稀里嘩啦的,沒有一個人能抬起頭來仰視主人的。

哭過之後,項羽便飛身上馬,帶領八百多精銳騎馬隨從後面,趁夜色突破重圍,向南衝出,飛奔而逃。天快亮的時候,唱了一夜楚歌疲憊不堪的漢軍才發覺項羽跑了,於是劉邦立即命令豐沛集團的主力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務必拿下他的人頭,絕對不能給他有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的機會,不然的話劉邦就有難了,這是不容置辯的。

項羽的烏騅馬跑得飛快,是匹著名的千里馬啊,當他渡過淮河時,他的八百騎兵部下仍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然後,劉邦這曾威風八面的項兄弟就特別倒霉,到達陰陵時居然迷了路,而且更加倒霉的是,他去問一個耕田農夫,農夫卻故意騙他說:「向左邊走就是。」項羽帶人向左疾馳,卻陷進了泥沼之中,才知道那老農夫騙了他們,氣得破口大罵,人倒霉的時候喝涼水也塞牙耶,這事劉邦碰到不比項羽少,包括彭城大敗的那次也是被項羽追到江邊差點淹死,要不是天公作美飛沙走石天昏地暗讓劉邦帶幾十騎僥倖逃脫,劉邦也早已被好兄弟亂刀砍死,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啊,是個十分嚴肅的命題。

就因為老農的機智,讓項羽耽擱了一點時間,因此漢兵能追上了他們。項羽只得拚命逃,帶著自己的騎兵向東到達東城時就只剩下二十八騎了。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兵強馬壯的樣子。

這回看到對手人腳齊整旌旗獵獵,連英雄無比的「萬人敵」項羽自己也估計再難以全身而退了,甚至於也可能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役了,於是早已視死如歸的他對身邊的騎兵說:「我項某人帶兵起義至今已經八年,身經七十多次征戰,阻擋我的所有敵人都被打垮,我攻擊誰誰就會兵敗如山倒,沒有不降服的,從來沒有嘗到過失敗的滋味(太順的人一遇到挫折最終也是自暴自棄的多,因為他的字典里沒有挫折二字也不想好好面對),因而能夠稱霸天下,號為霸王。然而如今終於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天不容我奈之若何。今天肯定是得決一死戰了,所以我們要打最後一場漂亮仗,我願意為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而且一定要勝它三回,給諸位衝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讓大家知道的確是上天要滅亡我,而不是我項羽沒本事不會打仗,非戰之罪也。」

話音未落,於是項羽把身邊的騎兵分成四隊,面朝四個方向衝殺。

其時,人數絕對佔優的漢軍把項羽他們圍個水泄不通,黑壓壓的一大片,這更加鼓起了學得「萬人敵」本事的項羽的殺敵慾望,他是一個遇強愈強的人,對手越強他越興奮,單兵作戰能力也更加能人品爆發。項羽對騎兵們說:「拿劍來,讓我們殺個痛快,看我怎麼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大喝一聲之後,項羽就命令自己的騎士四面驅馬飛馳而下,並約定一齊衝到山的東邊分三處集合。

於是項王騎上馬,一路高聲呼喊著沖了下去,狂野廝殺,漢軍哪擋得住天下第一猛將的強大攻擊力,紛紛像草木隨風倒伏一樣潰敗了,痛快淋漓之間即時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項羽果然也殺掉了一名漢將踐了約。這時,漢軍騎將赤泉侯楊喜在後面緊緊地追趕項羽,項羽惱怒地瞪大牛眼呵叱他,聲若巨雷,簡直是天雷滾滾也,赤泉侯驚慌失措地連人帶馬嚇得倒退了好幾里,再也組織不起有效的進攻,神奇啊。

趁著漢軍慌亂之間,項羽與他的騎兵按約定在三處會合了。敗退的漢軍不知項羽跑到了哪裡,就把部隊也分為三路,再次包抄上來。看到漢軍又緊逼上來,正逞個人英雄主義殺得性起的項羽又驅馬沖了上去,電光火石之間砍殺了一名漢軍都尉,同時又斬殺了百八十人,楚軍騎兵再聚集時,發現自己僅僅折了兩個人,這當然是很了不起的戰績。於是項羽躊躇滿志地問自己的騎兵們說:「怎麼樣?哥們,我沒說錯吧?」他的隨從都十分敬佩地說:「正像大王說的那樣,欽敬欽敬,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不絕也。」

當然,如果純粹從打仗的角度來說,項羽也絕對是當時的一等一高手,無人能出其右,名符其實的楚漢第一猛將也。

(2)「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那麼,為什麼如此會打仗的他還是輸給了根本不能和他處於同一量級的劉邦呢(就是劉邦的第一猛將和心腹樊噲也不是他的對手啊)?這個就牽涉到了政治角色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

從項羽和劉邦兩人的人生牌面來說,劉邦基本上沒有哪一手是好過他的。那麼,項羽為什麼卻敗給劉邦了呢?這當然不是劉邦出老千(當然打仗嘛基本的計謀還是要有的),這個問題就應該在項羽的身上找,其實項羽最錯的地方就錯在這裡,他總是搞不清自己的身份,然後又經常犯迷糊搞不清狀況。在他該大方時他卻小氣,比如分封事宜;在他該有所決斷時他又過於婆婆媽媽,把原則當瑣事甚至於當交換籌碼,這個說得夠多的了。

而在這一方面,劉邦正好相反,劉邦雖然打架單挑的能力也不是很弱,但老劉還是斬釘截鐵拒絕了項羽下的戰書,統帥打架那不是笑掉人們大牙啊,這麼沒身份沒謀略的事你項羽也好意思提出來,也說明你在政治上根本不成熟,甚至於太孩子氣不開竅,而劉邦的真本事正是知人善任,該誰幹些什麼能幹什麼,他心知肚明一清二楚,誰也不想騙他,幹起來也不會那麼沒章法沒那麼累,在這種遵循「叢林法則」的弱肉強食世界,有時候強並不只是指有一身蠻力有令大姑娘為之眼前一亮的胸肌腹肌,還要食腦,明白不?

再說了,會殺人,會騎馬,會射箭,只不過是一個好士兵應該做到的功課而已,即使是能在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也只不過是有做將領潛力的傑出士兵而已,離領袖人物或統帥的標準還差十萬八千里呢!

真正的統帥決不是貪圖一時的快意恩仇,而是綜觀全局的平衡能力,甚至於在極其不利的環境中有力挽狂瀾反敗為勝的魄力和勇氣,而不僅僅是圖一時的痛快和淺薄的炫耀。此外,在挫折和逆境面前,一個統帥必須是沉著應戰,鎮定自若,尋找轉機,而不是一覽無餘地表現出心浮氣躁,毫無章法,遇事只知道哭,那和婦人之仁沒有什麼區別,政治也只能讓你走開,也就是說取消了你的參賽資格。

而項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肯過江東,連最後的政治翻盤機會也自動放棄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項羽的目光短淺,註定幹不了大事,至少不會將革命進行到底。

橫衝直撞地戰到最後,這時候跑到烏江邊的,也只剩下他這個有千里馬坐騎的孤家寡人和一小撮騎兵隨從了,英雄末路的格式基本上也幾乎都是這個樣子了,好可憐,想當年千軍萬馬英氣勃發的項大王落到這步田地,想起來還真是讓人有一種想哭的衝動,如果你不夠狠,最後哭的可能也就是你自己。

其實,項羽那時是落魄了點,還不至於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果他聽從那個亭長(哈,劉邦也是傑出亭長,果然也是有眼光的人)勸告的話,或許又有人生之另一洞天也。

那時候,項羽在江邊躊躇,正在考慮要不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好駕著一隻船等在那裡要接他,他滿懷信心地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但土地縱橫一千里,民眾亦有幾十萬,以你這種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只要振臂一呼,也足夠你在江東繼續稱王啦。所以,我希望大王快快渡江。反正現在烏江上也就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即使追擊致此,因為沒船當然也沒法渡江,也只能望江興嘆啦。」

「謝謝亭長好意,算了吧,不是我不能打仗,而是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江幹什麼!想當初,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雄赳赳氣昂昂地渡江西征,打遍天下無敵手,如今卻輸得一敗塗地,只有我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鄉親憐愛我讓我繼續做王,我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啊,即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心中難道無愧乎?」早已沒有雄心壯志並視死如歸的項王笑了笑說道。

總之,在最後關頭,在還有一線希望進行政治翻盤的情況下,短視項羽不是如何盤算著要進行人生翻盤,而是要保留自己的英雄本色,一個天塌下來也不怕的堂堂正正男子漢大丈夫的光輝形象,甚至於連劉邦都有點敬佩他了,卻絕對不會學他此種不成熟的政治人角色,那是失敗者的自我安慰而已。

「我知道亭長您是位有德行的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烏騅馬征戰了五年,曾經日行千里,快如閃電,所向無敵,我不忍心把它殺掉,就送給您吧,您要好好幫我照顧它呵。」項羽又對亭長傷感地說。

然後項羽命令隨從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漢追兵作最後博殺。一陣歇斯底里的猛打猛衝之後,光項羽一個人就獨家殺掉漢軍幾百人,簡直就是砍瓜切菜那麼容易,殺人惡魔現世般的,當然刀劍沒長眼睛,項羽身上也被漢軍砍了十幾處,傷得不輕。正在有點支撐不住的時刻,項羽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就驚奇地說:「你不是我的老相識嗎?」呂馬童這時面對項羽,正好打了個對臉兒,於是有意指給旁邊的王翳介紹說:「這就是項王。」

「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買我的人頭,原來我的腦袋這麼值錢,看在是老相識的份上,不如我就把這個大紅包送給你吧!也算是一種順水人情了」項羽豪氣地說。

說完,猛項羽便揮劍自刎而死,留給後世的可能永遠是景仰和同情,連他的死對頭劉邦都被感動得淚水嘩啦啦的。

眼疾手快的王翳首先搶得項羽的頭,其他騎兵奔跑向前互相踐踏爭搶項羽的軀體以便立功受獎,甚至於因為相爭而使漢軍自相殘殺死了幾十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性的弱點啊。

最後,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爭得項羽的一部分肢體,五馬分屍的悲壯樣。然後這五個人把所得肢體拼合在一起,正好是項羽的全身。因此劉邦只好把項羽的土地分成五塊,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算是兌現了自己的封賞諾言,牙齒當金使。

項羽死後,楚地全都投降了漢王劉邦,魯縣起先不降服,劉邦原先是想血洗魯城的,但劉邦平生又最敬佩恪守禮義的忠勇之士,看到他們為君主守節,於是心生一計就拿著項羽的頭給魯人看,魯地父老鄉親最終也歸順了。對於劉邦的曾經的好兄弟和事業的死對頭項羽,原本劉邦就有一種敬仰,他也曾三番五次放過劉邦,他們倆確實都是亂世的英雄,英雄當然都重英雄,所以劉邦也就主張厚葬他,還給他親自發喪,痛哭弔唁了一通後才離去,如果要說流淚的價值,這個可能才是真正的英雄淚吧,你們說呢?

因為當初倆人的共主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等項羽死了之後,魯國又最後投降,所以劉邦就以魯公這一封號把項羽安葬在谷城。至於項氏各宗族,劉邦也都不加殺戮,天下人也知道劉邦是出了名寬厚仁愛的,甚至於重視民心多於重視家人,從這你就知道劉邦分一杯父親的肉湯的良苦用心了,而不是什麼別人所說的寡廉鮮恥。

其實看似沒有什麼大本事的劉邦能得天下當然有他的理由,這世上沒有多少幸運兒可說,那只是騙不努力的人的成人童話而已,你以為如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而且,劉邦不僅不殺項羽家人,對於有恩於劉邦的還大加封賞,封項伯(「鴻門宴」上立大功也)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屬於項氏,劉邦還給他們賜姓劉,以示親熱和重視。劉邦在關鍵時刻可能因為政治利益心狠手辣,不過劉邦絕對不是鐵石心腸的人,不然的話也沒有豐沛集糰子弟的誓死相隨了。

而反觀劉邦的好兄弟,也就是據說和舜的眼睛一樣有雙瞳子的項羽,他趁秦末大亂之勢驟起於草莽,只用三年時間,就率領諸侯滅掉了暴秦,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卻又莫名其妙地掛掉了,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就因為他此中犯了很多原則性的錯誤,才不能讓他的勢力保持長久。比如項羽捨棄高屋建瓴的關中之地,懷念家鄉,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坑殺將士,斥諸武力,殘暴異常,而又埋怨諸侯王背叛自己,到死的那一刻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而是一個勁哭著說:「上天要滅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這個也太他娘的荒謬透頂啦(我這樣的粗人還真想罵他幾句最毒的話),不敗落都幾難也,所以說做事必須要分清主次,不能把原則當兒戲,放棄主幹而糾纏枝枝葉葉的事,那樣也只能得不償失也。

反正,在四面楚歌響起的時候,就決定了項羽這個蓋世英雄的悲劇,就因為他這個統帥是那麼的沉不住氣那麼的驚慌失措,這當然不是一個好兆頭。回溯那時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誰靈機一動帶頭唱起了楚歌,在深夜裡還顯得特別嘹亮。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歌聲響起,致使楚軍士卒立馬厭戰思鄉,軍心頓時瓦解(不禁也想起了劉邦在南鄭的日子),毫無戰意了,而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時,曾經英雄蓋世的項羽也不禁又兒女情長起來,大為吃驚,低聲和左右嘀咕道:「難道漢軍已經完全攻取楚地了嗎?不然的話怎麼楚人這麼多呢?」這個當然已經完全泄氣,只能跟著感覺走,能殺多少就殺多少漢兵,敗局已定。

總之,四面楚歌悠然響起的時候,本來還想負隅頑抗的項羽以為漢軍已經盡得楚本土之地,於是心理崩潰意志瓦解,這個對心高氣傲的項羽打擊實在是太大了,連最後的堅持勇氣也整沒了,於是連夜帶八百精銳奇兵遁走,乘夜色突圍向南飛馳。項羽一走,群龍無首的楚軍也只能四處潰散。劉邦急派騎將灌嬰追殺項羽,遂殺項羽於東城,楚軍被斬首八萬,幾乎是項羽的所有老底,這才平定了楚國,劉邦也順理成章成了歷史上第一位草根天子。

當然,劉邦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從一個沒有多少政治背景的草根出身到打下大漢江山,絕對有其的歷史必然性,夠我們體味一輩子的了,成功當然可以複製,成功的要素卻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和能簡單複製的,不然的話草根天子就不會那麼稀缺了,嘿嘿。


推薦閱讀:

京劇劇本 《霸王別姬》
陳凱歌后來的電影哪一部更接近《霸王別姬》?
《阿飛正傳》讓你更懂張國榮的不只有《霸王別姬》,還有它
電影《霸王別姬》如何展現了歷史對文化的衝擊?

TAG:項羽 | 保護 | 霸王別姬 | 虞姬 | 天下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