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 「中國好聲音」還能火多久

媒體,沒有新舊之別,只有強弱不同。

第三季「中國好聲音」導師團成員齊秦、汪峰、那英、楊坤和嘉賓莫文蔚(左二)

2014年9月10日,在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巔峰之夜鑽石廣告位的招標會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競價,某化妝品牌最終以一分鐘1070萬元的價格,創下了中國電視最貴的單條廣告的紀錄。「中國好聲音」開播至此,創造了一個至今難以企及的商業神話:最初一條15秒廣告10萬元都賣不出去,而第一季總決賽時已達到96萬元一條;到了第二季總決賽時,15秒一條的廣告賣到了380多萬元;到了第三季,這一數字又達到每分鐘1070萬元的天價。在電視等傳統媒體被普遍唱衰的背景下,這樣一個連續上演了三年的電視產品,對廣告吸納能力仍然如此強大,其背後很多因素值得深入思考。

當然商業數字只是觀察這個節目的一個維度,而並非是判斷其品質的全部依據。今年7月,「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在重重疑慮中拉開帷幕,而第一期收視4.204再次刷新了電視綜藝首播收視紀錄。截至9月19日,四位導師組16進4的考核全部結束,10期節目的收視率也一直穩居在4個點以上,那英戰隊更是創下4.768的收視新高。對一個已經進入第三季播出的節目來說,這樣的數據已讓製作方甚為欣慰。電視表現和市場吸納能力表現一樣好。「從電視人角度講,今年大家熱炒新媒體挑戰,傳統媒體的衰落,可是『好聲音』的表現再次證明,只要有好的產品,傳統媒體依然能夠屹立不倒。」

返璞歸真

「坦率地說,在籌備第三季時,我們確實對它的影響力和收視率有過擔憂。」回想起2014年要進入第三季播出的「中國好聲音」,浙江衛視頻道總監夏陳安坦陳。

這種擔憂首先來自導師陣容。回首「好聲音」第一季,節目組成功地拉動劉歡、那英這兩位內地樂壇上的重量級人物出場,與楊坤、庾澄慶形成亦莊亦諧、亦「敵」亦友的良好互動,最終構成了節目成功的一個重要砝碼。「第一季好聲音的幾位導師,他們身上的光芒是遠遠蓋過草根學員的;第二季換成汪峰和張惠妹,他們也屬於不光在音樂上很有才華,個性包括自己場外的話題也很受媒體追捧。所以第一季、第二季確實導師的關注度會超過學員。」浙江衛視品牌主管許繼鋒說。

到了第三季,考慮到挑剔的觀眾們對節目的新鮮感有所下降,節目組的初衷是「希望在導師這塊能夠彌補一下」。可是沒有想到,導師環節卻出現了一些小波折。節目製作方先是公布了導師羅大佑,而且羅大佑已經開始錄製,但後來出現一些變故而無法參加。最終換上了恰好有檔期的齊秦。在一些人眼裡,第三季導師陣容構成的關注度與以往有些許落差。所以這一季「好聲音」究竟會獲得什麼樣的回饋,也是之前節目製作方有些忐忑不安的。

「可能大家一開始不太看好這樣一個新的導師陣容,但我和金磊都很踏實。這一季導師的風格簡而概之,就是不搶學生風頭。當然觀眾會希望我們的導師更加大牌一些,但是事實上,它是一個雙刃劍,越大牌的導師,越容易掩蓋台上草根學員的光芒。當大家的關注度都在四位導師身上,就有悖於我們做這個節目的大方向。我們還是希望這是一個能讓默默無聞的人找到實現自己夢想的舞台,而不僅僅是注意力僅集中於四位導師的秀場。」浙江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陳偉說。

有意思的是,「好聲音」第二季的錄製後期,因為汪峰與章子怡戀情的曝光,而引來很多八卦記者的追蹤,這個「副產品」無意之中推高了「好聲音」的受關注度。通常以為,作為製作方,至少會樂見這樣的結果。但恰恰相反。「我們更擔心的是,在公眾眼裡,大家覺得『好聲音』跟其他選秀節目一樣,也是靠緋聞炒作、靠場外元素的介入而導致的一種網路指數的推高。」許繼鋒說,「不管是哪一種音樂節目或是電視選秀,它的實質是塑造明星以外的明星,我們肯定不是為了塑造汪峰或劉歡而做『中國好聲音』,所以導師的關注度、光芒蓋過學員不是一件好事。」在他看來,在第三季里,導師元素在整個「好聲音」成功要素裡面的比重慢慢回到一個「相對比較正常」的狀態。

「第三季我們在導師陣容上做了微調,楊坤回歸,齊秦全新加入。導師的變化帶來了新的音樂觀點和主張。而且導師陣容調整之後,他們之間的配合更默契,整場氣氛也非常溫暖。」「中國好聲音」的節目製作方上海燦星公司總裁田明在接受採訪時說。因為這是一個類似於現場真人秀的節目,整個錄製過程中導師之間的合作與互動的氛圍亦很重要。「好的氛圍出來的東西不一樣。」田明說。

在他看來,「好聲音」區別於其他節目的一個特質,也在於導師們在音樂上的創作含量。特別是每個戰隊的「決戰」階段,導師們都要親自參與學員們的選歌、編曲,指導他們的演唱等等。「像那英,那幾天真是通宵沒休息,和學員們深度交流。周深、李維廣獲好評的《貝加爾湖畔》就花了她很多心思,她反覆聽,不斷完善,就是因為導師傾注了很多心血,很多作品才立得住。所以『好聲音』不是簡單地翻唱以往的經典。」錄製「好聲音」時,四位導師都連續熬了好幾晚,田明對導師們的投入深有體會。也正因為如此,導師們才會在學員不得不離開這個舞台時經常情緒難以自抑。田明說,像汪峰淚灑王卓和帕爾哈提的那場,「他是真的動了感情的」。

除了導師之外,這一季的學員整體風格也有不少調整。回顧第二季的得失,陳偉坦率地說,因為第一季幾個人氣學員,比如吳莫愁、吉克雋逸等等,其身上的特徵太過強烈,所以第二季的時候,導演們都希望能夠找到類似「特別有特點、特別有標識性的聲音」。「其實在第二季的後半部分,我和金磊就已經在檢討這個問題,走得有點偏——我們太想要那些有特點的人、太想選那種很特別的歌,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講,是我們的打法太刁了。如果整季當中,有一兩個刁鑽的招式的時候,大家會覺得挺新鮮的,但是一整季,招招都刁,那就可能會有方向性的問題了。所以在第三季的時候,我們回歸這個節目原本該去豐富的這樣一個層面。把各種各樣的、不同類別的、不同層面的好聲音找來,有刁的,也有特別不刁的。」比如周深肯定就是「刁」的代表,而陳冰那樣的美女歌手則是「不刁的」。

「這樣調整了以後,我們反而讓節目恢復到它本該有的音樂的豐富性、唱法的豐富性、音色的豐富性等等。選歌上也是一樣,今年的選歌更多還是回歸經典的作品,進行改編,進行致敬,也沒有去年那麼多刁鑽的作品。今年是返璞歸真的一年,事實證明今年比去年的反響更好一些。」陳偉說。

第二季里,有不少像姚貝娜、「阿里郎」的主唱等原來在音樂上已經嶄露頭角的一些藝人出現在「好聲音」的舞台上,一度引起不少質疑。這些所謂的「回鍋肉」對草根學員也意味著一種不公平。「我們後來跟燦星達成共識,就是給更年輕的、更獨特的或者說更具有平民色彩的人群開放,所以今年的一些學員都是『90後』、『95後』,很多都是大學生甚至還沒有畢業,其中不少是沒有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選手,網上戲稱他們為『小鮮肉』。讓我們欣喜的是,他們仍能表現很好。有些小孩確實有音樂才華,甚至他們未來所能形成的人生格局都將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許繼鋒說。

那英戰隊里的美女學員陳冰人氣很旺

「其實第二季我們有點用力過猛,因為總想超越第一季。」夏陳安打趣道。預審第一集之後,夏陳安原來懸著的一顆心就放了下來。「第三季節目如果說內容上有調整,那就是回歸經典,返璞歸真,這樣的效果反而更好。」節目播出之後,很多朋友來找夏陳安來索要錄製現場的觀眾票。「要票的比第二季的時候要多,我就知道,第三季超過了第二季的水平。」

「舊」媒體與新媒體

在互聯網浪潮席捲各行業的當下,「中國好聲音」的成功,於電視人來說還有另外一重意義,在浙江衛視看來,其意義甚至遠超於同行業競爭的格局。

「目前浙江衛視並沒有在新媒體上過多布局。我們在走中間路線,一部分版權賣給網站,一部分資源留下來給集團的視頻網站。我一直認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做新媒體不可能那麼專業,但我們可以運用新媒體的語言、思維方式去運作傳統媒體,比如說體驗,比如說跨界、創新、共享,這些都是可以借用新媒體的東西。」夏陳安說。

在2012年第一季時,「好聲音」的網路版權只賣了1000多萬元,幾乎是將視頻資源無償提供給所有的網路平台。與之相對應的是,第一季「中國好聲音」在網路平台上也達到了相當良好的傳播效果。許繼鋒還記得,他當時得到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中國好聲音』的百度指數是100多萬,而在電視綜藝節目中,從第2名到第50名加起來還不到100萬。也就是說,『中國好聲音』不但獨佔鰲頭,而且還超出前50強的總和。」第二季,搜狐用一個億拿下了「好聲音」的獨家網路版權,而它們又靠「好聲音」凈賺一個億。「一個簡單的產品在一個夏天實現100%的投資收益,這樣好的項目現在可能還不多吧。」在這樣誘人的收益面前,到了第三季,「好聲音」的網路版權到了更加炙手可熱的程度。包括原有合作方搜狐在內,幾乎所有的網路媒體都投入到這一輪的競爭中。最終騰訊以2.5億元的價格買下了獨家版權。雖然還不到最終結算的時候,但騰訊的盈利也是可以確認之事。「好聲音」在新媒體的商業價值又翻了一倍。

「我們節目主流觀眾的收視習慣正在發生一個歷史性的變化。」田明說,燦星得到的數據顯示,如今,很多「好聲音」的受眾是依靠網路收看節目的。「互聯網有兩大優勢。一、它可以實現互動功能;二、它不是線性傳播,有充足的傳播空間,這一點電視媒介實現不了。所以我們配合新媒體開發了很多衍生產品,效果也非常好。」田明說。新媒體的開發和利用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平均一集有380多萬人同時在線,最高一集有400多萬人,而觀眾的反饋又會馬上被節目製作方注意並採納,做出相應調整。

許繼鋒說,「好聲音」第一季時,雖然「90後」吳莫愁橫空出世,但大家都還沒有意識到「90後」作為一個新的人群的到來。「到了第三季,從陳永馨、李文琦這些『90後』甚至『95後』小天后的出現,讓大家意識到,這個人群是真的到來了。他們跟『80後』不一樣,更樂觀,顛覆性也更強一點。『90後』作為一個整體人群,他們的這種青春朝氣,對音樂的全新演繹和表達,他們所具有的這種新的氣質,更令人欣喜。」許繼鋒說。從另外一方面講,「90後」也成為「好聲音」新的受眾群體。

「現在的『90後』是在新的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理念是『必須得讓我玩起來,玩起來我就開心』,所以今年我們與網路平台的合作設計了很多互動節目,它們更加吸引基於社交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生存和長大的這一代年輕的人。」陳偉說。因為今年設計了移動網路互動小遊戲,所以這一季的「好聲音」播出時,發生過好幾次騰訊的伺服器「掛掉」的事情。「他們那麼一個大平台,伺服器不止一次地宕機,就是說明『好聲音』節目同時的參與量有多大。想一想,每一次都是300多萬同時在參與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而且只基於微信平台『搖一搖』功能的玩和分享,這其實證明了『好聲音』作為一檔產品,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的影響力是龐大的。今年看似是我們主動去接近這個傳播渠道,而事實上是我們去主動接近這個人群——你是喜歡用家裡的機頂盒、所謂的DVD模式來收看,還是喜歡用APP模式還是OTT模式,用任何模式都可以參與進來,玩得很開心就行了。所以年輕的一代會慢慢地被吸引過來。」

「最近一兩年,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和挑戰,讓大家一度覺得電視的好日子可能快過完了。」許繼鋒說,「可是從『好聲音』在網路的受追捧程度上看,所謂的新媒體,它寄生在電視內容上這種屬性越來越清晰。網路對於電視內容的寄生性和高度依賴性,從『好聲音』跟網路平台的關係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對電視是充滿信心的。」

強媒體與弱媒體

「『中國好聲音』每年都是被唱衰的。第一季找不到贊助商,險些裸奔;第二季,大家覺得像劉歡這樣的大腕都離開了,不可能再創奇蹟,但是第二季不管是在經營上還是收視率上,都有新的突破。到了今年,大家又在說:可能到了第三季就不行了。但是到目前為止,『好聲音』的廣告仍然在高位增長。」浙江衛視品牌主管許繼鋒說起來,滿是自豪之情。

「中國好聲音」對浙江衛視的品牌和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反過來講,如果把「寶」都押在這一個節目上,風險是不是過大?對於這個問題,夏陳安打趣說:「現在流行大數據,我用收視率這個小數據來解釋一下。今年,全國30多家省級衛視中,能夠做齣節目收視率超過1%的衛視不超過五家。在這五家衛視中,有的只有一個節目收視率超過1%,有的只有兩三檔,我們浙江衛視有六檔,算是最多的。也就是說,即使沒有『中國好聲音』,浙江衛視還有整齊而且優質的節目品牌矩陣。比如,今年推的『爸爸回來了』、『十二道鋒味』,第四季度要上檔的『奔跑吧兄弟』,明年一季度還要推『中國好演員』。因為『中國好聲音』是目前國內最頂尖的節目,大家注意力都放在它上面了。」

對浙江衛視來說,「好聲音」也是其發展歷程中頗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場「戰役」。「其實在接下『中國好聲音』時,我內心已經準備好了軍令狀:如果這個節目不成功,我這個總監也就不準備再幹了。因為,我們和燦星公司聯合製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雖然現在看來,這樣的合作模式順理成章,但是在兩年前,這種合作方式前所未有,具有較大風險——電視台從來沒有通過『對賭』和社會公司進行廣告分成。」對於這一點,燦星總裁田明也稱讚有加:「浙江衛視有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很多節目不是他們自製的,但是他們在探索全新的合作模式上,是最有魄力的。」

浙江衛視頻道總監夏陳安

「制播分離喊了那麼多年,可是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徹徹底底的制播分離。在前『好聲音』時代,大家所理解的就是委託製作,OEM模式。作為體制內的製作團隊來講,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也給自己做了一次顛覆,顛覆了我們的飯碗,也顛覆了這個行業一直以來的製作傳統。當這個節目成功以後,所有電視台都知道原來可以這樣玩,只要對於我們的國有資產是保持增值的,我就可以來跟民營資本、跟社會公司來進行這樣一種商業模式。」所以在陳偉看來,「好聲音」開創的這種商業模式,將對目前的電視格局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中國好聲音」的造星能力有目共睹。田明說,第一季結束之後,燦星公司專門成立了「夢想強音」公司,從事「好聲音」後續的產業開發工作。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夢想強音」發展成為估值20多億元的音樂文化演出公司。「『好聲音』還能火多久,不取決於客觀的生存環境,而取決於我們對好節目的觀念能堅守多久。」對此,田明非常自信。「『好聲音』這檔節目整體拉高了中國音樂類電視節目的製作標準。在我們之前,沒有請現場樂隊的先例,沒有演唱會級別的音響,『好聲音』開始之後,國內電視台紛紛提高了這個標準,去年樂隊都很難找,就是因為各台都開始做。」田明說。作為老牌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燦星以往推出的不少節目,都曾有過被一擁而上模仿的經歷。可是在田明看來,這種模仿並不可怕,在這種不規範的競爭環境中,真正能立於不敗之地的,還是節目本身的品質。

「『好聲音』的節目魅力在於極致,它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現在最頂尖的,同時環環相扣,還起了『化學反應』。」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總結。從技術環節上如何保證節目的品質?「很簡單:永遠只做加法,永遠只用笨辦法。」陳偉很放慢語速,幾乎是一字一字地說出自己的答案。他舉例說,比如說調音台,在國外只需用5張,而「中國好聲音」團隊則用了8張調音台。「你知道一張調音台就可以做一台節目了,其他節目最多用兩張調音台就可以完成,我們要用七八張,不是我們鋪張浪費,是我們關注到每一個細節。我必須把分工分得更細,讓每一塊都得到保證。只用笨辦法,不投機取巧,因為我們要做的是精品,我們願意在這裡投入精力,我們也相信用笨辦法做出來的還是有回報的,這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

陳偉詳細解釋說:「對於這個音樂節目,我們用對於音樂最高的配置和最笨的方案來去對付它。可以這樣說,我們的標準是世界上最高的標準,連歐洲音樂大賽都沒有這樣。比如音樂採樣頻率,別人是64K,我們是96K。96K是什麼概念?就是它的採樣設備已經是音頻設備中的勞斯萊斯,全世界很少有設備能做到,也很少有場合能用到這樣的標準。對普通觀眾來說,你也許不知道它好在哪裡,但是你已經感覺到了。每一個環節都是最高的配置。」

不過像每一種藝術都會有遺憾一樣,陳偉也坦率地道出他的小心結。他說,相比於前二季,「今年導師在前面選人選得太興奮了」,其實後面還有很多選手,可是名額已經快被用完。作為彌補,後來就開始加名額。這樣一來,看似只是多了幾個人,但對節目的整體篇幅有很大影響。因為總局對大的篇幅和單期的篇幅都有限定,在時間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分配到每一位選手上的時間就會被壓縮,「這一季選手的個性展示、音樂的展示會有比較大的束縛」。陳偉說,現場錄製的時候,無論是講自身經歷,還是講夢想,有很多選手都有非常感人或者非常精彩又自然的片斷。但是到剪輯的時候,卻不得不捨棄。而在第二季,畢夏與鍾偉強對決的段落,就用去了整整17分半的時長篇幅,只做這兩個人的情感、故事和這個過程。「全世界都沒有這麼長的篇幅,因為這個段落太感人了!太棒了!如果把它剪了,簡直就是暴殄天物。今年就算出現和鍾偉強、畢夏一模一樣的東西,我們都擠不出這個篇幅來。這其實是很大的遺憾。」

「中國好聲音」製作之初,浙江衛視與燦星製作簽了3年的合同。如今第三季已接近尾聲,浙江衛視與燦星能否繼續攜手也令人關注。而無論是代表浙江衛視的夏陳安還是代表燦星的田明,都明確無疑地表示,他們還會長期續約下去。「燦星公司的製作實力在社會民營公司裡面是最強的,他們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團隊精神。燦星也願意選擇和我們合作。燦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浙江衛視這個平台的營銷、對客戶的吸引力;我們利用燦星在音樂資源上對音樂文化上的理解,甚至包括在製作上的,他們具有的上海人工藝上的精細。所以我們的合作將會繼續下去。」夏陳安表示。

第三季「中國好聲音」16強學員在節目錄製現場

就在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熱播之即,浙江衛視也剛剛過了自己的6周年紀念。回顧起來,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難免感慨一番。2007年,當夏陳安剛上任時,浙江衛視在省級衛視的排名是第九,前面是四川衛視,後面是河南衛視。當時夏陳安形象地打了個比喻:「打麻將都排不到前兩桌,基本上在第三桌打。」而短短几年,浙江衛視在業界的地位有了大幅提升。浙江衛視的廣告收入也從6年前的9億元,躍升到去年的45億元。

如果說幾年前的浙江衛視還是一個挑戰者的姿態,到現在也要經受被別人挑戰江湖地位,夏陳安坦陳「壓力當然很大」。「你剛做出一個新節目,馬上人家就會在兩個月內推出一個同類的節目,甚至名字也被人家用了。」他說,比如浙江衛視在第四季要推出與韓國聯合製作研發的「奔跑吧兄弟」(Running Man),我們剛一宣布,就有好幾個台也要推類似的節目。他轉而又說:「我相信,每個衛視在發展時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不過,在『中國藍』的這六年,讓我多少有些欣慰的,還是浙江衛視這個品牌的增值。聽說很多人也把『中國好聲音』和浙江衛視當成浙商的另一個品牌。」

「現在有媒體朋友說,省級衛視進入了『江湖時代』(浙江衛視VS湖南衛視)。」夏陳安說,就在幾天前他還遇到電視劇公司的一位客戶,他說,只要在浙江衛視和湖南衛視播過的電視劇,再賣給視頻網站,價格可以翻一倍以上。這樣的信息無疑給了夏陳安很大的信心,尤其是在電視作為傳統媒體不被看好的當下。「前一段時間,我在客戶會上交流時說:『未來總在想像之外!』——未來的東西你想不到,今天報紙刊物遇到的困境,過去怎麼會想到呢,現在都靠手機獲取信息;過去怎麼會想到電視遇到這麼大的挑戰?未來不見得就是傳統媒體的衰亡。還是那句話,沒有新媒體與舊媒體,只有強媒體與弱媒體。我們當然要做更強的媒體。」


推薦閱讀:

我要大聲說話
《不冷笑話》第671期:第四季中國好聲音搶先看!!
《入中論》講記 聲音七
三星電視沒聲音、聲音不清晰的解決辦法

TAG:中國 | 聲音 | 熱點 | 好聲音 | 中國好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