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講解十八(凈空法師主講)

《太上感應篇》講解十八(凈空法師主講)
雙擊自動滾屏 發布者:管理員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應篇﹝第一三六集﹞

香港 / 檔名:19-12-136

諸位同學,大家好!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彙編》裡面引用了元朝天如禪師的一段開示,這段開示的文很長,意思是說古人有一首偈,說的是「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這首偈是高度警策修行人的,這些話也是所謂的老生常談,哪個不知道?哪個不會說?禪師說得很好,「現前諸大德,多是下手做功夫來的」,就像前面所說的,宋朝時候曹翰,前世在唐朝時候聽法師講一次經,佛家講一座就是一次,聽完之後他很歡喜,打齋供眾,就種這麼一點善,使他好幾世都能夠不失人身,都能夠生活得很好,到宋朝時候做到了將軍。由此可知,現前世間富貴之人,必定是過去生中曾經修過真實的福報。真實福報機緣難逢,有時候機緣遇到了,不知道去修福,實在是可惜。尤其是修行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相信佛的話是真實的,都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布施供養、聞法修行,如果沒有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在如今五濁惡世,你怎麼可能得人身、聞正法,這個緣太希有了。古德的讚歎,「無量劫來,希有難逢」,這個話並不過分,說的是大實話。

可是我們也沒有在意,為什麼我們修行功夫依舊不得力,原因就是在沒有徹底放下。雖然天天做功夫,天天修學,過在哪裡?過在不精進,不勇猛,不堅定,不長久,沒有長遠心。不能說你不發心,可是心發了之後很容易退失,我們的毛病就出在這個地方。過知不知道?知道,知道不能改。善知不知道?知道,知道不肯為。為什麼知道你不肯去干?這我們也常說,這個事情我在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幾歲,曾經提出來跟章嘉大師請教過。章嘉大師告訴我,知的不徹底。我想想很對,他老人家告訴我,佛家的教學是「知難行易」,這個話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知」,真的是太難了,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希望大家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明白這個道理。「行」,實在講一念之間,那個念頭一轉,即身成佛。世尊給我們做示範,我們看到善財一生成就,《法華經》上龍女八歲成佛,說明「行」不難。你為什麼不肯行?是你知道的不透徹,你是一知半解。果然知道透徹了、明了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真正明白人,徹底放下,永恆不變。佛在經上讚歎,這種人是真實丈夫,大丈夫!真正的所謂英雄豪傑。

可是我們細心觀察,這個世間修行人,幾個人能夠保持始終不變?天如禪師說得好,十個人裡頭就有五雙都會退失道心。他說退失道心是什麼緣故?有退失的因緣。「因」就是剛才說的,他對於宇宙人生道理、事實真相,沒有真正明了,這是因;「緣」是內有貪瞋痴的煩惱,自私自利,外面有五欲六塵的誘惑,這都是緣。內緣外緣都不善,他怎麼會不退轉?禪師在此地跟我們講的緣,他說了三種,也都是實實在在的事相。他說第一個「為身口所累」,為了要吃得好一點,要過舒服的日子,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的享受,追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為這個所累,這在家出家都在其中。第二個說在家人,他有家親眷屬,「為眷屬所累」,他要養家活口,「為家計所累」。出家之後是應當一切捨棄,可惜的是身出家了,心沒出家,依舊沒有把名聞利養放下,成天在名利中做活計,於是退失了道心。這些煩惱習氣「累殺天下人」,「忙了一世,鬧了一世,苦了一世」,可惜「空過了一世」。又何況在一生當中,「起了無量貪瞋痴,造了無量大小惡業」,惡業都有果報,果報在三途,「三途八難苦海之中,生死輪迴,受了無量苦惱,不得解脫。」

佛為我們講經說法,祖師大德苦口婆心的勸誨,只是始終不曾清醒過來。這又是什麼原因?我們曾經細心去思惟,去尋找,這個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將所學的落實。如果能夠有一分落實,就有一分受用;有兩分落實,就有兩分受用。所以世尊在經論當中,無數次的提醒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一句話就是落實。你聽了,聽明白沒有?沒有完全聽明白,明白一句兩句,行!你把你明白的這一兩句落實,你就得受用。所以不必完全明了,完全明了不可能,明白個一句兩句,人人都做得到的。換句話說,如何把你明了的去做到,這叫實學,這是功夫,這是真實受用。常常聽,每天能夠明白一句兩句,這樣累積個三年五載,這個人就開悟了。我們也常常聽經,不只三年五載,我們也相當明了,為什麼不開悟?悟門被煩惱堵塞了,悟門被自私自利蒙蔽了,還是沒有落實。我一天聽懂一句,我把這一句做到,明天又懂一句,我又把這一句做到,這樣的人才會開悟。聽懂了,不能夠落實,不能做到,跟聽不懂沒有兩樣,跟不信佛也沒有兩樣。縱然你會講,你會講有什麼用?記問之學,聽別人講的。記問之學就是不能落實;能落實,這個記問就變成實學了。這個當中的差別,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

佛在經上說得好,但是這個話不好懂,佛說我們的身體、眷屬、家庭,擴大到世界,都不是自己,所以佛教給我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為什麼?因為它是虛妄的,身心世界是虛妄的,這個道理太深了。佛要把這樁事情說清楚、說明白,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般若,二十二年般若的總綱領是什麼?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幾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真正懂得、真正明白了,你自然放下了,就放得很徹底,放得很究竟,你的自己就找到了。自己是什麼?真如自性;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要不能把身心世界一起放下,你就永遠見不到自性,自性就是被這些東西障礙住了,被這些東西蒙蔽了。

《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有為法裡面包含百法裡面前面四法,第一個是心法,所以心要放下。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阿賴耶,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末那,所以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阿賴耶識、末那識、第六意識,這是心法。身跟世界是色法,這裡頭還有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法,這個四大類都叫做有為法,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眾生迷失在其中,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完全不認識了,佛菩薩給我們講解說明,我們聽了也不能完全相信。不肯依照佛菩薩的教誨去做,所以真的永遠不能現前,假的永遠不能離開,這樣修行拖泥帶水,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不能證果,不能得佛法真實受用,你說多可惜!多冤枉!

幾時我們能省悟過來?只有一個辦法,要把你所知的落實,你就會省悟過來了。你落實一分,你就一分覺悟;落實兩分,你就兩分覺悟;果然覺悟了,絕不迷戀身心世界。換句話說,分別執著逐漸逐漸淡薄了,智慧逐漸逐漸增長了,智慧開了。什麼時候分別執著完全沒有了,那就恭喜你,你就見性了,你就明心見性,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證得了,真正清楚明了了,所謂「見性成佛」,成就真實圓滿的智慧,成就真實圓滿的德行。這個人叫自度度他,這個人稱為佛,稱為菩薩。所以歸根結柢,「知過要改,知善要為」。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三七集﹞

香港 / 檔名:19-12-137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我們講到第五十七句: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這兩句話的意思非常之深。《彙編》批註得也非常之好,尤其是天如禪師的一段開示,很值得我們警惕,歸結到開示的大意,普賢菩薩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人生在世間,生命是非常短暫的,但是這個機遇非常寶貴,這麼短暫的時間,修善得無窮的福報,要造惡也會得無邊的災禍,所以這個短暫時間我們要知道珍惜,這是來生後世吉凶禍福的樞紐,關係實在太大太大了。所以諸佛菩薩無不是應化到世間來,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眾生能夠永脫苦輪,成佛成聖,這也是一個大好機緣。果然明白佛說的大意,一念回頭,就頓超十法界,所以這個機緣太可貴了。

批註末後引用一段故事,周朝時候齊桓公過郭氏的廢墟,他很感嘆,問一個老人,他說:「郭氏為什麼家破人亡?」老人告訴他:「善善而惡惡。」桓公就說:「善善惡惡,為什麼會敗亡到這個地步?」老人說:「善善而不能為,惡惡而不能去。」這兩句話我們要記住。說兩個善,第一個是知道善,第二個是要行善。知道善,應該要行善,他不肯做,這就錯了;知道惡,應當要改惡,他不肯改,所以家破人亡。這不算是個什麼大事情,一世的。如果有佛的智慧,有佛的眼光,來看這樁事情,問題就嚴重了。這麼好的一個機緣失掉了,一生當中造作無量無邊大小罪業,禍患無窮,你會招來生生世世的不如意。人為什麼不能忍一時?一世就是一時,幾十年光陰,一剎那就過去了。我跟南京一中關校長,我們是同班同學,而且坐在一張桌子,坐一個長板凳,那個時候不到二十歲,今天見面坐在一起,五十多年了,想到從前的事情,就像昨天一樣,你說生命多麼短暫!佛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個老人說「善善而惡惡」,這些都是至理名言,我們要銘記在心。

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在哪裡?起心動念為自己,心裏面充滿了貪瞋痴慢,這是凡夫。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心裏面是真誠、清凈、平等、慈悲,滿虛空、遍法界,這個人就是佛,這個人就是菩薩,菩薩跟佛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了,行為就轉過來了,佛菩薩的行為,我們在講席上常說,時時刻刻提醒同修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世間人做榜樣。我們所表現的樣子,有善、有惡,大家都看得清楚。眾人以為善,我們要保持,不要把善行失掉;眾人以為惡,我們要好好的反省,是不是真惡?如果是真惡,馬上改正過來。如果不是真惡,不是真惡他是別有用意,這個用意大家在眼前看,好象是不善的,過幾年你就明白了,原來這是善的。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依智慧,不是依情識,幫助一切眾生斷疑生信,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決定不染名聞利養,決定不染五欲六塵,把佛陀的教誨,聖賢的教誨,踏踏實實做出來給社會大眾看。

我們講他不容易聽進去,我們做給他看。世間人貪圖名利,貪圖財富,我們做出來給他看。財富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聰明智慧從哪裡來的?法布施來的,肯幫助別人,肯教化別人,智慧就增長。健康長壽從哪裡來的?無畏布施來的,愛護一切眾生;不但不殺害眾生,連惱害眾生的事情我們都不做。世間人所希求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我們做出來給他看。佛教化眾生用的是這個方法,首先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接著再勸導你,勸勉你應該做,最後自己作證,你看我是這樣做的,我得到了。物質生活實在講很簡單,每天三餐飯吃得飽,衣服穿得暖,居住的房舍雖然不大,整齊乾淨,一塵不染,舒適!這是福報。財富只要足用就夠了,不需要積蓄,要懂得布施,把財富儲蓄在一切眾生的福報上,永遠不會消失。放在銀行,放在哪個地方都靠不住,一個災難都沒有了。

佛在經上講「財為五家共有」,教我們覺悟,財不是自己的。這個五家,第一個是水,一個洪水來了,會把你整個淹沒掉,漂掉了;第二個是火,火災會燒掉;第三個是官府,你犯法了,犯罪了,在古時候你的家財充公了,沒收了;第四個是盜賊,他來偷你的,來搶你的;第五個是敗家子。哪裡是自己的!自己的財寶,要學諸佛菩薩,放在哪裡?放在一切眾生福報之中,佛教給我們布施供養,要修福。福田有三個,這三個地方都生福,生無量無邊的福報。第一個是供養父母,恩田,父母對我們有恩,要懂得孝養;第二個是老師,三寶是老師,對老師要恭敬,叫敬田;第三個是一切苦難眾生,是悲田。所以有財富往這三方面去布施供養,你的福報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這是儲存財富最殊勝之處,不會抹滅的;縱然這個世界毀滅了,你的福報不會毀滅。如果你的財富不儲存在這三個地方,世界毀滅,你的財富隨之毀滅掉了,不是你所有的。所以諸佛菩薩智慧福報超過凡人,不但是人間,天上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的福報,不能跟佛菩薩比。這個道理佛在經上常講,我們要相信,我們要肯干。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下面一段這是第五十八節: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這也是很大的過失。『自罪』是自己犯罪還要牽連別人,所謂是拖人下水,這個罪非常之重。這個小注裡頭說,「己過終不可掩,他人終不可誣」,誣陷別人這個罪極重。自己有過失,縱然你能瞞得過世間法律的制裁,你瞞不過因果,你瞞不過鬼神。鬼神這個報應,真有!在現前的社會太多太多了。所以聖賢教誨,尤其是佛菩薩教誨,教我們怎樣才能得到真實的福報,你的生活幸福美滿快樂。第一個你要把人事環境處好,佛菩薩、儒家、道家教人,首先就是倫理道德,人與人相處要處得和睦。第二個你如何跟自然環境把關係搞好,這就是物質環境,懂的人不多。小環境,我們這一個房間,這裡面有許多傢具、裝飾品,擺設得整整齊齊,我們住在這個地方,眼見耳聞,接觸感覺到很舒適,現在人懂得這個。大環境疏忽了,所以現在人講地球生病了,地球生態環境被破壞了,我們中國人講風水被破壞了。

台灣這一次大地震,震央在中部,在埔里。埔里這個地方五十年前我住過,那個地方非常之好,台灣風水最好的地方。因為最好,大家拚命往那兒擠,在那個地方亂蓋道場,凌亂不堪。我一去一看,我很傷心,自然景觀完全被破壞了,每個人都自私自利,都互相不能夠忍讓,各人搞各人的,遭難!我想那一邊道場應該毀壞得差不多了。《地藏經》上講地神,你得罪地神,地神懲罰你。真有,這不是迷信。所以我們要跟自然環境處好,我們愛護自然環境。那個地方有一棵樹,不是非不得已,絕不砍樹。開路,我可以繞道。我在澳洲有個小道場,裡頭要做小路信道,他們跟我講信道要砍樹,我說路不做了,樹決定不砍,我不做了。愛惜自然環境,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我們都對它付出愛心,我愛它,它愛我。第三個是與天地鬼神的關係處好,非常重要。這三個關係處好了,你一定是幸福美滿快樂。

古聖先賢教育是教這些,諸佛菩薩教育也是教這些,你能說這個教育不對嗎?這個教育有錯誤嗎?現在人把這些稱為是迷信,這是很不幸,愚痴到極處。至善美滿的教育我們把它捨棄掉了,人怎麼不遭罪?怎麼不遭劫難?今天迷惑的人多,覺悟的人少,覺悟的這些人當中,隨順煩惱習氣的還是多,真正肯回頭的少之又少。我們要用其它宗教的話來講,一個人回頭,一個人得救;兩個人回頭,兩個人得救。只要我們自己明白了肯回頭,不再為自己是真正為自己,利益眾生是真實利益自己,要覺悟,要回頭。自己做事自己一定要負責任,絕不牽累別人。有福願與大眾共享;有罪過,一定要發心自己一個人來承當,菩薩的精神。所以決定不可以誣陷別人,無根的謠言決定不能夠相信。《感應篇》這幾句話,「縱逃王法,難免天誅」,這一句話在《彙編》裡面,重複許許多多遍。「天誅」就是天地鬼神的懲罰,你逃不掉!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三八集﹞

香港 / 檔名:19-12-138

諸位同學,大家好!上一次講到《感應篇》裡面所說的: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字字句句含義非常的深廣。《彙編》批註裡面引用經典的話,以及古聖先賢的教誨很多,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夠一一為大家介紹。這部書是好書,印光大師鑒定的,我們應當常常讀誦。學佛先要學做人,做人先要學做好人,如果人都做不好,這佛法決定是有名無實,天台大師所說的「名字位」中,這個意思就是說有名無實,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一定先把人做好。

印光大師不但是一代的祖師大德,傳說當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個事情也可以相信。他為什麼用《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來教化一切大眾,而不用佛家的經典?這一樁事情我們要多想想,大師用意何在?我在二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這個小圖書館裡面,收藏了不少印光大師「弘化社」所印的書籍,他印的書印得好,校對相當認真,錯字少,可以說是近代的三本書。我在其中發現的,就是他老人家這三種書印的數量最多,我概略的估計應當超過三百萬冊,其它的佛教經典的量都很少,跟這個相比幾乎十分之一都不到。於是我就想他老人為什麼要這樣做?現在事實證明了,世間有很大的劫難。

劫難是怎麼造成的?佛經上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這兩句話,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根源為我們說出來了,「心現識變」。誰的心?是我們自己的心。心是講真心,識是講妄心,是我們真心所現,妄心變化出來的,這是一句話把宇宙人生的根源給我們說出來了,一語道破。大乘經論上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跟《華嚴經》上講的兩句完全相同,「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唯心所現,想就是唯識所變。換句話說,我們這些人,世界上這些眾生想的是什麼?我們生活環境隨著我們思想在變化。

現在這個世間人,不再接受聖賢的教誨了。中國嚴格的說,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教學的政策,雖然在這兩千多年當中,有朝代的變更,可是教育政策始終沒變。不管是哪個朝代,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國,清朝滿州人入主中國,教育政策沒有改變,一脈相承。國家正規的教育都遵行孔孟,這是漢武帝訂下來的,兩千年都遵守。社會教育採取佛家、道家,所以「儒、釋、道」在中國稱為三教,這是聖賢教育,所以國家這兩千年長治久安,有它的道理存在。民國建立之後,打倒孔家店,把佛跟道都看成迷信,於是傳統的教育政策被廢除了,迷信西方的物質文明,迷信西方的功利主義,我們自古以來講的「道德仁義」都不要了,造成今天國家的困境,社會動亂不安。

印祖對於這個事情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白,用儒家的方法來教學,現在政策不許可;佛道的教育雖然好,現在社會大眾很難接受,所以先教你做人,做好人。《了凡四訓》這裡頭主要的宗旨,是教我們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必定得善果。可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大師提出了《感應篇》。《感應篇》不是從外國來的,佛經是從外國翻譯過來的,《感應篇》是中國人自己寫的,文字不多,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這裡面就是善惡的標準。如果認真的讀誦,每天依照這些教訓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斷惡修善,先把人做好了。人做好了之後才能學佛,佛是好人做的。惡人明白之後能夠回頭,回頭是岸,這一回頭就是好人。諸佛菩薩是以這個為基礎,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

《感應篇》、《了凡四訓》確確實實可以挽救現前的劫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楞嚴經》上講得很多,洪水、水災,水災從哪裡來的?貪心感得的。今天全世界的人,幾乎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哪個人不貪?這個事情麻煩大了。現在海水的水位已經逐漸上升,科學家的估計,五十年後南北兩極的冰完全融化了,海水上升至少是五十米;換句話說,全世界沿海的城市統統被淹沒掉了。如果要是依照外國人預言上所說的,沒有那麼長的時期,科學家認定是五十年,外國預言裡面所講的是十年,十年海水會漲五十米;換句話說,海拔五十米以下的全部會被淹沒。貪心,人要能夠把自私自利,把貪心捨棄掉,這個災難就能轉,南北極的冰不會融化。我們今天要是這樣子宣說,人家說我們頭腦有問題,你們迷信。他們決定不承認自然災害與人的思想有關係,他不承認!深明佛法的人不懷疑,相信。一個人相信,這一個人得救了;不相信的人,那只有遭難了。

火災是瞋恚心所感得的。我們這個世間人都有瞋恚,瞋恚心而且很重,所以我們居住這個地球,地心是溫度極高的火。我們在佛經上讀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地心是琉璃的、清涼的。為什麼我們這個地心是火球,人家那個星球那個地是清涼的?那個世界上的人心地都是清凈的,沒有貪瞋痴,所以他居住的環境不一樣,我們這個世間眾生充滿了貪瞋痴。愚痴感得的是風災。貪瞋痴感得的是「水火風」這三災。貢高我慢,心地不平,感得的是地震;心平氣和就沒有地震。唯獨佛法裡面跟我們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所以佛講境隨心轉、相隨心轉、體質隨心轉,居住環境也隨心轉。佛菩薩住極樂世界、住華藏世界,心好!所以他居住的環境就變成極樂世界,就變成華藏世界。我們如果從心地上改變,我們的色身相好,居住環境也就都改變了。

佛法的殊勝,不是佛這樣說說就算數了,佛叫我們去證明,證明你才曉得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不勉強,不是說我說的是真的,你們說的是假的,佛不如是說。佛說我說的這個,你可以證得。你的心裡頭要想惡,言惡、行惡,你所感得的是三途地獄的苦報,佛都叫你去證。你造十惡業,你看看地獄境界會現前。佛給我們講的句句是真實話。佛陀的教誨,實在講就是三樁事情,第一樁大事教我們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佛法教學的大根大本。宇宙從哪裡來的?虛空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你把它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大徹大悟,這叫作佛、作菩薩。

如何能明了事實真相?從禪定當中去求。《楞嚴》裡面講「凈極光通達」,你心清凈到極處,智慧就現前,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能通達。現在科學家跟我們講空間有許多維次,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科學家證明確確實實有十一度空間存在,但是沒有方法突破。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度的。佛經上不說空間維次,佛經上講法界,那個法界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空間維次,法界也是無量無邊。佛說法為了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十大類,所以稱十法界,十是代表無盡。法界怎麼形成的?佛給我們講,是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科學家知道有這些東西存在,不知道怎麼形成的,所以他沒有辦法突破。佛告訴我們,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你懂得它的形成,你就有辦法突破了。用什麼方法突破?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不就破了嗎?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在佛家講這是禪定的功夫。所以禪定功夫愈深,突破的層次就愈廣,虛空法界這一切真相你就明了了。佛是樣樣叫我們親自證得,這個不騙你,你自己證明。

人一定要保持清凈心,要修清凈心,清凈心能生智慧,這是佛法根本的教學。佛法在世間教我們怎樣過日子,怎樣生活,使你這個一生,不但一生,來生、後生、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真正過得幸福美滿、自在快樂。佛的教學,首先你要了解人與人的關係。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族類,每一個族類裡頭又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族群,我們今天講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民族,我們怎樣能夠和睦相處?你要相處得不好,就起衝突,就有戰爭,就有流血。第二是教我們怎樣與自然環境相處。自然環境裡面有動物、有植物、有礦物,你要不懂這些道理,任憑自己的意思,作賤大自然,破壞大自然,就有自然災害發生。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自然環境被破壞了,地球生病了,我們居住環境不好了,我們中國人講風水被破壞了,今天是整個地球風水被破壞了,還會有好日子過嗎?

這一次大地震發生在埔里,我是四十年前住過埔里,那個時候我沒有出家,我跟懺雲法師、跟普妙法師一起在埔里住茅蓬,那個時候埔里好,山青水秀,福地!都知道是台灣的福地,真的是風調雨順。我離開那個地方很多年了,好象是十年,大概有十年的樣子,十年前有同修找我到埔里去講經,去講了幾天。我到埔里一看,我看了很傷心,埔里的風水完全被破壞了,觀音山那個地方蓋了許許多多的小廟,我在遠處一看,是什麼樣現象?亂墳崗。它怎麼會不遭難!每一個道場自私自利,不能夠協調做整體的規劃,建可以建,建得整整齊齊,那就很壯觀。每一個人彼此互相不相讓,建得凌亂不堪,那個地方遭難,那麼好的風水都破壞了,人不懂得跟大自然相處。這佛教導我們。

第三個教我們人如何與天地鬼神相處。天地鬼神,近處講就是各個不同的宗教,他們所祀奉的神明都不相同,我們如何跟他們宗教神明相處,跟他們宗教徒相處,這三個關係搞好了,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三個關係搞不好,社會動亂,世界永無寧日。佛菩薩、聖賢的教誨,我們要懂,要明了,要學習,要落實。我在新加坡,在澳洲、馬來西亞,我接觸各個不同的族群,接觸各個不同的宗教,跟他們非常和睦相處。有很多人問我:「法師,你怎麼會有這個念頭?你為什麼這樣做?」我學佛,這是佛法的落實,佛教我這麼做的,我就應該要這樣做。心量要大,要拓開心量,決定不可以自私自利。

台灣的同胞,我在台灣住了五十年,怎麼能不關心?心量小會帶來無比的災難,心量要拓開。我好,別人跟我一樣好,就太平了。我好,別人不好,就有人偷你,就有人搶你;中國古老的諺語所說:「一家飽暖千家怨」。新加坡這個地方政府領導人懂得,新加坡好,也要馬來西亞、印尼周邊統統都好,新加坡人才有好日子過。周邊環境不好,每一個人眼睛瞪到你,都想把你吃掉,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大家都好才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統統都好,這才行。要有這樣的心量。我講經常說,我們愛這個地球,世界一家,整個世界都好,別的星球不好,還有麻煩,還有星際戰爭。愛我們這個地球,要愛所有的這些星球,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真誠的大愛,才能解決問題。所以你看大乘經上佛常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是解決問題根本的辦法。如果沒有這樣的心量,你想脫離六道輪迴,就難了!印祖叫我們讀《感應篇》,依照《感應篇》學習,真實智慧,針對現前我們眾生所造無量無邊罪業而說的,所以要多想一想,要認真努力學習。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三九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39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第五十八節: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這末後一句包括的範圍很廣,引伸的意思就更多。批註裡面簡單的舉了幾個例子,「方術,如醫卜星相,及一技一藝皆是,淺者藉以養生,高者用以濟世。若壅塞之,使不得行,亦是吾道之不廣,而四方多饑寒失業之人」,這幾句話我們可以細心的去思惟。換句話說,凡是能夠利益社會的、造福眾生的,所有一切理論與方法,都應當讓它暢通無阻。所以佛在經典裡面,每一部經末後都有流通分,諸位想想這個意思,希望這些道理、方法能夠流布十方,通達三世,這樣才能令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如果障礙流通,這個罪過就重了。現代世間人,無論是國內國外,有一個嚴重錯誤的觀念,就是保護自己的權利,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保護自己的權力,就障礙流通,自己所得的利益,可以說是非常有限,而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這是他沒想到的。

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施得愈多,果報愈厚。不肯布施的人,得貧窮的果報;不肯法布施的人,得愚痴果報;不肯行無畏布施的人,得多病短命的果報,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歡喜財布施得大富,歡喜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歡喜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世間人追求富貴、智慧、健康長壽,而所作所為恰恰相反。雖然相反,我們實際上看到好象他也有所得,這是什麼道理?佛給我們說,他這一生所得到的是他前生所修積的,因果通三世。明白這個道理,諸佛菩薩、世出世間大聖大賢,起心動念都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都是希望一切眾生得富貴,得智慧,得健康長壽。所以點點滴滴那些方法技巧,都巴不得趕快傳授給別人,希望一切眾生各個都通達,都明了,都擁有,這是聖賢人的心,是佛菩薩心。哪有障礙別人的行為!念頭都沒有。

在佛門裡面,古時候確實沒有,我們看古書後面,古時候沒有版權,但是最後一頁他總印了幾個大字,「歡迎流通,功德無量」,或者「歡迎翻印」,他總印這些字樣。現在這些書籍不一樣了,連《大藏經》,出版商印的這些《大藏經》後面都「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他眼前是可以得一點利益,他的果報在阿鼻地獄,永劫不得翻身。什麼原因?他竊盜佛祖的版權。釋迦牟尼佛沒有授權給他,祖師大德也沒有授權給他,他這叫盜版。古聖先賢、佛菩薩這一些留下來的遺產,是世間所有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份,你怎麼可以獨佔?你去想罪過多重。這個事情被現代許許多多人疏忽了,乃至於出家的法師都疏忽了這一點。

往年演培法師到台灣,他很喜歡住我的基金會,我對他老人家的招待很周到。他看到我們所印的經書、善書流通全世界,看了一看沒有他的書,他就問我,他說:「凈空法師,你流通的怎麼我的書一本都沒有?」我說:「老法師,你的書後頭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誰敢動?」這他才搖頭有悔意。我們學佛人,決定不做犯法的事情。你說你版權所有,我絕對不印你的,你有你的因果,我有我的因果,我找那些沒有版權的書,我來翻印。現在我們也有點能力了,我們可以重新製版來流通。演培法師告訴我,他的版權被人家買斷了。我那時候跟他說,我說你要是賣版權,你為什麼不來找我?我基金會可以買你的版權,流通全世界。你賣給書商,人家能印多少部?能賣多少?你的教化不能夠普遍到一切眾生,你一生的心血用錯了地方。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演公跟我是好朋友,我們在一起是無所不談。所以到末後他還有幾本書,還沒有賣出去,就交給我們基金會,大概有兩、三種,我們也把它印出來廣為流傳。

現在人強調的是智慧財產權,我們讀佛經的人清楚,智慧財產權果報是什麼?世世愚痴,干這個!商業裡頭的競爭,保護自己的權益,產品決定不能讓別人仿冒,都是為了自私自利,不是為社會,不是為眾生。為社會,為眾生,無量無邊的福報。用盡心機,能不能得到福報?絲毫都沒有得到。他今世所得到,是前世所修的,來世就可憐了。過去生中累積的福報,享受盡了,這一生沒有修福,造作罪業。縱然發了財,也在社會上做一點慈善事業,回饋社會,那是小善。『壅塞方術』,大惡!小善抵不過大惡。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真相,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要想到社會整體的福利,眾生全體的幸福。

所以我們過去圖書館、基金會,現在的居士林跟此地凈宗學會,所有出版的書籍、磁帶、錄像帶、光碟,全部都沒有版權;不但沒有版權,而且沒有一樣東西是向外面賣出去的,我們全部贈送,免費的供養。這是許許多多同修們到新加坡來參觀、來共修,看到這個道場一天比一天興旺,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我們勤修三種布施,財布施,飲食、衣服、醫藥,我們樣樣照顧周到。居士林每天吃飯的人超過一千人,星期假日三、四千人,這邊每天三餐供養,還有兩道點心,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供應,一分錢不收,歡迎你來吃飯,不論你學不學佛,你毀謗佛、侮辱佛,你來吃飯,我們都非常歡迎。法布施做得更多了。財布施,我們還供養其它的宗教,其它不同的族群,我們布施對象是向全世界。

有不少人看到了,問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現在是居士林林長,問他:「你們的錢從哪裡來的?怎麼會這麼多!」李居士回答得很幽默:「我們有後台老板,大富貴、大智慧的後台老板。」「老闆是誰?」「阿彌陀佛。」我們只是很認真努力去做,證實了佛在經上所說的道理跟事實真相,就是愈施愈多。所以你不要害怕,你的心量要拓開,為廣大的社會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不分宗教信仰,一律平等的服務,真誠的愛心,毫無顧忌。過去大家在經典上看佛這麼說,沒有看到事實真相,現在我們在這兒做了,你看到了,這個地方是大修布施,所以財源滾滾而來。你問我從哪裡來的?我也不知道,李居士也不曉得。總而言之,事實告訴我們,居士林的布施,沒有向信徒要過一分錢,沒有化過緣,沒有募過捐,這是事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供應餐點飲食,沒有買過米,沒有買過菜,沒有買過油鹽,都是各個方面自動送過來的,知道這個地方是廣行布施的道場,所以許許多多同修自動樂意送來的。

上一次我們訪問基督教,基督教的朋友問我們,他說:「你們佛教好象對於老人福利事業做得很少。」李木源居士回答他,我們做得不少,做得比你們還多,但是我們沒有老人院。我們的老人福利事業在哪裡?你到居士林樓下廚房去看看,每天有幾百個老人,在那裡歡歡喜喜有說有笑,在那裡做義工,在那邊揀菜、洗菜,在廚房幫忙,所以我們對老人的照顧,讓老人在這個地方修福修慧。所以每一個寺院庵堂都是老人院,這個老人院是開放的,也有住在裡面,也有早晨來,晚上回家的,讓他們做他們自己歡喜做的工作,他們在這裡勞動,身心健康,一面勞動,一面聽經,一面念佛,這個生活多麼充實,其它宗教還沒有做到。我們大力修法布施,看到居士林上上下下,真的,智慧增長,法喜充滿。你看看哪一個人見面,不是滿面笑容,親切的招呼?這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大家庭,每個人身體真的是健康長壽。我們最近設的有中醫義診所,為社會大眾服務,居士林的林友這裡面到義診所去的人,我還沒有看過。

所以這個道場如理如法的修學,每一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流通大法,無不是念念想著貢獻自己一份心力,為社會造福,為一切眾生造福。佛法在此地落實,不是在講堂每天說說就算了,完全落實,完全兌現了。佛陀在經典上字字句句教誨,已經變成我們實際上的生活行為,變成我們的思想、意願,這叫學佛。當然我們的過失還很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天讀經、研究討論,改過自新。把自己的境界不斷的向上提升,把利益眾生的事業,天天在拓展,在擴大。我們今天志同道合的同修,包括全世界的同修們,我們應當了解,共同努力,精進不懈,才真正做到自度度他。這兩句文裡面含義非常深廣,說之不盡,我們要細細在生活當中去尋求。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0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0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五十九節:

【訕謗聖賢。】

批註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清楚,『訕』是戲弄、侮辱;『謗』是毀謗。這裡舉出,他說訕謗有兩種人,一種人是愚痴,所以才造這個惡業;另外一種人,用現在的話說,喜歡出風頭,喜歡標新立異,在社會大眾當中興風作浪。如同《了凡四訓》裡面所說的,了凡先生在早年沒有接觸過佛法,也有這些毛病習氣。這兩種人所造的罪業極其深重,真的是愚昧無知。什麼叫『聖』?什麼叫『賢』?這兩個字我們要認識清楚。聖的定義,是說這個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理事因果,他都清楚、都明了,這樣的人在中國稱之為聖,在西方稱之為神,佛教裡面稱之為佛。名稱雖然不一樣,意思都相當接近。明了而不夠徹底,這種人則稱之為「賢」;完全透徹明了,這稱「聖」。這些人是社會的導師,是一切眾生的模範,對他的戲弄、侮辱、毀謗,所造成的影響面,非常廣大,非常的深遠,佛家講結罪,是從這個地方來說的。

這在佛法裡面講是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學佛的同修都知道,斷人的生命罪輕,斷人的慧命罪重。這個道理佛在經教裡面說得很多,我們千萬不能夠掉以輕心,以為對於聖賢、對於佛菩薩、對於善知識侮辱毀謗,這是小事。尤其是善知識,善知識他是現在住在世間,影響面極大。誰是善知識?自己是善知識,這個要懂。我們自己的思想、言行、舉止,如果能隨順佛教,你就是社會大眾的善知識,你在那裡弘法利生,你在那個地方宣揚佛法,不必說,做出來給人看。如果我們自己思想言行與佛經教誨完全相違背,我們就是「訕謗聖賢」。人家一聽說你是佛教徒,佛教徒起心動念還造惡業,還是搞自私自利,還是搞貪瞋痴慢,心量窄小,不能容人,這個人讓社會大眾輕視佛教。為什麼輕視?是你自己毀謗聖賢,叫別人來輕視佛教。所以自己造這個惡業,你們想想這個惡業,你細細想想,不得了!這個罪業就是五逆十惡。

果報,經上所說的一點都不錯。我們學佛的同修,受人家的侮辱,受人家的毀謗,受人家的陷害,表現什麼?心平氣和,絕對沒有一絲毫的惡念。社會大眾一看,這個佛教徒了不起,這個人有修養,讚歎佛教,因為你一個人的表現,就令許許多多人對於佛陀教誨生起信心,你無量功德。所以善知識是誰?善知識是我們自己。我們隨順佛陀的教誨,就是善知識;違背佛陀教誨,就是惡知識。隨順佛陀教誨,前途一片光明,將來生佛凈土;違背佛陀教誨,往後苦難無邊,果報在阿鼻地獄。所以諸位一定要明了,極善的果報跟極惡的果報,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我們一念為什麼要造惡?為什麼不心起善念?

佛法殊勝,其它所有一切宗教沒有一個不殊勝的,只是教化對象不同而已。所以我們讀佛經,我們初學,初學一定要一門深入,要長時間的熏陶,奠定自己的根基。在佛法裡面講,根基是戒定慧。什麼是戒學?隨順佛陀的教誨就是持戒,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老老實實怎麼做,決定不可以隨順自己意思,隨順自己意思,沒有不造作罪業的,這個要知道。不但佛祖是這樣教導我們,基督教裡面,他們的經典,他們神父、牧師也是這樣教導他們的信徒。那要問佛教跟其它宗教差別在哪裡?我們可以說,其它宗教修學沒有離開四相;換句話說,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佛教跟他們的差別,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不同在這裡。那我們要問一問,我們有沒有離分別執著?如果沒有離分別執著,我們跟他們完全一樣。他們能夠隨順上帝的意思,隨順《新舊約》裡頭的教誨,我們學佛讀佛經,還隨順自己的妄想習氣,我們不如他們,這個一定要懂。沒有離開分別執著,決定離不開欲界,離不開六道,人家確確實實升天堂,我們所作所為是墮地獄,這是說真話,說老實話。「訕謗聖賢」跟底下這一句:

【侵凌道德。】

我們天天都犯這個過失,這怎麼得了!前途可悲。好在我們這一口氣還沒斷,換句話說,還有回頭的機會,佛經裡面說得好,造作極重罪業的人,只要他能夠懺悔,能夠改過,能夠回頭,那也是菩薩。《觀經》裡面,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的重罪,臨終懺悔,念佛求生凈土,世尊給我們說上品中生。所以我們對於造作極惡之人,都不可以輕視他,輕視他也是訕謗。為什麼不敢輕視?他一旦回頭,勇猛精進,說不定他的品位在我們之上,我們遠遠落在他後頭,怎麼敢輕視?所以普賢菩薩教我們用一個真誠恭敬的心對一切眾生,這個教誨是真實的。別人輕慢我,別人侮辱我,我決定不敢輕慢他,決定不敢侮辱他。他眼睛當中看我不是人,我眼睛當中看他是佛菩薩,我們要這樣修行,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各人有各人的報應。我們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切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這個人有福,這個人有智慧;要以其它宗教裡面說,這個人得救了。

哪些是聖賢?真正修道人心目當中,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聖賢。善財童子是這麼成就的,決不敢輕慢任何一個人。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跟神會說,他只見自己過,不見世間過。能大師能成為一代祖師,道理就在此地。我們今天修學功夫不得力,道理也在此地。我們所犯的是什麼?只見他人過,不見自己過。不要小看,這是不得了的大過失。念佛功夫不得力,修了一輩子,還修到三途去了,什麼原因?只見他人過,不見自己過,你這個修法,就是修三惡道。也是修道,修三惡道;也往生,三惡道里去往生去了。所以我們不但對佛菩薩、祖師大德,我們要尊師重道,對所有的宗教,都要平等的尊重;對一切眾生,要把他當作父母看待,當作佛菩薩看待,這是佛經上教給我們的。父母有過失,你敢講嗎?從前人不敢講,現在人也敢講了,你說有什麼法子!以前父母有過失,家醜不可外揚,決定不敢說的,一生都不敢說;不但不敢說,想都不敢想,這孝順。

現代這個社會,古聖先賢的教育已經完全廢棄了,古聖先賢教育教人什麼?教人學做人,這種倫理道德的教育拋棄掉了,人就不像人了。不像人,那像什麼?天台大師給我們講「百界千如」,通常經教裡面講十法界,天台大師告訴我們,每一個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這個意思講得深。人法界里有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薩,人中之天,有人中的畜生,人中之餓鬼,人中的地獄。我們在人法界,人法界裡面的十法界,我們是在哪個法界?自己要清楚。如何揀別我們與哪個法界相應?我們要以經教做標準。佛給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平等心是佛法界,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不是用平等心?如果是平等心,你是人中之佛,你跟佛相應。如果是六度的心,念念利益一切眾生,念念利益一切社會大眾,那你是人中的菩薩。昨天晚上我們講到六度這一段,我們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詳細講解六波羅蜜如何落實在我們生活、工作、應酬之中,你能做到,你能落實,你是人中的菩薩。要會!因緣心是人中的緣覺,四諦心是人中的聲聞,慈悲喜舍、十善業心是人中之天人,嚴持五戒是人中之人。往下,貪心是人中的餓鬼,瞋恚是人中之地獄,愚痴是人中的畜生。

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思惟檢點,我是在哪一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哪一道相應?跟哪一道相應,將來必定就入這一道了。這不是兒戲,這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的真實教誨。佛菩薩教我們懺悔,懺除業障,什麼是業障?妄想分別執著、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是業障。教我們回頭是岸,回過頭來依戒定慧,依佛菩薩的教誨。不肯回頭,我們所造作的是六道輪迴裡面的三惡道;回過頭來,至少是三善道。真正明了覺悟,一定要珍惜這一生希有難逢的因緣,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才是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不再迷戀六道輪迴了。

所以我們讀這兩句,看到很難過,我們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好就是犯了這兩句。所以認真努力痛改前非,天天要改過,不要以為自己沒有過失,以為自己沒有過失,是我們最大的過失,等覺菩薩還天天在改過,我們算什麼?所以天天找自己的過失。怎麼找法?第一個是讀經,用經教來檢點;第二個是看別人,看到別人過失,回過頭來想到我有沒有這個過失。不要去毀謗人,不要去批評人,回過頭想想自己,自己如果有,趕緊改;沒有,勉勵自己不要犯,所謂是「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那一個造作過失的人,就是我們自己的善知識,沒有他,我們不能發現自己過失,所以他在表演,他在示現。對我來講,他是善友,他是善知識,我因他所以才能夠改過自新,才能夠回頭是岸,我怎麼可以去批評他?怎麼可以輕視他?所以要多想想,善財童子為什麼一生圓滿成就,我為什麼一生天天造作罪業,多想想!想清楚、想明白了,回過頭來功夫才能夠得力。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一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1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第五十九節、第六十節:

【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這兩句八個字,我們要很重視它,決定不能夠大意疏忽,這是我們自己立身修行成敗的關鍵。我們大家都知道,眼前這個世間災難非常嚴重,在佛法裡面說,再大的災難都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果報比花報一定更為嚴重。災難怎麼發生的?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註疏裡面,引經據典,多次的給我們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仔細觀察世人,反省自己,我們的想法看法不善。諸佛菩薩對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也聽得耳熟了,可是就是做不到。佛陀教誨裡面,最重要的是個基本的概念,這是吉凶禍福的根源,也是凡聖迷悟的根源,佛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我們有沒有這個認知?「六和敬」裡面「見和同解」,就建立在這一個基礎上。所以佛菩薩展現給我們看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特別注重「同體」,體是什麼?體是性體,同一個真如本性。所以經論上才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就是指一切眾生,包括有情、無情,《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真誠心、慈悲心、愛心遍虛空法界,這是大乘教裡面的基本概念。清凈是決定不染,平等是決定沒有分別,「見和同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今天所有一切的錯誤,與這個基本的理念偏差了,甚至於顛倒了;顛倒是完全相違背。佛菩薩他們的念頭叫正念,正念是念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念整體。我們今天起心動念為自己,為小團體,而且是非利害往往因為自私自利這個錯誤觀念,就沒有能力辨別。所以我們學佛,說實在的話是基本的東西沒有學到,沒有落實。我們將佛法精髓歸納這個十句,常常記在心裡,跟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用這個標準來對照、來修正。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用真誠心?如果用的是真誠心,這個心就是道心,菩提心之體。至誠是菩提心之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哪是深心?清凈、平等、正覺是深心。所以這十個字就是菩提心。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用這十個字來對比,相應不相應?不相應的就是輪迴心,相應的是大菩提心。

為什麼知道而做不到?諺語有所謂「看得破,忍不過」,看得破是明明曉得,明知還要故犯,忍不過。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教人「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要想成就,關鍵就在忍辱波羅蜜;小忍就有小成就,大忍就有大成就,不能忍就沒有成就,要能忍受。彼此不能容忍,不但自己不能成就,還害了社會,害了別人,貽誤眾生。所以世尊在六波羅蜜裡面,對於忍辱波羅蜜講得多,特別重視,特別勸勉,讓我們平心靜氣,這樣對於一切法,才有能力融會貫通。忍耐是修定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的預備功夫,定能生慧,慧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夠自度度他,這個重要!人生在這個世間非常短促,佛在經典一再提醒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千萬不要想錯了,還有幾十年,還有幾百年,那是作夢!妄想!真正有智慧的聰明人,他只是把握眼前這個剎那,這是真實智慧,決不會因為任何障難而放棄了修行,而放棄了積功累德,那是世間最愚痴的人,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把機會抓住,所以忍辱比什麼都重要。

人生在世間,昨天有個學生來看我,他明年大學畢業了,問我畢業之後怎麼辦?父母有意見,長輩有意見,不知道走哪一條路好。我就告訴他,人生一世,你看看古今中外、世出世法,凡是有成就的人,他一定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一生循著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努力精進,他會成功。如果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天天去摸索,摸了一輩子,一事無成。又要想到我們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光陰有限,所以目標不能太多,太多了做不到;而且要懂得隨緣,勉強又做不到。我問他,我說:「你念大學目的何在?」他說:「想賺大錢。」我說賺大錢哪有那麼容易!我們在美國看到許多拿到博士學位的,生活困難得不得了。台灣王永慶小學畢業,大富翁!可見得賺大錢不是從學校念書念來的。錢從哪裡來的?前生修的因。換句話說,命裡頭有,你才有;命裡頭沒有,怎麼賺也賺不到。觀念錯了,對於道理、事實真相都不懂。

財富是財布施的果報。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發大財的億萬富翁,我們很清楚,過去生中佛門裡面種福,他才有這麼大的福報。聰明智慧是法布施得來的,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得來的,你不懂得修因,貪圖果報,佛法講「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世間人迷在這些果報當中,果報享受完了之後,這一生當中沒有修福,所以來生就不如今生,一世比一世差。如果造作罪業,這個罪業是非常容易造,不知不覺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尤其是有財富、有地位的人,他對社會有影響,一個錯誤的影響就不得了。單單這個發大財的影響,就害無量無邊眾生,這不是救人,是害人。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服務一切眾生,造福社會人群,這個功德就大了!福報也就大了!

現在人懂得的很少,不讀聖賢書之過,不讀書,不講學了。什麼叫修身?懺悔、反省、改過,這是真修行,真正做功夫。必須知道我們沒有成佛,沒有成佛等覺菩薩都有過失,人家的好處是天天檢點自己的過失,天天改正自己的過失,所以他能成佛,菩薩這個地位一直往上上升。我們不知道,我們很可憐,只見他人過,不見自己過,所以我們的前途每況愈下。見他人過,免不了要『訕謗』,貢高自滿,這造業;不見自己過,自己過失永遠改不掉;不但改不掉,天天在增長,這怎麼得了!會修行的人,看到別人的過就是自己的過,自己看不到自己過,看到別人過就是自己過,自己想想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我有這個過失趕快改正,沒有這個過失,勉勵自己不犯這個過失。所以我們在《華嚴》上看到,真正修行人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諸佛菩薩,都是自己的善知識,善財是這樣成就的。

善財這個理念有沒有錯?是不是所謂「阿Q精神」?決定不是的。為什麼說不是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唯心所現」,心是佛,佛所現的;「唯識所變」,識是菩薩,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真是佛菩薩。他給我們做種種示現,幫助我們斷種種煩惱,成就我們種種德行,可惜我們讀《華嚴》沒有學到。你要學到了,你就是善財;你要學到了,你也跟善財一樣,一生圓滿成就,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你說我是人,他也是人,我看他沒什麼了不起,這個樣子你學佛就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成就的人,肯定自己一個人是凡夫,除自己一個人之外,統統是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示現,這個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決定不是妄語。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乃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一切現相統統都是諸佛如來慈悲示現度化我的,我們能夠用這種心態來學,這是真正大乘學人,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為什麼?自他不二,自他一體。所以佛在經上常講「欲度眾生,先度自己」,實在講度自己就是度眾生,自己真正做出來,做出個好樣子來。我們看到眾生覺,想到自己有沒有覺;看到眾生迷,想到自己有沒有迷,回頭回得快,所謂迴光返照,我們才能得真實受用。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二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2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早晨這個談話從三樓搬到八樓來,是這邊的設備比三樓齊全,效果應當是好一些。關於雙向這個問題,我們最近來改善,聽說八樓要再增加一支電話線,我們的雙向就可以恢復了。在美國有很多同修希望能夠恢復雙向的溝通,我們會儘早把這個事情做好。

《感應篇彙編》裡面的批註,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不能夠將這些批註精彩的地方,一一提出來給大家報告,但是這個書本流通量很廣,希望大家自己要認真努力來學習。特別是要時時依照古聖先賢的教誨,認真的反省,改過自新,我們才能幫助自己脫離苦難。不但是現前的苦難,一般人重視現前,殊不知往後的苦難比現前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末後他的結論「崇信聖賢者,未有不獲聖賢之報者」,這一句話結得好,也是勉勵我們,我們要崇敬信仰聖賢人的教誨。什麼是崇敬?什麼是信仰?總在依教奉行,我們才能夠得到如聖賢所說的真實果報。第六十節一句:

【侵凌道德。】

批註一開端告訴我們,「世間道德之人」,哪些是道德之人?「如讀書明理之儒士」,儒家,「刻苦修行之僧道」,這是有道德之人;換句話說,道是明理,德是能將他所明之理落實在生活上,叫德行。下面說「言為法則,行為楷模」,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樣的人就是道德之士。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為社會,是為眾生的,不是為自己的。所以說「超等出倫」,他們超越一般普通人,從哪裡超越?普通人起心動念沒有不為自己的,心量窄小。道德之人,心量廣大,在佛法裡面講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無論我們現前是什麼樣的身份,是從事哪一種行業,都要懂得這個道理,都應當要修學。所以心要大,諺語常說「量大福大」,人人都希求大福報,大福報從哪裡來的?不知道,先人的教誨教得太多了,而我們疏忽了。也常常聽,甚至於自己也常常說,說了聽了沒在意,沒有在意是沒有真正把它放在心上,沒有真正把它放在行為上,所以殊勝的果報自己得不到。

昨天我們遇到兩樁事情,一個是李會長跟我談到唐城這個地方在進行,這是樁好事情。來跟我們接洽,雙方面接洽,這幾位先生昨天晚上我們見了面,我把我們的態度清晰明白的表達,我們不是為自己,我們是為社會,為這個國家,為整個世界,做一個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的一個好樣子。所以唐城我們能夠爭取到了,我們會很辛苦;這個辛苦是值得的,不是為自己,為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能夠互相尊重,和睦相處,我們為這個。如果爭取不到,那謝天謝地。為什麼?我們自己快樂了,沒有那麼多麻煩事情了。所以對方一定要了解我們的態度,我們不是一定要做,這個裡面對我們來說絲毫利益沒有,是社會大眾的利益,是一切眾生的利益。所以對我們的要求不可以過分,過分我們不會接受,我們沒有為自己,為眾生。如果萬一爭取不到,我跟木源跟他們大家講,我們的功德已經圓滿了。為什麼?我們發的心是真心,真心為社會、為眾生服務,沒有機會!雖沒有機會,我們的功德圓圓滿滿,不做就圓滿。要爭取到的時候,要做到才能圓滿;所以爭取不到的時候,我們一發心,不做就圓滿。我說我們的態度很清楚、很明白,讓對方去想想應當怎麼處理法。

第二樁事情,東北崔玉晶居士給我打個電話,她在那邊經營一個大汽車工廠,員工有四千多人,現在也遇到一些困難,她很灰心,她不想幹了。可是政府裡面,省級的這些幹部要求她,希望她繼續做下去。她說不幹,看到四千多員工生活沒有著落,她還有點慈悲心;如果幹下去的話,她說困難非常多,她在這個兩難之下,打電話問我。我說你要發大心,決不為自己,你要發這個心。她說:我發的心不夠。我說沒錯,你總算是覺悟了,你發心不夠;你是為大家,但是裡面還有自己,你自己那一份沒有斷掉,必須把自己利益這個念頭斷盡,一切為眾生,你的工作就非常愉快了。工作做得圓滿、做得成功,眾生有福,社會有福,國家有福;做不成功,那是眾生沒福報,你自己功德也圓滿了。《楞嚴經》佛講得好,人只要發真心,真心一發就圓滿功德。

下面,事能不能落實,這是緣份;緣份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許多條件。許多條件都具足,你這個願望就落實了;條件不具足,你的願望不能落實。願望雖然不能落實,你的願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還是圓滿功德。至於障礙你的緣份,破壞你的緣份,因果是他承當,我們沒有,他承當。這就是這一段文裡面所講的,前面我們剛剛念過的,「壅塞方術」,這個意思引伸就是阻擋一切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善事。那就看人家這一個善事的影響面有多大,時間有多久,要從這個地方結罪。他影響的面愈大,影響的時間愈久,你障礙他罪過就愈重,結罪大小不等是從這個地方來說的。

我們生活在世間,世出世間的聖賢,不僅在中國,在外國其它宗教,大聖大賢幾乎是異口同聲為我們宣布,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人家做的那個事情,對社會眾生是不利的,我們不幫助他;如果他對於社會眾生是有利益的,我們要盡心儘力幫助他,隨喜功德。這個功德跟他所做的,隨喜功德跟那個所做的功德,無二無別。為什麼?你們的心相同。他能夠親身去做,是他緣具足;我不能去做,我的緣不具足,我們的心量一樣的、平等的,所以得的福報也相等。如果看到別人的好事、殊勝的事,如果是嫉妒障礙,言語毀謗,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去破壞,這個罪就重了。

學佛的同修都知道,五逆罪裡頭有破和合僧,這個意思很廣,但是很少人懂得,以為破和合僧是破壞僧團,這個對於這一句話了解的意思非常狹窄。和合僧的本意是什麼?僧是團體的代名詞,而且這個團體是和睦的,所以叫做僧團。不一定是指出家的團體,世間任何團體,只要他領導與被領導組成的分子一味和睦,這個團體就叫僧團,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出家人在一起不和合,那不叫做僧團。佛說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懂得。所以叫和合僧,和合,佛家講六個條件│六和敬。我們在其它宗教裡面看到,天主教裡面我們看到,伊斯蘭教我們看到,他們確實具足「六和敬」。這個團體對於社會、對於眾生是有貢獻的,他們做出許許多多福利的事業,如果我們對他惡意的批評,惡意的毀謗,這個罪業墮地獄。這一層的意思,知道的人少了。在中國儒家、道教,那些真正修行人都是和合僧團。

我們看看其它宗教,只要真正是信奉宗教的,明了教義,依教奉行,自利利他,無一不是僧團。僧團裡面,佛教的僧團比其它宗教僧團殊勝的地方,那就是佛教裡面沒有自私自利。佛的教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超出一切僧團之上。但是我們想想,我們學佛了,加入佛教僧團,我們還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就決定不在其它宗教之上,甚至於還不如其它宗教。我們要憑良心說話,不可以自贊毀他,人家的好處就是好處,長處就是長處,我們看到了要稱讚,要讚揚;我們不如別人的地方,要承認,要悔過,佛法是高、是殊勝,沒有做到。

對於這些有道德的人,你要是侵犯,這個罪過就很重。你對他們不但沒有尊敬,你還輕視他,有意無意之間侮辱他、欺負他、障礙他,實在講佛家這些結罪,不是結罪你障礙在一個人,你欺負一個人,侮辱一個人,罪小!就是說他們的道德學問德行,對於社會有很大的影響,你侵凌侮辱他,是破壞社會大眾的信心。佛在經典上講,這些善知識是眾生的眼目,黑暗的明燈,他們教化眾生,這些人是社會上的善人,是社會大眾的好榜樣。你侮辱毀謗這些人,不是對他,你是對整個社會一切眾生的侮辱,把一切眾生善良的樣子毀棄掉了,使社會大眾失去善惡的標準,這個罪過大了;因為這樣的結罪,他才墮阿鼻地獄。反過來,你對於道德之士的稱讚、擁護、幫助,功德是無量無邊。吉凶禍福就在一念之間,所以覺悟的人,一定是全心全力讚歎協助。我們力量不夠,緣份不夠,我們嚮往之心是圓滿的,我們稱讚的心是圓滿的,還是得圓滿功德,何樂而不為!為什麼要造作罪業?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法語:清凈裡面的樂是真樂
[轉] 凈空法師菁華錄【細論消業】——業障消了之後,善果就一定現前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六)第二集 凈空法師
凈空法師答問:為什麼很多超度法會,只有極少數的亡靈得度?
凈空法師法語:能斷一切世間苦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