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90-無常57(四法印頌)

為什麼要了解苦苦極繁多

「苦相極繁多」,指由非福業造成的惡趣等苦苦相的種類特別多。了解這些苦相有何必要呢?首先,如果能看到三惡趣等中非常嚴重的苦苦相,就會發生畏懼,從而斷惡行善。其次會認識到,心識隨業果愚造各種非福業,它變現的能力實在太厲害,因果絲毫不爽。這就可以看到,整個下界等是一大苦海。

對苦苦產生畏懼,跟畏懼後兩苦有何關係呢?如果沒學好前面的人間七苦、惡趣苦等,那就不一定畏懼壞苦、行苦。相反,了解了苦苦,就不難對壞苦、行苦產生畏懼。譬如,當知道毒瘡觸到熱水時,會發生多麼劇烈的疼痛,對此就會害怕。再一想,沾一點冷水似乎有樂感,之後也要發生這樣的事,以及暫時不苦不樂,終究會迎來這種劇苦,由此會認識到,目前的假安樂狀態、假平靜狀態後患無窮。像這樣,基於對苦苦有具體到量的認識,之後就不想升天,不想在人間做富豪高官,不想修外道法,因為這些沒有擺脫壞苦和行苦。雖然會有一度的喜樂、平靜,然而終究墮到苦苦中。由此可見,認識苦苦是畏懼後兩苦最重要的基礎。

如何了解到苦苦的苦相極繁多

「相」是狀況的意思。由業感苦絲毫不爽,它有各層面、各種類、各階段、各情形。具體了解苦相後,才明白這是一個苦苦紛繁的世界,真是一個充滿血淚的世界,真是一大屠宰場,真是受刑的世界!了解又要從別到總,發生多方面的認識,抽象地說說是不管用的。

有人說:「這樣發生恐懼心不是自找麻煩嗎?本來生活很平靜,你這一恐懼,結果家也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怕得要死,逃到深山修道去了。」

要知道,這是三世諸佛共同走的路。釋迦佛最初也是看到老病死的苦苦相,由此觸發了出離心。「我雖然在王宮裡一度享樂,然而終究會出現這些苦。」他那時已經明白壞苦。世人目光短淺,把暫時的享樂執為真實安樂。悉達多太子知道這是暫時的假象,最終必然以苦收場,而老、病、死苦又是那麼難忍。由此,他對於世間的榮華富貴、男女聲色、權力地位等沒了興趣。他又想到:「普天之下,沒有一人能逃出生死命運。無論處在何種狀況,最終都要被生死大魔吞噬,落到悲慘的苦境地。」他知道每個眾生身上都潛伏著苦因狀況,這是了解行苦。這些認識都基於了解苦苦。

而且,對苦苦有了極廣大的認識後會發現,三界所有眾生最終都要捲入苦海里,實在太悲慘!這也是直接啟發悲心的根本因。再者,基於看到苦苦非常慘烈的事實、非常可怕的相續,自身才會求出離、求佛道。然後才知道,在清凈界里由於一念無明,之後不斷地起惑造業,執著一己的「我」,才造成這種情形。這是由錯亂而來的,一念無明發生到後面會有什麼好結果呢?而且,它是流落到最末端非常粗重的狀態。這些赫然驚心的苦現實,會驚醒迷夢中的我們,讓我們看到目前的危險境況,從而迫切地尋求出離。

認識要具體化

「相極繁多」,指示我們要具體地來認識苦苦。譬如有生苦、老苦、死苦等相,每一種按《瑜伽師地論》又分五種等。三惡趣苦,譬如《念處經》里講到很多種地獄,每一類地獄裡又有當時遭受的各種苦相,有苦具、苦受、眼耳鼻舌身意的境界,以及各種內心的感受等。像這樣,苦相極其繁多。

認識要具體化,要非常確認。認識的途徑有佛經、論典和自身的見聞經歷,而且三者要結合起來。佛經有《阿含經》《念處經》等,論典包括《瑜伽師地論》《俱舍論》,各種前行引導文等。像生苦、三惡趣苦等都要從佛經來得到了解,具體的苦相,《瑜伽師地論》等中有很明確的指示,而且自身也能見到很多苦的現相。這些結合起來,就會對苦苦產生具體的認識。每一次出現認識,心上都會有感觸,積累多了就會達到猛利恆常的地步。這就成為厭患惡趣、厭患生死、悲愍有情的根源。

苦苦觀是極重要的基礎

我們不要小看對苦苦的思擇確認。一旦小看了,就沒有深刻認識壞苦、行苦的機會,也沒有生起猛利大悲心的因了。也就是,如果沒有極廣大深刻、有所感受地認識苦苦,即使能推得明白壞苦、行苦,但對於樂壞了以後會變成怎樣,以及在生死流程中最終要落入怎樣的苦海,由於缺乏終點的認識,始終無法連接起來。雖然有學數理化的推理能力,但心裡只有一個抽象的「樂連著苦」,不會有深刻、切身、具內涵的心態。相反,對苦苦有了具體認識後,就會真切地知道,樂受後面連著它,舍受最終要落入它,天界的享受後面都跟著這種苦,才知道真的很可憐!

這裡引導的竅訣也是把三苦都連到苦苦上去。或者是苦苦自身,那是劇烈的苦,難以忍受。或者和苦苦相連,最終會變成那樣。因此,所有樂都是含毒的美食,都是巨大悲苦的因或導火索。這才知道,壞苦很厲害,它詐現為親密的好友或甜蜜的情侶,然而後邊際就是墜入苦海深淵。這時會感覺壞苦的過患特別大,不想要。就像一個人知道毒藥發作時,五臟六腑全部被腐蝕,最終悲慘地死去,那他對於吃毒藥的味感樂受,一想到就只會發怵、害怕,一點不想沾。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恐懼感呢?因為他看到了最後會落入怎樣悲慘的苦苦中。

再說行苦。譬如一個死刑犯乘著刑車前往刑場,一路都非常恐懼,因為他知道自身正一步步走向斷頭台。一想到很快就要到刑場,被鋼刀砍掉頭,就知道這一路全是苦因。像這樣,要對行苦產生極大的怖畏感、恐懼感,一定要看到後邊際劇烈的苦苦。這個過程就像拋物線。譬如生到天界,如果只看一端,就認為這太喜樂了,超過一億個皇帝的樂受。然而要看到,拋物線過了最高點又要下落。天人們死後,多數成為無間地獄的薪柴,在烈火中被焚燒無數億年。這就知道,生在天界好比走在去刑場的路上,過後又要墮入地獄。行苦就是這樣的走向,它也要連到最終出現的大苦苦上面。像這樣,三苦最終都要落入劇烈的苦苦中。這才發現輪迴的確是刑場,是羅剎女的洲島,是充滿毒蛇的假安樂窩。苦苦的認識是三苦歸結之處,絕不可缺。

如果沒有這個,那進一步對整個三界有情發生大悲心就少有機會了。即使能抽象地想一想,也難以發生認識。因為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一切有情最終全部落入大苦海,不感覺他很苦、他的命很慘。如果看到每一個天人最終都掉到苦海里,會感覺天人也是一樣慘。輪迴中的有情,要麼正在刑場受刑,要麼在奔往斷頭台的路上。無論是已經到刑場,還是離得很遠,或者在中途有說有笑,吃著俄羅斯麵包,喝著義大利啤酒,狂歌勁舞,盡情享樂,最終都是一樣的苦。看到天人們都不超出這種命運,才體會到《四百論》中所說的,智者看天趣猶如地獄。這樣看清整個過程後,自然感覺三界有情同一苦命,三苦所攝故,終入苦苦故。要像這樣了解,苦苦觀是極重要的基礎。

其他方面還有很多。譬如,苦苦觀到量後,進一步會發生對苦諦的認識。對苦諦有了定解,隨之就會發生探明集諦的欲。這種欲是非常深切的道心,想思擇到集諦,而不是泛泛作知識的心,那種心不會長遠。當發生了學道的品德,有了這個內涵,道心就會逐步加深,欲會越來越深切。有了對集諦的認識,緣起上就開通了,之後一定會走到底。有了這種欲,就不會泛泛然表面應付兩下,很淺薄地來兩下就停止,而是會一直探究到集諦根源,對生死大事會有很深切的觀照,這些都非常重要。再者,會激發深信業果、歸依等各方面的心。總之,無法一語道盡,它能發生道上無數的善妙緣起。

自以為是地懂得

常聽到有人說:「苦苦很簡單,連旁生都認識,我還不懂?」

這是半句話。旁生能識別苦苦是苦,不等於它懂得苦苦的內涵。好比商務大樓里的一隻貓,它懂得避開打擊,然而它不懂得商業大樓里競爭的苦。或者它能看到一對對情侶,但它不知道愛情的酸澀之苦。它更不會懂得數十億人類處在瘋狂競爭中的苦。當它身上感受寒冷時,會馬上跑到溫暖的地方。它身上發生逼迫性的受時,能馬上識別這是苦,我要避開,不想要。然而這並不表示它認識廣大惡趣、人間等苦苦的內涵,也不代表它羞於造惡、害怕造惡,覺得惡趣可怕,要趕緊斷惡修善,也不代表它有歸依,也不代表它有悲愍。因此,所謂「剛一發生,連旁生都認識這是苦,不想要」,是指它不會把苦受認定為樂。這是它「認識」的涵義,不代表它懂得苦苦的內涵。

譬如一個小孩,當他觸到火時,馬上知道是苦,不能往裡面鑽,然而他並非懂得做人一世的苦,他不知道人間還有很多苦。當一個人活了大半輩子,飽經滄桑後,就感覺人的一生有太多苦,但這並不代表他能了解三惡趣的苦。學佛以後,雖然按照佛法廣中略的描述會了解一些惡趣苦,這是透過教量的指引得到的一點認識,但並不代表出現了深切思維以後感同身受的量。不然為什麼只飄在嘴面上,並沒有出現《入行論》等教典所說的,認識苦所發生的極大利益呢?諸佛菩薩聖者們都知道,苦是大總持法、大甘露門。認識苦會使人發生很大轉變,會出現斷惡行善心、羞恥心、精進心、歸依心、悲愍心等等。以這個緣故,苦是當前需要學習的極大課程。不然龍樹菩薩為什麼說日日要思維地獄苦呢?大乘經教等中,為什麼說要恆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呢?在這上必須嚴格辨別。

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懂了苦苦,這實在是心識過於粗大的表現。當身上發生難受的苦時,精神正常的人都能識別是苦。但不必說別人,你真能體會母親做人的辛苦嗎?如果能體會,為什麼不生救護她的心、孝順她的心等呢?連對最近的母親身上老病等苦都麻木不知,何況對整個人間、整個惡趣,上至天人、修羅的苦,到底知道多少呢?又有多少感受、多少道心呢?一問便知一片空白。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它奉為極大的課程來修呢?

或者換個角度思維,作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是否需要關懷病患的疾苦呢?當然需要,體會得深才有利他心,才能真正努力地學醫行醫。再說,作為一名政治家,是否需要關懷天下疾苦呢?當然需要,不去調查研究,哪裡知道老百姓的苦?不知老百姓的苦,怎麼能勤政愛民?怎麼能發出廣大的利他心?同樣,世上有那麼多的苦難有情、受苦事件,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我們怎麼能漠然不顧,不作思維呢?其實,自從學知識以來,我們首先應該了解這個世界的苦,由此才會有深厚的道心。

思苦的利益

多思維苦,自己會認命、會認輸、會認苦。比如深刻思維老就是這樣的,就不會裝年輕;思維世間事就是這樣的,就不會裝有意義;思維自身的苦,就感覺自己非常可憐,要趕緊修法,不會自以為是。諸如此類,思維苦能讓人成熟。老了還裝年輕,這明顯表示很幼稚,因為不接受苦。明顯出現了皺紋,牙掉了,眼花了,記憶力衰退,就應該認命接受苦的現實,趕緊求出苦之道,不是在那裡矯揉造作。矯揉造作表示抗拒真理,抗拒無常,最終會落得很慘。應該理智地認識到:「我如果不修法就會墮惡趣,將來的命運非常慘。」只有很理智地看待前程,才知道現在首先要救自己,這就必須修法,找出苦之路,不是整天沉迷在現世欲樂里,天天說前程非常美好等等。

真正看到了苦,看到自己是可憐人,看到前程可憂,才知道求救,才會歸依。真正知苦才有慚愧,那些苦都是造惡來的。真正修苦才會同情眾生,他們一樣都處在大苦中,所以我有一碗飯就要分給他半碗,甚至一碗。修了功德會迴向,做了善根不忘有情。真正知苦才有出離心,知道這個世界不好待。由於一念顛倒,結果一路墮落下來,受這樣的業報,現在要趕緊回去,不能再隨順顛倒了。

這樣才有改過知非的心,才有深遠的思慮,就想:「今生一定要從大苦海里超出!」不是守在短小的現世樂中,會想到來世,想到解脫,想到成佛,想到全體眾生界的利益。這些都是由思苦來的,而思苦的第一步是思苦苦,因為這較容易上手,但不代表不具體思維就懂得。試問:「你懂不懂非洲難民的苦?你懂不懂現代白領的苦?你懂不懂周圍人的苦?你懂不懂自己的苦?」曾經發生的事也不一定懂得,正在發生的事也不一定承認。可見,這上面有多少事需要糾正,需要好好地思擇反省。

進一步認識第二類苦——壞苦

了解了廣大苦苦範疇里的內涵,我們就成熟了一步,也會有一定的道心。然而還不夠,要做一個有求解脫心的人並不容易,需要廣大地開展對苦的認識。因此要進一步來認識第二大苦——壞苦。金剛偈里的每個字都非常重要。要了解什麼是「暫時」,什麼叫「似現樂」。怎樣以理成立這種似現的樂是壞苦性?偈頌里的「亦剎那無常,相續亦終滅,故」是成立的正因。

世間樂好景不長。在我們的感覺里,以為這段時間很快樂,然而過了這一段就沒有了,又變得很苦,有很多難受的事發生。有很多病苦、心態苦、分手苦、失敗苦等等。但暫時一段我們以為是樂。在聖人、理智者看來也蠻同情我們:「是啊!在你們心前好像真的有樂,不然你也不會去求,不會那麼貪著。」接著就要加「然而」兩個字了,這表示它不是真樂。因為它是無常的,過後就沒有了,又變成了苦,可見不是真樂,當前的樂是假樂,實際是壞苦性。

要認清「似現」的涵義,這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從近前人世間的生活來看,會似現非常多的安樂相,但它是「似」,不是真。為什麼用「似現」呢?因為旁生也能識別苦苦是苦,然而大多數人類都無法識別壞苦。也就是,快樂出現時非常像真實樂,人們認它是樂,因此是求不是避。

可以看到,狗一觸到火馬上避開,它能識別熱觸是苦。有情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一識別是苦苦就會馬上離開。一看到骨頭馬上去取,因為認定那是樂。作為高級的人類,雖然掌握了很多知識技能,然而當樂顯現時,有樂顛倒執的人仍然馬上認定這是樂,特別好、特別有利益、特別輝煌燦爛、非常成功、非常偉大、非常棒、非常刺激等等。要知道,這全是愚痴心的反應。既然認定是樂,那決定是求取的態度,從中就出現了一系列顛倒瘋狂的求樂行為。「似現樂」三個字就說明它是苦。世間樂的顯現都是壞苦,一旦認定了,就馬上從中退回,不再求取了。

全認錯了

這裡要看到,壞苦跟苦苦一樣,苦相極繁多。我們最開始一點都不認識壞苦,最後要看到世間充滿了壞苦。又要看到過去全認錯了,認苦為樂,也就是這裡講到的「似現樂」。

當它出現時有適悅感受,當然就認定為樂。吃糖,口裡又香又甜,當然是樂;男女情侶在一起很甜蜜,當然是樂;擁有財富,處處舒心悅意,穿自己喜愛的衣服,打扮成自己喜愛的樣貌,在人群中特別榮耀;家庭又特別好等等,這些不全是樂嗎?這就是我們認定的一些小樂相。再說,事業飛黃騰達,成為人中驕子,一躍登上總統席位,甚至上升到天界做神仙,壽命長達億萬年,清福享不盡。或者住在禪定中,連絲毫苦苦都沒有,難道這些不是樂嗎?全錯了,這些全是苦。

這樣才知道,認識壞苦非常重要。如果沒發起這個認識,那就會以為世間充滿了各種美好、真實快樂,值得我們去求,充滿了痴心妄想和求取的衝動。之後拼盡一生,暇滿時光幾乎全耗在這上面。還產生了無數的樂顛倒想,自以為得意,無法從對樂的求取中退回。

我們不容易認識壞苦,它太迷人了,而且適合自己的心意,適合無始以來輪迴的習性,所以,人們總是不承認這世上全是苦。然而,我們一定要在這裡看破,進而發展到看透行苦,才有希望發起「有漏皆苦」的認識,進而發起全分的求解脫心。在此之前都只是表面化地,像瞎貓碰到死老鼠那樣,偶爾起一兩念厭患的想法。過後看到世上充滿了如同嫵媚女人般快樂誘人的東西,哪裡能不陶醉其中,不拜倒在它的腳下呢?

這要藉助譬喻讓我們對某些法產生「看起來樂,但的確是苦法」的斷定。之後由一推三、推五,一直推到無量,才發現世上的樂全是苦法。首先看,如果出現一位妖美動人的羅剎女,男人一見立即迷倒。之後在她的千般嫵媚、萬種溫柔下,享盡了男女之樂,最終卻被她吃掉。智者一旦看到後邊際,猙獰可怕的羅剎女把自己吃光,馬上能認定目前妖美的羅剎女就是苦法。

大圓滿龍欽心髓


推薦閱讀:

附錄一(第二章 大圓滿法正行見地研究)第三十五至第三十八節
「徹卻」——立斷的大圓滿見(二)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六課
大圓滿前行實修法(15-32個引導)
密教內三部即大圓滿三乘

TAG:引導 | 四法印 | 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