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慧背囊】動物幼崽

智 慧 背 囊

感動心靈 開啟智慧動 物 幼 崽人們總是以驚奇的目光看待動物幼崽。啊,多麼乖巧可愛的小生靈!看,它們的眼睛有多圓、多大啊!但我們對這些充滿活力,有時看起來有些焦慮而又無助的小動物卻知之甚少。這正是問題所在。它們僅僅是「焦慮」的小動物嗎?這些朦朦朧朧的大眼睛是否在向我們訴說著什麼?或者這僅僅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問題?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討將動物王國賦予人性來進行研究的可能性。但研究者所得到的資料僅僅是一些客觀存在的事實。例如,老虎的領地,某些雄性魚的棲息本能,失去父母的貓和狗的憂鬱等等。即使我們從動物身上看不到人類的本性,也能從人類身上找到一些動物的本性。身體龐大的食蟻獸用6個月的時間餵養它們的子女,幼崽兩周歲還要趴在母親的背上。為抵禦外來入侵,白犀牛的所有家庭成員會圍成一個大圓圈。母駝羊在孩子出生的前幾個星期就大叫不止,而在哺乳期還會不停地哼哼著。雌性企鵝生下蛋就出海了,而雄性企鵝卻留下來,坐在蛋上,度過艱難漫長的64天孵化期。因為無法覓食,當小企鵝出殼以後,雄性企鵝的體重會減少40%還多。在我們從動物身上為人類尋找信息之前,別忘了先看看鬣狗和老鼠的行為。它們有時會將剛剛出生的幼崽吃掉。公葉猴在照料一大群小猴時,它們會把所有的小猴崽殺死。母葉猴卻偏偏與殺死它們子女的公葉猴交配。在動物的保護、撫育和那些看起來似乎是愛的行為中,我們也看到了動物之間的殘酷競爭、冷酷無情和艱難的孕育過程。動物有一種能力,那就是忍受。當食物豐盛的時候,動物們就會歡聚一堂;如果食物匱乏,它們就會各奔東西。如果人類捕獵頻繁,動物的撫養期就短,一胎生的崽就多;反之,動物的撫養期就長,生的崽就少。如果雌性動物孕期較長,子女就較少,哺育子女的時間也就較長。如果它們生育頻繁,那麼撫養期也就較短。當然,不能因為雄性海馬把幼崽放在肚囊里,男人們就該去效仿它們,買上一隻袋子,或者在夜間喂孩子。我們也不能因此把人類的本能追溯到動物王國那裡。不管這種本能是愛還是遺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對大自然的多元化感到欣慰而已。也就是說,在大自然里,無論在生物之間,還是在生物內部,都存在著差異。我們會驚異地發現,動物所表現出來的一個共性,就是它們有一種互相幫助生存的本能。公元10世紀,阿拉伯的一位名叫阿維森納的醫學家發現了一條規律:熊崽剛出生時是不像熊的,而由母熊舐成熊的模樣,所以在西方有「舐成形」(即「培養」)之說。這給科學家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實際上,小熊崽不是由其母親產後的舐洗才成為熊的,即使母熊不舐,它們照樣還是熊。灰熊生來就是冬眠動物,它身體龐大,平均2米多高,重達200多公斤。而灰熊崽卻只有20厘米高,體重只有0.5公斤,可謂是最無助的哺乳動物了。一個出生只10天的小灰熊,會像一塊小護身符一樣懸掛在母親的脖子上。但幾個月之後,它就能隨母親出洞活動了。即使大一點的灰熊也喜歡懸掛在母親的脖子上玩耍。大約3歲的時候,母熊將要再生一次子,小灰熊不得不自立家門了。如果它不願意離開母熊,母熊就會以粗暴方式斷絕母子關係,大嗥著把它趕進森林。一隻小象要變成一隻大象則需要較長的時間,僅在母體子宮內就需生活22個月。出生後要經過幾年的訓練才能外出覓食與洗涮自己。小象生來視力較弱,它們用鼻子探路。象的鼻子兼有眼睛、手指和鼻子的功能,同時也是它們的武器。小象會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為了捲起一片小草,甩打、捲曲著鼻子,有時甚至會把鼻子踩在腳底下將自己絆倒。母象與小象幾乎形影不離。當小象受到其他動物的侵犯時,母親會立刻營救。小象喜歡打盹,為此,母親要不斷地喚醒它。小象學走路或與其他象嬉戲時,母象會站在幾步之外保護著它。如果看到小象有危險,母象就會用鼻子把小象捲起。大象的子女較少,所以撫養期較長。小象要到4周歲才斷奶,到11歲才達到性成熟。母象間會互相照顧彼此的子女,特別是在洗浴之後,小象不願意離開水,不管哪只大象最後離開水,它都會照顧好最後一隻上岸的小象。象家庭成員間以母親為中心的血緣關係具有傳奇色彩。母象會3代同堂(公象卻喜歡獨處)。母象還會在另一隻母象生產時扮演接生婆的角色,它會幫助剝離胎盤,幫助新生小象站立。象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在短暫的分別之後,它們會用力揮舞著鼻子,吼叫著互致問候。大象的鼻子上有50000多塊肌肉,它們能發出15種不同的聲音,其他的象在幾英里外便能分辨。而這些低頻率的聲音,人類的耳朵是很難辨別的。成年的大象每天要消耗幾百斤重的食物。綿羊和山羊以鼻子及頸部的互相摩擦來表達愛撫。綿羊的母子關係持續的時間很短,經過母親幾個月的哺乳與保護之後,小綿羊就會被趕走。如果小綿羊仍然依依不捨,母羊就會在哺乳的時候遠離小羊。綿羊喜歡成群而居,一般100多隻成一群。相比而言,母山羊與小羊羔的母子關係持續的時間較長些,這主要是因為山羊生活在陡峭的崖壁上,需要更多的時間適應環境。母山羊總是睡在小山羊的下坡,時刻準備著營救從山上掉下來的小羊。美國生物學家道格拉斯·凱德維克說:「在北美,山羊是生活在最高處的大動物。那裡氣候惡劣,厚厚的冰雪覆蓋達半年之久,所以山羊間的母子親情關係對於小山羊的生存十分必要。如果母山羊在小山羊降生後一年內死去,小山羊也就命在旦夕了,因為其他山羊是不會照料它的。」貓科動物不管它們的形體多大,也不管它們的生活環境如何,都與貓相似。它們都用爪子走路,睡眠較多,幼崽都由母親餵養,並由母親教會它們走路和捕獲食物的本領。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習性,即在玩耍時也像是在學習捕獲獵物的技能。當然它們也有不同之處。幼獅是成群生活的,一般是5至20隻為一群,並且能夠逐漸認識自己的父親。它們在父親的尾巴上蹦跳,拖拽著父親的鬃毛玩耍。而豹崽只與母親生活在一起,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成年雄豹與雌豹交配之後,就撒手而去。如果一胎生下的其他幼崽死去,獅子和豹都會遺棄存活的那隻幼崽。幼獅通常由母親撫養長大,有時也由其他母獅代養,有時母獅們輪流照料幼獅,為幼獅獵食或梳洗皮毛。如遇到雄獅伺機搶奪食物時,母獅會保護幼獅不受侵犯。豹子的情形有些不同。當母豹外出尋找食物時,幼豹長時間無人照料。母豹有時也會擔當起保護幼豹的責任,當幼豹受到其他動物的威脅時,它們就會豎起尾巴,把自己的孩子帶到安全的地方。嬰兒啼哭,狼兒卻嗥叫。有時它們是為了要食物而嗥叫,有時它們的嗥聲是通知母狼它們的所在地。俄克拉荷馬市立動物園的一位犬科動物專家說:「有時狼嗥只是為嗥而嗥。」與它們的近親叢林狼一樣,狼崽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叫聲作為一種社交技能也更複雜。在狼的家族裡,最強壯的公狼與母狼交配生子。它們的後人一旦強壯起來,就會兇殘地向自己父親的權威挑戰。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威地位,它們咆哮著,嗚嗚的叫聲意味著請求幫助,嗥叫是向同夥索要食物。所有的犬科動物,從家犬到豺,都有一種較高形式的交際儀式。這種儀式能夠幫助幼崽區別出什麼是遊戲,什麼是真正危險的戰鬥。犬科動物遊戲時的開始儀式就是低著頭,臀部抬起,其意思好像是在說:「喂,如果咬著你的耳朵,你可別當真呀。」狼能帶著食物跋涉30公里,回來後分給孩子們吃。狼的奔跑速度每小時可達60多公里。黑猩猩出生時手無縛雞之力。與人類一樣,剛出生的黑猩猩只會吸吮手指,依偎在母親的懷裡由母親照料。1歲的黑猩猩能與其他猩猩玩耍,2歲的黑猩猩就變得淘氣了。但通常要到7歲或9歲,它們的發情期到來時,才肯離開自己的母親。黑猩猩不僅喜歡吃水果、蔬菜和昆蟲,還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它們最大的天敵是豹。當遇到難解的問題時,它們會在全身亂抓亂撓。雖然黑猩猩與人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從遺傳學的角度上講,人與黑猩猩的脫氧核糖核酸(DNA)98%是相同的。


推薦閱讀:

世界十大最毒的動物
瞧你那姿勢,沒有一點動物范兒
不是說建國後動物不許成精嗎?
仿生恐龍製作過程是怎麼樣的?
新物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是猴子嗎?

TAG:動物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