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官的智慧值得借鑒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 數字報紙

  • 上一期
  • 下一期
  • 上一版
  • 下一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b0003版:閱讀周刊

  • 上一版
  • 下一版
  • 文章導航

  • 他為官的智慧值得借鑒
  • 收藏
  • 推薦
  • 列印
  • 放大
  • 縮小
  • 還原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 返回主頁
  • 故紙堆里還原出陳廷敬作家王躍文說做官先做人——他為官的智慧值得借鑒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通訊員 李黎

      近一段時間,作家王躍文的長篇小說《大清相國》「洛陽紙貴」。一部描寫清朝官場的小說,何以被稱為「公務員必讀書」?

      隔著300多年的歷史長河,它又能給今人以怎樣的啟示?

      「不管時代和社會如何流變演進,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道理都是亘古不變的。做官最終是做人。」王躍文說。而陳廷敬身上一直保有的書生本色,讓他即使身居高位,也在進退中,固守著一個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的本分。而這一人物形象,本身就寄託著作者王躍文的政治理想和濟世情懷。

      一個被遺忘的陳廷敬

      因為王岐山的推薦,王躍文的歷史小說《大清相國》,目前在書店和網路上已經賣脫銷。

      不過,《大清相國》出版於2007年。王躍文說,其實在被推薦之前,這本書已銷售40多萬冊,持續長銷。

      王躍文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現代題材,《大清相國》是個例外。「我寫《大清相國》,只是非常偶然的機緣。」

      有一年,王躍文去山西陽城陳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參觀遊覽,聽了當地人對這位先賢的介紹,頓生敬仰之心。隨後,王躍文查閱了陳廷敬相關的歷史資料,讀了大量同時期的清代正史和野史、筆記,積累了寫作素材。越讀史料,寫作的衝動越強烈。

      王躍文認為,陳廷敬被今人遺忘,同他當年平穩致仕有極大關係,也就是說同他做人做官的方式有關。「與他同朝的很多名臣重臣如明珠、索額圖、李光地等人物形象,都在近些年的電視劇中很顯眼,他們當年都曾大起大落,人生經歷起伏跌宕。相比之下,陳廷敬能讓後人記起的好像只有他同張玉書一起編《康熙字典》,他的平生功業得從大量故紙堆里去尋找。」

      陳廷敬為官50餘年,也就是說,王躍文寫了清代50年的歷史,有些事件和人物都是真實的。

      「我不是專門從事清史研究的專家,不從學術門徑去讀史書。我買了一套《清史編年》,從清順治開始每天發生什麼事情,大臣們是怎麼奏報的,皇帝是怎麼批示的,下面是怎麼執行的,一天天記載下來。」王躍文把康熙朝的兩大本全部讀完。

      當然,寫歷史小說並不是事事有出處,事事有考據,歷史小說同史書是有區別的。小說需要虛構,歷史小說也不例外。

      「我說的尊重歷史,就是對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要有所研究,寫出來的故事、人物行為方式、生活場景等,都應有歷史現場感。這些都是創作歷史小說起碼的要求。」王躍文說,我們常在有些電視劇里看見古人住店或吃飯結賬時,拿出一個銀元寶往櫃檯上一放,這是違背常識的。古人在日常流通中都用銅錢,吃頓飯犯不著掏個銀元寶出來,除非吃了一頓好比現在花費幾十萬元的豪餐。

      「官場」是個貶義詞

      這些年,王躍文的小說,始終熱度不減。

      「一定還有非文學的原因,這個原因,可能就是人們關注官場。」在王躍文看來,「官場」是個貶義詞。

      他說,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官場」詞條的原文我背得出來:「舊時指官吏階層及其活動範圍,貶義,強調其中的虛偽、欺詐、逢迎、傾軋等特點。」第六版中,在「貶義」前面加了「多含」兩個字,又把前面的「舊時指」三個字去掉了。詞義的微妙變化,說明我們已經慢慢用習慣了這個貶義詞。

      既然是個貶義詞,古今「官場」在壞的方面,就沒什麼區別。

      「其實有一段時間,是不叫官的。1949年以後,我們曾用具有革命意義和進步意義『幹部』取代了『官』這個稱呼。可是後來,慢慢又用到了「官」這個詞。並且,官員的稱謂還在不斷變化。」王躍文說。

      作為親歷者和觀察者,王躍文覺得這些變化傳遞出某種微妙的訊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仕途中某些人的人身依附關係很重,江湖氣很濃,還有不少「一言堂」的專製作風。

      一提到「官場病」,人們習慣於把責任歸咎到體制問題上。

      「體制當然是根本的原因,官員的個人修養也很重要。」王躍文說,即使在清朝這樣污濁的官場中,陳廷敬也照樣能成為一位大有作為的好官。

      在很多讀者看來,《大清相國》是王躍文眾多「官場小說」中的一部,王躍文也因一系列的創作,被稱為中國「官場文學第一人」。

      但王躍文「非常不同意所謂官場小說的說法,從來也不承認自己是什麼『官場小說第一人』。」,他更願意將《大清相國》歸於正宗的歷史小說,「不過是寫了清代的官場而已」。

      陳廷敬始終保有書生本色

      陳廷敬作為文學形象,必定帶有理想主義色彩。

      「但從陳廷敬個體來說,他是飽讀聖賢書的『理學名臣』,身上確實有不少為官的智慧值得今人借鑒。」王躍文說,他在複雜的官場環境中,有時候不得不迂迴,不得不隱忍,不得不遷就;但他始終想把事情做好,始終堅持自己的是非底線。

      王躍文舉例說,陳廷敬去山東查富倫弄虛作假、盜賣義糧、貪污腐敗的案件,知道富倫是康熙皇帝奶媽的兒子,且同皇帝是自小的玩伴,便想,直接參他是參不倒的;但山東該處理的事情必須儘快處理,才能救民於水火。於是,他先不參富倫,而是先抓了同樣有罪的幕僚,讓富倫自己把做錯的事彌補過來。這是在特殊環境下的政治智慧,而絕不是姑息養奸、明哲保身。

      「首先是陳廷敬自身修養好,他是真正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情懷的讀書人,堪稱典型的儒家知識分子的典範。當然,他能做到清廉自守,同他家境殷實也有關係。陳家在前明就是百年舊家,既開煤礦,又做鐵鍋和犁鏵生意。他家的鐵鍋和犁鏵遠銷日本和東南亞,算是最早做國際貿易的商家。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他始終保持著書生本色,因為生活中錢再多貪婪者也大有人在。」王躍文說。

      作為文學形象的陳廷敬,在王躍文所講述的故事中,「等」「忍」「穩」「狠」「隱」。「試想,他剛進入官場只是一個二十歲的小翰林,而朝堂上下都是鬚髮如針的官場老手,他不等待時機行嗎?書中寫到的『狠』絕不是心狠手辣的意思,而是關鍵時候需有決斷,下得了硬手段。」

      「做官最終是做人,官場的病同人性的病是相關聯的。好的制度可以抑制壞的人性,不好的制度則會誘發壞的人性。」

      王躍文說,人性之壞就像癌細胞,它在健康的肌體上作亂的空間不大,在虛弱的肌體上就會大肆作亂。

    評分

  • 1
  • 2
  • 3
  • 4
  • 5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 關於浙報集團 | 聯繫方式 | 廣告服務 [ 幫助 ]關閉 關閉
    推薦閱讀:

    珠埠里菜場抓到一個鑷子黨作案的鑷子足有25厘米長   錢江晚報
    竊賊揮舞榔頭砸了櫃檯玻璃金店裡間的人卻毫無察覺     錢江晚報
    先自愛才愛人,子君如此亦舒也如此       錢江晚報
    這個琴會高雅得不得了     錢江晚報
    想炒港股,可以去開戶了??? 錢江晚報

    TAG:智慧 | 借鑒 | 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