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基因無突變靶向藥物有害無利

基因無突變靶向藥物有害無利大洋新聞 時間: 2014-07-20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何雪華

名醫大講堂現場。

楊衿記

預計中國內地明年或後年可啟動肺癌免疫靶向治療的臨床試驗,屆時合適的患者可免費參加試驗

  名醫大講堂

  主講嘉賓:

  廣東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副院長、肺癌綜合治療專家楊衿記教授

  文/記者何雪華通訊員張丹娜、靳婷

  圖/記者喬軍偉

  早期肺癌的小病灶,手術切除後還要不要輔助用藥治療?三期肺癌,術後推薦做靶向治療,對不對?晚期肺癌,沒有基因突變,搏一搏靶向治療可以嗎……在本報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合辦「肺癌的規範化診療」名醫大講堂上,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副院長、肺癌綜合治療專家楊衿記教授,以病案為例,仔細講述了各期肺癌的用藥規範、不恰當的做法。他強調:如果基因沒有突變,使用EGFR靶向藥物有害無利的;I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後不需要任何藥物的輔助治療;免疫治療沒有靶向,不可作規範治療。

  早期肺癌

  I期非小細胞癌

  術後不宜化療

  楊衿記說,可切除的早期肺癌,以手術為主,這是毫無疑義的,但1A期肺癌需要輔助化療嗎?按照《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2011年版)》(下簡稱《規範》),完全切除的1A期肺癌患者,不適宜行術後輔助化療。不過,I期小細胞肺癌需要化療,首先行手術後,輔助化療4~6周期。

  他認為,當地醫院這一做法,實質上按I期小細胞癌來治療,小細胞肺癌佔總體肺癌15%左右,癌細胞長得快,因此即使沒有擴散、轉移,術後也輔助化療。

  中期肺癌

  不要盲目擴大

  靶向治療適應症

  楊衿記直言,有的醫生盲目擴大靶向治療適應證,患者被過度治療,是「花錢買難受」。

  按照《規範》,完全切除的II~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推薦含鉑兩藥方案,術後輔助化療3~4個周期,一般於術後3~4周開始。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要推薦術後靶向治療。2011年中國肺癌專家共識,只建議進行EGFR突變型早期非小細胞癌術前或術後輔助靶向治療的臨床研究,只為研究靶向治療有沒有提高療效與生存期,患者參與,免費吃藥。

  晚期肺癌

  同期化放療後不需要鞏固化療

  楊衿記提醒,單純同期放化療仍應該是不可手術III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或者採用序貫化放療控制病情。同期化放療後不需要鞏固化療,建議有條件的患者參加免疫治療或分子靶向治療的臨床試驗。

  這讓很多患者、家屬不解:做了化療放療腫瘤還在,為什麼不鞏固化療了?

  其實,2005年啟動了一項同期化放後鞏固化療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4年多共入組了400多個病人,結果顯示,是否鞏固化療,病人的腫瘤無進展生存期差不多都是8~9個月;總生存期也都約為20多個月,嚴謹的臨床研究證實,根本就沒有顯著差別,鞏固化療的意義不大,反而花了錢,病人又要經受很大的毒副作用。據悉,這個結果在今年6月份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公布的。

  放化療之後患者帶著腫瘤回家,不是等死嗎?對此,楊衿記表示,對不可手術的III期患者,目前緊迫的需求是應該發展新的治療策略,例如聯合新的藥物,包括免疫靶向治療或分子靶向治療,推薦患者同步化放療後有效、或病情穩定者,參加如注射瘤苗等臨床試驗。

  靶向藥物

  無靶試藥害處大

  很多人以為,晚期肺癌唯一的辦法就是靶向治療,楊衿記說,晚期患者要分情況,沒有基因突變的,以含鉑兩藥方案為標準的一線治療;有EGFR基因突變的,則推薦EGFR靶向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毒性不能耐受。因為沒有做EGFR基因檢測,一線使用靶向藥物有害:EGFR突變者一線靶向藥物,可減少52%的腫瘤進展風險;而EGFR沒有突變的患者一線靶向藥物,卻增加185%的腫瘤進展風險。

  他說,有一種特殊情況,即EGFR檢測沒有做,但患者很痛苦,體能情況也不允許化療,可使用靶向藥物做一線治療,但僅限於臨床優勢患者(從不吸煙或少抽煙、肺腺癌的東亞人)。此時,如果存在EGFR突變,這些臨床優勢患者可減少36%的進展風險。此外,很多患者覺得,現在靶向治療那麼好,就再也不願意放、化療了。「這是嚴重的錯誤。」他說,對於EGFR突變患者而言,既要靶向又要化療,才是最優的。臨床證實,如果只化療,中位生存期是11.7個月;只靶向,中位生存期是20.7個月;靶向+化療,中位生存期則達30.4個月。

  「免疫治療」

  免疫靶向治療還在臨床試驗

  楊衿記說,「免疫細胞治療」近年「很紅」,除了吃藥「激活免疫細胞抗癌」外,還有抽取外周血、培育、增殖免疫細胞,然後把擴增的免疫細胞回輸患者體內的「療法」,做一次費用高達2萬元/次。全國肺癌專家已達成共識,目前不主張現階段做免疫細胞療法,我們還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不過,真正的肺癌免疫靶向治療很有前景,美國去年發現,腫瘤患者的自身免疫細胞之所以對腫瘤細胞不起抗擊作用,是因為免疫細胞會與癌細胞結合,隨即進入休眠狀態。因此,去年美國研究通過藥物,阻斷這種結合,從而恢復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力。預計中國內地明年或後年可啟動肺癌免疫靶向治療的臨床試驗,屆時合適的患者可免費參加試驗。

  所謂「原藥粉」

  違反醫學倫理且毫無安全保障

  靶向藥物治療中晚期肺癌越來越成為一條新路,但很多臨床發現卻讓楊衿記非常擔憂。第一種情況是因為不願或無力負擔基因檢測費用,乾脆不做配型就要求醫生開靶向藥物吃,「等於亂用藥物試病情」。據了解,目前國內的EGFR基因只有20%的送檢率。未證實有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使用,不僅患者要忍受較大的副作用,而且病情還會發展,被專家斥為「胡鬧」。第二種情況則是輕信所謂「原藥粉」、「某國版」靶向葯。楊衿記介紹,正規使用的靶向葯,是經由國家衛生部門認可及批准的,有明確的成分、嚴格的工藝、嚴謹的臨床試驗等支撐的,國產藥物的月費用大概在1.2萬元左右。然而,不少人卻聽信「仿版葯更便宜」,使用走私或夾帶的「印度版易瑞沙」等藥物,雖然同樣含有吉非替尼成分,月費用低至5~6甚至1~2千元,但安全性堪憂。

  在肺癌人群中,還交流使用著所謂的「原藥粉」,聲稱是正在臨床試驗的新葯,「最前沿、未上市」,往往曬出有效案例。「這樣的做法太可怕!不僅違反醫學倫理,且毫無安全保障!」楊衿記指出,這些所謂「原藥粉」,分分鐘出現不可控的肝腎等臟器損害,臨床實踐並不少見,甚至出現患者休克、嚴重感染等後果。


推薦閱讀:

深度解析肺癌中腫瘤異質性及藥物治療策略
為了防止細菌耐葯,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靶向藥物治療
從肝素到NOAC,抗凝藥物發展史中的14個裡程碑
PI3K/Akt/mTOR信號通路和靶向藥物

TAG:藥物 | 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