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 契 生 活》 目錄 團契生活的基礎 第 一 課 團契的定義 第 二 課 聖經根據 第 三 課 聖經中的團契 神與我的團契生活 第 四 課 與神團契的態度 第 五 課 與神團契的行動 我與群體的團契生活 第 六 課 聖徒相通 第 七 課 合而為一 第 八 課 互相服侍 第 九 課 彼此相顧 第 十 課 激發愛心 第十一課 表達自己 第十二課 溝通與互動 第十三課 互相代求 第十四課 處理衝突 第十五課 彼此順服 第十六課 彼此饒恕 第十七課 特別的關顧 群體與神的團契生活 第十八課 事奉與使命 第十九課 聖餐 團契生活的運作 第二十課 團契的領導 第廿一課 如何開始建立團契? 第廿二課 團契的成長(一):策劃與安排 第廿三課 團契的成長(二):發展與評估 第廿四課 總結:共同建立基督的身體 第一課 團契的定義 一.為何我需要團契生活? 1. 基督徒在團契生活中才能健康成長。 2. 神的心意是要他的兒女享受肢體生活。
二.團契的定義 神學家潘霍華對團契生活深有體會。他如此定義「團契」:「團契就是透過耶穌基督,並在耶穌基督裡面那種甜美和諧的生活。無論是短暫的、一次性的、經年累月的、每天都有的團契,都是這樣:我們惟獨透過耶穌基督,也是在耶穌基督裡面,我們才彼此相屬。」 潘霍華對團契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1. 為了耶穌基督的緣故,信徒彼此需要和別的信徒相處。團契生活的目的就是,彼此分享救恩的信息。 2. 沒有基督,神和人不能和好,人與人之間也沒有和睦(弗2:14)。透過基督,信徒得以彼此相系,互相服侍,成為一個身體。 3. 信徒從亘古就在耶穌基督里蒙召。我們在今世被接納,在永恆中也要連結在一起。地上的團契生活,是預嘗末後之事,是在地若天的一個真實經歷。 三.澄清迷思 1. 信徒之間的團契生活,並不是某種理想,而是一種屬神的、實在的關係。因此我們當存感恩的心領受。 2. 信徒之間的團契生活,有異於一般的社交場合,也不是分黨分派的團體。團契是一種關係,以耶穌基督為唯一的根基。 四.小結 團契生活的真義,在於信徒透過耶穌基督成為別人的弟兄姊妹。我們都是被基督所救贖、罪得赦免、蒙召信主、得享永生的人,因此我們在主內裡面成為一個身體,在愛中彼此建立,也見證神的名。 第二課 聖經根據 美好的團契生活,是主對信徒的吩咐。聖經從不同方面指出團契生活的重要性。 一.團契的字義 在新約聖經中,「團契」這個希臘字和「社群」、「交流」等字的字根相同。它有不同的譯法,包括:「一起」、「參與」、「分享」、「同心合意」,在某些事上一同「有分」等。學者畢哲思指出,信徒必須先跟主聯合,重生得救,成為神家的一分子,才能跟其他成員聯合;而在這個家裡,大家渴望彼此分享自己的屬靈生命,以至物質、財富。這是「團契」的要義之一。 二.三一神的團契 三一神是緊密相連的。從創造天地,到救贖人類這兩件大事上,充分說明了這種緊密的契合。 1. 創造 在創世記1:26記載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從聖經中可見三一神在創造過程中參與的部分。 a. 聖靈:「起初,神創造天地……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1:1-2) b. 聖子:「神……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也曾藉著他創造諸世界。」(來1:2) c. 聖父:「太初有道……道就是神……萬物是藉著他造的。」(約1:1-3) 2. 救贖 a. 聖父:「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弗1:4) b. 聖子:他愛我們,為我們舍己。(加2:20;另參約10:17-18) c. 聖靈:基督徒是「從聖靈生的」(約3:8),藉聖靈確認自己得蒙救贖,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林前2:10) 可見,三一神有親密的團契,也彼此配搭。(約10:30,15:26)當然,三一神並不是三位神,而是具三個位格的獨一真神。《亞他那修信經》很清楚地說明:聖父、聖子、聖靈不別先後,無分尊卑,三位都是永恆而同等的。
三.信徒之間的團契 正如父、子、聖靈的合而為一,主耶穌也希望信徒合而為一。他也如此為信徒向父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約17:21-23)這合一是真正團契的根基。 四.信徒與神的團契 信徒之間能夠有美好的團契,基礎和秘訣是信徒自己必須跟三一神有美好的團契:「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一1:3)「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2:1-2) 五.小結 從聖經中可見,「團契」的意義指的是與神相交,與人相交。若我們與神的關係、與人的關係不和,就會失去心中的平安,因為團契的果子就是平安,使我們與神、與人、與己都和平共處。 第三課 聖經中的團契 聖經中有不少關於團契生活的楷模。讓我們從以下幾個例子中,思想團契生活的真義。 一.馬利亞與以利沙伯的團契(路1:39-56) 兩位婦女的相交,能夠發揮出團契精神: 1. 感同身受,彼此支持。 2. 認定神的恩典,互相鼓勵。 3. 欣然承擔主的託付。 4. 學習忍受懷孕之苦。 二.大衛與約拿單的團契(撒上20章) 約拿單本是掃羅王位的繼承人,但是,他沒有因為大衛將來可能成為以色列王而心存嫉妒,反以良善和誠實待大衛,甚至幫助大衛逃避掃羅的逼害。二人情誼深厚,互相欣賞,彼此接納,這是真正的團契。 三.以弗所教會與保羅的團契(徒20章) 在這段記載保羅和以弗所教會長老話別的經文中,可見他們之間有美好的團契關係。保羅對以弗所的長老們分享他事奉的心路歷程,雖然快來到人生的終點,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勸勉、鼓勵他們。可見保羅和他們的團契關係是如何緊密及深厚。 四.初期教會的團契生活(徒2章) 初期教會的信徒,過著有形式、有實質的團契生活。對神,他們同心地敬拜,實踐使徒的教導;對弟兄姊妹,他們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對其他人,他們成為一個美好的見證,吸引人認識基督。 五.小結 聖經中團契生活的例子提醒我們,無論是姊妹、弟兄、事奉同工、整個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可以過美好的團契生活。讓我們從中學習團契生活的精神。
第四課 與神團契的態度 團契生活的真正基礎,在於信徒與神的團契。而與神團契,又建基於耶穌基督的救贖。信徒需要常常與主保持相交,否則靈命就會枯萎。 一.與神相交的基礎 1. 承認自己是罪人,明白人不能自救。 2. 惟有耶穌基督能救人脫離罪和死。(提前2:5) 3. 承認自己的罪,接受救恩,與神和好。 4. 以神兒女的身份,與神相交。(約1:12;另參太6:9) 二.與神相交的態度 1. 敬畏 與神相交,當存敬畏的心,因這是神的吩咐(彼前2:17);他應許憐憫敬畏他的人(路1:50),也悅納他們(徒10:35)。敬畏神更是成聖之道(林後7:1)。 2. 順服 順服的意思就是甘心樂意地接受神的主權。信徒不單在接受基督為救主的一刻,把生命的主權交給神掌管;信主之後,也總要讓主居首位,凡事順服,這樣才能真正進入與神的團契當中。耶穌基督早為我們立下順服的榜樣(約4:34;太26:39;羅5:19)。 3. 遵行神的旨意 信徒常常與神相交,就明白神的旨意如何,而且必須願意遵行神的旨意。主耶穌教導我們,遵守他的道,就是愛他的明證,父也必愛我們,與我們同在。(約14:23-24) 神的旨意就是: a. 聖經清楚的教導:聖經是神的話,是信徒行事為人的準則。 b. 聖靈隨時的引導:聖靈會在信徒心中作感動的工作,但聖靈的引導絕不會違反聖經的原則。 三.小結 與神相交是團契生活的基礎和關鍵。讓我們常存敬畏、順服的心親近神,努力遵行他的話語。「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五課 與神團契的行動 基督徒透過禱告、讀經、默想,與神團契,建立親密的關係。個人跟神的團契,和群體跟神的團契,都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從個人和群體兩方面來看與神的團契。 一.個人的靈修 1. 讀經 聖經是神的話語,是從上而來的啟示。神對人的心意、計劃、命令都藉著聖經啟示出來,因此聖經是基督徒認識神的一個主要來源。信徒需要養成讀經的習慣,才能夠明白並實踐神的旨意(雅1:22)。在此鼓勵弟兄姊妹,每天安排合適的地點及時間,認真地、有系統地研讀聖經,培養良好的讀經習慣。
2. 默想 默想就是用禱告的心去思想神的話語。信徒應當在神面前安靜,容讓聖靈引導我們明白神的話。(約16:13)默想的方向可以是:「從這段經文中,我對神的認識是否加深了?」「這段經文跟我有什麼關係?」「神要透過這段經文給我什麼提醒?」詩人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1:2)讓我們常常把神的話藏在心裡,反覆思想。 3. 禱告 禱告是跟主的交通。在禱告中,我們向神傾心吐意,也聆聽神對我們說的話。基督徒隨時隨地都可以向神禱告。 靈修是需要恆常地操練的,因此基督要養成每日靈修的習慣。每天把一段最適合的時間分別出來,專心親近主。 4. 對付罪 罪會妨礙基督徒與神的團契(詩66:18)。信徒若犯了罪,必須認罪悔改,主必赦免(約一1:9)。讓我們時刻警醒,活出聖潔,好叫我們與神的團契暢通無阻。 二.群體的敬拜 1. 群體敬拜的意義 a. 神喜悅一群屬他的人同心敬拜他(約4:23)。 b. 團契生活的目的就是榮耀主,而敬拜是最直接的表達之一。 c. 敬拜讓整個群體一起去經歷和體會神的同在。 d. 敬拜是推動弟兄姊妹同心事奉的動力。 2. 敬拜的形式 a. 唱詩 b. 讀經和查經 c. 禱告(太18:19-20;加6:2;徒13:1-3) 三.小結 靈修是個人與神的團契,敬拜則是整個群體與神的團契。信徒跟神沒有個人的相交,單單依賴群體的敬拜是不健康的;而只有個人靈修生活,而沒有參與在團契生活中敬拜神,靈命也不能維持健壯。個人和群體跟神的關係,是靈命成長的基礎和關鍵。 第六課 聖徒相通 神與信徒個人的團契,是肢體之間團契生活的基礎。以下從兩方面討論信徒之間的交通。 一.交通的意義 1. 聖經的定義 《和合本》聖經以不同的字彙來表達信徒的交通:「交通」(腓2:1)、「相交」(約一1:3、6-7)、「交接」(徒2:42)、「一同得分」(林前1:9)等等。
2. 交通的基礎 「交通」含有「相同」、「公有」的意思。信徒合一的根基是:「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4:5-6)。這位獨一的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4:6)。 3. 聖經中的例子(徒4章) 初期教會弟兄姊妹的交通被視為團契生活的典範。他們的交通有以下特徵: a. 無私:當時在教會中,沒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徒4:32)真正的交通是無私的,是以對方為中心的。 b. 共同經驗:當時在教會中凡物公用(徒4:32),意思是說,物質上無論處缺乏、處豐富,大家都是一起經驗的;在屬靈的事上也是如此。(林前12:26) c. 渴慕屬靈的事:當時教會的肢體並不看重現世的物質,反倒追求屬靈的事。(徒4:33)如果信徒們心中只有財富、金錢,彼此之間就難有真正的交通。 二.交通帶來的果效 信徒的交通對團契生活帶來正面的影響。以下繼續從使徒行傳4章來看交通帶來的果效: 1. 傳福音的能力 聖經記載:「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徒4:33)。信徒之間親密的交通,美好的見證都是傳福音的助力。 2. 眾人一同蒙恩 經文接著說:「眾人也都蒙大恩」(徒4:33)。弟兄姊妹所蒙的恩並不是指物質方面的豐足,或凡事順利,而是指屬靈上的福氣。弟兄姊妹之間的美好交通,能夠帶給眾人祝福。 三.小結 初期教會的信徒在主裡面有美好的交通,今天眾弟兄姊妹同屬「聖而公之教會」,同屬一個身體,有同一個基礎,正如保羅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弗4:4)願意我們今天都努力活出聖徒相通的見證。 第七課 合而為一 今天在教會中許多問題,都源自於信徒之間缺乏了合一,以致破壞了團契生活。這一課讓我們再思合而為一的意義。 一.合而為一是主耶穌的心意 約翰福音17章,記載了主在離別之前為門徒代求。在禱告中,主耶穌為門徒能合而為一迫切禱告(約17:20-22)。從主耶穌在禱告中多次強調合一,可見這是他對信徒的心意。 二.合而為一的障礙 合而為一是主耶穌的心意,在教會歷史中,結黨、紛爭的事卻是屢見不鮮。哥林多教會就是一個例子。(林前1:13)信徒之間無法合一,主要原因如下:
1. 沒有高舉基督 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弟兄姊妹必須以基督為首,才能達致合一。如果在信徒之間高舉某人,分黨結派,就會破壞教會的合一。(參林前1:10-16) 2. 沒有高舉聖經 神的話具有最高的權威。信徒若高舉某人的教導,或者某種神學思想,過於聖經的權威,就會在教會中引起激辯,甚至分裂。(參林前1:17-18;西2:8-10) 3. 沒有高舉三一真神 主耶穌的代求,是叫信徒合而為一,就像聖父和聖子的合一。三位一體真神及其工作,在信徒群體中應當被高舉。如果教會忽略甚至否定了其中一方面,也會造成信徒之間的紛爭。 高舉主的名,遵行主的命令,順服主的心意,都是聖經的教導。惟有各人都持守這些原則,信徒群體才會達致合而為一。 三.合而為一的實踐 以下的聖經原則,提醒信徒活出合一的見證: 1. 竭力持守真理:信徒要在真理上站立得穩,正如初期教會,恆心遵守,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參徒2:42-43) 2. 內在的合一:僅在表面上、形式上合一是沒有意義的。信徒群體必須在真理上、教義上、信仰上達致真正的合一。(加3:7) 3. 信行合一:屬靈生命與生活是不能分割的。惟有弟兄姊妹同心持守信道,倚靠神,遵行主的吩咐,達到信心和行為相稱,才能多結果子。(約15:1-8) 4. 心意更新:常常保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明白主的旨意,持守聖潔,這樣才能促成信徒群體的合一,為主行各樣的善事。(提後2:21-26) 5. 以愛以誠相待:信徒之間要以愛心和誠實,在主里互相包容、寬恕,憑愛心說誠實話,這樣的團契才有內聚力,能承擔神託付的使命。(弗4:15-16)
第八課 互相服侍 團契生活的特色之一是「互相服侍」(加5:13)。主耶穌親自立下一個謙卑服侍的榜樣,他也吩咐門徒要彼此謙卑服侍(約13:14-15)。在團契生活中,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服侍者,同時是接受服侍者。 一.互相服侍的障礙 1. 輕看自己:自覺無力服侍別人。其實各人有不同的恩賜,例如關顧、代禱、輔導的恩賜等,需要各盡其職,服侍別人。 2. 害怕失敗:恐怕服侍沒有果效。服侍不一定立時看到果效,但只要願意謙卑服侍別人,必定能夠蒙神使用。 二.從祭司職分看互相服侍 使徒彼得提出了「信徒皆祭司」(彼前2:9)這個劃時代的觀念。祭司不復是某些人的專職,而是每個信徒都得擔當的職分。以下從祭司的職分,思想信徒之間應當如何互相服侍: 1. 牧者:服侍慕道者、初信者,幫助他們打好真理的根基,建立健康的靈命。 2. 醫治者:在團契生活中,信徒互為肢體,能夠進入彼此的生命,成為別人的醫治者。弟兄姊妹為著肢體在生理上、心靈里、人際關係、事奉方面的困難和軟弱彼此代禱。 3. 先知:先知的首要任務是為神發聲,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指出當下社會的罪惡,提醒人及早悔改迴轉。弟兄姊妹應彼此成為守望者,以致整個群體活出聖潔的生命。 三.小結 在團契生活中,弟兄姊妹互相勉勵,彼此代禱,讓各人在不同的崗位上,都能發揮牧者、醫治者、先知的角色。一個群體若能互相服侍,不但自己蒙福,也成為美好的見證,榮耀主的名。 第九課 彼此相顧 基督的身體由不同的肢體組成,各有不同的特色和長短。聖經清楚地教導,各肢體不可分門別類,反要彼此相顧(林前12:25)。 一.關顧別人的方法 1. 真理的教導:最好由成熟的肢體,主動幫助初信者: a. 建立真理的根基; b. 培養靈修的習慣; c. 按照聖經原則生活。 2. 生命的關懷 a. 一對一的關懷:兩位同性別的肢體定期見面,一起分享及代禱。 b. 團契式的關懷:一位靈命較成熟的信徒,可以承擔起關顧幾個初信者的責任,透過團契的互動關係,達到彼此建立的目的。 c. 自發的團契:肢體之間組成關顧伴侶、禱告伴侶、靈修伴侶,互相關心對方的靈命、生活。
3. 屬靈的榜樣 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之前,先示範了一個禱告的榜樣。有心志關顧別人的,首先以身作則,以生命影響要關顧的對象。 二.關顧停止聚會者 1. 了解原因 弟兄姊妹突然不來聚會,必定有原因。先去了解他們最近為何停止聚會,聆聽他們的分享。 2. 保持客觀 提醒自己,不要對這些弟兄姊妹心存偏見,更要避免論斷(羅14:10、13),反而要用心地關注他們。 3. 適當地處理 當一個信徒逃避團契生活,必定有?中原因。假如他們是在團契生活中被得罪或受傷,就要幫助兩方面和好;假如他們是生活的擔子過重,以致必須暫停聚會,就要幫助他們面對和解決這些困難。當然,如果停止聚會的原因是信心、愛心冷淡了,或因為貪愛世界,甚至犯罪,其他肢體就需要提醒及責備。無論如何,最終的目的是要挽回離開了團契生活的肢體。 三.小結 聖經教導我們:「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12:25)。每位肢體都應該被關懷與接納,以致能融入團契生活中。讓我們先作主動關顧別人的一位。當每個肢體都願意留意別人的需要,付出關心,整個團契就能以主的愛彼此相顧。 第十課 激發愛心 愛是團契生活的特徵。主耶穌指出,誡命中第一要緊的,就是「盡心、盡性、盡意、儘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愛人如己」(可12:29-31)。希伯來書的作者也鼓勵信徒:「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來10:24)。團契生活正是信徒實踐愛的重要場景。 一.彼此相愛的理由 1. 主的命令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約一3:23) 2. 見證基督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3. 滿足喜樂 「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1-12)
二.彼此相愛的障礙 1. 缺乏溝通:未經過溝通,造成偏見和隔膜。 2. 自我防禦:過分自我保護,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感。 3. 過分被動:要求別人主動關心,自己卻不願付出和努力。 4. 缺乏尊重:有意無意間看不起別人,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會導致關係上的惡性循環。 5. 缺乏行動:只懂說,而沒有行動上的配合(約一3:18)。 6. 自我中心:自私、只顧自己(參腓2:4)。 三.彼此相愛的實踐 1. 樂意建立關係。 2. 坦誠地表達自己。 3. 除去自我中心,不求自己的益處,為人設想。 4. 肯定別人的價值,學習去欣賞人,尊重人;給別人成長的空間。 5. 具同理心,敏感別人的需要,並作出適切的回應。 6. 保持客觀,不隨便論斷人。 四.彼此相愛可有界線? 愛並不是縱容。愛是有原則、有界線的。保羅形容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林前13:6)。 真正的愛不會包容罪惡,也不能違背公義。神是愛,並不表示神就縱容人犯罪;耶穌基督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正是神的愛與公義的彰顯。惟有建立在聖經真理上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是神所喜悅的。 五.小結 神的愛是團契生活的力量和保障。「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一4:19)願弟兄姊妹常存神的愛在心中,實踐愛的命令,讓團契生活充滿愛和動力。 第十一課 表達自己 表達自己是人際關係中重要的技巧。懂得表達自己,有助信徒在團契生活中有更好的溝通和互動。 一.表達自己的涵義 1. 坦誠:針對自己目前的情況,作坦白、誠實的表達及反應。 2. 願意冒險:勇敢地向對別人透露你內心真實感受。 3. 信任:願意表達自己,反出你對對方的信任。 4. 增進了解:讓對方了解真實的你,還有你的感覺和想法,有助建立真誠的關係。 二.表達自己的障礙 1. 過度保護自己 刻意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害怕被揶揄、批評、斥責。即使別人坦誠分享,也不輕易以坦誠回報。 2. 過度開放自己 一開始就過分坦率分享自己的隱私,有時會嚇怕別人。溝通是需要雙方的共識的。隨著友誼的建立,大家自然會漸漸開放自己。 3. 怕被揭發秘密 有的人以坦率為名,揭他人的隱私,或批評別人。其實表達自己應完全針對自己而說,絕不可揭露別人的秘密。 三.表達自己的益處 1. 滋養關係 弟兄姊妹若能真誠溝通,表露彼此的觀點、感受、價值觀等等,關係自然逐漸茁壯起來。 2. 表明對對方的信任 敢於主動地表達自我,反映了對對方的信任,也鼓勵了對方跟你交流。 3. 贏得友誼和愛 弟兄姊妹在團契生活中能坦率地表達自我,又容讓別人探索自己的心靈世界,就會建立起雙向的關係,友誼和愛就是如此產生的。 四.聖經中的楷模 主耶穌也是以坦誠的態度,來對待跟隨他的人(約15:15),彼此建立起深厚的關係。主耶穌坦誠、開放的生命,讓門徒深感自己被愛,這也成為他們日後努力拓展神的國度的動力。 五.小結 使徒彼得提醒信徒,務要「親愛教中的弟兄」(彼前2:17),又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3:8)。信徒是基於共同的身份彼此相交。若團契中每個人都能坦誠地、勇敢地表達自己,將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第十二課 溝通與互動 在一個群體中,只有少數人願意坦誠表達自我是不夠的,必須大家投入,產生互動,才能發團契生活的真諦。 一.溝通的藝術 有效的溝通,可建立起正面和積極的人際關係。保羅勸勉信徒:「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主內的溝通,正是以神的話來彼此談論、教導、勸誡。 二.溝通的原則 1. 誠實 保羅提醒信徒,要「棄絕謊言」、「說實話」;誠實是溝通的基本原則(弗4:25)。誠實的溝通需要智慧、勇氣、愛心並存。 2. 以言語表達 有效地使用語言,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即把要表達的意思充分地傳達給對方,讓對方真正了解對方心中的意念。信徒要禁戒污穢的言語,單說造就人的話(弗4:29),才能使人得鼓勵和安慰。 3. 積極地聆聽 雅各提醒信徒「要快快的聽」(雅1:19)。專心聆聽,表達出對人的尊重和關懷,讓對方有安全感。積極的聆聽,除了聽到言語的表達,也包括留意對方的看法和感受。 4. 建立坦誠、開放的態度 坦誠、開放的態度,代表溝通的意願和決心。溝通時,要尊重對方的想法,容納不同的觀點。 三.互動 當團契生活中的弟兄姊妹懂得溝通,就能發揮積極的互動作用。互動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建造基督的身體(弗4:16)。 1. 互相勸誡 勸誡不是批評或論斷,而是幫助肢體行在真理中。勸誡者本身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a. 對聖經真理有全備的知識,明白神的旨意。 b. 有屬靈的智慧,叫人心蘇醒,得著造就(箴12:18)。 c. 本於愛心(弗4:15)。 2. 相交 聖經以「彼此交接」、「交通」來形容團契生活中的互動。團契生活中的相交有以下特色: a. 在光明中:神就是光(約一1:5-7);信徒既屬神,必須警醒謹守(帖前5:4-8),行事為人像光明的子女(弗5:8)。 b. 遠離罪惡:信徒既有新的生命,一切的罪惡和污穢都必須從群體中間除掉(弗4:25-31,5:3-7);並把一切的邪情私慾,都釘在十字架上(加5:24-25)。保羅形容信徒是無酵的面,應當把舊酵除凈(林前5:7);因為罪是有傳染性的,一點點的罪也會污染整個群體。 c. 培養屬靈美德:團契生活是信徒培養屬靈美德的場所(腓4:8-9),例如彼此親熱,幫補缺乏的人,款待客人,彼此同心,與眾人和睦等等(羅12:9-21)。信徒的美德是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持定真正的生命(提前6:11-12、18-19)。 四.小結 沒有積極的溝通和互動,基督的身體就無法建立起來。信徒群體乃連於元首基督,在團契生活中有了屬靈的互動,身體自然會健康成長。當中不可忽略的,還有聖靈的能力及同心的禱告。 第十三課 互相代求 禱告是神賜給信徒一份寶貴的禮物。耶穌基督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來10:20),叫信徒藉著他能夠親近神,與神團契。基督徒之間的互相代求,更是團契生活的一個重要記號。 一.互相代求的基礎 1. 主耶穌邀請人和他一起禱告(路9:28;可14:32-33)。 2. 初期教會彼此代禱的榜樣。 3. 主耶穌應許藉禱告與我們同在(太18:19-20)。 4. 代禱是一種服侍。 二.互相代求的條件 唐崇平牧師在《基督徒的彼此與互相》這本書中,提出了互相代求的幾個先決條件: 1. 邀請肢體中代禱的人,必須自覺良心無虧,凡事按正道而行。(來13:18) 2. 他們對主有堅定的信心,不會因為人家的代禱與否而受影響。 3. 要認識到邀請人家代禱,除了藉此加強自己的信心和安慰之外,更能堅固我們對神的依靠,也增加信徒之間的愛心。 4. 在尚未互相代禱之前,信徒要彼此認罪。除了向神認罪之外,也彼此認罪。 達到了上述的條件,我們就有信心神必定垂聽禱告。信徒的同心代求,不但體現出團契生活中合一的精神,也能夠一起經歷神在他們中間。 三.互相代求的形式舉隅:對話式的禱告 1. 對話式禱告的定義 對話式的禱告,就是信徒聚在一起,以簡單、直接的用語互相代求。每次只為一件事情禱告,先由一位肢體為這件禱告,然後另外一位接著代求,其他肢體在同時間也安靜默禱。 2. 關於對話式禱告 a. 需要專註和渴慕神的心。 b. 是一種思想和語言的鍛練:要記得神和其他肢體都在聆聽。 c. 專註別人的代求,隨時準備好去聆聽和回應。 d. 以心靈和誠實禱告。 e. 禱告盡量簡短,直接為那項需要祈求。 f. 有聲、無聲地回應別人的禱告皆可。 g. 不宜匆忙,讓參與的肢體有足夠的時間去敞開自己,帶出禱告的需要。 h. 鼓勵大家參與,但切勿強迫或勉強人把不想透露的事或感受說出來。 對話式的禱告是多種互相代求的方式之一,僅供學員參考。代禱的形式可有多種,最重要的是互相代求的精神。惟有愛能激勵人關心肢體的需要,並在禱告中一同經歷神的信實和恩典。建議弟兄姊妹組成不同的禱告小組,為教會的事工、肢體的需要互相代求。 第十四課 處理衝突 團契生活是神的恩典。不過肢體之間難免會出現衝突。聖經中就記載了不少信徒之間的衝突事件。例如門徒爭論誰為大(路22:24-30);保羅和巴拿巴為馬可起了爭論,甚至分道揚鑣(徒15:36-40);在福音上與保羅一同勞苦的兩位姊妹,友阿爹和循都基也鬧意見,以致保羅勸她們要同心(腓4:2)。 肢體之間發生衝突時,應當按照聖經真理去面對及處理。以下是處理衝突時要注意的地方: 一.心態的調整 先放下成見,敞開心懷,保持心平氣和地跟對方溝通,讓對方感受到你解決衝突的誠意。謹記要對事不對人。 二.溝通要則 考慮對方的感受,要注意用詞和語氣(箴25:11)、身體語言。避免使用情緒化的字句,也切勿作人身攻擊。 三.自我省察 倚靠聖靈的引導,省察自己在這次衝突中當負的責任。求聖靈管理自己的心思意念。 四.愛的重要性 聖經強調愛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弗4:15-16、32;羅13:10;西3:14;彼前4:8)。惟有在主的愛裡面,才能建立和睦的關係;也惟有愛,能帶來醫治、成長、生命的改變。 五.適當的時機和場合 注意時間和環境的條件和情況,是否適合處理衝突,以免弄巧反拙。 六.建議步驟 1. 先單獨地跟對方交通(箴25:9-10)。 2. 面對面地溝通,既顯示和解的誠意,也避免誤會。 3. 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切記要心平氣和。 4. 態度謙和。鼓勵對方也分享感受和想法,但切勿強逼。保持客觀和諒解的態度。 5. 澄清當下的情況,一起尋求解決之道。 6. 若溝通失敗,要表示接納;誠懇地提出多一次溝通的邀請。 7. 同心禱告,求聖靈引領整個處理衝突的過程。 七.總結 沒有人喜歡衝突,但當衝突真的發生,弟兄姊妹需要勇敢面對,努力解決。若處理得宜,衝突反而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肢體之間更懂得彼此包容,建立信任,發揮團契生活的精神。 第十五課 彼此順服 團契生活和一般人際關係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順服」。位低的人順服位高的人,還較容易理解;但是聖經卻教導我們說:「要彼此順服」(彼前5:5)。 一.彼此順服的前題:順服主 順服神是愛神的表現(約14:23);而順服是藉著遵行神的話語實踐出來的。對愛有深刻體會的使徒約翰說:「我們遵守神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約一5:3) 1. 耶穌基督的榜樣 耶穌基督本是神的兒子,「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因為人的不順服,神差遣自己的獨生子到世上來;因著基督順服至死,我們得以因信稱義。(羅5:19) 2. 順服主的操練 順服主,就是離開自我中心,把生命的主權完全交給主。 a. 完全的信靠:神的兒女相信神永遠的旨意是最好的,超出人的所求所想。 b. 信心的實踐:無論處在任何景況中,都順服神的安排。(來11:6) 順服神,就是憑信接受神的最好,這是獻給神最好的祭物。(撒上15:22) 二.彼此順服 神不單要求信徒順服他,他也吩咐信徒彼此順服。 1. 聖經教導 a. 以弗所書4:1-3:「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b. 腓立比書2:1-5:「在基督里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c. 彼得前書5:5-6及其他:「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年幼的應當順服年長的;平信徒應當順服那些為信徒靈魂時刻警醒的屬靈領袖(來13:17);做兒子的應當順服父母(參弗6:1;西3:20);做百姓的,應當順服在位掌權的(彼前2:13-14);做妻子的,應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弗5:22)。 2. 彼此順服的實踐 唐崇平牧師對基督徒「彼此順服」的實踐,提出了幾個原則: a. 教會是神所建立的,是屬於神的。耶穌基督是教會的頭,信徒應當尊重基督的榜樣,樂意服侍人,謙卑順服,與眾人和睦,好叫基督在我們的行事為人上得榮耀。(參西3:17;林前10:31) b. 信徒之間應當和睦相處,親熱相待,甘心樂意地意服侍別人。(參腓2:3-4)因為主耶穌怎樣服侍人,我們也要怎樣服侍我們的弟兄姊妹。 c. 信徒要學習那些靈命成熟,信心有根基的屬靈前輩。在主里的肢體,透過互相學習,大家的生命都得到造就和屬靈的益處。(來13:7-8) d. 信徒要存敬畏神的心來實踐彼此順服:「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彼前2:17) 三.小結 彼此順服是神的教導,也是團契生活中美麗的關係。注意彼此順服中的「彼此」這個詞,是需要弟兄姊妹一同基於神的愛來實踐的。順服不是對別人的要求,藉此操控別人;相反是對自己的要求,謙卑自己去順服團契中的肢體。 第十六課 彼此饒恕 團契生活是人與人的磨合,有時候難免會發生齟齬,甚至出現關係上的裂痕。當有弟兄姊妹得罪自己時,聖經教導我們要彼此饒恕。 一.饒恕的定義 饒恕不是要否定傷害,也不是抹去曾經受傷的事實。饒恕乃是一個意志的決定,且帶著具體的行動。信徒經歷過神完全的饒恕,也應該去學像他那完全的樣式,去饒恕得罪自己的人。 二.主的教導 1. 主禱文(太6:12) 主耶穌教導門徒的主禱文中,其中一個祈求是:「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信徒本是蒙恩的罪人,卻蒙天父的饒恕,因此應當效法他的恩慈和憐憫,去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 2. 關於饒恕的比喻(太18:23-35) 經文記載了一個「不饒恕人的僕人」的比喻。比喻的信息很清楚:如果我們像那個僕人那樣,不饒恕我們的弟兄,天父也要如此待我們。 3. 山上寶訓(太5:38-48) 主耶穌教導我們不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相反要有一顆忍耐、寬容的心:「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39);「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1)。 4. 主與彼得的答問(太18:21-22) 彼得問主耶穌說,如果有弟兄得罪我們,我們當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夠不夠?主耶穌的答案,不是七次,乃是七十個七次,也就是無限的饒恕。(另參路17:3-4) 唐崇平牧師對主耶穌關於忍耐和饒恕的教導,作了以下的結論: 1. 我們既蒙神無條件的赦免,當然也得無條件地赦免那得罪我們的人。 2. 饒恕別人,不是饒恕多少或多深,而是實質上的問題。只有無限度的赦免,無條件的饒恕,才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和應盡的本分。 3. 不斷赦免那得罪我們的人,對外邦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對基督徒來說,只有相信。因為饒恕是耶穌的教訓,也是我們的責任;也因為它是基督徒的美德之一。 三.保羅的教導 1. 愛的實踐(弗4:32) 保羅勸勉信徒,要學像基督的恩慈和憐憫,彼此饒恕。 2. 團契生活的特徵(西3:12-17) 保羅重申信徒為選民的身份,是建立在主的饒恕上,因此也要彼此饒恕。信徒蒙神所愛,也要以愛心彼此饒恕。實踐愛心的結果,是基督所賜的平安。 四.饒恕與忘記 真正的饒恕,伴隨著真正的「忘記」。忘記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正如天父饒恕我們,是真正忘記我們的罪過(詩103:10)。 第十七課 特別的關顧 在我們周遭,也許有一些肢體,由於種種原因無法享受肢體生活。他們需要特別的關顧。這一課集中討論如何關心這些被忽略的肢體。 一.老弱者 年長、體弱或不良於行的弟兄姊妹,受健康狀況的限制,沒法出門聚會,享受肢體生活。他們需要其他弟兄姊妹格外的支持和關懷。 1. 探訪 弟兄姊妹定期上門看望他們,以免他們感到被忽略或遺忘。了解他們心中的憂慮和恐懼,並以神的話去鼓勵、安慰。最重要的是和他們一同禱告,把需要交託給主。 2. 在他們家中聚會 老弱的肢體不良於行,但同樣需要聚會。弟兄姊妹不妨到他們家中聚會,讓他們也能夠享受團契生活。 3. 鼓勵事奉 老弱的肢體容易自覺沒有價值,對教會沒有貢獻。可以鼓勵他們積极參与在能力範圍以內的事奉,例如代禱事奉;同時肯定他們在主面前的忠心擺上。 二.初信者 初信者是屬靈的嬰孩,他們需要肢體特別的關懷和扶持。 1. 幫助他們對救恩有把握 以聖經真理堅固他們的信心。 2. 幫助他們建立靈修習慣 良好的靈修習慣,有助屬靈生命健康成長。讓神的話成為他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靈命較成熟的肢體可以成為初信者的幫助和榜樣。 3. 按部就班地扶助 每個信徒的成長步伐都不同。鼓勵他們努力追求長進。成聖是漫漫長路,最重要是堅持,向著標竿直跑。 三.事奉人員 教會中的牧者、頭羊、長執肩負重任,同樣需要肢體關懷和守望。 1. 為事奉人員的靈命代禱 靈命直接影響事奉,為他們在主面前有忠心、清潔的良心、屬天的智慧帶領教會守望。 2. 關心他們生活上的需要 保羅指出教會的事奉人員「配受加倍的敬奉」,又強調「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提前5:17-18)弟兄姊妹若能在經濟上、行動上支持同工,除去後顧之憂,他們就能更專心、更長久地事奉。 3. 表達對同工的關心 肢體應學習適當地表達對事奉人員的關心。合宜的問候,適切的代禱對他們來說都是莫大的支持。 4. 互相關顧 牧者、長執不但是服侍教會的僕人,他們也是群羊的楷模。當他們真正互相關懷,彼此支持,那麼其他肢體看到他們合一的榜樣,也會大受激勵。 四.特殊情況 有的弟兄姊妹面對較嚴重的危機,可能是其他肢體無法處理和承擔的,這些個案就需要轉介給有關的專業人士或團體處理。包括: 1. 成癮成癖的個案,需要專業輔導(如吸毒者需轉介給戒毒所)。 2. 精神病患者,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 3. 家庭暴力事件,可能需要報告公安。 肢體需要分辨哪種情況需要特別處理,轉介給適合的單位。轉介並不代表置之不理,弟兄姊妹仍然需要關心當事人,為他及其家人代禱。切忌輕率論斷這些肢體不屬靈,或者刻意?避他們的需要。 五.小結 聖經提醒我們不要忽略一些哪怕是不起眼的肢體(太10:42)。在團契生活中,關顧不僅僅是牧者、同工的責任,更是全群一起實踐的。在愛心的施與受當中,弟兄姊妹就能夠彼此建立,成為一個實踐愛的群體。(弗4:16) 第十八課 事奉與使命 除了神和個人的團契、肢體之間的團契之外,團契生活的另一個層面就是神與群體之間的團契;而這個關係跟團契的事奉和使命是分不開的。簡單來說,團契的使命就是一群弟兄姊妹透過愛心的行動,跟別人分享基督的愛。 一.團契需要使命的原因 1. 這是神的命令 a. 大使命(太28:19-20) b. 神子民的使命(彼前2:9) 2. 這是團契建立的目的 團契生活帶來靈命成長,靈命成長才得以承擔使命。(弗4:16) 二.團契實踐使命的好處 1. 堅固彼此的信心,一同經歷神。 2. 肢體之間的關係更進深。 3. 肢體有機會發掘和運用自己的恩賜。(彼前4:10) 三.把使命帶進團契生活中 1. 推動異象 2. 謹慎計劃 3. 謹慎推行 4. 檢討反思 四.小結 事奉是對神的愛的回應;弟兄姊妹同心合意地事奉,更是一種福氣。在團契生活中,大家可互相鼓勵,裝備自己,隨時回應神的呼召。 鮑會園牧師說:「神要我們達到的,就是脫離自己,不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所以我們應當竭力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受制生活,追求一過一個真正自由的生活。」一個有使命感,努力事奉的群體,不會只看見自己的需要,乃是向外的,能夠事奉神,服侍人,自己也得著成長。鼓勵弟兄姊妹,開始為自己的團契禱告,求神賜下異象和使命。 第十九課 聖餐 對基督徒來說,聖餐是最重要的聖禮之一。團契生活中的聖餐,更是別具意義。 一.在團契中守聖餐的原因 1. 表達感恩和讚美 聖餐是信徒向神表達感恩和讚美的一個具體行動。信徒以蒙拯救的身份,記念基督所成就的一切時(林前5:7),不能不心存讚美和感恩。 2. 表明與神的團契 主設立聖餐的時候,說明守餐的目的是記念他(路22:19)。主是晚餐真正的主人,信徒一塊參與在其中,表明整個群體和主的團契是多麼親密。 3. 表明群體之間的團契 主耶穌在設立聖餐時,把餅和杯分給門徒,表示把他自己分給門徒,使他們在分享他的身體上有交通。信徒分享主餐,也表明了彼此在主裡面有交通。保羅提醒守聖餐的信徒要省察自己(林前11:28)。如果信徒和主之間,或者信徒之間有罪的阻隔,彼此之間就無法團契,這樣守聖餐是毫無意義的。 4. 表明信徒與世界的關係 弟兄姊妹一起守聖餐,是向世人表明主的死的意義和功效(林前11:26)。信徒的行事為人跟守聖餐的意義和行動相配合時,聖餐就成為美好的見證。 二.聖餐與彼此認罪 1. 不容罪攔阻團契生活 罪會攔阻了肢體之間的團契。在守聖餐之前,弟兄姊妹先要彼此認罪和赦免(太5:23-24;雅5:16)。 2. 神應許赦免認罪的人 當信徒願意彼此認罪,神應許必會赦免(約一1:9)。如此,肢體間的團契、群體和神之間的團契就沒有阻隔(約一1:7),弟兄姊妹就能同心地透過聖餐領受神的恩典。 三.「聖餐的團契完全了信徒的團契」 神學家潘霍華說:「領聖餐的日子是信徒團契歡欣的日子。內心既同神及弟兄和好,會眾於是領受耶穌基督的身體和寶血,領受赦免、新的生命和福氣。……在聖餐中,信眾得以與神及同儕進入新的團契里。所以聖餐的團契可以說正是完全了信徒的團契。正如教會的肢體在主的身體里和寶血里合而為一,同樣他們也將永遠在一起。在這裡,信徒的團契達到了目的。至此,在基督和會眾里的喜樂也得以完全。信徒在神之道底下的共同生活,就在聖餐中臻於完善。」 第二十課 團契的領導 討論過團契生活的重要性,這一課開始進入到團契生活的實際運作,也就是如何開始一個團契,如何發展等等。而其中團契的領導對整個團契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團契領導的必要 開始建立一個團契,需要幾位同心的、有負擔的弟兄姊妹,願意承擔團契的開展、成長,也關注團契的事奉和使命。 二.作團契領導的素質 1. 謙卑 作團契的領導,乃是要服侍眾人(可10:43-44)。耶穌基督親自樹立了一個美好的榜樣,他本是神的兒子,卻甘願降卑;不但服侍人,且為人捨命。(可10:45) 2. 屬靈的影響力 屬靈的領導不是高高在上,以權威、資歷壓制弟兄姊妹;而是以聖經真理為基礎,言傳身教地去影響弟兄姊妹。 3. 品格與事奉技巧 一位神學院老師指出,屬靈領導需要具備美好的品格,包括:有容人之量,看自己合乎中道,能理智地應付得失,不論斷人,不任意責備人,尊重別人,溝通能力強,熱誠,自信,勇敢,果斷,自律,公平,無私,守信,樂意跟人合作,有愛心…… 屬靈領導的品格和領導是息息相關的。初期教會選擇聖職人員的準則(徒6:3)是: 1. 有好名聲; 2. 被聖靈充滿; 3. 智慧充足。 作教會監督、長老的信徒也需要具備好的條件,包括品德、個性、待人接物是否成熟等(提前3:2-11;多1:5-9;彼前5:1-4)。 至於事奉能力方面,則需要具備計劃,決策,組織,協調,推動,授權,監督,評估,訓練……等方面的技巧。 三.團契的職員 團契職員與團契的領導合作無間。他們需要具備以下的條件: 1. 正確的事奉態度(林前10:33) 2. 共同的目標 3. 同心合一 4. 成為鼓勵者 四.小結 真正的屬靈領導,絕不會自恃權勢,任意而行,來達成個人的目的。真正的屬靈領導,更像一位屬靈夥伴,是以謙卑和愛心,在基督里服侍;以事奉的熱誠和成熟的靈命,成為弟兄姊妹的榜樣。在這樣的領導下,團契生活就能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弟兄姊妹在其中互相激勵成長,同心努力事奉主。 第廿一課 如何開始建立團契? 團契,並不是在某一種架構、組織而已;兩、三個或以上的信徒,奉主的名聚會,就已經是團契了。(太18:20)信徒當建立的,是一個愛的群體,大家在其中彼此相愛,追求成長,為神的國度努力,這就是團契精神。以下為有心志開始建立團契的弟兄姊妹提供一些建議。 一.團契的性質 按教會中實際的需要,建立合適的團契。例如:為打工的信徒、初信者、有志奉獻者、有相同負擔者(如傳福音、代禱服侍)、單身的姊妹/弟兄等等建立團契。 二.開始的步驟 1. 一同訂出團契的方向,以及具體的目標。 2. 為團契及參與的領導、職員、弟兄姊妹禱告。 3. 開始邀請弟兄姊妹參加,分享你的想法和期望。 4. 定下團契的時間、地點等等。例如每逢星期五晚上,在某某肢體的家裡。 5. 定下第一次團契的日期、時間、地點。 三.第一次聚會的程序(參考) 1. 敬拜。 2. 互相認識。 3. 各人分享對這個團契的期望和需要,嘗試找出共同的目標。 4. 為剛才的分享一起禱告。 5. 團契的領導和職員,和弟兄姊妹一起訂定團契的目標和守則,作用是: a. 幫助、推動弟兄姊妹表達彼此委身的心志。 b. 清楚界定團契的期望,堅固整個群體同心的意向。 c. 清楚界定團契生活里的內容。 6. 互相鼓勵: a. 願意把團契的聚會放在優先位置。 b. 願意開放自己,跟其他肢體建立主內關係。 c. 願意持守保密原則,團契內所分享的事情,不可以對外透露。 d. 願意成為好的聆聽者,不輕率給予意見。 e. 願意定期為團契內的肢體禱告。 四.第一次聚會之後 團契的領導和職員可以為第一次的聚會,作簡單的檢討。包括肢體的反應、需要,聚會的氣氛,需要注意及改善之處等等。經過檢討,職員們就更有方向去策劃以後的聚會內容。 第廿二課 團契的成長(一):策劃與安排 當一個團契成立以後,其發展方向及運作方式,需要隨著肢體的情況而不斷更新。其中團契的領導和職員們肩負帶領的責任,為團契作出適切的計劃和安排。 一.聚會的編排(參考) 團契的目的,是讓弟兄姊妹享受肢體生活;而團契的成立,是建基於實際的需要。團契的領導和職員,須因應需要安排適合的聚會,以達到團契的目標。 假設這是一個學習關心牧者同工的團契,每周聚會一次。聚會的內容可有以下的安排: 1. 相交聚會 a. 肢體相交,建立同心事奉的基礎; b. 發掘弟兄姊妹的恩賜,作為安排配搭事奉的參考。 2. 禱告聚會 可邀請牧者來分享他的需要;為牧者的事奉、家庭、生活、健康各方面守望。 3. 分享聚會 各人分享屬靈經歷、靈修心得,關顧別人的經驗,甚或是實踐時遇上的困難和掙扎;讓大家可以互相鼓勵。 4. 行動聚會 肢體以具體行動表達對牧者的關懷。 用神所賜的創意去達到團契設立的目標。理想的團契模式是需要摸索、嘗試、不斷調整、累積經驗的。只要弟兄姊妹同心努力,必定能享受團契生活。 二.理想團契的要素 1. 聖靈的工作 沒有聖靈的參與,團契充其量只是一個社交聚會而已。惟有當肢體透過團契生活,靈命成長,更愛神、愛人,這團契才算成功。 2. 弟兄姊妹的投身 團契生活的重點是肢體相交,需要人人投入參與,培養對團契的歸屬感。 3. 聚會的內容 需要細心策劃,大前提是讓每位弟兄姊弟兄姊妹得益處。 三.注意事項 1. 照顧各肢體的需要 團契的領導和職員們需要有一顆敏感的心,留意聚會的內容是否適切,各人在其中是否投入、得幫助,有沒有著些肢體需要特別的照顧等等。這樣,整個團契才能健康成長。 2. 解決問題 團契生活也會出現問題的,如衝突、肢體軟弱等等。大家要以耐心、愛心、智慧,尋求解決辦法。 四.小結 每個團契都是獨特的,因為是由不同的弟兄姊妹所組成,因此需要、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沒有一種團契的模式是適合任何情況。願弟兄姊妹一起尋求神的心意,倚靠聖靈的引導,大家都在團契生活中成長。 第廿三課 團契的成長(二):發展與評估 一.團契的發展階段 1. 籌備階段 一個團契的建立,可能是始於幾位肢體看到需要,尋求神的心意,然後著手籌備。他們需要邀請其他成員的加入,大家在團契的目標、內容、形式等等方面,達到共識。 2. 適應階段 團契剛剛開始的時候,各人都需要時間去適應,並觀察這個團契能否達到成立的目的。在這個階段里,團契的領導和職宜多留意弟兄姊妹的反應、感受,鼓勵他們投入。 3. 制衡階段 在團契生活中,也會出現衝突、意見不合的情況。作為團契的領導和職員,一方面要處理弟兄姊妹間的分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造成領導太權威的局面。 4. 建立階段 在這個階段里,弟兄姊妹開始對團契產生歸屬感。大家可以在主裡面彼此交流,真正地享受團契生活。即使有困難出現,也能夠同心地面對和解決,不會破壞彼此的關係。 5. 更新階段 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信任階段,肢體間或許會感到停滯不前,此時是進行評估,以及邁進新階段的適當時機。健康的轉變是團契成長的標誌。 二.團契生活的評估 1. 評估是什麼? 就是搜集資料,加以分析和判斷,再作出決定的系統化的過程。 2. 為什麼需要評估? 一個團契要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達到團契的目標,並持續成長。評估的作用就是掌握整個進程,以便作出改進。 3. 評估的範疇 包括團契的目的、聚會的內容、肢體關係、個人成長等等。 4. 評估的步驟 a. 訂定評估的日期。 b. 邀請肢體參與。 c. 作出評估。 d. 處理不同的意見。 e. 禱告。 三.小結 評估幫助我們了解和掌握團契生活的情況,以進行改善。回顧是為了前瞻。如何保留團契的優點並發揚光大,如何改進團契的缺點,如何突破現有的限制等等,是整個群體的挑戰和責任。勇於反省和求進步,才是成長的關鍵。 第廿四課 總結:如何建立基督的身體 一.團契生活的精神 美好的團契生活是神的心意,是每一個肢體都必須努力地追求的。真正的團契生活不在乎團契的形式、人數,乃是在乎弟兄姊妹有沒有活出團契生活的精神。 1. 追求更美的團契 要建立一個真正合神心意的團契並不簡單,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但更美好的團契生活永遠是肢體該追求的目標。 2. 以基督為首 對團契的觀念和意義認識不足,會攔阻了真正的團契生活。團契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社團而已,乃是一個以基督為元首的群體。 3. 從內聚到外展 弟兄姊妹在團契中,要在愛中彼此建立,以致團契內部產生凝聚力,大家都忠誠地委身於團契的共同使命中。 4. 上下一心 建立團契不僅是領導和職員有責任,每個肢體都要努力擺上,以改善團契生活為己任。作為團契的領導和職員,也需要言傳身教,影響團契中的肢體。同心的群體,才有力量為主作見證,興旺福音。 5. 舍己 在團契生活中,各人要學習放下自己,成全別人,以至成全整個群體。 二.建立基督的身體 美好的團契生活,帶來愛、喜樂、平安(加5:22),這些正是聖靈所結的果子。 使徒約翰一再激勵信徒:「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凈我們一切的罪。」(約一1:3-7)盼望每一位信徒,都跟神及其他肢體建立美好的團契生活,以致基督的身體長大成熟,眾人也在愛中得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