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行 作者 : 陳泉州
六加行(1) 以上講的是顯密佛法的基本知識,使大家對佛法能有基本了解,並生起信心、出離心,和發願修行之心,也就是我們說的準備階段。下面講加行,就是修行的基礎階段。藏傳佛教各派不同,有的是四加行,有的是五加行、六加行;寧瑪派內各傳承也不盡相同,有的六加行,有的是五加行,有的是七加行。我們的傳承是六加行,即皈依、大禮拜、發菩提心、上師相應法、金剛薩垛法、供養法。其中皈依、發菩提心、上師相應法三加行是貫穿始終的修法,供養法和金剛薩垛法是兩個輔助修法。此階段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生起寧捨生命不舍三寶之心,二、發菩提心。 一 皈依 修行最基礎最根本的就是皈依。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礎,也是一切傳承的入門,同時也是分別是不是佛教徒的試金石,它又是得到戒體的一種方法,而且是成就禪定的基礎! 皈依主要是生起寧捨生命不舍三寶的決心,而前提是要堅決成佛。要先了解皈依的意義,皈依的對象,皈依的目的,如何皈依,皈依後應承擔的責任是什麼?要從心裡明白這些,才叫真正意義上的皈依。否則有的人就說「給我捎過來個皈依證吧」。這不是真正皈依,只是方便皈依。明白這些然後接受皈依,就是接受灌頂——獲得真實意義上的開許。 樹立信心 皈就是回家,依是依靠和依託。人沒家總是不踏實,有了家就會感到溫暖安全。家的概念大家誰都能理解,雖然有的人表達不出來,但是起碼知道回到家裡就可以自由自在、毫無拘束、可以將自我完全表現出來。現在我們家長是本師,就歸釋迦牟尼佛這個家。誰值得我們真正依靠?做夢也能依靠,死也能依靠,下一世也能依靠,我們皈依的對象就是佛。 有些人認為皈依就是拜了師父舉行個儀式就可以,其實真正修行,就要作真實意義上的皈依,要發大菩提心。真實意義上的皈依就是從心裡皈依,把「成佛」當作「回家」,要虔心「回家」。 滾滾紅塵中誰能依靠住啊?社會上有一句話是「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一語道破人情淡薄如紙。有些人還曾跟我抱怨說:「太現實了!昨天宣布讓我退休,今天辦公室里什麼都沒了,水都沒人給我打了。」你看人們多現實啊!世間人情太淡薄了!那麼依靠父母呢?父母總要離開你;依靠老伴?朋友?還是依靠孩子?就是再親的親人,你做惡夢時他也幫不上你忙!大家想想看,做噩夢了,電閃雷鳴,有人追趕你,你四處躲避,恐怖地喊叫,一醒,揉揉眼一看,愛人也在身邊睡著,他們能幫你嗎?你不是還得被嚇醒啊?別說普通人,你就是個總統,戒備再森嚴還得被嚇醒啊!做夢時都幫不上忙,死亡的時候更幫不上了! 皈依就是歸家。恰如我們都在苦海里呢,茫茫黑夜看不到光明,在海上盲目漂泊,飢餓、寒冷、恐怖、無助之感時時侵襲著你,這時候釋迦牟尼佛派幾個大菩薩乘著大船找到流蕩的你並拉你上船,領你回家。皈依就是真正地依靠。這個皈依要達到什麼程度?要寧捨生命不舍三寶,達到這一步那你就有指望了。你做了噩夢,趕緊想師父或佛菩薩,他們馬上出現,噩夢就消失了。所以如果真正皈依,佛菩薩能在你活著的時候幫你,睡夢中能幫你,死時也能幫你。我們都願意生活祥和幸福,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證悟空性,那麼首先就須皈依。 我常講,「心想事成」絕對是可能的,但必須有三種力量合一才能成功:一個是自己本身的能量,一個是宇宙的能量,一個是佛菩薩的力量。人的能量就是要發揮自己的能力,盡到職責,心平心善。這三者力量匯聚一起就能心想事成。有的人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什麼都不信,只信自己,順的時候還可以,不順的時候一塌糊塗,什麼也幹不成。所以我們每個人應該把自己真正依託於佛菩薩。 想一想,每天起早貪黑為了什麼?養家糊口,為養老做點準備,做點資金積累,無非這樣吧?可是你下一輩子這些錢還能不能用?就算存十個億,下輩子也是沒法花費的。而你在這裡修法是為生生世世存了定期存款,都是你的呀!這是最划算的!現在你為了賺只有這一世能用一千萬,尚且辛辛苦苦,那麼為了下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的幸福而修行,更要付出啊!大家能放下家裡的事來這裡修持、精進,這本身就是付出!這種付出划算、值得。 我舉個小例子,大家聽了應該樹立信心。我父母都是九十歲壽終正寢,他們修行才六年,因為他們到我這以後我才教他們念咒。老人走之前我請很多我的弟子,還有其他念佛的居士來看她。我母親提前三天就知道時日將到了,她告訴我想見家裡人,隨後就自己洗了個澡,換了身新衣服到床上一會躺一會坐,別說吃飯,水她也不喝一口,保持自己清凈。第三天我陪了她一上午,大家知道我特別忙,但那天我一直陪她說話。三天以前我就把家裡親戚都找來了,等著這件事。那天大家排著隊看他老人家最後一眼,從小孩兒開始,一個一個前來告別。遺體告別那是什麼樣呀?我們是活著時告別,奶奶笑容可掬地拍著孫女:「以後你要好好學習,我不管你了啊。」我那個小女兒才幾歲,知道怎麼回事,就要掉眼淚了,我說:「不能哭。」好,她強打精神不哭,都裝得挺好,還笑呢。最後叫我了,我說:「您還有什麼說的嗎?」她說:「我要睡覺了,你們出去吧。」頭一歪,一合眼走了。 我父親是提前五天知道,告訴我「想家裡人了」。我把在國外的親戚都通知回來,當時幾十口人聚在一起。第五天他就把大家召來,也是這麼過一遍,輕鬆走了。你說要在醫院搶救那會是什麼狀況啊?氣管切開,插個管子,吸痰器在喉嚨里「呼嚕嚕!呼嚕嚕廠一個勁兒吸,那多受罪呀!這是無疾而終,安然而逝。 開始我是讓老人念長咒,後來他們不願意念了,懶了,我就告他們念三個字「嗡,阿,畔」,後來就只念「嗡阿畔」。就這三個字老太太還不想念,我說「必須得念啊廣她就堅持不懈一直念。我只要回來就帶著他們念念,最後老人走得非常自在。至少說明一點——功夫不負有心,只要你相應,只要你真正依靠佛菩薩,得到的力量是很大的! 有的人修行一段時間,感到沒什麼效果,就退轉了,很可惜。據記載,在宛平縣,有個人念佛念了十幾年了,腿還疼得不行,拄著拐杖。他心裡就起煩惱了:「念佛有什麼用?我腿還是疼!」一次,他正吃著飯呢,對面兒有個老頭走過來說:「人家不是說念佛有功德嗎?」「功德有什麼用?腿還是疼。」「那好吧,咱說說,你把這個功德賣給我吧?」他說:「好啊!」「要多少錢?」他說:「你就給兩個菜,一壺酒,我就把這功德賣給你。」兩個人說好了,當時那老頭兒就給他買了兩個菜,一壺酒,他喝了、吃了。晚上回家,突然他爸爸來了,拿著棍子就要打他:「你這個傻子!一點兒都不懂事,你還賣功德呢!你知道嗎?你那條腿早就該斷,三年前你就該死,這幾年一點兒事沒有,只是叫你腿顯示一下,你就起煩惱,你就褻瀆佛法!我告訴你,這幾天你就沒命啦!」一醒,哎喲,是個夢,他覺得不好!趕緊起床沒吃飯就去找那個買功德的人,說:「我不賣功德!今天我還你一壺酒、幾個菜,反正這個功德我是不賣了。」那哪兒成啊?你想賣就賣,不想賣就不賣,這個因果已經轉過去,由不得你啦——那老頭兒不賣給你啦。結果沒幾天,這個人就死了。這是民國演義上記載的一段兒。 有的說我拜佛怎麼沒反應、沒感應啊?那是你自己不知道,有了事一定要多想三寶的功德!比方你坐車突然出事了,你就碰破點皮,你不能像別人那樣,「看,還信佛呢,翻車了吧!」你要堅定的回答他:「我要不信佛呀,這一次我就完了!這是佛菩薩保佑我了!」你得這麼想。 發生好事的時候就想這是佛菩薩的加持,一有麻煩事兒就想:噢!這是佛菩薩的示現,考驗我來啦,我一定堅持下去!一定要堅持下去!反覆這樣做你就會對三寶生起信念,並且真正遇到事情時會受到佛菩薩、三寶對你的加持,不會出問題的。所以大家對皈依佛法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一要有正見,再一個就是修行中一定要刻苦。 三寶 佛、法、僧三寶是我們皈依的對象。三寶也有類別,有現前三寶、住持三寶,還有一體三寶之分。 現前三寶,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三寶。釋迦牟尼佛是佛寶,他講的法是法寶,當時的出家僧眾是僧寶。 住持三寶,就是從佛圓寂後,一直到現在的佛法僧。一切材質的佛像,紙的、泥的、金的、玉的,這是佛寶;所有講解佛法的文字如經、律、論,是法寶;現在的僧人叫僧寶。這是住持三寶。特別的佛寶還包括菩提樹、法輪、佛塔等象徵諸佛密意的東西。 一體三寶,又稱同體三寶。因為佛本身就集三寶的特質於一體:他的清凈無染(佛),他又在說法(法),他又做出榜樣(僧)。法本身有佛性,他有規範之意,有和合之眾的教導,也是一體三寶。僧是佛的代表,又在向眾生傳法,並住持著佛法,也代表三寶。三者其實是一體而密不可分,所以叫一體三寶。 那麼為什麼要立這個三寶呢?安立三寶的目的非常明確且具有針對性: 第一,是要與邪教區別。 所有的邪教、外道都有一個教主,所以我們要立佛寶來對應它;所有的教都有自己的教典,所以我們必須用法寶來區別它;所有的宗教也都有自己的教徒,所以我們要有僧寶來加以區別。只有我們正信了三皈依,才能夠不依止外道和邪教。所以當時釋迦牟尼佛用心良苦要立這個三寶,目的是要區別於其它宗教。 第二,安立三寶是對治眾生煩惱的一種需要。 大家知道,佛根據眾生根基設置了八萬四千方便法門。眾生根機不同,有的人修行多世了,有的人才剛剛開始入門,有的人福報廣大,有的福報薄弱。於是佛就根據人們的根機、福報和緣分設立很多方便法門,也化現出許多佛菩薩,還有傳播各種法門的法師。這是為應眾生根機而產生的三寶。 最究竟的皈依處就是三寶,所以皈依是重中之重,是你的起點、你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談不上解脫。 皈依的目的 學佛要樹立的目標就是解決生死問題!為什麼要講這個問題呢?因為有很多人的皈依不是為這個目的,很淺薄。他身體不好,聽說「你皈依病就好了」,他就來皈依了;有的做買賣總賠,聽說「皈依了財運好」,他是注重發財;還有的呢,我先皈依,求菩薩保佑,做成了事再說。這些目標起點就不高。我們剛才講了佛為一大因緣來到人世間,千萬記住我們的皈依目標一定要定在了脫生死上。而且一定要看破人生,有迫切性,你才能不退轉,才能繼續前進。就怕說起來清楚,一做就糊塗,遇到事就退轉,再返回來意識到就晚了,這種現象太多了。所以對了脫生死一定要有迫切的要求! 我們所居住的自然環境正日益惡化,從北京坐飛機到烏魯木齊往下看90%都是戈壁沙灘,有那麼一片兒綠洲,指甲蓋似的,是個市,是個縣,是一個小水溝,脆弱得好似一陣風沙就能將它掩埋!怎麼造成的呀?就是約560萬年前橫斷山脈突然拔起,阻隔了大西北來自印度洋的暖流,不降雨,持續乾旱使綠洲變沙漠,這不是人為的,而是眾業感召的,地球被損壞得很快呀!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呢,對生存條件非常苛刻,必須得有空氣,包括氧氣和其它氣體;第二,還得有水,一天不喝水就不行,七天缺水就會死亡;第三,有食物才能生存。如果人類生存環境稍微惡化,就像再有個神仙拿個石頭「叭」往地球上一扔,大量火山爆發,二氧化碳瀰漫地球表面,我們都憋死啦,那這個世界一會兒就完了,太脆弱了!這個很恐懼啊!現在我們看到才二十年地表水全國平均下去20%了,這很快呀,水就沒了,石油沒了,煤炭沒了,如果冰期前埋下的那點東西現在都快沒了,賴以生存的資源不存在了,那人怎麼生活呀?你說上月球?飛船才乘十個人,六十多億人呢,什麼時候能上去呀?就是上去了指望什麼生活呀?那兒是真空啊!所以說地球正以不可思議地速度被毀壞,人類生存空間的發展前景不堪設想。 再看我們世間人情的無常,什麼都帶不走,凡是有形的東西都帶不走,只有修行智慧、積聚的資糧能帶走,還有業力能帶,而且非帶不可,那是你積存的東西可以受用呀!所以這個人世就這麼簡單,奮鬥啊、資產啊、名利呀……都如此而已,所以趕緊解脫! 既然學佛,就學佛的智慧、佛的境界。我們要與時間同在,我們的心胸要有多大呢?我們就像站在宇宙外來看這個宇宙,看宇宙就像個排球,那麼銀河系像個乒乓球,太陽系像個黃豆,那地球呢,就像小米粒的十分之一,人站在十分之一小米粒上那是什麼概念啊?可見眾生渺小到什麼程度呀!而且看到這個黃豆一會兒亮了,一會兒燒完了,這個黃豆也沒了;一會兒又有個黃豆,一會兒又沒了……就是這種概念。就像是看遊戲一樣,這個地球生滅就是一瞬間的事,可是人間已經到了幾十億年了,這就是相對論。學佛就得有這樣的心胸,我看著宇宙像在看戲,地球的生滅,銀河系的生滅,宇宙的生滅……就是彈指一揮間,灰飛湮滅,懷抱此等胸襟,師從大智大悲的佛陀,那是最大的福報。你還去追求什麼身外之物、什麼名利身份嗎?我們追求的是最高的智慧,最高的待遇,就是要作佛爺。 我們學佛是為了離苦得樂,然而是為暫時的人天安樂,還是為究竟安樂?是只為了自己離苦得樂,還是為眾生都能離苦得樂?皈依可分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我們金剛乘弟子應以上士道的發心而皈依。 何謂下士道的皈依?釋迦牟尼佛說法是「應機說法,應病與葯」,有些人慧根不夠,你讓他直接修行成佛,他無法接受。比如說有些人覺得他這輩子太苦,下一輩子想噹噹皇帝、噹噹天人什麼的,所以他就願意修福報。根據這類根基,佛說了一個下士道,皈依之後持五戒,修十善,現世和下世可得人天福報。以這種發心而皈依佛門的,就是下土道的皈依。 下士道修行,需要明白的是人身之珍貴,因為只有人身才利於修佛法。有一個故事:舍利弗的一個弟子非常出名,他出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他的醫術很高明;再者就是因為他對他的師父非常恭敬。這個弟子身份尊貴,出生在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來往出入都是騎著大象的。每當他在路上遇到師父舍利弗時,都會馬上連滾帶爬地下象拜倒在恩師腳下。這個弟子死後,舍利弗用神通觀察到他因善業而往生到天上了,於是他就又以神通前往天界去探望這位弟子。弟子看見舍利弗來了,雖然知道他是自己前世的恩師,但卻因為天界的享受太美妙了,僅僅略抬了一下手指頭向師父表示致意,連招呼都沒打就又去享樂了。可見天界福報、欲樂大,眾生易於沉迷其中,並不利於修行。所以說,得到人身是非常殊勝的,人道苦樂交雜,雖有苦但還不至於極苦,為了避苦求樂,這些苦就成為我們求變的一種動力,再加上我們接受教育,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它就可以激發我們追求究竟的大安樂智慧。這是講學佛的下士道皈依。 中士道皈依。中士道是認為這個世界特別壞,無論降生到六道中的哪個道最終都是受苦,所以願意先修行了脫自己,成就緣覺菩薩或者是聲聞的果位,其它眾生是否離苦他先不管,這是中土道。持這種目的皈依屬於中士道皈依。 上士道,這是菩薩道。菩薩道認為這個世界我感到苦,那麼我的親人朋友以及所有的眾生都會感到苦,無數次的輪迴,所有的眾生都曾作過我的父母,那麼我應該度他們,讓他們同我一道成就。持這種心態、這種目標的皈依是大士道皈依。 以上我講了有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皈依,在座有很多是未皈依的,有準備皈依的思想,但是在皈依之前你首先要明白上師講的皈依目的和意義,明白之後你再發心皈依,如此你才能真正得到皈依的利益。 釋迦牟尼佛說每一寸土地上,每一個眾生都生死過上千萬次,僅僅在一寸土地上!而且他還講,如果按螞蟻的大小,那這無數次的輪迴,屍體壘起來比須彌山還要高,這說明我們這個世界無始無邊。那麼想一想,無數次的輪迴,我們生死過這麼多次,我們該有多少父母?又有多少兒女啊?這一世他是你的仇敵,那上一世呢?上上世呢?所以眾生都是父母。父母都在受苦、受罪,你不度他們怎麼行?都要度!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我希望大家都發這個心,這個心就是大乘菩提心。 皈依還要明確對極樂剎土的認識。極樂剎土就是如來。極樂剎土有兩種,一種是法身世界,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說不了的;另一種是報身佛的世界,經書上介紹很多,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東方藥師佛極樂世界等等,這都是報身佛的世界。所以極樂剎土有報身佛剎土和法身佛剎土。 報身,當佛示現於初地菩薩以上果位的眾生的面前時,佛示現的是報身。也就是說報身是主要是未成佛的菩薩所知覺到的佛的形象。當佛化現在低於初地菩薩果位的眾生面前時,稱為化身。佛的化身是無限的,佛經常化現成凡夫的樣子,見到了你也認不清,你知道你老伴是不是佛啊?是不是菩薩來度你來了?化身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法身人們是看不見的。法身佛的世界,有兩個最殊勝的特點,第一是與時間同在,絕對沒有生死;第二是沒有煩惱,而且還有很大的能量,心想事成。所以這個剎土才是我們最終嚮往的剎土。 皈依的功德 皈依是你學佛的開始,是人佛門的標誌;皈依也是佛法的根本,只有皈依了才能得到上師的指導,才有法門可學,才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才能使你有了智慧之眼,來觀察世界人生;同時,皈依也具有很大的功德,釋迦牟尼佛經常講:把三千大幹世界所有所有的財富恭敬供養法界所有的佛,佛滅度後,再造寶塔禮拜供養,所獲功德還遠遠不如皈依的功德大。皈依的好處眾多,下邊我列了八條皈依的功德: 1.標誌著你是佛的學生了,是佛門弟子了。 而且現在的皈依,已為生生世世結下值遇佛法,趣人正道之緣。 2.是眾戒之依。 守了一個戒就得到一個福,守了一個戒就得到一種智慧,而皈依之後才有受戒的資格。 3.皈依之後能滅盡往昔眾罪。 《大集經》中說:「百年垢衣,可於一日浣令鮮凈。如是百劫中,所集諸不善業,以佛法力故,善願思維,可於一日一時,盡能消滅。,』由於佛的加持力,皈依的一瞬間過去貪嗔痴所造的業障,所欠的賬全部勾銷,就不再找你要賬了。 4.聚集廣大之功德。 由於皈依後功德福報增長,心念的能量也大起來,就會心想事成。 5.不墮惡道。 只要你不退轉,肯定不會墮入三惡道。《涅槃經》中說:雖得梵天之身,乃至生非想非非想天,命終之時,還墮三惡道中。《法句經》中有個故事說,曾有位帝釋天王,自知命將盡,用神通觀察,知道將墮入於驢胎,因而憂苦萬分。他想在三界之中,只有佛陀能救他,便急忙來至佛前,至心皈依三寶。在他暗念皈依佛法僧後的瞬間,神識已入母驢腹中。然而,母驢踏壞主人家中器物,主人發怒一棍子打下去,母驢流產了,帝釋神識又從母驢身中出來,重新回到天界。佛陀讚歎道:你能於隕命之際,歸命三寶,免墮惡趣,值得稱嘆!佛就為帝釋開示佛法,帝釋得證須陀洹果位。皈依修得好的,死亡時離開肉體的瞬間就能到凈土。 6.人及非人不能作障。 非人就是指妖魔鬼怪。佛陀曾經說過,只要有人誠心皈依三寶,便有三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可使三寶弟子辟除邪惡,出入無畏。 7.值遇善緣。 皈依能令我們常遇善人為友,所到之處都能得到方便,會有好的因緣。皈依後你的心態會改善,煩惱減少,比如,你生病時,會覺得有菩薩保佑,遇到逆境時會善巧方便的想這是菩薩在考驗我,遇到順境時會想這是佛菩薩的加持,目的是為我日後利益眾生製造方便條件,如此一想,「我慢」就不會產生了。心態改善,也會增長善緣,使人天歡喜尊敬。 8.可以迅速成佛。 皈依即時起,上師所代表的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就降臨,空行護法就隨之趕到,他們就開始給予你各種加持幫助,時刻守護著你,促使你成就佛菩薩的果位。 皈依以後有很多要遵守的,就是皈依之學處。皈依以後就不能皈依邪教和外道了;要對自己的上師,及任何上師、諸佛菩薩都恭敬供養;還有,要依次第刻苦修行,不能退轉。很多事要換一個角度想,舉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事,前年「五一」,我認識的一個人到廟裡拜佛,第二個月竟然出車禍了,同車上的四個人死了三個,他就擦破點皮。有的親戚就勸說他:「你還信佛呢,車都翻了,別信了,多倒霉呀。」他卻因為此事而感觸很大,他說:「正是因為我受到了佛菩薩的加持和保佑,我才得以在險境中安然無恙的存活下來。」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說明人們不同的思想境界。你生點病,頭疼,從正面說那就是:「要不是消了災,說不定會有什麼大病呢。」從另一個角度有的人偏狹地認為:「信了佛怎麼還會生病呢?」如此一想你修行的結果就會退轉了。所以學佛一定要有正確知見,精進而不退轉,最後就能成功。 皈依的種類 皈依有著不同的種類或層次。密宗除了有共同於顯宗的皈依之外,還有不共於顯宗的皈依要求。 顯宗的皈依包括事皈依、理皈依和自性皈依。事皈依,就是舉行皈依儀式,如法師點上香,帶行者誦念皈依儀規;理皈依是對佛理的真正認識;自性皈依,就是相信自己就是佛,要把自己的佛性開發出來,皈依自己的佛性。 密宗皈依分三個層次:外皈依、內皈依、密皈依。外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內皈依是皈依上師、本尊和空行三根本。密(勝義)皈依是皈依法身、報身和化身,明點為法身,脈為報身,風為化身。也有講密皈依是皈依見、修、行;也有講密皈依是皈依離戲智慧,也就是皈依自性。其實各種說法都不相違。密皈依是最究竟的、最高層次上的皈依,就是讓自己的心處在與諸佛菩薩無二的離戲大光明之中,就是佛的智慧之中。 密宗尤重皈依上師。上師是三寶代表,能接上這個法脈。皈依三寶的總集就是皈依上師這個插座,是成就的根本。皈依後就要對上師恭敬,供養,希求。密宗皈依的儀式是灌頂,你別小看灌頂時撒下的那點兒水,這水可是凝聚著佛,法,僧三寶的力量,它傳遞著大圓滿,傳遞著智慧圓滿、大悲圓滿、大能圓滿的智慧法流,它給我們智慧的啟迪,給我們信心,給我們一種方法,給予我們最大的成佛希望。受了皈依灌頂後,就成為正式的密宗弟子。 皈依灌頂 正確的皈依並不只是領個皈依證就算了,要得皈依之體,就是皈依的戒體。如何得皈依之戒體?應由具格上師為你如法授予皈依灌頂,受皈依戒,才算真正皈依。 皈依首先要發心,剛才講了根據發心的不同,有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的皈依,我們金剛乘弟子要以上士道的發心而皈依。 皈依前要懺悔,就是懺悔無始劫以來我們身口意犯下的所有惡行,就這一輩子來說,我們都殺過很多生命,犯了很多貪、嗔、痴,那麼無始劫以來有多少啊?所以要懺悔,下決心改!盡量回憶過去所做的錯事,比如盜竊,要為過去貪婪感到非常的慚愧,現在懺悔,並且保證以後堅決不再幹了。過去的許多事,包括往世的事,都回憶不起了,就想「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你只要是真心懺悔,那過去所有的罪業都一筆勾銷,哪怕你過去世曾殺過人,其罪也可懺悔清凈。 皈依灌頂時還要想三寶的殊勝恩德,並發願生生世世直到成佛都要不離三寶。 作完皈依的灌頂之後,還要迴向。將功德迴向是個非常殊勝的法門,你皈依的功德特別大!不能自己佔據功德,這不是菩提心的作法,要把它分給所有的眾生,眾生都分享了你皈依的功德,那他們就種下福報、種下成佛的種子了,將來他們就會跟你一樣,也會成為三寶的弟子,成就佛菩薩的修行,所以要把我們皈依的功德分給所有眾生。 迴向的功德是很大的,修行這個法門也非常殊勝!就好比你有一盞燈,你一個人在燈下看書只是利益了你自己,如果有一百個人同沾此光,都在你的燈光下看書,那你就利益了一百個人,而你使用的燈光也不會因此而減弱。因為你將功德迴向給別人,利益了別人,你所獲得的利益就會更大、更殊勝。 實修皈依 密宗的皈依,在接受灌頂後,還需要不斷地實修皈依,以此生起「寧捨生命,不舍三寶」的決心。皈依的實際修行,各派都有不共的儀軌。現在講一下修行皈依的竅訣。領悟竅訣的關鍵在於你要相應,就是理解。說得再低,你若理解得好,也上乘;說得再高,你沒理解也是下乘。能舉一反三地想到十個、百個,才真正受益。 修行竅訣很簡單,就是從心底生起「要成佛,堅決不退轉」的決心,徹底究竟地依靠三寶,寧捨生命也不能捨棄三寶。顯教的皈依處是佛、法、僧三寶,密乘的皈依處是上師、佛、法、僧。 實修皈依主要是修皈依境,修皈依境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弄清楚皈依境。你要請一幅皈依境的畫,坐那兒一點點兒地看,一個部位一個部位納入眼裡,不僅要看還要在自己的腦海中將它一一構建起來,這庭台樓榭、花草樹木是什麼樣,一閉上眼睛,那逼真、立體感的皈依境就呈現出來。觀想你就坐在皈依境裡面,地平如鏡,很多樹都由七珍八寶構成,樹上還有寶鈴,風一吹就會發出無比悅耳的咒音,促使我們解脫;皈依境中央生起一顆菩提樹,樹分五枝。 中間這枝要想清楚,其頂上就是根本上師、蓮花生大土、普賢王如來,還有歷代大成就者雲集周圍。觀想有一個竅決,就是觀上師的時候不要觀上師現在這個衣服和面容,將上師觀成蓮花生大士的樣子,如服飾、相貌。蓮師是藏傳佛教的祖師,是三寶的化身。我們心裡要明晰地知道,形象是蓮花生大士,而實際上他的體性是上師。這樣觀想就容易許多。特別在漢地,對於上師更要這樣觀想。因為上師的形象是俗人的身體,是有漏的,很可能你們還聽聞過上師的種種缺點,人間的事情有時候不理解或者不太清楚,將他觀成自己所見的樣子就不易生起殊勝之想,所以要觀成蓮師的樣子。蓮師樣子要觀想清楚。 前枝是佛——賢劫七佛、千佛、釋迦牟尼佛,以及大成就者們,他們都是三十二相好,八十種莊嚴;諸佛右邊一枝是菩薩,文殊菩薩、金剛薩垛、觀世音菩薩等等;後邊是法,三藏十二部經卷;左手邊這一枝就是小乘的成就者,目犍連、迦葉、阿難等等。枝葉的中間是護法,護法有兩種:一種是事業護法,一種是智慧護法。事業護法不是佛界的,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鬼神一類,比方土地、城隍、閻王老爺等等,他們是釋迦牟尼佛將其度化後來給佛教護法的,很多財神就是這樣的。像伽藍,也就是關公,他死後原提著人頭要去報仇,智者大師把他度了以後,他就成了佛教的護法。智慧護法是佛從法身化現出來的,為保護佛教、去除違緣的。有男性智慧護法、女性智慧護法,男性護法都是在皈依境的周圍,面朝外,女性護法在里圈,面朝內。表法上是什麼呢?外圈男性護法是去除外邊違緣,女性護法保證你的修法不會外泄。 大家現在坐在一起講經說法是很殊勝的!就像當時靈鷲山釋迦牟尼佛給五百羅漢弟子講法一樣的殊勝。在這樣一個莊嚴神聖的道場里,我們千萬不要把它想俗了,他姓張,我姓王,你是哪裡的,我又是哪裡的,穿什麼衣服等,一定去掉這個相!你們都是大菩薩,正在與佛探討究竟解脫、度盡眾生的大事業!要這麼觀想。一進皈依境,馬上就要有這種感覺,這才叫觀想成了。天天說皈依皈依,皈依境怎麼回事都弄不清楚,那怎麼叫皈依呢? 下面還有一個勝義的皈依。剛才我們不是觀想佛,觀想皈依境了嗎?現在就想那莊嚴的佛菩薩正放大光明照徹十方!我們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好、八十莊嚴後,對佛非常敬愛!隨後佛所化現的光明融人各個壇城的本尊中,本尊又化光匯人蓮花生大士的心間。所謂圓滿次第就是觀光的化現。佛化光,本尊化光,歸人蓮師,這實際上是五個枝子的外邊先化光,一層層歸於蓮師,最後,看到本師上邊的普賢王如來以及歷代大成就者也一一化光融人蓮師心中,蓮師再化光,歸人離戲的大光明法界。離戲就是離開世俗這些假的東西,進入真實的大光明中。然後即可進入空定,也就是安住於這種境界中。這就是圓滿次第的修法了。 如果這勝義皈依境觀好了,徹卻和脫嘎修法就很容易就進去了!你現在修徹卻、脫嘎要費很大勁,一會腿疼,一會腳疼,一會又這裡癢那裡癢,十分不自在,是進不去也空不了,如果將這個勝義的皈依修好了,進入空定就非常容易了,所謂加行成就圓滿就表現在這裡。進去以後,一定要盡量不起念頭,守住空性。當然這還不是最終的圓滿,我們不要執著它,到修大圓滿的時候,我們還有其它竅決令你進入更高的禪定。 因為我們是大乘,在皈依的時候不要只是想到自己坐在皈依境裡面,還要觀想眾生與我們在一起,右邊是父親,左邊是母親,前邊是冤親債主,後邊是親屬朋友以及六道的眾生,他們與我們一起皈依,這樣我們不僅自己受了皈依,同時也將皈依的功德無量地擴大到每一個眾生,令他們同我們一樣領受到了皈依的利益。 最後就是迴向,迴向是一個非常「實惠」同時也非常殊勝的法門,實際上是將功德分給大家,讓大家沾沾光,自己又沒有絲毫的減少,反而功德增長。所以要儘管與眾生分享,讓大家都能得到快樂幸福多好啊。這是修法的一個竅決,它能夠促使你加快進步,再者我們是大乘,就要以大乘的心量來做。一定要記住將功德分給所有的眾生,願他們早日成佛,平時我們做任何善事都要有這樣的心。 寧捨生命不舍三寶不是一句空話,平常要經常檢驗是不是不舍?有沒有舍的行為和念頭?如果沒有生起這種堅定信心,那就馬上生起懺悔心,接著再修皈依,一直修到確立了三寶比什麼都重要的信念才合格。現在我們在這裡共修,這就像一個加油站,集中修共同精進,回去後你還要把這一課補上。 皈依後之學處 第一,皈依後一定要不忘三寶,時時觀照著自己這個皈依的念頭。 人間花紅酒綠,誘惑特別大,父母的恩情,兒女的親情,還有病痛的折磨和各種障礙,你能不能堅定住皈依的念頭,守住它,這是成就的關鍵!比方這一段兒特別順,賺錢了,身體挺好,要想「得感謝三寶對我的加持幫助!」有個小病小災,也要感謝三寶:「要不是三寶對我的加持,病可能會更重!」要這樣想,你就會獲得三寶對你的繼續加持和利益。 還有,常觀自己的上師和佛在自己上空加持自己,有了好東西先供養他們。有了好衣服,讓他們穿了我再穿;有了鮮花、見到美景,首先想到要獻給三寶,要時時先想到上師和三寶,然後才是自己。這是竅決,也是方法。 總之,皈依後就不能忘記三寶,因為我們只有依靠三寶才能解脫,如果忘記了三寶,沒有三寶的幫助,我們就會迷失方向,就永遠不會有靠岸的時候了。 第二,皈依後,即皈依一切佛、法、僧,對一切佛、法、僧應恭敬對待。 現在佛已經去世,我們不可能再親見釋迦牟尼佛,那麼所有的佛像,無論是掛;的、擺的,瓷的、泥的……所有這些像都要當真佛一樣來對待!如果一個佛像掉了一塊下來,在地上扔著,你是不是就感到那不是佛呀?那是爛了的佛像?這就不行,這就皈依得不徹底,無論任何時候遇到這種情況,都要馬上將它拾起來頂到頭上,並且安置好,要跟見到佛一樣的歡喜。法,所有的法本、佛經,不管是抄的也好、印的也好,都要當作法寶恭敬地對待,哪怕是一張紙掉在地上都應趕緊撿起來頂到頭上,安置好。對僧人,我們要尊敬,一定不要有分別心。真正的出家僧人,他們是難捨能舍,都是很了不起的人!他們標誌著佛法的住世!就是我們的皈依處,同行時,讓他們走在前面。 第三,皈依後,不要再傷害眾生。 第四,皈依後,不可皈依外道,不可與外道交為道友。 你說:「哎呀,有個道教,他多有本事,我去跟他學點東西吧。」這就不行,這就犯了皈依戒,失去了戒體了。所以說不能拜外道為師,也不能與外道結為道友。對於我們密乘,誹謗密乘、誹謗或輕視你的金剛上師的人也等同於外道。過去的規定極為嚴格,大乘和小乘都不能住到一起,住到一起就容易受影響,戒體易於失去。我們在皈依之後時刻要注意保持戒體。 以上所說的四點是皈依戒。皈依之後,就得了皈依戒之體。只要保持不犯皈依戒,最起碼不會到三惡道中去。如果犯了皈依戒,破了戒體,就應當懺悔,重受皈依。或當你由小乘進人大乘、由顯乘進入密乘,皈依的儀式還是要做,因為你發起了不同的心。 最後,就是對成佛要有信心。有的人說了,學佛一定要多少劫才能修成,可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啊,釋迦牟尼佛由做王子出家修行、弘法,最後成佛進入涅槃,他是一生完成的呀!他這個示現就是告訴我們只要願意學佛,堅定信念,就能夠一生成就。那麼我們向釋迦牟尼佛學習,為什麼沒有這個信心呢?一定要下決心,就在今世成就!這一世堅決要成就!一定要成佛菩薩!不能等下一世。下一世你若失去人身怎麼辦?所以一定要有即身成佛這個信心和決心。 皈依三寶只是修行的開始,下面是次第修行。大家也不用著急,我們現在皈依的是住持三寶,再往上修持,快到解脫道的時候,要皈依自性三寶。要達到皈依自性,必須先至誠皈依外在的上師,佛、法、僧通過他們才能迅速證悟自性三寶。上師正是自性三寶的無二顯現,上師所做的一切正是為讓你最快地證悟自己內在的三寶。 眾生皆有佛性,都具備成佛的條件,只是被無明塵埃所迷,這無明灰塵去除掉就是佛。修到皈依自性三寶,即是皈依本有的佛性,離成佛就為時不遠了,這個以後我們再講。總之,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成佛,皈依是剛起步的基礎,也是我們成就的保障,也是貫徹始終的根本大法之一。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三昧耶戒 在接受上師的灌頂時,就受了三昧耶戒。三昧耶戒本意是「不可超越此法度」之意,是密宗的根本戒律。 三昧耶戒的實質,就是對上師的清凈信心。當上師帶領我們進入密宗之後,我們就和他之間存在了三昧耶戒的關係。密法中最重要的戒是「金剛乘十四根本戒」。大圓滿法有「二十七根本戒」,其中最根本的是三條戒: 第一,恭敬你的上師,不誹謗上師,對上師不失信心; 第二,對大圓滿法不捨棄,不失信心; 第三,慈憫金剛兄弟(已人密乘道者)。 三昧耶戒是你一切所需的來源,如同如意寶珠般,是所有功德的生命力量。違犯自己所持三昧耶戒的人就像只破瓶,無法容置任何東西在其中。他的所有真言道之修持將成徒勞。因為三昧耶戒是所有德行的基礎,因此應被每個密乘弟子珍視地持有。按密典所說,受上師的灌頂之後,只要不破三昧耶戒,最慢也能在七世之內成就。
六加行(2)
二 大禮拜 禮拜是一種極佳修持,因為它既可積德懺罪及對治我慢,而且可調伏粗重的氣脈,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此外,由於我們之肉身來自祖先及父母,以此祖先、父母肉體之延伸品作修持,是對他們最大的利益,所以這也是我們盡孝報恩的一種最佳方法。如果單單為了積夠十萬次頂禮而心不生敬,利益不會很大。如果以敬信而禮拜,功德很大,許多有絕症者修大禮拜而痊癒。 在修大禮拜時,應身作禮拜,心生敬信,並作觀想。身體要合掌,兩手中間要空,印眉間、喉頭和心際,實際上拜的就是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拜三佛,凈三業,請佛清凈自己的齷齪三業,得到佛三身的加持;並且可以觀自己化身千萬,同時作禮;或想著自己往世所有的轉生,全化為現在的人身同時禮拜;或者觀想自己父母、怨親債主、所有眾生與自己同時禮拜,最為殊勝。禮拜後,立即將功德迴向給所有眾生。 三 菩提心 菩提心之尊貴 佛教常說「發心」,其實就是動機。凡夫怎麼發心?「我要做買賣,賺了以後我蓋孤兒院。」這是凡夫的良好發心。有的人是「我得發財,我要購置什麼,我要去哪裡享受……」,這是為自己的私利發心。還有些是貪、嗔、痴的發心。良好的發心,良好心性的培養,能夠調整我們的身心,幫助我們做出判斷,抉擇取捨,從而使心保持安住於正念之中。許多佛教信眾的發心也有誤區:有的是基於某種貪念而發心,如有些人被寺院清靜安詳、超然世外的氛圍所感染,於是願意親近三寶修學佛法,但一味停留於對清凈環境的貪念上,最終所成就的也只能是貪著之心。還有些人是身體不好,聽人家說皈依就好了,皈依是為了治病。還有人說,皈依了有佛菩薩保佑我就沒災了。還有的說,皈依了就能夠受佛菩薩保佑我發財了。這些是學佛的誤區,不是真正追求解脫的發心。有些人發心正確,但中間又有退轉,又有變化,這也是學佛人的一種誤區。 菩提心是什麼呢?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望,這是成就菩提的種子,把它種上,圓滿的智慧才能生起。修菩提心的本意是真實意義上地生起菩提心。它分兩個層次:第一,我一定要成佛,第二,我要為眾生去成佛。成佛和度眾生,這就是菩提心的內涵,也是劃分小乘和大乘的尺度。在所有的加行裡邊,哪個最重要?讓我說菩提心是第一,是重中之重!釋迦牟尼佛關於菩提心講過多少法啊!所有的大成就者都強調發菩提心。 菩提心的尊貴,佛經中比喻說:如一個龍王的頭頂上,戴著一頂很大的如意妙寶王冠,由於有這如意妙寶王冠,任何怨敵都不敢來恐怖他,更不要說侵犯他。意思是說:菩提心如同這寶冠,發了菩提心如同戴上這寶冠,一切惡趣有情和天魔外道等,都無法侵犯發菩提心者。發菩提心就是這麼尊貴。 經中又比喻說:世人認為最珍貴的寶物,莫過於金剛寶,一顆完整無缺的金剛寶,固然是價值連城,即使這金剛寶變得殘缺不全,而它仍然超勝其他的一切珍寶。而且金剛寶的名稱,也不會因它的殘缺而喪失掉,還是叫做金剛寶。如果拿這破碎的金剛寶,去救濟無數窮人,同樣會發生救濟的作用。這是以金剛寶比喻菩提心,以完整無缺的金剛寶,譬喻廣大圓滿的菩提心。菩薩發了廣大圓滿的菩提心,固然是最崇高最偉大的,即使佛法行者僅有少分菩提心,而他所具有的功德莊嚴,仍然超過一切聲聞、緣覺。同時,也不因菩提心僅有少分,而喪失掉他菩薩的資格,他還是叫菩薩。而且具有少分菩提心的菩薩,同樣可以去度眾生。菩提心的價值尊貴,從這譬喻中,更得到證明。 經中又比喻:有一人提一盞燈,走進千百年充滿黑暗的房間,這盞燈所放出的光明,立刻驅除了這千百年之久的黑暗。發了菩提心,就持有了智慧光明,能將自己心中無始劫來所積集的一切煩惱障、業障、無明黑暗消除得千乾淨凈。由此可知發菩提心,在佛法的修行上,是怎樣的珍貴作用了。 當年我創辦《菩提心》雜誌時,開始起了幾十個名字都不行,後來我打坐的時候一看,滿世界都是菩提心!那就是佛的啟示啊! 無論顯密都重視菩提心,它是大小乘的分水嶺,菩提心不生起,不可能成佛!而且菩提心種下了,它會增長。若菩提心不失,你只可能有兩個結果:第一是當天人,第二是成佛。若破戒下了地獄,只要菩提心不失,一下子就上來了。當然,你要是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去地獄救人那就另當別論。發菩提心就這兩個結果,沒有第三個,所以菩提心在我們修行中是重中之重!希望大家能夠深刻地理解。 應該知道,我們最終目的是要成就佛果,是無上菩提,世間事業只是其中一個副產品。遺憾的是多數人在做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背離了自己的初心,尤其事業有了一定成績之後,也會像俗人那樣只希望這項事業越做越大,而忘卻了修行人應有的心態,於是所有的凡夫心都泛出來。像我的弟子中就有幾個這樣的,當初窮,就說:「師父,我要皈依你,以後我掙的錢要拿出百分之八十用到佛教上。」當時我就笑了笑,是個良好的願望嘛。結果呢,確實賺錢了,後來有一次功德事,我讓別人通知他,他就說:「哎呀,我有項目正要投資,一點錢都沒有。」在我們身邊不乏就是借錢也要做功德事的居士,上述兩種人、兩類行為真是天壤之別。我們知道做生意永遠有賺不完的錢,如果你停留在賺錢的目標上,你永遠拿不出錢來,永遠也不會去做功德。 我有個弟子名牌車就三、四輛,花費上千萬元,他曾告訴我:「我要蓋個大超市,這幾年不弄夠十五個億是不罷手的。」這個人也確實做善事,但是他凡俗心太重,我都替他可惜了。有十個億能花掉多少錢?吃飯無非是充饑而已,過了嗓子眼兒吃什麼不一樣呀?睡覺也是這樣,等睡著了翻翻身席夢思和土炕都是一樣的,還非要花幾萬塊錢買張床啊?這樣他的俗心慢慢就上去了。所以我們發了心要保持住,不要慢慢生起俗氣來。 皈依一生起,菩提心一生起,我可以說你幹什麼都行,心裡無惡無善,不住一切相,人家需要你吃肉你就吃肉,需要你打架你就打架,當然我們不提倡做這些。只要是成就了皈依和菩提心,內心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清凈的。你看濟公,酒肉穿腸過,講的不是沒有道理,只有成就了菩提心的大菩薩才會那麼瀟洒,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們既然是在學佛,就要向佛、向菩薩學習,要有這種為眾生成佛的氣魄和境界,沒有這個境界你就成不了佛!只要發了菩提心成佛就會有把握。 那麼如何正確發心呢?首先要有出離心。當認識了六道之苦,生起出離心,也發了解脫修道的心了,這僅是進入了佛法的小乘,還沒有人菩薩道。出離,不僅是現實的環境,更是自身的凡夫心;而出離環境的目的,正是為了出離對環境的貪著及由此引起的凡夫心,只有擺脫凡夫心才能契人空性成就解脫。生了出離心,然後發菩提心。內心愿為利益眾生,而上求佛道圓滿菩提。此願為菩提的種子,為趨向究竟解脫之始。菩提心一發,就人了菩薩道。 菩提心的內涵 人們常講發心,這個心到底怎麼發?幾個人能真誠發出來?又有多少人發心發得準確?你的發心能否在日後修行中用得上?這些都很值得探討。現實生活中符合這些條件的不多咽! 第一,「菩提心」是什麼? 菩提,梵語bodhi意譯為覺,覺悟。廣義而言,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就是佛、緣覺、聲聞在他們的果位各自所證得的智慧。這三種菩提中,只有佛的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菩提等。狹義地說,也就是在大乘的立場上看,只有佛所證的無上菩提才算真正的菩提,緣覺、聲聞、菩薩這三乘的還不圓滿究竟,只能叫智慧。 菩提,或者叫智慧果德,就是「佛」,就是眾生本有的佛性,佛心。無上菩提是已圓滿證得五智,唯佛才具足這五智,具足這五智才是「無上菩提」,就是佛的智慧。我們修行就是轉識成智,將凡夫的煩惱識轉為佛五智。 求無上菩提的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求無上菩提的心,稱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意或菩提心。菩提心的心,就是欲求,誓願,立志之意。發「我要成佛」的心愿,有了這種強大動力才能付出不懈努力,不怕辛苦,才能達到成佛的目標。許多老年人,子孫滿堂,大家不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到這兒來幹什麼啊?具有成佛求解脫的願望才有動力,才得佛法受用。 第二,菩提心必須依四無量心為相。 四無量心,慈是與樂,願一切眾生得到安樂;悲是拔苦,使眾生遠離苦難,並拔除其苦因;喜是隨喜,見眾生離苦得樂心生歡喜;舍是心平等無執,舍前三種心,不憎不愛,怨親平等。 四無量心在修行上的重要性: 沒有四無量心為基礎,菩提心肯定無法修成,而且修四無量心本身就能轉煩惱為智慧: 修慈心對治嗔心,轉為大圓鏡智,獲得報身; 修悲心使貪心清凈為妙觀察智,並獲得法身; 修喜無量心對治嫉妒,可獲得成所作智,得化身; 修持舍心使慢心、痴心清凈為平等性智與法界體性智。因本性身不變而現前金剛身與菩提身。 如《蓮花頂經》中說:「慈令嗔心清凈為,大圓鏡智得報身。悲令貪心清凈為,妙觀察智得法身。喜令嫉妒清凈為,成所作智得報身,任運自成諸事業。以舍及與大舍心,令我慢痴清凈為,法界性智等性智,獲得菩提金剛身。」 要在日常生活中修習,由「有量」的慈悲喜舍心,逐漸步人「無量」的慈悲喜舍,由「小我」變「大我」,再到「無我」,圓成菩提心。如果不依四無量心就無法修成菩提心,不僅不能明心見性,就連「大我」都達不到。所以一切大乘法門,都不能離開以四無量心為體現的菩提心。 禪宗行人,以四無量心契人本心,而且這是悟後保持清凈本心的必由之途。證悟以後怎麼辦呢?還要保持,佛要是沒了證量就又變俗人了,所以有了證悟還得安住、保任。這是菩提心對於禪宗的重要性——禪宗離不開四無量心。 凈土法門,四無量心是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凈宗行人力行四無量心,臨終不必繫念祈請,三聖自會來接。這四無量心只要修了的話,用不著臨終還不停念佛,菩薩自然來接你。密宗行人更不用說了,你不修四無量心根本連密乘的門都人不了。而且如果背離菩提心去修任何的儀軌,這是以最快速度成魔——到地獄去的一個途徑。 第三,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而且是最根本的原因。 《華嚴經》說:「菩提心如一切佛法的種子。」菩提心是佛的種子。《大日經》是密宗經典,上面說:「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菩提心是成佛之因,大悲周遍為根,上師為了究竟用方便來實現。方便是為了究竟,為了成佛就要方便,各種辦法,甚至不擇手段的方便。 菩提心的種類和次第 菩提心可分五個次第: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三摩 地菩提心、滾打利菩提心,前兩個為世俗的菩提心,後三個屬於勝 義的菩提心。 第一,願菩提心。 就是「我要度眾生,我要成佛」的誓願。發這種「我要成佛」的心要發到什麼程度呢?要發到和「我要吃飯』』的心理狀態是一樣的,就是把「成佛」當成飯,不吃不行,這就合格了。這是願菩提心。 第二,行菩提心。 有了願就要行動,否則發的願就落空了。行菩提心就是以行動去履行前面發的誓願,一個是在起點發願,一個是正走在路上。 格魯派的教法,以方便而言可分兩大派——深觀派和廣行派,由釋迦牟尼佛傳給文殊、無著兩位。深觀派,從文殊菩薩傳給龍樹,經提婆、月稱等傳下來。廣行派,從彌勒傳無著、世親等傳下來。所謂深觀是指甚深中觀正見,即龍樹的中觀見,廣行是指菩薩廣大行。 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把這兩個大派——深觀派、廣行派,都繼承下來了。廣行派又分兩個:一個是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的;一個是文殊菩薩傳給寂天菩薩的,以「自他相換」修持菩提心為主,叫「偉大行派」。那麼深觀派是一個,廣行派是兩個傳承,而阿底峽尊者把這三個傳承都繼承下來了。 行菩提心,就是廣修菩薩行,就是修六度。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前五度為前行方便;最後智慧是為究竟。不論藏漢佛法,修菩薩行都不離這六度。 藏傳佛法行菩提心的具體方便,阿底峽尊者所傳的廣行派有「七重因果菩提心」修法,有七步:①知母念恩。②認知一切有情皆為母親,視眾生平等。③因一切如母有情的恩情,想有所報答。④願眾生都得到安樂。⑤願眾生離苦。⑥發願救度一切眾生到無苦安樂的彼岸。⑦雖行六度萬行而不執實有。這是欲證悟正覺並以平等心利益眾生。前邊六個是從世俗層面談的,還沒有成佛,最後這一步是空有不二的真正智慧,法而不法,平等正覺。 廣行派的另一支,寂天菩薩傳下來的「自他相換」行法,極·其重要。凡人遇事先想自利,此時只要互換一下就成利他了。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當你餓得不行,找到食物正要吃的時候,突然看見雪地里有一個忍飢挨餓的人也渴望與你分享食物,這時你可以進行一下自他角色互換的觀想,就會產生深切的同情,那你就情願將手中的食物分給他了。「自他相換」有於禪定中觀修的行法,非常殊勝,須由上師處獲得傳承才可修持。菩薩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只有具有這種同體的悲心,才能真正做到「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第三,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是一切有情本具的佛性光明心,這個智慧是每個眾生本具的,佛、眾生無二無別!勝義菩提心又分三方面:一個心體,一個心相,一個心用。你現在不懂都沒關係,以後閉關時自己會豁然而悟。「體」,就是不生不滅、本空本寂的佛性,就是自性本體,就是都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眾生都本具菩提心。「相」,就是心光遍照的法界光明,這個相說的是光明。為什麼成佛以後得有光呢?有光才能妙有,這個光是照遍法界的。「用」呢,就是大悲遍顯,於空性中不舍眾生而施救度。大悲主要是化身和報身。 願行二菩提心還屬於俗義,因為行人在此階段尚未契入佛性,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還無法體驗。已經契人佛性,對空性有少許直接體驗,就是已生起勝義菩提心了。當對諸法無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已有一些真實體會,並付諸實行,見修不二時,就是進入勝義菩提心的開始。契人勝義菩提心標誌著於菩薩道上正修的開始,但只是初人勝義,還需繼續修行才能圓滿證悟勝義菩提心。修習勝義菩提心即是將空性與六度萬行結合,趣人事理圓融,空有不二,勝義俗義不二,終得三摩地菩提心而成就。 第四,就是三摩地菩提心。 「三摩地」的意為堅固不動、不可動搖,此時如金剛石般不變的菩提心真正在心中了,這是果地的證量,已達到四智菩提。此時已證如如不動,空有不二,輪迴涅槃不二,隨緣顯化的佛果。 第五,滾打利菩提心。 又叫明點菩提心。「滾打利」是明點的意思,明點為五大、五智的精華。此菩提心法與明點有最直接的關係,但與脈的關係也很大。 實修世俗菩提心 (一)修四無量心 菩提心如何發?先發四無量心,即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沒有四無量心的修持,菩提心是發不起來的,即使是發起來也不會鞏固,很可能退轉甚至失去。因此它是菩提心的基礎,也是根本。 讓人安樂,是慈心;救人於痛苦之中,是悲心。慈悲心生起之後,把目標對準眾生,眾生無量,所以慈悲心也是無量之心。再進一步說,眾生在水深火熱之中,馬上就要被殺,一定要有急迫感去救他們,這就生起了要救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的心!這就是普度眾生的菩提心。 為什麼叫無量呢?因為你所針對的不是一個人,針對的是十方三界一切眾生,眾生無邊無量,那你所發的這個心也就無邊無量,所以叫無量之心、無量的菩提心、無量的慈悲心。 修四無量心有個竅決,大成就者體會是必須先修舍心,然後再修慈心、悲心和喜心。舍心可以說是既好修又非常難修,但你只要按下面的方法修都能修成,而且很容易。舍主要是捨去兩個方面,一個是對仇敵的嗔恨心,要去掉,第二就是對自己父母親情偏執的愛心要捨去,眾生都是平等的。 第一、舍無量心 怎麼修舍?最好修的方法就是先觀自己的母親,每個人對自己母親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母親的那種舍己為兒女的奉獻精神,我們都應該有深切體會。我一坐下來就經常想起母親的慈悲,一想起來,眼淚馬上就流下來了!在那個特別困難的時期,一家人一天才半斤糧食,等我們上學回來要領糧食的時候,一看,母親浮腫得不行啊!那糧食她一點都沒吃,光吃樹葉了!我說:「您這怎麼行啊?』』她說:「我過去什麼沒吃過啊?都吃過啦。現在你們年輕,你們吃吧。」我一想到這些就掉淚,母親的恩情實在是太大了!每位母親都是如此,都可以捨棄自己的生命無條件地為兒女付出。可以說母親的情義怎麼想都不過分,怎麼說都不過分。那麼釋迦牟尼佛曾講過,在十方世界每一寸土地上,每個人、每個眾生都生死過千萬次!如果我們像螞蟻那麼大,無始劫以來死後的屍體若存蓄起來比須彌山還高,就這麼多次!為傷心流的淚水,比恆河水還要多,可見每一個人的生命在六道中輪迴過多少次!他這一世是你的父母或者兒女,那上一世、上上一世呢?肯定有殺過你的時候,有傷害過你的時候,如此一來你就會把偏愛之心逐步地淡化了。 對仇人也是一樣,他雖然這一世是你的仇人,但無始劫以來他也曾做過你的父母啊!或者當過你的朋友,真正幫助和關心過你,這樣一想,你就再也恨不起來了。往世如此,那麼下一世新的輪迴中,他們又將扮演著你身邊什麼樣的角色?仔細觀察思慮後,眾生在你的心中就平等了。但是只有平等之心還不夠,有些人修到這一步,對任何親怨是既生不起悲心,也生不起嗔心,只是平平淡淡,實際上這是所謂的無利無害的愚舍,不屬於舍無量。舍無量應當是對遍布虛空界的一切眾生,無論他是高貴卑賤、強大弱小、賢善惡劣,都無有差別地平等相待、平等觀之。 第二、慈無量心 舍無量修好後,再來修慈心。一切眾生都希望快樂幸福,誰也不要痛苦哀傷。慈就是給人以歡樂。如何修呢?它同樣是有兩種方法,一個是觀想,一個是觀察。仍然要先從母親觀起,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要觀出眾生都是你的母親,現在把母親對我們的好都觀出來。這麼多眾生,無論是親人還是仇人甚至是動物,在我們無始劫的輪迴中都曾做過我們的母親,那你應該怎樣對待她?你還會恨她嗎?你還會殺它嗎?捨不得殺它了,也肯定捨不得虐待它了,先觀成母親,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一定要深深體察母親對自己的恩情。是母親給予我們這個身體的生命,當我們死後,中陰身在到處遊盪時,遇到冤親債主要打你、殺你,追得你到處跑而走投無路的時候,是母親懷胎把你招引過來,給了你身體,這是第一恩。第二是母親給予了你生命,哪個小孩生下就會吃喝啊?是母親一天天地喂你、侍侯你,冷、熱、危險都是母親替你擔著;第三,是母親給予你經濟上的支持,治病給你拿錢;上學沒錢,就是賣苦力賣房子也要供你讀書;上學也好,結婚娶媳婦也好,都是父母操心為你解決;第四,教你做人。每個孩子帶大,都是母親嘴皮子磨薄以後換來的呀!從兩歲開始能聽懂話,當媽媽的就開始教化,你應該怎麼稱呼別人,應該如何識別事物……天天講,一直講到十八歲離開媽媽,做人的道理才一點一點被灌輸進去,那可不是一句話解決的呀!所以說是母親給予了你人間的智慧,作人的智慧。有些人特別會處世,那是他母親教育成功;有的人不懂事,人家就會罵他「這孩子缺乏家教」。可見母親的教育是多麼重要。如果再殊勝地說,是母親給予你學佛、聽聞佛法的機會,這是大恩大德,讓我們得到解脫根基,了不得啊!可見母親的恩情有多大。 想到這些恩情之後,那麼我們應如何來回報母親呢?這就進入了第三步:母恩需不需要報?怎麼報母恩?不孝敬父母,別說佛法不允許,就是作為一個人也不合格!你連生你養你的母親都不孝敬,你在社會上還能交其他朋友嗎?不報母恩,你的人格就有問題。你看麻雀為自己剛出生的小鳥,天天叼小蟲喂它,那是在為自己的孩子造殺生的業呀!哪個母親不是如此?你過生日為你殺個小雞;有好事了,為你慶賀一下又殺條魚;結婚娶媳婦更是這樣,殺那麼多生命,為了這個她要受惡報、要下地獄的呀!在地獄為你受著罪,你救他們不救?為你受那麼大罪!那麼你給予他安樂是不是應該的?這麼一想,慈心就起來了——一定要報恩!那麼如何救他們呢?靠我現在的能力不行啊!要學佛,要成佛,成了佛,就是無邊眾生我都能度了。要真正幫自己的母親,幫天下所有的眾生出離苦海,就必須要成佛,這是由慈心發展成要成佛普度眾生之心,由此菩提心就又上升了一步,也因此更加堅定了我們要修行佛道的決心。 第三、悲無量心 悲心就是救人於苦難之中。這一定要有迫切的想法,每到逢年過節,那屠宰場的豬羊都不吃東西了!大家不知道觀察過沒有,我觀察過,在農村一到春節前,殺豬宰羊的到處都是,它叫也沒有用,奮力逃脫也無濟於事,它們在痛苦中掙扎的情景真是慘不忍睹。南方有的地方還吃猴子,拿東西把猴子固定住,這邊就問客人「你看,這猴子你是要耳朵還是要腿?」當著你的面,眼睜睜就把耳朵割下、眼睛剜下來啦!太殘忍了!想到這些情景,想到他們都曾作過自己的母親,你悲不悲啊?你肯定發大悲心,無論如何我也要救他!我現在就要救他!我要替他去受罪!替他去受罪呀!我請三寶加持,念咒請觀世音菩薩趕緊來救他!這樣大悲心就生起來丁——願天下所有的父母一切有情都脫離苦海,這就是悲無量心啊! 第四、喜無量心 喜心就是隨喜,就是別人有了好事我為他高興的心。你想母親加薪了,發獎金了,你高興不高興?肯定替母親高興。要是你的對立面,仇人今年賺了一百萬,你能高興起來啊?可能還不服氣,氣不打一處來。所以這個喜心雖然功德大,但是並不好修。可是一想到眾生都是父母,那就不一樣了。一看他賺了錢,為佛教蓋了寺院,做了功德,「哎呀!隨喜!隨喜!以後我有錢,也要像你這樣做」。佛經上說,別人有多大的功德,你只要內心發起隨喜之心,所獲得的功德與他的功德一樣大。這是多大的功德,多便宜的事兒呀?他拿十萬塊錢蓋個寺院,你雖然沒有出錢,但一念隨喜,你的功德就跟他的一樣了,十萬塊錢善事的功德你就得到了,太好修了。但有些人就是修不成。—你一定要把眾生都看成是你累劫的父母,這樣就好修了。隨喜是一個很方便的法門,大家一定要修好它。 總結一下,修四無量心的方法,就是先把母親、於自己無親無故的眾生、怨敵三者都觀出來;再想此世的母親是往世的仇人,往世的母親是此世的仇人,如此將對親人之愛和對怨敵之恨捨去,得到平等心;再以平等之心發四無量心就行了。 對親情願意舍,這已經是很厲害啦!所以這個發心就是從自己母親開始,最後以點帶面擴展到所有眾生。這種觀想要修習;如果不經常想,一遇到仇人有好事,就會產生嫉妒心理,嫉妒心的產生會令菩提心喪失,所以要不斷地調服自己這顆心,並且可以在佛前經常發誓:我堅決秉持四無量心,請佛菩薩監督我……甚至可以發誓說:我生生世世不殺害一個生命,無論何時所處順境或者逆境,都不因自己的身體或者財物而傷害任何一個眾生的性命,就是生了旁道也不傷害眾生。發誓,反覆發,菩提心慢慢就起來了。 (二)自他平等 自他平等的修法,這是貢唐倉活佛傳給我的。從無始以來,我們自重他輕的念頭在心裡早已根深蒂固,而現在我們要做到自他平等。 自他平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感到我現在要離苦得樂,而所 有的父母眾生都跟自己一樣,也是願意離可得樂。在趨利避害上, 我和他們是一樣的,平等的。既然所有眾生和我都是平等的,我是 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怎樣對待眾生。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以自 我為中心,而至少要將自己一半的快樂分予眾生,為眾生承擔一半 的痛苦。這就是自他平等的思想。 自他平等的具體修法:可以在打坐時反覆地思維知母、念恩、』報恩,並想所有眾生都是我的母親,那麼我應該給與他們快樂,為他們承擔痛苦。在下座以後的日常生活中,當遇到人或動物的時候,也要立即這麼觀想,反覆鍛煉。自己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推及及人,設身處地為其他眾生著想,顧及他們的利益。對眾生有利的事就做,對眾生有損害的事堅決不做。 然後,再配合四無量心的修法: 第一,慈無量心。 這時要想:以前我只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幸福打算,現在,即使我做不到根本不為自己打算,至少也要將一半的幸福送給其他眾生,將一半幸福留給自己。 第二,悲無量心。 以前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自己減輕痛苦,而此時要觀想,至少要把以前一半的精力用來為眾生減輕痛苦。 第三,喜無量心。 就是對眾生的安樂心生歡喜,就像自己在遠離痛苦、享有幸福時,心裡會無比高興一樣。 第四,修舍無量心。 此處又叫平等心。自他平等的舍無量心,是指平等善待所有的生命。凡夫的觀念正好相反,比如有些人以人為中心,忽視了動物等其它生命的利益,甚至把人劃分成很多階層,又把一個階層劃分出親、疏、敵、友的差別。我們學佛,就要將所有這些差別全部化為平等,這就是修自他平等的舍心。 這時還沒有完全放下自己的利益,因為修菩提心需要次第,如果一開始就要求我們完全放下自己的一切,是不易接受的,所以只要求我們一半為自己,一半為眾生。 (三)自他相換 自他相換修法是寂天菩薩的修心法,非常殊勝!比前面講的方法力量更勇猛。正如《人行論》中所言:「若人慾速疾,救護自與他,當修上密訣,名自他相換。」這一修法在以前是保密的,因為對於非器來講,這不太容易接受。所以,從阿底峽尊者到切喀瓦這段期間里,此法是作為「密封法」隱密傳授。 本法由釋迦牟尼佛傳下來,一直到阿底峽尊者,又經幾代密傳給切喀瓦大師。從切喀瓦開始,此法才公開傳授。切喀瓦將此法傳給很多麻瘋病人,這些人修了之後,病都痊癒了,所以此法也被稱為「麻瘋病治法」。切喀瓦感到將此法密傳太可惜,於是便為大眾普傳,並記錄成著名的《修心七義論》。 如法修自他相換,菩提心馬上就能生起。首先,觀想眾生都是母親,一定要這樣想;然後產生報恩心,而且報恩要迫切,那兒要人命關天了,父母要出事了!這時候你要有救濟他們的急迫心。這種修行方式可以在打坐時,最好是人定進入空性境界時修。觀想自己呼出的氣是清凈、智慧之氣,所有受苦的眾生都吸到了你發出的氣,就像甘露進人他們的四輪三脈,渾身清凈,他們的疾病痛苦和惡業都變成非常污濁的黑煙從全身毛孔中冒出來,然後自己將眾生所發出的骯髒之氣全部吸回來,眾生由此獲得清凈、安樂和享受,這即是自己代眾生受業。 你就是天天拜佛,天天燒香打坐,也不如觀想自他相換這一念功德之大!眾生眾業都被你代受了,如果菩提心不生起是觀不出來的!如果你嫌臟,根本就不願意這樣想。如果菩提心生起了,就這麼觀,清凈之氣呼出去給眾生,眾生濁惡氣吸回來給自己,這樣自己反而就能得到清凈。在20世紀70年代末,我就開始修這個法,效果非常好!真正.是感到身上特別清凈!坦誠地告訴大家,你越是這樣想,最後還真沒有災,你吸了臟氣還真不得病,反而積累功德,這是個竅訣也是個秘密,還是內密啊! 全世界、全宇宙的眾生都成佛了,即使是自己下地獄又有何妨呢,那是多大的功德啊,如此一想,自己可就真的成佛菩薩啦!要這麼去觀想。這是自他相換修法。 (四)代眾生受業 實實在在代眾生受業、代眾生受一切災害,替眾生髮心。這該怎麼觀想呢?過去電影中不是經常有這樣的片段,母親是革命者,當敵人抓住女兒並且要殺她的時候,當母親的一下子撲過去替女兒承受了這一死,結果母親死了,女兒獲救了。我現在問大家:這時候是她女兒幸福啊,還是當媽媽的幸福?聰明人肯定回答:當然是母親幸福。如果是母親眼睜睜看著女兒被殺,那是多麼痛苦和心疼啊!有的甚至會精神失常,真正是錐心之痛。她現在替女兒死了,為革命犧牲了,心安理得了,同時她也成就了。其實我說這個的意思,就是要觀想所有的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那麼你看著他們受罪心裡不難受啊?還不如你一個人承擔他們的痛苦,他們解脫了,自己也成就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想:眾生都是自己的兒女、自己的父母,他們受這麼大罪,乾脆我將所有的壽都換給他們,他們的罪業、苦難都讓我一個人承擔就行了!如此一念你就成就了。這一念比你磕大禮拜十萬個都管用。這種發心,功德太大了!所以要這麼觀想,替眾生受業,懷著解救眾生的迫切心去發起菩提心,這是非常殊勝的! 發起了菩提心,就算你不是法師,不是瑜珈士,別人有病,你吹口氣都能夠立竿見影地好轉,給人家加持佛珠、念經、開光都非常有效,不信你們試試。因為你這顆心代表了所有眾生的利益,那是多大的力量啊!用這顆代表無量眾生的心給人家加持、給人家辦事都能有非常非常好的效果,其實就是發菩提心給他吹口氣,他就好了,這是竅訣!這是佛的加持!不是哪個人的本事!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發好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還有很多,我有個簡易的儀規,很多人修後人緣各方面都有明顯的好轉。此儀軌取丁各種法本之精華,很簡單,又特別細緻,這是有實踐證明有成就的修法。實修一下,你們會感到那個心一下子就不一樣了!猶如換了一個心,換了一種心態了。我勸你們閉兩天關,自己獨自一人待在屋裡,好好邊看邊想,努力進入那個角色,心中生起這個味道。要品其中真味,你修行出來之後對世界、對人的看法都會發生變化,眼睛明亮,對人一看就清楚了。慢慢細心證悟,親身體會吧。 發菩提心的重要性是文字無法闡釋盡的。不光是對外面人,對家裡的人有菩提心也很厲害呀!佛經上記載了一個故事,母親和女兒同時掉進了水裡,這時候有一塊木頭在水中漂浮,它只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兩個人同時環抱就會沉下去。媽媽寧願自己死也要讓女兒抱著這塊木頭,她要讓女兒活著,於是就想往其他的地方游;而女兒這時候卻一把拉住媽媽,硬是把木頭往她懷裡塞,自己寧願漂流著死掉,也要讓媽媽活著。母女倆推來推去,反反覆復多次,最後媽媽找不到女兒了,只好抱著木頭活了下來。就這件事令這兩個人死了以後都升人了梵天,成上天人。這是菩提心起的作用,對親人發這個心就升人天界,如果我們對仇人發菩提心,那功德又會多大! 佛法八萬四千種方便法門,而發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根本之因,它也是修行六度的基礎。所有的法及增上緣都不如修好這菩提心更根本有效。有了菩提心,修行上的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因為菩提心本身,已經具備了積累資糧、懺悔清凈罪業等不可思議的功能。本師以及所有的成就者反覆強調菩提心的原因也在於此。 菩提心可分為兩種: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前面所講是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已經涵蓋了所有的大乘佛法,是大乘佛教的精髓。 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是一切有情本具的佛性光明心。勝義菩提心分三方面:一個心體性空,一個心相光明,一個心用大悲周遍。有詩曰:「諸佛清涼月,游於畢竟空;眾生心水凈,菩提影現中。」意思是說佛菩薩在勝義菩提中是空的,但是他有妙有,但妙有必須住有真空,這是不可分的。這個妙有必須在空中,不空呈現不出來,在畢竟空裡邊,眾生本來具足了這種光明。只有你清凈了,障礙沒有了,菩提才現出來,佛性就顯出來了。 心用,是大悲周遍。為什麼說「智慧不住三有,大悲不住寂滅」?這是對佛的要求啊!「有有」不行,沒空,智慧不夠;「空有」不行,光空也不智慧,也不徹底;那麼「住有」還有所住,這也不徹底;所以智慧只有這三不住的時候,顯的才是真正的佛性。我在閉關中寫了「空空不空,五光本顯」,就是必須空了然後還得有光的顯現,沒有光哪有報身化身?從何而談佛呢?眾生怎麼得度啊?所以「空」中不離情器,這就指的妙有;不舍眾生而救度,這就指的是化身和報身。阿彌陀佛建了極樂世界接引有緣眾生;彌勒佛建了個大內院,他那一個塔里能盛十個世界,虛雲老和尚就曾去了嘛;還有藥師佛的東方琉璃世界……這就是報身佛不舍眾生! 修勝義菩提心,大乘顯宗於見道中生起勝義菩提心,依勝義空性與世俗願行圓滿福慧二種資糧,經過長期苦行,最終遣除無明,使自性菩提心圓滿現前。最快在一地見道位才能獲得勝義菩提心。因為得到了勝義菩提心,所以登地菩薩稱為勝義菩薩。因此可知,顯宗勝義菩提心依靠修行力而生起。極為鈍根諸菩薩經三十三阿僧祗劫後成佛,即資糧道、加行道經過三大劫、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經過三大劫而成佛。中根者經七大阿僧祗劫後成佛,即資糧道加行道各經過兩大劫、見道經過一大劫、修道經過兩大劫。利根者經三大阿僧祗劫後成佛。 密宗修勝義菩提心,其實就是將空性與四無量心、六度萬行結合,趣人事理圓融,空有不二,勝義俗義不二,最後進入三摩地菩提心而成就。當然修四無量心並不是一次就能夠完成的,它是通過反覆不斷地觀想來逐步加深的。 怎麼理解呢?就是前邊世俗菩提心還非常執著,「我要度眾生!…『我要慈悲喜舍!」「我要進入禪定!」……如何如何,到勝義菩提心就要真俗雙運了。菩提心是沒有自性的,只有在空性中才是真正的四智菩提;那麼六度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必須兩個圓融到一塊兒,空有不二,光執空不行,光執有也不行。例如水杯和水,我們知道它是空性的,不執著為實有;但它又確實存在,它能盛水,水我能喝呀,從這個角度看,它們又是實有,「有」能啟用。空有不二,就是我知道它是空的,但還是「有」,我還得用它,用它是為了真正空性妙有,這才叫圓融不二,否則不是左就是右。如果有人一味地強調存在的事物是空的!什麼都沒有,他那是偏左,那你別吃飯了,也別睡覺了,什麼事都別幹了,你就空去吧,這也不對。如果對一切持有「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執觀念也不行。要空有不二,勝義菩提心就是空有不二,勝義俗義不二,這樣才能進入最後的三摩地。只有不斷生起勝義菩提心這個境界,才能進入法界大光明之中。 在禪定中觀修勝義菩提心,已是往解脫上走了。觀修法主要是化光,屬於無上瑜珈部。具體方法,是先觀皈依境,皈依境觀出來之後,按一定方法逐步進入大光明中,這時候你看很多眾生在下邊,他們都是自己的父母,在火宅中飽受煎熬,生生死死沒有窮盡,沒有任何依靠,感到非常的無助!這時候你要發心:我一定要度他們,而且要像大菩薩一樣度他們。如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人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們要向他學習!我們要成佛來度盡眾生,讓他們皈依三寶。然後觀想光明聚於上師心際,上師又發光,蓮花生大師又放光,注入自己心中,這時候自己就具備了大悲心、菩薩心,心處於離戲的大光明境之中,然後安住於此境界。這就是勝義菩提心的修法。如此由淺人深而修得證悟空性的菩提心。 只有在空性中才能救助一切眾生,才能生起真正勝義的菩提心,大菩提心!要反覆多次的達到這種勝義菩提心的境界,生起真實意義上的菩提心,方法就是這樣觀想。當然還有很詳細的儀軌,沒有看到儀軌前你這樣觀想也可以。 密宗發勝義菩提心的特點,是把菩提果轉為道用,直接安住於佛性中。修大圓滿法,最初就靠上師加持力將佛性激發,赤裸裸地顯現出來,就是生起勝義菩提心,然後無散無執地自然安住。這就是「無勤無作』』的修法,不須經過積聚資糧、有勤方便等之後,才使勝義菩提心現前。 菩提心戒 修菩提心要先受菩提心戒,受了菩提心戒後,就是人了大乘的菩薩,以後就要時時護持住自己的菩提心戒。很多行者先在佛菩薩善知識面前發大願,要度脫有情眾生,後來見眾生那麼多,惡習又多,或者見必須經過長期艱苦修行,就感到怯弱,就退失了菩提心。若退失了菩提心,就是破了菩提心戒,也就破了菩薩戒。在菩薩所持的戒中,能不舍菩提心,就是守持了菩薩最根本的戒,若失此戒就是破菩薩戒。若未失此戒,就算無忌受用五欲,也不算破菩薩戒,因為菩提心是菩薩不共的根本心戒。所以在任何時候一定都不要棄捨菩提心,失去就是自己最大的悲哀! 再多的錢財只能這一世享用,下一世用不上了,但是我們內心的功德,或者說內心的修持,它卻是不會過期的。所以,我們如果不斷地使用它,修持它,它會增長,不會減少,不會完盡。尤其像菩提心這樣一個修持法門,如果堅持修持,它會更加不斷的開展,所以它是完全沒有期限性的。所以要永遠守住自己的菩提心戒。 守住菩提心戒,就是在恢復自己的佛性,到最後自己的菩提本性完全暴露出來,就是成佛了。只要不舍菩提心,即便是下地獄也只是瞬間過一下而已,馬上就能上來。 大家知道舍利弗吧,舍利弗當時就是失了菩提心而作了十小劫的蛇,是千真萬確的!那很厲害啊!釋迦牟尼佛當時為了能讓國王們很好的修行,但又擔心他們整天忙於政務沒有時間,就對國王說:「我給你說一個竅訣,你記住,就兩條:第一不舍三寶,第二發起真正菩提心,並且守住不失,其它的你就不用修了。菩提心一世一世地增長,你最終結果還是成佛。」當時的國王都是這麼做的,先發菩提心,發完以後再發皈依心,最後很多國王都成就了,可見受持菩提心戒的功德多麼大。釋迦牟尼佛說的竅訣,現在仍然適用於我們,如果沒時間修,你記住時時發菩提心,照樣能獲大成就。 四 金剛薩垛法 (一)金剛薩J垂在密宗的重要地位 金剛薩埵是報身佛,為十方三世諸佛之總集,是如海諸部壇城的主尊。金剛薩堙浩瀚無限,不可思量,一切寂靜、憤怒本尊全部包括在金剛薩埵之內,同時金剛薩埵又是密宗的最根本上師。 佛有三身,法身,不到成佛見不到法身的。我們經常見到的是化身佛。報身佛,如阿彌陀佛、藥師佛都是報身佛。阿彌陀佛、兜率天彌勒菩薩、藥師佛到底什麼樣?其實這些像是人們的描述。必須報身佛本尊法修得好了,才能去報身佛的世界,才能親見報身佛。金剛薩埵是密乘的報身佛的總集,法身是普賢王如來,化身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密宗有特殊不共,金剛薩埵可以上達法身,下達化身。他又是根本上師,密宗修行真正到底的根本上師就是金剛薩埵,他是第一位,他是一切百部之總集。這是他的重要地位。 (二)金剛薩蝰懺悔法之必要 為什麼把金剛薩堙作為消災滅罪之王來修行放到加行中?大家知道,金剛薩埵法是懺悔大法,主要是通過懺悔清凈業障的。 每個人無始劫以來都造了很多罪!有的人造業要下地獄,有的曾經殺過人,身上還背付著五條人命,可能需要五世才能還完,這麼多罪業,你別說成佛了,就是作人都活不好。這些過往業力讓你這一生缺胳膊斷腿,或者是得個什麼絕症——活受罪。作人都如此艱難,那成佛障礙不就更大了嗎? 只有消除了罪業,我們才能清凈;打好這個基礎,再修證悟空性,證得圓滿就不會有違緣和障礙。你現在想證空性,冤親債主能讓你證悟?他們要給你搗亂,變成蚊子咬你一口,不讓你人定。有罪業力你修不成!修好了,還清賬了,那蚊子也不咬你了,腿腳也不疼了,成就不就快得多了嗎?所以說消除罪業非常重要! 修金剛薩垛是清除無始劫以來罪業最好的大法!是消災消業之王!是密乘必修之法。為什麼?有兩個原因: 第一,金剛薩垛他在成佛前,看見眾生成佛這麼難,主要原因是業力太重,所以他就發了個願:「願我未來現證佛果時,若有眾生已造五無問罪、毀壞誓言,只要聞我名號、作意於我、念誦百字咒王,一切罪障都可無餘清凈,此願若不成就,我誓不成佛,願我住於破戒者前,一切罪障都能清凈。」這個願太大了!人說話還算數呢,佛的誓願不兌現怎麼行呢?後來他確實成就了,而且是總持,按經書上說,就是他消業的能力最強。 只要殷切發願並精進念誦金剛薩堙心咒,並且盡量勸請別人也念誦此心咒,那麼依靠金剛薩埵的殊勝加持,即可凈除眾生無始以來的所有業障,轉末法為正法,一切戰爭、饑饉、瘟疫等人為及自然災難都會消盡無餘,娑婆世界將會變得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長久安寧,佛法也會繁榮昌盛。有續部說:「若能如理念誦十萬遍心咒,即可清凈毀壞根本誓言的重罪。」無始劫以來的罪都被懺悔掉,一下子就隨風而逝,該有多清凈啊!比方你負債纍纍,某天這筆錢終於還完啦,那時候再領工資,多高興啊!懺悔是一樣的道理,無始劫以來的罪業通過修金剛薩垛法都還清了,一身清爽,再繼續修行,就可以清凈地輕裝上陣了。 第二,因為金剛薩垛是總持,是一切,他的咒之中包含著一切咒語,他就等於成就一切壇城的本尊,他是集智慧之大成。金剛薩垛是如此重要的一位菩薩,這麼重要的一位上師和本尊,所以修他的法就能消除無始劫以來的罪過。 無始劫以來的輪迴使每個人身上都負載著數不清的罪業,這是我們成就的障礙,修金剛薩垛法就能夠徹底地剷除障礙,獲得清凈,可見這個法的殊勝和重要。沒有福報的人接觸不到這個法,更得不到傳承。今天大家能夠聽聞到這個法,絕對都是大福報之人,是我們上一世菩提心的延續,和這一世菩提心的增長的結果,來之不易,大家一定要珍惜。修好這個法,你的前程只有兩種:要麼生為天人,要麼成佛!你若不修,所背負的罪業仍會令你在六道中徘徊受苦,所以一定要珍惜,具足信心地修好它! (三)修懺悔法之理 懺悔,說白了就是後悔,生起慚愧心,說聲對不起。人間來說你殺了人家,吃了人家的肉,欠了人家的,連道歉都沒有,連賬都不認,那人家能不生氣啊?所以這懺悔法就是就是說聲對不起,表示慚愧、悔恨之意,很多仇恨就化解了。懺悔是各派共修的大法,顯宗有藥師懺、梁皇寶懺等很多懺法,就是懺悔,說對不起,是這樣的道理。密宗的不共是直接用金剛薩埵的光輝照耀,就化解了,通過金剛薩埵殊勝的方法使自己得到清凈。 如理如法的懺悔必須具足四力——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與對治力。四力解釋如下: 1.依止力: 就是皈依上師佛菩薩,依靠上師佛菩薩的加持力來懺悔。這裡就是皈依金剛薩埵來懺悔罪業。 2.破惡力: 就像服毒者要吐出毒物一樣,懺悔者要真心發露做過的惡事,不作覆藏,生出後悔心、慚愧心。你發露的越真誠、徹底,金剛薩埵的加持也越強大。 3.恢復力: 懺悔後還要下決心改過,光後悔不改不行。像小偷,我這一個月偷十次,下個月我偷八次,再下個月再偷幾次。也許他說後悔是真的,但還是改不了。若實實在在懺悔到了,再遇到眾生,再遇到這種情況悲心現起,那心情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不能只後悔不去改,要發誓以後縱遇命難也不再造罪。 4.對治力: 念誦金剛薩埵心咒等,以這樣努力修持來對治罪業。究竟的修法可觀想自成金剛薩埵,然後放光加持所有眾生,包括怨親債主,使他們都變成金剛薩埵,都獲得成就。具體的觀想儀軌這裡就不講了。 如果如法修持,一定會有業障清凈的驗相。驗相分外驗相和內驗相兩種。 第一,外驗相。 《佛母准提陀羅尼經》中講:「即境界中吐出黑飯,或見升於殿宮,或登白山及上樹,或見大池旋水,或騰空自在,或見天女與妙言辭,或見大集會中聽說妙法,或見拔髮,自身剃頭,或吃酪飯、飲白露,或渡大海,或浮大河,或升獅子座,或見菩提樹或上船舫,或見沙門,或著白衣黃衣,以衣籠覆其頭,或見日月,或見童女,或見自身上有乳樹,或升花果樹,或見黑丈夫口中吐出火焰,怖走而去,或見惡馬水牛退失而走,或見自食乳糜,或見有香氣白花。若見如上相者,即知罪滅福生。」經中這些景象雖是講修持准提咒而出現的驗相,其實初學者修其它任何法清凈業障,都會出現這類驗相。 第二,內驗相。 煩惱、習氣減少,內心變清凈,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對眾生的慈悲心增強,修法容易相應。這些都是內驗相。 修法產生驗相雖是好事,但不要執著,執著於外相的修行,效果不會很好。要知道罪由心起,所以懺悔關鍵是由心懺。 五 積聚福德資糧 修行必備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具備福德資糧。這種福報資糧是成佛的資糧,也是生活的資糧。沒有福德你身體這兒病,那兒疼,打坐的時候渾身上下不舒暢,怎麼安住呀?連買車票的錢都沒有怎麼去求法呀?飯都吃不上怎麼借「假」修真呀?想供養都供養不了怎麼辦?所以必須先積累修行資糧,才能上路。 福報是修布施、供養而得來。有些人非常窮困潦倒,修佛也沒錢,吃不上飯,生活沒著落,這是往昔(包括過去世)吝嗇造成的。常說「捨得」,不捨不得,少舍少得,大舍大得,只有舍才能得。比方說你供養出去一萬塊錢,就如同已經存銀行了,你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取。若不舍這筆錢可能就浪費到什麼地方去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必須修供養。修財神法只是請財神把你積累的福報取出來給你,如果你往昔沒有積累資糧,財神也無可奈何。所以六度萬行,「布施」第一。 修福報資糧有它的特殊方法,大圓滿初佛普賢王如來在密續部中有過特殊的交待,特別是蓮花生大士,他收了很多神仙,讓他們幹什麼呢?讓他們以後作護法,作財神,就是專給那些缺乏福報資糧的修行人送錢送寶。修法有多種,如供曼達、彌勒相應法等。供曼達法是準備好曼達盤,念誦供養文並觀想用宇宙微塵數量之多的財富寶物來供養一切佛菩薩、上師、本尊、空行及財神、護法、岩藏守護者,祈請他們接受此供,受供後賜予加持。還有彌勒相應法,彌勒是福佛,許多修彌勒法不間斷的,福報都有明顯增長。 除了上述修法,還要常作上供下施。上供諸佛菩薩、上師、空行、護法、財神,下施貧窮者、需要幫助者及各惡道眾生。上師三寶是最殊勝的福田,舍一報萬,如修建寺院等善事,功德極大。這樣捨出去,叫作種福田,就是在田裡播下點種子,日後會收穫福報資糧,只會增長不會減少。作了功德要不執著,並隨時迴向眾生,則功德無量。 布施,主要有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如果沒錢,布施的方法也很多,比方和悅慈悲的表情和關愛的眼神。人的眼光,給人留下的印象會特別深。如果你做錯事,一看旁邊有人報以嘲笑的目光,你心裡就難過,若他們投以同情諒解的眼神,你心裡即刻就感覺暖洋洋的。還有愛語布施,你在人家困難時、生病時去安慰一下,就是愛語布施。還有儀態,這人很紳土,很周正,穿得乾乾淨淨,給人以舒服感,這也是布施。這些都是不用錢的布施。無畏布施,是幫助遇到困難恐懼的人,救助將被殺的動物,就是施以無畏。 不過財、法、無畏三種布施中,法布施功德最大。要勸一個人信佛等於是用三千大幹世界供一次佛,功德非常之大。比方你告訴他因果輪迴,告訴他拜佛的好處,告訴他怎麼供養三寶,這都是法布施,能增長很大福報。有很多人問我:「我很窮吶,我怎麼供施啊?」其實供施有多種方式,修供施的關鍵就是修施捨之心。財施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實物的施,一種是觀想的施。我們作五供,裡面有通過觀想對餓鬼道布施,能增長無量福報。 修供施主要是修一顆心,所以,以平等、清凈、慈悲之心去供施非常重要。修慈悲喜舍也是一顆心。隨喜實際上並不是很容易修的,你的父母朋友得到什麼好處,你就替他高興。你厭憎的人有了什麼好事,你心裡就會是另一種滋味,隨喜不起來了。這個隨喜也是一種功德,也是一種施捨,就在於自己一顆心,心平定就容易修。 最後,對待福報,應知一切如幻,供養你所擁有的物品是相對的供養。就勝義諦的見地來說,以上這些都是虛幻不實有的。所以最究竟的就是證悟空性,不執著,安住於本覺的狀態,這就是勝義諦的供養及積聚福德。如果你起心動念還能夠幫助所有的眾生,這更是福德無量。 六上師瑜珈 (一)上師瑜珈的殊勝功德 修上師瑜珈的原理是什麼呢?即是通過觀想、禪定等修法,證得與上師無二無別的身、口、意。觀想上師的證悟與佛菩薩無二,那麼你通過證得自身與上師無二無別,也就相應得到佛菩薩的成就。上師瑜珈是金剛乘道的根本。 在前行和加行中,最殊勝的莫過於上師瑜珈。通過這個修持,能令我們本有的智慧於瞬間升起。由於我們的信心,我們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一。勝義諦是依靠信心而證悟的。在金剛乘,上師最為重要,所以各續部中都說修上師瑜珈比觀修一切生圓次第更為殊勝,如:「何人俱祗劫,修十萬本尊,不如一剎那,憶念上師勝」。 上師瑜珈雖屬於加行,但已包含了生圓次第的修法,也是大圓滿次第取證的一個方便。在這個意義上,說他是加行也不對,有的說他是正行,還有的說是無上瑜珈部分。他可以令我們從一個凡夫直達佛陀。其實密乘就是修瑜珈,因此密乘又叫瑜珈乘,而瑜珈就屬上師瑜珈最為重要!他是修大圓滿證悟空性、證悟圓滿的竅訣。 修大圓滿,作為基礎修法的上師瑜珈修好之後,就可以修大圓滿,直接進人心髓,所以上師瑜珈法是大圓滿前行中最核心的修法。而且,修大圓滿心髓,就是依止一位傳承清凈,且已證悟的上師,並對上師作真佛想,以堅定不移的恭敬心猛厲祈禱,使自己的凡夫心與上師的心無二無別,就是以上師的加持力將自性中本有的佛性激活。無垢光尊者也曾在《虛幻休息》中說:「依靠觀修生圓次第等各個道之本體不能解脫,因為它們還需要依靠行為及增相等。唯以此上師瑜珈自道之本體才能使自相續中生起實相之證悟,即可得解脫,所以說一切聖道中上師瑜珈最為甚深。」 很多大圓滿祖師都曾說過:證悟空性沒有上師加持不行,有上師加持就能成就!這是很多大成就者的經驗。你念多少遍咒語,不如跟上師真正的相應一次,不如修上師瑜珈!這是真實有效的竅訣。 要對上師具足清凈的信心,視上師如佛。上師是融一切佛的法性為一體者,觀想供養上師功德等於供養一切佛。信心越強,和上師就越相應,獲得的加持力越大。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自然消災增福,獲得證悟。 另外,從緣分上說,能遇到你的根本上師,定是多劫修來的特殊緣分。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世間夫妻的緣分尚且如此,沒有多劫的修行更是無法遇到你的上師的。能遇到,而且你一看到他就感覺特別的舒服親切,就很有信心跟他學法,才會拜他為師,這就是特別有緣分,幸運弟子一定要珍惜這殊勝的緣分,和上師相應! 再從恩德上講,上師教養的恩情勝過其他一切佛菩薩,所以供養一位上師的功德甚至勝過供養一切佛菩薩的功德。如《真智慧續》中說:「導師身上一汗毛,擦上一滴植物油,所積福德遠勝過,數劫供養眾佛陀。」宗喀巴大師也說:「對那些正確開示究竟之道的善師的一個毛孔的供養功德,遠勝過供養一切佛的說法,出於無上乘,其原因是教養功德遠遠勝過諸佛。」因為佛已經滅度了,是上師教導你修行佛法。可見上師引導你解脫是最大的恩德!想起他對你的恩德,才更容易跟上師相應。 不管你現在修的是什麼大法,如果沒有與上師相應,請你回過頭來再把這個法修一修!這個基礎法修好了,取證很容易,證悟空性也變得很簡單了! 上師瑜珈,為一切法門的核心。我們應堅定相信並終其一生地修持。若能一心修持、祈禱,那麼在佛菩薩、歷代上師與我們之間就沒有任何阻隔,證悟的經驗自然會升起。 (二)修上師瑜珈的方法 上師瑜珈的方法分三個次第:外、內、密。 1.外——祈請上師 念誦上師祈請文,祈請上師本尊的加持,並觀他的功德。只要祈請你就定能得到他的加持。 2.內——念咒和「領受四種灌頂法」 觀想上師本尊化光從頂門融人我的身心,觀想你由此而得到所有的灌頂、加持和成就。然後念誦上師心咒相當多的數量,來祈請上師加持。念誦結束後,通過觀想來領受他對你灌頂。這是特別殊勝的一種觀想加持修法。這個修法既是加行同時也貫穿了生、圓次第,可以說是我們修行道路的捷徑,絕對不可思議! 觀想上師身的四門,放光融人我的四門,以金剛身、語、意及智慧而為加持,我因而獲得四種灌頂。 由上師頂門藏文「 (嗡)字放出白光,融人我之頂門,以此而得瓶灌。身之礙障被清凈,我被授權修習生起次第,最後可順利圓滿成就化身。 由上師喉中藏文「酬」(啊)字放出紅光,融人我之喉中,以此而得密灌。語之染污被清凈,我被授權修習脈、點、氣之圓滿次第,最後可順利圓滿成就報身。 由上師心中藏文「 (畔)字放出藍光,融人我心中,藉此得智慧灌頂。自心的染污被清凈,我被授權修明點之道,最後可順利圓滿成就法身。 由上師臍輪藏文「 」(啥)字放出五色雜光,融人我臍輪,清凈智慧的染污,我被授權修大圓滿法,最後可順利成就法界體性身。 3.密——與上師相應 在座上,觀想以上師為本體的本尊化光融人自身,自己變成本尊,實際上就是變成上師,與上師無二無別,然後安住於空性中。這是修與上師相應。這種修法須按照上師所傳的儀軌修持,各傳承都有不共的儀軌。 在座下的行動中,由於你對上師深廣的虔信心,時時處與上師的相應中。他的慈悲時時不離開你,他的音容相貌,智慧與熱情,融人你身上,你的身心已與上師無二無別,時時都與你的上師在一起。這種相應不須外在儀軌事相之造作,已與上師心心相應,這才是和上師真正相應。此時覺悟和你的本來面目就會顯現,從而獲得解脫。 有時坐下來沒睡著,心裡邊也沒有什麼念頭,感到特別輕鬆,不願意起來,感到打坐有癮。到這個渾身輕安的時候,就安住,守住空性,不要有念頭起來,能守多長時間就守多長時間。當達到無念,進而無分別、無住的境地,這時候的你絕對是菩薩,還是個大菩薩!你要這時候再生起大圓鏡智和法界體性智,那這個力量就太大了!佛法無邊哪!.那就真正成了佛啦!這是一種最究竟的得加持的方式。大家日後逐步地去體證,只要一次再一次地去實踐,就能得到上師對你的加持。 (三)積聚資糧 修上師瑜珈的另外一個部分就是積聚資糧。積聚資糧的方便是修七支供,將上師作為修七支供的對境是最殊勝的資糧田。七支供是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轉法輪、祈請不入涅粲,迴向。 1.頂禮: 就是頂禮上師。頂禮的同時,要想眾生,讓眾生跟你同時受到這個加持。我們是大乘佛教,要時時想到眾生。 2.供養法: 實際上就是實實在在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最捨不得的東西拿出來供養上師三寶,捨不得的東西拿出來才是真正誠心的供養,這樣才能獲得上師佛菩薩的加持。 3.懺悔: 以猛厲追悔之心發露懺悔自己能回憶、不能回憶的一切罪業,並發願永不再犯,以四種對治力而懺悔,依止力為上師。 4.隨喜: 對於上師和一切眾生的功德、善根,都以誠心誠意的歡喜心而隨喜。 5.請轉法輪: 當上師有弘法的方便時,祈請上師講法、傳法,就是請轉法輪。 6.祈請不入涅槃: 祈請上師長住世間、不入涅槃,等於增上師壽。 7.迴向: 將自己的一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和上師。 還需要練習將上師相應法融於日常生活中。平時就觀想蓮師或者上師就在自己的頭頂上或者右肩上;吃喝時上師在自己的喉間,先供養上師,然後將之視為自然甘露吃下;有任何好東西的時候,想「這應該供養給上師」,比如看見鮮花就想著送給他,這個習慣要養成! 當夜間躺下時,觀想在你頭上的上師經梵穴進入,並在你心中的四瓣蓮花之上出現。由他所放的光,完全照亮你身體的內部。這樣引導你的心,這樣入睡,持續修持著,此時上師的心與你的自心是無二無別的。 早晨起來,就觀想蓮師在自己頭上,拿著法鼓、法鈴震動宇宙,喚醒自己從無明中醒來。由於他們的慈悲和力量,行者被叫醒,並不單由普通睡眠中醒來,而是從睡眠的無明中覺醒,進入覺悟智慧的空間中。 以上講的是基礎修法,你修得怎麼樣?到不到位?給自己打打分,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你大圓滿很快就能成!你基礎修法確確實實理解了,修紮實了,那後邊的無上(無上瑜珈部)絕對是無上的!如果基礎沒打好,一切都是妄談。 我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修密法,到現在已經是三十多年了,我與密法的緣分很深,見到的大成就者很多,現在我給大家講的彙集了大成就者的竅決中最竅訣的部分,在座的都有巨大的福報與緣分,一定要珍惜才是。相關文章陳泉州:信、解、願(2)陳泉州:信、解、願(1)陳泉州:六加行(2)陳泉州:六加行(1)陳泉州著:心入聖道(6)陳泉州著:心入聖道(5)陳泉州著:心入聖道(4)陳泉州著:心入聖道(3)陳泉州著:心入聖道(2)陳泉州著:心入聖道(1)陳泉州:答疑解問更多相關Copyright 2004-2006 版權所有:香港寶蓮禪寺電子郵件:info@plm.org.hk
推薦閱讀:
※人良·泉州·
※曆法轉換 春節「提前」2011-12-31 10:24 泉州網
※「上谷ㄟ金曲」輸人不輸陣,閩南酒文化
※BBunion泉州泰禾中心:母親節繪本之旅《猜猜我有多愛你》
※浙南閩語和泉州話/廈門話/漳州話有哪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