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歡笑和遊戲的那些事兒

題圖:遊戲力。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858篇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未經作者授權不歡迎其它公眾號轉載。

作者介紹:李岩,遊戲力工作室創始人,《遊戲力》和《遊戲力2》譯者,《天天遊戲力》作者,10年來一直從事兒童情緒發展的研究和實踐,創辦了公眾號「遊戲力(youxili123)」。


前言:8月6日晚9點,李岩老師在「磁場」社區,給大家分享了關於遊戲力的那些事兒,以下是內容整理。

正文:

大家好,我是李岩,非常榮幸有機會來這裡跟大家交流分享。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標題是:養育中,無論是一帆風順還是一籌莫展,我們都可以讓孩子笑出聲來。這個標題聽起來有點文藝,甚至來能聞到點雞湯的味道,對吧?我先講個前段時間發生的事作為開頭。

我家前段時間裝修房子,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不能搬出去,必須一邊住在裡面一邊裝修房子,所以情況就變成我們倆口子和8歲的女兒共三人擠在主卧,另兩個18歲的兒子擠在客廳睡覺。房子里一半的地方是工地,家裡的情景一篇狼藉。大家都能理解,在這種時候人的心情就很容易煩躁。首先我自己就開始煩躁了,跟裝修隊的工頭說話時越來越不客氣,左一遍右一遍的強調裝修進度拖得太慢,學期末孩子的學習受影響了等等。我一著急大家的狀態就開始不太好了,看到大家的狀態不太好我就更著急。但是我不可能讓裝修停下來,更不可能馬上恢復生活秩序。

在我自己越來越著急的時候,有一天我兒子突然說:「咱們應該做點高興的事情,這樣就不用因為裝修的事情氣得發瘋啦。」他這一說就提醒大家了,大家其實很早以來都同意這個觀點。於是當天就買了一大桶冰激凌,晚上大家一起擠在客廳一邊吃冰激凌一邊看喜劇動畫片,並制定了「高興計劃」——每天由家裡的一名成員負責讓大家笑一會兒。任何方式都行,如講笑話、看搞笑視頻、做搞笑動作、惡作劇等。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後,雖然裝修的混亂依然存在且程度沒有絲毫減少,看到裝修的混亂我也依然會煩躁。但我煩躁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大幅減少,且短暫的煩躁已經絲毫不會對家庭成員造成影響了,我家的生活秩序也沒有再因此受到影響了。

通過這件事我總結了兩點:

1、我們無法改變麻煩的事情,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

2、笑聲,是改變心情的重要手段,是我們重要的精神營養。這個總結沒什麼不好,但太雞湯了,而且是陳年的雞湯。大家給我機會來聽我的講座,目的肯定不是來聽雞湯的,接下來咱們需要在這雞湯里加點佐料。

咱們今天討論的話題是養育,今天的養育更過去最大的不同,我個人覺得是現在更注意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了。心理的健康成長需要什麼?以往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多數的是從哲學、文化、倫理、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宗教的角度去分析、推理和回答問題。我前陣正好聽了洛杉磯Biola大學的Grace教授介紹心理學的一堂課,課上有學生的一個問題:心理學研究包括哪些內容?老師的回答是傳統哲學和現代生物學。也就是說我們要想更全面更客觀的討論心理健康需要什麼,就不僅要哲學思辨,也需要從生理角度來理解心理問題。

從生理角度看,心理健康指的是哪裡的健康呢?這裡的「心」,指的肯定不是心臟,而是大腦的神經系統。心理健康其實指的是大腦神經系統中相關部分的健康。大腦神經系統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影響的因素其實很多,今天咱們只討論一個,就是大腦化學環境。

情緒——內分泌——大腦化學環境——大腦工作結果

咱們都很熟悉空氣環境、飲食環境這樣的概念,相比之下大腦化學環境這樣的概念不是很普及。簡單的說,大腦中有各種各樣的荷爾蒙,即我們俗稱的激素。這些荷爾蒙構成了大腦化學環境,不同的化學環境會直接影響大腦的工作。舉個例子,假如我患了很嚴重的抑鬱症,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覺得我病情嚴重,就會給我開藥,醫生開的這些葯的功能實際上就是改變大腦狀況的。也就是說我的病其實是與大腦化學環境失去平衡有關的,因此需要藥物干預。

那麼大腦化學環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影響因素之一就是我們非常熟悉又經常感到無奈的東西——情緒。不同的情緒會導致不同的內分泌變化,使內分泌系統釋放不同的化學物質,構成不同的大腦化學環境,不同的大腦化學環境會直接影響大腦的工作。

再舉個常見例子,比如我們去餐館吃飯,點菜的時候專門說過不要辣的,本來點的是不辣的,結果上來的是辣的,服務員把菜上錯了,且不承認是弄錯了。這樣情況大家會怎麼反應呢?會不會跟服務員急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此時此刻大部分人都會說:著急沒有用,應該好好說。確實,好好說、冷靜溝通肯定是最正確的解決方案。但請大家感受下當時情景:假如我們剛好進餐館之前停車跟別人吵了一架,帶著的孩子哼哼唧唧,總之在服務員上錯菜之前,就已經心情很不好了。在這種情況下,更可能會著急,甚至瞬間還能找到一百條理由跟他急。但換一種情形,假如我們之前心情很好,正好很開心,那麼更可能好好說、冷靜溝通,更可能會原諒、不去計較了。所以對同一件事,在當時不同的情緒狀態下,我們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這種情況我們有很多類似體驗,只是此前大多數人沒想到這是有物質基礎的。這個物質基礎就是:不同的情緒營造了不同的大腦化學環境,進而不同的大腦化學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工作結果。情緒是近年來神經心理學最重要的研究對象。情緒是人腦在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非常重要的生存本能,是發生在人腦深處的生理性活動,情緒系統的運轉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理智控制的。過去我們總想用理智來控制情緒,要求自己和孩子甚至別人用理智來控制情緒,但是這是不符合生理事實的。

正情緒與負情緒

情緒的作用和意義遠遠超出了我們的傳統認識。情緒不僅能影響大腦的工作, 而且長期的情緒狀態會直接影響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走向,也就是影響心理成長的走向。簡單說,可以大致歸類:「正情緒」,也就是好心情,會使內分泌系統產生正性的化學物質,可以營造有益於神經系統健康發育的大腦化學環境,因此對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負情緒」會產生負性物質,持續的負情緒會持續產生負性物質,造成神經系統長時間處於負性化學環境當中,因此會對心理健康造成消極影響。

關於負情緒,需要強調一點:並不是說負情緒本身就是有害的。有些負情緒,例如憤怒、恐懼、悲傷,其實是每個人先天都有的本能,對人類的基本生存是有重要意義的。因此所有研究強調這樣一點:對於心理健康有害的,是過於強烈、或者持續時間過長的負情緒。對我們的日常養育是有重要指導意義的,比如孩子得不到玩具發脾氣不高興、上幼兒園跟媽媽分開很傷心等負情緒。這些本能產生的負情緒,只要持續時間不長,都不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所以實際生活中完全不必因為孩子不高興而造成擔心。要做的是通過擁抱、撫摸、陪伴等有效情緒安慰手段,積極幫助孩子緩解負情緒,而不是在各種事情上滿足他。

但是孩子產生這些負情緒後,我們完全置之不理,就會造成傷害。孩子的大腦不像大人那樣能及時的自我調節、緩解負情緒。當然很多大人的負情緒沒法及時自我調節,比如像我,就時常會傷害到別人,尤其是身邊親密的人。總之,孩子產生負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負情緒,得不到身邊大人的幫助,造成負情緒持續時間過長,進而傷害到神經系統。

因此,要想讓孩子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就得給孩子營造有益於神經系統健康發育的大腦化學環境。營造手段之一就是孩子遇到問題時候,及時提供幫助、安慰孩子。但這只是手段之一,並不是全部。因為大人不可能一有情況就提供及時幫助,或者大人當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況從而無法為孩子提供幫助。在微信群里就經常有人問我因為彈琴又沒能控制住情緒,而我正好也因為孩子早晨磨蹭又沒能控制住情緒。所以生活中,產生負情緒在所難免,但對這些情況我們也經常一下子找不到消除負情緒的辦法,但是沒關係。因為我們還有正情緒,我們也能主動激發正情緒,讓大腦從負情緒的影響當中恢復平衡。

如何激發第三類正情緒

接下來討論如何激發孩子的正情緒。有關情緒的研究發現,孩子本能的正情緒有三類,前兩類是咱們特別熟悉的。第一類是:孩子得到關愛時,獲得的自我價值感。第二類是:孩子自助探索並成功時,獲得的成就感。這兩類我們早就討論很多了,今天我們重點討論第三類正情緒。先舉個例子。大家都看到我的頭像了,這張照片是我女兒上幼兒園中班時候的圖畫課,起因我忘記了,孩子們一邊畫畫一邊笑個不停,當時是非常歡樂的。這種歡樂就是第三類:以笑聲為標誌的歡樂情緒,對於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

以前我也聽到過質疑:「前兩類正情緒有積極作用比較容易理解,但第三類不就是跟孩子瞎逗么?瞎胡鬧么?讓孩子在臉上畫個畫就有積極作用了?」我想說,對心理健康積極有益的並不是臉上畫畫這件事情,而是這件事情引起的笑聲。關於笑聲,神經科學研究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發現,比如人在發出笑聲時候,大腦會分泌大量有益的化學物質,其中有一類物質近年來備受關注——叫做「內源性類鴉片」。它會對大腦的工作狀態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包括能增強產生掌控感、活躍理性記憶,產生親近他人的感受,能夠有效抵消憤怒、恐懼、悲傷這些負情緒對大腦造成的影響。

舉個小例子,有一次我女兒參加同學凱琳的生日聚會,大家先去遊樂場開生日會,結束後五個要好的小女孩約好去凱琳家繼續玩,要開車去。我女兒提議坐我家車吧,三排座大家都能坐下。這時矛盾出現了,五個孩子都想做到最後一排,可是最後一排只能坐兩個人。我女兒提議讓凱琳決定誰做最後一排,凱琳決定自己和女兒坐。其他女孩很生氣,覺得很不公平。如果大家觀察過7、8歲女孩吵架,如果她們分成兩個小團體,產生意見分歧,旁邊大人很難短時間內提出公平的辦法。除非大人用權威鎮住,但是會讓每個人都不高興。但是這只是下策。

那怎麼辦呢?正好那幾天和女兒玩不許學我說話的遊戲,我就試試說:「你們五個,聽好了啊,你們吵架可以,但是我又個規定,在我車上,不許學我說話。」我用誇張的表情和語氣,放慢語速說:「因為我最-討-厭-別-人-學-我-說-話。」 女兒於是就接招了,第一個開始學我說:「我-最-討-厭-別-人-學-我-說-話-啦」。連語氣都學出來了。我就故意裝很吃驚:「誰這麼淘氣啊!」。其他女孩一點就通,凱琳也開始加入,都開始學我,我就假裝生氣,被折磨的很發瘋,「Wendy,你是不是又學我啦,太過分啦!」我越這樣他們就越開心。

幾分鐘笑聲之後,我就說要專心開車你們繼續吵架吧。女兒說我可以不坐,你們誰願意來。其他女孩也說不用換了,大家有商有量,沒人爭吵不高興了。我想用這個例子說明,對日常生活的小情緒,笑聲之所以有神奇的化解作用,並不僅僅是轉移注意力,背後有生物學原理,笑聲產生了類鴉片,消除了負情緒對大腦的影響。

專業研究進一步發現,內源性類鴉片不僅僅對大腦工作狀態積極影響,抵消負情緒,長期看更是神經健康發育所必須的物質。更多的內源性類鴉片會使產生更多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都是有益的神經生長因子。內源性類鴉片被當今研究者譽為神經系統營養劑。2014年美國的藥廠還基於對笑聲和類鴉片的研究,開發了新一代抗焦慮抗抑鬱藥物,副作用大大減小。總之,笑聲是人類最重要的精神營養,這句話不僅是文學描述和哲學思考,還有重要的生理依據。當孩子發出哈哈的笑聲,他的大腦正在補充營養,並且是物質型營養。

怎麼讓孩子笑出聲

接下來,怎麼讓孩子笑出聲來呢?我們想一下,孩子以及我們自己在什麼情況會發出持續的笑聲呢?是得到了特別想要的東西時么?我們確實很高興,但是會笑出聲來么?我相信大家的體驗跟我是一樣的,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確實會很高興,但不會笑出聲來,也就是說物質的滿足是不會帶來笑聲的。引起笑聲的第一個要素是——他人。也就是說我們在和他人一起,與他人互動時,才會發出笑聲。即便是看搞笑視頻。

跟他人在一起做什麼會笑出聲呢?是大家彬彬有禮么,還是大家開玩笑打鬧么?很顯然是後者。所以引起笑聲的第二個因素,是安全的傷害,親密的攻擊。在我臉上畫畫,學我說話氣我,這都屬於安全的傷害,親密的攻擊。讓我們笑出聲的笑話,視頻本質上也都是安全的傷害,親密的攻擊。但是,撓痒痒是很少的幾樣要慎重的遊戲,因為在強迫撓孩子時,孩子確實會笑,但是感受並不好。

從一開始我們就在說笑聲很重要,大家其實早就認同,雖然我們在認識上都重視笑聲,那麼在行動上,我們有沒有足夠重視?有沒有每天都給孩子帶來笑聲?我們每天都給孩子吃三頓飯,但是我們每天會採取哪些行動為孩子大腦的神經系統補充營養呢?因此,我的建議是咱們從現在開始,每天拿出一小段時間,這一段專門跟孩子玩,專門和孩子一起笑的時間就是遊戲力在努力推廣的「遊戲時光」。

遊戲時光——營造優質的大腦化學環境

當然,這個跟孩子玩耍,讓孩子笑出聲,對於很多大人來說不容易。原因大家都知道,我自己練了很多年,才能做到讓孩子在我臉上畫畫的。遊戲時光的頻率、時長都是根據各家情況決定的,可能一個星期玩兩次,可能每天都玩,一次十分鐘,有的家庭允許的話,可能每次二十分鐘。通常情況下,孩子肯定喜歡時間越長越好,但是咱們大人受不了。所以我建議,如果大家開始嘗試,可以從每天五分鐘、十分鐘這種很短時間開始。不管大家頻率時長怎麼樣,遊戲時光有這麼幾個基本規則,大家只有遵守規則,才能讓遊戲時光有效果。

遵守規則,讓遊戲時光更好

遊戲時光,營造優質的大腦化學環境

遊戲時光的原則:

·放下手機

·放下控制:聽孩子的

·放下理智:零說教,零指導

·放下「尊嚴」(父母架子),讓孩子贏

第一條規則,放下手機,我不解釋了,大家都明白。第二條是放下控制,在遊戲時光這段時間裡,放下我們對孩子的控制,一切聽孩子的。這個遊戲時光的目的,不是教孩子學知識,也不是鍛煉孩子某項技能,更不是給孩子講道理,遊戲時光目的只有一個,除非涉及馬上會發生安全問題,否則我們都應該控制住自己衝動,我們總有指導孩子,給孩子提建議,控制孩子這種,更不要去試圖糾正孩子。下面是放下理智,零說教,零指導。最後一個放下尊嚴,並不是真正的尊嚴,而已一種束縛,也就是我們盡量的放下平時父母這種架子,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在跟孩子遊戲時候輸給孩子,並且在輸的時候,配合上誇張搞笑的表情、語言、肢體動作,這樣就會引起更多的笑聲,大大加強遊戲時光的效果。我們要經常提醒自己,笑聲的作用是在給孩子奠定心理健康的神經生理基礎,所以我們努力是非常值得的。

那麼接下來就是玩什麼?簡單介紹兩個遊戲

1,機器人爸爸/媽媽(適合2-5、6歲的孩子)

爸爸或媽媽扮演機器人,孩子當機器人控制者,如果孩子小還不理解時候,可以由一位大人演示,一位演機器人,比如媽媽來控制假裝機器人的爸爸。

我們可以控制機器人做各種動作,

前進、後退、向左向,右坐下、起立,轉圈,走八字,倒杯水,拿玩具,還可以「得寸進尺」一點,按鼻子——機器人會唱歌,拉一下耳朵——機器人跳舞,實在不能跳舞,原地跳三次,效果應該也會很好。總之,控制機器人做什麼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

對於相對比較安靜的孩子,或者說還沒有太多遊戲經驗的家庭,這個機器人遊戲應該是不錯的開始。打鬧成分不多,操作簡單,只需大人具備一個技巧:聽指揮。

加入大人能放得開,表演出機器人那種僵硬的動作、表情、語氣等,效果會更好。

也可以一邊抱著孩子,一邊聽指揮(身體僵硬模仿機器人行動)孩子會非常開心,也是與孩子親密的身體接觸。

2,搶玩具

大人在床上或沙發上,把玩具藏一下,讓孩子搶(根據孩子能力)讓孩子稍微努力一下,最後讓孩子搶到,大人配合扮演一些表情,語言(大呼小叫,比如不會讓你搶到等表演)

3,枕頭大戰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嘗試。玩枕頭大戰找一個相對寬敞的空間,還有軟墊子,適合孩子個頭的沙發墊,軟墊子都可以,玩的時候,雙方一邊要努力打到對方,一邊不要讓對方打到自己。與四、五歲的孩子玩枕頭大戰,大人一般情況需要坐在地上,或者跪在地上,身高跟孩子持平。玩的時候,誇張的表情、語氣可以最大程度帶來笑聲。

結語

補充一點,研究發現神經系統發育與肌肉系統發育相似,都會越練越強,越不練越弱。比如說一個人如果經常生氣,那麼生氣的神經機制會越來越強,這樣下來結果,將來越來越容易生氣。比如說絕大部分暴力犯罪者,他們小時候都是家庭暴力受害者,也就是他們大腦中負責憤怒的神經機制在成長過程中經常被激活,因此越練越強,終於有一天失控了,犯罪了。其實用不著等到成年,大家一定見過身邊容易打人的孩子,這些孩子不願意打人,他們都知道打人不對的,但是就是大腦中憤怒的神經機制太活躍、太強大,自己沒法控制,那麼是什麼讓他們大腦中神經機制這麼活躍?如果有機會去這樣孩子家庭去了解情況,這樣的孩子每天生活中,一定有太多太多的讓他感到憤怒的事情發生。比如說嚴厲的暴力的家庭環境,或者這些孩子在打人後,會遭受更加嚴厲管教,會讓他反省嗎?不會,只會讓他更加憤怒。

不過我們今天主題是正情緒,同樣道理,如果經常歡樂,經常笑,那麼相應的歡樂神經機制也會越來越強,也就更容易產生歡樂的情緒。因此即便我們現在生活一帆風順,一切美滿,也還是應該儘可能讓孩子歡樂,多笑,幫孩子打造一套強大的、歡樂的神經機制。

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只要孩子有足夠笑聲,那就沒有他受不了的風雨和挑戰。

——完

推薦閱讀:

《迷你世界》年獸是什麼?如何馴服?
荒野行動iOS版本有哪些特徵?
絕地求生如何穩步進決賽圈
自控力:對你自己開啟上帝視角
崩壞學園2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

TAG: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