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秘傳養生強身術——武當祖師功

中國道教秘傳養生強身術——武當祖師功

一、前言

武當祖師功屬道教秘傳養生強身術,是一種內外兼修、動靜合一的內家功夫。這套古老功法 全國流傳很少,其淵源無從細考。據傳一百多年前,湖北省均縣(今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 附近的樊城西邊有個叫竹筱鋪的小鎮,鎮上有家藥店,藥店里有名叫熊楚的傭工。其人沉默 寡言而身懷武功絕技,世人也不知他的身世。常有患癆病來店求醫者,醫生無法醫治熊楚就 代為醫治,一經其手莫不妙手回春。熊楚還傳給病人一套練功法,病人習練後不僅身體越來 越強壯,且日久身體經得起外力排打。人多驚奇問他這是什麼功夫?他說:「這個功夫是從 武當山真武祖師那裡傳下來的,傳到我手裡也不知是第幾代了,反正我師父授功於我時說這叫 武當祖師功。」熊楚後來把這套功法完整地傳給了竹筱鋪附近孫家營的一位名叫孫洪斌的拳師。

1917年,張子野先生在襄陽鹿門中學讀書,因患肺結核不能升學,為了治病拜武術名師孫洪 斌先生為師學習了這套武當祖師功。經過鍛煉不僅病癒而且身體健壯。一直堅持習練,張子 野先生很少患過大病,整個腹肌、腹內壁堅實,經得住外力擊打,幾個壯小夥子對其腹部重 拳重腳衝擊也無損傷。1988年張子野先生病逝,享年89歲。這套功法是1987年張子野先生被國家體委評為全國健康老人時,安陸市武術協會主席楊國友 先生為了搞好武術氣功的挖掘整理而根據張子野先生的述錄整理的。十餘年過去了,武術 界各期刊未見有此功的撰寫者,遂由我整理並將功法拍攝成照片奉獻給《中華武術》雜誌的讀者朋友們。本功法曾得到楊國友先生的鼎力指導,好友朱朝彬配合動作示範,在此一併致謝!

二、功 效

(1)通過該功的習練可以祛病強身,防治許多慢性病。

(2)抗老益壽:凡是通過武當祖師功鍛煉的人大多數能享有高壽。孫洪斌先生本人活到92 歲,張子野活到89歲。

(3)功成後腰腹部能承受外力較大衝擊,而且功夫上身後永不消失。

三、練功要領

(1)循序漸進。武當祖師功共二十一個把子(氣功術語即動作姿勢也叫勢子、式子),每一把 子練兩天後加一新把子。講究從易到難。排捶(即用拳頭排打),也是由輕到重,由下到上 ;下重上輕,由少至多;排捶腹部重兩肋輕。排捶之前,先用手指探測功夫的深淺及其達到 部位,只能在功下面排不能在功上面排,排捶的聲音實而脆就加重,空如鼓聲就輕排。這種 循序漸進逐步加重的方法使練功者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運動強度,提高了人體抗擊打能力, 功夫也就一天一天地加深。

(2)整體鍛煉。武當祖師功鍛煉的範圍全面。從身體的上至下,從左到右,從內而外,全身 肌肉、肌腱、韌帶、關節、骨胳、內臟及神經系統都受到鍛煉。

(3)功法特殊。練功時既不意守丹田,也不氣沉丹田,而是講究氣不沉而自沉,意不守而自 守,自然而然地達到調心、調息、調意、調神的目的。很多把子只注意腹部肌肉及內髒的收 縮而使氣下沉,實際上它包含意念、氣血、力量都在下沉,比調心的效果要大,範圍也廣,而且不會出偏差。

(4)內外兼修。在整體鍛煉的基礎上,內部修持與外部排打藉以增強機體抵抗和修復的能力 ,達到內外雙修。(5)每一把子多拗武、拗勁,藉以增加運動量和效果。如虎爪勢、金線運斗、雲里背劍、天 台貫頂、雲里擔槍、千斤墜等都是採用這一方式。

四、功法名稱 全套功法共有二十一個把子、一個帽子。

功法名稱開列於下:

(一)帽子——金線運斗。在練每一把子之前,做金線運斗一次,因而叫做帽子。

(二)把子即每一功法的動作姿勢。 1貫膀、2鎖喉、3腰穴、4鎖肋、5雲里背劍、6手脈平挺 、7天台貫頂、8雲里擔槍、9平步、10步、11織女渡河、12尾子、13脊干、14千金墜、15 九步蹲下、16頂功、17息功、18捧珠、19仙人打坐、20坐默丹田、21總功。

每一把子,先做一次帽子 ,接著做七次把子,共做七次帽子 ,四十九次把子。每一把練兩天,加新把一次,按上列順序依次加練,四十二天加完。每加一新把子,新舊一起練。

五、功法圖解

(一)帽子——金線運斗

1、自然站立,頭上頂,身體上部與下端成一直線,兩眼平視,口微閉,舌尖舔抵上顎,含胸拔臂,松肩垂肘,兩手成半握拳垂於體側(圖1)。

2、兩手成虎爪向上彎屈,手心向下,兩成虎撲向內屈指相對(圖2)。從小腹前兩膀伸直下按至腳背(圖3),兩爪指轉向前方腳尖沿兩腿如拉物狀,慢慢上拉至丹田翻向左右分開,兩掌復拳停於兩腰際。

3、兩拳變爪,屈指相對,兩膀伸直向上至印堂(圖4);兩爪變掌左右向下拍打大腿外側,向上拳拍胸部(乳上部)(圖5)。

4、接著兩手變爪置於丹田下邊,兩爪相對,手心向下(圖6);兩手伸直上舉至印堂,兩爪變掌向下旋轉後翻掌變拳,拳心向上,迅速甩至丹田前面,兩拳相碰,同時上體前傾,腹肌收縮氣下沉(圖7)。

要領:上身微傾,腹肌內收下沉,兩拳向內旋轉迅猛甩至丹田,各動作要協調一致同時進行。

(二)把子

1、貫膀:自然站立,兩掌相交於胸前(圖8)。左手變拳向左平直衝擊,右手變拳向右屈肘如拉弓狀,與肩相平(圖9)。右邊動作相同。

2、鎖喉;自然站立,右腳震腳下踏左足向左跨一步;右手成爪置左肩上側,左爪置左後右腰際處,手心向後(圖10);以兩腳尖為軸上身向右轉180度,左膀右旋置於右肩側。左右旋轉相同,互成弓步。

3、腰穴:自然站立,右手仰掌置右上方,左手成俯掌向右下方迅猛按去,同時上身前傾,腹肌內收,腹下隔膜和氣血隨左手猛按而下沉(圖11)。左手仰掌右手俯掌向左下方迅猛按去與左同,只是方向相反。

4、鎖肋:動作與腰穴相同,只是變掌成拳,向左移時左拳心向下,右拳眼向上(圖12)。向右移動做法相同,只是拳勢相反。

5、雲里背劍:右腳震腳,左足向左跨一步,兩掌成虎爪掌心向下屈指相對約七厘米,由右 腰際向左移動至臍右上方雙爪向左下迅速猛下按(圖13)。兩爪過臍後向左後移動至180度與肩同高,成左步。向右動作與左同。6、手脈平挺:自然站立,左腳向前跨一步,同時兩手成虎爪,屈指相對,手心向前猛向前 推出(圖14);雙爪用力後拉至胸部兩側,同時左腿後撤與右腿靠攏。右邊動作與左相同。要領:雙手推拉與兩腿同時進行,手腳要協調一致。胸腹一開一合,一弛一張,使胸腹得到鍛煉。

7、天台貫頂:兩腳尖相接近成倒八字,兩腿彎曲,雙膝靠攏;兩手在頭頂相叉交(圖15),上身向左右儘力彎曲但不能前俯後仰。起練功壯腰之作用。

8、雲里擔槍:手腿腳與天台貫頂相同,只是向左右後面扭動腰部,眼看後方(圖 16)。

9、平步:左腳向左跨一步,屈左腿成左弓步,兩手在頭頂部上方相叉交(圖17);身體向左彎曲,但不可前俯後仰。右邊動作與左同。

10、陟步:動作與平步相同,只是左右運動時腳尖上翹,上體左彎翹左腳尖,上體右彎翹右腳尖。

11、織女渡河:馬步與肩略寬,左手在頭上繞三圈(順時針),右手同時在右胸部向內繞三圈(逆時針)(圖18);三圈繞畢兩手成虎爪相對如蟹鰲狀,身體向左後轉動180度成左弓步;上身右轉恢復原狀。右邊與前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12、尾子:左腳向左前方跨一大步,右手握拳從右胯旁劃弧向左腳掌內側打去,左手握拳置左臀後方(圖19)。右邊動作同左,唯勢子相反。

13、脊干:自然站立,右腳比左腳前出一腳,兩手握拳,左前右後相接,拳眼向前,拳上舉,兩手腕向上彎屈成拳心向上;兩手伸直,兩拳下按直達右腳尖(圖20)。左邊動作相同,唯左腳置右腳尖前不同。

14、千金墜:動作同脊干相同,唯右腳前至左腳掌中端,即1/2處習練。右邊與左同。

15、九步蹲下:左腳向左前方跨一大步成弓步:兩手變爪上舉過頭頂,伸腰:兩爪隨著身體向左前彎屈,下撲直達左腳尖兩旁,右與左同。

16、頂功:牆腳斜放木板一塊,上放布墊。頭頂木板上,全身傾斜伸直,兩手放脊背上,舌舔上顎,力注頭頂。待口中津液滿後緩緩吞下,頂1至2分鐘起立。做帽子一次再頂,共頂七次。時間長短以各人體力為轉移,逐漸延長決不勉強(患高血壓者不做此功)。

17、息功:左手握拳放在地上,全身側卧伸直使身體重心壓在左拳上,右手置於右側上舉( 圖21)。頭與上體向下傾接近地面,嘴唇以接近左拳為度。初學者不易做到,右足可以放在腿前面,頭部和上體下傾適可而止,不要勉強。換右拳練習。(註:此動實象單手卧撐)。

18、捧珠:左腳向左前方跨半步成虛步,兩手變劍指相對上舉與印堂同高(圖22);左腳回撤 成屈膝為馬步,兩手下按擊撐。開始要輕,逐步加重。右邊相同,唯右腳向前回撤成馬步。

19、仙人打坐:前面栽兩木樁橫穿一棍,約四指高兩足寬,後放板凳,人坐凳上兩腳伸入橫棍下;兩手握放小腹上,上體後仰頭部距地約二寸。

20、坐默丹田:坐默丹田,設備與上同,只是後仰時雙掌背後拍掌,坐起時前面拍掌。

21、總功:自然站立,兩手握拳,左拳在下右拳在上,拳眼均向上,兩拳向下伸直,同時上體向後彎,兩拳上下相互變換。

收功:還原成並步(圖24),全功完畢。

(說明:本功圖解對於文字易說明、讀者易懂易做的略去,並非勢勢用圖註解。詳見《中華武術》第三期)


推薦閱讀:

「掐指一算」的具體演算法是怎樣的?
陸道長傳奇——茅山九龍道道士的捉鬼經歷(三十六)
哪句道經讓你感觸最大?
楊華道長書法藝術
龔鵬程丨道教的性質

TAG:中國 | 養生 | 道教 | 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