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課堂:必修三第5課《登高》研究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困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1、學習近體詩對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2、朗讀和背誦這首詩。3、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為本文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 2、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 三、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 杜工部。生平詩歌創作研究資料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 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他祖上還有西晉著名將領、鎮南大將軍杜預。
四,教學過程1、導入,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學的轉折點。許多詩人都在詩中反映了這場殘酷的戰爭唐帝國所帶來的巨大災難。杜甫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憂國憂民情懷的詩人,正因如此,他的詩被後人成為「詩史」。(見孟棨《本事詩》以及宋祁等《新唐書.杜甫傳》)杜甫生於712年,這首詩是他55歲時所作,詩人懷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計窘迫。登上高樓,個人悲愴與國家疾苦一齊湧上心頭,他寫下了這首詩。2、誦讀(一)誦讀全詩(二)簡介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時詩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個年頭,已經是一位飽經滄桑的五十五歲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的重重創傷,感受到了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獨和生活的艱辛,心中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慷慨激越、動人心弦的七言律詩。
3,賞析全詩(一)先看詩的頭兩句,也就是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首聯主要是寫景。景物有: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 「高」 「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個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這些景物給我們的感覺是顯得十分悲涼、凄清。根據是:①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②高天,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③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④飛鳥, 是一隻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隻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這是一隻跟鳥群失散的鳥。⑤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俗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已經到了生命的晚秋,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於712年,卒於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⑥清渚和白沙是冷色調的。⑦以長江的永不停息襯托生命的短暫。這些地方都說明這首詩所描寫的景物是悲涼和凄清的。「哀」字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艱難。也是全詩的詩眼。作者巧妙的運用了一系列描繪哀景的詞,既是自然環境的客觀描繪,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與投影。正像清代詩人王夫之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種,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請大家注意。疑問: ① 飛鳥,應該是一種什麼處境的鳥?這是不是一隻歡樂的鳥呢? 明確:(賞析時要敢於展開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飛鳥,可以是一隻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還可以是一隻跟鳥群失散的鳥。總之,這是一隻孤獨痛苦的鳥,而且只能是一隻,而不是多隻。因為根據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像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② 詩人毛澤東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鷹擊長空」;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鳥鳴山更幽」。它們和杜甫筆下的鳥有什麼不同嗎? 明確:毛澤東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因為那時毛澤東正處在立志改造中國的青年時期;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王維特別嚮往幽靜的大自然。由此看來每一位詩人筆下的鳥都是他們的化身。 渚:音zhu,上聲。水中小塊陸地。唐詩:孟浩然《宿建德江》:有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李白《夜泊牛渚懷古》有「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之句。
(二)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1) 頷聯給我們勾畫出一副極其廣闊深遠的圖景,前人譽之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寫了幾種景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 (2)聯繫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想到了什麼? 明確:落木蕭蕭:①杜甫看到落葉飄零,會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覺。 ②也許會加重鄉愁,他會問自己,這常年飄泊的生活何時能結束。 不盡長江―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他會超越時空的限制,聯想到歷代的一些優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悵望千秋一灑淚」以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 (3 )把這聯上下兩句的意思聯繫起來總結一下,什麼寫法? 明確:對比、襯托: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或者反過來說,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 唐代詩人陳之昂的《登幽州台歌》也是這種寫法。
(三)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1)什麼是「作客」?是否和現在的「做客」相同? 明確:「作客」和現在的「做客」不同,這裡的「作客」是客居他鄉的意思。杜甫這裡是漂泊他鄉、流浪他鄉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時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是長久的,不斷的。「常」作客。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 (2)什麼叫登台呢?聯繫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回答。 明確:登台,是九九重陽節的一種習俗。古人登台,是為了祈求長壽。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登台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可是杜甫呢?是獨自一人,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悲涼的秋天,做客並登台。 (3)再往深處想,杜甫登台是在什麼年紀? 明確: 「百年」,就是老年,拖著多病的身體。
(四)尾聯:「艱難苦困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從哪聯的哪句詩知道的? 明確: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由於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 (2) 這是一種什麼心情?憂愁還是憂憤? 明確: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髮叢生,兩鬢染霜。 (3) 「苦恨」和「新停」應怎樣理解?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國難當頭,杜甫年事已高,疾病纏身,雖憂國憂民,卻無能為力,他的心情一定是極度痛恨自己年老多病。 而「新停」又是「剛剛放下」。 「新」與「苦」都是副詞,兩相對應。這兩句,詞相應,句相同。「苦恨繁霜鬢」「新停濁酒杯」分別是「非常痛恨兩鬢染霜」「剛剛放下濁酒杯」之意。 (聯想到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停字,什麼意思?)(4)杜甫為什麼「苦恨繁霜鬢」「新停濁酒杯」呢? 明確:國家的艱難,人民的苦難,激起杜甫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無奈年老 多病,無能為力,他怎能不悲愁萬端?古人認為有酒方能澆愁,無奈多病不能喝酒,這種愁悶,這種傷憂,怎麼了卻、怎麼疏解?只能鬱結在詩中,鬱結在心頭! 因此,我們讀這首詩,解這首詩,既要把握詩境對表現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發的內涵--詩人杜甫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剛烈情懷!
欣賞格律 此詩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明確:此詩八句皆對。首聯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人韻(哀)。頷聯、頸聯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無邊」「不盡」和「萬里」「百年」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優秀的近體詩總是把格律和內容結合的很好,即遵循格律的要求,又照顧充分照顧到情感的表達。五、賞析小結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詩的代表作品,這首詩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詩的壓卷之作,除了因為內容的豐富深沉外,在藝術上也具有極高的成就: 一是對仗工穩,音調鏗鏘。 二是寫景抒情筆法錯綜變化,而又相互照應。 明代人胡應麟說:「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明代胡應麟說: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又《詩藪內編》卷五評曰:「若『風急天高』則一篇這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於對;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髮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勢,如百川東注於尾閭之窟。
六,板書設計: 風 天 猿 渚 沙 鳥 --孤獨哀傷 無邊落木 不盡長江 --韶光易逝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漂泊孤苦 七、布置作業1. 反覆朗讀這首詩,結合自己的領悟,展開想像,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散文。(要求:想像豐富、合理,內容與詩歌一致,語言順暢,三百字左右) 2.學習了杜甫的詩歌,請同學們嘗試評價一下杜甫其人其詩(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推薦閱讀:
※從生日看你屬於哪種魅力女人?
※圖說:自信和優雅 是女人最大的魅力
※全球最具魅力的15個黑色海灘
※女人,當下你還有多少魅力?
※偷情可以讓女人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