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辨證施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續或反覆發作的上腹不適、飽脹、早飽、疼痛、噁心、嘔吐等症,而無局部或全身器質性疾病的證據。其發病率高達30%,占消化內科門診的30~40%,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屬中醫「胃脘痛」、「胃痞」、「反胃」、「嘈雜」、「吞酸」範疇。多因情志不舒,肝氣鬱結,木氣橫逆,犯胃乘脾,胃失和降,脾失健運而成。筆者將其中醫辨證分為肝胃不和、肝胃鬱熱、胃陰虧虛、脾胃虛寒、宿食內停、濕熱中阻、腎氣不足、寒熱錯雜八型,以此辨治獲得了明顯療效。現將其分型施治略述如下:青海省中醫院消化科伏新順

1.肝胃不和:症見胃脘及兩脅脹痛,情志不遂則加重,胸悶噯氣,納少泛酸,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治宜舒肝和胃、理氣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藥用柴胡、陳皮、枳殼、白芍、炙甘草、川芎、香附等。

2.肝胃鬱熱:症見胃脘及兩脅脹痛、灼熱,食後疼痛不減或加重,泛酸嘈雜,煩躁易怒,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象弦數。治宜清肝泄熱、理氣和胃。方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減。藥用柴胡、枳實、白芍、炙甘草、黃連、吳萸、公英、梔子、鬱金等。

3.胃陰虧虛:症見胃脘隱痛灼熱,空腹尤甚,口乾納呆,手足心熱,大便乾結,舌紅少津或有裂紋,少苔或花剝苔,脈細數。治宜滋陰養胃。方用沙參麥冬飲合百合湯化裁。藥用沙參、麥冬、玉竹、花粉、扁豆、炙甘草、桑葉、百合、生地等。

4.脾胃虛寒:症見胃脘隱痛,喜溫喜按,飲食生冷後加重,泛吐清水,疲乏無力,舌淡,苔白膩,脈細弱或遲緩。治宜補中益氣、溫胃散寒。方用黃芪建中湯加減。藥用炙黃芪、党參、茯苓、白朮、乾薑、桂枝、白芍、生薑、大棗、飴糖、炙甘草等。

5.宿食內停:症見脘腹脹痛,噯腐吞酸,食後尤甚或厭食,吐食或矢氣後痛減,瀉下臭穢或不爽,苔黃厚膩,脈滑實。治宜消食導滯。方用保和丸或枳實導滯丸加減。藥用神曲、山楂、連翹、茯苓、半夏、陳皮、萊菔子、枳實等。

6.濕熱中阻:症見脘腹痞滿,食少乏味,噁心嘔吐,噯氣吞酸,頭身困重,怠惰嗜卧,便溏不爽,舌淡,苔白膩,脈濡緩或弦滑。或胃脘灼痛,痞悶,口苦尿黃,舌邊尖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治宜化濕清熱。方用黃連溫膽湯、三仁湯加減。藥用黃連、大棗、竹茹、枳實、法半夏、陳皮、茯苓、薏仁、白蔻仁等。

7.腎氣不足:症見脘腹脹痛,喜揉喜按,腰酸膝軟。偏腎陰虛者可伴口乾唇燥,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沉細數;偏腎陽虛者可伴形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象沉細。治宜補腎壯元。方用左歸丸(偏陰虛者)或右歸丸(偏陽虛者)。

8.寒熱錯雜:症見胃脘痞塞疼痛,噯氣頻頻,嘔吐泄瀉,苔白黃膩,脈濡數。或口苦、口臭、胃中灼熱、喜冷飲、大便乾燥等熱象與胃部怕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寒象並見。治宜辛開苦降。方用半夏瀉心湯加減。藥用半夏、黃芩、乾薑、黃連、大棗、人蔘等。

另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對這類病人,可加大黃、黃連、黃芩、公英、連翹、白花蛇舌草、虎杖等能抑制或殺滅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對伴有焦慮、抑鬱、疑病的,多與病人交談,解除思想顧慮,消除不良心理。飲食要以清淡、乾淨、新鮮、色香味美而富有營養為原則。忌煙酒、生冷、油膩、酸甜、麻辣之品。並做到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未飢先食、未飽先止。

推薦閱讀:

那些居心不良的男閨蜜
趙旭東:不良的親子互動與病態的家庭結構
測一測:幼年心靈創傷的不良影響
不良習慣侵害男性生殖健康

TAG:中醫 | 消化 | 功能 | 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