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常態測算
06-06
2014-08-14 08: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有話說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稅研究中心 閆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劉陳傑建設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各項需求,將使得2016—2020年期間的我國GDP增速保持在7%附近。作為近年來重要的經濟術語,「新常態」(New Normal)一詞最先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總裁埃爾多安提出。儘管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但「新常態」在宏觀經濟領域被西方輿論普遍形容為危機之後經濟恢復之緩慢而痛苦的過程。實現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能夠提供一個具有持續激勵,又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從而促使社會縱向流動性加快,避免出現社會階層的固化。因此,化解經濟發展中的種種不平衡,促進社會縱向流動,並不在於一時的經濟增長得失,而在於如何適應經濟增長新常態,如何測算適度的新常態增速,以及在這一穩健增速下進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我國GDP潛在增長率呈下降趨勢一般而言,經濟體的潛在增速受到供給方面的因素影響。從增長核算方程來看,供給因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存量和全要素生產率。在勞動參與率和自然失業率不變的前提下,勞動人口數量減少將直接降低中國未來的潛在增長率。我們根據15—59歲勞動人口的下降趨勢,對投資增長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做出合理假設之後,估計我國GDP未來的潛在增長率。關於增長方程資本存量、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的主要判斷如下。第一,投資平均增長率將趨於降低。因為經濟再平衡的需要,資本回報率也趨於下降。第二,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根據人口方程的測算,2016—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增長率為-0.28%。第三,全要素生產率(TFP)緩慢下降。2016—2020年平均每年TFP增長率約為2.9%,而2011—2015年中國平均每年的TFP增長率約為3.2%。根據上述對中國增長方程各部分的要素變化判斷,我們估算,在「十二五」時期(2011—2015),中國平均潛在GDP的增長率約為7.6%;「十三五」時期(2016—2020),中國平均潛在GDP的增長率進一步下降到6.7%,其中,2020年我國GDP潛在增速將降至6.2%左右。保持合適經濟增速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裡的翻番都是剔除通脹因素後的實際增長。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GDP的要求看,因為2011—2013年的GDP實際增速分別為9.3%、7.8%和7.7%,我們假設2014—2015年的GDP增速分別為7.5%和7.2%。那麼,為了實現在2020年實際GDP翻一番的目標,2016—2020年期間的GDP平均增速為6.5%即可。GDP增速的新常態從目前的7.5%左右降至2020年的6.0%左右即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要求看,因為2011—2013年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速分別為9.9%、10.2%和8.1%,我們假設2014—2015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速分別為7.5%和7.2%。為了實現在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翻一番的目標,2016—2020年期間的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平均增速為6.0%即可。[責任編輯:蔣正翔]1猜你喜歡新常態之下 調控經濟要有新手段(1)_理論綜合劉元春:中國經濟「新常態」需除「舊教條」(1)_主編推薦中國經濟的新機會在哪裡?(1)_經濟生態如何認識和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 _理論綜合「新常態」與「平常心」(1)_理論講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移民可以是經濟增長動力 ——Econman的博客
※川普稅改有奇效?稅改後經濟增長2.3%
※陸銘:"搶人"背後是經濟增長動能的切換 警惕失去公平
※林鄭月娥施政報告:香港今年經濟增長或高於3.5%|林鄭月娥|施政報告|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