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自我意識、承認與「主奴關係」

作者張世英|節選自《論黑格爾哲學三書》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

辯證法:否定與主體性(二)

來自哲學人

20:01

在「意識」——包括「知性」在內——里,意識仍以自身相異的「物」為對象,它必須前進到「自我意識」的階段。在「自我意識」的階段里,意識則進一步以自身為對象。

在前一階段中,意識的對象對於意識而言,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在現在這個階段中,意識以意識自身為對象。所以,前者(「意識」的階段)是意識「對於一個他物的知識」,後者(「自我意識」的階段)是意識「對於自己本身的知識」(上卷,第116頁)。從「意識」到「自我意識」,就是從我與物的關係發展到我與人的關係。

在「意識」的階段里,黑格爾所講的只是關於意識對物的認識的理論;從「自我意識」的階段以後,黑格爾所講的則是他關於人、關於社會倫理與文化、宗教、哲學等方面的理論。

「自我意識」在開始時也是空虛的,它必須把自己實現出來,以達到我與人的統一。

「自我意識」發展的最初階段是「慾望」。在這個階段里,「自我」看不見人與己是相互依存的,他為了自己的存在而抹煞別人的存在權,殺死別人。「確信對方的不存在,它肯定不存在本身就是對方的真理性,它消滅那獨立的對象,因而給予自身以確信……」(上卷,第120頁

但是,「自我意識」在自己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殺死別人,「自我」也就沒有對象,從而也無法實現自己。黑格爾說:「自我意識只有在一個別的自我意識里才獲得它的滿足。」(上卷,第121頁)「自我意識是自在自為的,這由於、並且也就因為它是另一個自在自為的自我意識而存在的;這就是說,它所以存在只是由於被對方承認」。(上卷,第122頁)黑格爾在這裡表述了一個很深刻的思想,即,人只有在社會關係中,在自己與其他的人的關係中,在相互承認中,才能實現自己;孤立的人不能成為真實的人。在黑格爾看來,每一個人只有通過別人承認其為自我意識著的,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實性。

相互承認的運動「純全是兩個自我意識的雙重運動。每一方看見對方作他所作的同樣的事。每一方作對方要他作的事,因而作對方所作的事,而這也只是因為對方在作同樣的事。單方面的行動不會有什麼用處的,因為事情的發生只有通過雙方面才會促成的」(上卷,第124頁)。所以,自我意識的自我性,或者說,自我意識之成為自我意識,只在於我從別的自我意識那裡獲得承認並給予別的自我意識以承認。

人的使命只有在諸自我意識的關係中才得到實現。黑格爾在這裡所闡發的關於自我意識與自我意識「相互承認」的論述,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人的獨立自主的思想,是對那種以我為主,以他人為客、為手段的思想的某種批判。胡塞爾以及當代哲學家哈貝馬斯相繼發展了黑格爾的「相互承認」的理論,這就是當代西方哲學談論的熱門話題:「互主體性。」相互承認對方是主體(「自我意識」),而不是我為主,你為客,這就有了平等對話的可能,有了哈貝馬斯的「商談倫理學」。

由於「自我意識」認識到,殺死別人,反而不能實現自己,於是進而把別人蓄為奴隸,供自己驅使。這樣,「自我意識」就發展到了「主奴關係」的階段。這個階段中的雙方,「其一是獨立的意識,它的本質是自為存在,另一為依賴的意識,它的本質是為對方而生活或為對方而存在。前者是主人,後者是奴隸」(上卷,第127頁)這也就是說,在「主奴關係」中,主人統治著奴隸,「主奴關係」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

推薦閱讀:

女人與男人的互補關係
為什麼天底下最難搞的關係是婆媳關係?[網摘]
不同國家之間鞋碼有什麼關係?
解決南海爭議,需要新的中菲關係
崔中喬談風水和財運之間的關係

TAG:意識 | 自我 | 自我意識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