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

(點擊進入埃及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

入選時間:1979年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vi)地理位置:N25 44 00 E32 3600遺產編號:87

簡介:

  古城底比斯位於埃及南部的尼羅河畔,是古埃及帝國中王國和新王朝時代(約公元前2040至1085年)的首都,迄今為止已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最古老的都城之一。 在古王國時期,底比斯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型商道中心。它作為通往西奈半島和彭特的水路及通往努比亞的陸路的樞紐。但正因為這個優勢,法老孟蘇好代布決定把首都定在底比斯,並在底比斯為阿蒙神大興土木,興建很多神廟,底比斯從此成為古埃及的聖地。

根據歷史年表,底比斯可以算是埃及的九朝古都。自十一王朝第一位國王塞赫塔尼-安特夫(Sehertani Antef,前2120-前2118年)決定遷都至此並開始建設,以後在此建都的王朝有:十二王朝(前1991)、十三王朝(前1785)、十六王朝(前1622)、十八王朝(前1580)、十九王朝(前1314)、二十王朝(前1200)、二十一王朝(前1085)、和二十五王朝(前716)。

在中王國時期後期與第二中間期,埃及遭到了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喜克索斯人定都阿瓦利斯,埃及人建立的底比斯王朝呈現偏安,這是底比斯的首次衰落。

在新王國時期,底比斯再次作為埃及首都和的宗教中心。在東底比斯,法老為阿蒙神和他們自己建立很多壯觀的神廟和宮殿。與此同時,法老亦在西底比斯建設了一系列華麗的陵墓,當中最為著名的是拉美西斯二世墓和圖坦卡蒙墓。

在第二十一王朝以後,埃及統治階及內部衝突不斷力劇,而且受到來自地中海的「海上民族」—腓尼基的不斷入侵,新王國開始衰落,底比斯亦隨之衰落。大約在公元前663年,亞述軍隊入侵埃及,併火燒及洗劫了底比斯.公元前1世紀80年代,以底比斯為中心掀起了持續三年的埃及人民起義,起義遭到殘酷鎮壓,底比斯幾乎和義軍一起被毀滅。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場大地震徹底摧毀。

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是古埃及建築藝術上兩塊璀璨的瑰寶。兩廟南北相峙,相距約2公里。

  卡納克神廟由許多廟宇組成,是當今世上現存的神廟群中規模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達80多英畝,其中的主體建築物是用來供奉底比斯主神——太陽神阿蒙的大廟。該廟始建於3000多年前的十七王朝,在以後長達1300多年的時間中,經歷了不斷的增建。神廟有十重巍峨的門樓,三座雄偉的大殿。廟內最蔚為壯觀、令人感嘆不已的是一座密林似的柱廳,豎立著縱橫排列整齊的136根六人能合抱的參天巨柱,每根高21米,柱頂的原盤據說可站立百人。石柱和殿堂牆垣上刻有生動精緻的浮雕和色彩鮮艷的彩繪,記載著神和人的生動故事。廟內還有聞名遐邇的方尖碑和許多法老后妃的塑像。

進入神廟前的長500公尺的路上,兩旁都是羊面獅身雕像,接著就是神殿的入口,經過斯芬克斯神道,在穿過第1塔門、第2塔門,就到了大列柱室。卡納克神殿由磚牆隔成三部分,中間的部分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佔地約有30公頃,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保存(修復)的比較完好。左側的是獻給穆特女神殿的,佔地2.5公頃。另一側就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穆特(Mut)女神,雖然破壞嚴重,有火燒過的痕迹,看起來像個廢墟,但內部的浮雕刻畫十分精細,很值得一看。卡納克神殿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宏偉的大列柱室。由136根巨柱,高23米和高15米的兩種石柱所構成,柱面刻有象形文字或過去豐功偉業的圖樣,如此氣勢雄偉、壯觀的列柱室在其它埃及神殿中是沒有的,站立旁邊就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渺小。整座神殿有四座塔門及兩座方尖碑。歷代法老都在阿蒙神的信仰地建造神廟和方尖碑、神像等,供奉阿蒙神,其中阿蒙諾菲三世建造了中殿的12根大柱,用以支撐眾多的柱楣,拉美西斯時代開始更對大殿進行了裝飾,一直延續到塞地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時代。

  盧克索神廟是底比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廟宇,規模與建築物僅次於卡納克神廟,但建築同樣雄偉壯觀。公元前14世紀神廟建成,獻給阿蒙神。公元初期,神廟曾經被改建為教堂。神廟包括一個圍有列柱廊的庭院和一個大廳與側殿。大廳東面是是一個小型禮拜堂,牆壁上刻有穆特穆伊亞女王和阿蒙太陽神象徵性結婚及降生王子的浮雕。神廟北部入口處是雄偉壯觀的柱廊,共有14根近16米高的石柱。公元前13世紀,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在神廟圍牆外又增建了一個庭院,在其柱廊的柱子之間安放了法老的雕像。法老還修建了一個塔門,門上有描繪當時的節日盛況以及他在敘利亞作戰情景的浮雕。

整個神廟的結構是三個主題,庭院、大廳和側廳。此神廟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神廟,也是阿蒙神在奧貝多祭典時在尼羅河畔的行宮,所以整個神廟呈現十分優美的情境。殿的大門處聳立拉美西斯二世坐像,還有一個方尖碑(本來是一對)。神廟前的入口處聳立兩座高大的拉姆西斯二世的巨石像(高15.5米,置於約1米高的基座上)及方尖碑。方尖碑本是一對的,右側的方尖碑是在1838年穆罕默德·阿里送給了法國,現方尖碑聳立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上。巴黎協和廣場被譽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相信一座方尖碑的價值是功不可沒的。殿里許多法老王雕像的臉部被刮傷搗毀,是因信奉基督教時要藉此摧毀人民對法老王的崇拜。神殿前半部的列柱群上建有一個清真寺,因為19世紀時整座神殿被尼羅河泥沙掩蓋,當時居民便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建了清真寺,直到神殿挖出後,才形成現在這般突兀的畫面。神廟的第一扇塔門內是兩排列柱環繞四周的中庭,美觀的柱廊、柱頂及14根高高的柱子,呈現的是和諧的美,每一根柱子都代表了法老的威嚴。

  羅河西岸的一條山谷中,集中了許多國王和王室成員的陵墓,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帝王谷,因此也被稱為「死亡之谷」。這些墓穴依山開鑿,「帝王谷」的法老墓室有的洞穴入地下100多米,墓道起伏曲折,左右各有廳事、牆壁和拱形的天花板繪著彩色壁畫並配有文字。有各種動物形狀的神明肖像,也有古代耕耘、狩獵情景、宮廷歡樂歌舞的場面。尤其以貴族塞瑙法爾墓的壁畫,保存最為完整。這些壁畫反映古代埃及人生活和信仰,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相傳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前,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圖特摩斯,選中了這塊美麗而幽靜的山谷,來作為自己的墓地。這也開啟了埃及法老們將墓室修建在地下的風潮,當然地下化的另外主因是防止遭到盜墓者的洗劫。接下來的法老也紛紛仿效,也在這裡為自己修建了地下宮殿。順理成章成為日後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間的王陵墓地。

從入口到墓區必須乘坐環保車,據悉目前有陵墓64座之多,其中只有十幾座是開放的,墓室內部都是空的,只能欣賞墓室的格局、通道、牆上色彩鮮明的壁畫雕刻等。

門農巨像(Colossi of Memnon)是一對高18公尺的石雕巨像,是十八王朝法老阿邁諾非斯三世祭殿前的一對國王像,原來是為自己蓋了一座寢廟,但祭殿現已全毀,只剩下這對巨像屹立不搖在沙漠中。

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王國時期唯一的女法老,也是埃及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偉大女性之一。哈特謝普蘇特將自己的陵廟建在峭壁上下方,建造出與其周遭自然景物合而為一優雅的建築風格的神殿,被推崇為古埃及最傑出的建築之一。陵廟主要分為三層,歷經十多年完成。在古埃及的歷史上,法老的職務通常只留給男性,王位的繼承權屬於長子,但身為國王圖特摩斯一世和妻子雅赫摩斯的獨生女兒的她,一直對王位的取得抱持野心。直到她的年幼的侄子圖特摩斯三世登上王位,由她來處理朝政,因此哈特謝普特漸漸擁有了攝政王的稱號,實際握有統治權。一心想成為女王野心勃勃她,利用宗教將自己女王的形象合法化,那就是得到阿蒙神之妻的稱號,成為埃及十八王朝第五位統治者。哈特謝普蘇特統治的第22年進入衰敗時期,流放到偏遠地方的圖特摩斯三世突然重返王位,哈特謝普蘇特從此不知去向,絕大多數有關她的記錄都被刻意銷毀,尤其是臉面肖像,埃及史學家如今還無法解釋失去權力及真正的死因。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底比斯(Thebes)是古埃及中新王國時代的首都,是阿蒙神(god Amon)之城,與卡納克(Karnak)和盧克索(Luxor)的神廟和宮殿、國王陵墓谷和王后陵墓谷一起,共同構成了埃及文明繁榮鼎盛的見證。

Thebes, the city of the god Amon, was the capital of Egyp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iddle and New Kingdoms. With the temples and palaces at Karnak and Luxor, and the necropolises of the Valley of the Kings and the Valley of the Queens, Thebes is a striking testimony to Egyptian civilization at its height.


推薦閱讀:

應該如何判別墓地風水
墓地出現這種情況影響後代財運 揭秘真正好的陰宅風水 大有玄機
誰的倉庫 誰的墓地
(479)墓地風水明堂巒頭 上

TAG:古城 | 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