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在尊重中的詩意課堂

浸潤在尊重中的詩意課堂

——肖培東的《錦瑟》一課

教材版本:

《錦瑟》是蘇教版必修四第三專題「筆落驚風雨」中「詩從肺腑出」這一板塊中的一首唐詩。從板塊的要求來看,我們要領會到詩人感嘆悵恨的人生情懷,要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而從《錦瑟》一詩的主旨來看,該詩在主旨上向來有多家的不同解讀,這種的多義性便要求我們要有自己的個性解讀。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展開想像,體會詩歌表現的心緒和意境;

2.品味涵詠,鑒賞詩歌凄迷的意境和華美的語言;

3.理解詩歌多向意旨,學習開放性詩歌鑒賞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鑒賞語言,理解主旨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 研討點撥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上課的這一天是個陰雨天氣,肖培東老師讓學生說說對雨天的感覺,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感想,肖老師也說了自己的感受。)

我感覺,雨天有時會喚起我們心頭的一些遙遠記憶,會激蕩起我們心底的一種深沉。今天,這個雨天我們就一起走近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錦瑟》,聽一聽他心中的錦瑟之音。

2.整體感知

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並讓學生表達初讀詩歌的感覺。

3.文本研讀

(1)重點品讀「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四句,感受詩歌「傷、幻、美、雅……」的特點。

(2)理解典故,想像詩人形象,把握這首詩歌主旨的多義性。

(3)鏈接王士禎和梁啟超對《錦瑟》的解讀,師生探討自己對這首詩歌的個性解讀。

(4)由對詩歌的個性解讀生髮到「傷隱(商隱)」,強調詩歌的妙處在「可解和不可解之間」,突出解讀的最好方法是「讀」。

教學實錄(略)

教學反思:

肖培東老師說過:語文是一種尊重的教學,教師就應該站在尊重的高度,建構語文課堂教學。他執教的《錦瑟》一課就充分地反映了他的這一教學思想。

1.尊重文本

語文教學以其特有的人文內涵與審美視角,擔負起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時代重任,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那些豐富可感的人文資源,去撥動學生心靈深處的琴弦,去點燃學生追求崇高、完美的火焰,但「語文課就是語文課,須把握它的本質屬性,」(於漪語)「語文課須由文字觸發,又落腳於文字」(韓軍語),語文應該緊貼文本地面行走,應該在言語的叢林和資歷行間穿行。

《錦瑟》一課從「思」字觸發,緊緊圍繞「蝴蝶」「夢」「春心」「杜鵑」「月明」「淚」「日暖」「玉」「煙」這些意象,品其言而得其意,最後以「惘然」一詞升華到主旨的理解和探討,讓學生在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審美愉悅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升華,從而起到了「春風化雨」之功效。

2.尊重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這種獨特的體驗是我們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所以,我們要尊重這份希望。在肖培東老師《錦瑟》的課堂上,這份尊重是隨處可見的,最主要表現在他仔細而巧妙的點撥上。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文學素養很有限的,積累不豐厚,感悟還不很靈敏,對於《錦瑟》的理解,他們能體會到「傷」,至於「幻、雅、美」他們不一定能立即體會到,這時肖培東老師循循善誘,細心點撥,在慢慢欣賞的腳步中引導著學生沉浸於詩歌的優美意境中。再者,因為詩歌既有它立意的確定性,又有其含義的豐富性。讀者對同一作品產生多義理解是文學鑒賞的規律。李商隱的《錦瑟》更具有這個特點,所以在解讀這首詩的主旨時,出現了多解,有的學生理解為「愛情悼亡詩」,有的學生則理解為「自傷身世詩」,肖培東老師並沒有肯定某一確定的主旨,只是讓學生透過文本去體會每一種理解的合理性,適當地點撥,他恰到好處的點撥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還有利於「活化」學生的審美思維。

3.尊重傳統

傳統的語文教學非常重視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若在課堂上聽不見琅琅的吟誦聲,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更何況是詩歌教學。學習詩歌應先從品味詩歌的語言入手,教學中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真正的去品味鑒賞,通過反覆朗讀去領悟詩歌的內容,感受詩人的感情,領會意境。朗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反覆吟誦玩味的基礎上使詩味得以顯現。這在肖培東老師的課堂上體現的非常明顯,伴隨著他的指導,學生在反覆地誦讀過程中層層深入文本,強烈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達,讓學生讀出了詩情詩意,讀出真正的詩味,同時也強化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反躬自身,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中也在強調字斟句酌,把作者的寫作目的、詩歌的主要內容、深層意思、寫作技巧等等說得清清楚楚,但詩歌那豐富美麗的語言在這樣的「肢解」中只剩下了乾巴巴的文字,詩歌給我們的最初的感動早已經蕩然無存了,這樣的教學丟掉的是詩歌的「魂」。而肖培東老師的這節課給我們的詩歌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他並沒有拋棄詩歌的主要內容、深層含義,而是先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跨越詩歌的門檻,然後創設適宜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沉浸到詩歌的意境中去體味、生髮。在不斷的誦讀體驗中一次次地進入到詩歌細膩幽微的情感深處,與作者進行靈魂的對話,如此以來使學生進入詩境之中體會到其中的意韻之美。

4.尊重自己

教師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與探索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個人特色的教育教學能力,這就是教學個性。肖培東老師教學個性在他的《錦瑟》一課中這展示得淋漓盡致。

首先,肖培東老師對《錦瑟》這首詩的解讀有著自己的個性體驗和獨特感悟,把《錦瑟》解讀為一首「傷、幻、雅、美」的詩,觀點新穎,解讀精闢,課堂上也是僅僅圍繞著這四個字去解讀這首詩,引導每個學生透過文字去體會作者李商隱的深切情感。在結尾處,把作者的名字——商隱與他的詩的情感表達巧妙結合,(作者把一切都隱含在這首詩歌裡面,而外物出來的是他的一份情感,也是一個字,傷。傷隱——李商隱,作者把自己的內在的悲憤和傷感慢慢地外露出來以後卻隱藏了自己很深的詩歌主旨。)這畫龍點睛的一環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次,肖培東老師利用自己詩化的語言營造詩意的空間。課堂上,肖培東老師精彩的教學語言耐人尋味:……真正懂得了文字而不是只是發出聲音,而是進入了靈魂……一首詩如果只是傷感,那麼,它就只是眼淚,一首詩如果只是眼淚它又如何可以做到家喻戶曉……這樣語言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的學生和在場聽課的老師,他是用自己的語文氣質感染了學生,溫潤著他們的情感。

一曲《錦瑟》,在他的引導下,一吟一詠浸潤我們的心靈,一字一句撥動我們的心弦。從回憶中徐徐走來,又在回憶中緩緩離去。這是一堂如水般的語文課,這是一堂讓人回味的語文課。


推薦閱讀:

詩意綠江
最近喜歡的一個畫家/插畫家/藝術家Dan-ah Kim (2007——2009)
詩意在心,處處都是風景
?陸儼少100幅杜甫詩意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頁》

TAG:尊重 | 詩意 | 課堂 |